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经济增长理论
中级经济师全套知识点总结
![中级经济师全套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043f75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9.png)
中级经济师全套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经济学基础1.1 经济学的定义和范畴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资源配置和社会财富的学科,它探讨了资源的稀缺性和人们如何利用资源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其研究范畴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方面。
1.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市场中的个体经济单位,主要包括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
它分析了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决定以及市场运行机制等问题,并通过供给与需求分析,生产成本分析以及市场结构来揭示市场行为。
1.3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体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宏观规律,主要研究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总量关系,如国民收入、通货膨胀、失业率等。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国民经济核算、货币与银行、宏观经济政策等。
1.4 经济体系经济体系指经济总体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三种。
市场经济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计划经济由政府主导,通过计划制度调整资源配置;混合经济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结合。
第二章:产业经济学2.1 产业经济学基本概念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学科。
其中涵盖了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2.2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指整个经济体系中,各种产业在总量上和结构上的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3 产业组织产业组织研究产业内部的市场结构,主要包括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竞争市场等。
产业组织的状态会对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产生重要影响。
2.4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产业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
政府通过实施产业政策,可引导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产业的良性竞争和持续发展。
第三章:国际经济合作3.1 贸易理论贸易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国际产品生产要素配置理论。
这些理论揭示了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效益,对国际贸易活动和国际分工有重要指导作用。
城市经济学 第5章
![城市经济学 第5章](https://img.taocdn.com/s3/m/1a9aff08ba1aa8114431d951.png)
2、城市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生产要素投入量及其变化 (资本、人力、土地 等资源) 生产率及其变化(技术进步、经济结构调整、 规模与聚集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经济活动都可以归结 为需求与供给关系的运动。因此,对于城市经 济增长的机制,一般理论均从需求和供给这两 方面予以考察。
(二)需求指向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型
青岛现有国家级经济园区5个,即青岛经济技 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 加工区、石老人旅游度假区,各种省级园区9个。 十几年来,各级各类开发区已成为青岛经济增长 极和吸引外资的主要阵地。2005年,全市省级以 上开发区共引进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08个,实际 利用外资14.86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40.67%。各 类园区已成为吸引外资的主要阵地。
面粉
船舶
发动机
铜 汽车
忽略了内部增长驱动力有可能是城市增长的关键因素的 事实。如政府公共支出、城市内技术进步 在某些情况下,当地活动可能是城市收入增加的关键因 素,以及城市基础经济多元化趋势。大城市的增长
2、投入-产出模型(Input-Output Model)
城市经济投入—产出模型,是投入—产出模型(I/O模 型)在城市经济中的应用,由W.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 理论发展而来, 该理论基础来源于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思 想,也属于需求指向的理论。 投入产出模型是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运用线性代数工 具建立数学模型,从而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再生产各环节 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据此进行经济分析、预测和安排预算计 划。 投入产出分析为研究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 系,特别是系统地分析经济内部各产业之间错综复杂的交易 提供了一种实用的经济分析方法 。
乘数效应
简单例子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https://img.taocdn.com/s3/m/205b6bf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8.png)
社会资本: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
单个资本所组成的总和,即社会总资本。
个别资本与社会总资本
甲: G-W<APm…P…W′-G′
社
会 乙:机器,丙:燃料,丁:原料,戊:建筑商
总
资
工人:工资,资本家:m
本
A:食品,B:纺织品,C:鞋子,D:服装, E:日化
(二)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运动的关系
实现条件:
基本实现条件:Ⅰ( v + m ) = Ⅱc 两个派生条件:
Ⅰ(c + v + m ) = Ⅰc + Ⅱc Ⅱ(c + v + m ) = Ⅰ( v + m ) + Ⅱ(v + m )
实现条件的含义
1. 基本实现条件: Ⅰ(v+m)=Ⅱc
在价值上,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
在实物上,第一部类所生产的生产资料,在扣除本
部类的需要后,要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要相 等。
这一实现条件,体现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内
在联系。只有这样,两大部类产品的交换才能实现,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如果Ⅰ(v +m) 大于或小于Ⅱc,都会使一部分产品无法实现, 从而使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遇到困难。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不变资本价值 可变资本价值 剩余价值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社会总产品
3.why?
