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艺:根雕艺术的选材与创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材施艺:根雕艺术的选材与创作

作者:吴永强

来源:《雕塑》2014年第06期

内容摘要:根雕艺术家在创作一件作品时,往往都要遵循植物根系的自然形态。正是因为根雕艺术有这种特性,所以根雕创作的选材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材的形神兼备,是根雕艺术得以形成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关键词:根雕:根材:选材

根雕是将各种植物所埋在土里的根进行雕刻而成的艺术品。不过,其中有些有关树身、树瘤的雕刻,也被纳入到根雕艺术的体系中来。根雕艺术的原则一般是“三雕七磨”和“意向造型”。跟其他雕塑不同的是,根雕之所以能成为一件独立的艺术品,大部分出于它本身的自然造型及材质,而人工的部分占据很少。根雕艺术中,以大自然所创造的雏形作为艺术主体,根雕艺术家只是在后期将其完善。

所以,根雕艺术家在创作一件作品时,往往要注重遵循植物根系的自然形态。植物本身的自然形态,决定了这件作品最终会成为一件什么样的作品。根雕艺术家只是在这个基础上施以少量、局部的雕琢。所以,一些根雕艺术家也指出,可以将这一门艺术命名为“根的艺术”,是因为它的形成的很大部分都是天然的杰作。然而,过于强调天然的属性这有点矫枉过正了。虽然根雕艺术的天然性占了很大部分,但其最终还是要经过艺术家的巧手才能成为一件艺术品。艺术家施工的部分,要与根的自然形态融为一体,使作品浑然天成,毫无雕琢痕迹。这也是根雕艺术最为迷人的地方。它的美,就美在道法自然;美在似像非像;美在天然去雕饰。

很多艺术家、学者都强调了这一点。赖少其在谈根雕艺术时说:“潘天寿先生有一印叫‘不雕’,其实不在雕之多少,而是雕了仍感不雕。”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对根雕作品如何加工的问题谈得更加明确和辩证,他在一篇文章中以根雕艺术家魏靖宇的作品《鹰》为例,阐述了他对根雕创作的观点,他说:“那件大鹰是以自然形态为主,它的主体部分甚至某些细部,都不是靠‘雕’出来的,而是作者在这件根块上看出了隐没着的这个大鹰的形象后,断然地剥去了其余不必要的部分,才使这个形象突出起来。”1

正是因为根雕艺术有这种特性,所以根雕创作的选材就显得尤为重要。根雕艺术家普遍认为:“根雕制作之前首先得选材。选材是根雕制作的第一步,根雕艺术取材范围较广,在选择根雕材料时,应尽量选择树权多,根盘缠绕的树根,有树洞者更佳,当然若是被水、淤泥淹没或深埋土中的死根,经数百年碳化形成的古老阴沉根木,其质坚几乎接近化石,更是根艺的佳材。可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各类自然根形千姿百态,奇形怪状,易让创作者眼花缭乱,面对一个枯木一个根雕艺术家的审美知觉和猎奇心理也是很重要的。”要想创作出一件好的作品,首先必须得拥有一块好的根雕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根雕的材料往往决定了最终的创作题材。在根雕创作艺术中,很少有艺术家是先有一个主题,然后才根据主题去寻找材料的。他们通常都

是根据根的自然造型,来决定雕刻一件什么样的作品。这就需要艺术家首先要了解各种植物的根的特征。

例如,毛竹有着又长又大的根部。在生长的过程中,竹根受到了泥石的阻挡,从而形成了千奇百怪的扭曲势态。竹根的形状各异,有弯弯曲曲的、有尖尖长长的,但一般以圆柱体的居多。毛竹的根部长满了茂密的须根,这种特殊的形式对于雕刻老者头像非常适宜。而长长的带有竹节的根部,则又可以雕刻少女的形态,它具备纯净光亮的色泽、坚韧而又细腻的质地,富于变化的形状结构,具有自然的美感。枫树通常生长在石缝中,环境较为险恶,土壤也很贫瘠,因而枫树的根就较为粗壮,而且很长,扭曲多变,常常生有树瘤,显得沟壑纵横,具有一种苍古朴拙的美感。枫树根的根蔸的空腔内壁上,通常有很多片块状的木质部分,像一片荷叶,也像一片灵芝。所以有的时候,会用来雕刻以荷花或灵芝为主题的作品。

不过,即使是不考虑到根材的造型,也不是所有植物的根都能用来制作根雕。根雕的选材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它至少要达到以下几个要求:材质坚硬、木质细腻、木性稳定、不易龟裂变形、不蛀不朽、长久保存。传统的根雕艺术通常选用黄杨、檀木、榉木、柏木、榆木等树木的根,因为这些树木的根都有较为稳定的物理特性。

