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9中医骨伤科学国自然基金项目

合集下载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生物信息学研究骨碎补-淫羊藿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生物信息学研究骨碎补-淫羊藿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

727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1年5月第27卷第5期 Chin J Osteoporos, May 2021,Vol 27, No. 5Published online doi :10. 3969/j.issn.l006-7108. 2021. 05.021-药物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及生物信息学研究骨碎补-淫羊藿 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陈锋1章晓云^2**陈跃平1李华南2甘斌2陈丁鹏2宋世雷1廖建钊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760796,81960803);广西高校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19KY0352);广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校级科研课题(2019QN027);广西中医药大学一流学科课题(2019XK029) ;2016年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桂卫中医发|2016| 11 号);广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工程培育项目(2018004)* 通信作者:章晓云,Email :zhangxiaoyun520@ 1.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112. 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南昌330004中图分类号:R274.9;R28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08(2021) 05-0727-08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探讨“骨碎补-淫羊藿”治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为骨质疏松治疗提供新的靶 点。

方法 通过TCMSP 数据库筛选“骨碎补-淫羊藿”的活性成分,联合UniProt 数据库预测其调控靶点,并根据GEO 数据库预测治疗骨质疏松的靶点。

借助R 语言获取治疗骨质疏松的有效靶点,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

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对关键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之间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利用DAVID 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GO 和 KEGG 分析。

结果得到活性成分39个,治疗靶点17个。

蛋白互作网络中的核心靶点主要有ESR1、PRKDC 、HSPA8、EP3OO 和HSP90AA1。

基于UPLC-Q-TOF-MS

基于UPLC-Q-TOF-MS

·4437··论著·退行性疾病专题研究·基于UPLC-Q-TOF-MS/MS 结合网络药理学的壮腰通络方延缓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孙凯1,朱立国1,2*,魏戌1*,银河1,李秋月1,秦晓宽1,杨博文1【摘要】 背景 壮腰通络方是临床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LIDD)的有效方剂,但该方化学成分及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 明确壮腰通络方水提液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并进一步探讨其延缓LIDD 的潜在作用机制。

方法 2020年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分析壮腰通络方中的化学成分,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取基于质谱分析的壮腰通络方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

同时,通过疾病靶点数据库获得LIDD 疾病靶点。

采用韦恩图分析获得壮腰通络方治疗LIDD 的交集靶点。

通过STRING 11.0数据库获得交集靶点蛋白与蛋白互作(PPI)网络信息,并提取其网络中的核心靶点。

最后,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结果 基于UPLC-Q-TOF-MS/MS 技术获得壮腰通络方中129种化学成分。

随后,将203个药物靶点与LIDD 疾病靶点映射共获得96个交集靶点。

PPI 分析发现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胰岛素蛋白(INS)、白介素6(IL-6)、原癌基因蛋白(FOS)、胱天蛋白酶3(CASP3)等是核心靶点。

GO 富集分析确定了1 022条生物过程信息、28条细胞组成信息、51条分子功能信息。

KEGG 通路富集分析确定了98条相关信号通路,主要包括:HIF-1 signaling pathway、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Relaxin signaling pathway、p53 signaling pathway、MAPK signaling pathway 等。

211181479_鸡胚地龙贴膏联合双醋瑞因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211181479_鸡胚地龙贴膏联合双醋瑞因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药物与临床·鸡胚地龙贴膏联合双醋瑞因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Δ张强 1*,曹益发 2,胡建山 1,李溥 2,胡静 2,陆耀宇 1,苏军 1,梁子聪 1,杨柱 3 #(1.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医医院/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伤科,贵州 都匀 558000;2.贵州水族药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 三都 558100;3.贵州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贵阳 550025)中图分类号 R 969.3;R 979.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3)09-1099-05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9.14摘要 目的 探讨鸡胚地龙贴膏联合双醋瑞因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KOA )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100例KOA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

对照组患者口服双醋瑞因胶囊,每次50 mg ,每日2次;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鸡胚地龙贴膏外贴,每日1次。

两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 )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 )评分、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检测膝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 )、一氧化氮(NO )、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 )、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和Ⅱ型胶原C 端肽(CTX-Ⅱ)的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0%)显著高于对照组(62.0%)(P <0.05)。

治疗4周后和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的V AS 评分、WOMAC 评分和膝关节液中TNF-α、IL-1β、IL-6、MDA 、NO 、COMP 、MMP-13、CTX-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Lysholm 评分和膝关节液中SOD 活性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同一时期试验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