社会总产品中既包括了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 又包括了用于个人生活的消费资料。因此,只有 以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才 能体现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和内容。
4.考察的直接对象:商品资本的循环
《发展经济学》课后笔记
![《发展经济学》课后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ac68bfc5727a5e9846a614b.png)
本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以课程考试大纲为标准,其重点内容为:第一章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学的概念,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特征,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及其联系与区别,发展的涵义和发展水平的衡量,发展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重点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并能对他们做出简要评价;重点掌握新旧增长理论的区别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启示。
第三章掌握收入的规模分配与功能分配、吉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的概念,吉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方法及其缺陷,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及库兹涅茨倒U曲线,发展中国家对解决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关系的政策取向及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的概念,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原因,人口过渡理论及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意义,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缺陷,并分析为什么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基本上是错误的,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家庭生育理论及其对控制人口、制定人口政策的意义和作用,领会关于人口问题的两个基本观点的涵义,分析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所应采取的人口政策。
第五章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的形成途经,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教育与收入分配、计划生育的关系,教育的个人成本与收益、社会成本与收益,掌握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领会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
第六章掌握公开失业与隐蔽失业的概念,分析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分析无就业的增长和产出滞后现象,领会产出与就业增长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观点,分析发展中国家的过渡城市化和人口劳动问题,掌握托达罗的乡-城人口迁移模型,并分析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政策涵义。
第七章掌握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卡尔多的阶级收入假说,领会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对投资率的基本要求,理解为什么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有时比资本的量的增长更重要,各种储蓄行为理论的主要论点及其对资本形成的意义,理解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为什么资本决定论是错误的,了解经济发展的其他决定因素及其作用。
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
![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bda9a036c85ec3a87c2c5fc.png)
从 1948年开始,刘易斯到曼彻斯特大学任教授,并主持该 校杰文斯经济学讲座。开始有系统地讲授发展经济学。他 的研究就集中于经济发展问题。他的工作既有理论研究又 有实际工作。 曼彻斯特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与象征,它为一些有志 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的学者和经济学家提供了一 个富有刺激性和诱惑力的环境。在50年代中期,《曼彻斯 特学报》上曾发表过不少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重要文章。 在曼彻斯特大学的执教与研究,是刘易斯学术生涯中具有 决定性意义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发表著名论文《劳动 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曼彻斯特学报,1954年) 和重要著作《经济增长理论》(1955年)。 这篇论文和著作对发展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奠定 了刘易斯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理论开拓者与奠基人的地位。
启示
对象的,这种经济具有完善和统 一的要素市场。二者之间的差别在于新古典主义 的理论是在充分就业的假定下研究资源的配置效 率,而凯恩斯则是面对非充分就业的事实,探讨 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对策。 刘易斯认为,古典主义的经济理论更适用于发展 中国家。刘易斯经济发展理论的产生,可以看成 是古典主义的理论在现代经济发展研究中的复活。
D3′ D3
D2′
D2 D1′ D1 K3>K2>K1
姜磊(2009):现代部门劳动分配 比例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劳动生产率 的增长速度快于劳均劳动报酬的增 长速度,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大量 农业剩余劳动力对现代部门产生了 沉重的就业压力,导致劳均劳动报 酬增长缓慢,而劳均资本存量、劳 动者的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的 提高导致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这 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现代部 门的劳动分配比例不断下降。
