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3d43be55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8.png)
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成为全球最为常见的致死疾病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超过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包括心脏病和中风等。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们可以增加患者患上此类疾病的风险。
本文将重点讨论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提供一些预防和管理这些危险因素的建议。
高血压:静息时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定义为高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系统受损并引发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长期不治理或无法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中风等严重后果。
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需要合理饮食、经常锻炼、减少钠摄入量以及适度控制体重。
此外,定期监测血压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是必要的。
高胆固醇:高胆固醇水平同样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当体内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过多时,会导致动脉壁内积聚胆固醇斑块,进而引发动脉硬化。
临床上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
高胆固醇可由遗传因素或不良生活习惯引起。
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减少含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物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素的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以及平衡摄入富含健康不饱和脂肪的食物(如橄榄油、坚果等),以降低总体胆固醇。
吸烟:吸烟是心血管疾病最为主要的可预防危险因素之一。
烟草中包含许多有毒物质,如尼古丁和有害气体,这些物质会对血管壁产生直接作用,损害心脏功能。
吸烟还会增加血液中的致病菌和栓子,导致动脉阻塞和缺血。
因此,戒烟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步骤。
肥胖:肥胖与许多慢性疾病有关,其中包括心血管疾病。
过度体重会导致高血压、高胆固醇、高尿酸等问题,从而增加患上这些慢性病的风险。
合理控制体重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之一。
建议通过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来维持正常体重。
缺乏运动:现代生活方式普遍缺乏运动,长时间久坐已成为健康隐患之一。
久坐不仅容易导致肥胖,还容易引发心血管问题和其他潜在健康风险。
经常参加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减轻体重、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与预防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与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89744a26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c.png)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与预防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功能的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和中风。
这些疾病是导致全球范围内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个人生活习惯、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
本文将针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一、不良生活习惯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许多的确证研究表明,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对心血管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吸烟被认为是导致冠心病和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烟草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
此外,长期暴露于二手烟也会对心脏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密切相关。
高盐饮食会导致高血压和心脏疾病,而高胆固醇食物则容易引发动脉疾病。
此外,长期过量摄入饱和脂肪酸和糖分,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二、遗传因素在心血管疾病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除了个人生活习惯之外,遗传因素也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如果有家族中有人患有心脏病或中风,那么个体患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某些遗传突变可能会导致高胆固醇、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因此,有家族史的人们需要更加重视心血管健康,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三、环境因素也对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影响环境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有所贡献。
例如,长期接触污染空气可能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和臭氧等污染物质能够侵蚀血管内皮,引发血栓形成和动脉硬化。
此外,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和经常暴露于焦虑、压力等不良情绪中,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四、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针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
首先,戒烟是预防心脏病和中风的首要步骤。
吸烟不仅对个人健康有害,而且还会影响周围人的健康。
戒烟可以大大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面。
我们应该减少高盐、高胆固醇和高糖饮食,增加摄入健康的水果、蔬菜和谷物。
分析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分析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cd13ef7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3.png)
分析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一、引言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
它们造成了无数人的生命损失和社会负担。
在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方面,了解并纠正相关的风险因素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减少这些风险因素提出建议。
二、危险因素一: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长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压可导致心肌梗塞、中风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造成高血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年龄、家族遗传、肥胖、饮食过量等。
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壁弹性降低,容易形成硬化斑块,增加了患上高血压的风险。
2. 遗传:有亲属患有高血压的个体更容易患高血压,基因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 肥胖:肥胖是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体内脂肪堆积增加,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进而影响心血管健康。
