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安全生产教育案例分析题

合集下载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而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提高大家对安全生产事故的警惕性和应对能力,以下是一起发生在某工厂的大型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某年某月某日,某化工厂发生了一起安全生产事故。

当地媒体报道称,事故发生时,该化工厂正在进行装置检修作业,由于操作人员未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导致一台化工装置爆炸起火,造成严重后果。

事故发生后,工厂迅速组织应急救援,并向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报告。

事故原因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操作人员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缺乏安全操作意识;二是存在着后勤保障不到位的问题,没有定期检查和维护装置的设备;三是负责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到位,没有及时纠正不良的操作习惯。

事故的后果十分严重,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统计,事故现场有7名工人遇难,10多人受伤。

此外,事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大量毒物外泄,严重污染了周边地区的土壤和水源。

针对这起事故,相关部门迅速展开调查,并责令该化工厂停产整顿,同时要求企业领导和相关人员进行深刻反思和整改。

该工厂的法人代表被警方控制,面临着刑事责任的追究。

这起事故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教训。

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生产安全的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确保操作人员按照规定进行操作,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化工企业的监管和检查,切实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相关部门应该定期检查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加大惩罚力度,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并向公众公开处理结果,形成警示。

总之,安全生产事故不仅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的威胁。

我们应该从这起事故中吸取教训,加强安全意识,完善制度,提高应对能力,共同努力营造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

(完整版)案例分析题

(完整版)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1、某年夏末秋初,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

使该工段414m2厂房全数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倾圮,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数损毁,并造成四周办公楼及厂区四周280余间平房水平损坏。

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

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7krn2,因为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四周居民易近区距离较近,事情共导致百余人氯气中毒,数十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3万元(时值)。

最初爆炸的一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

因为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毗连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罐装配,致使氯化石蜡倒灌入液氯钢瓶中,这属于违章行为。

而且在送来此钢瓶时也未向充装单元说明情况,留下重大事情隐患。

负责充装钢瓶的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液氯前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搜检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

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映,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四周钢瓶接踵爆炸,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

经调查,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当地政府和化工场均没有事情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问题:(1)试按照上述材料,剖析该起事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按照《安全生产法》,试提出措施建议。

(3)试提出防范措施。

答题要点:(1)事情原因直接原因:①用户方违章在液氯钢瓶内混入氯化石蜡,且未向充装方说名此情况,形成事情隐患;②充装方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前未按划定搜检和清理,就进行充装作业。

间接原因:①用户方的生产行动措施存在缺陷(需要的防倒灌行动措施);②压力容器灌装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应经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

用户方和充装方的工人都属违章操作,也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

说明双方单元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不足;③无论何种原因,化工场建在居民易近区都是不合适有关安全规定要求的。

政府和厂方也没有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2)措施意见①化工场为危险品化学品生产单元。

安全生产教育案例及分析优秀4篇

安全生产教育案例及分析优秀4篇

安全生产教育案例及分析优秀4篇安全生产教育案例分析篇一某工艺制品厂发生特大火灾事故,烧死84人,伤40多人。

事故经过情况是:该工艺制品厂厂房是一栋三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一楼是裁床车间兼仓库,库房用木板和铁栅栏间隔成,库内堆放海绵等可燃物高达2 m,通过库房顶部并伸出库房,搭在铁栅栏上的电线没有套管绝缘,总电闸的保险丝改用两根钢丝代替。

二楼是手缝和包装车间及办公室,厕所改作厨房,放有两瓶液化气。

三楼是成衣车间。

该厂实行封闭式管理,两个楼梯中东边一个用铁栅栏隔开,与厂房不相通,西边的楼梯平台上堆放了杂物;楼下四个大门有两个被封死,一个被铁栅栏隔在车间之外,职工上下班只能从西南方向的大门出人,并要通过一条用铁栅栏围成的只有0. 8 m宽的狭窄通道打卡,全部窗户安装了铁栅栏加铁丝网。

起火原因是电线短路引燃仓库的可燃物所致。

起火初期,火势不大,部分职工试图拧开消防栓和使用灭火器扑救,但因不懂操作未能见效。

在一楼东南角敞开式的货物提升机的烟囱效应作用下,火势迅速蔓延至二楼、三楼。

一楼的职工全部逃出,正在二楼办公的厂长不组织工人疏散,自己打开窗爬绳逃命。

二、三楼300名职工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慌乱下楼,由于对着楼梯口的西北门被封住,职工下到楼梯口要拐弯通过打卡通道才能从西南门逃出,路窄人多,互相拥挤,浓烟烈火,视野不清,许多职工被毒气熏倒在楼梯口附近,因而造成重大伤亡。