在此期间,刘易斯还担任了许多行政工作。 1951年任联 合国总部不发达国家专家小组成员,1957~1959年任加纳 共和国总理经济顾问,1959~1960年任联合国特别基金的 代理人, 1959~1963年任西印度大学第一副校长。由于这 些贡献,刘易斯在1963年被英国女王晋封为勋爵。 1963年,刘易斯应邀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从1968年 起他在该校公共和国际事务的伍德罗· 威尔逊学院担任詹 姆斯· 麦迪逊政治经济学讲座教授,并兼任协调发达国家 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联合国皮尔逊委员会成员。这一时期, 他主要研究国际经济关系,重点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国际经济关系的历史演变。 1986年,刘易斯从普林斯顿大学退休,住在巴巴多斯岛上, 住所就在西印度大学的科维· 希尔校园附近。在这里他继 续从事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并为各国提供发展指导。 1991年,刘易斯在他的住所去世。
5章-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5章-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b6b7dd2e87101f69f319501.png)
纳克斯将个人储蓄作为储蓄的唯一来源,忽略了 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低估了发展中国家的储蓄 能力(实则不小,如中国)*
29
2.3 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主要观点 具体分析 政策含义 对该理论的批评
41
第三,当一个国家处于收入仅够维持生存的最 低均衡水平时,收入如果增加,人们生活条件 改善了,将促使死亡率迅速下降,但人口出生 率并不随之下降,反而可能有所上升,结果是 人均收入水平并无提高。因此,必须通过大量 投资,使收入增长冲破这个障碍。
第四,为了在经济体系中形成一种机制,促使 发展的因素能持续发挥作用,形成持久的发展, 则初期的投资努力就必须达到或超过某一最低 限度。
42
莱宾斯坦认为,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的规模 都小于经济起飞所需要的临界最小数量。
莱宾斯坦用提高收入的力量和压低收入的力 量之间的冲突来说明。提高收入的力量是由上一 期的收入水平和投资水平决定的;压低收入的力 量是由上一期的人口增长和投资规模决定的。只 有当收入水平超过人口增长速度时,提高收入的 力量才能大于压低收入的力量,人均收入水平才 会大幅度提高。
如图 在经济增长初期,人均收入增加导致资本
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率提高* 到一定水平后,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新增
加的收入将主要用于消费,投资的份额相对 减少,国民收入还会增长,但经济增长率下降)
34
低水平均衡陷阱
将两图结合,可以清楚的开出三个变量的 关系
人均收入低于OE时*(人均收入提高) 人均收入超过OE,但低于OF时*(人均收入
年)
日本(1952-2019年) 1.45
管理经济学第五章生产理论(2024版)
![管理经济学第五章生产理论(2024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07300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c.png)
第一节 企业生产
一.生产函数的含义
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 量与产品最大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
一般形式: Q = f(X1,X2,X3,……Xn)。在 应用中必须通过假设加以简化,如单一可变要素, 二元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的估计与需求函数估计一样,也要用计 量经济学方法。
之,如果MPl /Pl<MPk/ Pk,则要增加在资本方面花费。 这个结论可以推广到多个要素的最佳组合决策。
要素最佳组合与利润最大化
要素最佳组合条件也可由利润函数对L和K分别求 偏导数并等于零求解来证明。
利润函数π=TR-TC=PQ-TC最大的必要条件为: (1) π/ L=P Q/ L- TC/ L=0, 即 P=Pl/MPl (2) π/ K=P Q/ K- TC/ K=0, 即 P=Pk/MPk 可见, P= Pl / MPl = Pk / MPk。说明要素最佳组
三.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
生产函数反映的是技术不变条件 下投入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技
术图示进:步生引产起函生数产曲函线数移本动身。的改变。Q
内涵扩大再生产与外延扩大再生 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技术进步往往与固定生产要素、 生产规模、培训和教育、新产品 开发等活动有关,需要一定的的
载体。
Q=f(L) Q=f(L)
3.等产量曲线图:
对应于一个生产函数 及其推导得出的等产 K 量曲线方程式,每给 定一个产量水平Qi, 就可以画出一条等产 量曲线,全部等产量 曲线共同组成等产量 曲线图。(Qi称为转 移参数)
K = φ(L)
Q4 Q3 Q1 Q2 L
4.等产量曲线图的特点:
(1)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都不能相交; (2)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产量越高; (3)向右向下倾斜,斜率为负,表明两种要素
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第五章-第十章思维导图
![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第五章-第十章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1bc6068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b.png)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一、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一)引致需求(二)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二、完全竞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一)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需求曲线(二)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完全竞争生产者在购买要素时是完全竞争的,即生产者完全是要素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所以,生产者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边际要素成本和平均要素成本曲线与要素供给曲线重合。
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也是完全竞争产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上有大量的生产者,在某一价格的市场要素需求量,应该是该价格下所有生产者需求量之和。
但是,当市场上所有的生产者都根据要素价格的变化调整产量时,产品价格就会发生变化,所以生产者的的要素需求曲线会变得更陡峭。
三、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一)生产要素供给的一般分析(二)劳动和闲暇(三)劳动的供给原则要素供给问题是消费者在一定要素价格下,将其全部资源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生产者对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中间派生出来的。