4. 高盐饮食:过多摄入含盐量较高的食物会使体内水分增多,导致血压升高。
为降低高血压风险,建议控制体重、减少盐摄入、保持良好的饮食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三、危险因素二:吸烟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可避免危险因素之一。
香烟中的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质会对血管产生不良影响。
1. 尼古丁:尼古丁刺激神经系统和肾上腺素释放,导致心跳加快、动脉收缩以及提高了心脏负荷。
2. 一氧化碳:吸烟者体内一氧化碳浓度明显升高,它会与血红蛋白结合,损害氧气输送至全身组织。
针对吸烟这一风险因素,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就是戒烟。
戒烟不仅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还能改善肺部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四、危险因素三:高胆固醇水平高胆固醇水平被认为是冠心病和中风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在人体内,胆固醇是一种重要的脂质物质,但过高的胆固醇水平可以引发动脉粥样硬化。
1.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被称为“好胆固醇”,它有助于清除体内多余的低密度脂蛋白(LDL)。
当HDL水平较低时,就会导致胆固醇在动脉壁上沉积。
2. 低密度脂蛋白(LDL):LDL被称为“坏胆固醇”,其富含胆固醇,并容易在动脉壁上形成斑块。
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f04c130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18.png)
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严重、最普遍的慢性病之一。
在临床实践中,心血管内科护士应当重视患者的心血管健康,通过分析患者的风险因素,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一、风险因素分析1、遗传因素:心血管疾病与家族遗传有关。
如果患者有家族心血管疾病史,则患病风险会增加。
2、高血压:高血压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硬化,加重心脏负荷。
3、高血脂:血脂过高可导致动脉硬化,使血管变得狭窄,从而增加心脏病发病率和死亡风险。
4、吸烟: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危害心脏和血管健康,从而引起心脏病。
5、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病情发展较快,且容易并发症,如心肌梗塞、脑卒中等疾病。
二、防范对策1、家族遗传:心血管内科护士应提醒患者注意自身健康状况,定期检查和监测,尤其是患者存在家族病史时。
2、高血压:护士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患者量身定制合理的降压方案,帮助患者控制血压。
同时,注重营养、运动、放松身心等方面的调整。
3、高血脂:护士应根据患者的肥胖程度、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降脂方案,并适量增加运动、控制体重。
4、吸烟:护士应积极宣传吸烟的危害性,引导患者戒烟,并提供心理和物资支持。
5、糖尿病:护士应重视糖尿病的护理和管理工作,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监测血糖变化等,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
总之,在心血管疾病的防范工作中,心血管内科护士应始终把患者的健康和福利放在第一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
还应加强科普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吸烟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是什么
![吸烟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ecddb21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6.png)
吸烟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是什么吸烟,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并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其中,吸烟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心血管疾病,指的是由于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各种心脏和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和高血压等。
本文从吸烟所产生的各个方面,分析吸烟对心血管疾病的不良影响。
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直接影响吸烟烟草中所含有的尼古丁和一些有害化学物质,对心血管系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吸烟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管壁变得更脆弱,形成动脉硬化,从而使得血管管腔变窄,血液循环不畅。
尼古丁还会导致心脏收缩的速度和力度增加,从而使得心脏的负担加重,容易诱发或加重心脏病。
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间接影响除了直接的影响外,吸烟还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间接的影响。
吸烟会导致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因此,每天吸烟的人的体内的氧气含量要低于非吸烟人士。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氧气含量的缺乏会导致不同的疾病。
举个例子,吸烟会导致缺氧,从而导致肺动脉高压,也会使得体内的血脂含量升高,从而导致血脂异常等等。
吸烟对冠心病的影响冠心病是一种心脏病,由于心肌供血不足或心肌氧合不良引起。
吸烟可能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过多的吸烟会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脂肪和细胞膜氧化物含量升高,导致心脏供血不足,造成心肌缺氧,从而加速冠心病的发展。
此外,吸烟也可能导致血液中的血小板质量降低,从而导致血栓形成,加重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甚至导致心力衰竭。
吸烟对高血压的影响吸烟可能是影响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之一。
吸烟会引起心血管系统中的血管收缩,使得血压升高。
长期吸烟还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得血管壁更加脆弱,从而加重高血压症状的发展。
因此,吸烟的人群,在治疗高血压时,应当停止吸烟,并积极采取其他治疗方法。
吸烟对心脏病的影响吸烟可能是导致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吸烟使得人体体内的胆固醇含量增加,导致动脉壁发生变化,血压升高,病情加重,出现心绞痛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哪些
![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e1bd0e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e.png)
吸烟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吸烟会导致血管痉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吸烟会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加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吸烟还会导致心肌梗死、中风和外周血管疾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糖尿病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糖尿病会导致血管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脂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控制难度较大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
防治措施: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高血压
定义: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 害的临床综合征。
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地域、肥胖、饮酒、吸烟、高盐饮食等。
对心血管的影响: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等疾病的 发生。
心血管疾病的主 要危险因素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汇报人:XXX 录Part One.
