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扬州慢》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扬州慢》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009ff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0b.png)
【导语】古诗词是语⽂课程⾥最重要的考试题⽬,同学们要重视起来,以下是⽆忧考整理的⾼⼆语⽂必背古诗词《扬州慢》的原⽂、译⽂、注释和赏析,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尽荠麦青青。
⾃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犹厌⾔兵。
渐黄昏、清⾓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今重到须惊。
纵⾖蔻词⼯,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四桥仍在,波⼼荡,冷⽉⽆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 译⽂ 淳熙年丙申⽉冬⾄这天,我经过扬州。
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
进⼊扬州,⼀⽚萧条,河⽔碧绿凄冷,天⾊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
我内⼼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创了这⽀曲⼦。
千岩⽼⼈认为这⾸词有《⿉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有游览胜地⽵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
当年那春风⼗⾥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
⾃从⾦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的⼤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
临近黄昏凄清的号⾓已吹响,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牧曾以优美的诗句把你赞赏,今若重来定会为你残破⽽惊。
纵使有⾖蔻芳华的精⼯词采,纵有歌咏青楼⼀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
⼆⼗四桥依然完好毫⽆损伤,桥下波⼼荡漾⼀弯冷⽉寂寞。
想那桥边红芍年年花叶繁荣,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 注释 ⑴扬州慢:词牌名,⼜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字,平韵。
此调为姜夔⾃度曲,后⼈多⽤以抒发怀古之思。
⑵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
⾄⽇:冬⾄。
⑶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⑷荠麦:荠菜和野⽣的麦。
弥望:满眼。
⑸戍⾓:军营中发出的号⾓声。
⑹千岩⽼⼈:南宋诗⼈萧德藻,字东夫,⾃号千岩⽼⼈。
姜夔曾跟他学诗,⼜是他的侄⼥婿。
⿉离:《诗经·王风》篇名。
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
后以“⿉离”表⽰故国之思。
姜夔《扬州慢》赏析
![姜夔《扬州慢》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0acc706bec0975f565e22b.png)
精选2021版课件
2
宋姜白石坐像
作者简介
姜夔(1155—1221),字尧章,
别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
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 Nhomakorabea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
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
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
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
精选2021版课件
11
词句赏析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红药”是指红色的芍药花。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附近 盛产红芍药花。这几句是说,想桥边的红芍药,还是一年一 度地盛开着,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可见已经无人 来欣赏它们了。经过战乱,这里的人有的死去,有的逃亡, 即便留下来的,也没有赏花的心情了。芍药花的情怀是多么
逃散,无比萧条。】
精选2021版课件
6
词句赏析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台和 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忍 的战争。可见战争给人的创痛太巨大了,伤痕还刻在他们的 心上。“犹厌言兵”表示人们对战争的极度憎恨,也刻画了 曾经创伤的人们的复杂的心理状态。】
精选2021版课件
5
词句赏析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词人想好好地游游名城,观赏古迹,但看到的却是一番 凄凉荒芜的景象。杜牧《扬州》诗描写扬州是“街垂千步柳, 霞映两重城。”在《赠别》诗中又说:“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昔日的扬州如此风光绮丽,而如今的扬 州却是一片青青的荠菜和野麦了。“荠麦青青”,衬托出昔 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
姜夔的诗词《扬州慢
![姜夔的诗词《扬州慢](https://img.taocdn.com/s3/m/20b5593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4.png)
【导语】《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姜夔的代表作。
这⾸词以寄托对扬州昔⽇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河破的哀思。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姜夔的诗词《扬州慢•淮左名都》,欢迎赏析! 《扬州慢•淮左名都》 宋•姜夔 淳熙丙申⾄⽇,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其城,则四顾萧条,寒⽔⾃碧,暮⾊渐起,戍⾓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度此曲。
千岩⽼⼈以为有“⿉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尽荠麦青青。
⾃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犹厌⾔兵。
渐黄昏,清⾓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今、重到须惊。
纵⾖蔻词⼯,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四桥仍在,波⼼荡、冷⽉⽆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
【赏析】 词前⼩序交代了写作时间、地点、内容、主旨等要素,使读者更能准确地把握词⼈的⼼理情怀。
词分上下两⽚,上⽚写词⼈⽬睹的扬州惨象以及⼼理感受。
前三句点明扬州昔⽇之繁华,以及⾃⼰对传闻中扬州的深情向往;接着⼆句写景,显⽰出⼀派荒凉之象;“⾃胡马”三句,点出⾦兵南侵对扬州及扬州⼈们造成的伤害;“渐黄昏”⼆句,以凄凉呜咽的号⾓声,进⼀步烘托扬州的荒凉景象。
下⽚运⽤典故,进⼀步深化了“⿉离之悲”的主题,抒写⾃⼰哀时伤乱、怀昔感今的情怀。
“杜郎”五句是说,若杜牧重游扬州,也会为扬州的遭遇⽽痛⼼,他纵然以精⼯的词笔写过扬州,如今⾯对此等惨象,怕再也写不出昔⽇的款款深情了吧。
“⼆⼗四桥仍在,波⼼荡、冷⽉⽆声”两句,写扬州的名胜——⼆⼗四桥。
杜牧有“⼆⼗四桥明⽉夜,⽟⼈何处教吹箫”的诗句,说扬州的⼆⼗四桥是⼗分繁华美丽的。