我们把这种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称为引致需求或派生需求。
(1)边际物质产品:也称为边际产量,表示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
(2)边际收益产品:增加单位要素的使用所带来的收益的增量。
=边际物质产品×收益(3)边际产品价值:表示每增加一单位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价值,=边际物质产品×产品价格。
(4)边际要素成本:表示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成本增量,=边际物质产品×边际成本。
(5)平均要素成本:平均每单位要素投入的成本。
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是: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根据企业内部的生产状况和市场情况,确定要素的使用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即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产品。
MFC=MRP.(四)劳动的供给曲线劳动的边际效用表示增加单位劳动所带来的效用。
劳动的效用实际上是收入的效用。
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
![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d991e2b6bec0975f565e29f.png)
他主要研究国际经济关系,重点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国际经济关系的历史演变。
1986年,刘易斯从普林斯顿大学退休,住在巴巴多斯岛上, 住所就在西印度大学的科维·希尔校园附近。在这里他继 续从事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并为各国提供发展指导。 1991年,刘易斯在他的住所去世。
由此可见,凯恩斯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与发展中 国家所面临的课题相差甚远。
启示
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都是以发达的工 业化经济为研究对象的,这种经济具有完善和统 一的要素市场。二者之间的差别在于新古典主义 的理论是在充分就业的假定下研究资源的配置效 率,而凯恩斯则是面对非充分就业的事实,探讨 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对策。
从 1948年开始,刘易斯到曼彻斯特大学任教授,并主持该 校杰文斯经济学讲座。开始有系统地讲授发展经济学。他 的研究就集中于经济发展问题。他的工作既有理论研究又 有实际工作。
曼彻斯特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与象征,它为一些有志 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的学者和经济学家提供了一 个富有刺激性和诱惑力的环境。在50年代中期,《曼彻斯 特学报》上曾发表过不少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重要文章。 在曼彻斯特大学的执教与研究,是刘易斯学术生涯中具有 决定性意义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发表著名论文《劳动 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曼彻斯特学报,1954年) 和重要著作《经济增长理论》(1955年)。
在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中存在这样一个假定:在维持生存的 工资水平上,经济中存在着无限劳动供给。
古典经济学家要解决的问题是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过 程中的经济增长或财富增长问题。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李嘉图认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资本积累,资本积累 的唯一来源是利润,而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取决 于收入分配。
第五章 经济增长理论
![第五章 经济增长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1aa1d6da26925c52cc5bf23.png)
k* f(k*)
* c gold
MPK =
* k gold
steady-state capital per worker, k*
The transition to the Golden Rule steady state
The economy does NOT have a tendency to move toward the Golden Rule steady state. Achieving the Golden Rule requires that policymakers adjust s. This adjustment leads to a new steady state with higher consumption. But what happens to consumption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the Golden Rule?
* * y gold f (k gold )
* c gold
* * i gold k gold
* k gold
steady-state capital per worker, k*
The Golden Rule capital stock
c* = f(k*) k*
is biggest where the slope of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equals the slope of the depreciation line: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c5a696fa98271fe910ef95d.png)
经济增长理论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在早期发展经济学中,刘易斯的《经济增长理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部巨著写成于20世纪50年代初,目的是为“研究经济发展提供一个适当的框架”。
在书中,刘易斯提出并研究了至今发展经济学中仍然在讨论的几乎所有问题。
他的许多观点不仅在相当一个时期中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主流,而且至今仍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经济学界广泛地认为这是“第一部简明扼要地论述了经济发展问题的巨著”。
刘易斯站在相当高的层次上对问题进行整体的鸟瞰式分析,站得高而看得远,在论述时则又把理论、历史、统计融为一体。
在分析每一个问题时,刘易斯都考虑到了发展中国家的特点。
这一特色贯穿于全书的整个内容。
本书的另一个特色是每一章的最后都附有参考书目说明,给出了有关那一章所讨论的问题的主要参考书,以便读者作进一步的研究。
本书共有七章和一个附录,以下内容是对全书的梗概。
第一章“导言”是对全书内容、方法论与章节安排的介绍。
刘易斯强调了本书的主题是人均产量的增长,以集团为研究单位。
他认为这种增长取决于自然资源与人的行为,他所研究的是人的行为。