一、单项选择题1.“回”形标志表示_。

A.加强绝缘B.双重绝缘C.工作绝缘D.基本绝缘2.案例中的工艺制品厂配电系统应采用_。

A. TT系统B. PT系统C. TN系统D.上述三种系统都可以二、多项选择题3.导线的安全载流量决定于_。

A.导线截面B.导线材料C.导线长度D.绝缘材料4.泡沫灭火器适用于扑救_。

A. A类火灾B. B类火灾C.带电火灾D. C类火灾三、简答题5.对以上事故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可以采用哪些危险辨识、评价方法,并简单介绍事故树分析法的基本程序。

安全生产教育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安全生产教育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安全生产教育案例分析题及答案案例一:建筑工地高空坠落事故分析及应对措施案例描述某建筑工地发生了一起高空坠落事故,造成两名工人不同程度的伤害。

根据调查,事故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未戴安全帽、未系安全绳、工人缺乏安全培训等。

问题分析1.造成工人未戴安全帽的原因是什么?2.工人未系安全绳的原因有哪些?3.工人缺乏安全培训的原因是什么?4.该工地应如何改善安全教育和培训措施以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答案分析1.工人未戴安全帽的原因可能是他们没有意识到戴安全帽的重要性,或者是工地管理人员没有对工人进行强制要求。

2.工人未系安全绳的原因可能是他们对安全绳的使用方法不熟悉,或者是缺乏对高空作业的风险认识。

3.工人缺乏安全培训的原因可能是工地管理人员忽视了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或者是安全培训的频率和内容不够全面。

4.为了改善安全教育和培训措施,该工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意识培养,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安全意识对于工作的重要性。

–强制要求工人在高处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帽和系好安全绳,并加强对安全帽和安全绳的使用培训。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包括高空作业的风险认识、安全操作方法等内容,并对参加培训的工人进行考核。

–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案例二:化学品泄漏事故分析及救援措施案例描述某化工厂发生了一起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周边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威胁到附近居民的生命安全。

根据初步调查,事故原因是管道破裂,致使化学品泄漏。

问题分析1.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泄漏的化学品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有哪些危害?3.该化工厂在事故发生后应该如何进行紧急救援?4.该化工厂应该如何改进安全管理,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答案分析1.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管道破裂,可能是由于管道老化或者操作不当引起的。

2.泄漏的化学品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可能会造成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和土壤污染,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引发爆炸和火灾。

安全教育内容案例分析题(3篇)

安全教育内容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安全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全民安全意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本案例以某企业发生的火灾事故为背景,分析企业在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案例描述某企业是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企业,拥有员工500余人。

该企业在2018年5月发生了一起火灾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

经调查,火灾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车间内电气线路老化,短路引发火灾。

在火灾事故发生前,企业曾进行过一次安全教育培训,但培训内容较为单一,主要针对消防安全知识。

在实际工作中,员工对消防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缺乏应对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此外,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也存在以下问题:1.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安全检查、隐患排查等方面缺乏具体规定。

2. 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培训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未能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安全检查工作不到位。

企业安全检查工作不定期,检查力度不够,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及时。

4. 安全责任不明确。

企业内部安全责任划分不明确,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对自身安全责任认识不足。

三、案例分析1. 安全教育培训问题案例中,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未能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丰富培训内容。

在消防安全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培训内容。

(2)创新培训方式。

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现场教学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员工参与度和培训效果。

(3)加强培训考核。

对员工培训效果进行考核,确保员工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

2. 安全管理制度问题案例中,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安全检查、隐患排查等方面缺乏具体规定。

发布警示教育案例分析题(3篇)

发布警示教育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建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建筑材料的生产和销售。

公司占地面积50亩,员工200余人,其中管理人员30人,生产工人170人。

近年来,公司业务发展迅速,但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严重漏洞,导致2023年5月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

二、事故经过2023年5月10日,某建材有限公司在进行混凝土搅拌车运输作业时,由于搅拌车司机操作不当,导致车辆失控,冲出路面,撞上路边的一棵大树,随后翻车,造成搅拌车司机和一名随车人员重伤,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

三、事故原因分析1. 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公司管理层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导致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2.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针对性的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对员工的安全生产行为缺乏有效约束。

3. 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公司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培训内容单一,形式枯燥,未能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

4. 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搅拌车等生产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导致事故发生。

5. 司机操作失误:搅拌车司机缺乏必要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操作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四、警示教育案例分析1. 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公司应加强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形成人人关注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

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制定针对性的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

3.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加大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力度,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5. 严格司机操作管理:加强对司机的选拔和培训,提高司机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杜绝违规操作。

