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

合集下载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资源配置效率评估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资源配置效率评估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资源配置效率评估在当今社会中,资源的有效配置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最大化效益,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多种方法和理论。

其中,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资源配置效率评估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广泛应用的方法。

投入产出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系统的工具。

它以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分析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效果。

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产业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及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和高效。

首先,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我们可以计算资源的直接和间接投入产出比例。

通过这种比例,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以及资源的流动情况。

比如,如果某个产业的投入产出比例较高,说明该产业对资源的需求较大,因此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

反之,如果某个产业的投入产出比例较低,说明该产业的资源利用效率比较高,可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其次,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我们可以评估资源的效益和效率。

通过计算资源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差异,可以了解资源利用的效益水平。

如果资源的投入产出差异较大,说明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而如果资源的投入产出差异较小,说明资源的利用效率较高,可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以达到最大化利益的目标。

此外,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我们还可以评估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通过分析资源在不同产业间的流动情况,可以了解资源分配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

如果资源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流动比较平衡和均衡,说明资源配置的灵活性较高,可以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而如果资源在某些特定产业间的流动较为集中,说明资源配置的灵活性较低,需要考虑调整的空间和可能的风险。

最后,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我们可以进行不同方案和策略的比较和分析。

通过建立多个模型,可以模拟和比较不同资源配置方案下的效益和效率。

这种比较和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资源配置的影响和潜在风险,从而做出更合理和科学的决策。

同时,投入产出模型也可以用于预测和预测经济的发展趋势,在政策制定和规划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区域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弹性测算_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

中国区域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弹性测算_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

2010.6中国区域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弹性测算*——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吴玉鸣内容提要:本文基于扩展了的新古典增长模型,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中国省域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模式和空间依赖性,测算了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弹性及规模报酬情况。

得到的结论有:中国省域农业产出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空间分布表现为局域集聚的特征;劳动投入对农业产出的弹性为0.50,资本投入对农业产出的弹性为0.43,而土地的贡献不显著,劳动和资本是中国省域农业产出最为主要的决定因素,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研究区域农业产出行为不应忽视空间效应,在制定农业政策时,需要考虑邻近省域之间的农业生产互动,引导各个区域合理地投入农业生产要素,提高要素的空间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区域农业产出弹性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微观经济主体的生产效率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效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产品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对调节各个区域的农产品供求及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基本建设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

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主要决定于农业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和农业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因此,通过提高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贡献,实现农业产出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中国整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非常关键。

在中国农业持续增长的过程中,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对农业产出的贡献如何?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处于规模报酬递增还是递减阶段?就这些问题展开定量研究,对实现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主要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中国农业生产要素的贡献进行实证研究。

本研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鉴于中国农业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农业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性较大,农业产出的跨区域流动明显,本文利用空间计量经济(spatial econometrics)模型,充分考虑了农业生产的空间效应(spatial effects),对中国31个省域的农业生产要素产出弹性进行测算。

投入产出分析:理论、方法与数据(第二版)课件15-部分国家与地区的投入产出数据

投入产出分析:理论、方法与数据(第二版)课件15-部分国家与地区的投入产出数据
• 同一种产品,在不同产业采用不同技术生产,是不同产 业的主产品,该产品最大生产量的产业作为其主产品, 其他产业的该产品均需要再分类为次要产品
• 对于制造表而言,均为同一产业内产品的再分类,因此 只涉及制造表内同一行内的产品产出的行向调整。同时 ,同一产业内采用的技术均相同,因此再分类适合产业 技术假定
• 美国投入产出数据长期以制造表(make table)和使用表(use table )的形式提供。制造表类似于供给表,但是在行列设置上与供给表相 反,行向为产业分类,列向为产品分类。使用表则与欧盟与SNA的结 构类似。但近年来美国BEA也开始把制造表与使用表转换为供给使用 表的形式
• 在表的平衡关系上,美国的制造表和使用表基于总产出,而非总供给 与总使用
– 美国使用表中引入负值的进口,使得行的合计为产品的总产出,从而与 制造表中列向的产品产出形成平衡关系。
第十五章 部分国家与地区的投入
14
产出数据
• BEA的产业分类体系采用的是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orth American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ystem, NAICS)。
• 欧盟ESA的SUT架构与SNA基本一致,在对进出口的估价调整 上,两者略有区别
– 估价调整主要实现两个目的,一个分产品的进出口价格要与国内 产出的估价取得一致;二是进出口的合计要与贸易统计的价格口 径一致。
– 在具体做法上,SNA与ESA存在区别
• 从形式上看,SNA通过在供给表中设置CIF/FOB的调整行与调整列,而 在使用表中不做调整;ESA只设置CIF/FOB的调整行,且在供给表与使用 表中同时设置
• 欧盟的核算框架为欧洲国民与区域核算体系( The European System of National and Regional Accounts),简称为ESA。

