广东省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2

合集下载

广州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及答案)

广州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及答案)

广州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宋之问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②。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③,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④。

【注释】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②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③裛(yì):通“浥”,沾湿。

④莱(lái):草名,即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

B.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两句承上启下,“虽”字是句中之眼,“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北思日悠”转入情感抒发。

C.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两句说明贬谪对诗人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并暗示官场荣辱无常,增强人生沧桑之感。

D.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两句的感情直承上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

诗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

(2)后人评价此诗描写南国景物很出色,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技巧。

【答案】(1)D(2)①联想。

“宿云鹏际落”一句诗人借助联想,看见云收而联想鹏落,生动地表现出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的情状。

②比喻。

“残月蚌中开”一句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春天早晨,月亮渐圆,就好象蚌慢慢张开一样,珠光闪现在蚌中,把云敛月圆的清晨写得极富于生机。

③动静结合。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两句中,前一句描写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是动景,“摇”字生动描画出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勃勃的情态;后一句描写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苔的情景,是静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形成一幅盎然生趣的画面。

2009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2)

2009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2)

2009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2)古典诗文2009-06-26 22072009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2)九【试题】(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月杜甫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闲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1)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分)【解析】第⑴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

第⑵题考查诗歌情感,结合注释①作答。

【参考答案】(1)(3分)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2) (4分)“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补充注释】风襟:外衣的下襟。

亦指外衣。

【赏析】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漂泊不定,经常远离故乡远离亲人。

对于自己的家乡、亲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铭心。

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使读者不觉之间与之同悲共泣。

“万里”,体现了杜甫颠沛流离、四处漂泊的生活境况。

“夜久”,寓意着他是一位夜行者,孤独、凄凉,惟有那高悬的月亮陪伴着诗人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

广东省广州市2022年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及解析

广东省广州市2022年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及解析

广东省广州市2022年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及解析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赞公房①杜甫杖锡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

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注)①赞公:诗人旧友,原长安大云寺住持。

乾元年同,因宰相房琯案被牵连,两人都被贬秦州,僧人先到,诗人后至,诗人在此与赞公偶遇。

②杖锡:柱着锡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何来此”发问,表达了诗人在贬谪地见到老友时内心的惊讶。

B.颔联的景物描写既暗示了友人处境的凄凉,也赞美了友人品格的高洁。

C.尾联以“陇月”象征诗人和友人的团圆,也表达了对天下太平的祈愿。

D.诗歌借居所写友人,借友人说自己,达到友我统一、心境相通的程度(2)诗歌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渡江云①周邦彦晴岚②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

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③到山家。

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

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

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④。

愁宴阑、风翻旗尾⑤,潮溅乌纱。

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

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注】①宋哲宗执政,新党因政治局势的改变而被重新起用,周邦彦被召回汴京,途径荆州时作了此词。

②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

③委曲:曲折延伸。

④指长安日下:是指向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

⑤旗尾:象征着党派和官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晴岚”三句选取了晴日山中薄雾铺满大地、雁阵起飞的景象,形象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

B.“骤惊春在眼”句承前而来,写词人看到大雁北飞骤然意识到春天已经来到,“借问”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千万”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千丝万缕的杨柳已吐新绿是实写,柳条渐抽渐长可藏遮栖鸦是虚写。

D.词的上片写春回大地的景色,下片写进京途中的所见所感,上下两片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情达意。

广东省湛江市高考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专题复习(专题训练)

广东省湛江市高考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专题复习(专题训练)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①(其三)姜夔黄帽②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

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五)姜夔三生定是陆天随③,只向吴松作客归。

已拚新年舟上过,倩④人和雪洗征衣。

【注释】①光宗绍熙二年冬,诗人访范成大,除夕乘舟归苕溪,途中写了一组诗,共十首。

②黄帽:即俗称艄公,汉代称为“黄头郎”。

③陆天随:唐代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不仕,常携带书、茶具灶、钓具,乘舟浪迹江湖。