安全生产事故教育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教育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教育案例分析案例一:建筑工地高处坠落事故分析案例背景:公司承建了一座高层建筑的施工工程,工地上有大量的建筑工人。

在施工过程中,一名工人因操作不当,导致从10米高的脚手架上摔落,最终造成严重的伤害。

案例分析:1.不合格操作:工人没有正确使用安全带以及其他防护设备,也没有遵守工地的安全操作规程。

这表明工人们对于安全操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2.缺乏监督管理:工地上没有足够的监督和管理,相关负责人没有进行及时的安全检查,也没有教育工人们正确的安全操作方法。

这导致了工人的错误操作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和指导。

3.安全意识淡薄:工人缺乏安全意识,对违反安全规程和操作不当的后果缺乏认识。

工人们对于自己的安全责任认识不足,容易对安全事故视而不见。

4.施工现场环境:施工现场没有设置足够的警示标志和安全警示设施,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如无形化解,存在致命的安全隐患。

安全教育及预防措施: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对所有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宣传事故案例,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组织定期的安全教育培训,包括上岗前培训和定期安全会议,提醒工人时刻保持警惕。

2.加强监督管理:公司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实施。

3.完善安全措施:施工现场应设置明确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设施,建立安全警示区域。

对危险区域进行防护措施,如设置防护栏杆,安装避雷设备等。

4.建立安全奖惩机制:公司应建立安全奖惩机制,鼓励员工关注安全,积极发现并及时纠正安全事故隐患。

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以倒逼员工增强安全意识。

5.加强安全监督:在工地上设立安全监督员,定期巡视施工现场,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处理。

建立安全举报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工作,发现并报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生产安全案例法律分析题(3篇)

生产安全案例法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钢铁厂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主要生产钢铁产品。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该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不断加大生产力度。

然而,由于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管理不到位,导致一起严重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2018年3月,某钢铁厂在轧钢车间进行设备检修时,由于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一名工人不慎触电身亡。

事故发生后,该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法律纠纷。

二、案例分析(一)事故原因分析1. 人员因素(1)工人安全意识淡薄。

在事故发生前,该工人未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对电击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安全操作技能。

(2)工人违规操作。

在设备检修过程中,该工人违反操作规程,擅自打开电源开关,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2. 管理因素(1)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该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针对性强、可操作性的安全操作规程。

(2)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

在设备检修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操作行为。

(3)安全培训不到位。

该厂对员工的安全培训不够重视,导致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操作技能不足。

(二)法律责任分析1. 工人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一条规定,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本案中,该工人违反操作规程,擅自打开电源开关,导致触电事故发生,应对自身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企业责任(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未按照规定如实告知有关的安全生产事项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本案中,该厂未对工人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导致工人安全意识淡薄,应对其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安全生产案例分析试题-

安全生产案例分析试题-

案例分析题1、小李刚参加工作被分配在冷冻库当工人,工作很积极,经常长时间坚持在冷冻库内工作,但几个月后经常出现肌痛和腰痛等病症。

请你分析引起小李这些病症的原因。

答题思路:温度低于人体舒适温度的环境称为低温环境。

18℃以下的温度即可视为低温,但对人的工作效率有不利影响的低温,通常是在10℃以下。

在低温环境下人体中心体温低于35℃时,即处于过冷状态。

低温对人体的影响表现为:一是引起局部冻伤,与人在低温环境中暴露时间长短有关;二是产生全身性影响。

人体在低温环境暴露时间不长时,能依靠温度调节系统,使人体深部温度保持稳定。

但暴露时间较长时,中心体温逐渐降低,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低温症状:出现呼吸和心率加快,颤抖等,接着出现头痛等不适反应。

当中心体温降到30~33℃时,肌肉由颤抖变为僵直,失去产热的作用,将会发生死亡。

长期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劳动(如冷冻库工人)易引起肌痛、肌炎、神经痛、神经炎、腰痛和风湿性疾患等。

2、一天小周随检查团进行露天安全检查,当天太阳很大,小刘由于走得急,忘了带遮阳用具,刚开始小刘还感觉良好,但过一段时间后就感到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最后竟晕倒在地。

请你分析原因。

答题思路:作业环境气温较高时,人员就感到烦闷,直接影响作业人员的正常作业。

温度超过舒适温度的环境称为高温环境。

29℃以上对人的工作效率有不利影响,可认为是高温。

人的中心体温在37℃以上就感到热。

高温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高温烫伤、烧伤,人体皮肤温度达41~44℃时即感到痛,超过45℃即可迅速引起皮肤组织损伤;二是全身性高温反应,当局部体温达38℃时,便产生不舒适反应。