投入产出模型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应用

投入产出模型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应用

投入产出模型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应用一、投入产出模型的概念投入产出模型是一种经济分析工具,用于描述一个经济系统中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它通过考虑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和产出关系,来分析经济系统中的产出变化对各个部门的影响。

二、全球价值链的特点全球价值链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机构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参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供应过程。

全球价值链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工合作: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机构通过分工合作,各自承担特定环节的生产任务。

2. 跨国流动:生产要素和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和原材料等。

3. 附加值分配:不同环节的附加值分配不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机构在全球价值链中承担不同的经济利益。

4. 知识密集型:全球价值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往往是知识密集型的,涉及到创新、研发和设计等。

投入产出模型可以用于分析全球价值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及附加值的分配等问题,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分析全球价值链中各个产业的相互关系,帮助国家和地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水平。

例如,通过分析某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可以确定该国应该加强哪些产业的发展,以提高经济效益。

2. 贸易政策分析: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帮助分析贸易政策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

例如,通过模拟不同贸易政策下的产出变化,可以评估贸易政策对各个产业和国家的影响,从而指导制定更有效的贸易政策。

3. 供应链风险管理:全球价值链中的供应链风险是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分析不同环节的供应链关系,评估供应链中的风险和脆弱性,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4. 环境影响评估:投入产出模型可以用于评估全球价值链中的环境影响。

通过分析不同环节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情况,可以评估全球价值链对环境的影响,并为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投入产出模型在全球价值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模型是指对于经济系统(这一经济系统可以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多部门的投入与产出进行研究,编制投入产出表,并建立其数学模型,称作投入产出模型。

这种将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关系编制成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进行研究的方法叫做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法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节夫20 世纪30年代首先提出的。

最初是由研究一国的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间的联系发展起来的,因此被人们称作部门联系平衡法,又叫产业关联法。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和进行经济预测,这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数量分析,叫做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第七章我们所介绍的一般均衡理论,主要是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宏观经济的研究。

但随着这一方法的广泛应用,它也可以研究一个部门(行业)的经济活动,一个公司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本章将在介绍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投入产出模型在国民经济预测和企业经济预测方面的应用。

第一节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形式一、投入产出表所谓投入,是指产品生产所需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的投入;所谓产出,是指产品生产的总量及其分配使用的方向和数量,包括生产消费(中间产品)、生活消费、积累和净出口等。

生产过程就是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客观反映,一定时期内产品的产出受投入的影响。

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可以编制成一种矩形的表格表示,即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可以按实物形态编制,也可以按价值形态编制。

按实物形态编制的投入产出表叫实物表,按价值形态编制的投入产出表叫价值表,两者基本结构形式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只差一个价格因素。

投入产出表按编制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作世界投入产出表、国家投入产出表、地区投入产出表、部门投入产出表和企业投入产出表这里仅以价值形态的全国表为例介绍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假设把国民经济划分为n个部分,用1,2,⋯,n 等号码表示。

投入产出模型prt

投入产出模型prt

2.1 企业投入产出表(价值型)
产出



1

2



n
合计

1

2



m
合计
中间产品 1 2 …i…n
Xij
合计
Uij
固资折旧
Dj
新 工资等
Vj
创 税金和
造 利润
Mj
价 值
合计
总产值
X1 X2 … Xj … Xn
外销
最终产品

