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路实验 无线收发信机实验
收发接收电路实验报告(3篇)
![收发接收电路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d8420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a.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收发接收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无线电通信中调制、解调技术的应用。
3.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4.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 调制技术:调制是将信息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组合,以便在信道中传输的技术。
调制方式有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两种。
本实验采用模拟调制技术,即调幅(AM)和调频(FM)。
2. 解调技术:解调是将调制信号还原为原始信息信号的过程。
解调方式有模拟解调和数字解调两种。
本实验采用模拟解调技术,即检波。
3. 收发接收电路:收发接收电路主要由发射电路、接收电路和信道组成。
发射电路负责将信息信号调制到载波上,通过信道传输;接收电路负责从信道中接收信号,并将调制信号解调为原始信息信号。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发射电路:调制信号发生器、载波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天线。
2. 接收电路: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本振、滤波器、解调器、示波器。
3. 信道:实验室内空气信道。
4. 电源:直流电源。
四、实验步骤1. 调制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频率为1kHz的正弦波信号,作为信息信号。
2. 载波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频率为1MHz的正弦波信号,作为载波。
3. 将信息信号和载波信号输入到调制器,进行调幅调制,得到调幅信号。
4. 将调幅信号输入到功率放大器,进行功率放大,提高信号的传输功率。
5. 将放大后的调幅信号输入到天线,通过信道进行传输。
6. 在接收端,将接收到的信号输入到低噪声放大器,进行信号放大。
7. 将放大后的信号输入到混频器,与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得到差频信号。
8. 将差频信号输入到滤波器,滤除不需要的频率成分,得到中频信号。
9. 将中频信号输入到解调器,进行解调,还原出原始信息信号。
10. 将解调后的信号输入到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调制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信息信号和载波信号波形正常。
2. 观察到调制后的调幅信号波形正常,且功率放大后的信号波形无明显失真。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92de86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c.png)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无线通信实验报告一、引言无线通信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无线电波为媒介,使得信息可以在无线环境中传递。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索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本实验分为三个部分:无线信号传输、信号调制与解调以及信号传输中的噪声。
二、无线信号传输在无线通信中,信号的传输是关键环节。
我们使用了一对无线电发射器和接收器进行实验。
首先,我们将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连接到电源,并调整频率使其匹配。
然后,我们通过发射器发送一个特定的信号,接收器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给示波器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显示,无线信号的传输受到环境的影响。
在开放空间中,信号的传输效果最好,而在有障碍物的环境中,信号会受到衰减和多径效应的影响,导致信号质量下降。
三、信号调制与解调信号调制是将原始信号转换为适合无线传输的形式,而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调频(FM)和调幅(AM)两种常见的调制方式。
通过调频调制,我们可以将音频信号转换为无线电波。
实验中,我们使用示波器观察到调频信号的频谱特征,发现调频信号的频率随着音频信号的变化而改变。
而调幅调制则是通过改变信号的幅度来传输信息。
在解调过程中,我们使用了相应的解调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
实验结果表明,解调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失真,尤其是在信号质量较差的情况下。
四、信号传输中的噪声在无线通信中,噪声是无法避免的。
噪声会对信号的传输和接收造成干扰,降低通信质量。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噪声发生器模拟了不同强度的噪声环境。
实验结果显示,噪声的强度越大,信号的质量越差。
噪声会使得信号的幅度和频率发生变化,导致信息的丢失和失真。
因此,在无线通信中,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降低噪声的影响,如增加信号的功率或使用编码技术。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我们了解到信号的传输受到环境和噪声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通信质量。
实验三 光发送机及光接收机实验
![实验三 光发送机及光接收机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aa01a30b7cd184254b353519.png)
实验二 光发送机及光接收机实验一、实验内容1、掌握光发送机及光接收机的结构、原理与使用2、正确连接信号源与光发送模块、光接收模块3、正确使用光功率计测量光接收机输出的光功率4、正确连接信号源与光收发一体模块5、掌握示波器的使用二、工作原理(一)数字信号调制光发送模块输出光功率测试实验框图如下图所示。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用短接线连接信源模块⑦的TP702与光收发模块①的TP101;将模块⑦的地址开关K701-3、 K701-4向上拔,输出方波信号。
2、打开实验箱及模块①、⑦的电源;将按键KS101抬起(LED101灯灭)。
