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新进展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5.肌肉活检可见肌纤维肿胀或萎缩、变性,大量脂肪和结缔组织增生。
西医诊断依据
典型的肌营养不良症可以根据①隐袭起病,进行性进展的肢体近端肌无力和肌肉萎缩;②发病年龄;③阳性的家族病史;④血清酶学检查的异常;⑤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⑥肌肉组织活检的典型改变。
拚音
JINXINGXINGJIYINGYANGBULIANGZHENG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神经肌肉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组病因不明的,遗传性、进行性肌肉疾病。临床上以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和无力为其主要特征。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目前,对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尚不甚清楚。大体上有血管性、神经源性、膜性等多种学说。然而,无论何种学说均有其支持点和不支持点。但是,无论何种类型的肌营养不良症的发生均与遗传有关。假性肥大型的发生是由X染色体的短臂上XP21一XP223序列的基因缺陷所引起的病人细胞膜功能障碍,使大量游离的Ca++、高浓度的细胞外液和补体成分进入肌纤维内,导致肌细胞内蛋白质的释放和补体的激活,从而使肌原纤维断裂、坏死和巨噬细胞对这些坏死组织的吞噬、清除。良性假性肥大型的发生是由Rc8DNA XP21一223和L1、28 DNA序列之间的基因异常所致的。
另外,还有一组病人常在5~25岁期间起病,临床表现与假性肥大型相似,但病情进展较慢,多数病人在起病后15~20年才不能行走,较少累及心脏,预后较好。临床上称之为良性假性肥大型(Becker型)。
2.肢带型本型病人多在10~30岁之间起病,性别差异不明显,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亦有散发的。首发症状常为上楼困难或举臂不能过肩。病变主要累及骨盆带及肩肿带肌,初起肢体肌无力和萎缩常不对称,经过相当时间后两侧就无明显差异。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也称为进行性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种致命性疾病,每3500新生男婴中就有1人发病。
本病发病是由于位于X染色体上的dystrophin基因结构异常所引起的,使得细胞不能制造功能性肌肉蛋白,进而患者最终失去了行走和呼吸的能力。
此病也有一种较轻类型称为Becker型肌营养不良,dystrophin基因仅缺失部分,但其余完整,其肌肉蛋白功能大部尚存,病人也可以有正常的寿命。
最近的一项新的治疗方法,采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已进行了I期B / II期A临床试验,以图恢复患者的上述关键性肌肉蛋白质的生成。
采用静脉输入的途径对19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进行了12周疗程的治疗。
治疗结果显示,患者对这种反义寡核苷酸药物的耐受性良好,dystrophin蛋白的水平明显增加。
dystrophin蛋白的增加水平,与反义寡核苷酸剂量增加呈正相关的关系。
3例有疗效患者治疗后蛋白水平分别增加到正常肌肉的2%到18%,0.9%到17%和0%到7.7%。
(阎影)。
(案例)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有的孩子耽误时间久已经瘫痪卧床,通过“强肌生髓复原汤”治疗也可以恢复体力,能拄着拐杖行走,吃饭上厕所自己可以生活自理。
有的孩子几个月大就检查确诊出,通过“强肌生髓复原汤”治疗体内肌酸激酶和转氨酶慢慢恢复正常值,孩子可以走路蹦跳像正常同龄孩子一样生活工作。
作为家长来说,如果确诊是肌营养不良也不必惊慌,因为现在从医学技术来说,肌营养不良已经不是不治之症了。我们早发现,早治疗,尽可能给孩子一个完好的未来。
诊断:中医痿证(脾肾亏虚)
给予强肌生髓复原汤口服汤剂,结合中成药等综合治疗4个疗程,患者肢体力量增加,能自行行走。下蹲,弯腰动作灵活度都有显著改善。
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跟治感冒在早期都是一样的,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需要越早治疗恢复越快,治疗时间越短。
很多人认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治不好,不管是医生、患者,接触到过多的负面信息,对治疗失去信心,“非典”刚发生时,许多专家学者束手无策,
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非典已不再是难题,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能不能治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人掌握治疗的方法。
(案例)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杨某,男,11 岁,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人。
主因进行性肢体肌萎无力 2 年,不能行走 3 个月于 2017 年 10 月 17 日入院。
患者 2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力弱,活动欠灵活,后出现上楼费力,易跌跤,跌倒后站起费力,
后逐渐出现肩胛骨突出,双小腿粗大质硬。病情缓慢加重出现肌肉萎缩,曾就诊于上海长征医院及上海长海医院查心肌酶 CK:20700U/L
后来, 2018 年 1 月 25 日再肢肌萎无力,近端较重,
站立行走不能,翻身困难,坐起困难,纳差,寐安,二便调。查体:肢体肌肉萎缩,近端较重,翼状肩胛,双上肢近端肌力约 3 级,远端 3 级,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格林巴利综合征: 概述:是常见的脊神经和周围神经的脱髓鞘疾病。 临床表现: 感染性疾病后1-3周,突然出现剧烈的神经根疼痛 进行性上升性对称性麻痹,四肢软瘫,运动障碍,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颅神经症状。 检查: 脑脊液检查:出现典型的蛋白质增加而细胞数正常。 预后:多数可恢复。