一级标题
Part Two.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One
一级标题
血脂异常
定义: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脂质成分异常,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升高或降低
危险因素:遗传、饮食、生活习惯等
对心血管的影响: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梗塞等疾病的 发生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方法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388412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f.png)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方法心血管疾病是指由于血管内膜损伤、脂质代谢障碍、高血压、吸烟、情感压力等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它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致残、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因此预防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方法。
一、不良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
经过多项研究发现,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会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戒烟。
烟草含有多种对心血管系统有害的化学物质,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
2. 限酒。
过量饮酒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每天不要饮酒超过两杯。
3. 合理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对心血管健康有益的食品,少吃含高脂肪、高糖的食物。
4. 多运动。
适量的有氧运动能够增强心脏功能、降低血压、改善血糖水平等,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
二、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容易引起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
高血压患者的心脏需要承受更大的负荷,容易发生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
因此,请注意以下几点:1. 定期测量血压。
血压是一个人健康的重要指标,每年至少测量1-2次血压。
2. 饮食控制。
控制盐摄入量,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对降低血压有益的食品。
3. 开始治疗。
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及时开始降压治疗,以避免心血管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三、高血脂高血脂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可导致心肌梗塞、脑梗塞等疾病。
高血脂的危害是难以察觉的,因此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定期检查血脂。
对于有高血脂家族史的人群,每年至少检查1-2次血脂。
2. 合理饮食。
少吃含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多吃鱼类、豆类、蔬菜等健康食品。
3. 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血脂、保持健康的体重,预防心血管疾病。
四、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不仅会导致高血糖,还会引起很多并发症,其中包括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对心血管的伤害主要是产生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因此应注意以下几点:1. 定期检查血糖。
心血管病的十大危险因素
![心血管病的十大危险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874b6ff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f.png)
心血管病的十大危险因素老年医学是现代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而在老年人中, 心血管疾病是发病与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
其危险因素主要有:1、高血压: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现有资料充分表明,无论男女、无论何年龄组、无论收缩压与舒张压,皆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呈显着正相关。
在死于心血管疾病的45~74岁人群中,有73%的男性和81%的女性先前已有某种程度的高血压。
2、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的升高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血清TC水平升高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而血清TC水平过低则增加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
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心血管病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
3、超重与肥胖:体重指数反映超重与肥胖程度。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体重指数<18.5为过低;18.5~24.9为正常体重;25.0~29.9为Ⅰ度超重(超重);30.0~39.9为Ⅱ度超重(肥胖);≥40.0为Ⅲ度超重(病态肥胖)。
4、吸烟:吸烟是心血管病主要的且独立的危险因素。
资料显示,吸烟者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性显着高于不吸烟者;吸烟量越大心肌梗塞的危险性越高;吸烟≥20支/日者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性为不吸烟者的3倍。
5、饮酒:适量饮酒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即适量饮酒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低于不饮酒者,但大量饮酒则明显升高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6、不合理膳食: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能增加血清TC与LDLc水平,不饱和脂肪酸对冠心病的发生具有保护性作用;蛋白质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膳食钠摄入量及钠/钾比值与血压呈显着正比,而钾摄入量与血压呈显着反比;钙摄入量与血压呈反比。
7、体力活动不足:有氧运动能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而缺乏体力活动的人易患心血管病。
8、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密切相关,社会因素与心血管病的发生也密切相关。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原则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cdfdef7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d.png)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原则一、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是在近年来成为全球 leading cause of death(致死主因)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 年龄和性别:年龄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此外,男性在60岁以前患上这些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2. 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长期高血压会使心脏劳损增加、动脉硬化加速,并增加患冠心病、中风等并发症的风险。
3. 高血脂: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是引发动脉斑块形成的主要因素,增加了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饮食不当、缺乏运动、肥胖等均可导致血脂升高。
4. 吸烟: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香烟中的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血栓形成,增加患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
5. 糖尿病: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
高血糖引起的血管和神经损伤以及其他代谢异常都会增加这些患者罹患心肌梗死、中风等的风险。
6. 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很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心脑血管疾病。
过多的体重会引起心跳加快,增加对心脏和动脉系统的负荷。