3、取下模块①上光发XS101的保护塑料套,用光纤跳线将XS101与光功率计(或手持式光功率计)连接,此时从光功率计读出的功率就是光端机的平均发送光功率P 。
4、在模块①的RP101上边的左、中两测试点上用万用表测量RP101的电阻及电压,测得的电压值除以电阻值R=R101+RP101, 其中R101是51Ω的固定电阻,求得光发的注入电流I 。
(注:测电阻时必须关掉①号板及实验箱电源)。
5、改变RP101的阻值大小,测量并记录不同阻值条件下的P 、I 值,画出实验的P-I 曲线。
这里需说明的是这里测得的是P-I 曲线的一段(功率调节范围约4个dB ),为了防止烧坏光发送组件,电流I 的调节范围有限,但不妨碍整个P-I 曲线的测量,因为测试方法是一样的,只是多测几组值而已。
注:小心连接光纤跳线与光功率计;细心调节电位器,以免损坏仪器、器件。
若连接信号源与光收发一体模块,用短接线连接信源模块⑦的TP702与光收发模块②的TP201;(二)模拟信号调制光发送模块输出光功率测试实验框图如下图所示。
具体实验步骤参照(一)执行,注意用短接线连接信图1 数字信号调制光发送模块输出光功率测试框图 模数信号源源模块⑦的TP705与光收发模块①的TP102。
(三)光接收模块的输出范围分别输入正弦、方波信号,改变实验箱中RP103的阻值,测量不失真最小和最大信号的幅值,即为光接收模块的输出范围。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2442908c281e53a5802ff2e.png)
篇一:无线通信实验报告无线通信实验报告院系名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0级1班学生姓名:学号:授课教师:杨静2013 年 10 月 24 日实验一qpsk信号的误码率仿真1. 实验分析四相相移调制是利用载波的四种不同相位差来表征输入的数字信息,是四进制移相键控。
它规定了四种载波相位,分别为45°,135°,225°,275°,调制器输入的数据是二进制数字序列,为了能和四进制的载波相位配合起来,需要把二进制数字序列中每两个比特分成一组,共有四种组合,即00,01,10,11,其中每一组称为双比特码元。
每一个双比特码元是由两位二进制信息比特组成,它们分别代表四进制四个符号中的一个符号。
2. 源代码:close all;clc;clear all;snr_db=[0:1:12];sum=10000;data= randsrc(sum,2,[0 1]);[a1,b1]=find(data(:,1)==0&data(:,2)==0);message(a1)=-1-j;[a2,b2]=find(data(:,1)==0&data(:,2)==1);message(a2)=-1+j;[a3,b3]=find(data(:,1)==1&data(:,2)==0);message(a3)=1-j;[a4,b4]=find(data(:,1)==1&data(:,2)==1);message(a4)=1+j;a=1;tb=1;eb=a*a*tb;p_signal=eb/tb;no=eb./(10.^(snr_db/10));p_noise=p_signal*no;sigma=sqrt(p_noise);for eb_no_id=1:length(sigma)noise1=sigma(eb_no_id)*randn(1,sum);noise2=sigma(eb_no_id)*randn(1,sum);receive=message+noise1+noise2*j;resum=0;total=0;m1=find(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0);remessage(1,m1)=1+j;redata(m1,1)=1;redata(m1,2)=1;m2= find( 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pi);remessage(1,m2)=-1+j;redata(m2,1)=0;redata(m2,2)=1;m3=find( angle(receive)>-pi&angle(receive)<=-pi/2);remessage(1,m3)=-1-j;redata(m3,1)=0;redata(m3,2)=0;m4=find( 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0);remessage(1,m4)=1-j;redata(m4,1)=1;redata(m4,2)=0;[resum,ratio1]=symerr(data,redata);pbit(eb_no_id)=resum/(sum*2);[total,ratio2]=symerr(message,remessage);pe(eb_no_id)=total/sum;endsemilogy(snr_db,pe,:s,snr_db,pbit,-o);legend(qpsk仿真误码率,qpsk仿真误比特率);xlabel(信噪比/db);ylabel(概率p);grid on;3. 仿真结果实验二am调幅波的仿真1. 实验分析 am调制方式,属于基带调制,原理是使高频载波的频率随信号幅度改变而改变的调制,我们使用的载波的是正弦波,将信号作为振幅加到载波上,即可实现。
无线通信系统实验实验报告
![无线通信系统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112c63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a.png)
无线通信系统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无线通信系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掌握无线信号的传输、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关键环节,提高对无线通信系统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包括: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无线收发模块、示波器、计算机等。
三、实验原理(一)无线信号的传输无线通信是通过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来实现信息传递的。
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决定了其传播特性和适用场景。
(二)调制解调调制是将原始信号加载到高频载波上,以便在无线信道中传输。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
解调则是从接收到的已调信号中恢复出原始信号。
(三)编码解码为了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通常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如纠错编码、压缩编码等。
在接收端,再进行相应的解码操作。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一)无线信号的发射与接收1、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特定频率和幅度的正弦波信号。
2、将该信号输入到无线发射模块,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3、使用无线接收模块接收信号,并通过示波器观察接收到的信号波形。
(二)调制实验1、分别进行 AM、FM 和 PM 调制实验,观察调制前后信号的频谱变化。
2、调整调制参数,如调制深度、频率偏移等,分析其对调制效果的影响。
