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下塘培育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鲢鱼、鳙鱼、草鱼、青鱼养殖技术—苗种培育

鲢鱼、鳙鱼、草鱼、青鱼养殖技术—苗种培育

二、鱼苗种类和质量鉴别
鉴别方法
2、质量鉴别
优质苗
劣质苗
体色 游泳情况 抽样检查
群体色素相同,无白色 死苗,身体清洁,略带 微黄色或稍红
在容器内,将水搅动产 生旋涡,鱼苗在旋涡边 缘逆水游泳
群体色素不一,为“花 色苗”,具白色死苗。 鱼体拖带污泥,体色发 黑带灰
鱼苗大部分被卷入旋涡
在白瓷盆中,口吹水面, 在白瓷盆中,口吹水面, 鱼苗逆水游泳。倒掉水 鱼苗顺水游泳。倒掉水 后,鱼苗在盆底剧烈挣 后,鱼苗在盆底挣扎力 扎,头尾弯曲成圆圈 弱,头尾仅能扭动
明显,起自鳔前, 椭圆形,较狭
达肛门之上
长而小,
距头部近
灰黑色,明显直 达尾端,在 鳔处略向背 面拱曲
明显,自鳔前到 尾部,但不 到脊索末端
椭圆形,较狭 长。前端 钝,后端 尖
椭圆形,前端 钝,后端 尖
黄色,较直,在 椭圆形,较鲢
肛门后不明
大。距头

部远
尾小,笔尖状, 具红色血 管丛,俗 语称“红 尾巴”
必须通过孔径0.061mm(250目)或 0.054mm(300目)的密筛绢网过滤, 第一次进水约20-30cm,
一、确保鱼苗在轮虫高峰期下塘
3、轮虫土池培养技术
(4)施肥
(5)接种
(6)维持藻类饵 料的丰富
(7)采收
一般每667平方米池施发酵鸡粪100-150kg 为基肥。施肥时,先将1/2的鸡粪肥均匀 撒于池内,其余1/2堆在池塘四周
三、鱼苗培育方法
2.鱼苗放养
(1)鱼苗的放养密度 将鱼苗一次养至夏花,每平方米可放养150~200尾; 若将鱼苗养至乌仔分池,每平方米可放养400~800尾 ;乌仔养至夏花,每平方米可放乌仔50~80尾。一般 青鱼、草鱼鱼苗放养时可稀一些,鳙、鲢、鲮适中, 鲤、鲫可密一些。

鱼苗的培育管理与注意事项

鱼苗的培育管理与注意事项

鱼苗是养鱼生产的基础,鱼苗投放、培育、管理是养鱼生产的关键环节。

刚引入或自繁的鱼苗体质纤弱,入池时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造成较大损失,必须细心管理,抓实抓好。

1.池塘选择鱼苗培育池应选择水源充足稳定、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的地方。

要求鱼池土质保水保肥能力较强,且地势平坦,光照条件良好,环境安静。

池塘面积以2~5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为宜,水深1.5~2米,池形规则,四边平直,东西走向,池底平坦,便于拉网操作,池底保持10厘米左右的淤泥,无水草、杂物,且不渗漏。

鱼苗入池前应对池塘进行适当平整,除去池底过多淤泥,平整池底,修好池埂及进排水设施,清除池周、池内杂草,确保环境洁净。

2.清塘消毒鱼苗入池前1周左右,选择晴好天气对鱼池进行清塘消毒,以彻底杀灭池中有害生物及病菌。

清塘消毒方法有生石灰清塘法、漂白粉清塘法、茶麸清塘法、氨水清塘法等。

一般常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干法清塘时可每亩使用生石灰70~80千克溶水趁热泼洒池中及池周,带水清塘可每亩每米水深使用生石灰125~150千克化水全池均匀泼洒。

4.放养原则鱼苗培育到夏花,一般采用单养方式,放养量宜视池塘条件、养殖技术水平等综合情况合理掌握。

一般人工繁殖鲢、鳙鱼种苗,每亩可放养10~12万尾,青、草鱼种苗可放养8~10万尾左右。

鱼苗下塘前要注意三点:一是试水下塘。

鱼池消毒7~10天后,可投放少量鱼苗入池试水,待水体毒性全部消失后方可放苗;二是带水下塘。

鱼苗下水时,应使用氧袋等运鱼器具带水下塘,以防损伤鱼苗;三是调温下塘。

要将池塘与运输器具中的水温调至基本一致时方可放鱼苗入池,一般氧袋运输时可将鱼苗带氧袋放入培育池中浸浴15分钟左右再开袋放鱼。

3.适时肥水一般施肥8~10天后,出现轮虫旺盛高峰期。

因轮虫大小适口,营养丰富,是解决鱼苗开食的好饵料。

鱼苗入池到体长15~20毫米时的适口饵料顺序是轮虫—无节幼虫—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桡足类,鱼池中浮游生物的发展顺序也是如此,这种一致性使鱼苗在各个阶段都有丰富适口的天然饵料。

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管理:提升水产养殖效益

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管理:提升水产养殖效益

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管理:提升水产养殖效益水产养殖产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池塘养殖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模式。

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管理是保证养殖效益的关键环节,它对提高养殖产能,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管理的相关知识,帮助养殖户提升水产养殖效益。

一、池塘鱼苗培育1. 种苗筛选种苗是养殖的基础,良好的种苗能够在后期饲养过程中获得更好的生长效果。

在选择种苗时,应该注意外观健康、体形匀称、活力强、鳃蓬松等特点。

2. 准备养殖水池池塘的准备工作是决定鱼苗培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首先,要选择比较适宜的养殖地点,避免高涝、受阳光直射的地方。