Wnt信号通路与骨关节炎

Wnt信号通路与骨关节炎

转 录 活 性 有 所 要 求 , 但 Wnt 3a 会 通 过 β
catenin 信号通路来抑制软骨化生 。 [20]
在软骨细胞成熟分化阶段:Wnt 4 则会
加速软骨细胞的终末分化[14],Wnt 4 的过度
表达以及持续维持 β catenin 的活性 也 会 诱
导 生 长 板 内 软 骨 细 胞 的 终 末 分 化 。 [21-22] Wnt 8c 和 Wnt 9a 的过度表达能够引起 X 型胶 原 以 及 RunX 2 的 上 调 ,进 而 促 进 软 骨 细 胞
在 Wnt / β catenin 信号 通 路 激 活 过 程 中 , 首 先 Wnt 与 受 体复合物结合, 受体复合物包括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 (LRP)如 LRP 5、LRP 6 以及卷曲蛋白(Fz)家族。 当 Wnt 与受 体 复 合 物 结 合 时 , 便 使 细 胞 内 散 乱 蛋 白 (Dvl) 活 化 , 轴 蛋 白 (Axin)与 LPR 5 或 LRP 6 的胞质尾区结合。 作为一种蛋白支 架,Axin 上结合着含有数个蛋白成 分 的 降 解 复 合 体 , 可 调 节 细胞内 β catenin 的水平, 它的关键组成是糖 原 合 成 酶 激 酶 3β (GSK 3β),Dvl 的活化可抑制 GSK 3β 中丝氨酸 9 的磷酸 化。 在正常情况下,GSK 3β 可磷酸化 β catenin,磷酸化的 β catenin 经 泛 素-蛋 白 酶 体 途 径 分 解 ,使 细 胞 质 内 β catenin 蛋 白量保持在低水平。 当 Wnt 与 Fz / LRP 结合,信号通过 Dvl 抑 制 GSK 3β 活性, 抑制 β catenin 的分解并 在 细 胞 内 聚 集 ,促 使 β catenin 转 移 至 细 胞 核 内 ,进 而 与 转 录 因 子 (TCF) / 淋 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9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按地区统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9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按地区统计)
9
四川
21
2570.00
2
260.00
3
360.00
3
380.00
0
0
4
490.00
5
600.00
1
120.00
3
360.00
10
辽宁
18
2290.00
3
390.00
6
740.00
1
130.00
2
260.00
3
390.00
2
250.00
1
130.00
0
0
11
山东
17
2150.00
1
120.00
1
120.00
2
260.00
0
0
2
250.00
2
250.00
0
0
1
120.00
17
云南
6
780.00
2
260.00
0
0
2
260.00
1
130.00
0
0
1
130.00
0
0
0
0
18
黑龙江
5
650.00
0
0
0
0
1
130.00
0
0
3
390.00
1
130.00
0
0
0
0
19
河南
4
520.00
0
0
0
0
1
130.00
0
0
1
130.00
1620.00
6
76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助中医药创新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助中医药创新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助中医药创新研究向佳【期刊名称】《中医药管理杂志》【年(卷),期】2011(19)3【摘要】2011年3月17日消息,在近日召开的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2010年度交流会上获悉,从"八五"到"十一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累计对4000多个中医中药学项目进行了资助,金额达10.3亿元,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针灸、推拿、康复、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药物学、中药药理学、民族医药学以及中医药新方法和新技术等领域在内的基础研究。

【总页数】1页(P277-277)【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药创新;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理论;973计划;中药药理学【作者】向佳【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相关文献】1.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落户我校--马伟明院士领衔的“电力系统电磁兼容创新研究群体”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赛助的创新研究群体 [J], 无2.近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肝癌相关中医药研究项目资助情况分析 [J], 朱义文;刘汶3.以自噬为切入点的中医药基础研究现状分析——基于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项目数据分析 [J], 熊静;王福民;曾芳;何昭璇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主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国家973计划纳米结构与纳米材料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解思深 [J], 周洪英;卢利平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中《中医药学几个关键问题的现代化研究》受理与资助情况分析 [J], 闫兴丽;王昌恩;林娜;刘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9年度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备案项目)

2019年度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备案项目)

陈建华
69 BT20190932007 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培训班
天津市
10月19-21日 8
-5-
类别 序号 项目编码
项目名称
所属学科
主办单位
项目负责人32 BT20190 Nhomakorabea19003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疑难病研修班
学习 提高类
33
BT20190220004
活血舒筋手法辩证使用治疗肩凝症 学习班
34 BT20190221005 醒脑开窍针刺法学习班
中医儿科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骨伤科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58
BJ20190702003
脑病慢病管理平台建设及应用培训 班
中医脑病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59 BT20190801001 四大经典高级培训班
中医基础理论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习 提高类
60 BT20190821002 语言障碍针灸治疗新进展学习班
61 BT20190825003 中西医结合康复新进展学习班
前沿 进展类
学习 提高类
知识 技能类
41
BJ20190421003
国医大师吕景山吕氏对法学术思想 研讨班
针灸学 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
42
BT20190530001
萨病、头痛及眩晕蒙医标准化研究 及临床新进展研修班
少数民族医药学 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
43
BZ20190609001
恶性肿瘤疾病中西医结合规范化诊 治及新进展学习班
于国泳
12 BT20190129012 循证护理及其方法培训班
中医护理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13
BT20190110013

国家自然基金中医领域中标课题

国家自然基金中医领域中标课题

的科研经验和成果。
前期研究成果
1 2 3
已有研究成果
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包括发表多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获得多项专利 和软件著作权等。
已有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前期研究成果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为 解决中医临床实际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 持。
前期研究成果的学术影响
前期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标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在 维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 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和医学模式的 更新,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 以及重大、疑难疾病中的作用愈发凸 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 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支持基础 研究的主渠道之一,始终高度重视中 医药基础研究的发展。自成立以来, 自然科学基金委一直通过设立专项、 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资助形式,支 持中医药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
提升我国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通过中标课题的研究成果,提升我国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中医药走向 世界,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标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中标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医药 防治疾病的科学原理和作用机制的阐 明、新的诊疗技术和方法的探索等。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中药药效 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针灸作用 原理及临床应用基础研究、方剂配伍 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等。
03
预期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培养中医 药人才,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
04
预期的学术影响和贡献
预期研究成果将为中医药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方 向和思路,促进中医药基础研究的深入开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药课题发文状况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药课题发文状况分析

核心刊 发文总数
315 364 399 106 47

平均 核心刊
发文数 平均发文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42
105
95
73
84
57
66
35
27
16