他又把决定经济发展的人类行为分为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从事经济活动的努力、知识的增长与应用以及资本积累。
而决定这些直接原因的原因是观念与制度。
这样,刘易斯在极其广泛的范围内研究了经济发展问题。
其分析方法首先是研究“一致性”问题,即什么样的制度、观念或环境与经济增长相一致。
然后研究了“演变”问题,即各因素如何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他还解释了本书没有遵循可在其他经济演变分析中见到的研究思路的原因。
他的重点是分析一致性问题,全书的内容就是围绕这个中心而安排的。
最后,刘易斯就著作的安排作了说明,使读者对本书的结构和意图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他一再强调,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本书分章讨论各种因素是为了分析的方便。
同时,在某个特定的地方的某个特殊时期内,断言其中的因素比其他所有因素重要或某一种增长的障碍比所有其他的障碍更突出是正确的。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03aff3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4.png)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增加的过程,它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发展、实现国家富强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济学中,有多种理论来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和驱动力。
1. 古典经济学理论古典经济学理论是早期对经济增长的解释,亚当·斯密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古典经济学认为,劳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通过劳动分工和自由贸易可以实现经济增长。
斯密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该分工合作、互相交换,从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实现经济增长。
2.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发展。
代表人物包括罗伯特·索洛和保罗·罗默等。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关注技术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他们认为,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创新可以改变经济结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3.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是对凯恩斯经济学的发展和修正。
凯恩斯认为,需求不足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政府应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调控来刺激需求,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进一步强调了制度和市场失灵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增加政府干预的观点。
4. 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种重要模型,代表人物是罗伯特·索洛。
该模型将资源、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等因素纳入考虑,并通过资本积累和创新来解释经济增长。
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长期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和创新,通过投资来提高资本积累,并通过教育和人力资本的提升来推动经济增长。
5.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全要素生产率理论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它强调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
全要素生产率包括技术进步、创新和管理提升等多个方面,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来推动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经济增长理论包括古典经济学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新古典增长模型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等。
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解释了经济增长的原因和驱动力,为研究和实践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参考。
第五章经济增长理论
![第五章经济增长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c97242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f.png)
储蓄率提高对稳态的影响
y (n+δ)k
C’
s'f(k)
sf(k) C
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k
k0
k’
储蓄率提高的影响
▪ 储蓄率对一个经济的稳定状态的影响,说明了 储蓄率的高低对经济增长速度的一方面影响。 因为较高的储蓄率意味着较高的稳定状态。因 此,如果一个经济的当前人均资本水平较低, 就意味着可能与稳定状态存在更大的差距,这 样经济增长就会有较大的空间和速度。但较高 的储蓄率导致较快的增长仅仅是暂时的。因为 长期中只要经济达到它的稳态,那么它就不会 继续增长。
~
~
~
k s y (n g )k
~
y
~
(n g )k
~
sf (k)
O
k
~
~*
k0
k0
引入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在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中 的稳态增长率
变量
按有效劳动平均的资 本
按有效劳动平均的产 量
人均产出
总产出
稳态增长率 0
0 n n+g
三、新经济增长理论
所谓新增长理论,是指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 术进步来说明一国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经济增 长率差异而展开的研究成果的总称。
然而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收入的增大迟早会达到资源所能容许的 峰顶;一旦经济达到经济周期的峰顶,收入便不再增长,从而销 售量也不再增长;根据加速原理,销售量增长的停止意味着投资 量下降为零,收入减少,从而销售量也因之减少;销售量的减少 使得投资进一步减少,而投资的下降又使国民收入进一步下降。 如此循环往复,国民收入持续下降,处于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
新增长模型的早期研究
武康平 高级宏观经济学:第五章
