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也有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吗? 在不同教育情境下的课程资源状况可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课
程资源的分布情况,特别是在需要较大经济投入的课程资源方面,往往很不平衡。从目前我国中小学的一般情况来看,经济发
达的东南部地区课程资源的状况比中西部地区优越,城市比农村
优越,重点中小学比一般中小学优越。大致说来,广大贫困地区
和薄弱学校,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在需要较大经济投入的课程资
源方面显然没有优势。但从作为课程要素来源的课程资源方面看,即使是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其课程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但缺乏的是对于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与能力。所以,目前对于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来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对
于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一方面是课程资源特别是作
为课程实施条件的课程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却是由于课程资
源意识的淡薄而导致大量课程资源特别是作为课程要素来源的
课程资源被埋没,不能及时地经过加工和转化后进入实际的中小
学课程,造成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一些中小学
甚至把教科书当成惟一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概念意识十分狭隘。其实,许多不同的材料,如果从课程实施条件的角度来看可
能存在天壤之别,而如果从课程要素的角度来看,许多不同的资
源在教育价值上则是同质的。有这样一个说法,美国的教
师教学生画苹果时,提上一袋苹果,一人分一个,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开始画苹果。结果,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像西瓜,第二次画出来的像梨,第三、四次画出来的才像苹果;而中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只带一只粉笔,先对全班学生讲画苹果的注意事项,然后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示范,学生照着老师的样板画出来。结果,所有的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就像苹果。比较而言,美国的学生虽然画得费劲且不太像苹果,但画出来的却是“生活中的苹果”“自己的苹果”,中国的学生虽然画得轻松且很像苹果,但画出来的却是“黑板上的苹果”“老师的苹果”! 这个例子虽然是一个形象化的笑话,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事实,却能折射出教育观念上的差异,两种做法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是大不相同的。其中,如果从课程资源的角度而论,后一种做法的资源意识是比较淡薄的。或许有人会说,中国的教师特别是贫困地区和那些薄弱学校的教师没有条件发给学生苹果。但如果用课程要素的眼光来看,我们的确没有条件发苹果,可我们有大地,有小草,哪怕是荒山、黄土坡、茅草棚,它们的教育价值,它们对于实现课程目标以及发展学生感受和表达美的意义和功能却是同质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运用它们。当然,这种说法绝不能成为我们拒绝改善课程实施条件的理由,而应该成为我们开发和利用作为课程要素来源的课程资源的动力。
因此,当务之急,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加强对于课程资源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澄清课程资源的概念,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
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对于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来说,尤其如此。
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也有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吗? 在不同教育情境下的课程资源状况可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课
程资源的分布情况,特别是在需要较大经济投入的课程资源方面,往往很不平衡。从目前我国中小学的一般情况来看,经济发
达的东南部地区课程资源的状况比中西部地区优越,城市比农村
优越,重点中小学比一般中小学优越。大致说来,广大贫困地区
和薄弱学校,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在需要较大经济投入的课程资
源方面显然没有优势。但从作为课程要素来源的课程资源方面看,即使是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其课程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但缺乏的是对于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与能力。所以,目前对于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来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对
于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一方面是课程资源特别是作
为课程实施条件的课程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却是由于课程资
源意识的淡薄而导致大量课程资源特别是作为课程要素来源的
课程资源被埋没,不能及时地经过加工和转化后进入实际的中小
学课程,造成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一些中小学
甚至把教科书当成惟一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概念意识十分狭隘。其实,许多不同的材料,如果从课程实施条件的角度来看可
能存在天壤之别,而如果从课程要素的角度来看,许多不同的资
源在教育价值上则是同质的。有这样一个说法,美国的教
师教学生画苹果时,提上一袋苹果,一人分一个,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开始画苹果。结果,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像西瓜,第二次画出来的像梨,第三、四次画出来的才像苹果;而中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只带一只粉笔,先对全班学生讲画苹果的注意事项,然后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示范,学生照着老师的样板画出来。结果,所有的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就像苹果。比较而言,美国的学生虽然画得费劲且不太像苹果,但画出来的却是“生活中的苹果”“自己的苹果”,中国的学生虽然画得轻松且很像苹果,但画出来的却是“黑板上的苹果”“老师的苹果”! 这个例子虽然是一个形象化的笑话,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事实,却能折射出教育观念上的差异,两种做法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是大不相同的。其中,如果从课程资源的角度而论,后一种做法的资源意识是比较淡薄的。或许有人会说,中国的教师特别是贫困地区和那些薄弱学校的教师没有条件发给学生苹果。但如果用课程要素的眼光来看,我们的确没有条件发苹果,可我们有大地,有小草,哪怕是荒山、黄土坡、茅草棚,它们的教育价值,它们对于实现课程目标以及发展学生感受和表达美的意义和功能却是同质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运用它们。当然,这种说法绝不能成为我们拒绝改善课程实施条件的理由,而应该成为我们开发和利用作为课程要素来源的课程资源的动力。
因此,当务之急,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加强对于课程资源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澄清课程资源的概念,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