发文总数及核心期刊上发文数均遥遥领先的北京 中医药大学近年来就把学校办学定位于建设国内 一 流 、国 际 知 名 的 中 医 药 特 色 性 研 究 型 的 大 学 [3] , 并采取一系列相关政策, 如加大中青年高学历人 才培养的力度, 发掘科研潜力, 重视科研队伍的构 建; 加强科研基础建设, 积极构建良好的研究条 件; 出台“科研津贴管理办法”, 建立合理的津贴分 配模式和高效的科研运行机制; 加强科研申报管 理, 注重提高标书质量, 聘请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 学科领导作培训讲座, 建立校内评审制度, 积极做
排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表1近8年nsfc资助中医高校课题发表论文数排名学校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福建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历年累计发文数院校平均年发文数1997731211136912110000000001058319981791610761523010000104010083419991511151197697142301120001001055200027132178112781231230011000011852001231522310174814170460120010012962002253023189181149112240510300100176820034440293319301064733441115000002441120047069383432227497776507515400033915200511173405148281121215208161426422323047321合计3392632161781431425854535140343429181614141276401725福建中医学院学报第17卷62表3大陆地区中医院校均发文数比较排名123456地区华北中南华东西南东北西北院校数量357332发文总数427474588199816核心刊发文总数315364399106476平均发文数142958466273核心刊平均发文数105735735163发文总数及核心期刊上发文数均遥遥领先的北京中医药大学近年来就把学校办学定位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医药特色性研究型的大学3并采取一系列相关政策如加大中青年高学历人才培养的力度发掘科研潜力重视科研队伍的构建

1989—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医领域资助及已结题情况分析

1989—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医领域资助及已结题情况分析

1989—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医领域资助及已结题情况分析作者:侯贤斌申希平丁怡欣陈杰李娜颜朋飞马彬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7年第05期摘要:目的通过对1989-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以下简称“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医领域资助项目的资助情况和已结题项目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资助项目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为中医领域的科学工作者申报基金提供参考。

方法全面检索科学基金共享服务网(http:///),获取1989-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医学科学十处(即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学科)所资助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所有信息,纳入1989-2015年医学科学十处所资助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排除信息不全或无法获取的已结题项目,按提取表格提取相应信息,并对不同地区资助情况和已结题项目情况及不同职称负责人的已结题项目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截至2015年,对中医领域的资助项目数和资助金额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西部地区获得的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仅占总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的11.29%和11.28%,其依托单位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偏少。

已结题项目的SCI论文发表数量和单篇被引次数分别为988和20.85,均比较高。

与中东部发达地区比较,西部地区SCI平均论文数(P=0.493)、SCI论文平均被引篇数(P=0.449)、SCI论文单篇平均被引次数(P=0.589)、CSCD平均论文数(P=0.579)、CSCD论文平均被引篇数(P=0.883)、CSCD论文单篇平均被引次数(P=0.75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青年科学基金的稳定支持下,中医领域的科学研究取得显著成果,青年科学工作者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一定提高;西部地区的资助项目数远少于东中部发达地区且差异明显,但东中部和西部地区项目科研成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木通皂苷D促进糖皮质激素环境下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木通皂苷D促进糖皮质激素环境下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0年4月第26卷第4期Chin J Osteoporos,April2020,Vol26,No.4P doi:10.3969/j.issn.1006-7108.2020.04.012529-论著-木通皂昔D促进糖皮质激素环境下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张志达心沈耿杨2"任辉V余翔V尚奇2黄锦菁心招文华心余佩沅3詹玫琦2梁德2杨志东2江晓兵2宀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广东广州5104053.广州中医药大学岭南医学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405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08(2020)04-0529-05摘要:目的观察木通皂昔D(ASD)对糖皮质激素(GC)环境下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小鼠BMSCs,实验分为三组,分别用成骨诱导培养基(OBI)、0BI+地塞米松(DEXA,0.1pinwl/L)、OBI+DEXA (0.1|imol/L)+ASD(10pimol/L)干预。

ALP试剂盒检测ALP活性,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情况,qRT-PCR检测成骨因子Runx2、骨钙素(OCN)及Smadl、Smad5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madl/5磷酸化水平及Smadl/5/8总蛋白表达c结果0BI+DEXA组ALP活性明显较0BI组低(P<0.001),OBI+DEXA+ASD组ALP活性明显较OBI+DEXA升高(PvO.Ol)。

0BI+ DEXA干预组成骨相关因子Runx2、0CN、Smadl和Smad5mRNA表达较OBI组均明显下调(P<0.01),OBI+DEXA+ASD组Runx2、0CN、Smadl和Smad5mRNA表达较OB1+DEXA干预组明显上调(PvO.Ol和Pv0.05)。

我校附属中医医院科研项目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我校附属中医医院科研项目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乔娜丽 , 杨钦河 , 纪桂 元 , 等. 论 肝 郁 脾 虚 是 脂 肪 肝 的 基 ( 2 0 1 3 — 0 7 - 0 2 收稿 )

我校附属中医医院科研项目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2 0 1 2年 1 0月 1 0日 . 国家 自然科 学 基金 委员 会公 布 了 2 0 1 2年度 国家 自然科 学 基金 申 请项 目评审 结果 , 我 校 附属 中 医 医院王 鸿度 教授 主研 的“ 电针 足少 阳经 穴对 大 鼠骨 重塑 偶 联的‘ 和调 ’ 机制 ” 项 目喜获 国家 自然科 学基 金项 目资助 。 这是 我 校 附属 中 医医 院在 承担 国家 自然 科 学基 金课 题 、 国家 “ 八五” 科 技攻 关课 题 、 国 家“ 十一 五 ” 、 “ 十二五” 科 技 支 撑计 划 课题 、 8 6 3 、 9 7 3子课 题 等科 研 项 目后 再 次获 得 国家 自
泸 州 医 学 院学 报
1 2 3 4 5
2 0 1 3年
第3 6卷
第 5期
J o u ma l o f L u z h o u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Vo 1 . 3 6 No . 5 2 0 1 3
本 发病 病 机 Ⅱ 】 . 时 珍 国 医 国药 , 2 0 0 8 ; 1 9 ( 5 ) : 1 2 3 8 — 1 2 3 9
o n N F—ka pp a B —r e g u l a t e d g e ne e xp r e s s i on i o l ,2 0 00 , 1 8 3 : 45  ̄5 2 Ce l Ph ys —
程华焱 , 曾斌芳. 脂 肪 肝 中 医病 名 的 文 献 研 究 Ⅱ 1 . 新 疆 中 医药 , 2 0 0 8 , 2 6 ( 6 ) : 1 2

