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论文 法与文学

合集下载

法学专业论文范文

法学专业论文范文

法学专业论文范文法学作为研究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与人文科学不同,如与文学、哲学、史学等人文科学相比,法学比后者更具有强烈的适用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学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法学专业论文范文一:法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摘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现象的日益复杂化不断对我国的法学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而高等院校的法学教育又是培养主体中的中坚力量。

作为高等法学教育里的基础教育即法学本科教育在这一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宏伟目标中又应当扮演什么角色?本文试图探寻法学本科教育自身的价值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以什么方式去实现这一价值。

关键词:卓越法律人才;法学本科教育;法治精神1法学本科教育的目的随着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和对法治问题的关注,法律行业的发展状况、社会责任、自我约束与外在监督日益成为人们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话题。

尤其是“李庄案”、“彭宇案”、“黄松有案”等类似案件不断发生,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并已经深刻影响到普通公民的道德和价值判断和对公权力的信任度,尤其是对执法和司法等法律从业人员本身的职业道德、专业能力的拷问,这些问题的背后蕴藏着社会意识、公众信仰、价值取向等更深层次的命题。

当公众逐渐把视野集中到对律师行业、法官检察官行业及政府公权力进行关注的时候,作为法律教育从业者,在深层次上也不得不对在未来司法改革方向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法学教育模式进行思考与反省。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迅速发展和逐步完善,社会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同时这也对高校培养高层次法学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法学类专业对人才素质、学历需求较高,他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行业知识。

2011年,教育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这种定位揭示了目前高等法学教育在法治理念、培养方式、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诸多短板。

西方文学史论文3000字

西方文学史论文3000字

西方文学史论文3000字篇一:西方文学史期末论文浅谈莫泊桑与短篇小说《项链》姓名:申丽华学号: 2104091894班级:20xx级朝文课程名称:西方文学史任课教师:韩继镐浅谈莫泊桑与短篇小说《项链》【摘要】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多年来,人们对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看法贬多于褒,评论者给她定性为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

这样的判断是不够妥帖和全面的,作为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她的虚荣只不过是爱美、追求美的表现,她对人生的态度是严肃而真诚的,相比之下,她内心真诚勇敢的高贵品质更值得我们赞赏。

【关键词】莫泊桑项链玛蒂尔德真诚勇敢莫泊桑简介和小说《项链》的介绍1. 莫泊桑简介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和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代表作《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漂亮朋友》等。

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一起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欧洲短篇小说创作“双璧”是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

莫泊桑,一生写短篇小说将近300篇。

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他的作品深受叔本华的影响,渗透了浓厚的悲观主义。

2.小说《项链》的介绍《项链》是短篇小说,作于1884年。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流传世间已百余年,至今仍脍炙人口,倍受青睐。

人们对小说中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看法贬多于褒,往往把她看成一个虚荣心强、追求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妇女,把她丢失项链后十年还债的辛苦看作是对她虚荣心的惩罚。

长期以来,她都是作为一个被嘲讽的对象出现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虚荣”的代名词。

内容大概是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为加一次晚会,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不料回家途中不慎丢失。

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

与文学的相约作文议论文_议论文作文文学800字

与文学的相约作文议论文_议论文作文文学800字

与文学的相约作文议论文_议论文作文文学800字关于文学的高三作文篇1青春花季,每一朵小花都是一个故事,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暑期我的文学玫瑰的故事。

我说不出是在什么时候萌生了文学的梦想,只记得童年时我发现当教师的爸爸喜欢读书,不喜欢与我说话,我生气了,就跑过去抢爸爸手里的书,当时我觉得那一定是个宝贝,我拿着书跑回了自己的房间,一本正经的看起来。

说实话,爸爸那时看的书,我真看不懂,我读巴金的书,发现他家里阴森森的,没有儿童的笑声、歌声,没有少敬老老爱小的温馨;那时我还知道了一个叫路遥的作家,他说世界很平凡,我发现他竟写了厚厚的三大本,我纳闷极了,世界真的很平凡吗?我很好奇,想探个究竟,究竟是什么魔力能让大人们如醉如痴的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地看上一整晚上呢?现在回想,或许就是在那时我爱上了文学这支玫瑰,从此,便爱上了阅读与写作。

女孩爱幻想,我更喜欢在文字世界里幻想;女孩爱花,我更喜欢文学这支玫瑰。

因为它带我走进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没有喧嚣、脱离世俗、带给人温暖和梦想的仙境。

我就像是那个迷了路的爱丽丝,在文学的世界里寻觅,由一条道路通向另一条道路,再通向更多的道路,有时它会拐个弯,有时它会一直前行,但从未中断。

这是一种没有尽头的长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想象力。

多年来,我一直徜徉在文字的世界里,驾驶想象力之舟,驶向我梦中的玫瑰园。

忘不了,我的一篇处女作《蓝天、碧海、金沙滩》在校刊上发表,我激动的心情彻夜难民;忘不了,我的作文第一次获奖手捧两个笔记本站在领奖台上的情景;忘不了,我接过小记者联盟专职记者聘书的幸福感;忘不了,我徒步行走六十华里到乡下采风的经历。

迄今为止,我在《中学时代》、《少男少女》、《中学读写》、《营光》等杂志上发表近10篇文章,先后获“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荣获二等奖和一等奖,获2xxx年第十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现场决赛获奖一等奖。

近几年来,我笔耕不辍,在成长的各个时期,种下一粒粒文学的种子,先后尝试写了小说《黑市》《三个矮人》、散文《校园的秋》《小草也在笑》《一袋父母心》《意外》《答案在风中飘荡》等作品。

