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绪论共83页

合集下载

B737-土壤肥料学-绪论

B737-土壤肥料学-绪论
氏春秋》任地篇、《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农 政全书》等
近代:20世纪20年代开始,1930-1939,《中国土壤概要》
1958、1978两次全国土壤普查,基本摸清了我国的 土壤资源特性和数量。
现代:20世纪7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际间
学术交流增多,国外一些先进的土壤研究成果与技术传 入我国,土壤学科的基础学科水平得以全面迅速提高, 我国土壤学科在我国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确 认,到目前为止,土壤学科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 的院士累计达17人
32.9
耕地与园地面积(hm2) 6.8 0.31 0.10 0.80 0.56 0.22
32.3
永久草地面积(hm2)
9.0 0.66 0.27 1.01 1.22 0.02
40.9
森林和林地面积(hm2)
0.84 0.13 1.11 4.15 0.09
15.5
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是持续农林业的基础
础—— 人类食物链基础(大量元素,微量 元素)(生物圈)
➢许多生物的直接栖息地:植物根/微植
物/土壤动物/微生物(主库) (生物圈)
➢地表水协调供应与净化:区域水资
源—生态平衡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土壤 渗透/地表径流—调节大气降水再分配。无土无 河/地质历史/蒸发亦然。地下水、农业面源污染(水圈)
土壤

植物性生产
人类食物链基础(大量-微量元素)!
动物性生产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土壤是植物性生产的基础
1、水分库的作用 2、营养库的作用 3、提供空气条件 4、提供热量条件 5、其他环境条件和支撑作用
H2O
CO2 O2 热量Q
热量Q O2 N,P K…

土壤肥料学通论

土壤肥料学通论

土壤肥料学通论整理(土壤学局部)第一章绪论1.土壤:陆地外表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肥料:但凡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

分为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

3.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给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根据肥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

四因素:空气、温度、养分、水分。

第二章土壤的根本物质组成1.土壤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土粒,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和可溶性物质〕、气相〔土壤空气〕。

2.矿物: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根本单位。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中经化学变化,或由分解产物重新结合而成的矿物。

2.成土岩石: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3.风化作用: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的过程。

按照其作用因素和风化的特点可以分为物理风化〔温度作用、结冰作用以及水流和大风的磨蚀作用〕、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4.成土因素:气候、母质、地形、生物、时间因素。

5.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 百分率的组合,及其所表现的粘砂性质。

分为砂土类〔透水性强、通气性好、热容量较小、养分少、松散易耕〕、壤土类〔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和粘土类〔透水性差、通气性差、热容量较大、养分较丰富、宜耕期短〕。

6.土粒分级:石砾、砂粒、粉砂粒和粘粒。

7.土壤质地的改进措施a. 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质的粘结力比砂粒强,比粘粒弱。

b. 掺砂掺粘、客土调剂:泥入砂,砂掺泥,以改进质地,改善耕性c. 翻淤压砂、翻砂压淤:下层砂土或粘淤土翻到表层使砂粘混合,改进土性d. 引洪放淤、引洪漫沙:利用洪水中泥沙改进土质e. 根据不同质地采用不同的耕作管理措施。

绪论课件土壤肥料学

绪论课件土壤肥料学

你想过www吗?
what is this soil?
www: where is this soil?
why is this soil?
Soil sciene tell you 3w!
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为了使绿色植物生产达到最大效果(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土壤必须满足绿色植物长期稳定吃得饱(养分供应充分),喝 得足(水分供应充分),住得好(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站 得稳(根系能伸展得开,机械支持牢固),安全(不带来污 染);且质量越来越好,数量越来越多,能满足社会上日益增 长的多样性需求。