全身性高温的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胸闷、恶心、呕吐、视觉障碍(眼花)、癫病样抽搐等。

温度过高还会引起虚脱、肢体僵直、大小便失禁、晕厥、烧伤、昏迷、直至死亡。

人体耐高温能力比耐低温能力差,当人体深部体温降至27℃时,还可抢救存活,而当深部体温达42℃时,则往往引起死亡。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一、事故概述:某公司是一家从事铸件加工的中小型企业,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

2018年3月,该公司发生了一起安全生产事故。

事故发生在该公司的熔炼车间,造成3人死亡,6人受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1.设备老化:事故发生时,熔炼车间中的熔炼炉已经服役多年,设备老化严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操作不当:事故发生时,负责操作熔炼炉的工人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导致炉体炸裂,发生爆炸事故。

3.安全管理不力:该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安全培训和管理,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不到位。

4.无应急救援措施:事故发生后,公司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导致事故后果扩大。

三、教训与改进措施:1.设备维护:公司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并合理更新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2.员工培训:公司应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操作人员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

3.安全管理: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并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监督。

4.应急救援准备: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机制,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人员,以应对突发事故,降低事故后果。

四、改进效果:经过事故的教训,该公司重视安全生产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设备定期维护和更新,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加强员工培训,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监督;建立了健全的应急救援机制,提高了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五、结论:本次事故给该公司敲响了警钟,使他们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通过事故的教训,他们加强了对安全生产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提高了公司的安全生产水平,保障了员工的安全。

这个事故案例提醒我们,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往往与设备老化、操作不当、安全管理不力等因素有关,我们要从这些案例中吸取教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精讲班第1讲作业卷
一、案例分析题:
1、A铜业公司是某大型企业的控股子公司,2009年,A铜业公司新建采用艾萨熔炼技
术生产铜及硫酸的项目,项目于2009年1月开始建设,9月10日投产运行。

项目主要工艺设备有艾萨熔炼炉、电炉、余热锅炉等。

艾萨熔炼炉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经热交换后产生蒸汽,热交换后的烟气经除尘净化系统处理后排放。

余热锅炉设计额定蒸汽压力2.5MPa、额定蒸发量35t/h、额定蒸汽温度350 ℃。

2009年11月24日20时,当班调度甲听到一声巨响,随即在监控系统屏幕上看到余热锅炉房有大量蒸汽喷出。

甲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报告公司总经理乙。

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

21时,经人员清点,仍有5名职工下落不明,乙派2名工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因现场蒸汽太大,2名工人被烫伤。

于是紧急外调防护服,救援人员穿上防护服进入余热锅炉房,发现有4名职工死亡、1人重伤。

D.容器爆炸
E.火灾
3.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A.熔炼炉烟气温度过高
B.熔炼炉高温烟气压力过高
C.波纹金属软管质量不合格
D.现场职工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E.锅炉房设计不合理
(150.00)
1、 A B C D E
2、 A B C D E
A B C D E。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习题及答案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习题及答案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案例及练习7某厂在靶场实验室进行金属管壳电雷管测试试验,当天试验完成后,将每发电雷管的导线分别用胶带固定在电雷管管壳后,放置于实验室韵金属托盘内。

第二天天气晴朗、干燥,一名工作人员手持装有电雷管的托盘,由实验室携带至室外实验区进行试验。

当该工作人员走出实验室10m时,托盘内电雷管发生爆炸,炸伤该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外的一名儿童。

事后检查发现,该靶场符合规范要求,周围空旷,无其他危险源,该工作人员身穿羊毛大衣、腈纶内衣、翻毛皮鞋,外衣口袋内装有一盒完好的火柴。

1.根据本次事故现场描述,指出有哪些方面违反了安全管理相关的规定。

参考答案1 电雷管诸存时没将单发雷管的2根导线铰接。

2 人员没穿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鞋。

3 人员携带易燃易爆品。

4 实验区内有闲杂人员。

2.为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应加强哪些方面的管理参考答案1 加强人员防静电工作服装的着装管理。

2 加强电量管操作、储存管理。

3 加强人员、场地管理。

炼焦生产的主体设备主要是焦炉。

某焦化厂生产工艺主要有:洗煤、配煤、破碎、筛分、焦化、鼓风冷却、氨回收、苯回收、脱硫脱氰等。

炼焦原煤经洗煤筛进后去掉杂质获得精洗煤,杂质主要是煤矸石;精洗煤进入煤场储存装置储备,根据炼焦工艺要求按不同煤质进行配煤,并粉碎加工成粉煤;配煤后的粉煤装炉炼焦,煤在焦炉炭化室内经1 400℃高温干馏裂解炭化,同时产生大量有机挥发物即粗煤气 ,即焦炉的输出物有粗煤气和焦炭;当炭化室内煤饼炭化成熟后,焦炭由炉侧推焦机推出,再经水洗降温、冷却、破碎加工成为成品焦炭;除由于工艺操作或炉体不严密等原因造成极少部分粗煤气泄漏外,粗煤气首先经鼓风冷却获得粗焦油,再经氨回收装置、苯回收装置去掉氨和苯,进一步脱硫脱氰后获得净煤气。