2019年度省自然科学基金拟立项项目公示名单

2019年度省自然科学基金拟立项项目公示名单

379 CP-25通过免疫调控巨噬细胞抑制胶质瘤发生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381
S1PR1介导PI3K通路抑制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申传璞 安徽医科大学 刘婷婷 安徽医科大学 洪文明 安徽医科大学 范玲玲 安徽医科大学
26 我国儿童青春期发育提前社会心理环境病因的表观遗传学研究 28 人类无头精子症致病机理与临床解决方案研究 30 酸敏感离子通道1a(ASIC1a)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367 CD36介导邻苯二甲酸酯致小鼠脂肪组织炎症的机制研究
徐凌凡 王芬 朱丽丽 方先骏 汤冬冬 张丽 刘周 高蓝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374 丝穗金粟兰中新颖结构的定向发现及其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378
芍药苷-6-氧-苯磺酸酯调控DC代谢及DC-CD8+T细胞相互作用抗自身免疫 性肝炎的机制研究
280
乳源多肽PGPIPN通过诱导巨噬细胞自噬抑制Toll样受体激活介导的炎症 反应
284 长链非编码RNA MEG3在胶质瘤生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应松成 安徽医科大学 戚楠 安徽医科大学 李佳 安徽医科大学
287 肠道菌群介导的高胆碱膳食致孕早期肝脏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
294
生殖生育因素、MALAT-1基因变异及其交互效应与女性SLE发病的相关性 研究
320 HDAC8调控RUNX3表达在白血病化疗耐药中作用及其机制
薛汝峰 安徽医科大学 周仁鹏 安徽医科大学 王瑞 安徽医科大学 翟凤仙 安徽医科大学
322 基于血清BDNF探讨视空间记忆与皮质下缺血性抑郁的神经网络机制研究

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名单(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名单(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名单(广西中医药大学)
序 号
项目批准 号
负责人 项目名称
申请代码 资助类
1

批准
金额 (万
开始日期 结题日期
元)
1
81774115
唐耀平
基于“心开窍于舌”探索硝石雄黄散调控口腔菌介 导的硝酸盐还原酶保护缺血心肌的研究
H2902
面上项 目
58
2018-1-1 2021-12-31
15 81760802 周继红 SPHK1/S1P /S1PR3通路抑制肺癌侵袭和转移的 H2902 学基金 33
研究
项目
基于“肾主骨”理论探讨加味六味地黄汤对肾间质
16 81760805 黄仁发 纤维化Klotho-FGF23轴调控肾和骨Wnt/β-
H2902
catenin信号的影响
地区科 学基金 33 项目
卢昌均
运动针刺早期干预激活PI3K-Akt-mTOR通路改善 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的机制研究
H1701
李海
乙肝疫苗长期免疫后NK细胞免疫记忆反应的作 用及机制研究
H2609
地区科 学基金 项地目区科 学基金 项地目区科 学基金 项地目区科
38 34 35
10 81760681 谢阳姣 汉防己遗传差异与品质SSR评价
19 81760834 武丽
“升降平调”加味温胆汤的情志双向调节作用机制 研究
H2704
地区科 学基金 33 项目 地区科 学基金 33 项目 地区科 学基金 30 项目
2018-1-1 2021-12-31 2018-1-1 2020-12-31 2018-1-1 2020-12-31 2018-1-1 2021-12-31 2018-1-1 2021-12-31 2018-1-1 2021-12-31 2018-1-1 2021-12-31 2018-1-1 2021-12-31 2018-1-1 2021-12-31 2018-1-1 2021-12-31 2018-1-1 2021-12-31

中医药防治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优势、关键问题及研究策略

中医药防治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优势、关键问题及研究策略

·4421··述评·【编者按】 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加剧,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社会活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

中医药疗法作为主要治疗方式,能显著改善该类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预防复发。

但同时也存在很多有待解决包括中医药应用机制、临床效果客观评价、关键技术研发等实际问题。

本刊特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朱立国教授担任本期执行主编,组织策划了“退行性疾病”专题研究,该专题研究从中医药防治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优势、问题及策略方面进行阐述和建议,并通过补肾活血方、壮腰通络方、益肾养髓方治疗退行性疾病的作用机制进一步验证了中医药防治的突出优势,为中医药应用、推广提供证据支持。

【执行主编】 朱立国,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岐黄学者,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基本药品目录专家。

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党委书记,国家骨伤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学科带头人,国家康复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学术带头人,国家重点学科(骨伤科)建设单位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专科(骨伤科)建设单位中心主任、协作组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筋伤治疗手法重点研究室主任,第十届、第十一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全国颈椎病协作组组长,全国重点研究室筋伤研究室主任,《中国骨伤》社长兼主编,《中国全科医学》杂志执行主编。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集中于应用中西医疗法治疗脊柱疾病。