(三)编码解码实验1、采用某种纠错编码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
2、在接收端进行解码,并计算误码率,评估编码的性能。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一)无线信号发射与接收记录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的频率、幅度等参数,分析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和失真情况。
(二)调制实验绘制调制前后信号的频谱图,对比不同调制方式下频谱的特点,以及调制参数对频谱的影响。
(三)编码解码实验记录不同编码方式下的误码率数据,分析编码的纠错能力和效率。
六、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信号干扰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周围环境中的其他无线信号干扰,导致接收信号不稳定。
无线电收发报机原理
![无线电收发报机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2f568e6551810a6f4248602.png)
简易无线电发射器制作第一步:需要的材料<!--[if !supportLists]-->∙ <!--[endif]-->一个1兆赫的晶体振荡器<!--[if !supportLists]-->∙ <!--[endif]-->一个音频变压器,这是一个1000欧姆到8欧姆的音频变压器<!--[if !supportLists]-->∙ <!--[endif]-->一个普通的印刷电路板<!--[if !supportLists]-->∙ <!--[endif]-->一个耳机插头<!--[if !supportLists]-->∙ <!--[endif]-->一个9V电池夹和一个9V电池<!--[if !supportLists]-->∙ <!--[endif]-->一组弹簧夹跳线<!--[if !supportLists]-->∙ <!--[endif]-->一些绝缘线作为天线第二步:组装振荡器是发射器的心脏,它又4个引线,我们只用其中的3个。
当电源接到其中的2个引线上时,第3个引线上电压就在0V和5V之间跳动,每秒100万次。
振荡器被封装在一个金属盒中,金属盒的角都是圆的,除了右下角那个,它指示了那个未使用的引线在哪。
这个引线用来将振荡器固定在电路板上,在振荡器中它不与任何东西相连。
另一个重要部件就是音频变压器,在这个电路中,它被用作调幅器。
调幅器改变无线电波的长度,来匹配我们要发送的声音或音乐的响度。
这个发射器的电路图如下:一个完成的发射器如下图所示:变压器一边有2根引线,一边有3跟引线。
2根引线是低阻抗侧,3根是高阻抗侧。
3根引线的中间那根在我们的电路中将不使用。
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将变压器的电阻抗侧与振荡器串联。
这意味着信号源必须能够驱动重负荷,比如一个8欧姆的扬声器。
无线通信系统实验实验报告
![无线通信系统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ec31f3a8762caaedc33d40d.png)
无线通信系统(图像传输)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无线通信(图像传输)收发系统的工作原理;2、了解各电路模块在系统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a)测试发射机的工作状态;b)测试接收机的工作状态;c)测试图像传输系统的工作状态;d)通过改变系统内部连接方式造成对图像信号质量的影响来了解各电路模块的作用。
二、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是通信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作用是将已调波经过某些处理(如放大、变频)之后,送给天馈系统,发向对方或转发中继站;接收系统再将空间传播的信号通过天线接收进来,经过某些处理(如放大、变频)之后,送到后级进行解调、编码等。
还原出基带信息送给用户终端。
为了使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同时工作,并且了解各电路模块在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实验箱中的天线模块和摄像头及显示器,使得发射和接收系统自闭环,通过图像质量来验证通信系统的工作状态,及各个电路模块的作用和连接变化时对通信或图像质量的影响。
以原理框图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
摄像头采集的信号送入调制器进频率调制,再经过一次变频后、滤波(滤去变频产生的谐波、杂波等)、放大、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经过空间传播,接收天线将信号接收进来,再经过低噪声放大、滤波(滤去空间同时接收到的其它杂波)、下变频到480MHz,再经中频滤波,滤去谐波和杂波、经视频解调器,解调后输出到显示器还原图像信号。
三、实验仪器信号源、频谱分析仪等。
四、测试方法与实验步骤(一)发射机测试图1原理框图基带信号送入调制器,进行调制(调幅或调频等调制),调制后根据频率要求进行上变频,变换到所需微波频率,并应有一定带宽,然后功率放大,通过天线发射或其它方式传播。
每次变频后,会相应产生谐波和杂波,一般变频后加响应频段的滤波器,以滤除谐波和杂波。
保证发射信号的质量或频率稳定度。
另外调制器或变频器本振信号的稳定度也直接影响发射信号的好坏,因而,对本振信号的质量也有严格的要求。
无线电实验报告
![无线电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3191d5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4.png)
无线电实验报告无线电实验报告引言无线电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通信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无线电通信系统,深入了解无线电的原理和应用。
本文将从实验的目的、实验装置的搭建、实验过程的记录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方面,详细介绍本次无线电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加深对无线电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无线电通信技术。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无线电波的传播原理和特性;2. 掌握无线电收发信机的基本原理和搭建方法;3. 熟悉调频和调幅调制技术,了解不同调制方式的特点;4. 学会使用无线电通信系统进行简单的通信。
实验装置的搭建本次实验所需的装置包括无线电收发信机、天线、音频输入设备等。
首先,我们需要搭建一个简单的无线电收发信机,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
其次,选择合适的天线,用于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最后,将音频输入设备连接至无线电收发信机,用于输入声音信号。
实验过程的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按照实验装置的搭建要求,逐步组装无线电收发信机。
