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社会历史学说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96f277c79563c1ec4da714e.png)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社会哲学”阶段)时间:古希腊——16、17 世纪,有2000多年从总体上看,论及社会心理学思想的有两条基本线索。
其一,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他们认为人性虽然不能摆脱生物遗传的纠缠,但却可以受到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
特别强调环境对人性的制约作用,环境对人的影响。
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儿》其二,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他认为社会源于人的本性,而人性又是由生物或本能的力量所支配的。
因此,改变人的本性,建立理想国的主张是无法实现的。
人性本恶。
霍布斯命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像狼和狼之间的关系”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弗洛伊德“影响人的心理跟行为的最根本的东西是生物性的冲动”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社会经验论阶段)社会心理学是在社会学和心理学分别脱离哲学母体之后,又从这两门学科中应运而生的一门边缘学科。
社会心理学学科的出现来自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准备。
1890年前后,人们开始将精神分裂归因于社会行为。
1859年,德国人M拉扎勒斯和H斯坦达尔创办《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并发表了《民族心理学序言》一文,成为民族心理学的创始人。
社会心理学由此进入社会经验论阶段。
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分别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写出了第一本社会心理学的同名教科书。
它标志了社会心理学学科的正式产生和其成熟体系的出现。
社会心理学直接来源于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和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德国民族心理学心理学创始人冯特《民族心理学》法国群众心理学塔尔德用模仿来解释所有的社会心理现象迪尔凯姆集体意识绝不是个体意识的相加之和,前者大于后者并决定那个后者,社会心理学开始于群体并结束于群体。
黎朋《群众论》集群行为英国本能心理学麦独孤社会行为、社会心理后面的动因是什本能受《进化论》影响工业心理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也具有推动作用。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4041b9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7.png)
七
劳伦兹的关键期理论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1.婴儿期(出生~3岁)
婴儿个体脑发育、感知发展、动作发展、信任感形成、模式识 别、直觉行动思维形成与发展、口语学习、独立性发展、音乐学系、 亲子关系发展的关键期
七
劳伦兹的关键期理论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2.幼儿期(3~6、7岁)
具体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守恒性发展、识字、社会性发展、 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 3.童年期(6、7~11、12岁)
精神分析理论
二
精神分析理论
“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 乐,避免痛苦,-想要干什么,就要干什么。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 觉察。
“自我”是理智的,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 部分,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三
行为主义理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在社会化中的作用: 1.攻击性行为 2.性别角色的认识 3.亲社会行为
三
行为主义理论
(四)教育启示
1.注意环境的影响 2.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具体、详尽 3.注意运用强化控制原理 4.注意榜样对学前儿童学习的影响
作业:结合书本内容和网络资源,解释并举例说明:泛灵性、 自我中心主义(三山实验)、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数 量、液体、体积、形状)。
成语故事:
揠苗助长
二
精神分析理论
代表人物:奥地利弗洛伊德(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快乐原则)——与生俱来的生物本能,内驱
力、反射 自我(现实原则)——人格中有意识的、理性的部
育儿知识:幼儿心理学:关于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学说
![育儿知识:幼儿心理学:关于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03a085518e9951e79b8927ff.png)
关于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学说一、成熟学说格塞尔(Gesell, A. , 1880-1961)是成熟理论的代表人物。
他研究的兴趣集中于生理成熟、成长和心理发展的同步关系。
格塞尔本人很少费神去注意其他人的观点,而是醉心于自己的研究。
他的著作大部分是介绍自己的研究材料。
其中最著名的研究是对同卵双胞胎的对照性研究。
他曾将一对同卵双胞胎的孩子作为被试,在不同的成熟期训练他们走路、攀登、滑旱冰等动作。
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童没有达到明显的成熟准备之前,经验的训练是收效甚微的。
即使在最初的训练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同样没有多大价值。
到了一定的成熟准备期,从未接受过这种行动训练的孩子,只要略加训练就可以迎头赶上。
格塞尔还认为,儿童的兴趣和活动是在逐渐扩大的,起初只是身体的自我活动,以后涉及社会环境。
二、华生的环境决定论华生是把学习理论的原则应用于儿童发展问题研究的最主要的心理学家。
他认为儿童是被动的个体,其成长决定于所处的环境。
儿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教育者负有很大的责任。
当他读到巴甫洛夫的研究成果后,开始认为经典条件作用的原则不仅适用于动物,人类的大部分行为也服从经典条件作用原理,并致力于儿童情绪的研究。
华生认为婴儿出生时只有三种情绪反应:恐惧、愤怒和爱。
引起这些情绪的无条件刺激一般只有一两种,但是年长的儿童可以对很多的刺激产生这些情感反应,因此对这些刺激所产生的反应一定是习得的。
例如,华生认为对婴儿来说只有两种无条件刺激可以引起恐惧,一个是突然的声响,一个是失去支持物(如从高空落下),但年龄大点儿的儿童对很多事物,如陌生人、猫、狗、黑暗等都感到恐惧。
对这些事物的恐惧一定是习得的。
如一个小孩对蛇的恐惧是因为当他看到蛇时听到了尖叫声,蛇因而成为了一种条件刺激。
华生等以一个11个月大的小男孩为被试,看能否通过条件作用让他对小白鼠产生恐惧。
实验之初,小孩对小白鼠并不害怕,但经过条件作用后,小孩发生了很大变化。
实验过程如下:在小白鼠出现在小孩面前的同时,在小孩的背后用力击打一个物体发出巨响,引起孩子的惊吓反应。
儿童发展心理学简述
![儿童发展心理学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8ba7b69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d.png)