主持开展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医药行业专项等34项课题;参与研发国家级中药新药2种,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2009年、2017年),省部级一等奖6项。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1-06T10:34:31.92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0月19期作者:尹新生廖国平尹莺桦邹端荣谭雁峰周光华[导读]尹新生廖国平尹莺桦邹端荣谭雁峰周光华(湖南省常宁市中医医院;湖南常宁421500)[摘要]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是骨质疏松症(OP)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常采取中医药治疗OVCF,该文主要从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中医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研究进展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是骨质疏松症(OP)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医文献中尚未发现“骨质疏松症”的记载,中医学根据该病胸腰背部疼痛、四肢酸软无力、步履维艰、下肢抽筋等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骨枯”、“骨痿”等范畴。

本病的发生与肾虚、脾虚、肝郁、血瘀等因素关系密切,其中肾虚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而骨折后血瘀则是促进因素。

中医学“肾主骨”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对骨骼的生长发育起着调控作用。

《医经精义》中阐明了肾、骨,骨髓之间的密切关系:“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故骨者肾之合也,髓者肾精之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

《逆调论》曰:“肾不生,则髓不满”。

《寿世保元·补益》曰:“肾主督脉,督脉者行于脊里,脊坏则督脉亏虚,故令腰脊不举。

骨枯髓减者,枯涸之极也。

肾主骨,故曰骨痿”。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滋养肾中所藏先天之精。

但凡后天有源,则先天之精不竭,若脾失健运,气血生化失源,骨骼筋肉失养,则骨痿肉软。

肾藏精、肝藏血,“肝肾同源,精血同源”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若影响于脾,则脾失健运,气血化生乏源而不能濡养筋骨;若影响于肾,则致封藏失职,肾精亏虚骨骼不能充养亦致骨痿。

