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飞机进气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音速进气道在结构上更复杂,它通过多个较弱的斜激波实现超音速气流的减速。超音速进气道分为外压式、内压式和混合式三种。外压式进气道:在进口前装有中心锥或斜板,以形成斜激波减速,降低进口正激波的强度,从而提高进气减速的效率。外压式进气道的超音速减速全部在进气口外完成,进气口内通道基本上是亚音速扩散段。内压式进气道:为收缩扩散形管道,超音速气流的减速增压全在进口以内实现。设计状态下,气流在收缩段内不断减速到喉部恰为音速,在扩散段内继续减到低亚音速。内压式进气道效率高、阻力小,但非设计状态性能不好,起动困难,在飞机上未见采用。混合式进气道:是内外压式的折衷。

对于超音速飞机而言,本身其飞行马赫数变化范围较宽,对于进气道就要求在较宽的范围内高效的减速增压;而且,由于超音速飞行,进口前气流不能自动地适应发动机所需而引入适当的流量,容易发生溢流。所以随着速度提高,飞机进气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结构上朝着更加复杂化发展,这也是性能和速度提高后确保发动机工作稳定的先决条件。飞机进气口大小是不变的,而高速和低速飞行时发动机对空气量的需求却不一样,尤其超音速飞行时,进入进气道的空气量超过了发动机的实际需求,如果不将其排除则会导致额外的阻力,所以,超音速进气道都设有旁路系统,空气超过发动机需求时,则开启旁路系统,将多余的空气排放出去。圆形或半圆形的进气道有个中心锥,它一是用来调节进气量,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调节激波的位置,超音速进气道与亚音速进气道在外形上的的主要区别就是是否有中心锥和压缩斜板,中心锥可以看到,而压缩板有的在进气道内部。

它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三维轴对称进气道这种进气道通常指的是圆形、半圆形、四分之一圆形进气道,它与亚音速类似,但是它有一个中心锥面的预压缩面,中心锥的位置是可以调节的,以适应不同速度下的进气量要求,提高进气效率,使发动机始终在最佳状态下工作,满足飞机的飞行需要。由于安装了中心锥,在低速,尤其是起飞阶段进气量不足,所以采用这种进气道的飞机一般在进气口后方开有一个或多个辅助进气口,这种进气道一般用在速度2.2M以下的飞机。

F104

米格21

幻影-Ⅲ

世界上第一种安装超音速进气道的飞机是美国F-104“星”战斗机,苏联第一种使用超音速进气道的飞机是米格-21,法国第一种使用超音速进气道的飞机是幻影-Ⅲ,英国第一种使用超音速进气道的飞机是“闪电”截击机,以上这些战斗机分别采用了圆形进气道和半圆形进气道,圆形进气道一般安装在机头位置,半圆形进气道一般用在两侧,美国“黑鸟”也采用这种三维轴对称进气道,但安装在机翼上。

1、圆形这种形状的进气道多用于机头进气,苏联早期2倍音速飞机用此进气道较多,如苏-9、苏-17及其系列、米格-21等,中国的歼-7、歼-8/-8Ⅰ,英国“闪电”,美国“黑鸟”等,这种进气道缺点是:第一、限制了飞机安装大型雷达;第二、进气通道过长,浪费了空间,对机内部设备安装带来困难,过长的通道也使得进气效率降低。“黑鸟”发动机的位置特别,不存在这些情况。

2、半圆形该形状进气道只安装于飞机两侧,因此便于飞机电子设备安装,五六十年代电子设备发展很快,飞机上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两侧进气的优点无疑十分突出,西方多采用这种布局,如幻影-2000、幻影-Ⅲ/Ⅳ/Ⅴ,美国F-104,印度HF-24“风神”战斗机,苏联拉-250(未服役)截击机。

注意这张F18的进气口形状

3、近似半圆形和四分之一圆形不同形状的进气道选择是根据作战飞机总体气动布局和作战要求来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使用飞机达到完成战术任务要求的最佳化。进气道为四分之一圆形的有美国F -111,近似半圆形的有法国“阵风”,美国的F-18D以前型号等,这些进气道有的没有中心锥,但在进气道与机身处有一个附面层隔板,它可以防止低能的附面层流进入进气道,这个附面层隔板伸出比较长而且有斜角,本身就是固定压缩斜板,内部则没有压缩斜板,外压式进气道的超音速减速过程在进口外实现,附面层隔板还可以提高总压恢复。

随着战斗机性能不断提高,其对进气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三维轴对称进气道在某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无法满足现代飞机高机动性的飞行要求,第一、它速度调节范围小。由于三维轴对称进气道是利用中心锥在轴上前后移动来调节进气的,因此,调节范围小,若改变中心锥截面积的调节方法,则构造复杂,黑鸟的解决方式是混压式进气道;第二、它抗进气畸变的能力弱。正常飞行时,进气均匀,畸变小,但作高机动飞行时,迎角和侧滑角动作都会破坏气流的对称性,使进气道效率降低;第三、如果进气口安置在头部,则不利于电子设备的这安装,其进气通道也太长,能量损失较多,空间浪费严重,机头进气方式基本上已不再使用。

F-4"鬼怪"

米格25

(二)二维矩形进气道为了克服三维轴对称进气道的缺点,六十年代又出现了二维矩形进气道,其进气口形状为矩形或近似矩形。最早采用二维矩形进气道的是美国F-4“鬼怪”战斗机,苏联也于六十年代在米格-23上采用了这种进气道,该进气道表现出了三维轴对称进气道无法比拟的优点,在以后的飞机中大行其道,其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楔形进气道,最早采用这种楔形进气道的是苏联米格-25。所谓的楔形实际上是水平压缩斜板进气道的情况,矩形则是垂直压缩斜板进气道,没有本质不同,外观的斜切不同只在于侧壁切去多少,垂直压缩斜板进气道一般把喉道外侧壁全切掉,但SU-15是个例外,压缩斜板并不是垂直或水平移动,而是一端铰接,可以转动成需要的斜角的。二维进气道通过固定的或者可调的斜板来调节激波,激波的参数随斜板的角度改变,所以调节也就是调节斜板的角度。所谓的楔形的进气道,上唇口水平压缩斜板产生的斜激波要求搭在下唇口上,当上下唇口间有完整的侧壁的时候,就是这样斜切的形状,注意是斜激波。当把这部分侧壁完全切去,使下唇口通过两侧垂直唇口的侧壁连接进气道上壁喉道位置,而压缩斜板完全在管道外的时候,就成为矩形的进气道,但是早期出现的矩形进气道不是水平压缩斜板,而是放在内侧的垂直压缩斜板,相当于水平压缩斜板转动90度的情况。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由于与进气道-机身的组合体的进气道安装位置,斜板位置的不同而在某些条件下表现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