文学理论论文范文

文学理论论文范文

文学理论论文范文中国中古时期是各文化门类不断分化、发展、繁荣的时期,在权力、社会、文化与文学的互相作用中,文学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文学理论论文,供大家参考。

文学理论论文范文一:中国传统文学对古典舞的影响【摘要】中国古代文学是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载体,中国古典舞是华夏文明的最佳表现形式之一,其既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借鉴了西方古典舞的系统训练方法,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

文学与舞蹈是相互影响的,本文仅从文学对舞蹈的单一影响进行阐述,从内容形式、结构形式、人文精神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进一步了解两者的关系。

【关键词】传统文学;中国古典舞;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学是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载体,也是中国古典舞创作的母体,是其核心所在,无论是语言形态上的纷繁复杂,还是文化形态上的多样性,“汉唐舞”、“敦煌舞”和“身韵古典舞”都以传统文化为背景,以形象地表现传统文化为特征。

中国传统文学一般泛指我国流传至今的文学,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学都反映着各个历史时期的审美观和人文精神特征。

唐满城先生认为:“‘古典’本身绝不是‘古代’的同义语。

古典在艺术领域里是指某一艺术的风范和流派而言的,‘古’可以解释为传统性,‘典’可以理解为典范性,……古典式艺术形态和流派中的一种美学倾向的泛称。

”[1]中国古典舞,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发展,其基本体系已趋于成型;从古典舞创作之初到现在,舞蹈家们始终坚持寻找传统与当代的结合,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用肢体语言形象地诠释语言文字无法描绘的、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实实在在存在于中国人血脉中的人文精神。

那么,中国传统文学从哪几个方面并以几种形式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典舞呢?一、中国传统文学对中国古典舞内容形式的影响莫泊桑说过一句话:“作家的天才就是在于把任何人都能想到的故事,用任何人都想不到的手法表达出来。

”如果说要用一种舞蹈来阐释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中国古典舞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从读者角度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文学概论期末论文

从读者角度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文学概论期末论文

从读者角度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我们面对一部文学作品时,不同的人往往有着不同的感悟与理解。

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的感悟也大相径庭。

比如《红楼梦》,以我们时下的眼光来看,看到的是宝黛间缠绵悱恻的爱情。

而在卫道士眼中恐怕就是满纸的淫乐与滥情了。

这是因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是从作品了解作者的思想,更关注作品的情节与发展。

还会在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的基础上运用想象与联想在头脑中形成的具体化活动进行读者的再创造。

这种新形成的再创造就是我们讲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读者的期待视野阅读活动是文学消费的一部分也是文学生产的重要环节。

作为它的接受主体,读者显得尤为重要。

简单来说,读者对一部文学作品的期望就是期待视野。

这种期待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种是文体期待,即读者由文学作品的某种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当我们拿到一部小说时,我们所期望的看到的一定是它动人曲折的情节与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

而不会去过多的介意它的语言是否优美,形式是否新颖。

相反,如果是一首诗歌,我们就会关注它的形式是否符合格律,是否押韵。

或者,有没有创新的格律形式出现。

第二种,形象期待。

形象期待是读者对于作品的某种特定形象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比如我们读《阿Q正传》。

当阿q挨了打却又跑去调戏小尼姑时,一个典型欺软怕硬的市井无赖形象就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了。

阿q可悲而又可笑的命运跃然纸上。

正如那穿着长衫的孔乙己,似乎当我们初次见到孔乙己就在等待着孔乙己的死亡。

第三种,意蕴期待。

即读者对作品的较为深层的审美意味,情感境界,人生态度,思想倾向等。

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总会自觉不自觉的将自己的意志加于作品之上。

追求完美的人期待大团圆式的结局而多愁善感的人又总是对悲剧情有独钟。

对文学作品我们总有着不同的期待。

这与我们的生活实践与文化修养不无关联。

积极向上的人乐于看到那些奋发进取、不畏险阻的文学作品。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有很多,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方法:
1. 文本分析法:对文学作品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从语言、形式、结构、主题等方面深入挖掘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2. 社会历史批评法:以社会历史为视角,探索文学作品与当时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的关系,分析文学作品与时代交织的关系。

3. 人文主义批评法:文学作品是人类精神的表现,人文主义批评法将重点放在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人性、人文思想等方面,从人性、自由、道德、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4. 旁证法:将文学作品作为现实社会的一种反映,通过考证文学作品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将其与现实社会进行对比,从而读懂文学作品中的深层意义。

5. 比较研究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多个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发掘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6. 心理学研究法: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心理活动,探究作品中所反映的人类心理现象,并将其与现实社会进行关联,深入
揭示现代社会中的人类心理问题。

总之,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应根据具体研究对象和目的,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

汉语言文学专业期末论文写作指南

汉语言文学专业期末论文写作指南

汉语言文学专业期末论文写作指南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期末论文是对一学期学习成果的重要检验。

写好期末论文不仅能够展现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提升自己的研究和写作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期末论文呢?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份详细的写作指南。

一、确定选题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一个好的选题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新颖性尽量选择那些尚未被充分研究或者具有新视角的课题。

这样可以让你的论文更具吸引力和创新性。

2、可行性要考虑自己的知识储备、研究能力以及可获取的研究资料,确保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论文。

3、相关性选题应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内容紧密相关,例如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语言学、文学理论等。

4、兴趣性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这样在写作过程中会更有动力和热情。

例如,你可以选择研究某位古代诗人的独特创作风格,或者探讨现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亦或是分析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的影响等。