老年患者天癸竭,肾气不足,推动无力,血行瘀阻,不通则痛;肾精不足,血海无盈,脉道失充,新血生成不畅,瘀血推荡不尽,元气不复,进一步因瘀致虚。

17-19中医骨伤科学国自然基金项目

17-19中医骨伤科学国自然基金项目

17-19中医骨伤科学国自然基金项目通过经典炎性信号转导通路研究石氏熏洗方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症的作用机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蛋白家族在活血祛瘀法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机制自噬性神经保护中基于Notch调控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参与脊髓损伤修复及补肾活血法干预研究基于代谢组学雷公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药效特点和作用机理研究去毒附子汤对证干预阳虚寒湿型骨关节炎的网络分子机制研究基于力学损伤模型研究河蚌葡聚糖减缓半月板过度肥大和钙化作用的分子机制新疆维、汉民族膝骨性关节炎围手术期中医证型及蛋白质组学分子表达机制的研究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补肾活血中药调控NPCs延缓椎间盘压力退变的机制温肾通督方调控MAIs/NgR介导的NC-MG细胞交互效应促进神经再生的机制研究基于内皮细胞全基因组CRISPR/Cas9文库研究温经通络汤干预膝骨关节炎作用机制ZNF702P-miR214-NFκB作为ceRNA网络调控左归丸抗激素性骨质疏松的机制基于三元调控理论探讨骨碎补总黄酮促进牵张成骨早中期成骨效能的机制研究补肾活血中药通过TGF-beta信号通路调控OA软骨下骨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分化及能量代谢的机制研究补肾活血胶囊调控Hedgehog信号通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作用与关键机制研究基于长链非编码RNA uc.431+介导Clcf1/Jak2/Stat3 信号通路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分子机制研究LncRNA-CCDC18-AS1激活YAP/TAZ诱导骨肉瘤发生及加味芪重散作用的机制研究益肾养髓方基于Akt/mTOR通路调控细胞自噬对脊髓慢性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补肾中药经成骨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调控成骨-破骨细胞间cross-talk抗骨质疏松机制研究携载丹参酮ⅡA缓释微球的组织工程材料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机制研究三七总皂苷抑制破骨细胞外泌体miR-214负向调节ephrinA2-EphA2通路促进成骨细胞生成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机制研究基于破骨前体/成骨细胞“双向”调控CD31hiEmcnhi血管偶联成骨探讨骨碎补总黄酮促进Masquelet技术骨重建的机制基于辛酰基肉碱介导TRPA1通道的活化研究膝痹宁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作用机理基于筋骨平衡理论研究太极拳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生物力学机制基于“方-证-药动学”骨质疏松不同证型右归丸活性成分群的药动学特征及对Wnt/β-catenin、OPG/RANKL/RANK通路的调控研究基于“筋伤”致筋骨失衡的病理及力学基础探讨中医药防治退行性腰椎失稳的效应机制研究Suv39h1调节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和成骨分化的分子机制及健脾补肾方干预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BMPs/Smad信号通路探讨苗药九仙罗汉接骨汤促进骨折愈合机制的研究颈椎整复手法运动学和动力学关键力学要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补肾活血方通过TGF-β/Glut1信号轴调控低氧环境下关节软骨细胞能量代谢稳态的作用机制研究加味牛蒡子汤调控巨噬细胞TNF/TNFR1/VEGF-C信号通路促进淋巴管生成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基于有限元分析研究智能气囊小夹板固定下轴向应力刺激对羊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补肾经方调控Hippo信号延缓髓核细胞衰老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机制研究补肾活血方调控间充质干细胞Dnmt3b/Notch信号通路干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基于“肾主骨”理论的补骨脂素纳米微球诱导BMSC成骨复合3D牡蛎支架修复骨缺损的机制基于“肾主骨生髓”理论探讨补肾中药修饰BMSCs外泌体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机制研究TGF-β信号通路调控骨膜干细胞参与小鼠骨折修复的分子机制及补肾活血方的干预研究基于SCFAs介导的组蛋白乙酰化与GH-IGF1轴研究温肾通督方调节肠道微生态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白花蛇舌草总黄酮通过JAK2/STAT3通路调控PD-L1和TIM-3表达促进骨肉瘤免疫激活从海马-HPO轴探讨龟板调控let-7f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基于氧化应激-自噬探讨酒精性骨重构的机制及中药干预化瘀补肾方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Notch信号通路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研究基于外泌体miR-130a与H型血管Crosstalk探讨温阳补肾方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成血管-成骨”的作用机制持续静压力下MC3T3-E1细胞应力转导信号与细胞骨架的响应机制及固本增骨颗粒的干预效应基于肠道菌群与痛风“内湿致痹”发病观探讨痛风宁降尿酸及干预炎症反应的机制基于膜铁转运蛋白1研究铁死亡通路在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中药的干预AMPK/mTOR/ULK-1通路调控mTOR-KO小鼠软骨细胞自噬及龟鹿二仙胶的干预机制研究基于断裂力学探讨病证结合防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力学机制研究FUT8介导核心岩藻糖基化修饰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修复的影响及活血通络法的干预机制蠲痹汤调节滑膜淋巴管内皮细胞功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益气温经法对原发I型骨质疏松症重要靶蛋白-补体C3琥珀酰化修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基于“肝主筋,为罢极之本”探讨肝肾亏虚壮族老年人miRNA-21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干预黄韧带肥厚机制的研究从“病-证-方”关联网络探索健脾活骨方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生物学内涵MALAT1调控骨关节炎软骨基质降解及九里香酮的干预作用基于T-OCN/GPRC6A-IGF1反馈通路研究健脾补肾方防治男性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基于miRNA表达谱探讨去势大鼠肠道微生物对肠-骨轴的“桥接”机制及固本增骨丸的干预作用Hh/Gli信号轴介导补肾活血方调控oMSCs抑制骨关节炎骨赘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基于Beclin1/Bcl2研究自噬-凋亡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及中药对其的影响基于H型血管与成骨偶联探讨健骨颗粒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基于BMP2-COX2信号通路的镇心安神法对脑外伤骨折愈合机制的研究基于外泌体调控Th17/Treg平衡探讨苗药五藤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Runx2与NGF-TrkA信号通路对话介导膝骨关节炎进展的分子机制及补肾活血除痹方干预研究风寒湿介导Thermo-TRPs/HSPs串话调控膝骨关节炎及温通中药的干预机制研究通络止痛外治法通过调节外泌体介导的TLRs/NF-κB通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肝源携miR-320外泌体在肝-软骨细胞间Crosstalk中的作用对“柔肝养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机理的研究从软骨细胞自噬及JAK/STAT通路探讨基于“经筋理论”针刀对兔KOA模型关节软骨的保护机制独活寄生汤调控淋巴管平滑肌细胞NO/cGMP/MLCP信号通路促进淋巴回流功能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研究基于软骨细胞衰老TGFβ1-SOX9/p70S6-细胞外基质信号通路探讨补益肝肾法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机制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温经活血”外治法早期干预膝骨关节炎机制研究补肾中药调控Hedgehog信号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机制研究miR-424-5p/miR-582-5p调控阳虚血瘀质膝骨关节炎的易感机制及补肾活血方干预作用研究基于3D氧化石墨烯纳米支架培养脐源性MSC调节关节微环境对肾虚血瘀型膝OA软骨修复机制研究Wnt信号通路调控“虚、瘀、毒”病机下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自噬及加味独活寄生合剂的干预机制研究基于FKBP52/GRα/miRNA-708信号通路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分子机制及生骨再造丸的干预效应基于TRPV4/SOX9/RUNX2信号轴探索牛蒡子汤对超负荷诱导早中期KOA干预的机制研究基于Piezo1对血管/破骨/成骨的三元调控探讨活血通络法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骨修复机制巨噬样滑膜细胞焦亡激活膝骨关节炎痛敏及“温经活血”外治法干预效应的机制研究从LncRNA调控软骨细胞及其基质代谢角度探讨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补肾活血法促创伤性股骨头坏死骨修复的microRNA-320a调控途径研究基于中医微观辨证运用疲劳断裂失效力学研究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塌陷机制基于LXRs/NF-κB通路探讨痹痿同治的壮骨健膝方干预KOA滑膜炎的机制基于督脉与脊髓走行功能一致性从Wnt信号通路探讨循督脉电针对基因修饰干细胞移植的导向作用梁繁荣基于“膝为筋之府”理论针刺治疗KOA疼痛认知控制网络整合机制研究。

2010—2019年我国高校骨科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分析

2010—2019年我国高校骨科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分析

·论著·中国医药导报2020年7月第17卷第21期CHINA MEDICAL HERALD Vol.17No.21July 20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501929);首都特色临床医学应用发展专项项目(Z161100000116057)。

[作者简介]陈宇飞(1984.8-),男,博士;研究方向:脊柱外科。

[通讯作者]栾冠楠(1985.7-),女,博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医学信息服务。

杜俊杰(1968.2-),男,博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脊柱外科。

2010—2019年我国高校骨科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分析陈宇飞1尹欣2栾冠楠3杜俊杰11.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医学特色中心骨科,北京100142;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北京100048;3.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05[摘要]目的探讨2010—2019年我国高校骨科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总体情况、学科分布特点,以及2019年骨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骨科科研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方网站和2010—2019年《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中进行数据的筛选和统计,运用统计分组法、时间数列分析法等对我国高校骨科获得资助情况、骨科学研究方向分布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数据显示,2010—2019年各院校所获经费呈曲线式上升趋势,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方向主要针对脊柱、关节和骨病的研究。