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单项选择题1.炼焦生产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有火灾、爆炸危险性,下列 A 说法正确。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强化练习题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强化练习题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强化练习题1. 案例背景某工厂为了加强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意识,决定组织一次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强化练习。

本次练习题将提供两个实际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参与者需要分析事故原因、责任分配以及事故防范措施等。

2. 案例一:高空坠落事故2.1 案例描述某建筑工地发生一起高空坠落事故,一名工人从高处坠落导致严重受伤。

事故发生时该工人未佩戴安全带,没有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2.2 分析要点1.事故原因分析:为何事故工人未佩戴安全带?是否存在安全教育不到位的问题?2.责任分配:对事故的主要责任方有哪些?建筑工地的管理方是否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3.事故防范措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高空坠落事故?3. 案例二:化学品泄漏事故3.1 案例描述某化工厂发生一起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有毒气体释放到厂区内部,造成多名工人中毒。

事故发生时,部分工人未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并且没有及时撤离。

3.2 分析要点1.事故原因分析:为何部分工人未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是否存在安全意识淡漠的问题?2.责任分配:对事故的主要责任方有哪些?化工厂是否存在违规操作的问题?3.事故防范措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化学品泄漏事故?4. 参与练习方法1.参与者可以以小组形式组织,每个小组分别分析两个案例。

2.针对每个案例,小组成员可以共同讨论和研究事故原因、责任分配和事故防范措施。

3.每个小组需要撰写一份报告,包括案例分析和提出的解决方案。

4.报告要求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撰写,并提交给组织方进行评估。

5. 练习总结与奖励1.组织方将对每个小组的报告进行评估,并给予反馈和建议。

2.根据评估结果,组织者将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奖励,鼓励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重视和参与。

结语通过这次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强化练习,相信员工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潜在危险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通过分析事故原因和防范措施,员工可以为实际工作中的安全保障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安全生产教育事故案例题分析

安全生产教育事故案例题分析
第14页
6.预防粉尘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
A.降低粉尘浓度 B.穿防静电工作服 C.生产装置接地 D.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E.采用防爆厂房 ——《安全技术》P87:粉尘爆炸的特点
答案:ABCE
第15页
7.下列关于亚麻粉尘的爆炸危害和后果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粉尘浓度越大,爆炸威力越大 B.粉尘分散度越小,爆炸威力越大 C.爆炸能量与粉尘活性有关 D.爆炸能量与粉尘粒度无关 E.爆炸产生的后果与厂房结构有关 ——《安全技术》P86:粉尘爆炸的特点
第34页
2.说明此次应急救援演练现场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成立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及专业处置小组
危害分析与事态评估
工程抢险:泄漏控制、供电系统、供水系统
环境监测
泄漏物的处置
医疗救助
公共关系
警戒、交管
疏散与人群安置
接警与通知
通报与紧急公告
第35页
3.说明此类事故的应急恢复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 ✓ P129/142 ✓ 清理废墟 ✓ 损失评估 ✓ 消毒去污 ✓ 灾后重建 ✓ 预案评估
第28页
以下是应急救援演练的相关情况。 模拟事故:甲石化厂液化石油气球罐发生严重泄漏,
泄漏的液化石油气对相邻化工厂和行人造成威胁,如发生 爆炸会造成供电线路和市政供水管道损坏。
演练的参与人员:市领导,市应急办、安监、公安、 消防、环保、卫生等部门相关人员,甲石化厂有关人员, 有关专家。
第29页
演练地点:甲石化厂厂区内。 演练过程: 2009年7月11日13时55分,甲石化厂主要负责人接到液化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 故属于( )。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员工安全生产教育案例分析题_教师教育叙事范文_

员工安全生产教育案例分析题_教师教育叙事范文_

员工安全生产教育案例分析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源培训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强调了企业开展全员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员工安全生产教育案例分析题,供大家分享。

员工安全生产教育案例分析题一甲驾驶装满液氯的槽罐车在高速公路上与乙驾驶的货车相撞。

液氯泄漏,造成除甲外的两人死亡,甲不顾槽车严重损坏、液氯泄漏的危险情况,没有报警和采取措施,逃离事故现场,形成大范围污染,造成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近万人疏散。