儿童发展心理学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成长过程中心理变化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会与身体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将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从认知发展、情感发展以及社会发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其智力和思维能力逐渐成熟的过程。
在认知发展早期,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来建立对世界的认知。
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他们开始通过模仿和观察他人来获取信息,并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不断发展自己的思维方式。
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传感期、运动期、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四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方式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二. 情感发展儿童的情感发展是指他们在情感经历、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成长。
研究表明,早期的亲子关系对儿童情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亲子互动和关怀有助于儿童培养积极情感和建立安全感。
同时,周围环境的稳定和支持也对儿童情感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儿童会通过体验和观察来学习正确处理情绪和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的方式。
三. 社会发展儿童的社会发展是指他们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逐渐学会合作、沟通和分享的过程。
早期社会发展是建立在婴儿和主要照料者之间的互动中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在日常生活中与同伴接触,他们需要学会在游戏和学习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学习社会行为和规范。
结语通过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这些发展过程对儿童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不仅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儿童,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因此,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发展历程
![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aa0ddce80eb6294dd886cca.png)
新行为主义理论
代表人物: B. Skinner(1904-
1990) 主要著作: 《有机体的行为:一种 实验分析》(1938) 《教学技术学》(1968) 《言语行为》(1957
24
新行为主义理论
心理发展的机制:操作条
件反射
核心概念:积极强化、消
极强化;积极惩罚;消极
惩罚;
其它贡献:机器教学(程
12
这一时期的孩子普遍接受排
便训练。
这个阶段的快感主要来自排
泄时肛门扩约肌的伸缩。
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包括学
习独立,接受个人的力量,
学习表达消极情绪,如愤怒
和攻击。
肛门性格: 过早、过于严格
的大小便训练会使儿童压抑。
成年后表现为过于守秩序、
爱清洁,吝啬,固执,报复
心强等。
13
性器期(3~6岁)
比多集中投力放在生殖器 部分,表现。为这个时期 的儿童喜欢抚摸生殖器、 显露生殖器以及性欲幻 想
西方心理学研究的发展
1
主要学派的观点
一·精神分析法 二·行为主义理论 三·自然成熟理论 四·日内瓦学派
2
《一》
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力比尔 埃里克森---发现观
精神分析法
3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法理论
人物:一、弗洛伊德 1、潜意识理论(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压抑 情结 童年的阴影 催眠 联想 2、人格结构 自我 本我 超我 3、梦的解析 新精神分析、荣格 集体无意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0-1.5岁 希望
恐惧
2.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 1.5-3岁 自我控制与意志力 自我怀疑
3.主动性对内疚感 3-6岁 方向和具有目的 无价值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论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ce4fb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a.png)
单元1 绪论
1.沃森的心理发展观 沃森,美国心理学家, 行为主义创始人,如图1-3 所示。其理论观点主要体现 为以下几点:否认遗传的作 用;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对儿童原始情绪(怕、怒、 爱)的研究。
单元1 绪论
(三) 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是皮亚杰创立,被公认为20 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认知发展是 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 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 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单元1 绪论
主要 理论 观点
①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 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单元1 绪论
2.斯金纳的心理发展观 斯金纳,美国心理学
家,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奠 基者,如图1-4所示。斯金 纳斯金纳继承了沃森行为 主义的基本信条,认为行 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 性行为两类。
单元1 绪论
3.班杜拉的心理发展理论 班杜拉,美国心理学
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 人,如图1-5所示。班杜 拉理论是阐明人是怎样在 社会中学习,从而形成和 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
2. 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学前儿童 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可能性
单元1 绪论
2.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生理成熟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和水平。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在一定的生理成熟的基础 上实现的,生理成熟使心理活动的出现或发展处 于准备状态。
单元1 绪论
【资料卡】
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1929年,格塞尔选择双生子T和C作为实验对象,研究 动作发展与成熟的关系。格塞尔根据试验断定,儿童的学 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在儿童的生理成熟之前的早期训练 对最终的结果并没有显著作用,而一旦在生理达到准备状 态(即成熟)时,训练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2122bde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7c.png)