其次,要清理池塘,疏浚淤泥,消毒杀菌,铺设防渐渐渐透光的塑料薄膜,以防蚊蚋的滋生。

最后,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提高水质和池塘的生产力。

3. 鱼苗投放投放鱼苗时要尽量避开早晚温差较大的时间段。

鱼苗的投放量应该根据池塘的实际面积、水深、养殖水质等因素来进行合理的计算,一般每亩投放量为5-10万尾。

4. 鱼苗培养鱼苗培养期一般为30-45天,此时需要定期检查池塘的水质和鱼类生长情况。

保证水质清洁,适宜的水温和养分浓度能够促进鱼苗的健康生长。

二、池塘饲养管理1. 饲料选择饲料是鱼类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来源,因此选择适宜的饲料对鱼类生长和养殖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常见的饲料有粉状饲料、颗粒饲料和料片饲料等。

在选择饲料时要考虑鱼类的种类和生长阶段,尽量选择蛋白质含量高、适宜鱼类消化吸收的饲料。

2. 合理投喂合理的投喂量和频率对鱼类生长和水质的维护非常关键。

一般来说,应该控制好每次投喂的量,避免过多造成浪费和污染水质。

养殖户可以根据鱼类的生长情况和投喂量逐渐调整饲料的投喂频率和量。

3. 增氧和水质管理池塘中鱼类需要充足的氧气供给,因此增氧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般可以通过机械增氧和植物增氧相结合的方式来提供充足的氧气。

此外,养殖户还需要定期检查水质情况,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避免发生污染等情况。

池塘鱼苗培育及饲养管理技术

池塘鱼苗培育及饲养管理技术

池塘鱼苗培育及饲养管理技术重庆池塘鱼苗培育及饲养管理技术周世明一、鱼池选择培育鱼苗的池塘,应选择在光照充足,交通方便,池底平坦,淤泥厚度不超过15cm,水源充足无污染,换水方便的地方。

要求池塘堤坝牢固,内坡用 C20 混凝土护坡10cm厚,并修好下塘和上塘梯子,便于管理方便,有独立的进、出水口系统,便于随时换水和调节水深,有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

二、池塘消毒鱼苗放养前,要对池塘彻底消毒,减少鱼病发生,具体做法:先将池塘水放干,使池底淤泥显露地面,经太阳暴晒20~30天,使淤泥开裂,在放苗前 10 天,给池塘内注入 10cm 深的水,同时,用生石灰80kg/亩,对水200kg稀释后,全池泼洒 1 次,进行水体消毒。

如果是新建鱼池,应先灌满池塘水体,浸泡1~2个月,一是消减池塘碱性物质,二是检测池塘是否漏水,如果池塘不漏水,再将池塘内的水,排放至水位 10cm 深左右,接着用生石灰 80kg/亩,对水200kg 稀释后,全池泼洒1次进行消毒。

三、培育饵料生物在鱼苗入池前,池塘水位保持40cm,先用敌百虫0.3mg/亩,对水50kg稀释后,均匀泼洒在池塘内,杀毒枝角类生物,然后施猪粪水400kg/亩,隔7 天后,使水体不断变肥,饵料生物(轮虫)达到9000 个/L 水时,注水达到60cm深,准备投放鱼苗。

注意的是,给池塘注水时,要用80目的筛绢布过滤,防止其它有害生物进入池塘水体。

四、鱼苗选择与适温调节鱼苗选择时,一定要选择体色一致、规格整齐、游动活泼、健康无畸形的鱼苗品种。

由于鱼苗在运输时会代谢产热,导致局部温度升高,容易引起鱼苗严重应激而死亡。

所以,在放养鱼苗前,要进行鱼体适温调节。

调节方法:先将装有鱼苗的尼龙袋,放在鱼池浅水位置,使尼龙袋内与袋外的水位高低保持一致,经过40分钟后,袋内、外水温接近一致(内、外温差不超过2℃)时,即可准备投放鱼苗。

五、鱼苗放养方法放养鱼苗时,要将鱼苗用蛋黄水喂食,使鱼苗处于饱食状态下池。

淡水鱼苗培育:鱼苗的锻炼和出塘

淡水鱼苗培育:鱼苗的锻炼和出塘

淡水鱼苗培育:鱼苗的锻炼和出塘1.拉网锻炼鱼苗出池前几天,要拉网锻炼2~3次。

其目的是使鱼苗适应密集的环境,以利出池计数和运输;检查鱼苗的生长情况,估计鱼苗产量,以便作好分配计划。

拉网锻炼的方法:第1次拉网,将夏花围集在网中,检查鱼的体质,估计数量后随即放回池内,或略提出水面十几秒钟估看一下数量后迅速放回池中,1小时后投喂1次熟豆浆。

第1次拉网后隔1天进行第2次拉网。

将鱼苗转入网箱中,或将鱼种密集于网中,让其顶水自动进入网箱内,将网箱在池内徐徐推动,以免鱼浮头,密集2小时左右(视鱼忍耐程度而定)放回池内,1小时后投喂1次熟豆浆。

这次拉网应尽量将鱼种捕尽。

如果鱼种系自养自用,不运输,第2次拉网进箱密集锻炼后,则可分池饲养。

注意事项:动网不宜过早,特别是出鳞期不宜动网;出现阴雨天、鱼苗浮头、鱼苗体弱等现象也不能动网。

动网前1~2天,应停止施肥和投饵,清除池中杂草和青苔。

应在晴天的上午或下午进行拉网锻炼。

2.出塘第2次拉网后,隔1天再拉第3次网,将鱼苗捕起,转入网箱,约半小时后,清除网箱底部污物,用鱼筛分出不同规格的鱼苗分装网箱,便可计数出池。

如长途运输,应将鱼苗放入水质较清的池塘网箱中“吊养”1夜,第2天清晨即可装运。

夏花鱼种计数一般采用碗量法和数个法。

碗量法是先确定1碗的个数(抽样数碗内鱼苗的平均数),然后乘以碗数,即得总数。

数个法是用小盘(或碗)舀鱼苗,每5个1次(称1手),一直数下去,此法适宜少量鱼苗计数。

出池完毕之后,可以计算鱼苗成活率。

鱼苗培育成活率(%)=出池夏花数/入池水花数×100鲤鱼苗大吃小的现象比较严重,至乌仔(2厘米)阶段就应分塘饲养,并满足鱼苗的饵料。

若没有池子分养,要随时筛分大鱼另养。

池塘鱼苗培育技巧与经验分享:增加产量的策略

池塘鱼苗培育技巧与经验分享:增加产量的策略

池塘鱼苗培育技巧与经验分享:增加产量的策略池塘鱼苗培育是养殖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地提高产量成为许多鱼农关注的焦点。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增加产量的策略和经验,希望对鱼农朋友们有所帮助。