国家在骨科学科领域的总体布局呈现出地域发展不平衡的态势。

结论骨科学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国家持续加大学科资助,整合资源,培养一流创新人才,提高我国院校骨科的科技影响力,对我国骨科学加速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骨科学;资助情况;学科发展;现状分析[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20)07(c)-0004-04Situation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s bone scie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2010to 2019CHEN Yufei 1YIN Xin 2LUAN Guannan 3DU Junjie 11.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Air Force Medical Center of PLA,Beijing 100142,China;2.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the Fourth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048,China;3.Institute of Medical Information,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Beijing100005,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general situation,disciplin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and major research direc⁃tions of orthopedics in 2019fund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2010to 2019,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accelerating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orthopedics research.Methods Data on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and “the annual statistics of the projects fund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from 2010to 2019”was screen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The situation of orthopedic funding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arch direction of orthoped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using statistical grouping method and time series analysis method.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data,from 2010to 2019,the fund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wed a curve upward trend.In 2019,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mainly focused on the research of spine,joint and bone diseases.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country in the field of orthopaedics showed a trend of un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Conclusion Bone scie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edical field.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tate continues to in⁃crease discipline funding,integrate resources,cultivate first-class innovative talents,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luence of orthopedic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for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orthopedics in China.[Key words]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Bone science;Funding situation;Subject devel⁃opment;Situation analysis4中国医药导报2020年7月第17卷第21期·论著·CHINA MEDICAL HERALD Vol.17No.21July 2020骨科学是研究运动系统疾病的科学,它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包括骨创伤、骨肿瘤、脊柱疾病、关节疾病、运动医学等。

211061051_木犀草素对骨缺损成骨修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11061051_木犀草素对骨缺损成骨修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木犀草素对骨缺损成骨修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Δ汤胜尧 1*,胡珉华 1,周若愚 1,孙伟鹏 1,唐鑫陶 1,林海雄 2, 3,姜自伟 4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405;2.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银川 750021;3.香港中文大学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研究所,香港 999077;4.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骨科,广州 510405)中图分类号 R 965;R 28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3)07-0807-07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7.08摘要 目的 探讨木犀草素对骨缺损成骨修复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木犀草素治疗骨缺损的作用靶点及潜在通路,利用Hub 基因筛选排名前2位的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以结合能作为评判标准。

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 )及脐静脉内皮细胞(RUVEC )进行体外实验,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S 染色、体外血管形成实验进行表型验证,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 3K )、蛋白激酶B 1(Akt 1)蛋白的表达情况,以验证木犀草素对BMSC 成骨分化及RUVEC 体外血管形成的作用机制。

结果 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木犀草素对骨缺损的血管形成和骨修复作用主要与Akt 1、SRC 蛋白、雌激素受体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环加氧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靶点有关,且与PI 3K/Akt 信号通路关系密切。