二、收集资料确定选题后,就要开始广泛收集相关资料。

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图书馆借阅相关的书籍、期刊和论文集。

2、数据库利用学校图书馆购买的学术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检索相关的学术论文。

3、网络资源一些权威的学术网站、专业论坛等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要注意筛选和甄别。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做好笔记,记录下重要的观点、论据和引用出处,以便后续写作时使用。

三、拟定提纲提纲是论文的框架结构,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合理组织文章内容。

提纲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引言简要介绍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2、正文根据选题的重点和逻辑关系,将正文分为几个部分进行论述。

每个部分要有明确的主题句,并围绕主题句展开论证。

3、结论总结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例如,如果你的选题是“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提纲可以这样拟定:引言:介绍《红楼梦》的文学地位和研究价值,阐述研究林黛玉形象的意义。

文学论文研究方法

文学论文研究方法

文学论文研究方法
文学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对所研究的文学作品、作家或文学理论进行综合归纳和总结,从而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找出研究的背景和现状。

2. 专题研究法:选择一个特定的文学主题或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手法、社会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来解读文学作品,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不同的文学作品、作家或文学流派之间的异同,探究其共性和特点。

可以从形式、风格、主题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其相互影响和演变过程。

4. 史料分析法:对历史文献进行系统搜集、整理,分析其中的文学内容和背景,揭示文学作品与历史、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可以通过对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文学作品的时代特点。

5. 文学批评法:运用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来分析文学作品,如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心理分析等。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文本、语言的解析和解码,探索其深层次的意义和寓意。

6. 应用研究法:将文学作品、作家或文学理论与其他领域进行交叉研究,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分析,揭示文学的实际应用价
值。

以上是常见的文学论文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同时,还可以结合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以及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研究。

文学论文研究方法

文学论文研究方法

文学论文研究方法文学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文本分析法。

文本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详细解剖和解析,来获取对作品整体的理解和评价的方法。

它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的分析:表面结构分析和深层结构分析。

表面结构分析主要是对文学作品的外部特征进行研究,包括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情节等方面。

在进行表面结构分析时,研究者需要仔细研读原作,并对作品进行分类、比较、评价等工作。

例如,对于小说作品,研究者可以分析小说的篇幅、章回结构、叙事方式、人物关系等内容,以揭示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特点。

深层结构分析是在对表面结构进行了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部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这个层次的分析是对作品的主题、象征、隐喻、情感等方面进行研究。

研究者需要通过分析作品中的语言、形象、风格等要素,揭示其背后蕴含的深层意义。

例如,对于一部诗歌作品,研究者可以分析诗歌的意象、音韵、节奏、韵律等要素,以揭示作者情感的表达和诗歌的主题。

在进行文本分析时,研究者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并结合具体作品的特点进行分析。

同时,还需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和创作动机等进行深入研究,以全面理解作品。

文本分析法具有直接、客观的特点,能够直接从文本本身获取信息,并通过研究文本来揭示作品的内在含义。

它是文学研究的基础方法之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文本分析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依赖于研究者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因此可能存在主观偏差。

此外,文本分析法也不能完全把握作品的所有细节和内涵,因此需要与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以更全面地研究文学作品。

总之,文本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文学论文研究方法,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类、评价等分析,揭示作品的表面结构和深层结构,从而获取对作品整体的理解和评价。

它具有直接、客观的特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其他研究方法使用。

文学论文写作方法指导

文学论文写作方法指导

文学论文写作方法指导(一)选题(创新价值)所谓选题,指的是对研究课题的选择。

我们已经知道,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主要有四个方向,它们是文学史研究、作家作品研究、文体研究和社团、流派、思潮、创作群体研究。

一个研究者的学术选题与他的学术兴趣、学术性格有关。

对于一个擅长宏观把握的研究者来说,他可能更乐于选择文学史研究以及社团、流派、思潮和创作群体研究;对于一个艺术感受力较好,文体意识较强的研究者来说,他可能更乐于选择作家作品研究和文体研究这样的方向。

研究方向的选择只是为选题圈定了一个大致的范围。

当这个大致范围基本确定之后,才可能进入具体课题的选择。

课题选择必须考虑这样两个因素:一是研究者对这个课题的积累,如果研究者在其研究课题方面没有深厚的积累,其研究就很难持续完成,他可能会有一些看似新鲜的见解,但他缺乏详实材料的有力支撑,由于对该课题缺乏真正的了解。

他的那些似是而非的观点不过是思想的浮萍,因没有深扎在学科土壤中的根脉而无法长成思想的参天大树。

二是这个课题是否还有研究的空间,是否还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者是否能在这个课题的研究中表达出创造性的思想。

因为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则是创新,重复研究在学术上完全是一种无效劳动。

也许一个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思想,但如果这个思想已经被前人表达,那么,无论这个发现多么重大,发现过程多么独立,其价值也只能是零。

(二)收集材料(实证方法)学术研究的价值规则是创新(有些学术研究还追求实用)。

学术研究的方法规则是实证和逻辑。

所以,当研究者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紧接着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收集材料和消化材料。

研究者的所有观点、结论都来自对材料的分析,研究者的所有观点、结论都有赖于材料的支撑。

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而言,任何课题的研究都必须包括至少三方面的材料。

一是与课题有关的文学理论著作出书11年荐刊老编辑Q2043944129文学理论从思维层面决定了一篇文学论文的框架结构,从思维层面为文学论文提供了逻辑基础,从思维层面去确定和深化研究者的思考方向。