一、单项选择题1.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A.槽车与货车相撞而泄漏B.槽车设计不合理C.驾驶员的教育培训不够D.村民对液氯的危害认识不够2.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该事故属于_。

A.特别重大事故B.重大死亡事故C.重伤事故D.一般事故[[[二、多项选择题3.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该事故调查组职责包括_。

A.请军队参加调查B.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C.调查事故原因D.提出对驾驶员甲的处理意见4.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化学标准》,导致事故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不包括_。

A.槽车液氯破裂B.标志不清C.有毒物质D.作业环境不良5.调查取证主要包括_。

A.搜集事故发生有关事实B.成立救援指挥部C.慰问抢险人员D.询访驾驶员甲三、简答题6.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驾驶员甲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7.参照《_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标准》,槽车停运期间减少的经济收人能否算做直接经济损失的项目?员工安全生产教育案例分析题二某年1月24日10时许,在某路段发生特大汽车追尾事故,造成5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一辆运输车上装载的有毒化工原料泄漏。

事故发牛在某高速公路,自北向南方向的距某市14KM处,前方4辆汽车相撞,其中一辆面包车上一家3人当场死亡,另一辆挂重庆车牌的运输车被撞坏,造成车上2人死亡、1人受伤,运输车装载的15,四氯化钛开始部分泄漏。

四氯化钛是一种有毒化工原料,有刺激气味,挥发快,对皮肤、眼睛会造成损伤,大量吸人可致人死亡。

安全_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安全_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一家化工厂,成立于1995年,主要生产化工产品。

该厂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员工总数约200人。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该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安全生产管理却逐渐放松。

2021年5月,该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并造成3人死亡、8人受伤。

二、事故经过2021年5月15日,化工厂车间内正在进行一项设备维修工作。

维修过程中,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使用明火作业。

由于作业区域存在易燃易爆气体,明火作业导致气体爆炸,引发火灾。

火灾迅速蔓延,造成严重损失。

三、事故原因分析1. 违规操作:维修人员违反操作规程,使用明火作业,是引发火灾的直接原因。

2. 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化工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导致员工安全意识淡薄,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

3. 设备设施老化:化工厂部分设备设施老化,安全性能下降,为火灾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4. 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火灾发生后,化工厂应急处置能力不足,未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火势,导致火灾蔓延。

四、法律责任分析1. 维修人员:维修人员违反操作规程,使用明火作业,应承担直接责任。

2. 化工厂负责人:化工厂负责人对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未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应承担领导责任。

3.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未及时发现并督促化工厂整改安全隐患,应承担监管责任。

五、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违反《安全生产法》的火灾事故。

从本案可以看出,以下问题值得深思:1. 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化工厂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2. 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化工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导致安全生产管理混乱。

3. 安全监管力度不足: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化工厂的监管力度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安全隐患。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安全生产事故教育案例分析(精选3篇)

安全生产事故教育案例分析(精选3篇)

安全生产事故教育案例分析(精选3篇)安全生产事故教育案例分析篇11993年3月10日14时07分24秒,某发电厂1号机组锅炉发生特大炉膛爆炸事故,人员伤亡严重,死23人,伤24人(重伤8人)。

发电厂1号锅炉是美国ABB一CE公司(美国燃烧工程公司)生产的亚临界一次再热强制循环汽包锅炉,额定主蒸汽压力17.3 MPa,主蒸汽温度540℃,再热蒸汽温度540℃,主蒸汽流量20xx tlh。

1993年3月6日起该锅炉运行情况出现异常,为降低再热器管壁温度,喷燃器角度由水平改为下摆至下限。

3月9日后锅炉运行工况逐渐恶化。

3月10日事故前一小时内无较大操作。

14时,机组负荷400 MW,主蒸汽压力巧.22 MPa,主蒸汽温度513℃,再热蒸汽温度512℃,主蒸汽流量1154.6 t/h,炉膛压力维持负10 mm水柱,排烟温度A侧110℃,B 侧158℃。

磨煤机A, C、D、E运行,各台磨煤机出力分别为78.5%、73%、59%、38%,磨煤机B处于检修状态,磨煤机F备用。

主要CCs(协调控制系统)调节项目除风量在“手动”调节状态外,其余均设为“自动”,吹灰器需进行消缺,故13时后已将吹灰器汽源隔离。

事故发生时,集中控制室值班人员听到一声闷响,集中控制室备用控制盘上发出声光报警:“汽机跳闸”、“旁路快开”等光字牌亮。

逆功率保护使发电机出口开关跳开,厂用电备用电源自投成功,电动给水泵自启动成功。

由于汽包水位急剧下降,运行人员手动紧急停运炉水循环泵B, C(此时A泵已自动跳闸)。

就地检查,发现整个锅炉房迷漫着烟、灰、汽雾,人员根本无法进人,同时发现主汽压急剧下降,即手动停运电动给水泵。

由于锅炉部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柜通讯中断,引起CRT(计算机显示屏)画面锅炉侧所有辅助设备的状态失去,无法控制操作,运行人员立即就地紧急停运两组送引风机。