如今呢?⼆⼗四桥仍然还在,只是桥上已经没有往⽇的笙箫歌舞了,只有桥下的寒⽔寂寞地摇荡着⼀⽚昏黄的冷⽉。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可是在⼆⼗四桥的旁边,居然还开着那么多红⾊的芍药花,它们究竟是为谁⽽年年开放呢?末两句其实化⽤了杜甫“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绿”的句意,透露作者对国家的⼀种深沉的悲慨。
《扬州慢淮左名都》译文及赏析
![《扬州慢淮左名都》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02580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9.png)
《扬州慢淮左名都》译文及赏析《扬州慢淮左名都》译文及赏析扬州慢·淮左名都宋代: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译文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
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
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
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
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自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
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
自从金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
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已吹响,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牧曾以优美的诗句把你赞赏,今若重来定会为你残破而惊。
纵使有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
二十四桥依然完好毫无损伤,桥下波心荡漾一弯冷月寂寞。
想那桥边红芍年年花叶繁荣,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注释扬州慢:词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十八字,平韵。
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
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
至日:冬至。
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
弥望:满眼。
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
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
黍离:《诗经·王风》篇名。
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
姜夔《扬州慢》赏析
![姜夔《扬州慢》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7bd0f63c1ec5da51e27017.png)
姜夔《扬州慢》赏析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 )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
”淮“左名都”:宋朝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称淮左,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
“竹西”是扬州城东的竹西亭,是扬州的一处古迹。
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的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词人想好好地游游名城,观赏古迹,但看到的却是一番凄凉荒芜的景象。
杜牧《扬州》诗描写扬州是“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在《赠别》诗中又说:“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昔日的扬州如此风光绮丽,而如今的扬州却是一片青青的荠菜和野麦了。
“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台和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忍的战争。
可见战争给人的创痛太巨大了,伤痕还刻在他们的心上。
“犹厌言兵”表示人们对战争的极度憎恨,也刻画了曾经创伤的人们的复杂的心理状态。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犹‘厌言兵 '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词继续描写空城荒凉的景象。
到了黄昏时分,戍楼上又吹起了凄凉清苦的号角,使人感想到阵阵的寒意,号角声在空城上回荡。
号角的声音,更反衬出这座空城的可怕的寂静。
有时是无声胜有声,这里是以有声反衬无声,更觉凄凉静寂。
词的上片写景,着重写词人初到扬州的所见所闻,一片萧条、空阔、冷落、荒凉的景象。
下片写情,用杜牧重新来到扬州的假想,伤今怀古,抒发感慨。
扬州慢原文及讲解
![扬州慢原文及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1ca3c30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6.png)
扬州慢原文及讲解《扬州慢原文及讲解》篇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当我第一次读到姜夔的《扬州慢》时,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住了,这词就像一幅充满着忧伤和历史沧桑感的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
先说说这“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吧,就好比现在我们提到那些超级有名的旅游胜地一样,在当时的扬州那可是超火的地方,是人们向往的繁华之所。
“解鞍少驻初程”,就像我们今天旅游到了一个期待已久的地方,先下马或者下了车,好好打量打量这个地方。
可谁能想到呢,接下来看到的却是“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这“春风十里”啊,本来应该是那种充满生机、热闹非凡的景象,到处是繁花似锦、歌舞升平的。
可现在呢,只有荠菜和麦子在那疯长,一片荒凉的景象。
也许这就像我们有时候满怀期待地去一个网红打卡地,结果到了才发现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那落差可大了。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这一句可太绝了。
那些废弃的池塘和古老的大树,好像都厌烦谈论战争。
我就想啊,这战争得多可怕,连没有生命的东西都不想再提及。
就好比我们经历了一场特别糟糕的事情,连周围的环境都好像变得沉闷压抑起来。
我听说啊,在战争时期,扬州遭受了极大的破坏。
这繁华的都市一下子就从天堂掉到了地狱。
我就想啊,那些原本在扬州生活得好好的老百姓,他们该有多绝望啊。
这就像我们现在突然遭遇了一场大灾难,房子没了,工作没了,生活完全被打乱了。
到了“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的时候,那种孤寂和寒冷就更明显了。
黄昏本来就是一天中比较惆怅的时候,再加上那冷冷的号角声在空荡荡的城里回荡。
这就像大晚上你一个人走在一个废弃的工厂里,周围静悄悄的,只有自己的脚步声,那种阴森的感觉立马就上来了。
再看看后面关于杜牧的几句。
扬州慢·淮左名都原文赏析
![扬州慢·淮左名都原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8924d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12.png)
扬州慢·淮左名都原文赏析《扬州慢》是一首清明时节的佳作,与唐代词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将进酒》一起被誉为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佳作。