首先,保证池塘的水质是提高产量的基础。

水质好,对鱼苗的生长和养殖效果至关重要。

要定期进行水质监测,确保水质合格。

同时要注意池内的水流,保持水流的稳定性,避免死水区的产生。

此外,要增强水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避免外界有害物质的进入。

其次,科学饲养是增加产量的关键。

鱼苗的饲养应根据不同的品种和生长阶段进行合理的配方饲喂。

要根据鱼苗的需要,提供全面均衡的饲料,不仅要考虑到鱼苗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还要注重饲料的口感和易消化性。

此外,要适时进行饲料投喂,定期清理饲料残渣,避免水质受到污染。

第三,科学管理和疾病防治是确保产量稳定的重要手段。

制定科学的鱼苗管理计划,包括定期换水、清理池底杂质、控制养殖密度等。

同时加强疾病的预防和防控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鱼苗的疾病问题。

可以合理使用药物,注意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效果。

第四,池塘环境的改善也是增加产量的途径之一。

通过合理的造底疏浚,改善底质条件,增加水生植物的种植和维护,在池塘周围植被上进行合理的规划,可以提升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养殖环境的质量。

第五,合理的池塘利用和养殖模式的选择也对增加产量起到重要作用。

要根据池塘的具体情况和自身条件,合理规划养殖种类和数量。

比如可以选择多品种混养的方式,有效利用池塘的生态资源,提高养殖的总产量。

此外,对于不同品种的鱼苗,在养殖模式上也要有所区别,选择适合的养殖方式,提高养殖效益。

最后,灵活运用科技手段也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可以提高鱼苗养殖的生产力和效率。

比如运用先进的养殖设备进行饲养,使用自动化喂食设备,提高鱼苗的饲喂效果。

又如运用高效的鱼苗养殖技术,提高鱼苗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通过合理利用这些策略和经验,鱼农们可以提高池塘鱼苗的产量,并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五种培育鱼苗技术方法

五种培育鱼苗技术方法

五种培育鱼苗技术方法1.有机肥饲养法一般在鱼苗下塘前7天先施基肥,每667m2施畜粪或人类尿300公斤,繁殖天然饵料生物,供鱼苗摄食。

鱼苗入池后,根据水质肥度、天气、水温和鱼苗生长情况决定追肥量,一般每天施肥1次,每次每667m2施肥100公斤,加水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

鱼苗入池4天后,如清晨鱼苗浮头,日出后恢复正常,说明池水肥度适中;若在晴天上午8时后仍浮头,则说明水质过肥,应停止或减少追肥量;若不浮头,且水色清淡应增加追肥量。

2.饼粉饲养法将棉饼、菜籽饼或豆饼等饼粕磨成干粉喂鱼。

此方法好处是,饲料可集中加工,使用方便。

同时,把干粉均匀撒于水面。

干粉借助于水的表面张力,在池水中漂浮的时间较豆浆长,利用率也比豆浆高。

每667m2水面每天用2公斤,分3次投喂。

3.化肥饲养法在鱼苗下池前15天,先施基肥,每667m2用硫酸铵4公斤和过磷酸钙7公斤。

鱼苗下池后,根据水质、天气和鱼苗的生长情况决定追肥量。

每667m2水面每3天追肥硫酸铵2公斤和过磷酸钙0.5公斤,追肥时将化肥加水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以防鱼苗误吞化肥颗粒,发生死亡。

4.草浆饲养法把水葫芦、水花生、浮萍等高等水生植物加工成草浆饲养鱼苗。

此法可降低生产成本。

全池泼洒,每天2次,每667m2水面每天泼草浆65公斤,具体数量视水面而定。

鱼苗可直接摄食部分草浆颗粒,其余大量草浆在水中分解,起到肥水作用。

5.豆浆饲养法一般在鱼苗下池后半天,投喂豆浆,先将黄豆用水浸泡,在水温25℃左右,浸泡6小时,时间过长或不足都会影响豆浆质量,一般1公斤黄豆可磨15公斤豆浆。

磨好的豆浆要及时、均匀泼洒于水面,每天上下午各1次,鱼苗下池10天内,每667m2水面每天喂2公斤黄豆磨成的豆浆。

10天后,视水色和鱼的生长情况,酌情增加投喂量。

一般养1万尾夏花鱼种需黄豆8公斤。

鱼苗下塘的操作要领

鱼苗下塘的操作要领

鱼苗下塘的操作要领鱼苗下塘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长和产量。

以下是鱼苗下塘的操作要领:准备工作:在放苗前,要确保鱼塘的水质良好,没有污染,同时要对鱼塘进行消毒处理,以消灭潜在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

此外,还要确保鱼塘有足够的水量,以保障鱼苗的生长需求。

选择合适的鱼苗:选择健康、活力强的鱼苗是非常重要的。

应选择体格健壮、规格一致的鱼苗,避免混入不良个体。

同时,要根据养殖计划和市场需求来选择适合的鱼苗品种。

适时放苗:放苗时间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水温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春季放苗是比较适宜的,因为春季水温逐渐升高,有利于鱼苗的生长。

此外,还要避免在高温天气或雷雨天气放苗。

控制放苗密度:放苗密度要根据鱼塘的规模、水质、饵料等因素来确定。

过高的放苗密度会导致水质恶化、病害增多等问题,而过低的放苗密度则会影响产量。

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合理的放苗密度。

合理投喂:在鱼苗下塘后,要适时投喂适量的饵料,以促进鱼苗的生长。

饵料要选用优质、适口的饲料,并根据鱼苗的生长情况和气候条件来调整投喂量。

定期观察:在鱼苗下塘后,要定期观察其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要关注鱼苗的活动情况、体色、摄食量等指标,以及时发现病害和异常情况。

防治病害:鱼苗下塘后,可能会遇到各种病害问题。

因此,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和预防工作,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总之,在鱼苗下塘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鱼苗品种和放苗时间,控制好放苗密度和投喂量,定期观察和防治病害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障鱼苗的生长和产量,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如何掌握好鱼苗安全下塘、提高鱼苗成活率?

