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养成午睡的好习惯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幼儿养成良好午睡习惯案例分析
工作单位:晋城市健健幼儿园长治园
性别:女
姓名:宋蓉蓉
小班幼儿养成良好午睡习惯案例分析
晋城市健健幼儿园长治园宋蓉蓉
幼儿要拥有健康身体与良好的午睡是分不开的。但是,由于刚入园幼儿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午睡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幼儿不喜欢午睡或假装午睡以及睡眠质量低等,使老师们伤透了脑筋,如何照看幼儿,让幼儿在园午休睡得好,提高幼儿的午睡质量,一直是老师们讨论的话题.下面我就如何照看幼儿午睡案例进行初浅的分析、小结。
幼儿午睡情况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调查分析
通过家长问卷调查,入园前有的幼儿中午在家有成人陪着玩,有的幼儿中午在家自己看电视、录像,有的由家长陪着午休……,幼儿约有50%没有午睡的习惯。
午休观察:
幼儿刚刚入园午休时间,大都睡不着,有的在悄悄抹眼泪、有的咬被角、有的只是静静的躺着、有的却拉同伴的被子、小声说话......故意干扰他人,还有的刚躺下一会儿就起来小便好几次。
观察分析:
为什么大部分幼儿没有养成午睡习惯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家长不够重视,幼儿中午时间运动量过大,头脑兴奋,幼儿在家睡觉没规律,想玩就玩,玩累了就睡。此外,有午休习惯的幼儿刚来园因为环境的变化也影响到幼儿午睡。因为幼儿还不习惯在幼儿园里午睡,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从熟悉的有安全感的小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别的方面都能很快的适应,但午睡却久久不能适应。例如:李佳音小朋友来园不久就对幼儿园里很多生活上都适应得很好,但在午睡时就是不睡觉,我问她时,她说:我想和爸爸妈妈睡,我怕我睡着了,老师就走开了。孩子因为没有熟悉感或安全感而影响到午睡的质量。
采取措施:
家长和幼儿园要密切配合,了解幼儿平时在园午睡的时间,周末回家也要按时督促孩子上床午睡,哪怕孩子在家午睡的时间不长,但让其形成良好的生物钟,有了家长们的配合,孩子的午睡习
惯才会有所提高。在幼儿园我给孩子营造宽松的午休氛围。在带孩子散步后,要求小朋友入厕,然后进入卧室,安顿好他们躺下,要求慢慢闭上眼睛,听老师讲故事,当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在听故事时,他们的情绪也会随之平静下来,这样可以为幼儿入睡找个过渡。
效果分析:
通过家园配合,大部分幼儿都可入睡,有些幼儿不午睡,只要求幼儿中午不扰别人就行了。但观察不午睡的幼儿,下午没精神,活动时易打瞌睡,因此我要想方设法让幼儿午间休息好,生活有规律,幼儿才能健康成长。
第二阶段:个案观察
午休观察:
入园一段时间后,有三分之二的幼儿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安静地入睡,另外三分之一的幼儿只能安静的躺着,或者睁开眼睛,自己做小动作,总是睡不着,为了让这类幼儿也能在中午休息好,我认真分析了他们睡不着的原因,然后注意营造入睡的氛围,例如,王子玉不午休发现他并不是故意乱动,也不是不想睡,从他皱着眉头的表情来看,它是很想快点睡着的,但又好像那里不舒
服,有什么因素在干扰,让他很烦躁。我轻轻问他那里不舒服,他摇摇头,问他是不是想上厕所,也摇头,到底是什么原因?我给他掖好被角就到旁边去了。突然,我看到了卧室的窗户,虽然是挂着窗帘,但由于窗帘很薄,还是能透过大量的光线,而前段时间调床位,子玉的床就冲着窗户,会不会使光线太亮了呢?我拿了一本大书放在子玉的枕头和床头之间挡住了光线,书的影子正好罩在他的脸上。不到两分钟,子玉就香甜的入梦了。这种情况在其他的几个幼儿身上也发生过,都是因为光线太亮。
采取措施:
换上了遮光好的窗帘,在幼儿准备午睡时,先把卧室的灯打开,把窗帘都拉上,然后开始讲故事,等到幼儿安静下来后,再把灯关了,营造一种从白天到到黑夜的氛围。
效果分析:
这样有了安静入睡的过渡,又有入睡的氛围,大部分的幼儿都能较快的入睡。
第三阶段:因人施教
午休观察:
几个星期过去了,全班的幼儿基本午睡了,只有雨桐、可可等这几个小朋友不能入睡,他们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采取措施:
为了让这几个幼儿睡好,我挨个去关心他们,对有的幼儿摸摸头表示一下老师的关爱,有的拍拍臂膀,对于雨桐小朋友我曾经耐着性拍了近半个小时才让他睡着,还有对曦月像妈妈一样小声为她哼催眠曲。
效果分析:
通过这几个阶段的努力,全班的幼儿都养成午睡的好习惯。雨桐、可可小朋友的妈妈说:老师你们真厉害,是用什么办法哄孩子入睡的?我想,老师只要象妈妈一样用爱心照看爱抚他们,幼儿感到温馨幸福,就会养成良好的午休习惯。
反思:
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使孩子健康成长,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最好的渠道。如果单在幼儿园午睡,而星期天及节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话,那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这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
同努力,只有不间断地进行培养、教育,才能达到孩子健康,幸福快乐成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