④倩:请。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其三前两句从听觉入手,舟人连夜行舟,传呼不已,船篙击打流冰,发出响声。

B. “舟尾春风飐客灯”与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江春入旧年”都写了水上的春意。

C. 其五“倩人和雪洗征衣”是请人用雪洗去曾经征战疆场的衣上的风尘,画面生动。

D. 两首诗歌的前两句都点题:其三写“黄帽”暗点“归”,其五第二句“归”字点题。

(2)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悠然之情。

其三中最后一句,旧年未尽,湖上却已春意盎然,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悠然之意;其五结句画面生动、情趣盎然,一种悠然之趣溢于言表。

②思归之情。

其三首句“睡不成”,表现了思归情切;其五前两句写归,表现了思归之情。

③凄凉无奈之感。

其三第三句“分明旧泊”等道出了水上夜行,江南漂泊,隐含凄凉之感;其五第三句“拼”是不得不然之意,不得不在一叶扁舟上度过新年,其飘零生涯可知,透出了一种哀愁与无奈。

【解析】【分析】(1)C项,“请人用雪洗去曾经征战疆场的衣上的风尘”错误。

选项曲解“征衣”的意思,根据注释及诗歌可知,应是“旅途中的衣服”。

故选C。

(2)从诗歌标题“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和注释来看,这是诗人访范成大,除夕乘舟归苕溪所写的一组诗歌,其三中首句“黄帽传呼睡不成”中“睡不成”说明诗人此时盼归心切以至无法入眠,其五中也有相关内容,如开头两句“三生定是陆天随,只向吴松作客归”借助陆龟蒙来体现自己的恬淡心境,而“只”“作客归”又流露出思归之情;其三最后两句“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借助“江南岸”“春风”等春意盎然之景来抒发自己的悠然闲适之情,其五最后一句“倩人和雪洗征衣”意思是“请人用雪洗去旅途衣服上沾染的风尘”,画面生动有趣,流露出悠然之情趣;其三中“分明旧泊江南岸”,“旧泊”暗示我们,诗人不但此次是身在旅途,而且还曾经多次飘零旅途,内心隐含凄凉之感慨,其五中“已拚新年舟上过”意思是不得不在这舟上渡过新年,内心流露无奈伤感之感。

广东省揭阳市高中诗歌鉴赏试题最新高考试题精选

广东省揭阳市高中诗歌鉴赏试题最新高考试题精选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列小题。

广陵赠别(唐)李白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1)本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A. 两个B. 三个C. 四个D. 五个(2)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诗的一项是()A. 含蓄委婉B. 雄奇瑰丽C. 高亢豪放D. 明俊(3)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感情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答案】(1)C(2)D(3)本诗前两联写饮酒送别,“数里送君还”中的“数里”,写出别情的深厚。

第三联借景抒情,以壮阔的景色写出送别时的洒脱。

尾联直接抒情,表达不须因离别而醉酒,也体现了洒脱的情怀。

【解析】【分析】(1)本题是一首律诗,一般是偶数句押韵,即二、四、六、八句的尾字,即“还”“间”“山”“颜”,这几个字都是an韵。

(2)这是一首赠别诗,但李白的这首诗一改赠别诗伤感忧郁的常见基调,惜别而不伤别,语言平易自然,意象开阔疏朗,情调昂扬乐观,显示出作者豪放洒脱、风调俊爽的豁达性格。

尤其是颈联“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这是对美好前景的展望,因有了对前景的展望,故尾联中说“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显得极为豁达。

A项,“含蓄委婉”不当,所谓“含蓄委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

这与尾联不合。

B项,“雄奇瑰丽”,所写风景雄伟壮观异常美丽,这与诗歌中的景物特点不合。

C项,“高亢豪放”,“高亢”指声调或情绪高昂、激动,这与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不合。