治 疗
肌肉假性肥大,触之坚韧,以腓肠肌最明显(常为首发症状之一。 为萎缩肌纤维坏死后被脂肪和结缔组织替代所致
Gower征:(为DMD的特征性表现) 腹肌和髂腰肌无力 患儿自仰卧位站立时必须特征性的用手支撑方能站起
鸭步: 臀中肌无力致行走时骨盆向两侧 上下摆动 走路以脚尖着地,走路慢: 3-5岁隐匿出现骨盆带肌肉无力 下肢伸肌群力量不足 腰椎前凸: 背部伸肌无力所致 马蹄足内翻 翼状肩胛:举臂时肩胛骨内侧远 离胸壁,两肩胛骨呈翼状竖起于背部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Annual Work Summary Report
2022 - 2023
概 述
是一组遗传性肌肉变性病
01
表现为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无力、肌肉萎缩
02
无感觉障碍
03
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
04
电生理:肌源性损害,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肌肉无力及萎缩: 从下肢开始,逐渐出现躯干、髋、上肢、肩部肌肉 萎缩,患儿无法站立,甚至卧床不起 后期出现跟腱挛缩,双足下垂 大多数伴心肌损害: 心率不齐,心脏扩大 约30%患儿伴不同程度智障 预后:差!12岁左右不能行走(此点有助于鉴别DMD和BMD),多数患者20-30岁因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而死亡
重症肌无力: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见于任何年龄 特征: 1.受累骨骼肌病态疲劳:显著特点是肌无力于下午或傍晚劳累后加重,晨起或休息后减轻,称之为“晨轻暮重”; 2.首发症状:一侧或双侧上睑下垂、斜视和复视 ; 3.危象:呼吸困难(致死的主因) 4.检查:新斯的明试验:新斯的明肌注,20min后肌无力减轻即为阳性。 5.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有效(是一重要的临床特征) 预后:预后较好,但危象的死亡率较高。
肌营养不良症诊断及治疗现状与进展
肌营养不良症诊断及治疗现状与进展肌营养不良症(Myopathic malnutrition)是一种由于肌纤维组织的受损而导致营养不良的疾病。
本文将讨论肌营养不良症的诊断和治疗现状,并探讨其进展情况。
一、肌营养不良症的诊断1. 临床表现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常常表现出进行性肌无力和肌阵挛,同时伴有消化系统问题,例如吞咽困难和腹泻等。
患者的生长发育也可能受到影响,表现为体重下降和骨龄延迟。
2. 实验室检验血液生化检验可显示低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转换铁蛋白浓度以及IgG水平降低。
此外,还可以通过测定血中电解质、深层抑制因子及尿液分析等方法来帮助确诊。
3. 肌电图检查肌电图检查对于确定是否存在神经源性或是非神经源性的运动障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在肌营养不良症患者中,肌电图检查可以显示出运动神经元和肌纤维的功能异常。
4. 肌组织活检肌组织活检是最可靠的确诊方法之一,它可以通过检查肌纤维形态学和酶活性来确认肌营养不良的存在。
此外,还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来确定可能的基因突变。
二、肌营养不良症的治疗现状目前,对于肌营养不良症尚缺乏根治性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减轻并发症来进行治疗。
以下是目前常用的几种治疗方法:1. 营养支持由于肌营养不良患者存在明显营养不良的情况,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非常重要。
通常采用高蛋白饮食补充及口服或静脉注射血浆或人血清白蛋白。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康复训练、保鲜冷敷和热敷等方法,旨在改善肌营养不良患者的肌力和肌张力,并减轻症状。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3. 药物治疗针对特定症状的药物治疗也被广泛使用。
例如,抗阵挛药物可以缓解肌阵挛或运动不能,而酶替代治疗则可通过补充缺乏的酶来缓解相关的代谢紊乱。
4. 基因治疗目前,基因治疗在肌营养不良症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通过基因修复技术或基因静默技术,可以纠正某些导致肌营养不良的遗传突变。
三、肌营养不良症的进展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的快速发展,我们对于肌营养不良症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
中医创新理论研究新进展暨其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定 局 限性 或 副作 用 : 而且 , 这类 病 的社 会危 害 性 大 , 由于 患者 肌 肉损 害进展 快 , 数 患者 没有 工 作机 会 并 逐渐 失 去 生活 自 多
理 能 力 , 活 质 量 差 , 庭 和 社 会 承 受 较 大 负担 ; 外 , 生 家 另 MD 能稳 定 遗 传 , D 除 MD和 C MD外 , 能将 致 病基 因稳 定 遗 传 均 给子 代 。 长期危 害人类 健 康 。 将
【 要】 营养 不 良是一 组 原发 于肌 肉组织 的遗 传 病 , 床上 缓慢 起 病 , 现 为进行 性 加重 的骨骼 肌萎 缩 与无 力 。这 摘 肌 临 表 类 病 的社 会危 害性 大 , 能 稳定 遗 传 。 长 期危 害 人类 健 康 。西 医在 基 因治 疗 尚未 突破 前 , 且 将 目前用 的 各种 药 物均 有
一
中 医认 为 。 行 性 肌 营 养 不 良症 属 中 医学 “ 证 ” 畴 。 进 痿 范 是 一种 遗 传性 疾 病 . 由肝 、 、 、 虚损 , 气 不足 所 致 , 多 脾 胃 肾 元
为 内伤致 痿 。 临床 从 上述 脏腑 人手 , 运用 中医虚 损致 痿 学说 、