接下来,将天线连接至无线电收发信机,并调整天线的位置和方向,以获得最佳的信号传输效果。
然后,将音频输入设备连接至无线电收发信机,调节音频输入的音量和频率,确保输入的声音信号能够被准确地传输和接收。
实验结果的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并进行了一系列的通信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无线电波的传播距离受到环境、天气等因素的影响。
在开阔的地区,无线电信号的传输距离较远,信号质量较好;而在有遮挡物的地方,无线电信号的传输距离较短,信号质量较差。
此外,我们还发现调频和调幅调制技术在无线电通信中的应用。
通过调节调频的频率或调幅的幅度,我们可以实现不同的信号传输方式。
调频方式适用于音频信号的传输,而调幅方式适用于语音和数据信号的传输。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无线电的原理和应用。
通信电路实验 无线收发信机实验
![通信电路实验 无线收发信机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4776a27bd64783e09122be6.png)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50MHz FM/FSK无线收、发信机实验班级:学号:姓名:日期:2014年6月12日目录1实验目的22实验预习22.1发射机 (2)2.2接收机 (2)3实验数据整理33.1发射机部分(正常工作电源电压5V (3)3.1.1调试三倍频谐振回路 (3)3.1.2测量输出功率(接50Ω假负载,无调制信号) (4)3.1.3静态调制特性测试 (5)3.2接收机部分(正常工作电源电压12V) (6)3.2.1扫频仪测量10.7MHz陶瓷滤波器幅频特性曲线 (6)3.2.2用逐点法测量第二中频455kHz陶瓷滤波器的幅频特性..73.2.3用逐点法调测鉴频特性曲线 (8)3.2.4用频率计测量第二本振信号频率,记录该频率值 (10)3.2.5开环VCO压控特性测量 (10)3.2.6锁相频率合成器工作频率范围的测量 (11)3.2.7双模前置分频器输出频率测量 (12)3.2.8第一本振信号的频谱纯度测量 (12)3.2.9调测接收机灵敏度 (13)3.2.10测试接收机最大不失真解调范围 (14)3.2.11测试接收机输入端选频匹配网络的镜像频率干扰抑制性能143.3收、发联机实验 (14)3.3.1方波传输 (14)3.3.2方波传输 (15)3.3.3正弦信号传输 (15)4思考题解答1611实验目的1.了解无线收、发信机的构成及其性能指标;2.掌握个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弄清它们在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3.了解二次变频超外差接收机的特点,掌握其工作原理;4.了解射频电路系统的工作特点,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调测无线收、发信机性能的方法2实验预习2.1发射机发射机原理框图如下所示图1:发射机原理框图发射机通常由高频振荡器、调制器、上变频器、高频功率放大器、带通滤波器等模块组成。
其任务是完成基带信号对载波的调制,将其变换为占有一定频带的已调信号,并通过上变频将已调信号的频谱搬移到所需的发射频段上,再由功率放大器将已调信号放大到一定的功率水平,然后经天线发射出去。
基于315MHz的数字无线通信(发射,接收)系统实验报告
![基于315MHz的数字无线通信(发射,接收)系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57643aef524ccbff1218473.png)
{ //P1=0x00;
P37=1;
SCON = 0x50;/* SCON:模式1, 8-bit UART,使能接收*/
TMOD |= 0x20; /* TMOD: timer 1, mode 2, 8-bit reload */
TH1 = 0xFD; /* TH1: reload value for 9600 baud @ 11.0592MHz */
图3为发送载波波形
同组同学接收的图像:
图4为接收载波波形
说明射频发射模块工作正常,接收模块正常,与本组同学通信正常。
九、试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电源电路部分输出电压不是5V?
电容接反了,而且小电容不仔细看都一样,但有一个是不同的。
2、串行接口部分连接与电路图不相符?
发现信号地应该与5针脚相连接,可是电路板上却与1针脚相连接,用一根导线将1针脚与5针脚相连,即可正常传输数据。
串口调试图像:
5、实现自发自收
将自发自收程序烧到单片机中,用串口线将电路与计算机相连接,在发送框中输入发送的内容,点击接收,接收框中出现刚才发送的内容。
将程序拷入CPU中,P3.7口线输出10KHZ的方波,说明RS232芯片正常通信,CPU工作正常。
调试图像:
CPU工作正常(P3.7口线输出10KHZ的方波)图像。
通过通信系统方案设计及具体的电路调试和软件编程实践,进一步加深对通信系统的了解,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设计要求
通过亲自设计,动手焊接并调试电路实现315M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无线收发数据功能
四、给定条件
电路板(发送)、电阻、电容、发光二级管、晶振、7805、2262、2051单片机、RS232、导线等
无线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无线通信技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3df264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a.png)
无线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其工作原理,进一步加深对无线通信技术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1. 了解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
2. 使用无线通信模块进行通信测试
3. 观察和分析通信信号波形
4. 测量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和信号强度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
1. 无线通信模块
2. 电脑
3. 示波器
4. 天线
5. 信号发生器
6. 相关工具和软件
四、实验步骤
1. 连接无线通信模块至电脑,并安装相应驱动程序
2. 设置通信模块的参数,进行通信测试
3. 使用示波器观察通信信号波形,分析数据传输情况
4. 调整信号频率和功率,测量传输距离和信号强度
5.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测试,我们成功建立了无线通信连接,并进行了数据传输测试。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信号的强度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同时信号的频率和功率对数据传输速率也有显著影响。
