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旗坝地区二维地震资料解释_陈雪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旗坝地区二维地震资料解释
X
陈雪珍,黄林军,白晓寅,黄 玉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甘肃兰州 730020)
摘 要:地震解释方法是有效地利用区域地质、钻井、测井以及试井资料来指导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方法。本文充分利用钻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从井点出发,通过地质基础研究,进行构造建模,采用邻区三维引层技术、多线联合解释技术以及层拉平技术,解释断层和地震反射层位,对红旗坝地区油气藏圈闭的发现和进一步认识该区油气分布规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红旗坝地区;二维地震资料;断层解释;圈闭形态 红旗坝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东段,西与夏子街油田相邻,东接三个泉凸起,北以哈拉阿拉特山及红郭镇为界,南邻玛北油田,面积约700km 2。构造上位于夏红推覆体前缘断褶带及玛湖东北斜坡接合地带。该区发育多套地层,从油气勘探情况看,三叠系、二叠系勘探前景良好。1
层位标定
图1 红旗坝地区玛东1井合成地震记录
地震地质层位标定是确定地震层序的地质层位,将钻井分层与井旁地震层序匹配起来,依据井资料提取地震子波,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建立时—深关系,实现地质层位的标定。本文采用Landm ar k 中Synto ol 进行粗标定,再用Str at a 软件进行精细标定。第一步:校正井的声波、密度值;用L ANDM ARK 的Synto ol 做出每口井不同频率、正、负极性一系列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震资料和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对比分析,优选出正极性合成地震记录并结合地震剖面对目的层粗标定。第二步:用St rat a 对目的层进行细微标定。从井旁地震道中提取地震子波,通过对子波的谱分解,优化子波,选最合理的子波与测井反射系数序列褶积,求取合成记录;将合成记录与井旁地震道进行相关,求取相关系数,其相关值做为质量控制的依据。本次层位标定中12口井
的相关系数值均大于85%以上,层位标定准确性相对较高。单井层位标定后,通过邻区连片三维引层,全区追踪闭合,最后根据地震界面特征对测井地质分层进行适当调整,使得测井-地震标定达到最佳匹配。主要单井标定结果见图1,联井标定结果见图2。
图2 过旗3-旗10-玛东1井连井对比剖面
2 地震层序及层位解释
本区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层序地震资料较好,反射波组特征明显,多数探井钻遇控制,这三套层序确定十分可靠。二叠系及其以下层序钻探井资料较少,除个别井钻揭层序相对较多,其余基本为浅层钻探井,所以三叠系以下层序划分主要依据西边乌夏邻区引层,结合井及深层地震资料较好的剖面综合确定。此外,结合夏72井、夏76井等乌夏三维连片资料及区域地质特征,划分出12套地震层序,地震反射层位波组特征见图3。
T k1:相当于白垩系底界反射,中-强振幅,连续性好,易追踪,与下伏地层(侏罗系)呈不整合接触关系,层序由南向北超覆减薄明显,东西向变化稳定。
T J3:相当于侏罗系西山窑组底界反射,中-强振幅,连续性较好,分布趋于简单,总体呈北高南低的单斜状,在工区北部有部分尖灭。
41
2009年第21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X
收稿日期:2009-06-12
作者简介:陈雪珍(1979-),女,2002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与通信专业,助理工程师,从事于地震解释、储层
预测以及地质工程制图工作。
T J 2:相当于侏罗系三工河组底界反射,中-弱振幅,连续性较好,分布趋于简单,总体呈北高南低的单斜状,在工区北部有部分尖灭。
T J 1:相当于侏罗系八道湾组底界反射,中-强振幅,连续性较好,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分布趋于简单,总体呈北高南低的单斜状。
T T 4:相当于三叠系白碱滩组底界反射,中等振幅。连续性较好,在夏红南断裂上盘的东西狭长条带内(夏43-夏70-旗2井连线区)及工区中部旗7井
东南区域有较大面积因剥蚀而缺失。
图3 地震反射层位标定及与上覆、下伏地层接触关系T T 3:相当于三叠系上克拉玛依组底界反射,中-弱振幅,中等连续性,在夏红南断裂上盘狭长条带内因断隆造成部分地层剥蚀。
T T 2:相当于三叠系下克拉玛依组底界反射,中-弱振幅,中等连续性,在夏红南断裂上盘狭长条带内因断隆造成部分地层剥蚀。
T T 1:相当于三叠系底界和二叠系顶界反射,中—强振幅,连续性好-中等,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在工区北部该层边界受乌兰林格断裂控制。
T p4:相当于二叠系乌尔禾组底界反射,弱振幅,连续性较差—中等,在东部构造背景处于相对较高阶段,遭受严重剥蚀。
T p3:相当于二叠系夏子街组底界反射,中振幅,连续性中等,在东部构造背景处于相对较高阶段,遭受严重剥蚀。
T p2:相当于二叠系风城组与佳木河组之间的分界面的反射表现为中-强振幅、中-好连续、席状相或席状披盖相,与上覆地层在工区内呈剥蚀关系,旗1井东南部出现削截缺失线。
T p1:相当于二叠系底界与石炭系顶界反射,主要为中-强振幅、中-差连续性的杂乱或楔状沉积,没有钻井揭示该层,层序界面不易识别。
根据上述研究过程,我们初步掌握了工区断层分布规律及构造模式,以此模式为指导,以层位精细标定为依据,从井点出发,利用邻区三维工区引层技术、多线联合解释技术以及层拉平技术,进行层位解释。
3 断裂特征
根据断裂的分布特点及对构造、地层的控制程度
,本区解释的断裂划分为2组:第一组以乌兰林格断裂、乌兰林格北断裂所控制区域的逆掩断裂系,多
以北东向延伸倾向北西的逆掩断裂,依次由南向北呈叠瓦状排列,且断裂逐级控制了二叠系、三叠系北部的分布边界。第二组夏红南断阶区的逆冲、逆掩断裂系,展布以北东向为主,少数呈北西向,主要断裂均北倾或北西倾向,部分南倾调节支断裂与主断裂相交成“y ”字型断阶块。
工区斜坡区(夏红南断裂下盘)及前缘推覆区(乌兰林格断裂北部隆起)断裂相对稀少,中部推覆体前缘断褶区断裂相对发育,主要表现为挤压型逆断层。
该区主要断裂大多为近东西走向断裂,具代表性的如夏红南断裂、乌兰林格断裂及乌兰林格北断裂,这些断裂伴生一些反向断层,在剖面上呈“y ”字型展布,具有扭动走滑构造特征,东西走向断裂系统中,夏红南断裂、乌兰林格断裂活动期最长,断距最大,断至侏罗系底部,其中乌兰林格断裂控制了大部分三叠系、二叠系地层的北边沉积边界,受乌兰林格断裂和夏红南断裂的挤压,三叠系地层形成了明显的褶皱构造,并依靠夏红南断裂在三叠系和二叠系形成许多小型的牵引背斜,其它断裂多为三叠系、二叠系内部的小断裂,一般在三叠系顶部消失。工区内主要断裂及平面位置见断裂纲要图4,主要断裂剖面特征见图5。
4 构造特征
4.1 区域构造特征
红旗坝地区构造纵向上可分为4个构造层:¹白垩系以上构造层,构造形态简单,断裂褶皱不发育,呈南倾单斜,底部与下构造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º侏罗系构造层,除局部区域发育有小幅度、平
42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