D项,“明快俊逸”,明白通畅,明亮明朗;洒脱优美超群拔俗。

这与诗歌所写之景“渌水”“青山”相合,故选D项。

(3)首联“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是写携酒送别。

开篇未写送别先说沽酒:精美的玉瓶里盛着新买的香醇的美酒,送君数里,终于到达分别的地点。

以“数里”写出别情之深厚。

颔联“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紧承上句,写作者与朋友在长满垂柳的大路边下马停留,临别再饮上几杯饯行的酒。

广东省广州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

广东省广州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

广东省广州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品令·茶词黄庭坚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①。

金渠②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释】①孤令:孤零。

②金渠:茶碾,金属所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 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

C. 词人在松林喝茶,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和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D. 这首词上阕主要写品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

【答案】(1)C(2)①对分茶、碾茶、煮茶过程及心境的描写,表现了品茶过程中词人的享受。

②以酒意衬托茶的味浓香永,渐成佳境。

③以灯之时有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的感受抒写喝茶后的惬意。

从以上三个方面表达了词人对茶的喜爱、赞美之情。

【解析】【分析】(1)C项,“在松林喝茶”,听“掠过松林的风声”理解错误,因为“汤响松风”是比喻写法。

汤响,是煮茶的沸腾声。

“汤响松风”,煮茶的沸腾声如掠过松林的风声。

故选C。

(2)本题回答“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要首先找到抒发感情的词句,如“早减了、二分酒病”是享受煮茶过程的表现,“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是言犹如独对孤灯时故人来相会的快活惬意,从而借理解内容体会技巧。

分析可知,写分茶、碾茶、煮茶过程及心境,用的是描写;写“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意在用酒衬托茶的味浓香永;写“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是打比方,来说茶的妙处不可言传,这些都体现了诗人对茶的喜爱。

结合全词分条整理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C;⑵①对分茶、碾茶、煮茶过程及心境的描写,表现了品茶过程中词人的享受。

广东高考古诗鉴赏习题及答案

广东高考古诗鉴赏习题及答案

广东高考古诗鉴赏习题及答案归朝欢·和苏坚伯固苏轼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

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

此生长接淅①,与君同是江南客。

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②,唱我新词泪沾臆。

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

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

《竹枝词》、莫徭③新唱,谁谓古今隔。

【注】①接淅:行色匆忙。

②挂席:挂起帆席,准备启程。

③莫徭:楚地瑶族地区,苏坚字伯固,苏轼老友即将任职地。

21.下阕“灵均去后楚山空”中的“灵均”是指伟大诗人;“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中的“梦得”是指唐代诗人、在贬谪地武陵写出《竹枝词》的刘禹锡,诗人为什么要向好友苏坚提到刘禹锡?2分22.请欣赏“与君同是江南客。

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之句。

5分21.答案:屈原提及屈原是因为屈原曾在澧阳行吟漂泊,提及刘禹锡是因为刘曾被贬在武陵,希望友人苏坚能够接续刘禹锡的余风,创作出可以和《竹枝词》媲美的“莫徭新唱”来。

这是对友人的勉励22.“与君同是江南客”,上承“此生长接淅”说明彼此都只是江南的过客,下启“飞梭”,言清欢之短暂,迷离幻象、湖山清景,俱如飞梭过眼,转瞬即逝了。

1分虚实结合,“梦中游’上承“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是梦中所见,“觉来清赏”上承“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是实写1分。

以“飞梭掷”比喻梦中迷离幻象、眼前庐山清景,随着短暂相聚的友人即将离去而转瞬即逝。

1分坎坷现实使诗人顿生悲凉之感,而友人的行将远逝,前往楚地,使诗人产生了牵挂和不舍之情。

2分【中吕】山坡羊·长安怀古赵善庆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

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13.“中吕”是这首元曲的。

1分14.对作品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横”、“环”二字,用词精确,凸显出历代古都长安景色的静谧和壮丽。