20世纪中期以前,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被称为儿童心理学。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也经过一个准备和形成的过程。
’ 1.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在中世纪时期儿童并未被作为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来对待,只被视为“小大人”。
文艺复兴以后人本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们以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提出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基本教育观念,认为儿童教育中要以“儿童的天性”为依据,应遵循“自然的法则”的教育思想。
这些教育观念和思想直接推动了对儿童发展和儿童心理特点的研究。
随后,福禄贝尔(P.Forebel)、达尔文等不仅继承了上述思想,还采用观察法、传记法等进行了实际研究,写出了儿童心理学早期的研究成果(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
这些思想和研究都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普莱尔(W.Preyer)。
普莱尔是德国的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他用观察法,跟踪研究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并于1882年发表了他的《儿童心理》一书。
这是第一本较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公认为是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3.儿童心理学的演变与发展儿童心理学的问世和演变是与自然科学和社会历史的发展紧密相关的,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诞生之后,西方儿童心理学又经历着一个演变和发展的历程。
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西方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心理学家有霍尔(G.S.Hdl)的问卷法、比内(A.Binet)的测验法、格塞尔(久Ce8eU)的发育常模、杜威(J.Dewey)的机能主义和儿童中心说以及施太伦(W.Sum)的人格主义等。
他们的成就为儿童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2)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20世纪以来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社会历史的变化以及教育的要求,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内容和方法方面都有明显的发展,研究的成果和著作在量和质的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特别是相继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和学说,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格式塔”学派、信息加工心理学派等,以及这些学派的演变都表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在众说纷纭、百家争鸣的局面下不断增新、不断拓展着。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https://img.taocdn.com/s3/m/9082d07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62.png)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适用对象:普高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制(修)定时间:2022.05.23课程代码:360118 二级学院(部):公共管理学院学分:3 学时:48学时合作企业:先修课程:幼儿卫生与保育后续课程: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幼儿园班级管理制定人:批准人:二、课程的性质与定位本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包括24学时的理论教学和24学时的实践教学,在校内完成。
本课程适用于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等专业(群),让学生在先修幼儿卫生与保育等课程的基础上,为学习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等后续课程以及从事幼儿园教师岗位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以及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特征的基本知识,学习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形成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基本技能,同时通过对幼儿园相关工作任务的学习提升分析解决幼儿教育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观察、实验、测验等方法,使学生形成探索发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职业素质。
实施课程思政。
深度挖掘提炼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从课程所涉及的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具体目标及要求(1)专业能力目标1)系统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能理解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熟悉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2)关键能力目标1)能运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知识观察、分析学前儿童行为、解决实际问题。
2)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结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基础。
3)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能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为理论指导,科学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50039f3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18.png)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1.启发理论启发理论强调儿童主动探索和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性。
该理论认为,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自主探索,不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和理解模式。
通过解决问题、发现规律和自我调节等过程,儿童逐渐理解和掌握世界。
2.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社会交往和文化环境中进行的。
根据该理论,儿童通过社会互动和与他人的合作,不断发展和调整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
