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技术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中 V ―透过溶液的体积 S ―膜的有效面积 t ―运转时间
10
3 通量衰减系数
膜的渗透通量衰减是由于过程的浓差极化、膜孔的 堵塞等原因造成的,将随时间衰减。
Jt =J1 tm
式中
Jt ―膜运转t小时的透过速度 J1 ―膜运转1h的透过速度 m ―通量衰减系数
11
截留分子量
膜孔的大小是表征膜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用截 留分子量表示膜的孔径特征。
膜分离技术
1
内容提纲
膜技术的发展历史 膜技术的基本原理 膜技术加工的工艺设备 膜技术的特点 膜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膜技术的发展前景
2
膜技术的定义
膜技术是用天然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薄膜,以 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的溶 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 可利用液相和气相,对于液相分离,可用于水 溶液体系、水溶胶体系以及非溶液体系等。膜 技术是一种分子水平上的分离技术。
3
1 膜技术的发展历史
Abble Nollet 发现水能自然的扩散到装有酒精溶液的猪 1978年 膀胱内,首次揭示了膜分离现象
1816年 Schmide首先提出超滤
1864年 1918年
Traube制成第一片人造膜——亚铁氰化铜膜 Zsigmomdy提出商品微孔滤膜制造法
1953年 1960年 1961年
22
23
24
膜污染
膜污染是指在膜过滤过程中,水中的微粒、胶体粒 子或溶质大分子由于与膜存在物理化学相互作用或机械 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 变小或堵塞,使膜产生透过流量与分离特性的不可逆变 化现象。
气体分离过程用的是一种均聚物制成的非对称膜, 这一过程主要 用于气体及蒸汽的分离。
20
渗透蒸发
渗透蒸发可用于传统分离手段较难处理的恒沸物、近沸物系的 分离, 微量水的脱除及水中微量有机物的去除。
它是利用溶液的吸附扩散原理, 以膜两侧的蒸汽压差0~ 100kPa 作为推动力, 使一些组分首先选择性地溶解在膜料液的侧表面, 再扩 散透过膜, 最后在膜透过侧表面汽化, 解吸, 而一些不易溶解组分或较 大较难挥发的组分被截留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的过程。
17
电渗析
电渗析是膜分离技术中较为成熟的一项技术, 它的原 理是利用离子交换和直流电场的作用,从水溶液和其他一 些不带电离子组分中分离出小离子的一种电化学分离过程。 电渗析用的是离子交换膜, 这一膜分离过程主要用于含有 中性组分的溶液的脱盐及脱酸。
18
电渗析脱盐的原理图
19
气体分离
气体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溶液的溶解和吸附扩散原理, 以 静压差1 000~ 15 000kPa作为推动力, 根据混合气体中各组分透过膜 的传递速率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过程。
7
8
膜性能表征
膜的分离性能主要包括 分离效率、渗透通量和通量衰减系数
1 分离效率 表示溶液脱盐或微粒和某些高分子物质的脱除率,用R表示
R
×100%
式中 cp ―透过液浓度 cw ―原液浓度
9
2 渗透通量 组分透过膜的能力称为渗透通量,定义为单位时间
内通过单位膜面积的透过物量,以JW 表示。
JW
截留分子量用已知分子量的物质来测定膜的孔径,如 膜对被截留物质的截留率大于90%时,就用被截留物质的 分子量表示膜的截留性能,称为膜的截留分子量。
12
微滤和超滤
微滤和超滤主要是根据筛分原理以压力差作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 程。在给定的压力下,溶剂和小分子量的物质透过对称微孔膜,而大 分子物质被截留, 从而达到了净化的目的。
16
渗析
渗析也称透析是最早被发现和研究的膜现象。它是根据筛分 和吸附扩散原理, 主要利用膜两侧的浓度差使小分子溶质通过对 称微孔膜进行交换, 而大分子被截留的过程。渗析主要用于从大 分子溶液中分离低分子组分。
由于超滤技术的发展, 渗析技术正逐渐被取代。但是近年来, 血液渗析技术的发展使渗析技术得到重视, 血液渗析和血液超滤 技术互有补充, 各有侧重。
13
反渗透
反渗透过程主要是根据溶液的吸附扩散原理, 以压力差为主 要推动力的膜过程。在浓溶液一侧施加一外加压力1 000~ 10 000 kPa , 当此压力大于溶液的渗透压时, 就会迫使浓溶液中的溶剂反 向透过孔径为0. 1~ 1 nm 的非对称膜流向稀溶液一侧, 这一过程叫 反渗透。
反渗透过程主要用于低分子量组分的浓缩、水溶液中溶解的 盐类的脱除等。
14
15
纳滤
纳滤是根据吸附扩散原理以压力差作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 程。它兼有反渗透和超滤的工作原理。在此过程中, 水溶液中 低分子量的有机溶质被截留, 而盐类组分则部分透过非对称膜, 其截留分子量为200-1000。
纳滤能使有机溶质得到同步浓缩和脱盐, 而在渗透过程中 溶质损失极少。纳滤膜能截留易透过超滤膜的那部分溶质, 同 时又可使被反渗透膜所截留的盐透过, 堪称为当代最先进的工 业分离膜。它具有热稳定性、耐酸、碱和耐溶剂等优良性能。
美国Reid教授提出反渗透
加拿大学者Loeb和Souridjan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张高性能 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
美国Hevens公司首先提出管式膜组件的制造法,此后日本、
丹麦等其他国家也研制了多种形式的膜组件,膜工业化应用
迅速发展。
4
我国膜技术发展历史
我国1958年开始研究离子交换膜和电渗析,1966年开 始研究反渗透、超滤、微滤、液膜、气体分离等膜分离过 程应用与开发研究。80年代后期又陆续开展了渗透汽化、 膜萃取、膜蒸馏和膜反应等新膜过程的研究,并着手进行 膜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5
2 膜技术的基本原理
第一代膜分离过程 微滤(MF)、超滤(UF)、反渗透(RO)、渗析(D)、电渗析 (ED)、气体分离(GS)、渗透汽化(RV)、乳化液膜(ELM)
第二代膜分离过程 蒸汽渗透(VP)、全蒸发(PV)、膜蒸馏(MD)、膜接触器(MC)、 载体介导传递
6
几种主要的膜分离过程的特征
21
浓差极化
在膜的分离过程中,水连同小分子透过膜,不能透过膜的溶质大分 子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截留,不断积累在膜表面,使溶质在膜面处的浓度高于溶质在主 体溶液中的浓度,然后以浓差扩散的方式,返回液体主流。这种现象称 为浓差极化。
超滤出现严重极化时,膜面产生凝胶层,对溶剂流动产生附加阻力, 并使渗透速率的提高受到限制。反渗透出现严重极化时,则由于溶质浓 度过高,会导致沉淀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