该词由南宋文学家姜夔所作,以赞美淮左地区的山水、风物、历史与文化为主题,词意深沉,余韵悠长,给人以印象深刻的感受。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是时候也,悠悠乎,嘉游何限!这首词的开头为“淮左名都”,“淮左”指的是江苏省的南部,这里有着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等众多的水道。
由此可见,淮左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也十分方便,因此吸引了无数商旅和游客前来。
词中的“竹西佳处”指的则是扬州市,扬州市在古代建都,是中国名城之一,绵延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皆有所沉淀。
“解鞍少驻初程”,词中又出现了一位行者,他摆脱了马背的束缚,沉醉在淮左的风景里。
词中的“少驻”表明了这位行者的旅程并不长,或许只是为了观赏这一处美景,却不舍离去。
此处所选用的是“解鞍”之词,意在表现出马上行车的疲惫,也可以表达出这位行者对这一段旅程的愉悦与轻松。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这一句描述了春季的淮左地区。
所选用的是“春风”之词,表达出了春天的阴雨绵绵,风景美好的特点。
其次,从字面上分析,荠麦是一种旱地农作物,往往种植在沙地上,十分寒莫。
描写荠麦,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淮左的春天景色,同时也能感受到淮左特有的土地文化。
接着,词中出现了一段历史: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此处所描述的是北方游牧民族汉朝时,常常骑着马匹闯入中国中原地区,所以“胡马”二字表述出的是外族入侵的历史,而“池”又可表述“城池”的意思,其中隐含了战乱造成的废墟。
而后“废池乔木”,描绘了战争对淮左地区的破坏,清除了众多的树木,仅剩下少许的孤树,老树依然挺立。
这与程门立雪“挂席数年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句中所体现的景象一样,都是描写着历史的沉淀与人民的坚韧不屈。
《扬州慢》原文及翻译
![《扬州慢》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76d6df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9.png)
《扬州慢》原文及翻译《扬州慢》原文及翻译《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代表作。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扬州慢》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扬州慢原文阅读出处或作者:姜夔淳熙丙辛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对照翻译淳熙丙辛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序)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
经过春风吹遍了扬州十里,都是荠菜麦子一派青青。
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
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画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
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
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
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扬州慢原文翻译(序)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
经过春风吹遍了扬州十里,都是荠菜麦子一派青青。
姜夔《扬州慢》原文、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
![姜夔《扬州慢》原文、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000f840242a8956bece4ae.png)
姜夔《扬州慢》原文、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淳熙丙辛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注释】:⑴淳熙丙辛日:南宋孝宗淳熙三年冬至,这一年为丙申年。
⑵维扬:扬州的别名。
《尚书·禹贡》有“淮海维扬州”,后来因此借维扬指扬州。
扬州慢⑶霁:天气转晴。
⑷荠麦弥望:满眼都是野麦。
⑸戍角:军营中的号角。
昔日繁华的扬州城此时已成边境,驻有军队。
⑹自度:自己创作。
⑺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的号。
⑻《黍离》:《诗经·王风》中诗:彼沗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是东周大夫经西周镐京故宫,悼念周室衰微而作。
⑼淮左名都:淮南东路的名城⑽竹西:指竹西亭。
⑾初程:初次到扬州。
⑿春风十里:指扬州昔日繁华的街道。
【作者简介】: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
父知汉阳县,夔幼随宦,往来沔、鄂几二十年。
淳熙间,客湖南,萧德操爱其词,妻以兄子,因寓湖州,自号白石道人。
会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得免解,讫不第,以布衣终。
他的词属婉约派,风格清峻,音调谐婉,多写爱情,或自伤身世。
有《白石词》、《白石道人诗》传世。
【朗读节奏划分】:姜夔淳熙/丙辛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2025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诗篇详解: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2025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诗篇详解: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https://img.taocdn.com/s3/m/758de91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8.png)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诗篇详解: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一、作者作品信息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姜夔布衣终身,为人清高。
其人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
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有“词中之圣”之称,与辛弃疾、吴文英分鼎南宋词坛。
他是风雅词派,即格律派的代表人物,对南宋后期词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响。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等书传世。
代表作品有《暗香》《疏影》等。
词作内容:姜夔今存词八十多首,他的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
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了自己不得入仕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表现了自己超凡脱俗、卓尔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
词作特点:姜夔的词风自成一体。
他引江西诗风入词,借以改造晚唐以至北宋的软媚无力的词风。
辞句古雅峭拔,音节清刚顿挫,意境幽邃冷隽。
二、文学文化常识1.慢词慢词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
慢,古书上写作“曼”,就是延长引申的意思。