如何掌握好鱼苗安全下塘、提高鱼苗成活率?

如何掌握好鱼苗安全下塘、提高鱼苗成活率?鱼苗是养鱼的基础,正确放养鱼苗,有效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及其健康水平,才能为养殖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介绍为你介绍如何保证鱼苗安全下塘的技术要点。

1、鱼苗下塘前检查清塘药物的药效。

将几十尾鱼苗放入池塘内的网箱中,半天至一天观察鱼苗活动是否正常,一般清塘后7天左右药效基本消失,药效消失后方可放苗。

2、放养鱼苗前用密眼网拉空塘1~2次,将清塘后池中繁生的有害昆虫、蛙卵、蝌蚪和野杂鱼等拉干净。

3、鱼苗要适时下塘。

过早苗嫩,摄食和活动力差,生命力弱,下池后成活率不高。

过迟,苗老,卵黄囊已吸收完,身体因缺乏营养而消瘦,体质差,也易死亡。

应掌握在鱼苗孵出4~5天,鳔充气,能正常水平游动和摄食外界食物时,及时下塘。

4、鱼苗要选择晴天下塘。

晴天气温高,鱼苗生命力强,有利于正常生长。

阴雨天,往往气温骤降,水温突变,鱼苗生命力降低,尤其是雨天,鱼苗集中滩脚水浅抢水,既消耗体力,又不能及时进食,导致萎瘪和发病死亡。

笔者认为,鱼苗下塘如逢两三个好晴天,夏花成活率会明显提高。

5、鱼苗要开食后下塘。

为提高鱼苗体质和生命力,放苗前一天下午,每方尾鱼苗投喂2只熟蛋黄,用纱布包裹,捏碎,洗成蛋黄汁喂鱼,第二天上午再喂-餐,蛋黄增至4个,中午即可出苗下塘。

6、要选择同批同种鱼苗。

有风天进行上风头放苗,以免在下风处放苗被风吹到池边致死。

如果从外地运来鱼苗,尤其是尼龙袋充氧运来的鱼苗,袋中水温与池塘水温不超过4°C,可将尼龙袋先敞开袋口,把袋放入池塘,适当放点塘水,数十分钟后,水温基本一致放苗入池。

7、放苗时应准备计数,放养密度以每亩10~15万尾为宜,可根据不同品种适当调节。

青、草鱼苗适当稀些,鲢、鳙鱼苗适当密些。

池塘鱼苗培育关键技术

池塘鱼苗培育关键技术

池塘鱼苗培育关键技术
一、做好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在鱼苗下塘前10天左右将塘水排(抽)干,清除过多淤泥、杂草,用生石灰每亩150千克带水消毒,去除野杂鱼以及敌害物质。

清塘后一周左右注水50~60厘米,向池中施放发酵的粪肥150千克,以繁殖适量的天然饵料,供鱼苗下池后即可吃到足够的适口饵料。

二、饲料投喂技术:精养细喂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关键,鱼苗下池当天起全池泼洒豆浆,以补充天然饵料的不足,一般每天上、中、下午各投喂1次,沿着池塘四周进行泼洒。

当鱼苗长到2公分左右,每天投喂两次,上午9点左右,下午4点左右,并逐渐减少豆浆投喂量,配合投喂菜籽饼。

特别注意的是阴天要注意减少投喂量,投喂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及时调整,投喂量多了,水质恶化,容易引起鱼病,投喂量少了,影响鱼苗生长。

三、水质管理技术:鱼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水环境要求比成鱼更严格,因此鱼苗培育水质管理特别重要,鱼苗初下池后,每隔3-5天必须向池中注入新水一次,每次注水10-20厘米,进水口要用密网拦阻。

同时要适时开动增氧机,特别是鱼苗刚下池几天内,开机时间相对要长一些。

四、鱼病防治技术。

鱼苗培育阶段以预防为主。

常见的鱼病是气泡病和跑马病。

平时要注意清除池内杂物和池边杂草,合理掌握投饵量,加强水质管理。

坚持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观察鱼苗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鱼苗下塘培育技术十要点

鱼苗下塘培育技术十要点

养殖 葵宝 游动物 。同时还可根据鳙在 黎明前 浮头轻重来判 断池水肥度是 否适宜 ,但在 放养鱼 苗前 应将鳙全
部捕 出。
: 鱼苗培育过程 中提 高成苗种成活 : 节之一, 现将鱼苗 下塘技术要 点概 2 供参考 。

敛暴 。 鱼苗下塘前1 ~ 2 d 要用
塘 ,主要检查池塘 中是否有敌 害 : 杂鱼 、 蛙卵、 蝌蚪 、 水 生昆虫 等 敌

@. 及时 下塘 。 鱼苗孵出 4 ~ 5 d , 可见两个眼
点, 一个腰 点 , 在水 中能 正常平游 时 , 应及 时过数 下塘 。入池过早 , 鱼苗太嫩 , 容易沉 人底 泥造成死
同时拉 网还可使堆积在池底 剩余
亡, 迟则影响鱼苗生长 , 成活率低 。
r 溶解 , 以防危害鱼苗 。
绿色或淡黄色 , 透 明度3 0 ~ 3 5 e m, 每
九. 池 水 深 度 合 适 。要求池水以4 0 ~ 5 0 e a r
深 为好 , 这样 经 日晒水温易提 高 , 光 照充足 , 水质 易培肥 , 饵料生物繁殖快 , 有利于鱼苗快 速生长 。
∞个左右 ,生物量每升2 0 ~ 3 0 m g 为
j } i . 放井 谚 格 该 一 致 。同一池塘放养
的鱼苗 , 应 品种相 同 , 规格一致 , 并 一次放足 , 以免
发生大鱼压制 、 吃食 小鱼或 出现规格不齐的现象 。
技术十要点
六. 请 节水 温 。 鱼苗下塘时, 池水与装鱼苗
容器的温差不 能超过 ±3 ℃。如果 温差过大 , 就应 先逐渐调整 , 鱼苗适应后再下塘。如将鱼苗从袋 中 直接倒入池 中 , 往往鱼苗死亡率极高。
七. 应 在 @ 营饱 食 后 再 下塘 。鱼苗下塘