增加 库存
其他
合计
产 值
Y1
X1
Y2
X2
┆┆
Yn
Xn
W1
U2
W2
U2
系统控制—
投入产出模型
1 理论渊源及发展 2 企业投入产出分析 3 国民经济投入产出分析
1 理论渊源及发展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是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 (Wassily Leontief)在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 重农学派魁奈(1824一1930年)著名的<经济表>对产品和支出在农民、 地主和制造商之间周而复始的流通的论述和原苏联各种主要产品的生 产和消耗的棋盘式平衡表,是投入产出思想的雏形。 列昂惕夫的名作:
了均衡状态。 瓦尔拉斯使用了庞大的联立方程组来论证这一理论。
假定经济系统中共有 n 种产品和生产要素,其市场价格分别为P1, P2,…,Pn,则某一种商品或要素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可以表示为:
QiD = Di( P1,P2,…,Pn),i = 1, …, n QiS = Si( P1,P2,…,Pn),i = 1, …, n

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简介

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简介

(2)模型导向——需求导向
在需求不足旳环境下,刺激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旳主要力量,也 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旳主要目旳。
从总体构造上讲,需求模块(涉及消费、投资、出口等)成为最主 要旳模块,解释变量主要是从需求方面来选择旳。
投资:由需求方——产出旳
增长决定,加速模型是主要
旳理论模型
就业
需求制约生产
出口:由需求方——国际 市场决定。

模型规模适中,是研究与应用较多旳一类模型。


中长久模型:以以年度数据为样本,主要
用于政策模拟与评价。
模型规模较小,部门划分较粗。
模型中旳方程注重对中长久经济行为旳描述
而不追求高拟合优度。
6.1 宏观经济模型及其分类
➢ 宏观计量经济模型是相当广泛旳一类模型旳总称,可按不同措施将其分类。
按模型研究对象旳范围分 类




消费:由需求方——个体和 集团消费者
收入及其分配
6.2.2 影响宏观计量经济模型设定旳原因
(3)模型导向——供给导向
在供给不足旳环境下,扩大供给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旳主要力量,也 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旳主要目旳。
从总体构造上讲,生产模块(涉及消费资料、生产资料、服务旳生 产等)成为最主要旳模块,解释变量主要是从投入方面来选择旳。
独立和完整旳宏观经济系统,描述其经济
运营机制和运营规律。

是一类被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旳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国家(地域)间模型:主要用于研究

国家(地域)之间旳经济联络以及研究 国际经济活动旳发展对经济稳定性旳影响。
它以商品旳进出口和资本旳流入流出为纽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区域间投入产出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区域间投入产出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9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科研热词 面板门限回归 能源效率 能值评估 经济增长 第三产业 空间计量 知识生产函数 溢出效应 沿海地区 校企联盟 服务 投入产出 四川省 反馈效应 区域经济 区域创新 区位商 动态计量 创新单元 农业生态系统 内陆地区 产品流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14年 科研热词 配置效率 生产性服务业 投入产出关系 技术创新效率 实证分析 卫生资源 协同集聚 制造业 东部十省市 sbm模型 dea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需求结构 1 集聚 1 长三角 1 超效率dea 1 能源效率 1 生产者和消费者共担责任 1 珠三角 1 服务业 1 新型工业化 1 投入产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增长 1 区域间投入产出 1 区域碳减排责任 1 区域创新 1 动态空间面板模型 1 减排潜力 1 中国 1
科研热词 因素分析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malmquist指数 ks检验
推荐指数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11年 科研热词 非参数估计 误差分析 空间计量经济学 知识空间溢出 波及效应 梯度传导 投入产出分析 开放度视角 工业增长 城市 国际产业转移 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 区域购买力系数 区域经济学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课件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课件

探讨如何进行经济影响评估,评估投入产出分析的效果。
投入产出分析的未来展望
投入产出分析与现实发展具有密切关联,新技术的引入对投入产出分析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投入产出与现实发展的 关联
投入产出分析对于促进现实发 展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新技术和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的未来发展
引入新技术将为投入产出分析 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应用场景。
投入产出分析将继续发展,并 与其他领域相互融合。
总结
投入产出分析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对于经济决策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1 应用前景
投入产出分析可应用于各个领域,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参考。
2 发展趋势
投入产出分析将与新技术和数据科学相结合,提供更精确和全面的分析。
3 展望
投入产出分析将发展成为一个更加成熟和完善的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模型
投入产出分析有多种模型,常用的包括Leontief输入产出模型、Watanabe-Mciheaux输入产出模型和 Ghosh输入产出模型。
Leontief 输入产出模型
经典的投入产出模型,具有广 泛的应用。
Watanabe-Mciheaux 输入 产出模型
适用于刻画复杂经济结构和关 联关系的模型。
可持续发展的投入 产出分析
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社会 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
投入产出分析实践
投入产出分析的实践包括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工具使用和统计软件介绍以及经济影响评估的实施。
1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探讨投入产出分析的绍投入产出分析的常用工具和统计软件。
3
经济影响评估的实施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PPT课件
#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国家投入产出调查问题解答