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木犀草素与Akt 1、SRC 蛋白结合稳定。

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木犀草素能显著增高BMSC 内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水平和活性,增加钙盐沉积和钙化结节的数量,促进BMSC 的钙化;与木犀草素0 μmol/L 组比较,木犀草素1、10 μmol/L 组的RUVEC 血管形成能力显著增强、血管长度显著增加,PI 3K 、Akt 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 <0.05或P <0.01),且浓度越高效果越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经典炎性信号转导通路研究石氏熏洗方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症的作用机制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蛋白家族在活血祛瘀法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机制
自噬性神经保护中基于Notch调控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参与脊髓损伤修复及补肾活血法干预研究基于代谢组学雷公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药效特点和作用机理研究
去毒附子汤对证干预阳虚寒湿型骨关节炎的网络分子机制研究
基于力学损伤模型研究河蚌葡聚糖减缓半月板过度肥大和钙化作用的分子机制
新疆维、汉民族膝骨性关节炎围手术期中医证型及蛋白质组学分子表达机制的研究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补肾活血中药调控NPCs延缓椎间盘压力退变的机制
温肾通督方调控MAIs/NgR介导的NC-MG细胞交互效应促进神经再生的机制研究
基于内皮细胞全基因组CRISPR/Cas9文库研究温经通络汤干预膝骨关节炎作用机制
ZNF702P-miR214-NFκB作为ceRNA网络调控左归丸抗激素性骨质疏松的机制
基于三元调控理论探讨骨碎补总黄酮促进牵张成骨早中期成骨效能的机制研究
补肾活血中药通过TGF-beta信号通路调控OA软骨下骨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分化及能量代谢的机制研究
补肾活血胶囊调控Hedgehog信号通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作用与关键机制研究
基于长链非编码RNA uc.431+介导Clcf1/Jak2/Stat3 信号通路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分子机制研究
LncRNA-CCDC18-AS1激活YAP/TAZ诱导骨肉瘤发生及加味芪重散作用的机制研究
益肾养髓方基于Akt/mTOR通路调控细胞自噬对脊髓慢性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补肾中药经成骨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调控成骨-破骨细胞间cross-talk抗骨质疏松机制研究
携载丹参酮ⅡA缓释微球的组织工程材料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机制研究
三七总皂苷抑制破骨细胞外泌体miR-214负向调节ephrinA2-EphA2通路促进成骨细胞生成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机制研究
基于破骨前体/成骨细胞“双向”调控CD31hiEmcnhi血管偶联成骨探讨骨碎补总黄酮促进Masquelet技术骨重建的机制
基于辛酰基肉碱介导TRPA1通道的活化研究膝痹宁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作用机理
基于筋骨平衡理论研究太极拳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生物力学机制
基于“方-证-药动学”骨质疏松不同证型右归丸活性成分群的药动学特征及对Wnt/β-catenin、OPG/RANKL/RANK通路的调控研究
基于“筋伤”致筋骨失衡的病理及力学基础探讨中医药防治退行性腰椎失稳的效应机制研究
Suv39h1调节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和成骨分化的分子机制及健脾补肾方干预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BMPs/Smad信号通路探讨苗药九仙罗汉接骨汤促进骨折愈合机制的研究
颈椎整复手法运动学和动力学关键力学要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补肾活血方通过TGF-β/Glut1信号轴调控低氧环境下关节软骨细胞能量代谢稳态的作用机制研究
加味牛蒡子汤调控巨噬细胞TNF/TNFR1/VEGF-C信号通路促进淋巴管生成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
基于有限元分析研究智能气囊小夹板固定下轴向应力刺激对羊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补肾经方调控Hippo信号延缓髓核细胞衰老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机制研究
补肾活血方调控间充质干细胞Dnmt3b/Notch信号通路干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基于“肾主骨”理论的补骨脂素纳米微球诱导BMSC成骨复合3D牡蛎支架修复骨缺损的机制
基于“肾主骨生髓”理论探讨补肾中药修饰BMSCs外泌体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机制研究
TGF-β信号通路调控骨膜干细胞参与小鼠骨折修复的分子机制及补肾活血方的干预研究
基于SCFAs介导的组蛋白乙酰化与GH-IGF1轴研究温肾通督方调节肠道微生态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
白花蛇舌草总黄酮通过JAK2/STAT3通路调控PD-L1和TIM-3表达促进骨肉瘤免疫激活
从海马-HPO轴探讨龟板调控let-7f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神经内分泌机制
基于氧化应激-自噬探讨酒精性骨重构的机制及中药干预
化瘀补肾方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Notch信号通路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研究
基于外泌体miR-130a与H型血管Crosstalk探讨温阳补肾方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成血管-成骨”的作用机制
持续静压力下MC3T3-E1细胞应力转导信号与细胞骨架的响应机制及固本增骨颗粒的干预效应基于肠道菌群与痛风“内湿致痹”发病观探讨痛风宁降尿酸及干预炎症反应的机制
基于膜铁转运蛋白1研究铁死亡通路在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中药的干预
AMPK/mTOR/ULK-1通路调控mTOR-KO小鼠软骨细胞自噬及龟鹿二仙胶的干预机制研究
基于断裂力学探讨病证结合防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力学机制研究
FUT8介导核心岩藻糖基化修饰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修复的影响及活血通络法的干预机制
蠲痹汤调节滑膜淋巴管内皮细胞功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
益气温经法对原发I型骨质疏松症重要靶蛋白-补体C3琥珀酰化修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基于“肝主筋,为罢极之本”探讨肝肾亏虚壮族老年人miRNA-21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干预黄韧带肥厚机制的研究
从“病-证-方”关联网络探索健脾活骨方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生物学内涵
MALAT1调控骨关节炎软骨基质降解及九里香酮的干预作用
基于T-OCN/GPRC6A-IGF1反馈通路研究健脾补肾方防治男性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
基于miRNA表达谱探讨去势大鼠肠道微生物对肠-骨轴的“桥接”机制及固本增骨丸的干预作用Hh/Gli信号轴介导补肾活血方调控oMSCs抑制骨关节炎骨赘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
基于Beclin1/Bcl2研究自噬-凋亡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及中药对其的影响
基于H型血管与成骨偶联探讨健骨颗粒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
基于BMP2-COX2信号通路的镇心安神法对脑外伤骨折愈合机制的研究
基于外泌体调控Th17/Treg平衡探讨苗药五藤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Runx2与NGF-TrkA信号通路对话介导膝骨关节炎进展的分子机制及补肾活血除痹方干预研究风寒湿介导Thermo-TRPs/HSPs串话调控膝骨关节炎及温通中药的干预机制研究
通络止痛外治法通过调节外泌体介导的TLRs/NF-κB通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肝源携miR-320外泌体在肝-软骨细胞间Crosstalk中的作用对“柔肝养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机理的研究
从软骨细胞自噬及JAK/STAT通路探讨基于“经筋理论”针刀对兔KOA模型关节软骨的保护机制独活寄生汤调控淋巴管平滑肌细胞NO/cGMP/MLCP信号通路促进淋巴回流功能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研究
基于软骨细胞衰老TGFβ1-SOX9/p70S6-细胞外基质信号通路探讨补益肝肾法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机制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温经活血”外治法早期干预膝骨关节炎机制研究
补肾中药调控Hedgehog信号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机制研究
miR-424-5p/miR-582-5p调控阳虚血瘀质膝骨关节炎的易感机制及补肾活血方干预作用研究
基于3D氧化石墨烯纳米支架培养脐源性MSC调节关节微环境对肾虚血瘀型膝OA软骨修复机制研究
Wnt信号通路调控“虚、瘀、毒”病机下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自噬及加味独活寄生合剂的干预机制研究
基于FKBP52/GRα/miRNA-708信号通路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分子机制及生骨再造丸的干预效应
基于TRPV4/SOX9/RUNX2信号轴探索牛蒡子汤对超负荷诱导早中期KOA干预的机制研究
基于Piezo1对血管/破骨/成骨的三元调控探讨活血通络法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骨修复机制
巨噬样滑膜细胞焦亡激活膝骨关节炎痛敏及“温经活血”外治法干预效应的机制研究
从LncRNA调控软骨细胞及其基质代谢角度探讨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补肾活血法促创伤性股骨头坏死骨修复的microRNA-320a调控途径研究
基于中医微观辨证运用疲劳断裂失效力学研究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塌陷机制
基于LXRs/NF-κB通路探讨痹痿同治的壮骨健膝方干预KOA滑膜炎的机制
基于督脉与脊髓走行功能一致性从Wnt信号通路探讨循督脉电针对基因修饰干细胞移植的导向作用
梁繁荣基于“膝为筋之府”理论针刺治疗KOA疼痛认知控制网络整合机制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