同时,社会认知理论还注重了儿童情感、动机和社会判断等方面的发展。
3.发展生命周期理论发展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逐渐增长的过程。
该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青少年期等。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任务。
儿童在经历各个阶段的同时,会逐渐获得新的能力和技能。
4.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理论提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满足需求的过程,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和尊严需求以及自我实现和成长需求。
按照这个理论,儿童在满足一层需求之后才能追求下一层更高级的需求,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5.承认学习理论承认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儿童发展的核心过程,儿童通过模仿、观察他人、接受指导和参与实践等方式,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逐渐掌握新的技能。
6.儿童发展生态系统理论儿童发展生态系统理论是由布罗芬伦纳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处于多个系统的互动中进行的,包括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时间系统。
儿童被认为是一个生活在各种环境和社会网络中的个体,这些环境和网络相互作用影响着儿童的发展。
以上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些主要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不仅对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有重要意义,也指导着儿童教育和培养的实践。
不同的理论观点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研究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题库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6b00255716fc700abb68fc95.png)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题库1.、比较你在学习本单元前后,对心理学的理解有什么不同?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讲本单元前后通过谈话了解自己的学生对心理学的理解。
2、结合本单元及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有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说心理的器官不是心,而是脑。
现代科学证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部受到损伤的人其心理活动也会出现异常,如不能思考,记忆力差等。
可见,脑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3、研究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何意义?(1)理论意义:①为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②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2)现实意义①有助于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②有助于做好学前教育工作。
③有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④有助于反思自己的心理活动。
4.、请简述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1)生物因素①遗传素质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遗传素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遗传素质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二是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可能性。
②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2)社会因素①社会环境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刺激②幼儿园教育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尽管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有很大的影响,但它们只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5、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各理论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行为主义理论①沃森的心理发展观:提出了刺激(S)-反应(R)模式,认为有什么样的刺激,就会有什么样的反映。
他否认遗传的作用,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②斯金纳的心理发展观:他认为行为不是由刺激引发,而是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其发生频率可以通过外在的强化或惩罚手段增强或减少。
③班杜拉的心理发展理论: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它不同于刺激反应学习。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472e76c6bec0975f565e22f.png)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当代发展心理学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他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具体而言,包括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发展的因素与结构、发展的阶段。
(1)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坚持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他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他认为,个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个体通过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和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的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种不断的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一—……的过程,也是适应的过程,这是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2)发展的因素与发展的结构:①心理发展的因素他认为,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平衡。
②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