7. 缺乏运动:缺乏体育锻炼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长期久坐不动,缺乏活动,会导致身体肥胖、高血压等问题。
8. 饮食不健康:高盐、高脂、高糖的饮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会增加动脉硬化的发生。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原则1. 科学健康的饮食:合理搭配营养,减少对高盐、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类食品和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海产品。
2. 戒除吸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戒烟可以显著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同时要避免过量饮酒,建议每天男性最好不超过两杯,女性最好不超过一杯。
3. 加强体育锻炼: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4大危险因素会引发心血管病
![4大危险因素会引发心血管病](https://img.taocdn.com/s3/m/b22f3db2960590c69ec37617.png)
4大危险因素会引发心血管病心血管病是最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大威胁,那引发心血管病因素有哪些呢?危险因素1:吸烟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吸烟不仅影响呼吸道健康,也不利于其他器官的健康。
吸烟会影响血管内皮的功能,使心血管病变不稳定,从而引起血栓,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等。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吸烟导致冠心病的危险与吸烟量成正比;吸纸烟比吸其他种类的烟危险性大;尸检研究结果发现吸烟者动脉硬化的程度比不吸烟者严重得多;吸烟不但影响冠心病的发生,还对心肌梗死的预后有影响;被动吸烟者受到同样的危害;年纪愈轻,相对危险度愈高;戒烟可使危险性降低。
危险因素2:高血糖高血压、肥胖、胰岛素抵抗、高甘油三酯血症等因素经常共同存在,均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国人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一般比较多,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并不少见。
不少人是在常规体检或冠心病发作后才发现高血糖的。
而70-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疾病,其次的死因为小血管病变,所以预防非常重要。
建议要在体检时查查血糖,尤其是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并且不仅要看空腹血糖,也应看餐后血糖指标。
危险因素3:高血脂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血胆固醇含量高于260毫克/100毫升者,冠心病的发病率为低于200毫克/100亳升者的5倍,说明高血脂者易患冠心病。
高血脂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可能是,当动脉有损伤时(如高血压及吸烟等引起),脂质就会在动脉内膜中沉积,成为稍隆起的病灶,继之动脉内膜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将其围起、固定,形成斑块,斑块深层可以发生软化及溃疡,形成黄色粥状物。
危险因素4: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大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在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也非常高,约有1.6亿患者。
血压升高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损伤心、脑血管、肾脏、大动脉等,增强冠心病的发病率。
高血压患者发生血管闭塞和破裂比正常血压者早约20年。
有些高血压病人并没有头晕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a203a0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b.png)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病和脑血管病两大类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
这些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健康威胁之一、据统计,心血管疾病导致了全球每年1700万人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30%。
因此,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对于我们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至关重要。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以分为不可改变的和可改变的。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
男性患者在50岁之前发病率更高,而女性在绝经后的几年内发病率增长较快。
具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也面临更高的风险。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和缺乏身体活动等。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以损害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果血压长期超过正常范围,会导致血管变得僵硬、狭窄,增加心脏负荷。
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增加,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因为高血糖损害了血管内皮细胞。
肥胖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缺乏身体活动会导致体重增加、心血管健康状况下降。
因此,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控制和管理这些危险因素。
首先,要避免吸烟和被动吸烟,吸烟者应尽早戒烟。
其次,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摄入富含纤维、低脂肪和低盐的食物,减少饮酒,限制咖啡因摄入。
多食用蔬菜、水果和谷物可以提供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此外,要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两次以上的肌肉锻炼。
适度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均衡的营养和合理的运动可以帮助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
除了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
如果危险因素得不到控制,医生可能会选择药物治疗,如降压药、降脂药、降糖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一些危险因素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知识点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2ac06f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bd.png)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知识点心血管疾病是指累及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
这些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
本文将介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知识点。
一、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 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长期的高血压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脏肥大、冠状动脉狭窄等并发症。
2. 高血脂:血液中的脂质异常增高,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增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患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风险。
3. 吸烟:吸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痉挛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4. 缺乏体力活动:缺乏体力活动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长期的久坐不动容易导致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5. 不健康的饮食:高盐、高脂、高糖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血压升高和血脂异常,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6. 高龄:年龄是心血管疾病的非可逆性风险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逐渐变硬、血管弹性下降,容易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
7.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其自身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一些基因突变也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
