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学与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学与问》
篇一
教学要求:
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⑵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⑶联络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⑷引导学生凭仗课文详细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络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
⑴朗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⑵通过浏览本文,知道问与思的亲密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⑴板书“学问”一词,指名读,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生:知识、学识、文化……)
⑵板书“学与问”,教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是什么意思呢?(生:学习与发问)
⑶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
齐读课习题。
⑷介绍文体及写作方法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议论文。
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⑸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分明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二十三课。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⑴默读课文,思考: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讨论:
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齐读
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找一找。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实验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齐读
⑵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归纳。
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照应。
⑶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
板书:勤学好问
“好”就是“喜爱、喜欢”的意思。
齐读词语两遍
⑷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第一、第五小节摆出了勤学好问这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课文中间三小节各写了什么?(请学生朗诵答复。
)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爱“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相机理解“不懈探求”懈,松懈。
不断探索。
第3自然段:中小学生有问习题要请教他人,拜能者为师。
相机理解“瞬息万变”指变化速度快。
“日新月异”指变化大。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过渡:这三个小节中,写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哥白尼。
⑵(课件出示图片及人物的生平简介)看,这就是哥白尼。
请同学把这段文字读一读,想一想,他给你怎样的印象?
⑶同学们,看了方才的简介,请你谈谈哥白尼给你的印象。
(哥白尼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获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
⑷为什么哥白尼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拿起书,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讨论。
(好问。
)
⑸你从哪里领会到他的好问的?
出示“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
①经常:说明他思考的问习题多,提出的问习题多。
②缠着:A、什么叫缠着?
B、说明哥白尼有韧劲;问问习题一定要问出个所以然来,不达目标誓不罢休;对问习题的不懈探求。
③省略号:表示什么?也说明了什么?(省略了许多其它问习题;也说明哥白尼“非常喜爱问”。
)
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还会提哪些问习题呢?
⑶指导朗诵。
从“经常”、“缠着”、省略号都可以看出哥白尼好问,下面我们来朗诵这段话,注意读好这些词。
⑷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正如书上所说:(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⑸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
⑹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方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四、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⑴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我们有疑惑,我们该怎么做?——(老师接读——拜“能者为师”)
⑵找一找,书上哪句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能者为师”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的确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论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教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
①朗诵
②理解:什么叫“能者”?(的确能给他人启发,给他人帮助的人)
说明:根据书上的句子解释词语是一种好方法,但有时应稍作修改。
③什么叫“能者为师”?(不论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的确能给他人启发,给他人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他人的教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
⑶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解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教师。
说明应该虚心向他人学习。
不认为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是屈辱。
齐读
⑷小结:看来,遇到了问习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五、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⑴过渡:拜能者为师固然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态度。
但是,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取得问习题的答案。
这一点沈括是我们的楷模。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第四段,完成练习。
⑵练习
A、这段话中的总起句是()。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
B、说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
C、()时期的沈括是个(),他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时,产生了一个疑问:()?但是妈妈的答复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后来他在深山的寺庙里观察思考发现了:原来()。
[北宋;大科学家;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深山上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
六、总结归纳拓展:
⑴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懂得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因为(导读)“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⑵是的,勤学好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有许多的名人名言也验证了这一点,下面请大家看几则名人名言。
(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汉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郑燮(xiè)
(3)提出一个问习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习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
(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发问。
——普列汉诺夫
七、作业:
过渡:下面教师想检验一下大家活学活用的能力:
出示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
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
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
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
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
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
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假设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
情谊揭示:不仅可以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自己所知
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
板书
勤学好问
2⑶学与问能者为师
观察思考
篇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络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仗课文详细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络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提醒课习题:18学与问
3、发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络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络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飞翔、健壮、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抵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爱“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中小学生有问习题邀请叫他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答复。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疑团殿堂日新月异好奇健壮探求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⑴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理解“不懈追求”。
(3)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诵。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发问:我们新一代的中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络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⑶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络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答复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⑷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诵课文,总结归纳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收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18学与问
勤学问思结合养成习惯
好问
教学后记:
篇三
一、直奔观点,感知“学与问”
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⑵这是篇说理文章,之前也学过许多这类型的文章,有哪些?--《说勤奋》《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回顾一下,这类文章都有什么特点呢?--一般都是先提出观点,再举例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板贴)
说的很好,今天我们就按这样的顺序来学习课文。
打开书,快速阅读课文作者开门见山,摆出观点,告诉了我们取得知识的两个重要路径,一个是--,一个是--
⑷紧随观点,作者还写了一句话(出示“‘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
(指一人),你来读一读。
这句话怎么来理解?请大家自己再读一读,思考一下。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①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扣住“金钥匙”“铺路石”来领会问的重要性)说明“问“”是很--重要
从哪里看出问很重要啊?