通过对通信信号波形的观察,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信号的传输过程和特点。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了无线通信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方法,对无线通信技术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不断提升自己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实践能力。
以上是本次无线通信技术实验的报告,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
无线电通信的实验报告
![无线电通信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7f3ee2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b.png)
无线电通信的实验报告1. 引言1.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一种无需通过实体线路连接,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中进行传播,从而达到信息传递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国防科技等领域。
从最初的无线电报,到现代的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无线电通信技术已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
在我国,无线电通信的研究与应用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1.2 实验目的和意义本次实验旨在加深对无线电通信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无线电通信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学习到电磁波的传播特性、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技术,并探讨无线电通信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这对于培养我们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未来从事无线电通信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无线电通信基本原理2.1 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是无线电通信的物理载体,它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并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现象。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同样会产生电场,两者相互垂直且共同传播。
在无线电通信中,电磁波的传播特性至关重要。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约为3×10^8m/s,而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其速度会受到介质的电磁特性影响。
电磁波的传播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反射、折射、衍射和吸收。
反射是电磁波遇到障碍物时,部分能量返回原来的介质的现象。
折射是电磁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衍射是电磁波遇到障碍物边缘时发生弯曲现象,波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
吸收是指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被介质吸收而减弱。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这些特性对于天线设计、信号覆盖范围预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2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调制和解调是无线电通信中的核心过程,它们确保信息能够有效地加载到载波上,并在接收端被准确提取。
调制是将原始信号(如音频、视频或数据)转换为适合在无线电频率上传播的形式的过程。
无线通信项目实验报告(3篇)
![无线通信项目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aac75d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2.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
2. 掌握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
3. 熟悉无线通信实验平台的搭建和使用。
4. 分析无线通信系统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内容1. 无线通信原理及常用技术2. 无线通信实验平台搭建3. 无线通信实验方案设计4. 实验数据采集与分析5. 实验结果总结三、实验原理1. 无线通信原理:无线通信是利用无线电波在空间中传播,实现信息传递的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发射端、传输信道和接收端,其基本原理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无线电波,通过传输信道传输,再由接收端恢复出原始信息。
2. 常用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模拟通信、数字通信、调制解调技术、编码解码技术等。
四、实验平台1. 实验设备:无线通信实验平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
2. 实验软件:MATLAB、LabVIEW等。
五、实验方案设计1. 调制与解调实验:设计一个调制解调系统,采用QAM调制和QAM解调,实现数字信号的传输。
2. 编码与解码实验:设计一个编码解码系统,采用Huffman编码和Huffman解码,实现信息压缩与恢复。
3. 信道传输实验:搭建一个模拟信道传输实验系统,研究不同信道对信号的影响。
六、实验数据采集与分析1. 调制与解调实验:通过改变调制指数和信号功率,观察QAM调制解调系统的误码率性能。
2. 编码与解码实验:通过改变信息序列长度,观察Huffman编码解码系统的压缩效果。
3. 信道传输实验:通过改变信道衰减系数,观察信道对信号的影响。
七、实验结果总结1. 调制与解调实验:实验结果表明,QAM调制解调系统在低误码率条件下具有良好的传输性能。
2. 编码与解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Huffman编码解码系统在信息压缩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3. 信道传输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信道衰减对信号传输性能有较大影响,需要采取适当的信道补偿措施。