水花鱼苗下塘及注意事项

水花鱼苗下塘及注意事项

水花鱼苗下塘及注意事项在鱼塘养鱼过程中,鱼苗下塘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同时也影响鱼苗的生长和人们的经济效益。

本文立足于此,分析影响发塘率的原因,并浅谈鱼苗下塘的技术要点,意在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养殖方面提供可行性参考,提高养殖效率。

1鱼苗下塘影响鱼苗发塘率的原因分析1.1 鱼苗下塘方法不当在鱼苗下塘时,如果放养的方法不当非常影响鱼苗的发塘率。

首先是温度环境的变化,鱼苗在运输过程中大都利用尼龙袋和密封箱,尼龙袋的温度相对外界来说要高出好几度,所以当鱼苗下塘时外界温度的改变使鱼苗不能尽快适应,从而造成鱼苗死亡;其次,在放养过程中如果遇到大风天气或者放养的时间、地点不合适都会影响鱼苗的发塘率。

1.2 鱼苗下塘时的池塘环境影响由于鱼苗身体小而且纤弱、抵抗力差,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

因此如果池塘中没有及时清理杂质和进行全面消毒会造成很多微生物泛滥以及青苔疯长,会造成幼小的鱼苗被病原微生物侵害,或者是陷入到池塘中的青苔里无法挣脱,从而影响鱼苗的发塘率。

2鱼苗下塘的技术要点2.1鱼苗下塘前的准备2.1.1全面清塘消毒:池塘的卫生和消毒是保证鱼苗健康生长的前提,因此在鱼苗下塘前,养殖人员应对鱼塘进行全面的密眼拉网,及时清理空塘中的生物像杂鱼、青蛙、蝌蚪、水生物等等能够造成鱼苗敌害的动物,同时还可以将堆积在池底的药物充分溶解,避免药物残留对鱼苗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要利用生石灰进行鱼塘的全面消毒,在消毒完毕,及时检查药物残留。

对此养殖人员可以取一桶池塘底部的水,放入几条小鱼苗观察8~12小时,确定鱼苗正常才可以大批量投放。

还可以用检测塘水PH值的形式,以8.5为界,低于8.5则证明毒性消失可以投放。

2.2 检查塘水肥度塘水肥度不仅为鱼苗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而且检查塘水肥度是鱼苗下塘时的技术要点之一。

对此我们可以根据塘水的颜色来判断,如果塘水呈灰白色或者淡黄色以及黄绿色而透明度在30~35cm之间,我们就可以判断塘水肥度适宜,可以下塘。

鱼苗高产养殖技巧

鱼苗高产养殖技巧

鱼苗高产养殖技巧
鱼苗高产养殖技巧如下:
1.鱼苗选择:选择健康壮硕的鱼苗,剔除上浮或翻白的弱苗。

2.池塘消毒:在鱼苗下塘前5~8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药物清塘消毒。

3.培育饵料:鱼苗下塘前5~8天,施足基肥以培育池塘中的轮虫等浮游生物,为鱼苗提供
充足的天然饵料。

4.豆浆投喂:鱼苗下塘后5天内,主要以轮虫为食,之后逐渐改投豆浆或豆渣等饲料。

5.合理密养:根据池塘条件、鱼苗规格和养殖技术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养殖密度。

6.水质管理:保持池塘水质清新,定期换水,防止水质恶化。

7.病害防治:定期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药物调节水质,预防鱼病发生。

8.日常管理:定期检查鱼群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和养殖密度,做好池塘清洁工
作等。

超全!鱼苗下塘看懂这篇操作细则及注意事项,成活率高达9成

超全!鱼苗下塘看懂这篇操作细则及注意事项,成活率高达9成

超全!鱼苗下塘看懂这篇操作细则及注意事项,成活率高达9成你家放苗了吗?春耕秋收,是自然规律,如今开春播种,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惑:有的鱼苗下塘成活率只有2成多,但有的却能够做到8成甚至更高,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想要鱼苗入塘的成活率高,这篇投苗操作细则你不容错过:•鱼苗下塘的操作及注意事项1、鱼苗在入池前一天要用密眼网拉几次空塘一方面使堆积在池底的剩余清塘药物充分溶解,以防止毒害鱼苗;另一方面进一步清除敌害,如果发现敌害可用0.5克/立方米浓度的敌百虫全池泼洒进行杀灭,此浓度对轮虫没有杀灭作用。

2、在鱼苗入池前一定要检查清塘的药物毒力是否消失,以及水的肥度是否合适。

首先取半桶水,因为有时表层水毒力已消失,但底层的毒力仍然很强,将鱼苗放入水中观察8-10小时,看是否正常,以确定鱼苗能否入池。

pH值应在 7-8.5范围内。

其次可根据水色、透明度和饵料生物情况判断水的肥度,如发现池水过肥,可加注清水调剂,池水的肥度不够,应立即培水或增投人工饵料。

3、鱼苗入池时要求池水温度不能低于运鱼水温3℃如果水温相差过大,就应先逐渐调整温差,鱼苗适应后再入池。

用塑料袋运输的鱼苗,在入池前应先将塑料袋开口缓慢放入预先安置,10-20分钟后再将鱼苗连水一起缓慢倒入箱内,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有人称为“缓苗”。