s ro l a 、 一 ac gy a 、 lto i 、i n和 T I 2 E . ac gy n 8 s ro l n t e n n t i c c e h t R M3 , D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科普知识PPT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生活管理 营养支持
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营养补充可以帮助维持 体重,减少对肌肉的负担。
建议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生活管理 心理支持
面对疾病的挑战,患者及其家庭可能需要心 理支持和咨询。
心理辅导有助于应对焦虑和抑郁情绪。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生活管理
家庭与社会支持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 质量至关重要。
加入支持小组可以提供情感上的帮助和信息 共享。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前景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前景 研究进展
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等 新疗法,希望能找到治愈DMD的方法。
这些研究仍在进行中,尚未广泛应用。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前景 预防措施
基因检测可以确认DMD基因突变,从而确诊 。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诊断 影像学检查
肌肉MRI可以帮助评估肌肉的损伤程度和变化 。
这种检查可以提供更直观的肌肉状态信息。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治疗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
目前没有治愈DMD的方法,但某些药物可以减缓 病情进展,如皮质类固醇。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维持肌肉力量和功能。
对于携带者,基因咨询可以帮助了解遗传风险, 制定生育计划。
早期诊断和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前景 社会关注
提高公众对DMD的认识,有助于增强社会对患者 的支持和理解。
支持相关组织和活动可以促进研究和患者福利。
谢谢观看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治疗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有助于改善肌肉力量、灵活性和功能, 减缓肌肉萎缩。
常见的物理治疗手段包括运动训练和按摩。
中西医诊治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良方
中西医诊治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良方【概述】本组疾病为原发性肌肉变性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大多有家族史。
临床特征为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无力肌肉萎缩,个别类型尚有心肌受累。
根据遗传方式、发病年龄、萎缩肌肉的分布、病程和预后,可分为不同的临床类型。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痿证的范畴。
痿证指肢体筋脉弛缓,手足痿软无力的一种病证,以下肢不能随意运动及行走者较为多见。
根据其发病原因、部位及临床表现不同,又有皮痿、肌痿、筋痿、肉痿、骨痿“五痿”之称。
多见于温热病中或热病后期,邪热灼伤阴液,筋脉失于濡养;或因湿热浸淫筋脉肌肉,而弛纵不用或因体虚久病,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不能濡养肌肉筋骨或瘀阻脉络等因而成。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本组疾病虽均为遗传性疾病,但遗传方式各不相同。
其中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病因学研究比较深入,近年来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早在80年代初期已确认本病的基因位点在于Xp21上。
以后的研究证明此基因所编码的蛋白系一种细胞骨架蛋白,称为抗肌萎缩蛋白,分布于骨骼肌和心肌的细胞膜上,起支架作用,可保护肌膜抵抗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而不致受损。
患者因基因缺陷而肌细胞内缺乏Dys,造成功能缺失而发病。
二、中医病因病机(一)肺热伤津由于正气不足,感受温热毒邪,高热不退,或病后余邪未尽,低热不解,肺受热灼,津液耗伤筋脉失于濡润,导致手足痿弱不用,而成痿证。
此即《素问·痿论篇》所说:“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也。
”(二)湿热浸淫久处湿地,或冒雨露,感受外来之湿邪,湿留不去,郁久化热;或饮食不节,如过食肥甘,或嗜酒,或多食辛辣,损伤脾胃,湿从内生,蕴湿积热。
以致湿热浸淫筋脉,影响气血的运行,使筋脉肌肉弛纵不收因而成痿。
如《素问·痿论篇》说:“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
”(三)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津液气血资生之源。