关于法国的论文题目

关于法国的论文题目

关于法国的论文题目最新法国文学论文选题参考1、文学体裁变奏曲——现当代法国文学的一个新视角2、法国文学评论史3、法国文学散论4、法国文学大手笔5、1898~1998:法国文学汉译百年回顾6、试论汉学建构形象之功能——以19世纪法国文学中的“文化中国”形象为例7、略论法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特征8、论中国文化对20世纪法国文学的影响9、李劼人与法国文学10、法国文学论集11、法国文学他化现象管窥12、法国文学渊源批评:对“前文本”的考古13、法国文学对李劼人创作的影响14、法国文学纵横谈15、“新旧文学交替时代的一道大桥梁”——曾朴与法国文学16、法国文学简史17、法国文学简史18、曾朴:卓有成就的法国文学翻译家19、曾朴对法国文学的接受与翻译20、20世纪法国文学中的中国神话二、法国文学论文题目大全1、从宏观比较文学看法国文学的特性2、翻译与文化并重继承与创新统一——《20世纪法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评析3、当代法国文学流派披涉4、20世纪中国翻译研究:论共和国首29年法国文学翻译5、作者电影——浅析法国文学化电影的特点和实践6、当代法国文学词典7、法国文学的域外影响8、20世纪法国文学批评9、二十世纪初叶法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10、法国文学在中国11、中国文学还是法国文学——从当代华人法语小说出版策略研究谈起12、晚清民初的法国文学接受13、试论二十世纪法国文学14、约翰·克利斯朵夫性格的异质与俄国文学——兼谈法国文学与俄国文学的差异15、《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安多纳德--凄美的法国文学女性形象16、清末民初汉译法国文学研究17、卡门—法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女性18、新时期法国文学在中国的接受19、法国文学史20、书香巴黎——2O14年度法国文学奖巡礼三、热门法国文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书香巴黎——2014年度法国文学奖巡礼2、20世纪法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精)3、20世纪法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4、法国文学出版长期繁荣之探析5、二十世纪法国文学的回顾6、中法文学交流的梳理、审视与思考——兼评《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7、法国文学史8、《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评介9、五四时期的中国作家与法国文学(续)10、现代派文学的不断发展:二十世纪法国文学的主导方向11、《法国文学他化译丛》笔札12、2001至2005年中国的法国文学研究13、当代法国文学史纲14、综合的艺术想象的艺术——从法国文学看20世纪外国文学。

法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法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法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法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在法语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毕业论文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选取一个合适的论文题目对于论文的完成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适合法语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

一、法语文学与作品分析法语文学是法语专业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可以选择一位法语文学家或一本法语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

例如,可以选择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作品《悲惨世界》,分析其中的主题、风格、人物形象等方面。

或者选择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作品,研究其中的女性主题和社会背景。

通过对法语文学作品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法国文化和文学传统。

二、法语教育与教学法研究法语专业的学生通常也会学习法语教育和教学法。

可以选择一种特定的法语教学法进行研究,例如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或者项目教学法。

通过对不同教学法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探讨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和创新的建议。

此外,也可以研究法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和反馈方式。

三、法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研究法语专业的学生通常对法国及其他法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

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法语国家或地区进行深入研究。

例如,可以选择法国的巴黎,研究其历史、艺术和文化。

或者选择加拿大的魁北克,研究其法语与英语的双语文化。

通过对法语国家社会和文化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四、跨文化交际与语言学研究跨文化交际是法语专业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可以选择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话题进行研究,例如法国人与中国人的礼仪和沟通方式的差异。

或者研究法语中的语言变体和方言,探讨其在不同地区和社会群体中的使用和影响。

通过对跨文化交际和语言学的研究,可以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并为将来从事国际交流和合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总结起来,法语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应该与法语文学、法语教育、法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以及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相关。

选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够体现自己的研究兴趣和专业素养。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10篇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10篇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10篇第一篇:小学语文教育方法研究一、目前小学语文教育方法的不足小学语文教学形式单一,效率低下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教师不愿意寻求新的教学方式,不愿意钻研更有效率的教学方法,只愿意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生搬硬套,脱离生活实际按书照宣大道理,忽略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点,这样的教育方法乏味、单调、死板,发挥不了语文这门学科的作用。

小学生长期接受如此单调的教育,会对学习产生较大的抗拒心理,这样的语文教育不可行,效果可谓是事倍功半,甚至产生反效果,影响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过分注重智育的开发,忽略德育的发展智育是教育很重要的教学目的,但德育教育同等重要。

小学生在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时候,要接受有效扎实的科学基础文化教育与被良好的思想道德所熏陶,让祖国未来的栋梁能够茁壮健康地成长。

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成绩是教育的第一条件,成绩是判断学生好坏的依据,在这样的条件下,小学语文教学只是灌输式教育,与“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脱轨,让小学语文变成是一门学科,一种表面功夫。

缺乏教育方法的评价机制评价教学方法的效率如何,并不能采取像学习成绩一样的分数进行衡量。

若运用计分的方式来评价教育方法,会让教师怀疑教育的单纯性,自然也会对其有所抵触,若长久发展,教师与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也不会有所提升。

正确的评价教育法有行为观察法、自陈法、情景评定法,但上述的评价法所花费的人力物力比较大,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

但在分数是正道的教育情形下,鲜有教师愿意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完成这样的教学评价体系,而教学方法缺乏监督与管理,必然会产生不同的问题,失去了育人的功能。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效率的方法建议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实践能力实践性、民族性与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特点,新课改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改革包括以下几点:正确掌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倡开展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个性化鲜明,均衡发展;建设有活力且开放的语文课程。