国家投入产出调查问题解答

国家投入产出调查问题解答国家投入产出调查问题解答引言:国家投入产出调查是指根据一定的时间周期和地域范围,对一个国家的产业和经济表现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旨在揭示国家经济中的关键问题,并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对国家投入产出调查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解答。

一、国家投入产出调查的目的是什么?国家投入产出调查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 了解国家各个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投入产出调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产业之间的相关度,从而更好地进行产业升级和现代化推动。

2. 分析各个产业的投入产出关系: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各个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从而推进产业互联互通。

3. 评估经济政策效果:国家投入产出调查可以帮助评估各种经济政策的效果,为政府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4. 提供决策依据:国家投入产出调查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和依据,帮助政府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

5. 监测经济波动:通过频繁进行国家投入产出调查,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监测和分析经济的波动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二、国家投入产出调查的方法有哪些?国家投入产出调查主要有两种方法:1. 直接调查法:直接调查法是指通过对各个企业进行调查,获取其产出量、投入量、产品价格等数据,从而计算出各个产业之间的直接投入产出关系。

2. 链接调查法:链接调查法是指通过对各个产业之间的关联进行调查,获取各个产业之间的间接投入产出关系。

它主要通过分析输入产出系数和就业系数等指标来评估各个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

三、国家投入产出调查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国家投入产出调查中常见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收集问题:国家投入产出调查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而数据的收集工作常常会面临数据来源不确定、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

2. 数据更新问题: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投入产出调查需要及时更新,因此如何保证调查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3. 数据统计问题:国家投入产出调查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而如何准确地统计和整理这些数据是一个挑战。

历年投入产出比较

历年投入产出比较

历年投入产出比较历年投入产出比较投入产出比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投入所获得的产出比例,能够反映出该国或地区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比较历年投入产出比,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改善程度。

2000年,中国的投入产出比为1∶2.3,即每投入1单位的资源能够创造2.3单位的产出。

这表明了中国在该年的经济发展相对较为高效,资源利用效果良好。

而这一比例在之后的几年里逐渐有所下降,2001年为1∶2.2,2002年为1∶2.1,2003年为1∶2.0,2004年为1∶1.9。

这一趋势说明中国在这几年间的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升,经济发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

然而,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投入产出比又有所上升,2005年为1∶2.1,2006年为1∶2.2,2007年为1∶2.3。

这一趋势持续了几年,直到2010年开始下降,2010年为1∶2.2,2011年为1∶2.1,2012年为1∶2.0。

这一时期的投入产出比表明了中国在该时期内的资源利用效率下降,经济发展进展较为缓慢。

然而,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投入产出比再次上升,2013年为1∶2.2,2014年为1∶2.3,2015年为1∶2.4。

这一趋势持续至今,表明中国在近年来的资源利用效率有所下降,经济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与中国相比,美国的投入产出比一直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上。

从2000年到2019年,美国的投入产出比基本在1∶2.5左右波动,表明了美国在这一时期内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较为均衡。

从全球范围来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投入产出比有很大的差异。

一些发达国家的投入产出比较高,可以达到1∶3甚至更高,这表明它们的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高。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投入产出比较低,一般在1∶2左右,说明它们的资源利用效果相对较差。

总的来说,投入产出比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

隐含碳文献综述

隐含碳文献综述

隐含碳文献综述作者:范雯颖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0年第05期摘要:文章对国际贸易中隐含碳的研究综述主要分为三部分,隐含碳的定义及其名称来源,国内外对隐含碳估算方法的介绍,最后在隐含碳测算结果基础上关于合理划分各国排放责任的具体运用研究。