![武康平 高级宏观经济学: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eceb00d97f1922791688e8f4.png)
第五章 最优增长理论168第五章 最优增长理论虽然索洛模型指出资本积累不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储蓄率变动的效应不大,但索洛 把储蓄率视为外生变量,忽视了储蓄与消费的关系。
我们知道,产出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 储蓄以增加投资,储蓄由消费决定,而消费是由经济系统本身决定的。
既然消费变动是内生 的,储蓄率也就应该内生。
可见,把储蓄率内生化,这是对新古典增长模型进行改进的一个 方向。
基于这种考虑,本章从微观经济角度考察经济的运行,建立拉姆齐-卡斯-库普曼增长 模型,使储蓄率得以内生化。
该模型与新古典增长模型相似,家庭持有资本并提供劳动,然 后进行消费和储蓄。
企业租用家庭持有的资本,雇用家庭提供的劳动,进行生产活动。
该模 型由拉姆齐(F. P. Ramsey)1928 年初创驺型,1956 年分别得到卡斯(D. Cass) 和库普曼(T. C. Koopmans)的发展和完善。
他们三人在分析中都规避了市场的不完全性问题和家庭各异所产生 的棘手问题,并把世世代代缔结成一个整体——具有无限生命的消费者。
虽然他们建立的跨 代增长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高度抽象,但为经济增长问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视角:以微观个 体活动者的行为最优化作为增长的基础。
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模型才有最优增长模型之称。
第一节 跨期消费与风险规避拉姆齐、卡斯和库普曼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消费与储蓄 变动,认为每个消费者都要在当前时刻对自己一生的消费做出最优安排。
他们的分析论述实 际上是建立了一种动态消费最优化理论, 把跨期消费选择与风险规避倾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一、无限远期假设每个消费者都要在当前时刻对终生消费做出安排,这是一个终生消费最优化问题。
研究 单个消费者如此的行为,并没有多大的困难。
然而要描述经济社会所有消费者的这种消费最 优化行为,并把他们放在一个模型中加以统一处理,却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人们的生命长 短不一,究竟应该选取多长的生命期限才能满足模型分析中对时间区间的一致性要求? 如果为每个人都选定一个具体的时间区间,那么这样的做法不但不能反映“当前时刻考 虑一生”这种行为的本质特点,而且还给分析论述带来了莫须有的困难和麻烦。
城市经济学 第5章 城市经济增长PPT课件
![城市经济学 第5章 城市经济增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fe88dde53a580217fcfe45.png)
8
简单例子
若每1000美元的销售(假设两个部门相同)提供一个就业机会, 则, △B=100, △T=250 △T/△B=2.5 △T =△B+ △A (△B+ △A )/ △B=2.5 (就业乘数=收入乘数)
则,△总收入=△出口销售*收入乘数
就业乘数=△T/△B T=城市总的就业数 B=基础部门的就业数
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
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
化的连锁反应程度。
7
简单例子
某城市的地方消费倾向(m)为0.6, 则,收入乘数=1/(1-m)=2.5 若△X=100000,则,△收入=100000*2.5=250 000 若每1000美元的销售提供一个就业机会(假设两个部门相 同),
就业量与人口之间存在稳定的对应关系 就业量在外部条件不变前提下,与城市的经济 规模存在着稳定的对应关系:
生产函数 Y=f (L, K, T) 技术水平不变时,T为常数,设K=g ( L ) Y=f [L, g ( L )] 城市经济模型中的经济基础模型
3
二、城市经济增长的一般理论
(一)城市经济增长机制
1、城市基础模型(Export Base Model) 又称为需求指向理论模型。其理论要点: (1)基础部门与非基础部门的划分
基础部门是指那些向城市域外“出口”产 品和劳务从而为城市带来收入的部门;
非基础部门则指那些只为城市域内的消费 而生产的部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Lf (k )
显然有:
k K / L, y Y / L
第一节 资本积累
假定人口按照年均增长率n增长,即可以得到动态方程:
dkt d ( K t / Lt ) K t K t Lt kt 2 dt dt Lt Lt sYt K t K t Lt Lt Lt Lt sf (kt ) ( n)kt
y
c
i
t0
time
Starting with too little capital
* If k * k gold
then increasing c* requires an increase in s. Future generations enjoy higher consumption, but the current one experiences an initial drop in consumption.
k
sf(k)
Summary: As long as k < k*, investment will exceed depreciation, and k will continue to grow toward k*.
k3 k*
Capital per worker, k
第一节 资本积累
在资本的动态图中,如果最初
k* f(k*)
* c gold
MPK =
* k gold
steady-state capital per worker, k*
The transition to the Golden Rule steady state
The economy does NOT have a tendency to move toward the Golden Rule steady state. Achieving the Golden Rule requires that policymakers adjust s. This adjustment leads to a new steady state with higher consumption. But what happens to consumption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the Golden Rule?
k
sf(k)
investment
k
depreciation
k1
k*
Capital per worker, k
Moving toward the steady state
Investment and depreciation
k = sf(k) k
k
sf(k)
k k1 k2 k*
Capital per worker, k
An increase in the saving rate
An increase in the saving rate raises investment… …causing k to grow toward a new steady state:
Investment and depreciation
kt 0 sf (k tss ) ( n)k tss
第一节 资本积累
稳态意味着如果一个经济体的人均资本恰好等于 稳态时的人均资本,在所有条件保持不变时,即 生产函数、储蓄率、折旧率和劳动力数量保持不 变,则该经济体的资本积累水平在此后的每一时 期都不再发生变化 稳态对理解长期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The Golden Rule capital stock
steady state output and depreciation
k* f(k*)
Then, graph f(k*) and k*, look for the point where the gap between them is biggest.