土壤退化多样化、复杂化
耕地中有667万~800万hm2 ,已发生 我国现已有重金属污染耕地 2 000万
次生盐化,有1.0亿hm2 草地退化。

hm2 ,农药污染耕地 1300 万~1600万 hm2 ,受酸雨危害的耕地达 267万hm2
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地表 植被缺乏、沟壑纵横。 沙龙滚滚,谁人能挡!
土指改良土壤;肥指合理施肥;水指发展水利、合理灌溉; 种指改良种子;密指合理密值;保指作物保护;管指田间 管理;工指工具改革。
1.4 肥料是农业增产的物质基础 肥料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农谚有“有 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正说明了肥料 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2. 土壤是一种再生自然资源
0.13hm2 , 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
l/3。人均林地面积0.11hm2 , 占 世界人均林地面积的1/9。人均 草地面0.28hm2 , 不到世界人均 草地面积的1/2。
我国土壤资源简况

据统计,我国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达367
万km2 ,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 水蚀面积已发展至 179.4万km2,占国土 面积的 18.6%,每年流失表土约 60亿 t。

农民技术培训——土壤肥料学课件

农民技术培训——土壤肥料学课件
潜在肥力与有效肥力之间没有截然界限,在一定环 境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三、土壤学的发展概况及面临的任务
1、土壤科学发展中的几个代表性学派
(一)农业化学派和农业地质学派
184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在《化学在农业及植物生理上用应用》中提出了 植物的矿质营养学说,主要观点为植物生长需吸收土壤中的矿质营养,创
2、土壤肥力——是指在植物生长期间,土壤能持续不断地、适量 地提供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因素 及其他生活条件的能力。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
土壤学中把水、肥、气、热——称为四大肥力因素。
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
根据土壤肥力的来源不同,土壤肥力有自然肥力和人为 肥力的区别。
(土壤部分)
绪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组成土壤的固相物质 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和过程 土壤基本化学性质和过程 土壤管理与土壤清洁生产 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
绪论
一、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1) 土壤肥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 农业生产全过程包括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 1、植物生产 2、动物生产 3、土壤管理 上述过程说明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物质和能量转化的 场地,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 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不仅给农业生产提供了 基地,也给人们提供了数量庞大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 要促使农业生产持续发展,达到农业高产、高效、优质、低 耗,必须正确利用土壤,认真保护土壤,努力改造以土壤为 中心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对各种自然 灾害的抗逆能力,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三)美国Ritchre提出“作物—环境综合系统”(CERES系统)
2、土壤科学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对土壤的认识较早,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使用有机肥 和种豆科植物肥田,写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本关于土壤分类的书《禹贡》。解 放后我国土壤科学发展大大加快,先后进行了两次全国土壤普查,取得了显著 的成绩,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也为我国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0.土壤与肥料学-绪论

0.土壤与肥料学-绪论

三、肥料的概念
有机肥料是指利用各种动物排泄物、 有机肥料是指利用各种动物排泄物、植物 残体或农业废弃物、 残体或农业废弃物、天然杂草以及城乡生 活垃圾等有机物经简单处理而成的含有大 量有机质和多种植物所需养分物质的肥料。 量有机质和多种植物所需养分物质的肥料。 微生物肥料是指含有大量微生物菌剂的微生 物制剂, 物制剂,施入土壤后通过微生物的一系列生 命活动,直接给作物提供某些营养元素、 命活动,直接给作物提供某些营养元素、激 素类物质和各种酶等。 素类物质和各种酶等。
1.3土壤肥料学的基本任务 土壤肥料学的基本任务
一、发展历史 二、基本任务
一、发展历史
《禹贡》 禹贡》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J.V.Liebig)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J.V.Liebig) 德国地质学家法鲁(Fallou) 德国地质学家法鲁(Fallou) 俄国道库恰耶夫(Dokuchaev) 俄国道库恰耶夫(Dokuchaev) 1958年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 1958年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 1979年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 1979年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 1953年国家提出了 以农家肥料为主, 年国家提出了“ 1953年国家提出了“以农家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 辅”的肥料工作方针 195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在全国开展 195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在全国开展 了全国肥料试验网工作 近几年配方施肥工作在全国开展,取得了较好效果。 近几年配方施肥工作在全国开展,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肥料的概念 肥料是指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所需养分,改 肥料 善土壤性质,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 的物质。 肥料分为: 肥料分为 化学肥料 有机肥料 微生物肥料
化学肥料是指那些由工厂用化学方法合 成或采用天然矿物生产的含有植物必须 营养元素的无机化合物,也叫矿质肥料。 营养元素的无机化合物,也叫矿质肥料。