一切为了思想之美——从《法律与文学》看苏力的贡献

一切为了思想之美——从《法律与文学》看苏力的贡献
公文集》对 于法律 思想的阐述结合起来 进行研 权 主义法 学流派 的主 要思想。此外 , 近些年来 ,
究, 以探讨 中国古人 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心态。又 在 不同程度上进行 法律与文学研究 的还有 胡水
维普资讯
君[ 赵 晓力[ 凌斌[ 余宗其 4 1 、 5 1 、 6 1 、 等。
忠 明 自言受到 了陈寅 恪先生 “ 史互证”的影 别是那种具有 明显文学追求和卖弄文 字技巧嫌 诗
响 .尝试用 文学作品描写 的法律 故事来印证 史 疑 的“ 花判” 梁 治平 的《 。 法意与人情》 中国法制 (
书 的记载 , “ 史互证” 用 文 的手段来挖掘 中国法 出版社 ,0 4 以古代文人 的笔记 、 品 、 20 ) 小 典故为
大学 出版 社 , 0)再 到《 2 0, 0 道路通 向城 市——转
以今天 的眼光看 .上述 论文和著 作 己不 同 型中 国的法 治》法律 出版 社 , 0)《 ( 2 4 、也许 正在 0
程度地触及 到了法律 与文学。然而 , 中有一些 发 生——转 型 中 国 的 法 学 》 法 律 出 版 社 , 其 (
维普资讯 一Leabharlann 切 为了思想 — —
口杨 吉
《 法律 与文学 : 以中国 统戏剧 为材料》 传
苏力著. 三联 书 ̄20 年6 0 6 月版
从《 法律 与文学》 看苏力的贡献
在苏力 之前 , 从文 学( 广义 的 , 但主 要指 叙 事文学 )的角度来研究法 律早 已不 是什么新 鲜 事了。至少在中国, 9 0 自19 年代 以来 , 法学界【 1 1 就 已经有不少学者 以不 同的学术进路和言 说方式 触及到 了法律与文学 的交叉地带 。冯象 就是其 中之一 凭借着从年轻 时就萌生 的文学 爱好及 横跨法学 、 文学两个 专业 的学 术训练背景 , 他的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1、综合比较与社会调查法(1)综合法。

大致分为“综述”和“述评”两类。

“综述”要求归纳、总结学术界对某一问题的全部研究成果。

所谓“全部”是相对而言的,可以是某一阶段的“全部”,也可以是某一次会议的“全部”。

“述评”要求在此基础上加以评论。

选择这类课题,首先要全面占有资料,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概括和分类。

评价他人成果时,力求客观公正,不带感情色彩;发表自己意见时,要有独到见解,有理有据。

(2)比较法。

首先要确认对象具有可比性,即属于同一种类或同一条件、同一关系。

既有纵向比较,也有横向比较。

纵比是历史比较,即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内的具体变化,例如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问题,横比是不同的具体事物在同一标准下的比较,确定其相同与相异之处,并探索原因何在。

如研究清代两大代表性传奇《长生殿》与《桃花扇》的异曲同工,即是横向比较。

(3)社会调查法。

学位论文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选题的确定,应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注重社会调查,从社会实践中搜集第一手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最终确立选题。

真正做到选题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2、材料提取、拟想验证启发法(1)材料提取法。

阅读材料是多多益善,要勤于动手、认真思考、— 1 —归纳分类。

要弄清哪些属于本学科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哪些属于本学科争论的焦点问题。

经过反复琢磨和提炼升华,形成自己的选题。

(2)拟想验证法。

是指先有拟想,而后通过阅读资料并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

根据自己平素的观察和学习,初步确定选题范围,再阅读大量资料,了解学术界的探讨。

如有一位研究生以《我国企业资产重组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为题探讨国企怎样摆脱困境问题,这个选题就是在搜集大量有关国企资产重组成败案例的资料基础上确定的。

(3)启发法。

教师在讲授中,将课堂知识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就某一问题论证的观点、依据、方法给研究生以启发,开拓思路,使其找到合适的选题。

法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法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法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法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 法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法困难分析:以中国大学生为例这篇论文旨在分析中国大学生学习法语作为第二语言时所面临的语法困难。

通过对学生的错误集中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确定最常见的语法错误,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2. 法语旅游文化在中国大学生中的传播与接受
这篇论文研究法语旅游文化在中国大学生中的传播和接受情况。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可以了解他们对法国旅游文化的兴趣和了解程度,并探讨如何提高传播效果和增强接受度。

3. 法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翻译研究:以雨果的《悲惨世界》为例
这篇论文研究雨果的《悲惨世界》的中文翻译。

通过对不同
版本的翻译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评估不同翻译版本的质量,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法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效果。

4. 法语音乐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流行与影响
这篇论文研究法语音乐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流行程度和影响力。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音乐欣赏测试,可以了解他们对法语音乐的喜好和了解程度,并探讨如何提高流行度和扩大影响力。

5. 法语教育与跨文化交际:以中法大学生交流项目为例
这篇论文研究中法大学生交流项目对学生的法语教育和跨文
化交际能力的影响。

通过对参与者的调查和访谈,可以评估该项目的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跨文化理解和交流。

以上是几个可以作为法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例子,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或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来确定最终的选题。