k s2 f(k)
s1 f(k)
k 1*
* k2
k
第一节 资本积累
显然,当储蓄率提高时,经济达到新的稳态,此 时,人均资本增加,因而人均产出和人均投资也 会增加。问题是,一旦经济达到新的稳态,人均 资本和人均产出都将保持不变,这意味着储蓄率 的变化不会改变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率,只 会改变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的长期水平。 储蓄率对经济增长只有水平效应,即提高稳态的 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没有增长效应,即对经济 的长期增长率不会发生影响。
上式说明,只要给定初始人均资本和生产函数,资本的变 化动态就可以描述
第一节 资本积累
稳态 公式 kt sf ( kt ) ( n) kt 说明,人均资本 的变化取决于两类经济活动:一类是投资,使资本增加; 另一类是资本磨损,使资本减少。人口的不断增加会使 人均资本存量不断减少,因此, 又称持平投 ( n ) kt 资,即使人均资本水平保持不变所需的投资。 当资本增量等于持平投资时,人均资本既不增加也不减 少,此时被称为稳态,满足稳态的人均资本为:
* * y gold f (k gold )
* c gold
* * i gold k gold
* k gold
steady-state capital per worker, k*
The Golden Rule capital stock
c* = f(k*) k*
is biggest where the slope of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equals the slope of the depreciation line:
第一节 资本积累
基本假设
生产函数还需要满足稻田条件,即:
lim FK ( K , L) lim FL ( K , L)
K 0 L 0 K
lim FK ( K , L) lim FL ( K , L) 0
L
稻田条件是保证经济的路径不会发生发散
第一节 资本积累
资本的动态方程 一个经济总是把产出的固定部分用于消费,剩余部分用于 储蓄,而储蓄则全部转成投资,假设资本的动态是连续方 程,可以写为:
Moving toward the steady state
Investment and depreciation
k = sf(k) k
k
sf(k)
investment
k
depreciation
k2
k*
Capital per worker, k
Moving toward the steady state
第一节 资本积累
索洛模型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准,是研究 所有经济增长问题的出发点, 索洛模型的基本假设是技术为外生给定,进而使 得模型的关注焦点为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索洛模型还可以考察一国经济的收敛情况
第一节 资本积累
基本假设
生产函数为:Y F ( K , L),该生产函数满足:
1.规模报酬不变: F (cK , cL) cF ( K , L) 2.凹性生产技术:
F (0, L) F ( K ,0) 0 FK ( K , L) 0, FL ( K , L) 0, FKK ( K , L) 0, FKL ( K , L) 0
凹性生产技术表明,任何一种生产要素对投入都是必要的, 并且满足边际生产力递减假设
案例: Y K ( AL)1
在稳态时: sk
ss
(n x ) k s n x
ss
ss
k
ss
1 1
s y At y A0 e n x
ss xt ss
1
k
小于
k
ss
,即实际投
资大于持平投资, k 0 ,也就是说会随着时间不断
地增加。反之,则为负,随着时间不断减小。只有
当
k k
ss
时, k 0,即无论经济初始点在什么位
置,最终都会收敛到唯一的稳定点
k ss
第一节 资本积累
一旦经济达到稳态,经济将会按照稳态时的增长 路径增长,按照假定条件,劳动以速率n增长,由 于资本存量K=lk,l表示劳动力,显然,K也是以n 速率增长,所以,劳动和资本都是按照n增长,而 我们假设规模报酬不变,因此,Y也是以n速率增 长,这就是说,每个工人的平均资本K/L和每个工 人的平均长了Y/L都将保持不变
Investment and depreciation
k = sf(k) k
k
sf(k)
k
k2 k3 k*
Capital per worker, k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oving toward the steady state
Investment and depreciation
k = sf(k) k
Starting with too much capital
* If k * k gold
then increasing c* requires a fall in s. In the transition to the Golden Rule, consumption is higher at all points in time.
第一节 资本积累
由于假设生产函数满足一阶导大于零,二阶导小 于零,因此,生产函数图可表示为: 人均产出y y2 y1 f(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