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Ⅰ》教改项目成果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化学Ⅰ》教改项目成果概述

一、项目成果的具体内容及主要特色

(一)项目成果的具体内容

1. 改进了教学内容:在重点阐述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应用的同时,引入知识点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如物质的超临界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传统知识在现代科技领域所发挥的新活力。

2. 改进了教学方法:

(1)避免过去面面俱到的讲授方法,追求内容精炼、重点突出,重点剖析,引导学生,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问题能够结合基本规律举一反三。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及其认知规律。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随时提问题,发表见解,老师积极引导、鼓励、开展讨论。部分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研讨。教学中注重引进国内外相关的学科新成果。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增加对本学科的了解和使命感。

(2)组建了6个学习小组,课前布置学习内容,以小组为单位,预习化学平衡,并将学习内容以PPT形式完成。学生课堂汇报:选择6个小组分别介绍化学平衡,其他小组根据预习和6个小组的介绍,提出问题,或进行补充。课堂讨论:布置讨论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有关化学平衡的内容。教师总结:针对讨论内容要点,进行分析总结。实际计算:结合具体实例,通过计算,分析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惰性组分及反应物配比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总结提高平衡转化率的有效方法。部分问题留给学生课下自行学习,小组讨论并给出结果,教师对小组讨论结果给出评价。讲课中适时组织小组问题讨论,以促进学习小组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案例调研,由主讲教师就关键知识点提出调研方向,组织学生就调研课题涉及的主要方面提出讨论,在此基础上由同学自选调研子课题并给予讲解和问题讨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调研报告整理及讲解时也有相互启发的作用,易引起同学关注。还开展了专题讨论。

(3)精选基本作业,作业基本训练型与灵活思考型兼顾。在适当时候在实验室实例重现,使原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付之运用。就同学集中反映的问题,安排课外辅导,解决各层次水平同学的学习疑问、难点。坚持面对面答疑解惑,启发引导学生沿正确思路自己分析、思考解决问题,增强解题能力。

3. 改进了考试方法:

除了常规教学考核中的平时作业和考试成绩之外,增加研究性调研报告、讲解及问题讨论的成绩。

(二)项目的主要特色

通过研究性教学,提高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的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运用情况及效果评价

通过课前设定预习内容、课堂讲授教学结构模式的初步探索和实践,学生学习小组的课堂讨论和课后研讨效果等几方面改革措施的效果看,效果较好,尤其适用于创新班和小班课堂教学。对于大班授课,虽然课堂讨论受到限制,但课前设定预习内容或讨论问题还是有一点作用的。

三、项目成果支撑材料目录

1.研究性教学大纲(初稿);

2.讨论问题集;

3.问题研讨课教案;

4.研讨课教学课件、研究报告集。

项目研究主报告

一、项目研究与改革背景

《物理化学》是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重要基础理论课程。它在化工类课程的学习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随着现代化工及石油化工行业的迅猛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了物理化学的内涵,为《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为理解和发展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供了良好素材和典型案例。结合当前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模式,《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应在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同时,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启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基础理论与典型案例分析、实验环节相结合,辅助并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及相关问题的理解。

该课程的特点表现为基本概念多,这些概念融会贯通在整个课程的始终,对这些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对整个课程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本理论和计算公式多,课程中涉及到大量的计算公式,每个计算公式在具体应用时都有不同的使用条件,要求对基本理论的得出和由来要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以便为基本规律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课程表现出的以上特点,在教学改革上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重点在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创新性,激励学生勤思考、多提问,通过钻研和讨论解决疑点、难点,并逐步将其提升至研究性教学。

二、思路和方法

1. 教学内容的改进

在重点阐述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应用的同时,引入知识点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如物质的超临界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传统知识在现代科技领域所发挥的新活力。

2. 教学方法的改进

(1)讲授方式的改进:避免过去面面俱到的讲授方法,追求内容精炼、重点突出,重点剖析,引导学生,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问题能够结合基本规律举一反三。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及其认知规律。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随时提问题,发表见解,老师积极引导、鼓励、开展讨论。部分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研讨。教学中注重引进国内外相关的学科新成果。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增加对本学科的了解和使命感。

(2)建立课程学习小组:组建了6个学习小组,讲课中适时组织小组问题讨论,以促进学习小组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案例调研,由主讲教师就关键知识点提出调研方向,组织学生就调研课题涉及的主要方面提出讨论,在此基础上由同学自选调研子课题并给予讲解和问题讨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调研报告整理及讲解时也有相互启发的作用,易引起同学关注。还开展了专题讨论。课前布置学习内容,以小组为单位,预习化学平衡,并将学习内容以PPT形式完成。学生课堂汇报:选择6个小组分别介绍化学平衡,其他小组根据预习和6个小组的介绍,提出问题,或进行补充。课堂讨论:布置讨论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有关化学平衡的内容。教师总结:针对讨论内容要点,进行分析总结。

实际计算:结合具体实例,通过计算,分析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惰性组分及反应物配比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总结提高平衡转化率的有效方法。

部分问题留给学生课下自行学习,小组讨论并给出结果,教师对小组讨论结果给出评价。

(3)课后环节的改进:主要包括作业、课外辅导、答疑

精选基本作业,作业基本训练型与灵活思考型兼顾。

就同学集中反映的问题,安排课外辅导。这种辅导不定期,气氛自由、活跃,注意内容深浅,解决各层次水平同学的学习疑问、难点。

坚持面对面答疑解惑,答疑不是简单给出答案,而是指点迷津,启发引导学生沿正确思路自己分析、思考解决问题,增强解题能力。

3. 考试方法的改进

除了常规教学考核中的平时作业和考试成绩之外,增加研究性调研报告、讲解及问题讨论的成绩。

三、取得的主要成果

学生汇报PPT,学生调研报告,问题集,《物理化学Ⅰ》教学大纲(初稿)。

四、项目研究与改革的实际应用情况

通过课前设定预习内容、课堂讲授教学结构模式的初步探索和实践,学生学习小组的课堂讨论和课后研讨效果等几方面改革措施的效果看,效果较好,尤其适用于创新班和小班课堂教学。对于大班授课,虽然课堂讨论受到限制,但课前设定预习内容或讨论问题还是有一点作用的。

五、进一步研究改革的思路

对每次课均预先设定一些问题,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教材及相关参考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