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心肌酶谱的相关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月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心肌酶谱的相关性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在生后1周内出现黄疸,母乳喂养婴儿约10%在生后1个月时仍然存在黄疸。

主要由于各种因素使β-葡萄糖醛酸苷酶将胆红素转变成间接胆红素,血清中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肝胆损伤、循环紊乱,引起黄疸。

严重者可影响大脑及神经系统。

多数学者认为胆红素水平升高可导致心肌损伤[2,3]。

为探讨高胆红素血症足月儿中胆红素水平与心肌酶谱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对60例高胆红素血症足月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21年5月~2021年8月确诊高胆红素血症住院足月儿6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60例健康足月儿作为对照组。

以第4版《实用新生儿学》为诊断依据:TSB220.6 μmol/L,均以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为主。

排除合并有感染、宫内窘迫、肝胆道畸形、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

研究组中,男38例(63.3%)、女22例(36.7%),平均胎龄(39.05±1.46)周,平均日龄(5.87±4.69)d;对照组中,男35例(58.3%)、女25例(41.7%),平均胎龄(38.21±1.38)周,平均日龄(5.67±3.78)d。

两组足月儿性别、胎龄、日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参考第4 版《实用新生儿学》和2021年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颁布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等进行对症治疗措施。

对部分心肌酶谱指标高于参考值2倍以上者加用磷酸肌酸钠保护心肌细胞。

1. 3 检测方法两组足月儿入组时及研究组治疗后均使用含促凝剂的分离胶类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作为标本,采用速率法对其AST、LDH、CK、CK-MB等各项水平进行测定,检测仪器为罗氏全
自动生化分析仪。

1. 4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入组时TSB、AST、LDH、CK、CK-MB水平,以及研究组足月儿TSB、AST、LDH、CK、CK-MB入组时与治疗后的水平差异,根据对研究组入组时TSB、AST、LDH、CK、CK-MB 水平进行统计,分析TSB与各心肌酶谱相关指标(AST、LDH、CK、CK-MB)的相关性。

1.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分析,-1r0表示负相关,0r1表示正相关。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足月儿入组时各指标水平比较入组时,研究组足月儿TSB、AST、LDH、CK、CK-MB水平分别为(259.86±3
3.25)μmol/L、(52.88±1
4.53)U/L、(1264.60±566.39)U/L、(612.00±357.24)U/L、(12.17±3.80)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8.71±17.98)μmol/L、(34.56±9.86)U/L、(579.11±153.13)U/L、(12
5.40±30.89)U/L、(2.86±0.97)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60例研究组足月儿入组时与治疗后各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足月儿TSB、AST、LDH、CK、CK-MB水平均较入组时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統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 3 TSB与各心肌酶谱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根据对研究组入组时TSB、AST、LDH、CK、CK-MB水平进行统计,发现TSB与LDH、CK、CK-MB均呈正相关(r=0.28、0.63、0.65,P0.05),TSB与AST 无相关性(P0.05)。

见表3。

3 讨论
随着围生期孕产妇生活方式及环境改变等因素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逐年增高。

自2021年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颁布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以来,绝大部分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获得了较规范的诊治。

但临床中本症的发
生往往伴随诸多其他脏器的病变,如胆红素脑病、胆红素升高引起的心肌损害等,若伴发症状较为严重,临床诊治则较为复杂。

而对于高胆红素血症导致心肌酶谱变化,其发生机制及原因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性[6,7]。

正常生理条件下,心肌酶主要分布于心、肝、肺、骨骼肌、肾、脑等组织器官中,当这些组织器官损伤后可使细胞膜完整性丧失,AST、LDH、CK、CK-MB等逸出,使血清中含量增高。

目前临床主要应用心肌酶谱作为诊断心肌是否受损的主要依据之一,尤其是CK-MB绝大部分存在于心肌细胞质内,心肌外组织含量较低,是一种心肌特异性酶,心肌细胞受损CK-MB释放入血,导致血中CK-MB 活性增高,有研究提示血液中其活性增高水平与心肌受损严重程度呈正比[7,8]。

人体间接胆红素在肝脏代谢后形成直接胆红素,随胆汁、大便排出体外,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提示有黄疸甚至肝功能损伤,是新生儿黄疸诊断的特异性指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大多数仍以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为主。

本研究结果显示,入组时,研究组足月儿TSB、AST、LDH、CK、CK-MB水平分别为(259.86±33.25)μmol/L、(52.88±14.53)U/L、(1264.60±566.39)U/L、(612.00±357.24)U/L、(12.17±3.80)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8.71±17.98)μmol/L、(34.56±9.86)U/L、(579.11±153.13)U/L、(125.40±30.89)U/L、(2.86±0.97)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对研究组入组时TSB、AST、LDH、CK、CK-MB水平进行统计,发现TSB与LDH、CK、CK-MB 均呈正相关(r=0.28、0.63、0.65,P0.05),TSB与AST无相关性(P0.05)。

提示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心肌损伤。

陈顺何等发现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酶谱水平与疾病发生时间、病情严重及对心肌损伤的程度均密切相关。

亦有学者认为新生儿时期心肌细胞修复及再生能力较强,心肌损伤多为一过性心肌缺血,经积极治疗后,高胆红素血症所致新生儿心肌损害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

本研究显示,治
疗后,研究组足月儿TSB、AST、LDH、CK、CK-MB水平均较入组时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与上述研究结论相符。

董琳等发现,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心肌损害者血液流变学中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水平均显著升高,可能进一步增加外周血液循环的阻力,影响脏器和组织血液循环供应。

同时,张娜等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不仅会影响心肌细胞,对肝、肾功能均有一定的损伤,尤其在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体现的更为明显。

因此,高胆红素血症不仅是胆红素代谢障碍性疾病,而且会影响机体其他组织功能的变化。

总之,针对足月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心肌酶谱指标变化的研究提示,二者具有密切相关性,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参与或导致与心肌酶谱变化有关的机体损伤的发生。

因此对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应常规进行心肌酶谱检测,以客观评价及动态检测机体损伤与病情恢复情况。

避免因家长对其认识不足、医务人员的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评估和随访措施等因素,造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发或增加胆红素脑病的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