②你能告诉大家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说明问的重要?(比喻)
说理文的语言也是很生动的。
★板书:生动
⑸作者就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句来告诉我们问的重要。
请你来读好这句话。
/谁再来读/。
(男生一起来读好。
)
⑹再读这句话你注意到这个词了没有?来说说你的理解。
(常常是说大多数情况是这样,通常是这样,但也有不是的情况。
也有例外。
)
说的真不错。
这就是说理文语言的严谨之处。
★板书:严谨
⑺作者为什么要来说明问的重要呢?是不是学就不重要了?(不是。
只是平常,我们经常埋头学习,大家平常说的也都是勤奋学习,刻苦学习,都不怎么说问)
⑻恩~~“问”往往是人们容易无视的。
而“问”却常常是--
拿起书,一起把第一自然段再来读一读。
二、走进事例,理解“学与问”
★摆事实
作者观点鲜明,那他又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呢?
师:这篇课文讲了两个有学问的人事例,这两个人是谁?(板书:哥白尼沈括)你们了解他们吗?
(聊聊“日心说”,就是地球绕着太阳转。
是啊,在日心说创立之前,人们一直都认为太阳绕着地球转,这叫“地心说”,一字之差,差之千里啊。
哥白尼写了本《天体运行论》。
最后被教会残害死了。
是的。
要想成为真正有学问的人,还需要有追求真谛的勇气。
)
(我知道沈括写了本《梦溪笔谈》他不仅是物理学家,还是化学家、军事家、文学家、立法学家、天文学家、乐律学家……他还写了《长兴集》、《苏沈良方》等著作。
)
师:真是个大学问家。
我想请两位同学来朗诵哥白尼和沈括的故事。
师:哥白尼真是个好问的人。
师:沈括是个勤学的人。
师:我听有些同学说--哥白尼的学问是学来的,沈括的学问是问来的?你们同意这样的观点吗?板书:学问
师:你为什么不同意啊?你的观点是什么呢?(观点一定要说分明: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大家都同意吗?画箭头
师:那谁来说说,从哪里看出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
(注意指导理解:哥白尼好问问习题,坚持问,问得又多又奇异,长大后还不断探求也是与不断质疑发问有关系的)
师:是的,问是成功的开始。
作者写了哥白尼小时候好问问习题,坚持问(★板书:好问问习题)问习题又多又奇异,进而又与长大后的不懈探求也就是不断质疑发问联络起来,告诉我们问的重要。
那沈括呢?(我觉得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
我们可以从“妈妈的答复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依然把这个问习题放在心上。
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
原来,妈妈的答复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一直把这个问习题放在心上。
最后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看来,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
哦,教师现在“终于”明白了:要想成为哥白尼,只要问;要想成为沈括,只要学……
你们同意吗?怎么又不对啊?你们自己说的啊,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
(我觉得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但不单单是问来的;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也不单单是学来的。
)
那他们的学问到底怎么来的呢?(谁能把你的观点说分明)
生:他们的学问既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
师:哦?理由呢?
1从“不懈追求”这个词看出哥白尼的学问也是学来的,不懈追求就是学习。
2沈括是先问妈妈,妈妈没能解开他的谜团,然后他就自己学习。
终于发现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的原因,所以说沈括的学问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
师:沈括怎么问妈妈的啊?
生:齐读--“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师:妈妈的答复沈括满意吗,你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也许)妈妈那里得不到满意的答案,沈括又是怎么做的?
生:齐读--“妈妈的答复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依然把这个问习题放在心上。
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
师:沈括的事例中,作者选择了他解决“为什么山上的桃花开得比较晚“这个问习题的过程。
告诉我们:勤学好问的同时还要----观察思考。
哥白尼和沈括一样,他们的学问:既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
师:学到这儿,你们觉得学与问哪个更重要呢?
生:“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这句话中的“是……也是……”是并列关系,既然是并列关系,就说明学与问一样重要。
师:你能从句子的关系去思考,真会学习。
还有谁同意他的意见啊?