如果开袋时发现鱼苗呈仰卧状态,这是二氧化碳中毒现象,只要经过缓苗,放入清水一段时间即可恢复。

如果将鱼苗从袋中直接倾入池内,即使在放养时肉眼观察生活正常,下塘后也会发生死亡,即运输后死亡。

因此塑料袋运输鱼苗,入池要特别细致操作,缓苗处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

4、鱼苗入池前应进行药物消毒鱼苗入池前可用聚维酮碘溶液浸洗20-30分钟。

5、鱼苗下塘时要选择深水处,紧贴水面慢慢放苗据试验,鱼苗从30厘米高处倒入水中,可损伤5-10%;距水面60厘米高时,鱼苗损伤率可达20%-30%。

因此,鱼苗入池一定要注意缓慢轻放,鱼苗放养后不要立即离开,要等鱼苗散开游入池中后再离去,如发现鱼苗密集成团,要用水滴轻轻泼洒,使其散开游入池中。

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管理:繁衍鱼种的关键技术

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管理:繁衍鱼种的关键技术

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管理:繁衍鱼种的关键技术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管理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合理掌握鱼苗繁衍技术,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鱼苗场选址、水池设计、鱼苗繁衍和饲养管理几个方面来介绍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

首先,合理选址是鱼苗场建设的第一步。

选址应尽量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阳光充足的地方。

同时,避开河床附近、水位易涨易降区域,以及污染源附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选址时还要考虑到交通便利程度、用水和用电等基础设施条件。

第二,科学设计池塘水池是确保鱼苗培育与饲养管理成功的重要环节。

水池设计应尽量充分考虑水流通畅、水质稳定、光照适宜、水温合理等因素。

采用多池联养的方式,可以实现不同鱼类的分区养殖,减少相互干扰。

水位控制、水质监测以及备用水源等也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以应对突发情况和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三,鱼苗繁衍是池塘鱼苗培育的核心环节。

鱼苗繁衍主要包括选种、配种、孵化和育苗等几个过程。

在选种阶段,应选择优良品种,增加鱼苗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配种时,要根据不同品种鱼类的性别、体型和产卵习性等特点进行合理搭配。

为了提高成活率和产量,必要时可以运用人工授精的方法。

孵化阶段需要控制水温、水质和光照等条件,提供适合鱼苗成长的环境。

育苗阶段则需要控制饲料投放量、饲喂频率、水质等因素,确保鱼苗能够健康成长。

第四,饲养管理是确保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的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饲养管理主要包括日常管理、饲料管理和疾病防控等。

日常管理包括定期巡视、清理池塘、修复设施、卫生消毒等工作,以保持水体清洁和环境卫生。

饲料管理要根据鱼类的种类、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来确定合适的饲料配方和饲养方式。

在疾病防控方面,要定期检测水质,及时发现和处理池塘内可能出现的疾病问题,防止疾病扩散和影响鱼类的健康。

总之,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管理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并且涉及到诸多环节和因素的综合考虑。

只有合理掌握鱼苗繁衍技术,科学设计水池,严格进行饲养管理,才能保证池塘鱼苗的健康生长和高产稳定。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水产养殖—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的环境条件、苗种放养、投饲施肥、日常管理、鱼种产量、规格及越冬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大多数淡水养殖鱼类鱼苗鱼种的常规培育。

2引用标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3术语3.1试水药物清池后,采用活鱼检验池水中药物毒性是否消失的方法。

3.2鱼苗鱼受精卵孵化脱膜至入池培育达全长2.6cm阶段的鱼体。

3.3xx鱼种鱼苗入池塘后,经20~25d培育,全长达2.7~4.0cm的鱼体。

3.4一龄鱼种夏花鱼种培育至当年12月底所出池的鱼体。

4环境条件4.1环境位置光照充足,交通便利。

4.2水源与水质4.2.1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

4.2.2水质除符合GB11607规定外,池水透明度要适应各类鱼苗鱼种的要求。

a.鱼苗xxxx水透明度为25~30cm。

b.鱼种xxxx水透明度:鲢、鳙、鲮、白鲫为主的培育池池水透明度为25~30cm;青鱼、草鱼、鳊、鲂、鲤、鲫为主的培育池池水透明度为35~40cm。

4.3xx条件鱼苗池面积为0.07~0.27ha,水深1.2~1.5m;鱼种池面积为0.13~0.53ha,水深1.5~2.0m;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小于20cm。

5放养前的准备5.1xx清整排干池水、曝晒池底、清除杂物与淤泥、修整池埂。

5.2药物清池鱼苗、鱼种放养前,应用药物清除野杂鱼、病原及害虫。

药物种类、用量及方法见表1:药物种类用量,kg/ha操作方法毒性消失时间水深0.2m水深1.0m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石灰-2250用水溶化后趁热全池泼洒7~10茶粕—600~750碾碎后加水浸泡一夜,然后兑水池泼洒5~10漂白粉60~1202.5-225用水溶化后,随即全池泼洒3~5鱼藤酮—22.5兑水全池泼洒7~10巴豆—45~75碾碎后用3%食盐水浸泡2~3d连渣全池泼洒10注:1)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30%。

鱼苗下塘及饲料投喂技术

鱼苗下塘及饲料投喂技术

鱼苗下塘及饲料投喂技术下塘当天将鸡蛋煮熟,用脚盆放点水,取蛋黄用纱布包好后捏浆,以10万水花用一只鸡蛋,将水温调整好的氧气袋打开,将鱼苗倒入脚盆内,加水,2-3分钟后倒入池塘,实践证明饱食下塘后比空腹下塘的成活率要高的多。

由于鱼苗的游泳能力不强,要求在上风处下塘。

下塘后一定要注意氧气袋内水温与池塘水温不能相差太大,一般来讲,超过两度的温差对鱼苗就会构成危险。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氧气袋放在水中浸泡10-15分钟后再解开袋口操作。