慢词与长调有别。
长调词指篇幅较长的词,按字数多寡来划分,是相对小令词、中调词而言的,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慢曲则是按照曲子的音乐节奏来划分的。
《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2.“黍离之悲”的出处“黍离”典故语出《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关于《黍离》一诗的背景,《毛诗序》云:“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大意是:周人东游故都,见昔日繁华的宗庙宫室已夷为平地,且遍种黍稷,不禁因周室颠覆伤心落泪,吟唱成篇。
姜夔《扬州慢》赏析
![姜夔《扬州慢》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7f71d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e.png)
作者简介 姜夔(1155—1221),字尧章, 别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 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 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 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 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 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 《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 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 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 术全才。
谢谢欣赏!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4
词句赏析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春。” 以初春枝头的豆蔻比喻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姿态。杜牧的 《遣怀》诗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句, 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这里的“豆蔻词工,青 楼梦好”,是指杜牧的才华。纵然有写“豆蔻”、“青楼梦” 那样的春风词笔,也难以表达此时悲怆的深情。前面“重到 须惊”为一层,这里“难赋深情”又进一层。】
词句赏析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红药”是指红色的芍药花。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附近 盛产红芍药花。这几句是说,想桥边的红芍药,还是一年一 度地盛开着,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可见已经无人 来欣赏它们了。经过战乱,这里的人有的死去,有的逃亡, 即便留下来的,也没有赏花的心情了。芍药花的情怀是多么 的寂寞啊,物尚如此,何况是人?结处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词句赏析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台和 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忍 的战争。可见战争给人的创痛太巨大了,伤痕还刻在他们的 心上。“犹厌言兵”表示人们对战争的极度憎恨,也刻画了 曾经创伤的人们的复杂的心理状态。】
《扬州慢》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扬州慢》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2a2c0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f.png)
《扬州慢》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扬州慢宋·姜夔原文: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译文: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
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
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
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
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
过去是十里春风一派繁荣景色,而我如今看到却长满荠麦叶草一片青青。
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
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号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
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
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
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注释:扬州慢:词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十八字,平韵。
此调为姜白石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
淳熙丙申:淳熙三年(西元一一七六年)。
至日:冬至。
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
弥望:满眼。
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
姜白石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姪婿。
黍离:《诗经·王风》篇名。
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
后以「黍离」表示故国之思。
淮左名都:指扬州。
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
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名都,著名的都会。
《扬州慢-淮左名都》赏析
![《扬州慢-淮左名都》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65be4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f.png)
《扬州慢·淮左名都》赏析
《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朝诗人姜夔的一首佳作。
原文翻译为: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来休息。
那些吹着荠麦的东风忽然停住了。
傍晚的号角声已经停息,入夜后有蛙跳进水边低洼的小洲。
昔日那繁华的扬州路,如今只剩下萧条的寒江,蔓草荒芜的池塘和古树,都已再也不成模样。
更让人心伤的是黄昏时,凄凉冷落的道路上又见到了迷离烟雾。
这首词是姜夔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扬州的萧条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在赏析这首词时,我们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境遇进行详细赏析。
首先,这首词的时代背景是南宋时期,当时金兵南侵,扬州地区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姜夔作为一位有爱国之心的文人,他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往昔繁华的怀念。