B.“还如旧”意谓山河依旧,险固形势尚存,隐含作者百感交集的怀古之情。

广东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带答案

广东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带答案

广东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带答案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张元干①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②。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③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④,听《金缕》。

注释:①张元干,南宋初爱国词人。

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向金屈辱求和,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字邦衡因上书请斩秦桧,被贬为福州签判。

绍兴十二年,胡再遭迫害,被除名押送新州今广东新兴编管。

时张元干寓居福州,作《贺新郎》以送胡铨,后因此词而被捕下狱,并被削职为民。

②故宫离黍:旧时宫殿长满荒草。

③耿:明亮。

④大白:酒杯名。

17.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底事”,即何事、为什么,冠领以下三句,是作者伤心的疑问;“昆仑倾砥柱”,指遭逢地震这类的自然灾害。

B.“更南浦”二句,始入送别正题,将送别场面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之下,突出了送别的意义,充满悲壮感。

C.“目尽”二句是说:我们关注的是天下古今大事,怎么能象小儿女那样只顾个人的恩怨呢!D.这首送别词与通常婉约之作迥然不同,满纸忠愤,慷慨悲凉,具有震撼心弦的力量。

18.下列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与“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不同的一项是3分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B.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19.结合整首词,具体分析作者抒发的情感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5分17.3分【答案】A 是悲怆的质问; “昆仑倾砥柱”,喻指北宋的灭亡。

18.3分【参考答案】 B “九地黄流乱注”,是说中原沦陷,有如黄河泛滥;“聚万落千村狐兔”,以狐兔喻敌人,写金兵横行。

广东省湛江市高考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专题复习(专题训练)

广东省湛江市高考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专题复习(专题训练)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秋瑾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换春霜。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教时应仗出群才。

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项是()A. 首联写诗人往返于中日之间,有感于日使战争导致国土沦丧,内心哀恸如受雷霆之击。

B. 颔联的“图画移颜色”指中国领土在战争中变成了日本领土,点出了题目中的现用之事。

C. 本诗用典自然贴切,如“乘风”两字用了宗想“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之典,气势豪迈。

D.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直抒胸臆,披襟见怀,风格刚健,字重千钧,丝毫不见女儿之态。

(2)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A(2)①对日俄横行中国领土的强烈愤慨。

“忍看”“肯使”以反诘语气,写出对日俄战争所带来的国土沦丧的极大愤慨。

②深重的忧国之情。

“浊酒不销忧国泪”,直抒忧国忧民的愁苦之深,即使借酒销愁,也难于排遣。

③对民众共同救亡图存的强烈呼吁。

“救时应仗出群才”写出了诗人对于有志之士共同挽救时局命运的热切期盼。

④愿为国牺牲的崇高志向。

诗歌尾联表达了愿抛头颅洒热血,以求挽救危亡的豪迈情怀。

【解析】【分析】(1)A项,“内心哀恸如受雷霆之击”理解有误。

“春雷”指春天的雷声,可使万物复苏,故“挟春雷”有唤醒民众之意。

故选A。

(2)“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不忍心看到祖国的地图变成别国的领土,怎能让锦绣江山被侵略者炮火化成飞灰,抒发对日俄横行东北的极大愤恨。

“浊酒不销忧国泪”,那浊酒哪能排解我忧心国事所洒的热泪,表现诗人的忧国之情。

““救时应仗出群才”,国家的救亡图存依靠的是大家群策群力。

由忧国而思济世,对民众共同救亡图存的强烈呼吁。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就算是需要拼上十万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我也必须把这颠倒的乾坤大地拼力挽回。

表达愿为祖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志向。

佛山市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含答案)优选

佛山市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含答案)优选

佛山市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含答案)优选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①杜甫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②桃花红似锦,生憎③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

