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情绪问题及其调节

青少年情绪问题及其调节
青少年情绪问题及其调节

青少年情绪问题及其调节

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不成熟,他们虽然在情绪、情感上有各种要求,比如:独立要求。社会交往要求等,但是由于缺乏能力或经验而表现出不理智、易冲动的特点,比如:青少年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追求自由,不受约束,但是客观上,他们仍然不够成熟,所以学校和父母还是会管束着他们,导致了青少年强烈的情绪反应,逆反行为由此而生。这些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在情绪情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

它们具体表现为:

第一,情感倾向于稳定,但易受外界的不良影响。随着阅历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青少年开始对冲动的情绪进行忍耐和克制,情绪稳定性明显增强。但在他们自我意识增强的同时,由于社会经验还是不足,意志力往往比较薄弱,易受外界的种种诱惑。目前青少年普遍面临的诱惑之一是网络。由于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青少年的成就感得以极大的满足,意志力又比较薄弱,所以很容易沉迷其中,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第二,强烈爆发的情感和温和细腻的情感交织并存,有时还会因为冲动而犯错误。青少年时常会有“惊涛拍岸”般的激动,一件小事也能引发出“大案”。例如:在路上不小心被路人撞到一下,也会勃然大怒,甚至会拳脚相向。但他们也有“和风细雨”般温和细腻的情感。比如对异性产生的爱慕之心往往是温柔细腻的。

第三,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所提高,情感表露越来越具有文饰、内隐性的特点,并且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对冲动的情绪进行忍耐和克制,主要表现为情绪的表里不一。比如:在受到委屈时,明明心里很难过,却在众人场合装得若无其事;受到表扬后明明很高兴,却故意显得蛮不在乎;明明对某异性充满了爱慕之心,却做出回避之态。

第四,亲密感迅速增强,同时出现两性爱恋的萌芽。亲密感的增强表现在同伴交往日益频繁,对友谊的理解和体验也越发深刻,健康而真挚的友谊是青少年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的动力,但如果不正确引导,就有可能发展成江湖义气,拉帮结派,甚至违法犯罪。另外青春期的生理发育引发了情感上的变化,但他们情感表露却越来越带有文饰和内隐的性质,使内心的冲动被压抑起来。这种内在的矛盾长期积累起来,可能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生活与学习,甚至会引发心理障碍。

上述几个方面作为青少年情绪发展的薄弱点,必须要加以积极的引导,否则很容易出现情绪困扰,如:自卑、焦虑、抑郁及孤独等。下面就青少年几种常见的情绪困扰来具体谈一

下如何调节情绪:

2、自卑感

自卑感是指个体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的复杂情感,是自我评价的重要体现。青少年自卑感产生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既有主观的因素,例如:生理状况(身高、体重、外表、性别等)、能力(学业能力、运动能力等)、自我观念(自敬、自信)、价值倾向。也有客观因素如家庭经济状况、地域环境、学校环境。此外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也是产生自卑感的重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出现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就容易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譬如:在一个青少年的理想自我中,认为自己是优秀的,聪明的,即使不用非常用功地学习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在屡次考试中,他都取得的不好的分数,因此,理想我和现实我产生了强烈的矛盾,他便认为自己是愚钝的,难以取得好成绩的,因而自卑感逐渐建立。

针对上述特点,青少年可以通过自我调控的方法克服自卑感。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扬长避短,树立自尊。比如,在比较时,要拿自己的各个特点来与别人对比,全面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而不能只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来诋毁自己。其次,放弃过高的奢望,使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缩小,逐步恢复自信,克服自卑感。如上述期望自己能够不用功学习就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应该放弃这种奢望,转变为,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来取得学业上的成绩。在努力过程中,逐渐进步,自尊自信都会建立起来。最后一种方法是“代偿法”,也就是要及时发现自己的优点,以某方面的特长或优点来有效地取代或者补偿其它缺陷。如某同学学习成绩虽然不够优秀,但是他的体育很好,人缘很好,所以他大可不必因为成绩的原因就丧失自信,走近自卑。

2、焦虑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消极情绪,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某种事物或情境进行反应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焦虑是因为生活和学习环境的转变,或者过分担心考试失败并渴望获得更好的分数而产生的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对于焦虑的解决,治标的办法是进行放松训练,心理学中的行为疗法中有许多放松的办法都可以是焦虑的症状在一定时间内得到缓解,比如:肌肉放松法、系统脱敏法、冥想放松法、呼吸放松法。但是这些行为的方法(除系统脱敏法)一般只能在比较浅的层次上对焦虑有暂时的治疗作业,以后再次复发的可能性很大。要想根本地解决焦虑的问题,只有找到焦虑的根源,进行认知的矫正,才能比较有效得取得较好的效果。

举一个考试焦虑的例子:小A在一次考试取得很差的成绩后,每次临近考试就会有失眠,

注意力难以集中,胸闷等不良症状,尤其是在考试时,头脑甚至一片空白,手心冒汗,十分紧张。这是明显的考试焦虑,处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教会小A呼吸放松和肌肉放松法,在考试焦虑时及时运用缓解焦虑;二是矫正小A的认知,让他明白,一次考试的失败没有什么大不了,以前的优良成绩证明他并不比其他人差,认真复习准备就能取得进步。经过这样的处理小A的考试焦虑也就得到了缓解和治愈。

3、抑郁

抑郁是指一种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绪体验。抑郁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大多数人都体验过,但是只是偶尔出现,很快就会消失。有少数人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导致了抑郁症。自我差异理论认为是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异导致了抑郁情绪的产生。例如:青少年往往期望自己能够乐观开朗,得到很多人的注意、赞扬、喜欢,但现实是,自己内向孤单,没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在尽力解决这样的矛盾但仍然失败后,个体将可能产生消极适应,然后个体会感到失败、悲观、情绪低落以及进一步产生负性认知相联系,从而产生抑郁。

针对青少年的抑郁,我认为应该做以下几点:首先,培养青少年广泛的兴趣爱好,使他们指向内部的情绪转移。良好的兴趣爱好能够增强个体积极情绪的体验,并且加强与外部的交流。其次,需要多与他人交流沟通。这里的他人包括自己的好友,家人,老师,在抑郁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沟通使压抑的情绪得以释放,是缓解抑郁的重要途径。最后,可以通过适当地改变青少年的认知,来调节情绪。比如,一个老太太的大女儿是卖布鞋的,小女儿是卖雨伞的。老太太晴天担心自己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雨天担心自己的大女儿布鞋卖不出去。于是日日惆怅。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想,晴天大女儿的布鞋可以卖得很好,雨天小女儿的雨伞可以畅销。老太太便喜笑颜开了。

4、孤独

青少年产生了对亲密感的需求,但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社会关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他们经常陷入孤独之中。这种孤独主要产生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学校环境的变化——如进入新学校,将会使个体难以维持已经建立起来的友谊关系;另外,也于青少年的态度密切相关,虽然孤独的青少年也于其他青少年一样参加了一些集体活动,但他们对待朋友关系的期望和态度往往于其他人不同,如他们可能告诫自己并不需要朋友,学业往往比社会交往更重要。在这种“理智”的思考下,他们表面上为自己的独处找到了借口,但是孤独感仍然存在,只是被压抑了。

我们要鼓励青少年多参加一些社会交往活动,并且帮组他们改变原来错误的观念和态

度。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友谊。

青少年的情绪发展面临着许多的矛盾,在这些矛盾下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充分认识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和调节,从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青少年有不同的情绪特点,也会产生不同的情绪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必须要对症下药,仔细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才能找到合理正确的方式来调节情绪。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