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知识点1. 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控制。
定期测量血压、血脂和血糖,如有异常及时进行调整和治疗。
2. 建立科学的饮食习惯:摄入均衡的营养,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
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奶制品等健康食品。
3. 积极参与体力活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
增加身体的活动量,有助于减轻体重、降低血压和改善心血管功能。
4. 戒烟限酒:尽量避免吸烟和饮酒的行为。
戒烟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减少心脏病和脑卒中的风险。
过量饮酒不仅对心脏有害,还容易导致高血压和肥胖等问题。
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因素和预防策略
![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因素和预防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2abd78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fc.png)
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因素和预防策略心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心脏和血管中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
这些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一。
据统计,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然而,大部分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本文将探讨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因素和预防策略。
一、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1. 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和动脉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以及长期精神紧张等都可能导致高血压。
2. 高胆固醇:胆固醇是机体必需的物质,但其过高水平会增加动脉堵塞风险。
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会提高胆固醇水平,进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吸烟:吸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可预防因素之一。
香烟中的尼古丁和其他有毒化学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几率。
4. 糖尿病:2型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壁,增加动脉硬化和心肌梗死风险。
5. 肥胖:肥胖是导致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包括心血管疾病。
过量摄入能量和缺乏体力活动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策略1. 健康饮食:合理膳食结构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建议控制盐摄入,减少饮食中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增加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摄入。
2. 积极运动:规律的体力活动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推荐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
3. 戒烟限酒:戒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同时,限制饮酒量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策略。
过量饮酒会直接损害心脏和血管健康。
4. 管理压力:长期精神紧张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积极采取应对压力的方式,如放松训练、冥想和社交互动等都可以帮助管理压力。
5.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潜在风险因素,并在早期采取干预措施。
检查血压、血脂、血糖水平以及其他相关生理指标,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吸烟――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吸烟――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5c9f2574561252d380eb6e90.png)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3年 3月第 11卷第 3期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 March 2013, Vol.11, No . 3据 2010年中国疾控中心进行的《全球成人烟草调查———中国部分》得出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男性吸烟率为 52.9%,吸烟者总数达 3亿人;女性吸烟率为 2.4%, 吸烟人群达 1260万人 [1]。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由于生活方式西方化及与城市化相对应的社会经济的变迁, 中国心血管病发病率正在迅速增长, 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中国最新吸烟相关疾病归因死亡调查研究显示,吸烟致心血管疾病死亡是仅次于癌症的第二位死亡原因 [2], 与国外报道相似。
我国男性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吸烟者是非吸烟者的 2倍,且发病年龄较非吸烟者平均提前 7年 [3]。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4]。
1烟草中导致冠心病的主要成分烟草中尼古丁、一氧化碳和烟雾中的氧化物质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成分。
尼古丁对人体最显著的影响是激活交感神经, 引起呼吸兴奋、血压升高。
全天动态监测心率发现,吸烟者吸烟时心率加快 [5]。
心率加快的程度与尼古丁吸收入血液中的量相关。
激活交感神经心率加快可能是尼古丁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机制之一。
烟雾中的主要成分一氧化碳吸入体内与血红蛋白紧密结合产生碳氧血红蛋白, 一般吸烟者碳氧血红蛋白水平约 5%,重度吸烟者可超过 10%。
碳氧血红蛋白减少了携带氧气的血红蛋白,阻碍氧气释放,使心绞痛、间歇性跛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运动耐受量显著降低 [6]。
冠状动脉狭窄重的患者暴露于一氧化碳时, 容易诱发心功能衰竭及复杂室性心律失常 [7]。
长期一氧化碳暴露 ,吸烟者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 ,机体处于相对缺氧状态,红细胞数量增加,进而血液黏度增高, 处于相对的高凝状态。
烟雾中含有高浓度的氧化物质, 如氮氧化物及焦油中的大量自由基[8]。
多重危险因素预防是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重要举措
![多重危险因素预防是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重要举措](https://img.taocdn.com/s3/m/8ffa60e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5.png)
多重危险因素预防是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重要举措心血管病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最大健康问题之一,它包括冠心病、高血压、中风和其他相关疾病。
这些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缺乏运动和肥胖等。
这些危险因素不仅会独立地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而且在多个因素共同存在的情况下,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因此,多重危险因素预防是一种重要的举措,可以降低心血管病的风险。
多重危险因素预防措施旨在防止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主要来源。
这些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停止吸烟吸烟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它可以增加患冠心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戒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第一步。
戒烟可以显著降低食欲,改善呼吸和心脏功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2. 控制饮食饮食对于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过量摄取脂肪、糖等高卡路里食物,会导致肥胖、高胆固醇、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出现。
因此,精心控制饮食是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关键。