他首先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主体之所以对环境因素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这是因为每个主体的图式的不同,以不同的内在因素去同化这种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地得到改变,不断地丰富起来,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而顺应则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
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e11483d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f.png)
知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
道德两难故事: 海因兹偷药救妻
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可以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 师最近发明的镭。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10倍。他花了200元制 造镭,而这点药他竟索价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一共才借的1000元, 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 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 “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于是, 海因兹走投无路撬开商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
学习目标:
1. 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及其观点; 2. 能将各理论流派的观点运用到实践中,分析、解决所遇到的具体问 题。
一、 西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
(一) 西方学前儿童心理的早期研究
在西方,早在古代就有些思想家提出了他们的儿童观。具有代表性的是古希腊和古罗 马的儿童观。
(二) 西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分化和发展
1. 精神分析理论
(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① 口唇期(0—1岁) ② 肛门期(1—3岁) ③ 性器期(3—5岁) ④ 潜伏期(5—12岁) ⑤ 生殖期(12—20岁)
(2)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① 婴儿期(0—1.5岁) ② 儿童期(1.5—3岁) ③ 学龄初期(3—5岁) ④ 学龄期(6—12岁) ⑤ 青春期(12—18岁) ⑥ 成年早期(18—25岁) ⑦ 成年期(25—65岁) ⑧ 成熟期(65岁以上)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根据对儿童及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的观察,首次提出 了按年龄划分受教育阶段的观点。他把一个人受教育的年龄按每7年为一个自然阶段分为三 个时期: 从出生到7岁,7岁至14岁,14岁至21岁。这是最早的教育年龄分期,也是最早的 对儿童及青少年发展的年龄特征问题的探讨。
儿童发展心理学题库
![儿童发展心理学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4f61e40a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d3.png)
儿童发展心理学题库第一章研究对象和任务填空题1.所谓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的历史。
2.儿童心理学就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的科学。
3.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从时间的沿袭上,可以分成和横贯研究。
第一章参考答案填空题1、心理发生发展2、心理特征3、纵向研究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名词解释1.横向研究2.矛盾性原则3.横贯研究4.客观性原则5.教育心理实验6.教育性原则三、简答题1.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原则2.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参考答案二、名词解释1、横向研究就是对同一人群在相同的时间里对他们的某种心理活动展开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研究结果,以此做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
2、矛盾性原则就是指儿童心理发展也跟一切事物的运动发展一样,就是一种矛盾运动,就是按照矛盾法则展开的。
因此,必须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去研究,必须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上来研究。
3、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心理观察或实验,比较各个年龄的人群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4、客观性原则必须秉持真实地阐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研究儿童心理的目的。
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必须奠定客观的指标。
5、教育心理实验是自然实验的一种特殊形式。
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或改变某种或某些条件来研究儿童心理、行为变化的方法。
6、教育性原则是指在进行研究时所选择的方法应对儿童身心发展有利,应该是道德的。
三、简答题1、①客观性原则②发展性原则③教育性原则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⑤伦理性原则2、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通常过程第一,挑选研究课题第二,形成假设第三,标记出来假设的变量第四,变量的掌控第五,实验结果的整理第六,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第三章国外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一、选择题1.创办为丛藓科扭口藓演讲的心理学家就是(c)a.格塞尔b.弗洛伊德c.霍尔d.皮亚杰2.儿童心理学正式成为科学是德国学者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出版的时间是(c)a.1879年b.1880年c.1882年d.1889年3.皮亚杰指出2―7岁儿童思维的发展就是(b)a.认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内容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我国最早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家是(c)a.朱智贤b.艾华c.陈鹤琴d.黄翼5.苏联建国时期的最为卓越的儿童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创办了心理发展的(b)a.意识与活动统一理论b.文化历史发展理论c.活动理论d.意识与无意识的理论6.开创了巴黎学派的西方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儿童心理学家是(c)a.埃里克森b.斯金纳c.瓦龙d.比纳9.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指出在4―7岁儿童这一阶段,其人格构成发展的任务就是(b)a.信任感对猜测美感b.主动性对愧疚c.刻苦对自卑d.自觉性对害羞10.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就是(d)a.冯特b.皮亚杰c.比奈和西蒙d.普莱尔11.明确提出研究儿童各个相同阶段的主导活动的当代前苏联心理学家就是(c)a.列昂节夫b.维果斯基c.