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论文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

文化素质课结业考核小论文

鲜为人知的大灾难——1975年河南驻马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运输(T)专业

姓名张雨蒙学号 1104130323

2015年12月24日

问题:施工导流的方法有几种?简述三峡工程的施工导流方式,可配图说明。

答:两种。全段围堰法和分段(期)围堰法。

三峡工程采用分期导流方式,分三期进行施工。具体包括:一期围堰施工,明渠通航,明渠分流,截流龙口护底,二期围堰预进占,截留合拢,二期围堰施工,三期截流,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导流底孔度汛。

图1 三峡工程一期导流布置

图2 三峡工程二期导流布置

图3 三峡工程三期导流布置

鲜为人知的大灾难

——1975年河南驻马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很开心这学期选了王老师的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一名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学生,我们专业主要是研究如何让铁路、公路等各种“路面秩序”变得更加井然有序,快捷无阻,然而我的心思可不止于“路”,我对水利水电同样有极大的兴趣,于是我选择通过选修课来拓展我的知识面,来探索工程师们是怎样驯服“水流”,让其乖乖听话,不祸害人间的。

我来自河南信阳,这也是我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的原因。如果不是王老师在课堂上讲“75·8”事件,我想我永远也不可能知道在那个距离我家只有100来公里,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地方竟然发生了如此惨不忍睹,触目惊心的灾难。在听了老师的详细讲述后,我不死心地继续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文献,最终决定将其作为我的结课论文,我想为大家讲述这场震惊中外,却又鲜为人知的灾难的来龙去脉。

一、溃坝惨状

2005年5月28日,美国《Discovery》栏目播放一期名为《世界历史上人为技术错误造成的灾害TOP 10》的专题节目。它们包括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印度化工厂泄毒事件等。而TOP.1,世界历史上最惨绝人寰的人为灾难,居然是中国河南省驻马店板桥水库溃堤。

据《Discovery》节目报导,9县1镇东西150公里、南北75公里范围内一片汪洋。现场打捞起尸体10多万具,他们是垮坝当晚熟睡中的直接受难者,也包括几天后爆破泄洪、分洪的受难者;后期因缺粮、感染、瘟疫又致14万人死亡。24万余的死亡人数直逼次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

1975年河南水灾,八亿立方米的大洪水,以雷霆万钧之势汹涌而出,在黑夜中咆哮嘶叫,吞噬村庄、桥梁、工厂。骨牌效应下,造成下游十余座水库同时崩溃。与此同时,另一座大型水库石漫滩水库,竹沟、田岗两座中型水库,58座小型水库在短短数小时内相继垮坝溃决。滔天洪水淹没了有30个县市、1780万亩农田被淹,1015万人受灾,六百八十万间房屋倒塌,一百公里的京广铁路被毁,铁轨变成麻花状,其威力绝不下于南亚大海啸。

二、溃坝原因

1.主管部门和学术界对溃坝主要原因的认识

“75·8”洪水垮坝所造成的惨重损失,在全国上下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为总结经验教训,水利电力部于1975年11月21日至12月10日在郑州召开了465

人参加的“全国防汛和水库安全会议”。会议的总结文件认为,水库垮坝的主要原因是“水库(防洪)安全标准偏低”,其对策是提高防洪标准;防洪标准偏低则是因为“水库防洪标准和计算方法,主要套用了苏联的规程”;认为“在洪水计算上,单纯采用频率计算方法,往往不能正确反映实际,反而给人以虚假的安全感”,其对策是对“一般大中型水库及重要的小型水库都要以可能最大洪水,作为保坝校核”标准。板桥水库管理局1975年9月20日提出的一份大坝漫溢决口的情况报告认为:“板桥水库原规划因水文资料短缺、设计标准低,又没有考虑遇特大洪水的安全措施,是失事的主要原因”。石漫滩水库管理局林四庆教授认为:“石漫滩水库‘75·8’垮坝”的头号原因,“是水库设计标准偏低,缺乏对超标准洪水的考虑”。河南省水利厅1982年9月15日上报河南省、水电部和淮河水利委员会的“关于‘ 75·8’板桥、石漫滩两座水库失事的经验教训的报告”也认为,首先是“规划设计照抄苏联规范,标准很低,实际发生的洪水远大于设计洪水”。河南省水利厅原总工陈惺认为,板桥、石漫滩两库失事的首要原因是“洪水计算偏小,抗洪能力严重不足”。潘家铮院士在其《千秋功罪话水坝》一书中指出:”板桥和石漫滩两座水库大坝瞬时溃决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呢?从设计思想上说,应该以辩证的观点来深入分析客观情况,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条件,以此作为设计决策的基础,就可避免这一惨剧的发生。对板桥和石漫滩两座具体工程来说,首先是规划设计时水文资料的严重欠缺,抗洪标准过低,建成后有人提出要提高标准加高加固大坝的正确建议未被重视。”