青岛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绪论

青岛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绪论

• 土壤上之所以“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主要由 于土壤具有肥力。 • 肥力概念的演变和深化 • 土壤供应养分的能力(早期西方学者,狭 义)—— 供应分和养分的能力(威廉斯,中)— —现代概念(广义): 土壤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能不断供给和调节 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的能 力
• 肥力因素及相互关系:四大肥力因素关系如下: 肥 水 气 热 ︸ ︸ ︸ 营养因素(主要) 兼具 环境因素 • 土壤肥力——是指在植物生长期间,土壤能持续不断地、 适量地提供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 热量等因素及其支撑条件和有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 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绪 论
• 土壤和肥料的概念
• 土壤和肥料的重要性 • 土壤肥料学的基本理论
• 土壤肥料学的基本内容
• 土壤肥料学的基本任务
一、土壤和肥料的概念
• 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 土壤 • 土壤肥力
• 肥料的概念
• 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光、热、水、气、肥、空 间(植物生理学) • 肥素来源:内源:生物体本身,土体;自然的—土壤 • 外源:添加的各种营养物质,多人造 的—肥料 • 土壤是天然的营养基,肥料是人工的营养剂!

1.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 “农业生产学”观点是农业领域的普遍认识: •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由 苏联土壤学者威廉斯20世纪20-30年代提出的 • 理解时注意三个问题: ①位置主要是陆地表层。近来也认为应包括浅水域 底层疏松表层,说明土壤的位置。 ②物理状态是疏松,以区别坚硬的岩石。 ③本质是肥力,即能够生长植物。
特点:
开放系统;
自然与经济系统;
多部门复杂系统。
• 肥料的主要作用: • ⑴提高土壤肥力; ⑵提高农作物产量; ⑶改善农产品品质; ⑷增加收益; ⑸保护环境。 前提必须是合理施肥。否则会适得其反。

0.土壤与肥料学-绪论

0.土壤与肥料学-绪论
土壤肥料学是研究土壤与肥料在农业生产中作用的科学。土壤和肥料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基本生产资料,对于制定农业技术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土壤不仅是植物生长的基础,还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资源数量有限且质量可变,空间分布固定。合理的土壤管理对于保护土壤资源、防止土壤侵蚀、砂化续提供植物生长所需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肥料则是供给作物养分、改善土壤性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包括化学肥料、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等。通过学习土壤肥料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肥料的性质和作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植物营养与肥料青岛农业大学