建议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类和低脂肪的动物蛋白,限制糖和饱和脂肪的摄入量。
3. 进行适当的运动颈椎管治疗有些疾病有帮助,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身体的肌肉和心血管健康,减轻疲劳、心理压力和肥胖等问题。
运动还可以控制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和血压,从而减少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 控制体重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因为它会影响心脏、血管和代谢功能。
因此,经常称体重并采取措施保持健康的体重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步骤。
5. 治疗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它会增加中风、心脏疾病和肾病等疾病的风险。
因此,及早治疗高血压至关重要,包括优化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以及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等。
6. 管理糖尿病总而言之,多重危险因素预防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举措,因为它可以减少不同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定期检查身体健康状况、注意饮食和运动、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是保持心血管健康的最佳方法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42146b2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3.png)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预防心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异常,导致血液循环受损的疾病。
这种疾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许多人都会受到这种疾病的威胁,但是很多人也没有意识到自己面临的危险。
下面本文将分别从危险因素和预防方面,讨论心血管疾病的问题。
危险因素1. 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长期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是指血压在正常时期上升,超过140/90 mmHg。
如果不治疗,高血压可以导致心血管疾病。
2. 吸烟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另一个危险因素。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以损害血管,导致动脉硬化。
吸烟的人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肺癌和其他健康问题。
3. 高胆固醇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过高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胆固醇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之一。
然而,当身体吸收过多的胆固醇时,它会在动脉内形成沉积物。
这些沉积物导致动脉狭窄,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
4.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影响血糖控制的疾病。
长时间患有糖尿病可以导致很多健康问题,包括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途径来解释。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不稳定,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
5. 缺乏锻炼缺乏锻炼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之一。
体育锻炼有助于加强心肺功能,改善代谢状况,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预防心血管疾病1. 管理高血压当血压在长期范围内超过140/90mmHg以上时,就需要进行治疗管理了。
治疗手段有很多,包括改变饮食结构、适当运动、服用降压药等。
适当的治疗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 戒烟戒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亦可通过吸氧来降低尼古丁对人体的伤害。
吸氧机一般都是在医院治疗心血管疾病时采用。
3. 改善饮食饮食习惯影响着心血管健康。
少吃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
选择低盐低脂肪的食品可以帮助保持心血管健康。
4. 控制血糖控制血糖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预防策略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预防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4e797f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2.png)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预防策略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和控制一些危险因素来减少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及一些预防和管理的策略。
一、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心血管系统负担,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增加发生心脏病的风险。
2.高血脂: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会导致动脉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水平与冠心病和中风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3.吸烟: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并引发心脏病和中风。
4.肥胖: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超重和肥胖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5.糖尿病: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加速血管老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策略1.健康饮食:采用健康饮食习惯对心血管疾病预防至关重要。
建议减少食用高盐、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增加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2.戒烟限酒:戒烟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措施。
同时,限制酒精摄入也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
3.加强体育锻炼: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压、控制体重、调节血脂水平。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4.控制体重: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量的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避免肥胖有助于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5.定期体检:定期体检能够发现潜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通过及早识别和控制,有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6.处理压力:管理压力对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放松技巧、进行身心活动、寻求社会支持等方式有效缓解压力。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517bdc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1.png)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中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它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多种类型。
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一、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长期的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最终引发心力衰竭。
同时,高血压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2、高血脂血脂异常,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过多的胆固醇在血管壁内沉积,形成粥样斑块,使血管狭窄、硬化,影响血液流通,容易导致心肌梗死和脑卒中。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血糖升高。