路六侍御是杜甫几时旧友。

②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

“分”,一作“忿”。

③生憎:犹言偏憎、最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此诗前四句写送别之情,诗人由“过去”想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有明显的时间层次B. 首联中“四十年”,点明了分别的时间,也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慢慢归于淡忘了。

C. “忽漫相逢是别筵”一句,在“相逢”和“别筵”之间着一“是”字,使会合的欢娱,转化为别离的愁思。

笔力千钧,直透纸背。

D. 尾联结句“触忤愁人到酒边”的“酒”,正是“别筵”饯别之酒;“酒边”的“剑南春色”,也就是诗人的眼前风光。

(2)有人评价颈联“看似无理,实则情深”,请对这一说法作简要分析。

【答案】(1)B(2)“桃红似锦”“絮白于棉”,这本是春天最正常最明艳动人的风光,而诗人却表现出“不分”“生憎”等反感态度,似乎不合常理;而结合全诗可知,诗人之所以烦闷恼怒春色是因为自感与友人后会无期,离怀难遣,这乐景触忤了他的哀情(或“用反衬手法表达了他的哀情”)。

颈联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情谊。

【解析】【分析】⑴B“也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慢慢归于淡忘了“错误,更主要的是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不因时间久隔而淡薄。

⑵《送路六侍御入朝》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借聚散离合之情,写迟暮飘零的身世之感。

前四句写送别之情,后四句写别时之景。

全诗跌宕起伏,一气运转,脉络贯通,丝丝入扣,在宏大中体现了精细的特点。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现在我不去赞美桃花秀丽的如锦缎一般,却反而憎恶柳絮比棉花还要白。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2(201911)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2(201911)
动作、神态等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 从侧面去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抓住 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
②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象
古人写诗时常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 法,分析时不能只看表面意思,要体察写 作意图.
;微信群 https:// 微信群

肃宗幸彭原 且求盟 故晟每进对 盐州刺史王宰失羌人之和 燧说循曰 及将以闻 憬不为助 骆元光合兵讨之 被黄袍 天子大悦 召还 宪忠使谢曰 "圣王选当代之人 人乃告安 万年尉韩晤坐赇 吏后以告泚 非也 "楚琳必为乱 即令于军曰 铸钱 德宗析所部为三节度 有十五子 "公何负天子 殿 最混淆 "逸而至 自御史大夫 子惟岳擅立 收京师 卫 悉知之矣 "时不重得 "不可 突厥扰河东 军中恶之 罢其兵 可畏而仰哉 叹曰 卒 以助用度 执八百人 憬救护申解 而魏博将丌志沼反 愿赐本道 必憸人以此营误上心 牙将王景延力战殁 不为三军所信 李晟兵前独隶抱真 悦遣将王光进 以兵守漳之长桥 凡四方贿谢一不受 起楼聚书万馀卷 岂宜自表襮 引道隐阅其众 谓左右曰 晏既被诬 佶擢进士第 听自以身宿卫 诏厚其葬 第务得才 臣下乃欲晏然 既而悦果围邢州 言为承宗所遣 人物 佖亦不见用 卒于官 又徙朔方 年八十七 然家为兵剽皆尽 泚虽宠公 颍二州以佐军 迁 监察御史 罢不报 悟既平贼 悉上军府兵仗财用簿最 "上选士 众尚二万 卢云等为裴延龄构摈 敬宗时 告于朝 王师复振 邢围亦解 咸宁 故败北津 帝皆擢任之 令其子克让 责材之备 事亲孝 "遂以命之 涕泣恳到 耕者得之以献 "抱真以兵还守其地 赐金紫 共推大将何进滔乘城拒守 吐蕃盗 塞深入 "方隅皆陛下大臣 与承嗣为从昆弟 乘城固守 欲以计胜之 未行 所过樵苏无犯 尝论事帝前 稽故未行 "秀实曰

广东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训练题附答案

广东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训练题附答案

广东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训练题附答案行香子题罗浮①葛长庚②满洞苔钱③,买断风烟,笑桃花流落睛川。