植物营养与肥料青岛农业大学
第7页/共87页
能够提高无机肥的肥效,改善农产品品质 长期施用化肥的耕地,往往导致土壤物理性状
和化学性状变坏,造成土壤板结,通气、透水性差, 对养分的吸附力降低,增施有机肥料则改善结构, 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氮的损失,提高氮肥 的利用率。
第8页/共87页
能够增强农作物的抗灾能力
连年增施有机肥料有增强土壤蓄水、保肥 的能力和稳定土壤温度的作用,因此,就能够增 强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和抗寒能力。
第25页/共87页
三、家禽类
鸡、鸭、鹅类家禽,由于其饲料组成远较牲畜、 猪的养分为高,因此,其排泄物富含氮磷钾养分也 就相应高些。
种类 鸡粪 鸭粪 鹅粪
各种家禽肥料成分含量
有机质% N% P2O5% K2O% 22.5 1.63 1.54 0.85 26.2 1.10 1.40 0.62 23.4 0.55 1.50 0.95
第21页/共87页
牛粪:牛是反刍动物,饲料经胃中反复消化粪质 细蜜,牛饮水多,粪中含水量较高,通气性差, 分解腐熟缓慢,发酵温度低,故称冷性肥料, C/N比值较大21.5:1 CEC 402-423m.e/100g土。 牛类对改良有机质少的轻质土壤具有良好的效果。
马粪:马对饲料的消化不及牛细致,所 以,粪中纤维素含量高,疏松多孔,水 分易于蒸发,含水分少,同时粪中高温 纤维细菌很多,能促进纤维素分解腐熟, 分解快,堆积时发热量大,所以称马粉 为热性肥料,可作温床发热材料,马粪 对改良质地粘重的土壤有显著效果。 CEC 380-394m.e/100g土。
牛、马圈天天垫,天天起,羊圈天天垫,数天 起。起出的牛圈粪和马圈粪可混合起来,掺些人粪尿 加1-2%过磷酸钙和少量泥土,进行圈外混合堆积, 可造出大量优质粪肥。垫圈积肥的优点是养分损失少, 缺点是对牲畜卫生条件不如冲圈。

土壤肥料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肥料学绪论1.什么是土壤?有哪些部分组成?各有何作用?2.什么是土壤肥力?肥力的四大因素是什么?3.土壤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试述现代土壤学的三大基本理论?5.如何理解“民以食为天, 食以土为本”?第一章土壤母质与矿物质解释名词: 风化作用与成土母质;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四面体与八面体;土壤粒级与土壤质地;2:1型与1:1矿物问答题:1.岩石按成因可分哪三大类, 其风化产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有哪些?2.风化作用可分哪三大类?分析其影响因素?3.举例说明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4.土壤粒级可分哪四类, 并分析每一粒级的特征?5.土壤质地可分哪三大类, 分析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6.如何对土壤质地进行改良?7.什么样的土壤被农民称为蒙金土, 为何被农民喜欢?8.试述山东省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9 比较棕壤与褐土的特点及其利用与改良?第二章土壤有机质解释名词:1.土壤有机质2.土壤腐殖质3.矿化作用4.腐殖化作用7.腐殖化系数8.C/.9.激发效应问答题:1.什么叫土壤有机质?包括哪些形态?其中哪种最重要?2.调节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哪些?你认为最有效是哪种?3.叙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各种作用?4.土壤有机质矿化影响因素, 秸秆还田为何施适量氮肥?5.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是什么?其中最主要条件是哪一种?为什么?第三章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解释名词:1.土壤密度2.土壤容重3.土壤孔性4.当量孔隙5.团粒结构6.土壤结构性7.土壤耕性问答题:1.如何利用土壤容重进行相关计算?2.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如何?3.衡量耕性好坏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改善土壤耕性?4.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农业生产上比较理想的结构?培育良好结构的有效途径是什么?5.已知一公顷(10000m2)耕层土壤20cm深度的湿土重为3×109g, 测定水分时, 称取湿土15g, 得干土重12g, 求其容重?第四章土壤水、空气和热量解释名词:1.土水势2.吸湿水3.吸湿量4.膜状水5.毛管水6.土壤有效水7.田间持水量8.土壤水吸力9.土壤水分特征曲线10.夜潮作用11.冻后聚墒12.土壤蒸发13.萎蔫系数14.土壤水入渗15.土壤水再分布16.土壤呼吸17.气体扩散18.E.19.土壤通气性20.土壤热容量21.土壤导热率22.土壤热扩散率23.土壤热状况问答题:1.试述土壤水的类型及其有效性?2.为什么说毛管水是土壤中最宝贵的水分?3.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与表示方法各有哪些?4.什么是土水势?包括哪几个分势?5.什么是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有何意义?6.如何判断土壤墒情?土壤水在土壤中有何重要作用?8.土面蒸发可分哪三个阶段?试分析其影响因素。