从第二天开始泼洒豆浆,每天每亩用3公斤黄豆泡胀后磨浆,全池泼洒,连续5-7天。

接下来可以投喂粉料。

炼网:鱼苗培育时间15-20天可达到5-8公分或寸片规格,可以出售或转入鱼种培育阶段。

此时必须炼网2-3次。

炼网的目的:(1)了解鱼苗数量及成活率,(2)提高鱼苗耐低氧的能力,排空体内粪便及过多的粘液,便于长途运输。

炼网的方法:使用专用的密网,拉网前不要喂食。

第一网在天气正常的上午,将鱼苗拉拢集中20秒左右,立即放入塘里并喂食。

第二网将鱼苗在密眼困箱中集中1-2小时,在箱里用手向同一个方向拨动水。

形成水流,激发鱼苗顶水,锻炼肌肉,接下来可以进行短途运输;如果要进行长途运输,必须在隔一天后炼第三网,停食一天,并在箱里“吊养”一夜后装袋运输。

鱼苗下塘2-3天内由于鱼鳔发育尚不完善,总在池塘四边的水面活动。

此时如果遇天气突然变化,气温猛降,成活率会大幅降低,建议多观察,如果水花死亡较多,应及时补苗,避免耽误生产。

水花下塘后必须进行水温过度,以防鱼苗感冒。

有时在鱼苗下塘的当天或第二天发现鱼苗大量死亡,往往就是因为下塘时候温差太大导致的感冒引起的。

水花下塘时候如果水太肥,水中的氧气含量太高,鱼苗会因为吞食大量的氧气导致气泡病。

得病的鱼苗肠道内分布满气泡,鱼苗因不能下潜而容易被太阳晒死或饿死。

可以通过冲入新水或泼洒泥浆来治疗,或者用食盐化水全池泼洒,食盐用量为每亩4-6公斤。

淡水鱼苗培育中鱼苗放养技术

淡水鱼苗培育中鱼苗放养技术

淡水鱼苗培育中鱼苗放养技术作者:吴春霞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9期“放好鱼种半塘鱼”,池塘鱼种培育是鱼类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提供成鱼养殖的鱼种保证,因此很有必要做好前期的工作。

1.肥水下塘所谓"肥水下塘"是指在清塘后,鱼苗下塘前1周左右注水50-60厘米,立即在池中施放有机肥培养鱼苗的适口天然饵料,使鱼苗入池后便可吃到充足的天然食料。

施用的有机肥料可因地制宜地选用。

一般粪肥每亩施300~500公斤,或绿肥(大草)300-400公斤。

为加速肥水,可兼施化学肥料,一般每亩施氨水5-10公斤,或硫酸铵、等4公斤,过磷酸钙3~4公斤。

肥水下塘的原理是充分利用鱼苗发育过程中食性转化规律与池塘清塘之后浮游生物发育规律的一致性,从而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清塘施肥之后,池塘中各种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和数量高峰的出现时间不同,一般的顺序是:先是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接着是轮虫和无节幼虫,然后是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

而鱼苗入池之后长到全长15~20毫米时食性转化规律是:轮虫和无节幼体-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

只要适时地进行清塘肥水、鱼苗适时下塘就可以利用两者的一致性,使鱼苗在每个发育阶段都有丰富适口的天然食物。

因此,鱼苗的适时下塘是养好鱼苗的重要技术措施。

适时下塘,就是趁池水轮虫数量达到高峰(即每升水5000-10000个,生物量20毫克以上)时,把鱼苗放入池中。

鱼苗下塘的时间过早、过晚都会严重影响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所以必须掌握池水中轮虫的出现时间和发育规律。

据测定,水温20-25℃时,鱼池清塘注水施肥后8-10天,轮虫的数量可以达到高峰,持续3-5天后数量迅速下降。

清塘注水施肥后的7-8天,轮虫还没有发展到高峰时,一些小型的枝角类零星出现,继而数量增多并与轮虫争食。

这些枝角类的摄食能力比轮虫强,因而会抑制轮虫的发展。

2.放养养殖水域及鱼苗准备好后,即可进行放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苗下塘培育技术要点
摘要:鱼苗下塘培养技术是在鱼苗的培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是提高鱼苗种子成活率的关键所在,因为鱼苗的身形比较纤细弱小,同时对周围环境(天气、温度、水质、病害)、放养式操作等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养殖人员一旦出现细小的疏忽就会让鱼苗不同程度的死亡,如果稍不留神,情况严重时还会造成整个鱼塘大面积死鱼,使养殖失败。

在此我们将就扁吻鱼鱼苗下塘技术做出一些措施,可供参考。

关键词:鱼苗、扁吻鱼、下塘、培育、技术要点
扁吻鱼,俗称“新疆大头鱼”,是属于裂腹鱼的一种非常宝贵的品种,也是中国最具有特色的新疆特产鱼类,可以说是鱼类中的活化石。

虽然这一品种的一族只存在塔里木水系当中,但这个水系已经是原来最大产地博斯腾湖的一项奇迹。

扁吻鱼将近于灭绝,所以它也是一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在新疆的地位就像我们中国的国宝是同样神圣的存在,无论是在经济价值方面还是学术价值方面,扁吻鱼是一种具有极高地位的品种。

一、检查清塘效果
在扁吻鱼的育苗下塘之前一到两天内要用渔网多拉几次空塘,主要是检查池塘中是否含有有害的物质或微生物及具有敌害的生物,比如有时会发现小蝌蚪和青蛙的卵等等,必须立即清除干净池塘。

与此同时,再拉网时可以将长期堆积起来的在池底的剩余物质充分的溶化,以避免危害到扁吻鱼鱼苗的生长。

[1]
二、清理池塘中残余的药物
扁吻鱼作为新疆的一种特有鱼类,但由于过度捕捞后来存活量的骤减,种群数量迅速下降,扁吻鱼逐渐成为了一种稀少的濒临物种。

随着工业化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药物催长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在扁吻鱼的养殖中也要仔细清理掉池塘中残留下来的药物,保证下塘环境的干净、整洁。

在扁吻鱼的药物毒性还没有完全消失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引起下塘鱼苗的中毒死亡现象,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检验。

检验的方法可以取底层水,然后将扁吻鱼的鱼苗放在所取的水层中进行试验,或者将鱼苗放在下塘的一个渔网箱内,观察几个小时,在确定鱼苗进入池塘之后再开始检测。

通过检查鱼塘中的酸碱值可以判断毒性的多少,当酸碱值在8.5以下时,就证明池塘的毒性已经消失,此时可以在下塘放入鱼苗;如果酸碱值过高,且有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存在,就证明毒性仍未处理干净,需要谨慎操作。