有些艺术家指出,所谓根雕其实并不是真正要靠人工雕刻去塑造形象,而主要依据自然造就的根材,加上创作者敏锐的审美眼光和洞悉事物的能力去发现根的美,再将其表达出来。有经验的老艺术家说:“根据根料天然形成的姿态,稍加修饰,不去过多地雕刻,只进行修剪、锯截等简单加工。这样的作品既便与真实物体不同,但得其神韵,反而因其天成的情趣更令人神往。”3普通人眼中的一堆废弃的根料,在根雕艺术家的眼中都是未成形的艺术品。根雕艺术家有着无限的想象力,他们在有限的材料中创造价值,传递美感。这无限的想象力来源于艺术家本身的经验积累及艺术修养。艺术家与普通人的区别之一,在于他们比普通人多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因而能够在平常的生活之中发现别人发现不到的美,将其反映在根雕作品中,那些不完美的僵死的根材,还于自然,高于自然。“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不是对生活纯客观的模拟,而是按照白己的感受和认识,对生活、原材料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从而表现艺术家的意愿和对现实生活的评价。我们认为,艺术形象必须是具体可感性和概括性的统一,两者不可偏废。”

发现美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它需要艺术家付出很多的努力。发现根材,虽然有一定程度的运气,或者说缘分,但也需要依托根雕艺术者个人的艺术素质和创作才能。发现过程并不是一般地寻找,而是一种艰苦的审美活动,其实质就是作者主观上对美的追求与客观事物之间的一种自然契合。要靠巧于利用根的特性和自然形态,以表达所要表现作品的艺术形象和人情感。对于作品的技巧加工处理,应注意依势造型,因材施艺,顺其自然,去其多余,留下所需,使其更鲜明、简洁、突出、生动、精巧。要善于充分利用根形、根枝、根须、根瘤、根疤、根节、根色、根纹、根质等根材所具有的独特之处,以保持野趣,使作品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把嶙峋突兀的树根化为富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一件根材的外形在常人眼中不一定好看,可是当它与特定的创作思想与艺术形象相结合之后,会诠释出一种特殊的美。根雕艺术家通过反复揣摩、取舍、推敲如何通过合理、巧妙的艺术手段,让一段普通的材料释放出最佳的艺术效果。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一定的文化底蕴,是作为一个根雕艺术家所必备的基本素质,面对一段枯朽的根材,要从一定的高度根据它的自然形状去发挥充分的想象,将每个细节都考虑进去,精心取舍,少一些匠气,多几分艺术韵味。“雕而不雕,不雕而雕”,根雕艺术要想真正达到气脉通达、人天同构的效果,则必须处理好雕与不雕之间的关系,而文化修养高的人往往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使作品浑然天成,品味较高。

如上文所说,好的根材,只需要艺术家在雕刻的时候稍微施刀法即可,一切以尊重自然为前提,浑然天成。这是就根材的“形”的方面而言,这一点根雕艺术家普遍都能做到。但是在选择根材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

即根材的神韵。神韵通常是评价艺术品价值的重要因素,可是对于根雕而言,它未成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之前,已经具备了艺术品的很多因素。所以在选材上,要将其视为艺术品一般对待,将它的神韵考虑进来。神韵是一切艺术的生命。根雕作品重在神似,而不是真正的相似。“神”是根雕形象的灵魂所在。在根雕创作中,应顺其自然,因根写形,以形显神。在根雕造型创作之前,根的形态已经蕴含着约定俗成的神韵。根材的神韵主要包括以下的3个方面。

其一,根材的先天形态并不具备艺术作品的明确特征,所以在根据创作主题给根材定性过程中,需要参悟根的韵味,亦即如何度势、借势、造势,犹如参禅修行中的顿悟和点化。这个过程就是化树根之腐朽为艺术之神奇的体悟洞察过程,体现根材虚实相生、动静相依、气贯一脉的灵秀韵律,只有这样才能让根雕作品形神兼备。

其二,根材实为天工开物、自然造化的结晶,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深植于文化繁衍的各个领域。根雕造型中所谓的“道法自然”,即通过平衡、对比、呼应等艺术处理,达到造型的精神升华。在中国,风格意义上的美学创作自始至终都随流于意象造型特点。“意蕴”于“象”中,以“意”统摄“象”。对根材观察的目的,其实就是“取象”,只有体会到根相的真意、美意、本意,才能真正体现“道意所指”。所谓“大象无形”,其实质离不开有“形”,即老子的“道”,这无疑是受道家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影响。

其三,“神”是造型意象在某种思想维度上片面的审美反映。作品要有神,才能打动人。神意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审美空间观照。根材的神韵奇巧,并非人为刻意造作而成,成功的根雕作品只有恰到好处地利用根材的自然神韵,才能扣启观者深邃的心灵,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要求接触者能达到心领神会、神游于物、物我神合的理想境界。

根材的形神兼备,是根雕艺术得以形成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在此基础上,艺术家“从‘形’人手,择取充溢对象性情的形因,按自己在形因所感召下的情趣流向,扩大强调表现出来;与此同时,舍去对象的一般性形因,删去与情流逆向的形因,沉滤制约、概而括之,大约这过程也就是抽象过程,这过程倘若有成效,则就在立体造型上获得了对象性情与根艺家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