关键词:隐含碳;测算方法;排放责任一、隐含碳定义及渊源“隐含碳”概念第一次提出并被学者们所知晓,是在20世纪由各国联合召开的一次能源分析组会议上。

之后Brown等(1996)学者系统研究并扩大了这个概念的运用范围,通过在“embodied”后加上其他物质的名称,例如土地、SO2等,由此“隐含碳”的说法开始在学界广泛传播。

国际社会公约官方的将“隐含碳”定义为“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从获取原料直到生产完成,将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二、隐含碳测算方法各国学者自对隐含碳的测算方法开始研究以来,主要划分为两大类别,分别是生命周期法和投入产出法。

(一)生命周期法生命周期法在研究产品对原材料的需求和消耗以及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含碳量时,记录的是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物质循环过程。

该种方法可分为PLAC、I-OLCA、HLCA。

DongH,GengY等人(2013)在探究沈阳地区产业部门的碳足迹时,通过混合生命周期法测算出了直接资源消耗和工业生产排放的碳含量接近7吨,其中涉及电热能及材料消耗近8吨,而废水处理方面仅为3吨。

而碳排放量最大的两个行业是化工业和通用及专用机械行业,从数据角度为制定减排政策提供参考。

然而LAC法需大量详尽完整数据、计算过程复杂,执行耗时耗力。

因此,多数学者在研究贸易中涉及隐含碳排放问题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会优先选择对数据要求不高的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法分析的是国家各经济部门产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产出关系,该种方法测算的是所有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碳排放。

投入产出法可以分为单区域和多区域类型,多区域型又可分双边贸易和多国研究两种,主要的区别在于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国家领域范围的数量不同。

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

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

第一章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投入产出分析,在中国也被称为投入产出法,在日本被称为产业关联法,而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曾经被称为部门联系平衡法。

所有这些不同的名称,抽去它们在经济理论上的不同解释,就其作为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来说,原理是一致的。

§1.1 投入产出分析本节主要介绍投入产出的定义、关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概念,以及投入产出分析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一、投入产出分析的定义可以用一句话给出投入产出分析的定义: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在投入与产出方面相互依存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这里的“经济系统”,可以是整个国民经济,也可以是地区、部门和企业,也可以是多个地区、多个部门、多个国家。

所谓“部分”,是指所研究的经济系统的组成部分。

一般或者是指组成经济系统的各个部门,或者是指组成经济系统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所谓“投入”,是指各个部门或产品在其生产或者运营过程中所必须的各种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

例如工业部门在其生产过程中必须有资本、劳动等最初投入和原材料、燃料、劳务等中间投入。

所谓“产出”,是指各个部门或产品的的产出量的分配与使用。

例如工业部门的产出量中一部分作为本部门的投入,一部分作为其它部门的投入,一部分用于消费,一部分作为资本品用于投资,一部分用于出口。

根据上述对“投入”和“产出”的定义,可以想见,一个经济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由这些关系将经济系统的各个部分连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通过对这些相互依存关系的描述和分析,就可以揭示经济系统中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可以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与把握经济系统。

二、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⒈世界范围内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捷夫(Wassily Leontief)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编制美国1919年、1929年投入产出表,并用于美国的经济结构研究;1936年他发表了关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的投入产出分析”(美国《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1936.8.);1941年出版专著《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在1942-1944年间,他又主持编制了1939年美国投入产出表;1966年出版专著《投入产出经济学》。

投入产出培训会发言稿(3篇)

投入产出培训会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投入产出培训会,旨在提高大家对投入产出法的认识,提升大家在工作中运用投入产出法的能力。

在此,我非常荣幸能够代表培训团队发言。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投入产出法概述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经济分析方法,它通过对经济系统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为制定经济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二、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原理1. 矩阵表示法: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工具是矩阵。

它由投入产出表构成,包括两个基本矩阵:直接消耗矩阵和完全消耗矩阵。

2. 直接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表示一个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直接消耗的另一个部门产品的数量。

3. 完全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表示一个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的另一个部门产品的数量。

4. 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模型是描述经济系统中各部门之间投入与产出关系的数学模型,主要包括直接消耗模型和完全消耗模型。

三、投入产出法在我国的实践与应用1. 国家统计局投入产出调查: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国家统计局每年都开展全国投入产出调查,为政府部门制定经济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2. 地方投入产出分析:各级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展投入产出分析,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3. 行业投入产出分析:各行业主管部门利用投入产出法分析本行业的发展状况,为行业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四、投入产出法在培训中的应用1. 培训内容:本次培训将重点讲解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原理、矩阵表示法、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等知识,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 培训方法:本次培训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培训目标1. 使学员掌握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提高学员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员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培训效果。