论文的完成需要进行大量的文献综述、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冷门文学作品论文选题

冷门文学作品论文选题

冷门文学作品论文选题
1、阿q“精神胜利法”的心理学分析
2、《阿q正传》中的丑陋人性
3、《伤逝》和《寒夜》爱情悲剧比较研究
4、鲁迅《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比较论
5、《狂人日记》的解构主义特征
6、《狂人日记》的反讽叙事
7、在过去、现在、将来之间穿越--鲁迅《狂人日记》的叙述学解读
8、社会学场域中的悲剧之痛--鲁迅《祝福》之还原性解读
9、论鲁迅小说的叙事伦理
10、鲁迅小说中女性人物的主体意识11、鲁迅小说创作中的疯癫意象透视
12、鲁迅小说中人物“死亡”现象初探
13、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分析
14、论鲁迅《野草》的原罪意识
15、郁达夫作品中的忏意识
16、沉沦与救赎--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情欲描写
17、颓废--郁达夫悲剧小说的美学形态
18、冰心与庐隐之比较
19、论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
20、论《雷雨》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21、论曹禺早期剧作中的基督教意识。

浅谈法哲学与法理学之间的联系论文精选3篇

浅谈法哲学与法理学之间的联系论文精选3篇

浅谈法哲学与法理学之间的联系论文精选3篇法学专业法理学论文题目参考篇一1论法的本质属性2关于法的起源3论法的实现4论法律的平等原则5论法律关系的几个问题6法学研究的方法7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8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制建设9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法学的指导意义10法律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11论法律在国家宏观调控经济中的作用12我国法制思想研究13论廉政建设14论市场经济与法治15关于法制与法治16关于人治与法治17关于人权与法治18论法律与道德19对现代资本主义法治的研究20法律与科学技术21论改革中的“合理”与“合法”的矛盾22法律与政策23法律与自由24论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25论市场经济与法的观念26论法律标准与生产力标准27论法律意识28论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29论法律文化30论法律与改革31论法律职业道德32法律解释在法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33论权利和义务34论法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5论法律责任36论法律监督37论法律效力与法律实效38法律与行为39法律与秩序40法律与利益41法律与权利42法律和公平正义43评析司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44评“法不责众”45论民主与法治46论立法的国际化47论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的关系48论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49论社会主义法律和资本主义法制的区别和联系50论依法治国最新法理学硕士论文选题篇二1、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法理学分析2、实证主义抑或自然主义?3、基于关系视角的法律与文学研究4、中国法制转型期的“权利观”考察5、国际法上的权利冲突问题研究6、网络空间的法理分析7、中国语境下的能动司法8、作为自然法理学的古典政治经济学9、中国第三部门的法理学研究10、中国成人教育制度的解构与重建11、“斯密问题”的法理学解释12、严复权利思想研究13、生存权的法理学分析14、我国法理学教科书的评析15、中国司法解释制度的法理学研究16、言论自由的法理学研究17、中国检察权性质的法理学考察18、我国制度性就业歧视的法理学分析19、废除劳动教养制度的法理学分析20、辩诉交易制度的法理学思考21、阳光政府基础的法理学思考22、法律关系客体价值论23、法律责任的法理学研究24、语言哲学视角下的哈特法哲学思想研究25、社会公共利益的法理学探析26、司法能动主义的法理学思考27、地方自治的法理学分析28、循环经济立法的法理学视角29、中国古代社会法理学存在之证成30、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法理学思考31、非强制行政的法理学思考32、当代中国法哲学的哲理探索33、行政知情权的法理学研究34、法律论证理论研究35、原始佛教“正法律”的法理学研究36、公司社会责任的法理学研究37、论实用主义法理学进路下的国际经济法38、高校法治研究39、立法权正当行使的法理学研究40、论人的尊严41、1997-2007:一国两制法治实践的法理学观察42、规范性司法解释的法源地位研究43、反思与重构:研究生法理学教学模式之改革44、试论中国法哲学自觉的必要性45、对法律要素理论的再认识46、法律救济权的法理学探析47、法理学视角下我国公立大学章程制定研究48、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及其法理学思考49、执行和解的法理学分析50、司法实践的道路法理学论文题目参考篇三1、作为一种法律干预模式的家长主义2、法律推理中的法律理由和正当理由3、平等概念的法理思考4、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与公民5、“法律人”之治:“法治政府”的主体性诠释6、当代中国法学理论学科的知识变迁7、在政治与伦理之间:本体维度的国际法8、刑事控审分离原则的法理探析9、关于法学方法论的几个基本问题10、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法理学的主题和特征11、迈向法理学的中国经济法学12、中国军事法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13、论一国两制法学及其形成和发展14、法学思潮与行政行为15、国际经济法理论的多元视角16、法律信仰概念及其意义探析17、对体育法律关系分类的研究18、“中国法哲学”及其法治思维的形成19、法律解释的效力:一个难题的追问20、《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法理分析21、宏观调控权法律控制必要性之法理探析22、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理论探析23、一人公司刑法地位探悉24、美国女性主义法学的法律观及其局限性25、法律概念的主权之维:奥斯丁与法律实证主义26、当前国内关于“法律全球化”问题研究述评27、关于行政合理性原则的法理思考28、关于我国实施安乐死的法理思考29、超越形式逻辑眼界的法律逻辑30、法哲学的形而上学本质及诸种“法哲学”观批判31、学术规范的法律视角分析32、探寻“中国法哲学”的意义33、法理学是什么--兼论法学的学术研究方法34、经济分析方法在法学研究中的运用35、失地农民权利保护的法理学分析36、关于法学方法论在中国的几点思考37、部门法理学属性辨析38、经济法对法理学的借鉴、贡献与突破39、对清末杨月楼一案的法理学分析40、种族批判法学的后现代性分析41、宪法的现实世界与观念世界--宪法学基础性研究中的一类典型错误剖析42、对当代“中国法哲学”研究现象的反思--以严存生教授的研究为例43、论法律家的素质与法律制度的有效性44、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视阈中的法理学思维方法45、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行使之理论依据46、科学发展观的法治基础与法治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47、法理学本科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新探48、关于婚姻法的法理思考49、论纯粹法理论及其对我国法学研究之指引50、管理学方法在行为法学中的应用。

