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毛概第二章教案
2015年版毛概教案(第二章)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教材内容解读●第二章的历史地位:总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书的“魂”)本章从动态与静态的“结合”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凸现本课程主题、主线所强调的哲学基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精髓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本章是对第一章的继续讨论,归结到精髓的角度和高度来认识。
所以,本章的历史地位,可称为全书的思想方法论的“价值魂”。
●本章的逻辑结构:怎么样、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本章以三节七个一级目的内容阐述,凸现的内容结构是:形成和发展——内容和意义——精髓和经验。
这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角度阐发的,目的是为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也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第一节形成和发展本节从历史的角度,通过两个问题的阐述,勾勒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定,重新确立和发展的历史轨迹。
其根本目的在于:奠定了解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论基础,明确确立与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历史与当代价值。
一、形成和确立(P28-29),包含四层意思:(一)科学含义及价值意义(第1段)1、科学含义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说明:①对科学含义的界定,是递进的界定,即由词的本意到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
词意是泛指,而政党的思想路线的含义则是特指。
②思想路线的底蕴:是人们认识事物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③政党的思想路线的底蕴:则是依据认识方法而确定的指导思想并支配政党的正确行为。
2、价值意义①思想价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这进一步从思想立场界定了思想路线的厚重蕴意。
②实践价值:对于正确地制定和贯彻无产阶级政治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这是从思想路线的指导作用凸现了其科学含义的实践功能。
(二)党的思想路线确立的过程(第2-5段)1、初步界定的过程(第3段)①第一次提出与使用的标志毛泽东在1929年6月给红四军写的一封信(即6月14日“给林彪的信”,林彪当时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纵队长,导刊P38)。
毛概教案-第二章

教案第二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条件总的来讲,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不是某单一因素的产物,而是多种社会历史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条件:历史条件理论基础实践基础文化底蕴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
中国工人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
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摘自毛泽东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见《党的文献》1994年第5期)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逐步地被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所掌握和运用。
三、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中国的革命实践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必然来自于中国革命的实践。
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实践源泉,我们认为,应该包括两个方面:1.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领导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所积累的经验,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中国共产党人对教条主义的批判和克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马克思主义者面对教条主义造成的革命危机和理论危机,认识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自觉地批判并最终克服了教条主义,从而逐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四、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文化底蕴刘少奇曾经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范。
我们认为,这种“民族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
作为毛泽东思想的文化上的寻根,那就是在民族繁衍过程中所形成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1、批判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创立了党的群众路线。
2、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注意吸收了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的精华。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1921-1927)1、1920年7月,共产国际二大,提出《民族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2、1922年7月,二大,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标志开始理论结合实际3、1923年6月,三大,确定国共合作方针4、1925年1月,四大,提出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不足:1、照搬照抄国外经验2、对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缺乏有效抵制3、没有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科学指导思想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1927-1935)1927年,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
毛概第二章

革
命
命
一、近代中国社会与民族民主革命
2、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中国 革命 的两 大历 史任
务
前提: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国家繁荣富强和人 民共同富裕
▪推倒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统 治秩序,解决 生产关系问题
前提 目的
要改变中国经 济、文化落后 的状况,实现 中国的近代化 和现代化
• 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必 须有新的思想来指导,有新的阶级及其政 党来领导。中国革命必须走一条全新的道 路。
二、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1.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国际条件 思想条件 阶级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无 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其深入发展 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革命对象 革命领导 革命动力 性质前途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 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 切革命成效甚少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团 结真正的朋友,去攻击真正的敌人。”
—— 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二、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推翻帝国主义 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在 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 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 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 和国,属于新民主主义
革命性质。
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 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
主义社会。
中国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
20XX版毛概第二章教案

20XX版毛概第二章教案篇一:02:20XX年:毛概教(出自::20XX版毛概第二章教案)学设计专题二项目: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设计篇二:20XX版毛概第二章复习要点第二章新民主主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和民族资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5、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相互关系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相互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7、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哪些?第一,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首位。
第二,必须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党的建设。
第三,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
第四,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8、总结党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实践经验,主要在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二是要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
三是要采取区别对待方针。
四是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9、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版毛概第二章教案

版毛概第二章教案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大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辩证的思想方法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使学生明白中国革命道路的发展是艰难曲折的历程,从而更加珍惜今天,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
重点、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教学课时: 4 课时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导入新课:1917年11月,俄共(布)领导俄国工人阶级,首先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起义,推翻沙皇政权,然后把革命推向全国,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胜利。
十月革命在实践上成功地开创了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的模式,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中国革命是不是也能走这条道路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什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党对xx 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1)党成立初期,工作重心在xx(2)1928 年底,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3)1930 年形成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4)长征到陕北后,论述了长期性和不平衡性,最终确立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视频:南昌起义1928 年4 月xx、xx 会师视频:xx 会师xx 的独特贡献: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系统地回答了建立长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可能性。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依据基本条件:经济条件[自然经济]+政治条件[军阀混战]群众条件:第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群众基础关键条件:党的正确领导力量条件:有相当力量红军队伍的存在形势条件:引起革命的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在不断发展,革命有潜在条件内容:土地革命---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建设---战略阵地。
三者密切结合、有机统一。
(完整word版)版毛概第二章2.1和2.2教案

