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改革的历史沿革和背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人教版第一套中小学教材(1951年)
– 从1953年至1956年,教育和课程全面学习苏 联,照搬苏联的教育思想,把苏联“课程” 模式照搬到我国。取消了“课程”的提法, 代之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 科书”和“教学法”的一整套专门概念及其 理论。模仿苏联中小学主要科目的内容结构。 教科书的编写也沿用苏联的思想体系和学科 体系,只对其中不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具体 材料加以适当的更改或补充。当时整个课程 建设都是以苏联模式为蓝本演变而形成的。
• 人教版第三套中小学教材
– 1963年教育部颁布了第三套教学大纲,人民 教育出版社编写了相应的第四套教材。规定 中小学均开设“生产常识”课程,小学四年 级以上劳动半个月,中学则每年劳动一个月。 规定师资条件具备的一部分全日制小学在五、 六年级开设外语课。与以前的教育计划相比, 语文、数学、物理、化学、音乐等课程增加 了课时,每年教学周增加了,每周课时也较 大幅度增加了。这套教学大纲和教材重视 “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注 重知识的系统性,受到各方面好评,并成为 以后30多年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课程目标
• 1、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内 容(特别是小学) • 2、深刻领悟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和中心 思想 • 3、形成对课程改革有关问题的基本认识 • 4、初步具备运用课程改革先进理念的能 力 • 5、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 习惯
• 6、初步掌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 • 7、培养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 8、培养投入新课改,献身教育事业的责 任感和使命感
• 人教版第四套中小学教材
• (三)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时期(1966年—1976 年)
– 这个阶段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小 学正常的教学秩序遭到严重破坏,教学计划、教学大 纲和教材处于无政府状态,中小学教学片面突出政治 和联系实际,大幅度削减基础知识,教育质量严重降 低。 课程管理权下放到学校,下放给师生。各地自定 教育计划,师生自选教学内容、自编教材,中心是学 “最高指示”。小学课程设置为政治语文、算术、革 命文艺、军事体育、劳动五门课,基础科充斥着同学 科知识根本无关的内容,片面地强调联系实际。
– 湖南一师网站,点击“图书馆”,“电子资 源”一栏右上角“中国知网”
• 图书馆,资料室,百度(网搜)等 • 通读教材,包括附录(基础)
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一讲 课程改革的历史沿革、背景与过程
第一节 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
• (一)改造旧教育、学习苏联经验时期(1949 年—1956年) :
– 1949年12月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改革 旧课程、继承吸收有用成分的课程教材发展 政策。与老解放区的课程和旧课程相比较, 新课程继承了旧中国中小学课程中分科目和 活动的结构形式,发展并规范了集体活动形 式,把活动课程分为朝会或课间会、周会、 校内课外活动以及校外社团活动等。1950— 1952年,国家改造制定了第一套教学大纲。
学习建议
• • • • • •
1、广泛阅读(包括教材) 2、深入实践 3、关注现实 4、积极思考 5、合作学习 6、积累提炼
进度安排
• 总学时18,每周1个学时。17次课,期末 考查(平时作业:提交一篇小论文+加分) • 第7、8、9、10周将由同学们主讲:
– 新课改与素质教育 – 新课改与信息技术 – 新课改与综合实践活动 – 新课改与研究性学习
“课程”的涵义
• 在欧、美国家,“课程”(Curriculum) 一词源于拉丁文,含有“跑马道”之意。 用于解释课程,即引导年轻一代,经过学 习而达到一定的目的。 • 广义: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 有学科的总和。 • 狭义:指某一门学科。
课程意义
• • • •
为学习其他学科课程论打下基础 为理解我国新课程改革做好铺垫 运用新课程改革理念解决实践问题 为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必备之课程
• 备选主题(7个):
– 新课改与社会实践 – 新课改与有效教学 – 新课改与多元智力理论 – 新课改与教育评价 – 校本课程与校本科研 – 新课改与教师专业成长 – 农村新课改问题探讨
• 每个班分为9个组,6人一组(由学委确定 9名“种子选手”,其他人自由组合) • 程序:
– 分工合作,查找相关资料 – 组长加入QQ群:16561441(教育研究) – 整理资料,集体讨论,及时沟通 – 确定题目,理清思路,创新观点 – 形成小论文初步框架,老师初审 – 写作小论文,制作PPT,推选主讲,练习 – 和同学分享成果(包含过程),时限20分钟
• 人教版第二套中小学教材
– 1959年1月中央作出新决定:权利下放后,中 央对学制、课程设置和课本等必须管起来。 由教育部负责制订中小学和师范学校的指导 性教学大纲,编写通用教材供各地采用。同 时对中学教学计划作出了新规定。如,加强 劳动教育,改进外国语教学,语文、中国历 史和地理增加乡土教材,政治课改为“社会 主义教育”,文学、汉语不再分科,仍称语 文等。
• 评比
– 每班9个小组的组长组成评委会,对另外一个 班的小组汇报作出评分。 – 去掉最高、最低分,取平均分 – 每个班评出一个优胜奖 – 评分标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内容充实性(20-40分) 表达条理性(20-30分) 观点创新性(20-30分)
• 参考资料:如教材后面的“参考文献”
• 中国知网(www.cnki.net)
50年代的课本
• (二)全国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教育时期(1957年— 1965年)
– 1957年教育部开始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课程体 系以解决第二套全国通用教材存在要求高、分量重、 内容深而造成的教和学过分紧张的问题。1958年的 《关于教育事业管理权下放问题的规定》中提出: “各地方根据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原则,可以对教 育部和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各级各类学校指导性教学 计划、教学大纲和通用的教材、教科书,领导学校进 行修订补充,也可以自编教材和教科书。” 这个时 期,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下放了中小学课程教材制 订和编写权限,是从课程国家完全统一到课程局部多 样化的第一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