生:我也觉得一样重要。
如果不“学”,就不会有问习题;如果没有问习题,也不能好好“学”。
生:我也同意他们的意见,因为“学”与“问”就仿佛小鸟的两只翅膀,少了一只都不可以飞。
师:课文学到现在,“学”与“问”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板书--与
师:你们想说的是不是这些话啊?读读看,出示--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实验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师:这段话中用了哪个词语来概括“学”与“问”之间的关系?
生:相辅相成。
师: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师:对了。
你能联络上下文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吗?
生:只有在学中问,在问实验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生:还有--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学和问是分不开的,在学中会发现问习题,在解决问习题的过程中会学到新知识。
说的真好,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哦,我现在明白了:学与问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板书--相辅相成作者还告诉我们“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
①“两只健壮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么?--勤学、好问,你看这个比喻同样说明了,学与问就像是鸟儿的两只翅膀,他们同样重要,没有谁轻谁重。
②课文的结尾再次回到学与问,首尾照应,用生动的比喻,强调勤学、好问同样重要,只有学与问结合,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比较领会,运用“学与问”
⑴过渡:作者选择的两个例子都十分典型(★板书:事例典型),且阐述严谨有说服力。
现在教师将它们放在一起,也要请同学们来比一比,问一问,相信一定能让我们学到更多,因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吗?
⑵学生交流问习题。
①哥白尼的问习题来自生活,沈括的问习题来自书本。
②哥白尼:罗列了他问的许多问习题,没有写解答的过程
沈括:只写了一个问习题,把解答的过程写出来了
⑶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生:哥白尼的例子是为了证明问的重要性,沈括的例子是为了证明问了以后还要去观察思考)
⑷那么这两个事例能交换位置来阐述吗?
(生:不能,要先提出问习题,再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你看,作者一步步递进,论证是很有条理的。
(★板书:论证有条理)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师:同学们,哥白尼和沈括都是古人,他们就那样勤学好问,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你们以后在学习、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更多的问习题。
作为新一代的中小学生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学会从平时事物中发现问习题。
有了问习题,可随时随地请教他人。
)
师:向谁请教呢?
(你可以请教父母和教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
只要他的确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论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教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
师:教师有个问习题:书上都是说他人成为我们的教师,我们可以成为他人的教师吗?
(也可以的,只要我们可以----给他人启发,给他人帮助。
)
师:现在我们再来说说“能者为师”的意思?
(不论是谁,只要可以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帮助就可以做教师。
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人,就可以做教师。
)
师:我终于听懂什么时“能者”了。
谢谢你。
我想起孔子说过的一句话,叫“三人行,必有我师。
”我以后一定要谦卑一点,多向大家请教。
好,现在啊,我有几个问习题要请教一下大家,看看你们能不能做“能者”?
师:我最近不知是天冷还是什么原因,一到晚上小腿的骨头有点疼,但是不知道去找谁问问原因。
生(抢答):医生。
师:前几天,很多去农林大世界秋游的孩子,看见那里的庄稼都不认识,你说他们该问谁呢?
生(抢答):他应该去问庄上的农民伯伯。
师:说得对,我也这么想。
师:小红星期天做作业,遇到一个字不会写,她该请教谁?
生:字典。
师:还可以请教谁?
生:家长,哥哥姐姐,邻居……
师:如果家里科技条件好一点的话,还可以……
生:互联网。
师:说起互联网啊,我看到有的同学玩一些游戏,我觉得很有意思也想学,我该请教谁呢?
生:请教……请教这位同学。
师:说得太好了,谢谢你们,帮我解决了很多疑问,那么你生活中有过哪些请教的经历呢?大家说出来交流一下。
生:我作业不会写请教姐姐。
生:我作业不会写,请教教师的。
师:我们说的都是学习方面的,有没有在书本学习之外的生活实践的例子的?
师:没有吗?看来我们不能满足于整天读读书本知识,而要在生活实验中学会学习,做到学中问,问实验中学。
师:看来我们还需要走出书本,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多多在生活实验中学习哦。
四、拓展延伸,辨析,检查是否理解“学”与“问”的关系
师:同学们,教师备课时看到XXXX语文论坛上一位教师建议《学与问》的课习题改为《问的重要性》,说说你的看法,用文章的观点说说学与问的关系。
(生围绕着学与问的道理说,起到稳固迁移的锻炼,答复略。
)
六、回忆全文,汇总写法
(指板书总结归纳)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一篇说理文。
作者在文章开头直接摆出观点,通过典型事例来层层递进,证明自己的观点,让人信服,并在文章最后得出结论,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
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要学习运用这样的方法,来阐述证明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