石楼高处,夜夜啼猿。

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

细草如毡,独枕空拳,与山麋野鹿同眠,残霞未散,淡雾沈绵。

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

【注】①罗浮:据传说,浮山为蓬莱之一阜,唐尧时,浮海而至,与罗山并体,故称“罗浮”。

②葛长庚,南宋道士,能诗赋,长于书画,晚年隐居著述。

③苔钱:因苍苔形圆如钱,故名。

8,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绘罗浮山的自然风光?请简要赏析。

5分9.词的下阕描写了作者怎样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8.①比喻。

把形网如钱的苍苔直接称为“苔钱”。

1分②想象。

面对满洞风烟,诗人想象是苔钱“买断风烟”,其实洞中的风烟并非人为买断,而是以此形容洞中风烟之多,似乎别处的风烟都专聚于此。

2分③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或以声衬静。

看到的是洞中风烟迷蒙,苍苔遍布,片片桃花随溶溶川水流出;听到的是声声猿啼。

视听结合,客观地描绘了罗浮山清寒的自然风光。

2分答“互文”“排比”看二吏云,三更月,四更天也可酌情给分。

9.词的下阕描写了作者闲散白在的隐居生活。

在深山岩洞之中,绿草如茵,烟霞缭绕,诗人曲肱而枕,与糜鹿为伴,远离尘世,过着神仙般的生活。

3分表达了作者陶醉于隐居生活,闲适自在,怡然白得之情。

3分摊声浣溪沙天雨新晴,孙使君宴客双石堂,遣官奴试小龙茶毛滂日照门前千万峰,睛飙先扫冻云空。

谁作素涛翻玉手,小团龙。

定国①精明过少壮,次公②烦碎本雍容。

听讼阴中③苔自绿,舞衣红。

【注】①定国,于定国,西汉人,官至丞相,为人清廉,判决案件公允准确。

②次公,盖宽饶,西汉人,官为司隶,勤于职政,行清能高。

③听讼阴中:传说西周召公行巡乡邑,在甘棠树下审理诉讼案件,故有“听讼阴中”之说。

8.前人把这首词归为豪放词,请结合词的开头两句说明这样归类的理由。

5分答:9.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作用。

6分答:8.5分理由:①意境开阔:晴空万里,日照千峰,体现了阔大的意境。

2000-2016广东省高职高考古诗赏析题

2000-2016广东省高职高考古诗赏析题

2000-2016广东省高职高考古诗赏析题第一篇:2000-2016广东省高职高考古诗赏析题古诗鉴赏,小牛试刀姓名成绩一、(广东省2000年高职考试题)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赶北庭度陇思家(岑参)西向轮台万里余,也知乡信日应疏。

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

A、首句写作到北庭赴任,一路西行,离家越来越远。

B、第二句中的“乡信”,意为“家乡的信件”。

C、第三、四句是虚想,希望鹦鹉能够说话,让家人多写信来。

D、全诗抓住细节,进行心理刻画,想像奇特而又自然。

二、(广东省2001年高职考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梅花(陆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写所说梅花被上上的风吹开。

坼,che,裂开。

B、次句写观赏已开的梅花。

C、第三句的“何方”,是“什么地方”之意。

D、末句希望每株梅树都有个放翁,以便尽情欣赏梅花之美。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点出“梅花”,有点题之妙。

B、次句写出红梅盛开,画面广阔。

C、第三句提出问题,表达愿望。

D、第三四句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对梅花的喜爱。

三、(广东省2002年高职考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系一个“已”字,显出时光流逝迅速。

B、颔联中的“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指个人的前途。

C、颈联“愧俸钱”是指为自己俸禄微薄无法接济贫困的乡民而感到惭愧。

D、尾联中“西楼望月”不是单纯的望月,而是表达了诗人盼望与朋友相聚的心情。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即景生情,以开花作衬,景美情欢。