达维多夫d.鲁宾斯坦12.一个儿童的实际年龄为6岁6个月,比奈量表测得的智力年龄为7岁4个月,则这个儿童的智商(iq)为(b)a.112b.113c.114d.11113.心智学派在儿童心理学研究方面的关键代表人物就是(c)a.霍尔b.比纳c.皮亚杰d.格塞尔14.苏联建国时期的最为卓越的儿童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创办了(a)a.文化历史发展理论b.活动理论c.意识与活动统一理论d.种系发展15.皮亚杰认为12―15岁儿童思维的发展处在(a)a.形式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感知运动阶段16.现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变态都就是人的本性的须要和社会建议不相适应以至紊乱的结果,这一学派就是(d)a.心智学派b.行为主义学派c.巴黎学派d.崭新精神分析学派17.皮亚杰关于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标准是(c)a.个性特征b.活动特点c.智力或思维水平d.生理发展18.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就是(c)a.冯特b.陈鹤琴c.普莱尔d.比纳和西蒙19.达维多夫关于儿童心理年龄阶段分割的标准就是(c)a.生理发展b.个性特征c.活动特点d.种系发展20.一个儿童的实际年龄是11岁零3个月,其智力年龄为12岁零4个月,其iq应为(d)a.115b.112c.120d.11021.提出“意识与活动统一”原理的是(a)a.鲁宾斯坦b.维果斯基c.巴甫洛夫d.达维多夫22.格赛尔创办了心理发展的(b)a.为丛藓科扭口藓演讲b.明朗势力说道c.心智学说d.结构主义学说2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德国的(d)a.冯特b.考夫卡c.勒温d.普莱尔24.皮亚杰指出具体内容运算阶段从(c)a.0―2岁b.2―7岁c.7―12岁d.12―15岁25.巴黎学派的创办人就是(c)a.皮亚杰b.埃里克森c.瓦龙d.弗洛伊德26.埃里克森认为7-16岁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任务是(d)a.信任对怀疑b.主动对内疚c.自主性对害羞或猜测d.刻苦对自卑27.巴甫洛夫关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的研究揭示了(c)a.个体心理起源问题b.种系心理活动起源c.言语思维发展问题d.个性特征的生理基础28.皮亚杰的具体内容运算阶段相等于儿童思维发展的(c)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内容形象思维c.具体到抽象思维的过渡d.抽象逻辑思维二、填空题1.弗洛伊德明确提出了_____________说道。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93b53da476c66137ee0619f4.png)
斯金纳箱
•实验发现: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 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强化刺激既不与反应 同时发生,也不先于反应,而是随着反应发生。
内容页
(三)强化理论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
框哦)
1.什么是强化?
——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而
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成熟
儿童心理 发展的必 要条件
物理 环境
•物理经验 •数理逻辑 经验
社会 环境
平衡
包括社会生 活、文化教 育和语言等
不断成熟 的内部组 织和外部 环境的相 互作用
四、儿童认知发展的四阶段(重难点):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的世界
靠感觉和动作(口尝、手抓、 敲打等)去认识周围世界的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流派
1 第一节 成熟势力说 2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说 3 第三节 社会学习理论 4 第四节 认知发展理论
代表人物:格赛尔 1、“双生子爬梯”实验
(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
2、自然成熟>后天教育
3.评价
优点:
突出了成熟机制对于发展的重要性。 为研究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提供了一系列育儿观念。
2.前运算阶段(2~6、7岁)
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将感知动作内 化为表象,形成了运用符号表征客体的能力。
这一阶段其思维特点有: 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等。
前运算阶段特点一:泛灵论
无法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常把人 的意识活动、意向推广到无生命的事物上。
前运算阶段特点二:自我中心性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083259af46527d3250ce05a.png)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社会哲学”阶段)时间:古希腊——16、17 世纪,有2000多年从总体上看,论及社会心理学思想的有两条基本线索。
其一,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他们认为人性虽然不能摆脱生物遗传的纠缠,但却可以受到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特别强调环境对人性的制约作用,环境对人的影响。
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儿》其二,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他认为社会源于人的本性,而人性又是由生物或本能的力量所支配的。
因此,改变人的本性,建立理想国的主张是无法实现的.人性本恶。
霍布斯命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像狼和狼之间的关系”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弗洛伊德“影响人的心理跟行为的最根本的东西是生物性的冲动”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社会经验论阶段)社会心理学是在社会学和心理学分别脱离哲学母体之后,又从这两门学科中应运而生的一门边缘学科。
社会心理学学科的出现来自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准备。
1890年前后,人们开始将精神分裂归因于社会行为。
1859年,德国人M拉扎勒斯和H斯坦达尔创办《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并发表了《民族心理学序言》一文,成为民族心理学的创始人.社会心理学由此进入社会经验论阶段.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分别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写出了第一本社会心理学的同名教科书。
它标志了社会心理学学科的正式产生和其成熟体系的出现。
社会心理学直接来源于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和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德国民族心理学心理学创始人冯特《民族心理学》法国群众心理学塔尔德用模仿来解释所有的社会心理现象迪尔凯姆集体意识绝不是个体意识的相加之和,前者大于后者并决定那个后者,社会心理学开始于群体并结束于群体。
黎朋《群众论》集群行为英国本能心理学麦独孤社会行为、社会心理后面的动因是什本能受《进化论》影响工业心理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也具有推动作用.1924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F 奥尔波特在冯特和闵斯托博格的影响下,写了《社会心理学》一书。
儿童发展理论