其次,从作者境遇来看,姜夔是一位出身贫寒的文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和尊重。
然而,在南宋时期的社会环境下,文官地位高于武将,姜夔虽然功勋卓著但却备受排挤和打压。
这首词中表达的报国之志和壮志豪情,实际上也是姜夔对自己境遇的无奈和抗争。
在艺术手法上,姜夔采用了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通过描绘扬州的萧条景象来表达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同时,他也运用了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词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总之,《扬州慢·淮左名都》是一首充满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的优秀词作。
通过赏析这首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姜夔的创作风格和思想特点,也可以感受到他作为一位爱国将领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
扬州慢淮左名都 _宋词鉴赏_宋_姜夔
![扬州慢淮左名都 _宋词鉴赏_宋_姜夔](https://img.taocdn.com/s3/m/26889bab77232f60dccca1de.png)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时姜夔 二十余岁。根据词前小序所说,其时作者初访扬州。 这是经过最近两次战乱洗劫过的扬州,作者见到城内、 城外一片萧条景象,联想到古时繁华的扬州,尤其是 诗人杜牧笔下的扬州,怀古之情油然而生,因自度此 曲并填词,以寄怀抱。
概述
此词开头三句点明扬州昔日名满国内的繁华景象,以及自己 对传闻中扬州的深情向往;接着二句写映入眼帘的只是无边的荠 麦,与昔日盛况截然不同;“自胡马”三句,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眼前的残败荒 凉完全是金兵南侵造成的,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 “渐黄昏”二句,以回荡于整座空城之上的凄凉呜咽的号角声, 进一步烘托今日扬州的荒凉落寞。
作者简介
姜夔,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自号白石道 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少随父宦游汉阳。父死, 流寓湘、鄂间。与张镃、范成大交往甚密。终生不第, 卒于杭州。工诗,尤以词称。精通音律,曾著《琴瑟 考古图》。词集中多自度曲,并存有工尺旁谱十七首。 其词清空峻拔,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有《白石道 人诗集》、《白石诗说》、《白石道人歌曲》等。
扬州慢·淮左名都 宋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 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 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 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 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鉴赏
姜夔在这首词里用了他常用的小序。小序的好处就 在于交代写作的缘由和写作的背景。而这首小序则更 明确地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原因、内容、 和主旨。让人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词人写作此词时 的心理情怀。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扬州慢·淮左名都》意思-赏析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扬州慢·淮左名都》意思-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47a73f10a6f524ccbf85d0.png)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扬州慢·淮左名都》意思|赏析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译文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
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
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
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
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自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
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
自从金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
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已吹响,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牧曾以优美的句把你赞赏,今若重来定会为你残破而惊。
纵使有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
二十四桥依然完好毫无损伤,桥下波心荡漾一弯冷月寂寞。
想那桥边红芍年年花叶繁荣,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作者:佚名姜夔在这首词里用了他常用的小序。
小序的好处就在于交代写作的缘由和写作的背景。
而这首小序则更明确地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原因、内容、和主旨。
让人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词人写作此词时的心理情怀。
全词分为上下两阕。
但两阕的写作手法都是运用一种鲜明对比,用昔日扬州城的繁荣兴盛景象对比现时扬州城的凋残破败惨状,写出了战争带给了扬州城万劫不复的灾难。
词的上阕,写出了词人亲眼目睹的景象和自身心理感受。
写出了扬州城在胡马窥江去后令人痛心不已的凋残和败坏景象。
高中必背古诗词之《扬州慢·淮左名都》
![高中必背古诗词之《扬州慢·淮左名都》](https://img.taocdn.com/s3/m/c0f6b7ffda38376baf1faecf.png)
高中必背古诗词之《扬州慢·淮左名都》《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扬州慢·淮左名都宋代: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当时作者二十余岁。
公元1161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南侵,江淮军败,中外震骇。
完颜亮不久在瓜州为其臣下所杀。
根据此前小序所说,淳熙三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有感而发。
作者简介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译文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
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
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
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
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稍作停留。
过去昔日繁花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
