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以郯子、苌弘、 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 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同行, 那么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因 此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 学生贤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 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古人如此的注重从师学习,那么择师的原则 是什么?(原文语言回答) •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 之所存也
对象 1 2 3 横 比
“今之众人”
从师的态度 “耻学于师” 从师而问
结果 “愚益愚” “圣益圣”
论述 中心
纵 比 “古之圣人”
自 比
通过 正反对 择师而教之 小学 于其子 比,论 耻师 大遗 于其身 证了从 巫医乐师百 士大夫之智 师学习 不耻相师 工之人 不及巫医乐 的重要 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群 师百工之人 性。 聚而笑之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前面说过,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主要原因还有一 个:不拘于时。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作 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运 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 ①社会风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耻学于师
作者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从三个方面批判 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总结表格如下:
唐宋八大家
• 韩愈、柳宗元、 • 欧阳修、苏洵、苏轼、 苏辙、曾巩、王安石
(三)
古 文 运 动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以复 古为名的文风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 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
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 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主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 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 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言贵创新”, 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 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 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 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代 实用散文的基础。
唉!从师学习的道理已经失传很久了!想 要人们没有疑惑难啊!古时候的圣人,他 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请教呢 ;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 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 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 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 于这个(原因)吧?
(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 他们;对于他们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 习)为耻,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 教他们(读)书、学习书上的断句的人, 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 难问题的人。不明白断句停顿的,不能解 决疑难问题;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 的方面要学习,而大的方面丢弃了,我没 有看出这种人是明智的。
• 在我之后出生的,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 我早,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我 是学习道理啊,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生年 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高贵的, 无论卑贱的,无论年长的,无论年少的,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文末说“余嘉其能行古道”,所谓的“古道” 指的是古人从师之道,古人从师之道是什么? 课文体现在哪里? • 古之学者必有师 • 无常师
1、中心论点
中 心 论 点 : 古 之 学 者 必 有 师
提出中心论点, 2、师的作用 (一段) 阐述师的作用 和择师的标准 3、择师的标准 1、古今对比(纵比)
wenku.baidu.com
阐 述 道 理 反 面 、 对 比 论 证 正面、 事例论 证
(二段) 批判当时 的坏风气
2、自己与 孩子对比 (自比) 3、巫医、乐 (横比) 师等与士大夫 对比
巫医、乐师、各类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 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 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 笑人家。问那些嘲笑者,就说:“他跟他 年龄差不多,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 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 就近乎谄媚了。唉!跟从老师学习的道理 不能恢复就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和各种 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 的见识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多么 令人奇怪啊!
(一)
作 者 介 绍
韩愈,字退之。著名文学 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 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 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 家”之首。 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郡望昌黎,韩愈在文中多次自 称“昌黎韩愈”,所以后人称 之为韩昌黎。死后谥“文”, 故又称“韩文公”。
• 他幼年贫穷,三岁而孤,由兄嫂抚养成人, 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 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 曾几度被贬。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 其中有许多为人传颂的优秀散文。他的散 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 质朴,气势雄壮。
解 题
2、韩愈所说的“师”有什么独特的含义?
既不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 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 蒙老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 能“传道受业解惑”的人。
韩 愈
文末说“余嘉其能行古道”,所谓的“古道” 指的是古人从师之道,古人从师之道是什么? 课文体现在哪里? • 古之学者必有师
•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 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 惑?遇到疑难问题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 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决了。在我 之前出生的,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 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
解题:
“师说”不是“说说老师”的意思。“说” 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 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 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等都属“说” 一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 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 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 道理,刚才说过,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 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 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 道理。
(三段) 以孔子为例,论证从师的正确态度
(四段) 交代写作的缘由,委婉发出 倡议:好古文,行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