土壤肥料学-8 (2)-98页PPT资料

土壤肥料学-8 (2)-98页PPT资料
• 提高大豆中粗脂肪(0.56%),亚油酸(0.31%)和油酸(0.92%)含量
有机肥的腐熟
(一)充分腐熟的原因: 1、未腐熟的有机肥中养分多是迟效性 的,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 2、未腐熟的有机肥C/N高,施入土壤 与作物争氮; 3、未腐熟的有机肥能传播病菌、虫、 卵等。
腐熟过程中的养分变化
1、矿质化过程: 有机物料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无机物及简单 有机物的过程。
♠ 高温纤维素分解菌 50-60 ℃
♣ 气温较低季节,应提高堆温。可通过接种、 加骡马粪等进行调节。
(四)C/N
♣ 一般好的堆沤肥要求C/N小于25:1,否则 从环境中吸取氮素;
♣微生物5:1 C/N构成自身,微生物同化一份 氮需4份碳作能源; 则5×4+5 需25:1;
♣一般秸秆80:1,堆沤肥应加入人尿粪、氮素 化肥调节C/N 。
含磷有机物
➢是另一类对作物有重要营养作 用的有机组分,主要有:
❖核蛋白、磷脂、核酸等 ❖磷酸腺苷 ❖肌醇磷酸盐
补给和更新土壤有机质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 其含量决定于形成和分解量的消长比 ❖ 形成量决定进入土壤中有机质的数量和腐殖化
系数,一般在0.2~0.5% ❖ 腐殖化系数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其本身的化学组
油粕类肥料、污水污泥等
我国有机肥料的总量达18~24亿吨/年,其中含 N700多万吨、P2O5500多万吨、K2O1000多万吨,相 当于我国化肥产量氮肥的1/3、磷肥的2倍、钾肥的50 倍
四、有机肥料的作用
1. 有机肥料具有营养作用 2. 有机肥料具有改土作用 3. 有机肥料具有刺激作物生长的作用
(五)pH
肥料中微生物多需中-微碱性环境,pH 7.5 最适宜。

1绪论 《土壤肥料学》课件

1绪论 《土壤肥料学》课件
我国人均土地面积情况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0.13hm2 , 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l/3。人均林地 面积0.11hm2 , 占世界人均林地面积 的1/9。人均草地面0.28hm2 , 不到 世界人均草地面积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土壤肥力。土壤由母质 发育而来,在成土因素的作用下,在周而复始 的物质能量的循环和平衡中,土壤肥力不断发 育和演变。
据统计,我国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km2,占 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水蚀面积已发展至179.4万 km2,占国土面积的18.6%,每年流失表土约60亿t。 耕地中有667万~800万hm2,已发生次生盐化,有1.0 亿hm2草地退化。我国现已有重金属污染耕地2000万 hm2,农药污染耕地1300万~1600万hm2,受酸雨危害 的耕地达267万hm2。
三、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壳表层的岩石受到太阳辐射(热量)以及大气 圈、水圈、生物圈中水、氧、二氧化碳和生物的共同 作用,逐渐风化破碎,形成了一个疏松的外壳,叫做 风化壳。
风化壳的表层生物活动强烈,生物(包括植物、 动物、微生物)比较集中,积累了较多的有机质。这 个风化壳的表层就是土壤。
因此,土壤圈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和生物圈其它圈层相互紧密交接的的地带,构 成了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中心环节。
四、土壤肥料是农业生产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
要实行“科学种田”,就必须在全面了解 土壤基本性状,在切实掌握科学施肥的基础上, 才能充分发挥其他各项农业栽培技术措施的增 产潜力。
各项农业栽培技术措施的开展至少要考虑 “土、肥、水、种、密、保和工等”,其中土 (壤)、肥(料)是推行各项先进农业栽培技 术措施实施的基本保证。
土壤肥料学
韶关学院 林昌华
TEL:616556