八、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心得(3篇)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心得(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36d72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f.png)
第1篇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掌握通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通信电路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我对通信电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这次实验的心得体会。
二、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掌握通信电路中常用器件的特性及工作原理;3. 熟悉通信电路的测试方法和分析方法;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内容及方法1. 实验内容(1)通信电路基本组成实验:观察通信电路的组成,了解各个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调制与解调实验:学习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掌握调制和解调过程。
(3)放大器实验:了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学习放大器的设计与测试方法。
(4)滤波器实验:掌握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学习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方法。
(5)通信系统实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
2. 实验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通信电路的组成和功能。
(2)实验法:按照实验步骤,进行通信电路的搭建、调试和测试。
(3)数据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验证实验结果。
四、实验心得1. 通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通过实验,我深刻理解了通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通信电路主要由发射端、传输信道和接收端组成。
发射端负责将信息信号调制为适合传输的信号,传输信道负责将调制后的信号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负责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出原始信息。
2.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解调是将传输信号恢复为原始信息。
通过实验,我掌握了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等调制方式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应的解调方法。
3. 放大器放大器在通信电路中起到信号放大的作用。
实验中,我了解了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学习了放大器的设计与测试方法,掌握了放大器的性能指标。
4. 滤波器滤波器在通信电路中起到信号滤波的作用。
无线收发电路设计报告
![无线收发电路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829f07901f69e3143329433.png)
无线收发电路设计报告一、设计要求设计最简单的无线收发电路,要求通信距离不小于30cm。
通过无线收发电路传送单片机IO口状态。
二、设计方案选择系统框架图2.1控制芯片选择发射和接收端均采用STC12C5A60S2单片机,该单片机是宏晶科技生产的单时钟/机器周期(1T)的单片机,是高速/低功耗/超强抗干扰的新一代8051单片机,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但速度快8-12倍。
内部集成MAX810专用复位电路,2路PWM,8路高速10位A/D转换(250K/S),针对强干扰场合。
2.2调制方案选择数字通信中常用的调制方式有ASK,FSK,PSK等。
考虑到功耗及技术复杂度方面,由于FSK 或 PSK 调制解调方式需要的供电电压和功耗较高,且实现电路比较复杂,所以我们选用功耗低且易于实现的 ASK调制解调方式。
三、电路设计分析因为要求的通信距离较短,发射功率和功率的稳定度也不是很高,所以设计电路应采用少元件设计,用方便调试的LC电容三点式振荡器来产生发射电路,电路如下图所示。
西勒振荡电路,在幅度和频率稳定性方面比克拉泼振荡电路均有较大的改善。
本系统选择的是改进型的西勒电容三点式振荡器,西勒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在电路形式上增加了电容C4,电路中的C1 C2既是谐振电容又承担交流分压反馈的任务,电压的反馈系数为,频率3.1、发射部分直流分析如上图所示的电路,由LC电容三的式振荡器的性质知要使电路起振,震荡稳定稳定,则震荡三极管工作的电流大约为3.5~4mA。
再结合电路图计算出个元器件的参数如下:(1)、调制开关T1参数选择为:C-E极导通电压降小于0.3V的C9013(因为工作在低频的开关状态)。
(2)、电阻R1,R4:当TXD端为3V时。
Vbe=0.8V,T1导通,R1=(3-0.8)V/0.2mA=11k欧,为保证T1的深度饱和,R1取10K,R4是T1的极电流电阻取值范围3~7k欧,实际上去5.1k欧。
(3)、震荡三极管T2的参数的选择为:小功率三极管要求其截至频率fT=300MHZ.最大的功率PCM=500MW,直流的放大B>150。
实验十三 无线电发送与接收实验
![实验十三 无线电发送与接收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ed0bde5977232f60ddcca16e.png)
实验十三无线发送与接收实验一、实验目的1.构建调频、调幅无线传输,建立系统概念;2.掌握系统联调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使用仪器1.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高频谐振功率放大电路、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相位鉴频电路。
2.高频信号源、低频信号源、100MHz双踪示波器、万用表。
三、实验电路与内容1. 无线调频发送与接收由于调频信号的振幅不变,因而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与较高的效率。
所以在无线通信、广播电视、遥控遥测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
本实验不要求发射的功率达到多大,只要能达到信号发射、接收的效果。
因此,整机电路比较简单。
图13-1为本实验调频发射与接收系统组成框图。