文学鉴赏论文范文

文学鉴赏论文范文

文学鉴赏论文范文文学鉴赏论文范文一:文学鉴赏当代文学论文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设备也越来越普及,电影、电视、图片等不同艺术形式也应参与到课堂教学,通过与文学作品的互读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更重要的是,文学课程要与应用型专业的专业特征相互协调与配合,实现双赢。

关键词:文学鉴赏;当代文学一、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交互运用文本细读要达到预期效果,也需改变教师单纯讲授的课堂教学模式。

讲授法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述、讲解、讲演,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信息,在传授新知识的早期阶段必不可少,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基本知识。

但若一直以教师讲授为主,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十分不利。

戏文专业的学生比中文专业的学生文学基础弱,很容易形成学生学习能力差的误解。

其实不然。

以鲁迅《狂人日记》为例,学生能够自主分析出吃狂人的有哪些人,但对这些人物形象的解读却感觉困难。

这种茫然并非是智力问题,而是因为鲁迅的作品经常被安排在课程之首,学生此时还不懂文学批评的方法导致一时无从入手。

但如果将文学鉴赏的方法单列出来讲给学生,必将枯燥无味,不如将方法以问题的方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问题教学法是将知识以问题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文学鉴赏的过程也可以视为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学习初期,通常需要教师设计问题,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

后期则应逐步转变到学生提问题。

教师安排学生课前阅读作品,让学生课前自主探究,课中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提问,一组回答;或者一组将学习成果以学术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另一组则提问质询。

知识的学习之外,探究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讨论则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若再以作业形式课后形成论文,亦可锻炼戏文学生较为欠缺的论文写作能力。

现当代文学课程所面临的另一难题,是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

由此,授课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范例效用。

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期末议论文阅读题(一)(含答案).doc

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期末议论文阅读题(一)(含答案).doc

三年级(上)语文期末议论文阅读题(一)(一)走进书里去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

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

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

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

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

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阅读1-3段,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瞬间——()3.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4.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5.作者把比喻为的宴席。

把比喻为的快餐。

6.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7.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二)精读和泛读一个人要积累知识,就必须读书。

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

这就是精读。

△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却浩如烟海,谁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更不可能每本书每篇文章都去精读。

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又必须读大量的书,因此我们还要学会泛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与文学期末作业从法律角度看《窦娥冤》
姓名:***
学号:**********
学院:税务学院
序号:20
摘要: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是元杂剧终悲剧的典范之作。

本文试图从法律视角分析了其中涉及到的诸多法律问题,考察其中涉及的宋元时期的法律制度,寻找文学作品对于理解法理学问题,理解特定时代的法律制度问题的可能性和意义,通过这种方式,证明并初步探索法律与文学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理解法律精神的角度——从文学的角度寻求法律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窦娥冤法律视角文学
一、文学中的法律问题
文学是抒发个人情怀、叙事达意的想象性表达方式,主要通过读者的想象来延伸坐着的表意空间,实现情感上的呼应诉求,文学通过真实情感的流露,为法律孕育了生动,也就成了法律解读寻求突破的视角和资源。

因而法律也多了一个为人们所知的传播渠道。

在文学的世界中,在法律的约束之下被忽略的人性的多重性和丰富性得到了生动的拓展和表达,让法律略感无能为力的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得到了彰显。

二、《窦娥冤》中法律问题的表现
元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元杂剧,其中占重要地位的是关汉卿的《窦娥冤》,取材于汉代东海孝妇的故事。

内容是本孝敬婆婆的媳妇竟被官府处以死刑的冤狱故事。

它在反映元代社会法律现象上的成就很大,下面就该剧中涉及到的法律制度逐一分析。

(一)债务问题
元朝建立以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年:“钦奉圣旨:债负止还一本一利,虽有倒换文契,并不准使,并不得将欠债人等强行扯拽头匹,折准财产。

如违治罪。

”但是高利贷之风依然盛行,屡禁不止,这一点我们从《窦娥冤》的描写中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证实。