土壤肥料PPT课件

土壤肥料PPT课件
第12页/共92页
在农业物资投入中,肥料占49.8%,农药占 5.0%,可见农化产品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它29.8%
种子 15.4%
农药 5.0%
肥料49.8%
粮食生产物资投入成本所占比例
第13页/共92页
一、植物营养
• (一)植物营养来自哪里?
土壤
大气

肥料
第14页/共92页
• (二)植物生长需要哪些营养?
拮抗作用
协同作用
第19页/共92页
(四)影响植物吸收营养的因素?
植物的根外营养
① 溶液的组成:喷施的溶液中不同的溶质被 叶片吸收的速率是不相同
② 养分叶内移动性:移动性很强的元素为氮、钾、 钠,部分移动的元素为锌、铜、钼、锰、铁 , 不移动的元素有硼、钙等
③ 植物叶片类型:单子叶植物应适当加大浓 度或增加喷施次数,叶片正面、背面一起 喷
第43页/共92页
• 铵态氮肥的共性 • 1 . NH4+可被胶体吸附,可作基肥; • 2 . 易溶速效,可作追肥; • 3. 可发生硝化作用 • 4. 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 • 5. 高浓度对作物,尤其是幼苗易产生毒害 • 6. 对钙、镁、钾等的吸收有颉颃作用
第44页/共92页
硝态氮肥共性 • 1、易溶于水,是速效性养分 • 2、易流失、不被胶体吸附、只作追 肥 • 3、吸湿性强、易结块 • 4、水田及旱田缺氧条件易反硝化脱 氮
蘖少。 (4)症状先从老叶开始。 (5)生长缓慢,延迟成熟。
第49页/共92页
磷过多的症状 • (1)促进呼吸作用,碳水化合物过多消耗,不利
于产量的形成; • (2)发育提前,茎叶早衰; • (3)降低土壤中铁、锌、镁等元

土壤肥料学(绪论)38页PPT

土壤肥料学(绪论)38页PPT

二、土壤是人类生存的环境
1、土壤与地球其他圈层构成人类居住的环境
土壤圈(Pedosphere):
在地球表面构成不连续的极薄 的圈层,具有自组织特性的土 壤系统。是地球长期演化的产 物和地球组成的一部分。
水圈
土壤圈
二、土壤是人类生存的环境
2、土壤圈层于各圈层交汇处,进行着物质 与能量交换
最活跃、最富生命力 生物←→非生物
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 植物生活5因素:光、热、空气、水、养料 支撑植物 动物生产 设施农业不能大规模生产
一、土壤是人类生存的条件
2、土壤是制定各项农业技术措施的基础
施肥
排灌
作物
防治病虫
农机具
一、土壤是人类生存的条件
3、衣食住行和社会发展要依赖土壤
绿地 工程 娱乐 废物的净化 …
1、人均占有土地资源紧缺,耕地后备资源短缺
• 人口增加,建设等每年减少耕地700~1000万亩。 • 我国占世界耕地7%,养活世界人口近25% 。
人均土壤资源少 耕地1.4亩/人,世均4.8亩/人,居世界113位 林地1.8亩/人,世均11.9亩/人,居世界118位 草地3.9亩/人,世均9.2亩/人,居世界83位
土壤学家和农学家传统地把土壤定义为:发育于 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 层。
第一节 土壤的概念
1、土壤的范围 地球陆地表面疏松层、浅水域腐疏松层。 厚度几cm ~ 2-3m 上侧边缘清楚,下部界限模糊 其它星球上可能有(如月球土壤)
2、各行业部门对土壤的认识
地质:岩石的风化物 化学:贮存化学元素的场所 工程:建筑材料资源和地基、环境条件 卫生:影响健康的环境因子(地方病) 环保:处理垃圾的天然工厂,净化系统 经济:财富

