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第六章 米德的符号互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符号互动理论

20世纪30年代以后,美国社会学理论开始崛起,一方面承传欧洲既有的社会学理论特色,另一方面,也开创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符号互动理论、现象学社会学和常人方法学代表了美国本土微观社会学的转向,在某种程度上传承了人文主义社会学理论的现代发展。

符号互动论是一种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的理论流派。这一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互动着的个人构成的,对于诸种社会现象的解释只能从这种互动中寻找。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在美国及西方社会学界颇为流行。

符号互动论这一概念是由赫伯特布鲁默在1937年正式提出来,但是,一般来说,这一理论的产生得益于两个领域的学者: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家,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学者。

第一节符号互动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的不同取向:一是,社会看成是客观事物?描述-发现——实证主义观点;另一是,社会看成是互动过程?交往、回应——互动论观点。

他们不再关注以往欧洲学者津津乐道的宏观结构、社会过程、社会冲突,社会有机体等概念,而是转而关注微观层面和心理层面,关注于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方式、个人的心理结构,以及社会互动等等以往被忽视的领域。

一、理论渊源:实用主义与行为主义

(一)苏格兰伦理家的影响

从人的心灵,从与他人的交往、联系中观察自我,解释社会行动。

苏格兰伦理家主张研究现实生活,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归纳理论,认为只有通过经验才能找到有用的的知识,但是他们更关心的不是纯粹的知识而是人类的行动,他们认为人不是生而为人的,而是通过社会生活才成为人的。注重对人的心理考察,企图通过内省,反省来发现人类心灵中最根本的东西。从他人的交往联系中发现自我行为的根据,以此解释社会行动。例如:

亚当斯密提出类似于“镜中我”思想,指出人们的相互联系对行为的影响。

休谟提出同情心是在交往中理解他人的重要手段。

弗格森研究了本能与习惯的区别,指出习惯是在与他人交往中形成的。

总之,这些苏格兰哲学家强调思想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自然、社会与个人之间的联系,重视心灵的有机的、内在的运动变化的特点,将心灵的活动当做自然界的客体,将思想当做适应与调整的一种工具,这些成为后来符号互动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实用主义

詹姆斯:第一个提出“自我”概念认为人类有将自身看做客体,进而发展自我感觉和关于自身态度的能力。

杜威:最显著的特点是强调行动者对世界的理解能力。理解不仅需要“旁观者的认识论”,同时需要参与互动,正是此情况导致互动论的产生。

(三)行为主义

米德试图改造激进的行为主义:认为行为包含外显和内隐两部分,米德反对将人的行为与动物等同的还原论,批判心理学还原论:刺激-反应模式。

(四)符号互动论的理论谱系

代表:查尔斯霍顿库利的“镜中我”思想、威廉艾萨克托马斯的情景定义和情境分析,米德——布鲁默——戈夫曼

学派:芝加哥学派、衣阿华学派、拟剧论学派和常人方法学。

二、符号活动论的基本原理

(一)符号互动原理概括

1、不同于那些低等的动物,人被赋予了思考的能力。

2、这些能力通过社会互动形成。

3、在社会互动中,人们通过学习意义和符号去锻炼他们特有的思考能力。

4、意义和符号使得人们可以开展他们特有的行为和互动。

5、根据对情境的理解,人们可以修改或者改变在想行为和互动中使用的意义和符号。

6、人们可以修改和改变这些符号,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具有与自己互动的能力,这使得他们可以检验行为可能的来源,评估与他们相关的利益得失,然后选择其中之一。

7、这些关于行为和互动的相互缠绕的模式组成了团体和社会。

(二)具体解读

1、何为“思考能力”

这一假设是符号互动理论与行为主义的根本区别,这种能力使得人们可以反思地行动而不是简单地不加思考地行动,人们必须经常建构和引导自己的行为。

2、思维和互动含义

思考能力是在而且必须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定义。

这种社会互动是一种特殊的互动——社会化。它在孩童时期发展,成年完成。

对符号互动论来讲,社会化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单项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调整的过程。

3、学习有意义的符号

重点关注在一般和社会化的互动过程中如何学习它们。

符号在特殊的人类行为中扮演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通过分类、命名,帮助人类记住遇到的客体。

第二、改进认知环境的能力,促进人们思考的能力,增加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第三、符号的使用使得行动者超越时间、空间甚至他们自己。它可以让我们想象一个超自然的实在,如天堂或者地狱。

4、行动和互动

互动论关注的是意义和符号对人类行为和互动的影响,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米德对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的区分,外显行为是思考的过程,包括符号和意义;内隐行为是行为者真实的行为。

第二节符号互动理论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一、库利的“镜中我”思想

他是具有社会心理学倾向的社会学家。

库利的突出特点是非常强调主观世界的重要。一般把库利看成是与客观主义的涂尔干相对立的、更重主观主义的代表。他认为社会学家应特别关心的主题:

精神与主观,因为这些才是人类社会的特点。

库利对符号互动论的贡献之一是提出“镜中我”概念。

镜中我(库利)

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取决于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镜中我’。”库利的镜中我概念有三个阶段或三重含义构成。

1 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这是感觉阶段,是我们设想的、他人的感觉。

2 我们所想象的、别人对我们这种形象的评价,这是解释或定义的阶段,即我们想象的他人的判断。

3 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这是自我反映的阶段。

库利提出“镜中我”的概念,用以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有机的和稳定的联系。他认为问题不在与承认个人或社会哪一个处在优势,而是要考虑个人如何存在于群体之中,以及群体如何存在于个人之中。与他的群体论相一致,他假定:“一个单独的个体是未曾经验过的抽象;同样,一个社会,当被视为与个体分离的事物时也是如此。真实的是,人的生活可以从个人方面去考察,也可以从社会的,即总的方面去考察。”他的这种认识与极端原子论的个人主义相对立,而以相互作用或相互渗透作为社会学研究的特征。

2. 初级群体(库利)

初级群体的属于引自斯莫尔和温森特1894年所著的《社会研究导论》一书。库利将个人每天置身其中的初级群体,如家庭、儿童游戏群伙、邻里和其他类似的社会群体成为“人性的摇篮”和个人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他认为,“我所说的初级群体,其特征是亲密的、面对面的交往与合作。它们在许多意义上都是初级的,但主要在与他们是形成个人社会性与社会理想的基础。”在他看来,正式在初级群体中,个人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属于社会,并且了解到人们具有的共同思想,从而开始形成自己的社会理想。他同时指出,在初级群体中不仅有和谐,也有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