蔡婆说:“这里一个窦秀才,从去年向我借了二十两银子,如今本利该银四十两。

”后来窦天章无力偿还,只得把女儿窦娥折准了四十两银子作蔡婆的媳妇。

另外,蔡婆还向赛卢医放债十两银子;赛卢医也说:“在城有个蔡婆婆,我向他借了十两银子,本利该还他二十两;数次来讨这银子,我又无的还他。

”说明当时高利贷是非常盛行的。

在窦娥的悲剧命运史上,高利贷如同狡猾的恶魔引诱她一步步走向绝路。

除此之外,元代法律明文规定,禁止高利贷但对于以婚姻作补充的典雇子女的现象采取容许态度。

《大元通制》有这样的规定:“诸以女子典雇于人,及典雇人之子女者,并禁止之。

若已典雇,愿以婚嫁之礼为妻妾者,昕。

”依这一规定,蔡婆的违法高利贷一变而成为合法的“典雇”童养媳。

这种矛盾的现象既是生活的复杂性的表现,也是元代立法上的自相矛盾的漏洞的表现。

在法律的视野中,女性在社会和婚姻中的地位极其低下,不具有人的基本权力,却负有诸多“理所应当”的义务。

这是中国古代社会一贯的观念问题,在作为社会主要力量意志的法律中更是这样,《窦娥冤》。

所昭示的这一法律思想相
当深刻。

另外,赛卢医赖债杀人、张驴儿父子以救命恩人自居而逼婚,体现的是违法的高利贷诱发出另外的违法现象,是使社会生活处于紊乱的恶性循环的一个祸根。

可见因高利贷引发社会混乱,造成无视法律的情况古已有之,不胜枚举,早该严厉禁止。

(二)酷刑
“以威行刑”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一以贯之”的传统史。

随着政治社会的演进,这种“威刑”逐渐法律化、制度化。

一方面,在实体法上推行严刑峻罚;二方面,在程序法上实行刑讯逼供;三方面,吏治的腐败更导致了刑讯逼供的大肆泛滥。

对此《窦娥冤》有极为深刻的揭露。

讨论如下。

1.审判仪仗。

所谓“喝撺厢”,也叫“喝堂威”,就是在官府开庭审案的时候,两厢的衙役大声吆喝,以达威吓原告、被告之目的。

所以就官方而言是显威就原告被告而言则是威畏。

2.不打不招。

元代法律规定:必须依法拷讯,不得辄加拷掠;严禁惨毒刑具,滥施酷刑。

窦娥被屈打成招之后,桃杌判道:“既然招了,着他画了伏状,将枷来枷上,下在死囚牢里去。

到来日判个斩字,押赴市曹典刑。

”然则,窦娥对这黑暗腐败的司法的控诉却是震撼人心的。

她说:“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她还说:“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冤哉!”
再者,我认为严刑峻法,刑讯逼供与中国古代国家形成的特殊途径和思想观念也密不可分。

值得注意的是,战争与法律的这一特殊关系最终导致了中国古代法律深层理念的形成,其中之一就是一个“威”字。

“威”字含义和形成有赖于中国古代特殊的生活样式,尤其是政治和法律生活样式。

在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深层结构里蕴涵着一个“威”的精神实质。

于小民百姓而言,法律似乎就是“威”——“恐怖”的象征和体现。

因诧中国古入对于法律也就缺乏一种亲近的感情。

他们所感到的。

只是一种深深的“畏”——“惧怕”。

其实不然法,律是调节入与入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对于每个或大或小的集体都起糟平衡的作用,因而对于每一个成员的保障和限制都是相对的。

基于这种认识,对法律应该有一个观念更新的进步。

(三)天人感应与法律观念
天人关系实是中国古代思想史制度史、乃至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朱勇先生指出:“中国古代,法律的制定遵循则‘天立法’原则,以‘天’为制定法律的最终根据;在法律的实施方面,实行‘刑狱时令’、‘灾异赦宥’制度对于人命案件的处理。

适用以‘命抵命’原则,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法律的自然主义特征。

”从《窦娥冤》看这种颇为独特的天人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冤狱谴告.依据“天人合一”或“天人感应”思想观念,“天道”是自然和谐的,人类社会也应与之保持和谐。

这样一旦出现冤狱,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平衡就遭破坏。

此时就会出现“灾变”以示谴告,这是一种惩戒的体现。

所以窦娥相信冤:“枉事天地知。

”因而窦娥在临行刑前设誓三桩:(1)如系冤枉,则
“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

”(2)如系冤枉,则“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

”如系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

”这里窦娥的理据就是:“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

”因为在窦娥看来,作为臣民父母的官吏,必须上格天心,下恰民意;现在却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从而破坏了天人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因此上天必有所表示,必降灾祸,只有平反冤狱方可平息天谴天灾。

可见这一思想观念颇为流行。

2.天道公正。

中国古人相信,“天”具有赏善罚恶的品格。

因而也是公正无私的。

这一点我们在《窦娥冤》里同样能够读到。

窦娥说道:“不告官司只告天,心中怨气口难言。

”向“天”诉怨,实质上也就表明这个天是公正不欺的。

且剧本的推进的确应验了窦娥临刑前的立誓三桩,从文学角度看,这只是剧情的需要,缓解看戏人的情绪,从法律角度理解,“天”是当时小民百姓的寄托,是一种高于人定法的法律信仰,也是一种意义上的宗教。

三、法律和文学的关系
《窦娥冤》只是组成汪洋一般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滴水花,在庞杂而秀美的文学库中绝不是首屈一指的文学代表,但是就反映法律制度的深刻性和完整性而言,《窦娥冤》算得上是一部以法律制度也即社会制度为主题的典型代表作品。

一直到今天,法律的很多是是非非都可以在文学作品中找到影子。

因此,法律和文学之间存在着一言两语无法说清的关系。

法律与文学的相互影响,还可进而相对独立地分为法律对文学的影响和文学对法律的影响。

(一)法律对文学的影响可以归结为文学现象,表现为文学事实,显示着直接、明显、巨大的特征,以致于仅凭直观思维就可以发现其中的某些景观。

(二)法律给文学的第一个影响是提供了描写的广阔天空和丰富内容文学中的法律涉及到法律的制定、遵守、执行,对罪犯的定罪、量刑、改,造法律与政治、道德、宗教、历史、心理、美学文学等,意识形态的关系等是对法律的相当全面系统的认识和反映。

因而形成的法制文学乃是人类整个文学遗产中的自成系统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朱苏力《在中国思考法律与文学》,中国教育网。

2.徐道邻著《中国法制史论集》,志文出版社。

3.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律史》,法律出版社年。

4.李志敏《中国古代民法》,法律出版社年版叶。

5.《元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6.关于“天人合一”问题的研究,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参见季羡林、张光磷编选《东西文化议论集》,经济日报出版。

7.朱勇“中国古代法律的自然主义特征”载《中国社会科学》。

8.关汉卿《感天恸翘宾娥冤》,《元杂剧选编》入民文学出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