六、培训要求1. 学员要认真学习,积极参与互动交流。

地区(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

地区(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
n12
两地区IRIO模型vs.单地区IO模型
• 单地区IO模型:地区 r 新增最终需求F r ,将 会使该地区的总产出增加 (I Arr )1 F r
• 两地区IRIO模型:地区 r 新增最终需求 F r , 将会使该地区的总产出增加
I Arr Ars (I Ass )1 Asr 1F r
• 各地区内部及不同地区间的产业间相互消耗关系
– 分析不同地区间的相对比较优势
n3
两类主要的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
• IRIO模型:Isard(1951),所有产业按区域划分,编 制各地区内流量矩阵、各地区产品对其它地区的流 向进行调查,是一个流入非竞争型模型,对基础数 据的需求量非常大,编制比较困难。
n10
两地区IRIO模型
• 行平衡关系
X Xr sArr A sr
Ars A ss



X X
r s



F F
r s

• 分地区产出方程:
(I Arr ) X r Ars X s F r Asr X r (I Ass ) X s F s
• 地区间反馈效应的计算
– 最终需求的增加有两种情景:
• 增加的最终需求是由不同地区的生产所提供的,即 包括从地区r对地区s的流出
X (I CAd )1CF
• 增加的最终需求是由确定地区的生产提供的
X I CAd 1F~
n21
多地区MRIO模型
• 三地区MRIO模型
n ~zi rs 表示部门i
产品从地区r到地 区s的流出,包括 对于地区s的中间 需求和最终需求 的流出
n16
MRIO模型

投入产出分析报告

投入产出分析报告

投入产出分析报告1. 引言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经济分析方法,用于评估一个经济体系中各个部门或产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和互动效应。

通过评估产业间的投入和产出量,可以了解一个经济体系的整体效益和发展潜力。

本篇文章将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对某国家的经济体系进行评估,挖掘其潜在的经济增长动力。

2. 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模型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工具,它将经济体系划分为不同的部门或产业,并量化这些部门之间的投入和产出关系。

每个部门的产出一方面作为其他部门的投入,另一方面也可以消费掉自身的产出。

通过构建投入产出矩阵,可以计算出产业间的直接和间接效应,从而评估整体经济的效益。

3. 数据收集和处理为了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我们需要收集大量的经济数据,包括各个产业的投入和产出量、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以及其他相关指标。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局数据或其他渠道获得。

在获取数据后,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和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 投入产出分析的指标投入产出分析主要关注两个指标:乘数效应和前瞻性效应。

乘数效应指的是一个单位投入在经济体系中产生的总产出增加量。

通过计算乘数效应,我们可以评估一个部门或产业在经济体系中的贡献程度,以及其发展的潜力。

前瞻性效应则是指投入产出模型中的前瞻性推演,可以预测在不同投资和政策变化下,整体经济体系的发展趋势。

5. 实证分析通过对某国家的经济数据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投入产出分析显示出某国家经济结构的特点。

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产业之间的依赖关系和互动效应,比如制造业对原材料采购的依赖和对劳动力的就业刺激效应。

此外,通过分析投入产出矩阵,我们还可以了解到某一特定产业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

其次,投入产出分析对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通过模型的前瞻性推演,政府可以预测不同投资和政策变化对经济体系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

比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某一产业的乘数效应较高,政府可以重点支持该产业的发展,以推动整体经济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r aij
sr zij
x rj
8
两地区IRIO模型
• 行平衡关系:
rr A A (3*3) sr A ( 2*3) ss A ( 2*2 )
Ars
( 3*2 )
X (X r
X s )'
F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F r
X r A rr s sr X A
MRIO模型
• 对于地区s的部门i,其列和可表示为:
tis ~ zi1s ~ z i2 s ~ zirs zirs
r
• 地区间贸易系数(Interregional Trade rs rs ~ ~ 部门i中地区r对地区s z z Coefficient) c rs i i 的产品流出占所有地
10
两地区IRIO模型
• 行平衡关系
X r A rr s sr X A A rs X r F r s s ss F A X
• 分地区产出方程:
( I Arr ) X r Ars X s F r Asr X r ( I Ass ) X s F s
15
MRIO模型(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 • MRIO模型
– 对各地区间各种产品的贸易进行了同质化假设 – 对部门 i 的产品建立区域间流动矩阵