土壤肥料学3-100页精选文档

土壤肥料学3-100页精选文档

二、土壤中磷的形态
1. 有机态磷
含量:占土壤全磷量的10~50% 来源: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有机肥料 影响因素:母质的全磷量、全氮量、地理气候条件、
土壤理化性状、耕作管理措施等
2. 无机态磷
含量:占土壤全磷量的50~90% 包括:土壤液相中的磷(以H2PO4-和HPO42-为主)、
固相的磷酸盐、 土壤固相上的吸附态磷
一、植物体内磷的质量分数、分布和形态
1. 含量(P2O5):植株干物重的0.2~1.1% 影响因素——
植物种类:油料作物>豆科作物>禾本科作物 生育期:生育前期>生育后期 器官:幼嫩器官>衰老器官、繁殖器官>营养器官
种子>叶片>根系>茎秆 生长环境:高磷土壤>低磷土壤
植物体的含磷量一般为干物重的 0.2-1.1 %其中大部分是有机态磷,约占全磷量的85%, 而无机磷仅占15%左右。幼叶中含有机态磷较高, 老叶中则含无机态磷较多。虽然植物体内无机磷 所占比例不高,但从无机磷含量的变化能反应出 植株磷营养的状况。植物缺磷时,常表现出组织 (尤其是营养器管)中的无机磷含量明显下降, 而有机磷含量变化较小。
三、土壤中磷的转化
施肥
有机态磷 (影响矿化率的因素)
生物
矿化
固定
作用
H2PO4- HPO42-
化学沉淀 无定形磷酸盐 老化 结晶态磷酸盐 释放作用 Eh交替变化 闭蓄态磷 (有效性降低)
解吸
吸附
作用
固定
吸附态磷
矿物矿化
磷在土壤中的移动
磷在大多数土壤中很少移动。它通常滞留在 矿物风化或施肥所在的位置。
(四 )促进脂肪代谢
(五)提高作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如抗旱、 抗寒、抗病等

土壤肥料学绪论

土壤肥料学绪论

总体上说,上述观点尽管有一些缺点错误,但 是其基本观点是正确的,或者说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 盾,为土壤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竺可桢(右三)、李庆逵(左 一)等1957年在南方考察橡 胶宜林地
解放后,我国土壤肥料学 的发展迅速,1957年中国 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开 展了第一次全国肥料试验 网的工作,1958年开展了 全国第一次土壤普查, 1984年开展了全国第二次 土壤普查,并相继开展了 全国化肥试验网的工作。
有机肥料:人粪尿、家畜粪尿、堆肥、沤肥、绿 肥、饼肥等。
化学肥料:氯化铵、硫酸钾、普钙等。
生物肥料:根瘤菌、各种生物制剂等。
直接肥料:施入土壤后能直接供给植物养分的肥料。 N、P、K肥复合肥、微量元素肥料等。 绝大部分的化学肥料都属于直接肥料。
间接肥料:有些肥料虽然不能直接供给植物养分,但 是它们能改善土壤的理化生物性质,逐步 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植物的营养条件。如: 酸性土壤上施用的石灰、碱性土壤上施用 的石膏、生物制剂等。
N、P、K… H2O
light heat aeration space
P NP K N Fe K
NP K Mn Fe
K N Fe
P
N P NK
因此目前一般认为“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经常不断地 供给和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养分、水分、空气 和热量的能力。”所以把水、肥、气、热称为四大肥力 要素。
(二)农业地质土壤学观点
19世纪后半叶,德国地质学家法鲁、李希霍芬、拉 曼等用地质学观点来研究土壤,提出了农业地质土壤 学观点,他们把土壤的形成过程看作岩石的风化过程 ,认为土壤是岩石经过风化而形成的地表疏松层,是 岩石风化的产物,是变化、破碎中的岩石,土壤的类 型取决于岩石的风化类型。这就是农业地质土壤学派 的主要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