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此外,糖尿病还常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紊乱,进一步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吸烟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等,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血栓形成。
吸烟还会降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5、肥胖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高血压等代谢紊乱,增加心脏和血管的负担。
此外,肥胖还会引起体内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6、缺乏运动长期缺乏运动,身体的代谢功能会下降,容易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
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7、不健康的饮食高盐、高脂、高糖的饮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过多摄入盐会导致血压升高,过多摄入脂肪和糖会导致血脂异常和肥胖。
此外,缺乏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也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8、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等神经递质,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df2eb6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2.png)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心血管疾病是指会影响心脏和血管功能的一类疾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中风等。
在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我们需要了解其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危险因素1. 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长期的高血压会损害血管壁,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进而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2. 高血脂:血液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增加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这些脂质物质在血管壁上沉积会形成血管斑块,阻碍血流,导致心脏供氧不足。
3. 吸烟:吸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也会使心脏负荷加重。
4. 运动不足:缺乏体育锻炼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压和血脂,减少体重,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5. 不良饮食习惯:高盐、高脂、高糖和高胆固醇的饮食习惯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而富含纤维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有助于心脑血管的健康。
二、预防措施1.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基础。
多摄入蔬果、全谷物、鱼类、瘦肉和豆类等健康食物,减少高盐、高脂、高糖和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
2. 积极锻炼: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
此外,还可以适当进行力量训练来增强肌肉力量。
3. 戒烟限酒:要坚决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同时,减少饮酒量,不超过每天男性20克纯酒精和女性10克纯酒精的摄入标准。
4.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对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如果超重或肥胖,应进行减重计划,通过科学的饮食和运动来控制体重。
5. 加强心理健康:心理压力和抑郁情绪对心血管健康有负面影响。
应学会应对压力,采取积极的情绪处理方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6. 定期体检:定期测量血压、血脂和血糖,及时发现并控制可能的健康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2010年中国疾控中心进行的《全球成人烟草调查———中国部分》得出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男性吸烟率为52.9%,吸烟者总数达3亿人;女性吸烟率为2.4%,吸烟人群达1260万人[1]。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由于生活方式西方化及与城市化相对应的社会经济的变迁,中国心血管病发病率正在迅速增长,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中国最新吸烟相关疾病归因死亡调查研究显示,吸烟致心血管疾病死亡是仅次于癌症的第二位死亡原因[2],与国外报道相似。
我国男性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吸烟者是非吸烟者的2倍,且发病年龄较非吸烟者平均提前7年[3]。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4]。
1烟草中导致冠心病的主要成分烟草中尼古丁、一氧化碳和烟雾中的氧化物质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成分。
尼古丁对人体最显著的影响是激活交感神经,引起呼吸兴奋、血压升高。
全天动态监测心率发现,吸烟者吸烟时心率加快[5]。
心率加快的程度与尼古丁吸收入血液中的量相关。
激活交感神经心率加快可能是尼古丁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机制之一。
烟雾中的主要成分一氧化碳吸入体内与血红蛋白紧密结合产生碳氧血红蛋白,一般吸烟者碳氧血红蛋白水平约5%,重度吸烟者可超过10%。
碳氧血红蛋白减少了携带氧气的血红蛋白,阻碍氧气释放,使心绞痛、间歇性跛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运动耐受量显著降低[6]。
冠状动脉狭窄重的患者暴露于一氧化碳时,容易诱发心功能衰竭及复杂室性心律失常[7]。
长期一氧化碳暴露,吸烟者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机体处于相对缺氧状态,红细胞数量增加,进而血液黏度增高,处于相对的高凝状态。
烟雾中含有高浓度的氧化物质,如氮氧化物及焦油中的大量自由基[8]。
自由基进入人体过多,超过人体抗氧化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时,导致机体组织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引起氧化应激反应,使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从而导致组织损伤、坏死,细胞增殖甚至纤维化、癌变。
氧化应激是有助于形成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潜在机制。
2吸烟与血脂异常吸烟者更容易患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血脂代谢紊乱。
尼古丁可能加速脂肪分解和(或)诱发胰岛素抵抗,导致血脂异常[9]。
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的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主要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较低,甘油三酯和载脂蛋白A1较高[10]。
巨噬细胞吞噬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成为泡沫细胞,变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一部分。
吸烟者有较高浓度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由此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在戒烟后2周内,动态观察血脂发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开始上升[11]。
3吸烟与血管内皮功能正常血管内皮主要功能是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血小板聚集、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白细胞黏附和血栓形成等。
在内皮损伤或高脂、吸烟等因素刺激下,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表现为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下降,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黏附,炎症反应,内皮结构性损害如内皮细胞脱落、修复等。
与高脂血症、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一样,吸烟也会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障碍,如累及冠状动脉及周围动脉。
吸烟致内皮功能损害的原因可能与烟草中所含的尼古丁及自由基有关,但确切机制尚需研究。
由吸烟导致的外周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在戒烟后可以【关键词】吸烟;尼古丁;心血管疾病【Keywords】Smoking;Nicotine;Cardiovasculardiseasedoi:10.3969/j.issn.1672-5301.2013.03.019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01(2013)03-0223-04万方数据得到部分恢复[12]。