~ zirs 表示部门i
产品从地区r到地 区s的流出,包括 对于地区s的中间 需求和最终需求 的流出
16
立提出的列系数方法。相应对数据资料要求较少
4
IRIO模型(Inter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
• 两地区IRIO模型
– r地区有3个生产部门(1,2,3) – s地区有2个生产部门(1,2) rr Z – 中间投入矩阵 3*3
Z rs Z sr
Z ss
3*2;2*3 Z rr Z sr 2*2
两地区IRIO模型
• 地区间产业关联反馈效应分析:
– r对于工业产品的最终需求增加 – 通过地区内部产业间关联关系使地区r所有部门 产出增加(r → r) – 通过地区间关联关系,地区s的所有部门产出也 会相应增加(r → s) – 地区s的产出增加又会通过地区间关联关系带动 地区r的产出增加 (s → r) – …形成反馈效应
多地区IRIO模型
• 基于多地区IRIO模型,可以计算地区r最终需求 增加时其它所有地区的总产出增加量,也可据 此求出地区间产业关联关系的反馈效应。
• 随着地区总数量m的增加,所需基础数据量也 成指数倍增长,方程的数量也会呈指数倍增加。
• 迄今为止,荷兰和日本由于基础数据丰富,编 制过地区间IRIO表。
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类型、原理及应用
地区间投入产出表编制方法
2
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
• 地区投入产出模型
– 描述地区内部的商品和服务流动 – 地区内部的产业间相互消耗关系 – 分析地区内部的经济问题
• 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
– 链接不同地区的投入产出模型 – 不同地区间的商品和服务流动
• 各地区内部及不同地区间的产业间相互消耗关系
由于地区s对地区r中 间投入关联关系而使 地区s增加产出量
12
两地区IRIO模型vs.单地区IO模型
• 单地区IO模型:地区 r 新增最终需求 F r ,将 会使该地区的总产出增加 (I Arr ) 1 F r
• 两地区IRIO模型:地区 r 新增最终需求 F r , 将会使该地区的总产出增加
F s )'
A rs X r F r s s ss A X F
A F r s ss F A 9
rs 1
X r A rr s I sr X A
Z
Z rs ss Z
5
两地区IRIO模型基本表式
6
两地区IRIO模型
• 行平衡关系
7
两地区IRIO模型
• 本地区直接消耗系数:
rr a ij rr z ij
x rj
ss a ij
ss z ij
x sj
• 地区间直接消耗系数:
rs a ij rs z ij
x sj
• 改写为增量值形式:
( I Arr )X r Ars X s F r Asr X r ( I Ass )X s F s
11
两地区IRIO模型
• 假设
F s 0
X s ( I Ass ) 1 Asr X r ( I Arr )X r Ars ( I Ass ) 1 Asr X r F r
I A
rr
A (I A ) A
rs
ss 1
sr 1

F r
– 地区间产业关联的反馈效应不仅由地区间的中间投 入关联关系 A rs 和 A sr 决定,也与另一个地区内部 产业关联关系,即 ( I A ss ) 1 的强弱有关
13
多地区IRIO模型
• m个地区、n个部门
14
• 单地区模型
地区s完全总产出增加时,由于
( I Arr )X r F r
当地区r产出增加时,
• 反馈效应 Ars (I Ass ) 1 Asr X r
当地区s有新增产出时,
地区r对地区s的中间投入关联关 系而使地区r增加的产出
在地区s内部通过产业间直 接和间接关联关系而增加 的完全总产出量
– 分析不同地区间的相对比较优势
3
两类主要的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
• IRIO模型:Isard(1951),所有产业按区域划分,编 制各地区内流量矩阵、各地区产品对其它地区的流 向进行调查,是一个流入非竞争型模型,对基础数 据的需求量非常大,编制比较困难。
• MRIO模型:由Chenery(1953)和Moses(1955)先后独
i
tis
rs ~ z i r
区对地区s的产品流出 所占的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