三、检查下塘池水的肥料
在检查池水的肥料时,最主要的一步就是观察水的颜色和透明度。

在鱼苗下塘时池水的颜色主要是以灰白色、黄青色、淡黄色为主,透明度大约在三十到五十之间,生物量还是很客观的。

如果池水的肥料肥度不够,鱼苗就会因为饵料不足而引起生长生育不完全,这个时候最好的解决措施就是立刻在朝阳的下塘池角处堆积一些肥料,严重时还可以泼洒一些比较腐熟的喷浆来培育肥硕的水质。

当发现水质太肥沃时,应该先加上一些清水将肥水进行稀释,充分稀释后再放入鱼苗。

如果在池塘中的肥料施肥过早,在轮虫的高峰期刚刚度过之后,池水中就会产生大量的体型较大的漂浮植物及浮游动物,比如水蚤等,这些浮游动物会大大抑制小型浮游动物的繁殖,也会不断对鱼苗的日常生活活动和进食等进行干扰。

要想较为准确的判断池水的肥度,可以在扁吻鱼放入下塘之前在池塘中放入鳙鱼,在鳙鱼将水中的大型浮游动物吃掉之后,可以通过看黎明前鳙鱼的头部重量来判
断池水的肥度是否符合要求和鱼苗的生长繁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放扁吻鱼的
鱼苗之前要将放入的鳙鱼全部捕捞清理出来,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再度出现。

四、及时下塘
在扁吻鱼的鱼苗孵化出四五天的时刻,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两个眼点和一个
腰点,这几个主要特征是要能够在水中能顺利平游,而且可以及时的将多数鱼苗
下塘。

入池的时间也有很大的要求,入池过早,鱼苗还尚未成熟,处于稚嫩期很
容易沉入池底造成死亡现象;但是如果入池过晚,又会影响扁吻鱼鱼苗的生长发
育以及一些正常的生活,使扁吻鱼的存活率得到大大降低。

[2]
五、放养鱼苗的规格要统一
在同一个鱼塘中放养的扁吻鱼鱼苗,其品种、属性也应该是相同的,甚至连
鱼的规格、大小也应该一致,并且在放养时量要充足,最好一次性放足,以避免
出现大鱼挤压小鱼或大鱼进食小鱼的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规格大小不一的现象。

六、调节池水温度
在扁吻鱼的鱼苗下塘时,池水和鱼苗所存在的环境温度之差不能超过三度。

温度过大过小对鱼苗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当温差过大时应该先进行调整使鱼苗
适应当下环境之后再下塘。

在运输鱼苗时,也可以用塑料袋充入氧气之后再进行
运输,运输前应该先将塑料袋的开口打开,之后再慢慢放下提前安排好的网箱内,等到池塘里的水和袋子当中的水温度一样时再将袋中的水和池塘中的水混合,过
一段时间后再将扁吻鱼的鱼苗放在水箱当中,以便于对水中温差进行及时的调整,缓解鱼苗对于袋中气体的适应压力,当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由鱼苗出现直接倒入池
塘的现象时,鱼苗的死亡率就会大大提高。

[3]
七、减少捕捞力度
扁吻鱼作为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一种特有的鱼类,自上世纪以来扁吻鱼的数量
就开始急剧减少,到今天为止存活率也是极少的,被评为濒危物种。

其濒危的原
因大部分是因为捕捞过度,其次是因为生长繁殖能力较低且行为迟钝,对排卵的
要求较高。

长期历史积累以来,人们对新疆扁吻鱼的生长、环境、繁殖和生活习
惯都缺乏了科学的依据和研究理论,所以在扁吻鱼的培育过程中,一定要多加注
意捕捞的力度,不可出现保护不力、引来外来物种的现象,同时也要在塔里木地
区的水域进行不断改进,进行环境的修复。

八、选择合适的放养环境
在放养扁吻鱼的鱼苗时要尽量选择天气较好的中午或下午时段,因为这个时
间段的水温比较高,所融进的氧气成分足够充足,对鱼苗下塘之后的运动是非常
有利的。

在放养时也应该多注意有风的天气,因为风大的时候在下风头处鱼苗会
被风吹倒在池底处,很容易造成大量的鱼群死亡,在放苗时也应该将盛有鱼苗的
鱼缸紧紧贴在水面上,让鱼苗自己慢慢的从容器中游出来,切记不可直接将鱼苗
全部倒出,以免造成鱼苗大量死亡。

如果在放养时发现鱼苗成群聚集在一起,为
了避免死亡可以用水滴滴在水面上,将鱼苗有效分散开。

结束语:
通过上述我们所举的新疆扁吻鱼的例子可以看出来在鱼苗下塘的培育技术中,要根据鱼类的不同品种和习性进行不同的技术培育。

对于新疆扁吻鱼的鱼苗下塘
培育技术中,养殖者要及时清理鱼苗的生活环境,对池塘中所残留的药物等要及
时进行排查清理。

在放养扁吻鱼的鱼苗时要先检查池水的肥度如何,也要选择合
适的下塘密度和放养时间、规格、天气,要及时避免有风的天气。

在人为因素方面,要尽量控制好鱼苗的捕捞问题,不能让扁吻鱼灭种。

参考文献:
[1]刘建.鱼苗培育关键技术要点[J].渔业致富指南.?2018(24).:35-36.
[2]张君.常规鱼苗培育的技术要点及培育期间常见病害的处理[J].江西饲料.?2017(01).:32-33.
[3]徐建,徐金传.鱼苗培育成败的几个关键因素[J].渔业致富指南.?2014(16).:30-32.
个人简介:艾尼瓦尔?依布拉音,男,维吾尔族,1968年9月,新疆阿克苏市,新疆阿克苏地区水利局(阿克苏市),大学本科,淡水养殖,新疆大头鱼的养殖及繁殖,农艺师(9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