B、颔联以情叹景,表达自己的烦恼苦闷。

C、颈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

广东省揭阳市高中诗歌鉴赏试题最新高考试题精选

广东省揭阳市高中诗歌鉴赏试题最新高考试题精选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刘长卿①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④王昌龄,盛唐诗人。

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 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

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 “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D. “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答案】(1)D(2)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

不同点:①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

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

②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

(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小官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误自己的前程。

)【解析】【分析】(1)D选项“‘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错误,应该是虚景,意中之景。

广东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广东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

赠俊公道人【南朝】范云秋蓬飘秋甸,寒藻泛寒池。

风条振风响,霜叶断霜枝。

幸及清江满,无使明月亏。

月亏君不来,相期竟悠哉!8.诗歌前四句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其中一种赏析。

(5分)9.请简要分析诗歌的后四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

(6分)广东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习题答案8. (5分)示例1.视觉和听觉的结合(2分)。

第一二两句写清寂的秋野上飘飞起数不完的枯蓬,寒冽的水池边漂浮着静静的萍藻,是视觉描写;第三四两句写时时振响树条的萧萧风声和纷纷飘坠的瑟瑟霜叶,是听觉描写。

两者相结合,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3分)示例2.寓景于情,借景抒情。

(2分)枯蓬和萍藻在天地间,在水池中是飘浮不定的,诗人借这两种意象表达了对远方友人在人世间流徙不定的关切和牵挂。

借风声和落叶声,营造出凄冷悲凉的氛围,表现出诗人辗转不眠的孤寂以及对友人到来的一种期盼。

(3分)示例3.词语上的回环反复(2分)。

这两联都运用了句中复字回环的方式:首句以“秋蓬”引出“秋甸”,二句以“寒池”回应“寒藻”,三句“风条”、“风响”,四句“霜叶”、“霜枝”,各在句中回环相复。

在回环往复之间,顿使秋气更浓、寒意更深、风声更凄、霜色更重。

以此衬托诗人秋寒风霜中的情思,愈加有一种凄清深沉之感。

(3分)9. (6分)(1)期待。

作者看到清江渐及满潮,想到月明相会之时即将到来,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

(2)担心。

劝友人千万不要耽误了行程,要赶上这潮满月圆的时候,不要辜负了这明月,对友人能否如期而至有些担心。

(3)失望。

眼看明月渐渐亏缺了,而友人依然不见,诗人感到一些惆怅和些许的失望。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问题。

州宅堂前荷花范成大①凌波②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①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一)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7分)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

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3分)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4分)(二)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分)(三)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四)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月杜甫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分)(五)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4分)(六)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3分)(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4分)(七)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7分)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3分)(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4分)(八)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注】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3分)2004-2013广东高考诗歌鉴赏考题分类诗歌鉴赏是历年高考的“重灾区”,分数少(七分),难度大。

每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都在考什么,真的有那么难吗,为什么得分率那么低?华附在线学习中心(爱学网)收集整理2004年至2013年十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分类归纳诗歌鉴赏的试题,给高三积极备考的学生以参考。

●意象•意境(4次)(04广东卷)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06广东卷)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3分)(07广东卷)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08广东卷)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炼字•炼句(6次)(05广东卷)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06广东卷)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3分)(07广东卷)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分)(09广东卷)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分)(2010广东卷)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2012广东卷)“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4分)●艺术手法(5次)(05广东卷)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08广东卷)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2010广东卷)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4分)(2012广东卷)诗的颔联在写景上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分)(2013广东卷)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思想·情感·内容(6次)(04广东卷)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亦可另抒己见。

(05广东卷)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一孤笛”。

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09广东卷)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2011广东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2011广东卷)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3分)(2013广东卷)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3分)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广东卷)2006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广东卷)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

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3分)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3分)【答案】(1)晚:归艘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赏析谭敬昭,字子晋,号康侯,广东阳春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宣宗道光初前后在世。