![儿童发展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dab3f5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14.png)
儿童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理论是指关于儿童成长和发展过程的理论。
这些理论通过研究和观察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行为、认知、情感和社会互动等方面的变化,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的成长轨迹和发展需求。
本文将探讨几种经典的儿童发展理论,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贡献。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感知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在这一理论中,皮亚杰强调了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探索和学习,以及通过认知冲突和平衡不断促进认知结构的变化和发展。
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文化工具的应用,儿童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社会技能。
在维果茨基看来,社会文化因素对于儿童的认知、情感和语言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艾略特的情感发展理论心理学家约翰·鲍德温·艾略特提出了情感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情感发展经历了依恋、涂鸦和领悟三个阶段。
在这一理论中,艾略特强调了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儿童情感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儿童与主要照顾者之间建立的安全依恋对于儿童整体发展的积极影响。
四、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类生命中有八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特定的发展任务和危机。
在这一理论中,埃里克森关注了个体在不同阶段面临的身份认同、人际关系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挑战,强调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发展和定位。
总结以上列举的几种儿童发展理论,展示了不同心理学家对于儿童成长和发展过程的独特见解和阐释。
这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指导和关爱儿童的成长。
在日常教育和育儿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理论观点,结合实际情况,为儿童提供更加恰当和有效的支持和引导,促进其全面健康的发展。
希望通过对儿童发展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每个人都能在儿童成长的道路上起到更积极和有益的作用。
几种儿童发展理论流派
![几种儿童发展理论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a061c251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e.png)
几种儿童发展理论流派
一、行为主义学说
行为主义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兴起是对传统心理学的反叛。
行为主义者将行为界定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把意识逐出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强调现实和客观研究,否认内省是其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
作为心理学的一个理论体系,行为主义学说不断发展。
华生、斯金纳、班杜拉分别代表行为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2、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他认为儿童通过观察、模仿现实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来学得社会行为。
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
三、认知发展学说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说,是指幼儿在心理上表征世界、思考世界的方式的发展。
四、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学前儿童在活动中心理结构不断改进、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
心理学家通过长期大量的研究,揭示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历程的一般规律,即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乱到体系。
发展心理学概述
![发展心理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5a1c9c1a770bf78a6429541f.png)
一、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科学。
发展心理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①动物心理学,又叫比较心理学;②民族心理学;③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即个体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是个体从受精卵到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具体地说,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1)两个主要部分:①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②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等。
人格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
(2)四个有关的方面: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①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②生理因素的发展;③动作和活动的发展;④言语的发展。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毕生发展现象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个体从受精卵到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的实践服务。
具体而言:描述个体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揭示和测量个别差异;揭示个体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提出指导个体发展的具体方法等。
(三)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有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者根据研究的时间、X围、被试、研究人员以及研究设备等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
主要的研究方法如下:1.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优点:同时研究较大样本,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样本,成本低,费用少。
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不同年龄儿童心理的发展水平。
