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农村耕地撂荒情况的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山市农村耕地撂荒情况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唐晓梅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年第10期

摘要:农村、农业、农民被称为“三农”问题,连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列为1号文件高度重视。但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农业生产资料的不断上涨,传统种养业面临严峻挑战,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家里留下老人和儿童,出现了农村耕地撂荒现象。本文通过对保山市农村耕地撂荒现状调查,提出解决农村耕地撂荒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耕地撂荒;现状;对策

一、保山市农村耕地撂荒现状

保山市下辖五县(市、区)72个乡镇,901个村委会,606600户农户,截止2015年底,农村经济统计报表统计的家庭承包经营耕地2388696亩。经过调查,全市耕撂荒耕地有4508.49亩,其中田816.16亩、旱地3692.33亩。撂荒土地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从撂荒种类来看,以山地为主。在全部撂荒地中,撂荒旱地3692.33亩,占撂荒地总面积的82%;撂荒田地816.16亩,占撂荒地总面积的18%;二是从撂荒原因来看,以偏远缺水,交通不便为主;三是从撂荒特征来看,以零星、贫瘠,自然灾害多发耕地为主。

二、造成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

1.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出务工年人均务工收入达15000元以上,是种地收入的好几倍,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人和妇女;还有一部分农户举家外出,常年不归,承包地无人代其耕种,只能荒芜。“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农民即使是勉强种植也仅种点口粮田而不愿多种,部分农民宁可打杂工,花钱买粮食,也不愿意自己种粮,干脆弃耕弃农,比较效益低是耕地被撂荒的最主要原因。

2.农业基础条件薄弱。撂荒的山区耕地,农业生产条件差,农业水利设施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年久失修,灌溉面不断减少,生产成本非常高,也造成部分水地旱种的现象。农业的广种薄收、粗放管理,以及科技推广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造成了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严重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

3.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困难。撂荒地一般都是没有人愿意耕种的比较零散、交通不便、产量不高的耕地,而产业大户愿意要的是集中连片、交通便利、水利灌溉条件较好的耕地;还有一部分群众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的顾虑,担心土地一旦流转出去,国家的惠农补贴资金还能不能发到自己手中;同时,由于务工经商收入不稳定,自己想种地时还能不能收回自己的耕地,害怕失去最基本的生存保障,自己不种也不愿让他人耕种,土地流转困难导致耕地撂荒。

4.缺乏对农民引导及约束机制。对撂荒耕地的农户缺乏引导,承包农户认为自己承包的土地使用权在自己,愿意种的种,不愿意种就不种,缺乏必要的约束和监管。

三、保山市为有效遏制耕地撂荒现象,采取的措施:

1.全面兑现强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实行粮食综合直补、良种推广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向种粮农民倾斜,及时拨付各项惠农补贴资金。

2.抓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农业生产条件。认真实施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引导农民采取工程改造和生物改造相结合的措施,提高耕地的产出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和政策引导机制,鼓励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农业规模经营主体流转承租、经营承包地和抛荒地。

4.对抛荒田块进行分类指导,提高耕地产出率。按照“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的原则,通过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发展经济作物,提高耕地产出率。

四、解决保山市耕地撂荒的对策

保山市人多地少,绝大多数耕地分布于山区半山区,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高,总体来看,撂荒耕地面积小,占比不大,但随着务工人员的增加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撂荒占比将会进一步增大,要积极引导,采取多种措施恢复耕种,提高土地生产效益,保障安全粮食供给,增加农民收入。

1.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种地意识。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通过电视、宣传资料、召开村民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及国家相关政策,教育引导群众爱惜耕地、用好耕地、避免撂荒。

2.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解决“谁来种地”难题。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是对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指明了今后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要加大对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培养一批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职业农民。要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探索不同生产领域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对达到一定标准和规模的予以扶持,实行以奖代补。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继续开展示范社提升工程建设,对合作社在税收、信贷、人才培养等方面予以支持。要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加大扶持力度,尽快培育一批产值高、品质优、品牌强、辐射广的龙头企业。要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构建机

构健全、上下协调、运转高效、管理规范、服务到位、推广有力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要加大对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和农民返乡创业的支持。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工商企业到农村进行农业开发和创办深加工企业。积极鼓励和引导有资本、有技术、懂管理、有创业经历和实践经验的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

3.加快土地有序流转,实现规模经营。首先是加快对农村耕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其次是推进农村土地的规模流转。要继续稳定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关系,打消农民政策上的担忧。将荒芜土地整理后集中向大户、经济能人流转,走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路子;其三是着力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农村土地规范流转。逐步形成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服务网络。

4.制定落实惠农政策,激发农民种粮热情。抓好惠农政策落实是解决耕地撂荒的政策保障。严格按照“谁种粮,谁受益”的原则,改变过去按计税面积发放补贴的办法,对粮食综合补贴资金按照每年登记的实际种粮面积并经乡镇公示后发放到种粮农户手中,未种田的农户,不予享受补贴。对以前为躲税而低报种粮面积的农户,可以在达到一定种植规模后给予适当补贴。

5.夯实耕地监管责任,构建遏制撂荒长效机制。加强耕地监管责任是解决耕地撂荒的必要手段。县、乡两级政府是撂荒耕地的直接责任主体。要把解决耕地撂荒问题作为当前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明确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对解决撂荒地这一重大问题的组织领导。

作者简介:唐晓梅,女,农经师,工作单位:施甸县甸阳镇农村经营管理站,多年从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