经戴防毒面具人员进人现场附近,发现炉底冷灰斗严重损坏,呈开放性破口。

该起事故死亡23人,其中电厂职工6人(女1人),民工17人。

安全生产知识考试案例题

安全生产知识考试案例题

安全生产知识考试案例题安全生产知识考试案例题案例一: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某工厂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发生了一起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环境存在严重的危险。

请按照以下情况描述,回答相应问题。

情况描述:工厂C区发生了硫酸泄漏事故,泄漏量约10吨。

现场烟雾弥漫,气味刺鼻,有员工被烟雾呛到无法行动。

同时,由于化学反应导致了爆炸风险,有可能引发大面积火灾。

问题:1. 请列出你应该立即采取的紧急救援措施。

2. 请描述你应该如何进行事故处置,确保现场人员的安全。

3. 请分析可能导致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案例二:机械设备维修安全问题某工厂的生产线上发生了一起机械设备维修事故。

请根据以下情况描述,回答相应问题。

情况描述:在进行机械设备的维修过程中,一名维修工人将手臂脱臼。

事故发生时,该维修工人未佩戴防护手套,也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设备停电并锁定控制开关。

问题:1. 请说明你在处理该事故时应考虑的首要任务是什么?2. 请列出进行机械设备维修时应遵循的安全操作规程。

3. 考虑到该事故发生的原因,如何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案例三: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某工厂在正常生产运营中,频繁发生安全事故。

根据以下情况描述,回答相应问题。

情况描述:该工厂生产线上发生了多次机械故障、人员受伤、火灾等安全事故。

公司管理层未能采取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员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关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未能落实。

问题:1. 请说明你认为导致该工厂频繁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2. 请列举应该加强的管理措施,以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 如何加强员工对安全生产的意识和培训?以上是三个案例题的问题,你可以根据每个案例的情况描述和问题,展开详细的回答,建议每个问题回答300字左右,总字数不少于1000字。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题(附答案)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题(附答案)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题(附答案)一、背景资料某年某月某日,某市一大型化工企业发生一起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造成 10 人死亡,30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5000 万元。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调查发现,该起事故是由于企业违规操作、安全意识淡薄、应急预案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

该企业曾发生过类似事故,但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二、问题1. 请分析该起事故的原因。

2. 请分析该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

3. 请提出针对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防范措施。

三、答案1. 事故原因分析:(1)违规操作:事故调查组发现,事故发生时,现场操作人员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导致设备失控。

(2)安全意识淡薄:企业员工安全意识不强,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3)应急预案不完善:虽然企业制定了应急预案,但调查组发现,该预案与实际操作不符,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4)监管不到位: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

2. 该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1)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明确:企业未能明确各级领导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导致责任不清。

(2)安全生产投入不足:企业未能充分重视安全生产投入,导致安全生产设施不完善。

(3)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不足:企业员工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导致在事故发生时无法有效应对。

(4)隐患排查治理不力:企业未能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导致事故的发生。

(5)应急预案管理不规范:企业应急预案管理不规范,导致在事故发生时无法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3. 针对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防范措施:(1)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

(2)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充分重视安全生产投入,完善安全生产设施。

(3)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增强安全意识。

(4)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员工安全生产教育案例分析题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员工安全生产教育案例分析题一甲驾驶装满液氯的槽罐车在高速公路上与乙驾驶的货车相撞。

液氯泄漏,造成除甲外的两人死亡,甲不顾槽车严重损坏、液氯泄漏的危险情况,没有报警和采取措施,逃离事故现场,形成大范围污染,造成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近万人疏散。

一、单项选择题
1.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A.槽车与货车相撞而泄漏
B.槽车设计不合理
C.驾驶员的教育培训不够
D.村民对液氯的危害认识不够
2.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该事故属于_。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死亡事故
C.重伤事故
D.一般事故
[[[
二、多项选择题
3.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该事故调查组职责包括_。

A.请军队参加调查
B.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
C.调查事故原因
D.提出对驾驶员甲的处理意见
4.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化学标准》,导致事故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不包括_。