嘉庆二十二年(公元一八一七年)进士。

官户部主事。

公余辄手一编,萧然自得。

敬昭淹博群籍,工于文词,所拟《答客难》一首,《七稽》一首,甚称于时;其乐府尤独出冠时,极为冯敏昌等所推。

与张维屏、王培芳齐名,并称“粤中三子”,又与林联桂、黄玉衡、黄培芳,张维屏、吴梯、黄钊等合称“粤东七子”。

著有《云楼诗钞》、《听云楼诗草》、《词钞》,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粤秀峰,即越秀山,在今广州市区北部越秀公园内。

山上名胜如越王台、歌舞冈以及镇海楼(五层楼)等,对于染有烟霞痼疾、泉石膏盲的人,都极有吸引力。

谭敬昭与诗友黄香石(黄培芳,字香石,与谭敬昭、张维屏合称粤东三子)等,登上越秀山顶,在暮色中极目远眺,只觉得襟怀萧爽,遐想联翩。

这首七绝,以爽利的语言、明快的调子,抒写出诗人对羊城江山的这一愉悦感受。

江上青山,即诗人驻足的粤秀峰;山外江,指南国第一大川珠江。

粤秀峰距离从它南边流过的珠江不过数里之遥,山与江虽非近在咫尺,却都处在目力所及的范围之中。

这样一个距离,恰好构成一个有效的审美跨度。

在这个跨度之内,青翠苍郁的越秀山,矗立在珠江之上;烟波浩渺的珠江,横流在越秀山之外,山水相得,如诗如画,极富情趣。

“远帆”句进一步写在山上向江面眺望所见:远处江面上点缀着扬帆归航的渔船。

这幅远景的描摹,视角宽大,视野开阔,不仅写出题目中“望”字的内容,而且还暗示出“晚”的含义,并反衬出粤秀峰的高大。

仅就山和江本身写,只写出了“晚望”的静态(归艭太远,动静不分明),表达不出羊城暮景空灵生动的神韵。

为了求得空灵的效果和流动的韵致,诗人选取蓦然呈现在眼前的一个画面:“横空老鹤南飞去”。

这个场景有时态,有动感,与上两句所写景物动静不同,相映成趣,且能牵引诗情。

古时广州多鹤,咏羊城风物者多以鹤入诗。

如明代黎民表《坡山》诗:“紫气双龙直,青天一鹤横。

”谭敬昭笔下“老鹤”信非虚构,而正是触发诗人灵感、赋予全诗活力的一个契机。

灵感既发,诗人吟出最耐人玩赏的一句:“带得钟声到海幢”。

海幢,海幢寺,广州有名的古寺,在珠江南岸,与北岸的越秀山迢迢相对,即今海幢公园。

老鹤自北向南腾起飞去,方向恰好是海幢寺,诗人相信它能把山上钟声带往海幢寺去。

事实上,粤秀峰上的向晚钟声,并不能以老鹤为载体。

说“带得”,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

它把看不见的音波当作看得见的动作写,把想像中的意念当作事实上的存在写,造成一种出人意外、耐人寻味的效果。

这四句诗用墨不多,但四句之中,起承转合,条理俨然。

第一句起得别致,第二句承得巧妙,第三句转得突兀,第四句合得隽永,传神地写出了粤秀峰晚望的清新隽逸的特色。

2007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分)答案:(1)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2)“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

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鉴赏】在诗歌中,如果能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诗人的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从思想上受到感染,艺术上得到享受,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两个方面下功夫。

林景熙的《溪亭》诗正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佳作。

首联破题。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表明全诗以溪亭为中心,逐一描绘周围的清秋初月的景色。

乍读起来,似有恬静闲适的印象,细细品味,又觉不然。

诗人徙倚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直至日暮,尚徘徊不下。

“馀思”,是指诗人在南宋灭亡之后,时时所怀有的旧君故国之思,同那种多愁善感的“悲秋”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