2.防洪标准与设计洪水之间的关系

这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是:防洪标准是由国家统一制订的,而设计洪水是由水文科技人员根据一定的水文气象资料,遵循设计洪水规范,运用某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因此,二者不能混为一谈。联系是:防洪标准的高低要通过设计洪水(包括洪峰、洪量数值及其时程分布)的大小和洪水过程线的型式体现出来。换句话说,设计洪水是按某一标准求得的具体的预想洪水。显然,使用同样的计算方法,防洪标准愈高,相应的设计洪水也愈大。但是,在同一标准下,不同的计算方法,或方法虽然相同而洪水的成因特性不同或水文气象资料系列的长短不同,则所求得的设计洪水就有可能偏大或偏小。偏大就是“超标”,偏小就是“未达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洪水账算小了,决不能笼统地说成是原来采用的防洪标准偏低了,而只能说是该工程的实际抗洪能力偏低了,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75·8”之前,我国水库设计洪水在工程实践上都是学习苏联,采用频率计算法。但是,由于我国水文资料观测年限不长,系列代表性差,故算得的设计洪水数值一般都偏小。而“75·8”洪水导致板桥和石漫滩水库垮坝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解放初期实测水文气象资料太少,资料系列代表性很差,据此

算得的设计洪水数值太小,“远未达标”。“

3.造成溃坝的人为原因

造成水库溃坝最直接的原因是,是水库泄洪道的闸门锈死,不能被开启而造成失事,是一个由人为错误所造成灾难,由于八月四日前有旱情,水库水位低,水库的可蓄水的库容大,当时为了蓄水,溢洪道的闸门都是紧闭的,也没有人去查看过闸门。其实,泄洪道的闸门自五十年代后期水库工程扩建以来,就没有用过,也没有人去检查过,由于暴雨大,入库的水流量也大,泄洪道的闸门没打开,泄洪道的排放流量为零,因而水库的水位上升很快。八月七日,特大暴雨降临后,板桥水库水位超过了警戒水位时才下令去打开水库的泄洪道闸门排放库水。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在这最紧急的关头,泄洪道的闸门却打不开,泄洪道的闸门因为多年没有开启早就被锈死了,闸门打不开,泄洪道也起不到泄洪的作用,这时已经没有时间再设法把闸门打开,或是用炸药炸毁泄洪道的闸门,以保大坝安全,一切都为时太晚,洪水冲溃了大坝,致使下游十余座水库相续溃坝,附近的城镇遭受灭顶之灾。

三、溃坝主要教训

在科学技术问题上不能搞“一边倒”,学习外国经验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新中国成立后,在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条件下,我们样样都是向苏联学习,搞“一边倒”,在水利水电建设上也不例外,当时我国水库的防洪标准就是照搬苏联1948年国定标准,相应地,设计洪水的推求也采用频率分析法。但是,当时世界上在设计洪水计算方面是有两大派的。以苏联为代表的国家采用的是频率分析法,其最大缺点是频率计算所依据的暴雨/洪水资料(样本)仅立足于工程所在的本流域(即设计流域),对外流域和本断面上游或下游(当相关关系不好时)发生的暴雨/洪水它是不管的。这样,它所获得的资料样本就相对较少,因而频率计算的结果也往往偏小。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采用的是水文气象法,其最大优点是在使用资料上着眼于一个广阔的地区(气象一致区),也就是本流域和邻近的相似流域内所发生过的大暴雨资料统统都要利用。这种用空间来代替时间的做法使资料样本容量大增,有助于使求得的暴雨/洪水极值较为接近于物理实际。显然,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60年代,如果能对苏美采用的两种方法兼容并蓄,见好就学,板桥和石漫滩水库垮坝事件则完全有可能避免。

四、心得与总结

水利水电工程在防洪抗旱、节约能源、控制水流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近几年,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们更应不断创新管理方法,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实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