难点
1、近代中国国情、性质、革命任务。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2、资产阶级为什么不能担当革命的领导者。
教学
资源
网络 多媒体 教材 相关文献 视频
作业
1、简述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后
体会
本单元使用的外语单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因为他们是劳动者、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时刻面临失业、失学、破产的威胁。
(4)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两面性: 革命性、妥协性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是从娘肚子里带来的老毛病。”
——毛泽东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
【问题探究】为什么中国无产阶级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自身的特点和优点决定: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案例:中国文化革命的旗手鲁迅先生
1936年,鲁迅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的文学”。《狂人日记》、《呐喊》、《坟》、《彷徨》、《阿Q正传》等优秀现代文学作品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实践。
课件展示柱形图:中共建党时中国工人阶级结构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1)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前途是社会主义
第一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概第二章教案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大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辩证的思想方法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使学生明白中国革命道路的发展是艰难曲折的历程,从而更加珍惜今天,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
重点、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教学课时:4课时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导入新课:1917年11月,俄共(布)领导俄国工人阶级,首先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起义,推翻沙皇政权,然后把革命推向全国,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胜利。
十月革命在实践上成功地开创了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的模式,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中国革命是不是也能走这条道路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什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1)党成立初期,工作重心在城市(2)1928年底,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3)1930年形成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4)长征到陕北后,论述了长期性和不平衡性,最终确立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视频:南昌起义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会师视频:井冈山会师毛泽东的独特贡献: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系统地回答了建立长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可能性。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依据基本条件:经济条件[自然经济]+政治条件[军阀混战]群众条件:第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群众基础关键条件:党的正确领导力量条件:有相当力量红军队伍的存在形势条件: 引起革命的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在不断发展,革命有潜在条件内容:土地革命---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建设---战略阵地。
三者密切结合、有机统一。
【思考】中国革命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毛概教案第二章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毛泽东曾经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这是毛泽东在军事上的原则,然而打仗要如此,领导革命也要如此。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中国共产党要在这样一个国情复杂的东方大国里领导人民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
而毛泽东也最喜欢阅读《资治通鉴》,他从历代君主治理国家的方法成败种汲取经验教训,并且结合近代中国国情,提出了《新民主主义论》。
1、近代中国的国情(1)1840年之前,中国社会处于封建社会,人民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虽然比较落后但是领土完整,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2)1840年之后,爆发了鸦片战争。
而1840年至1949年的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3)近代中国基本国情: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社会(原因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4)近代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告别革命论”的主要错误观点:认为“革命只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章课件

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 途径和方法;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 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 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
江泽民在十四大上作报告
●江泽民把“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 概括为党的思想 路线和邓小平理 论的精髓。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 进入21世纪, 对新形势下如何 坚持实事求是思 想路线提出了新 的要求。
江泽民强调, 马克思主义最重 要的理论品质是 与时俱进。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内容
本章通过对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讨论,从而 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党的思想路线的核 心是实事求是。 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4.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 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 等著作中,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 证。
●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 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的同时, 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 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1. 思想路线的含义
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 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 法。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 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 的认识路线。
大学毛概教案第二章