A.槽车液氯破裂
B.标志不清
C.有毒物质
D.作业环境不良
5.调查取证主要包括_。

A.搜集事故发生有关事实
B.成立救援指挥部
C.慰问抢险人员
D.询访驾驶员甲
三、简答题
6.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驾驶员甲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7.参照《_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标准》,槽车停运期间减少的经济收人能否算做直接经济损失的项目?
员工安全生产教育案例分析题二某年1月24日10时许,在某路段发生特大汽车追尾事故,造成5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一辆运输车上装载的有毒化工原料泄漏。

事故发牛在某高速公路,自北向南方向的距某市14KM处,前方4辆汽车相撞,其中一辆面包车上一家3人当场死亡,另一辆挂重庆车牌的运输车被撞坏,造成车上2人死亡、1人受伤,运输车装载的15,四氯化钛开始部分泄漏。

四氯化钛是一种有毒化工原料,有刺激气味,挥发快,对皮肤、眼睛会造成损伤,大量吸人可致人死亡。

事故现场恰逢小雨,此物质遇水后起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有毒气体。

市、县有关领导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公安、消防人员及附近群众200余人,对泄漏物质紧急采取以土掩埋等处置措施。

一、简答题
1.化学品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有哪些?
2.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安全要求有哪些?
3.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有哪些安全要求?
员工安全生产教育案例分析题三某化工厂位于市开发区,占地50亩。

厂区东面1 km是国道,厂区东面1. 5 km是条河流;工厂南面0. 5 km是大片农田;西面0. 5 km和1 km处分别有两家化工厂;厂区北面紧邻一条公路,1 km kM 处是一个城镇,3 km 处是一条高速公路。

该厂主要生产各种粘合剂,现场储存有大量的危险化学品和大量待运成品,其中丙烯睛是一种重要原料。

该厂准备开展一次应急响应的通讯功能演习,计划于2005年3月31日开展,当天天气情况是:晴,最高气温17℃,最低气温6℃,风向北风3至5级。

事故应急指挥中心设在办公楼内。

演习地点在办公楼北面的一片空地,空地的北面和东南面分别有2个出口。

演习计划将盛有丙烯睛的储罐运到这片空地,但是为了防止演习发生意外事故,储罐只剩余约1/5体积的丙烯睛。

演习导演人员将贮罐阀门打开,让丙烯睛流出并聚集在储罐的围堤内,与空气接触后,迅速产生刺激性蒸气。

储罐附近有3名工作人员因吸入有毒蒸气而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剩下1名工作人员在昏倒前成功报警。

工厂其他工人闻到刺激性气味后,立即纷纷从东南出口自行逃离工厂,启动应急预案后,厂长立即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环境保护局2个主管部门报警。

为增强演习的效果,演习前开展了培训。

重新复习了工厂的应急预案,让所有人员了解在紧急情况下自
身的责任,并且知道自己在演习过程中应该向谁汇报、对谁负责。

此外还将演习的程序、内容、场景和演习程序开展了全员培训。

一、单项选择题
1.对该工厂进行安全评价时,可以采用预先危险分析,那么不是预先危险分析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A.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危害
B.鉴别产生危害的原因
C.估计和鉴别危害对系统的影响并对风险进行分级
D.检验安全对策措施的有效性
2.在编写安全评价结论时应考虑逻辑思维方法中“逻辑规律”的运用,其中_不属于“逻辑规律”。

A.同一律
B.矛盾律
C.排中律
D.充足理由律
3.企业除做好应急救援的各项工作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其中在安全管理制度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为--及其落实到位。

A.值班制度
B.检查制度
C.例会制度
D.安全责任制
二、多项选择题
4.安全评价过程中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能实现下列_项功能。

A.识别导致事故的设备故障
B.评估事故的后果严重程度
C.识别导致事故的人失误
D.为管理措施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E.提出控制事故发生的对策措施
5.安全工作中的“三同时”是指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_。

A.同时设计
B.同时送审
C.同时施工
D.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
E.同时废弃处置
6.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对一系统进行评价,所有的评价方法都采用一种或者几种安全评价基本原理。

通常--是在安全评价中经常用到的基本原理。

A.因果对应原理
B.相关性原理
C.类推性原理
D.惯性原理
E.量变到质变原理
三、简答题
7.依据上述基本材料以及应急预案的有关基本知识,请指出上述应急演习计划中不正确的做法。

8.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对重大危险源要建立应急预案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那么对一个重大危险源建立应急预案时,其基本内容有哪些?
猜你喜欢:1.安全生产案例练习题
2.企业员工安全生产培训个人学习心得
3.安全知识经验分析案例
4.员工安全生产心得体会3篇
5.消防安全案例分析试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