图13-1调频发射与接收实验电路的框图建议调制信号频率为1kHz、幅值为1V的正弦波。
调整电路,使鉴相输出谐波失真尽可能小。
记录电路的状态和各级电路输入输出的波形(或频谱)。
改变低频信号源的幅值和频率,观察鉴相输出波形,听扬声器输出的声音。
2.无线调幅发送与接收无线调幅发送与接收的实验电路如图13-2。
建议调制信号频率为1kHz、幅值为1V的正弦波。
乘法器调幅电路输出调幅波(AM)。
调整电路,使包络检波器输出谐波失真尽可能小。
记录电路的状态和各级电路输入输出的波形(或频谱)。
改变低频信号源的幅值和频率,观察包络检波器的输出波形,听扬声器输出的声音。
图13-2 无线调幅发送与接收的实验电路框图六、思考题1. 在图13-1中,能否用本实验装置中的锁相环调频电路和锁相环鉴频电路?为什么?若一定要用本实验装置中的锁相环调频电路和锁相环鉴频电路,应如何修改本实验装置中的锁相环调频电路和锁相环鉴频电路?2. 在图13-2中,能否使乘法器调幅电路输出载频抑制的双边带调幅波、用乘法器同步调幅波解调器解调?为什么?3.写出实验心得体会。
无线电实验报告
![无线电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2c0085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c.png)
实验名称:无线电通信实验实验日期:2021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一、实验目的1. 了解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和设备。
2. 掌握无线电通信的调制和解调方法。
3. 学习无线电通信信号的传输与接收。
4. 分析无线电通信实验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实验原理无线电通信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递的技术。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调制:将信息信号加载到高频载波上,以便于信号的传输。
2. 解调:从调制后的信号中恢复出原始信息信号。
3. 传输:利用无线电波将调制后的信号传递到接收端。
4. 接收:接收端通过天线接收无线电波,并将信号解调为原始信息。
三、实验设备1. 无线电发射机2. 无线电接收机3. 天线4. 调制器5. 解调器6. 信号发生器7. 示波器8. 测量仪器四、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设备,确保各部分正常工作。
2. 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度的信号。
3.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信号输入到调制器,进行调制。
4. 将调制后的信号输入到无线电发射机,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5. 在接收端,通过天线接收无线电波,并将信号输入到无线电接收机。
6. 将接收机输出的信号输入到解调器,进行解调。
7. 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分析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调制、解调、传输等环节。
8. 测量信号的传输距离、接收灵敏度等参数。
9.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信号传输距离:在实验中,无线电波成功传输了1000米距离,说明实验设备的性能良好。
2. 接收灵敏度:接收机在接收距离1000米处,信号强度达到-70dBm,满足实验要求。
3. 调制与解调效果:调制后的信号在解调过程中,原始信息信号得以恢复,说明调制与解调效果良好。
4. 信号质量:实验过程中,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衰减和失真,信号质量较好。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无线电通信实验,我们了解了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和设备,掌握了无线电通信的调制、解调、传输与接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50MHz FM/FSK无线收、发信机实验班级:学号:姓名:日期:2014年6月12日目录1实验目的22实验预习22.1发射机 (2)2.2接收机 (2)3实验数据整理33.1发射机部分(正常工作电源电压5V (3)3.1.1调试三倍频谐振回路 (3)3.1.2测量输出功率(接50Ω假负载,无调制信号) (4)3.1.3静态调制特性测试 (5)3.2接收机部分(正常工作电源电压12V) (6)3.2.1扫频仪测量10.7MHz陶瓷滤波器幅频特性曲线 (6)3.2.2用逐点法测量第二中频455kHz陶瓷滤波器的幅频特性..73.2.3用逐点法调测鉴频特性曲线 (8)3.2.4用频率计测量第二本振信号频率,记录该频率值 (10)3.2.5开环VCO压控特性测量 (10)3.2.6锁相频率合成器工作频率范围的测量 (11)3.2.7双模前置分频器输出频率测量 (12)3.2.8第一本振信号的频谱纯度测量 (12)3.2.9调测接收机灵敏度 (13)3.2.10测试接收机最大不失真解调范围 (14)3.2.11测试接收机输入端选频匹配网络的镜像频率干扰抑制性能143.3收、发联机实验 (14)3.3.1方波传输 (14)3.3.2方波传输 (15)3.3.3正弦信号传输 (15)4思考题解答1611实验目的1.了解无线收、发信机的构成及其性能指标;2.掌握个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弄清它们在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3.了解二次变频超外差接收机的特点,掌握其工作原理;4.了解射频电路系统的工作特点,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调测无线收、发信机性能的方法2实验预习2.1发射机发射机原理框图如下所示图1:发射机原理框图发射机通常由高频振荡器、调制器、上变频器、高频功率放大器、带通滤波器等模块组成。
其任务是完成基带信号对载波的调制,将其变换为占有一定频带的已调信号,并通过上变频将已调信号的频谱搬移到所需的发射频段上,再由功率放大器将已调信号放大到一定的功率水平,然后经天线发射出去。
对于调幅发射机,要求只改变载波频率,而不改变已调信号的频谱结构,一般采用上变频器实现。
2.2接收机发射机原理框图如下所示图2:接收机原理框图2接收机通常包括带通滤波器、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本地振荡器、下变频器、中频放大器、解调器等功能模块。
下变频将高频已调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适合解调或进行模数转换的频段。
3实验数据整理3.1发射机部分(正常工作电源电压5V3.1.1调试三倍频谐振回路不加调制信号,在输出端接50Ω假负载,逐级调试三级LC谐振回路,用100MHz示波器分别观察并记录H3、H4、H5三个监测点处的三倍频波形并标上幅度;用频率计测量H5处信号的频率。