4吸烟与炎症反应吸烟促进炎症反应的机制尚不清楚,吸烟引起慢性炎症反应,如白细胞、C反应蛋白及急性期纤维蛋白原增高,增加白细胞在血管壁上的黏附聚集,同时还可以激活单核细胞[13]。
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都是发生心血管事件强有力的危险预测因子[14]。
尼古丁可能通过中性粒细胞迁移趋化来促进炎症反应,还作用在人类单核细胞衍生的树突细胞,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15]。
5吸烟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及等危症。
吸烟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风险随戒烟而降低。
胰岛素依赖2型糖尿病吸烟者在治疗时,胰岛素用量增大,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也升高。
非糖尿病患者胰岛素钳夹试验及糖、胰岛素负荷葡萄糖试验证实,吸烟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吸烟增加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如肾脏疾病的进展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同时还增加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如冠状动脉、周围血管病及脑卒中的发生。
吸烟引起胰岛素抵抗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证据表明尼古丁在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静脉输注尼古丁可以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分泌[16]。
尼古丁引起胰岛素抵抗的其他机制可能是激活了交感神经系统,增加皮质激素及生长激素的释放。
吸烟者合并糖尿病其血管病变的进程更为迅速。
6吸烟与高凝状态吸烟介导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病主要因素。
流行病学证实,吸烟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的风险,超过增加冠心病心绞痛的风险。
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主要由于血栓引起,而心绞痛则为血管狭窄供血障碍所致。
与非吸烟者相比,急性心肌梗死吸烟者年龄偏低,且心血管危险因素少,冠状动脉病变较轻。
吸烟者急性心肌梗死后经过溶栓治疗,其血运重建率要显著高于非吸烟者[17]。
在猝死的男性患者中,很多都有吸烟史,病理解剖结果中发现急性血栓形成占75%,有斑块没有血栓形成仅为少数占41%[18]。
相反,在非吸烟者中,稳定斑块无血栓形成更为常见。
吸烟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血栓形成。
吸烟致慢性炎症反应使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一氧化碳导致缺氧,引起红细胞计数增高,血液黏滞度增高。
吸烟者血小板活性显著增高,更容易在病变狭窄的血管内形成急性阻塞性的血小板血栓[19]。
7吸烟与心脏的血液循环吸烟破坏心肌组织氧的供需平衡引发冠状动脉缺血。
尼古丁刺激机体交感神经使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快速增加,心肌的需氧量增加[20]。
吸烟加快心率(可增加20次/分之多),动态心电图显示吸烟者全天平均增加7次/分。
吸烟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及心排量增加,血流动力学效应主要是尼古丁介导的,是尼古丁β肾上腺素能效应所致。
大量研究显示[21],吸烟使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减退,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原因有一氧化氮释放减少。
戒烟可以使一氧化氮的释放恢复正常。
吸烟增加有冠状动脉病变血管阻力,这种效应能被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阻断[22]。
血管内的多普勒超声测试表明,吸烟导致外周动脉收缩以及冠状动脉血管阻力增加[23]。
所以,外周动脉的收缩及冠状动脉血管阻力的增加共同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障碍。
如果采用钙离子拮抗剂或硝酸盐类药物预处理后,吸烟可以增加有病变冠状动脉血流,研究证实[24],吸烟直接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收缩。
通过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显示,吸烟可以诱发冠状动脉痉挛[25],增加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发生风险,并且使发作患者药物疗效减弱[26]。
8吸烟对男女性别心血管病的影响近年,各国报道女性吸烟呈持续上升趋势,尤其年轻女性[27],那么吸烟对男女不同性别在心血管病方面的影响是否有差异一直存在着争议。
1998年,Prescott及其同事报道,吸烟者中女性较男性冠心病危险增加50%,由此得出结论女性较男性对吸烟的危害性更敏感。
大型APCSC荟萃分析研究显示[28],对于严重吸烟者冠心病风险存在性别差异,吸烟对女性的危害重于男性。
2011年发表的大型前瞻性荟萃分析研究显示,与非吸烟者相比,独立于其他心血管病风险之外,女性吸烟者较男性吸烟者冠心病风险增加25%[29],因此各国对女性吸烟采取干预措施也势在必行。
9吸烟与冠心病的治疗综上所述,吸烟通过多种机制导致心血管病的产生,其中血栓形成、内皮功能损害、炎症反应及冠状动脉痉挛所致的急性心血管事件最为突出。
吸烟者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础主要是血栓事件,溶栓疗效优于非吸烟者。
溶栓治疗是吸烟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合理选择,尤其是在没有条件立即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需要转诊的医院,此时,立即溶栓可能优于延迟的介入治疗。
一项研究表明[30],低剂量阿司匹林不能充分抑制吸烟者冠心病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或更高剂量阿司匹林才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活性。
一项在社区人群中(85%为冠心病患者)的研究显示,在预防血栓抗血小板治疗方面,吸烟与血小板活性有很强的相关性,对阿司匹林81mg/d无反应者,常常需要改为325mg/d或联合使用氯吡格雷才有效[31]。
在吸烟者冠心病血小板活性方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影响相反,连续观察了259例选择性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显示,与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增加吸烟者血小板的抑制和万方数据降低血小板聚集作用[32]。
如果不戒烟,心肌梗死吸烟者梗死复发的概率显著增加。
吸烟者更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痉挛,一旦发生痉挛其对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反应较差,需要硝酸盐类药物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
吸烟是导致内皮功能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改善内皮功能的治疗如调脂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有效控制糖尿病对吸烟患者都可以显著获益。
吸烟可以诱发胰岛素抵抗,对于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往往加大胰岛素用量或降糖药物剂量才能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
10戒烟与冠心病患者吸烟是可防可治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戒烟可以显著减少心血管发病风险。
对12866人10年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吸烟者冠心病死亡危险是非吸烟者1.57倍,戒烟1年后死亡危险减少37%[33]。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和控制血压及胆固醇相比,戒烟能更大程度减少全因死亡的风险[34]。
美国国家成人胆固醇教育计划也指出,戒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力的干预措施,其作用仅次于阿司匹林的使用[35]。
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相比,遗憾的是临床医生对吸烟危险因素的重视远远不够。
吸烟至少是和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同等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指导吸烟者戒烟,控制吸烟流行病趋势,心血管医生责无旁贷[36]。
荟萃分析发现干预冠心病住院患者戒烟成功率高于其他疾病的住院患者[37],即使是未受过控烟知识培训的护士对冠心病住院吸烟者进行控烟干预也可促进患者戒烟,结果发现干预组较未干预组戒烟率显著提高,分别为57%和37%[38]。
冠心病住院人群加用戒烟药物强化干预(常规干预+12周联系支持,戒烟药物)可显著提高1年戒断率,和常规干预(院内咨询,戒烟小册子)相比,1年戒烟率从9%提高至33%。
随访2年,再住院率相对危险减少44%,全因死亡相对危险减少77%[39]。
研究表明,戒烟干预的频度及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戒烟成功率。
总之,在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
吸烟是冠心病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中青年人群[40],而且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危险因素,控烟带来的临床效益是显著的,并且高于调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