缺点:缺少系统连续性,不能揭示同一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难以确定因果关系;取样程序较复杂。
儿童社会性发展
![儿童社会性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6ce5827192e45361066f5ea.png)
儿童社会性发展第一章.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与研究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学说主要有三种: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
习性学、发展心理生物学也提出各自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观点,反映出儿童社会性发展理论讨论的一些新动向。
第一节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三种主要理论观点一、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创始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儿童心理发展史上第一个关于个体发展的理论学派。
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是其人格学说和弗洛伊德堆成年期精神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自由联想的解释。
人格是由伊底、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方面,精神分析理论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儿童动机和情感的发展。
1905年,弗洛伊德在《对性理论的三大贡献》一书中提出其关于儿童情绪和动机发展的问题。
他认为,成年期人格的特点根源于生命的头五年。
他认为,儿童情绪与动机发展具有阶段性。
他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早期。
新精神分析主义者埃里克森,一方面继承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但又认为,在考察儿童发展时既要考虑到生物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要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他认为,儿童的自我是一种独立的力量,其作用在于帮助个体适应社会。
儿童教养者的行为决定着该阶段心理发展的成败,并构成儿童日后社会行为的原型。
他认为,婴儿对母亲的信任感的最初征兆表现在婴儿可以让她脱离自己的视线而不过分地感到焦虑和愤怒。
他把个体任何社会性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二、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和沃尔特斯。
社会学习理论区别于行为主义之处在于它并不反对对个体内部因素如认知因素的研究,认为个体行为的变化是由个体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1963年二人合作出版了《社会学习与人格发展》分析人格和社会的性发展的问题,由此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也标志着该学派的诞生。
儿童发展心理学简述
![儿童发展心理学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ff872e62caaedd3383c4d307.png)
儿童发展心理学简述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体中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为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
其目的在于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办法。
1904年,霍尔出版了《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确定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即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从出生到成熟(青少年期到青年期)各个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
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夸美纽斯、卢梭、福禄贝尔等一批文艺复兴以后的人文主义教育学家为西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则有利的推动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发展,达尔文通过观察自己孩子的发展过程而写出的《一个婴儿的传略》,是儿童心理学早期的研究成果。
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通过观察自己孩子出生到3岁的发展过程,而记录整理的《儿童发展》一书,被公认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该书于1882年出版,普莱尔也因此成为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
二、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从儿童发展心理学诞生后至今,西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早期,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形成阶段。
被誉为“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的霍尔,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这一时期,儿童心理学主要呈现三个特点:强调发展是成熟的结果;收集描述正常发展的资料;弗洛伊德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60年代,是西方儿童心理学迅猛发展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心理学得到快速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儿童心理学及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发展。
皮亚杰、格赛尔和华生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
在这一时期,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现出阐明和解释儿童行为,强调环境对发展的影响,偏爱实验室研究的特点。
从儿童心理学研究工作和著作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可以看出,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已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代表人物Leabharlann 主要研究领域: 思维与语言 儿童学习与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问题》 《儿童期高级注意形式的发展》
维果茨基(1896-1934)
二、主要观点
1.划分了人的心理机能
心理机能
低级心理机能
符号 运用
高级心理机能
人所特有
2.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教学可以促进发展
三、评价
它阐明了个体心理发展的社会起源,突出了教学的作用, 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彰显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是学生 心理发展的促进者;明确了同伴影响与合作学习对儿童心理 发展的重要意义;启发了对儿童学习潜能的动态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