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电路图,正确连接跳线后实验结果如下:1.H3、H4、H5测量点幅度测量点V oppH3240H4820H514802.晶体本振频率及H5信号频率本振频率16.257MHzH5信号频率48.76394MHz三个测量点处输出结果如下:1.H3处结果图3:H3输出波形32.H4处结果图4:H4输出波形3.H5处结果图5:H5输出波形可见通过选频网络后从H5处输出了较好的三倍频信号。
3.1.2测量输出功率(接50Ω假负载,无调制信号)各级均调谐后,在50Ω负载上用100MHz示波器测量V CC=39V不同工作电压下的输出信号幅度并计算出对应的功率值。
实验结果如下:4V CC H5输出幅度功率30.885V7.83mW4 1.210V14.6mW5 1.480V21.9mW6 1.730V29.9mW7 1.980V39.2mW8 2.210V48.8mW9 2.400V57.6mW可见随着V CC的增加,输出功率值逐渐增大。
3.1.3静态调制特性测试调节发射板上电位器RW1,使发射机H1测试点的电压在0~2V之间变化,用频率计在H5端测量相应信号的输出频率。
实验数据如下:H1电压幅度(V)H5输出频率(MHz)0.2048.7726350.4148.7725030.6148.7707890.8048.7670731.0048.7635421.2048.7606361.4048.7578531.6148.7563901.8148.7560992.0148.756060H5输出频率随H1电压变化关系图如下所示:5图6:H5输出频率随H1电压变化关系图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到,在发射频率附近,调制特性曲线的斜率绝对值较大,而在远离发射频率处,调制特性曲线的斜率绝对值较小。
实验中调节RW1使H1直流电压为1V左右,达到最佳静态调制特性。
3.2接收机部分(正常工作电源电压12V)3.2.1扫频仪测量10.7MHz陶瓷滤波器幅频特性曲线在BP1-IN端口加入扫频信号,将BP1-OUT接至扫频仪Y输入口,记录扫频仪上所示曲线3dB带宽。
幅频特性曲线如下所示:6图7:陶瓷第一中频滤波频率特性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中心频率10.811MHz3dB频点(左)10.689MHz3dB频点(右)10.913MHz3dB带宽224kHz从实验中可见,虽然陶瓷滤波器价格低廉,但其滤波效果还是能够满足实验要求的。
3.2.2用逐点法测量第二中频455kHz陶瓷滤波器的幅频特性使用逐点法,测量结果如下:7输入频率(kHz)输出幅度(mV)45255.245364.2454744558445691.845794.645891.6459844607546166.446259.246353.2相关数据如下中心频率457kHz3dB频点(左)453kHz3dB频点(右)461kHz3dB带宽7kHz幅频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图8:陶瓷第二中频滤波频率特性3.2.3用逐点法调测鉴频特性曲线测试前先调移相网络,使得∆f=0点的输出电压值为0。
实验结果如下:8输入频率(kHz)直流电压(V)输入频率(kHz)直流电压(V) 445 3.00446 3.00447 2.98448 2.96449 2.93450 2.89451 2.84452 2.78453 2.71454 2.62455 2.53456 2.43457 2.33458 2.22459 2.11460 2.01461 1.91462 1.81463 1.73464 1.66465 1.60466 1.55467 1.51468 1.48469 1.45470 1.44471 1.43472 1.42473 1.42474 1.42475 1.42--鉴频特性曲线如下所示图9:鉴频特性曲线从图中可见线性范围为463-463=10kHz。
93.2.4用频率计测量第二本振信号频率,记录该频率值使用频率计测得到第二本振荡信号频率为10.243MHz。
通过上述频率的测量,可以计算的到第一本振信号频率为48.764-10.243-0.457=38.064MHz。
第一中频信号频率10.243+0.457=10.700MHz。
3.2.5开环VCO压控特性测量调节电位器RW3,使接收芯片VCO压控端23脚直流电压按照0.8、1.0、1.5、2.0、2.5、3.0、3.5、4.0、4.5、5.0V变化,用频率计在LO监测点测量相应VCO输出信号频率。
实验结果如下:VE孔电压(V)VCO输出信号频率(MHz)0.836.3911.036.7961.537.3572.037.6742.537.8773.038.0253.538.1444.038.2474.538.3255.038.397作出开环VCO压控特性曲线如下:10图10:开环VCO压控特性曲线本实验中第一本振频率为38.064MHz,实验中测得VE孔电压为3.15V,可见符合控制电压在2~4V之间的要求。
3.2.6锁相频率合成器工作频率范围的测量通过拨动锁相频率合成器的N、A拨码开关,改变N、A值,通过观察锁定指示灯的亮暗,测量工作范围。
结果如下:N置数N值A置数A值011101011047000111115 011110000048010000032由公式f=(P N+A)f r P=40取f r=2kHz,则有f L=(470×40+15)×2×103=37.63MHzf H=(480×40+32)×2×103=38.464MHz此外调整N、A值有N=475、A=32,可得到频率输出正好为38.064MHz。
整理表格如下锁定下限锁定中频锁定上限37.630MHz38.064MHz38.464MHz113.2.7双模前置分频器输出频率测量将N、A开关调至中频38.064MHz,使用频率计测量f in口频率。
得到f in=949.993kHz。
MC12016双模前置分频器将中频信号进行40倍降采样,计算得到f in的理论值为f in=38.064×10640=951.6kHz实验测得f in=949.993kHz。
与与理论值有1.05%的差距。
3.2.8第一本振信号的频谱纯度测量用频谱分析仪测量第一本振信号的频谱纯度,结果如下。
频率幅度10.08MHz-40.0dBm37.78MHz-4.45dBm76.27MHz-21.7dBm114.3MHz-38.1dBm152.4MHz-34.8dBm频谱分析显示结果如图图11:频谱分析结果测量10kHz、100kHz相位噪声结果如下:1.10kHz相位噪声测量结果为-80.0dBc/Hz,截图如下12图12:10kHz相位噪声2.100kHz相位噪声测量结果为-103.0dBc/Hz,截图如下图13:100kHz相位噪声从实验中可以看到,37.78MHz谱线对应于第一中频频率,其幅度很大。
而76.27MHz可认为是电路非线性造成的第一本振荡信号的二次谐波。
114.3MHz 为电路非线性造成的第一本振信号的三次谐波。
152.4MHz为四次谐波。
另外可以看到存在10.08MHz的信号分量,认为是第二中频信号。
3.2.9调测接收机灵敏度将信号发生器接入SIGNAL端,根据讲义中给出的信噪比示意图,测量信噪比为1时的输入端最小信号电压,测量结果如下13灵敏度 5.38µV可见灵敏度值小于20µV,符合实验要求。
3.2.10测试接收机最大不失真解调范围接收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用信号发生器提供500µV正弦调频信号,调制信号频率为1kHz,由小到大改变频偏值,直到接收机解调输出波形目测开始失真为止。
测量结果如下幅度 5.0kHz频偏663mV3.2.11测试接收机输入端选频匹配网络的镜像频率干扰抑制性能接收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先将输入端的选频匹配网络调谐于需接收的有用信号的载频上,用信号发生器产生幅度为50mV的镜像频率信号,加至输入端,用频谱分析仪测量当开关S1处于ON和OFF状态下的第一中频信号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