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2. 了解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和意义;3.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2.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和意义。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2. 如何把握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第一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掌握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二、新课讲授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3)强调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核心。
2.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和意义(1)介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背景;(2)阐述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过程;(3)分析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包括:a.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b. 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c. 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三、课堂讨论1.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2. 学生分享如何把握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心得体会。
五、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心得体会;2. 阅读相关文献,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1版大学毛概教案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授课班级:XX年级XX班授课教师:XXX授课时间:XX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地位,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2.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3.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背景和时代特征2.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3.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二、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意义三、第三章: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基本路线1.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2.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3.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战略应对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意义?二、讲解1. 第一章:通过讲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
2. 第二章: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基本内容和指导意义,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3. 第三章:讲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具体表现和战略应对,使学生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
三、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成果,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教学手段: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和文献资料。
《毛概》精品课教案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毛概》精品课教案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毛概》精品课教案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案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所在;熟悉和把握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知识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过程与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内涵。
教学重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难点:而是们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一节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坚持了一条科学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这条思想路线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表述和概括。
实事求是这条思想路线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确立,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在这条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后,我们党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取得了恢复国民经济和过渡时期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新中国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1958年以后,由于我们在不同程度上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坎坷,特别是出现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错误,给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证明,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2014新版毛概第2章1节教案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客观条件,掌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2.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3.熟悉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掌握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4.深刻认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和三大法宝,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主要的经验。
教学内容: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征1.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个独立的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一方面,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封建经济解体,使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发展,但在整个经济中不占主导地位。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第一,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占有明显的优势。
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很软弱。
第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军阀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专政。
第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最主要的矛盾。
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毛概标准教案范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教学目标:1. 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2. 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意义;3.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2. 毛泽东思想的意义和作用;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2. 讨论法: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
教学资源:1. 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 课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3. 参考文献:相关论文和研究报告。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2. 讲解毛泽东思想的意义和作用;3. 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4.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对自己和国家发展的意义。
练习与作业:1. 复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第二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理念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2. 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3.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教学内容: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2.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3.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理念;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具体体现。
教学资源:1. 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 课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理念;3. 参考文献:相关论文和研究报告。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2. 讲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3. 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具体体现;4.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探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理念对自己和国家发展的意义。
毛概教案第二章第二节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基本内涵:(1)中国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2)中国革命领导力量:无产阶级(3)中国革命主力军:农民(4)中国革命同盟军: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包括两个部分,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不属于资产阶级的范畴。
小资产阶级包括小商人、小手工业者、知识分子和自由职业者,他们是劳动者而不是剥削者。
*关于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中国革命分为两步走。
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既要反对“一次革命论”,又要反对“二次革命论”。
“一次革命论”主张“毕其功于一役”,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而忽略了二者的区别。
“二次革命论”主张民主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来领导,革命的前途是资本主义,将来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而没有认识到二者的联系。
二、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也就是共产主义思想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版毛概_第二章_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ppt课件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 基本纲领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科学阐述
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 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确提出“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概念,并第一次对新民主 主义革命总路线作了科学的概括。 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 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命
命
导
命
命
对
动
阶
性
前
象
力
级
质
途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二)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首先,帝国主 义是中国革命
帝国主 义
的首要对象
其次,封 建主义是
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
再次,官僚 资本主义也
中国革命 封建主 对象 官僚资 是中国革命
的主要对 义
本主义 的对象
象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近代中国向日本支付了多少战争赔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1页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29年6月 1929年12月 1930年 1937年 1938年 1941年 1942年 1945年
课间休息
1 一切从实际出发
2 理论联系实际
3 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大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辩证的思想方法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使学生明白中国革命道路的发展是艰难曲折的历程,从而更加珍惜今天,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
重点、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
教学课时: 4 课时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导入新课:
1917年11月,俄共(布)领导俄国工人阶级,首先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起义,推翻沙皇政权,然后把革命推向全国,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胜利。
十月革命在实践上成功地开创了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的模式,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中国革命是不是也能走这条道路呢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什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党对xx 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党成立初期,工作重心在xx
(2)1928 年底,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3)1930 年形成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4)长征到陕北后,论述了长期性和不平衡性,最终确立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视频:南昌起义
1928 年4 月xx、xx 会师
视频:xx 会师
xx 的独特贡献:
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系统地回答了建立长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可能性。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依据
基本条件:经济条件[自然经济]+政治条件[军阀混战]
群众条件:第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群众基础
关键条件:党的正确领导
力量条件:有相当力量红军队伍的存在
形势条件:引起革命的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在不断发展,革命有潜在条件
内容:土地革命---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建设---战略阵地。
三者密切结合、有机统一。
【思考】中国革命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那么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是什么
意义:
①反映了xx 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
③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典范。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毛泽东还强调:“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
1、统一战线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第一,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第二,敌人势力强大,决定了
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
同时,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
(2)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第一,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无产阶级拥有广大的同盟军第二,各帝国主义之间利益不统一导致了依附于它们的买办大资产阶级之间的政治营垒不统一,给革命者利用矛盾打开缺口,争取暂时的同盟军结成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
(3)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相互关系
第一,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第二,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在这两个联盟中,第一个联盟是主要的,基本的,第一位的。
第二个联盟是必要的,第二位的。
(4)统一战线发展历程
国民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土地革命前中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9 年-今天爱国统一战线阶段
(5)建立统一战线的原则、方针和基本经验根本原则:独立自主原则,指在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保持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策略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基本经验: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2、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的敌人力量强大,中国革命必须坚持武装斗争,武装斗争
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斗争;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党指挥枪。
同顽固派斗争的策略:
A、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
B、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有理:自卫原则,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这是斗争的防御性
有利:胜利原则,不斗则已,斗则必胜,决不可举行无计划无准备无把握的斗争有节:休战原则,在一个时期把顽固派进攻打退之后,在他们没有举行新的进攻之前,应当适可而止,以免影响统一战线的大局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三湾改编确立了军队中党的领导中枢,保证了党对军队强有力的领导。
人民军队: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人民军队本质的集中体现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指导方针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适时实行军事战略转变
3、党的建设
(1)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严重不足
(2)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党员的绝大多数
(3)长期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
(4)长期同资产阶级建立政治联盟思想建党——首位根本原因: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大量存在主要目的:实现思想上入党,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途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主要形式:整风
(2)组织建设按照民主集中制、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3)加
强党的作风建设图片:毛泽东在延安作整风报告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大法宝的关系(1)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
基本武器;
(2)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3)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4)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理论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实践意义: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问题,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方法论意义: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和了解新民主义的相关知识内容,同学们课后认真复习和了解新民主的道路的选择,以及新民主义主义与三大法宝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实际谈谈新时代如何继续贯彻和落实三大法宝。
布置作业: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