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后,只留下残存的古树和废毁的池台,都不愿再谈论那残酷的战争。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简析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4bb70fddccda38376bafdd.png)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简析
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①,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②,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③,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④,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⑤,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⑥,年年知为谁生?
【注解】
①淮左名都:指扬州。
②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
不如”句。
③清角:声音凄楚悲凉的号角。
④俊赏:爱游赏风景(或风流蕴藉)。
⑤青楼梦好:杜牧《遣怀》诗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句。
⑥红药:芍药花。
【赏析】
这首词以比兴手法和自然景物的衬托,抒发了深沉的家国之情。
词作层次清晰,音节谐婉,言有尽而意无穷。
既控诉了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争所造成的灾难,又对南宋王朝的偏安政策有所谴责,词作内容有积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冷月无声”,属于移就辞格,月本来无声, 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 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 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 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 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 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 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
姜夔
杜郎俊赏, 算而今、 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思考: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渲染 “空城”的
青青荠麦
景
废池乔木 二十四桥 无声冷月 寂寞红药 声 ―― 清角吹寒
这些景物描写是怎样表现词人“黍离之悲” 的?
①青青荠麦――对比(名都佳处春风十里)- →萧条冷落,昔盛今衰 ②废池乔木――拟人-→“树犹如此,人何以 堪”,痛恨战争 ③二十四桥/无声冷月――移就-→“物是人 非事事休”,凄清冷落 ④红药――直抒胸臆-→“寂寞开凫庄
二十四桥春景
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 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扬州自 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 家林立。诗仙李白一生三下扬州,写下“故人 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著名诗句。 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 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 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 古迹。
名句欣赏
•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 言兵”
• 明确:这三句用了拟人的写法。废池、 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 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 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 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 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 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 恨。
词人穿越时空,想象唐朝的杜 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
“惊” ――因“空”而“惊 ”, 返照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 何等令人心痛!
小结全词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黍离之悲”, 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我们可以思接千载,体验词人为祖国山 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 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给予词人极 高评价:“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 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 味,弦外之响。”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 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 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 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 歌吹是扬州。
作者简介
姜 夔 (1155 — 1221)字 尧 章,号 白 石 道 人,江 西 鄱 阳 人,布 衣 终 生, 以 清 客 身 份 周 游 四 方,常 作 达 官 贵 人 坐 上 客。擅 长 写 词,尤 精 通 音 律,其 词 作 多 咏 物 纪 游,但 也 暗 寓 国 家 分 裂、江 河 变 异 之 慨。由 于 讲 究 音 律 和 锤 炼 字 句,其 作 品 精 工 典 雅,意 蕴谐 婉,但 也 有 用 典 过 多、 词 意 幽 晦 等 特 点。他 的 词 留 下 了 十 七 首 当 时 用 于 演 奏的 古 乐 谱,对 研 究 唐 宋 音 乐 极 有 价 值。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 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 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真有点儿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 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 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
扬州慢
小序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 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 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 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 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扬州慢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赠别二首(之一)
杜 牧
娉娉袅袅十三馀,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