如素体脾胃虚弱或因病致虚,脾胃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津液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肌肉筋脉失养,渐而成痿。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定义症状表现中医治疗肌营养不良中医辩证治疗(痿症)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定义症状表现中医治疗肌营养不良中医辩证治疗(痿症)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定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PMD)是一组遗传性肌肉变性疾病,临床特征主要为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肉无力和萎缩,无感觉障碍。
遗传方式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隐性和X连锁隐性遗传。
电生理表现主要为肌源性损害、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组织学特征主要为进行性的肌纤维坏死、再生和脂肪及结缔组织增生,肌肉无异常代谢产物堆积。
治疗方面主要为对症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
概述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为一组原发于肌肉组织的遗传性肌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缓慢起病的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萎缩和肌无力。
关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近年来认为可能与肌细胞膜或红细胞膜的先天性代谢障碍有关,特别是肌细胞内钙离子的蓄积可能是引起肌肉变性的重要原因。
根据起病年龄,病肌分布,病程进展情况和遗传特点,将本病分为多个类型。
常见有:(1)假肥大型:为儿童中最常见的一类肌病,属性连隐性遗传,发病均为男性,女性仅为异常性染色体的携带者。
常于婴儿期发病,5-8岁时明显,进展较快。
以骨盆带肌肉的无力为突出症状,多数伴有腓肌的假性肥大。
(2)Beckr型:病肌分布、遗传特点同假肥大型,但远较假肥大型少见,且进展缓慢,预后良好,常在15-25岁期间发病。
(3)面肩肱型:为成年人中最常见类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别无差别,通常在青春期起病。
(4)肢带型: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均可见,10-30岁为好发年龄,进展缓慢,一般到中年后才发展到严重程度。
(5)眼咽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多在中年。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临床表现1.双下肢近端无力,跑步困难、易跌、上楼费力;2.四肢近端、肩胛带、骨盆带的肌肉明显萎缩;3.行走时腰椎过度前凸,骨盆及下肢呈摇摆状,似“鸭步”步态;4.因肩胛带肌肉无力、萎缩,当双臂前伸时可见“翼状肩胛”;5.由仰卧位起立时表现出先翻身俯卧,再双手撑地、扶膝、伸腰等特殊姿态,又称Gowers征。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肌营养不良症状:以肌萎缩来诊者居多,其实这时患者常 可发现肌强直,详细询问很多病人在2-3年前已有肌强直。 有报告1/3病人以肌强直来诊。主要症状为肌无力和肌萎 缩,开始表现手和足的无力、萎缩,特别是足背屈和腕关 节无力,进展缓慢,逐渐发展至面肌、咬肌、颞肌和胸锁 乳突肌。
A.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
➢ 也称为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 1868年首先由Ducheme等人详细描述,它在肌营养
不良中患者最多,发病率为10万人中有3-5个患者 , 北京1961-1973年出生的男孩3379人中有一人 患病。 ➢ 主要影响男性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目前已明确DMD 基因位点在Xp21染色体上
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分类
➢从临床来看,至少有9种类型:Duchenne型假肥大型肌营养 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Becker型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BMD)、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a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 dystrophy,FSHD;也称Landouzy-Dejerine型肌营 养不良症)、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limb-gridle muscular dystrophy,LGMD)、Emery-Dreifuss型肌营养不良症 (Emery-Dreifuss muscular dystrophy,EDMD)、先天性肌 营养不良症(congenital muscular dystrophy,CMD)、眼咽 型肌营养不良症(oculopharyngeal muscular dystrophy)、 远端型肌营养不良症(distal muscular dystrophy)和强直性 肌营养不良症(myotonic muscular dystrophy)。
肌营养不良症论文急性心肌损害论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1例
肌营养不良症论文急性心肌损害论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1例【关键词】肌营养不良症;进行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损害患者,男性,26岁,以咳嗽、咳痰、流涕3天,心前区不适7小时为主诉入院。
既往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病史14年,现四肢肌肉萎缩无力。
入院前3天着凉后出现咳嗽、咳痰、流涕,当地诊所静脉左氧氟沙星治疗。
入院前7小时突感心前区不适,以胸闷、憋气、心悸为主,并感胸骨后隐痛,无大汗,持续约2-3小时后略有缓解,入我院,门诊查心电图示:ⅱ、ⅲ、f、v7-v9可见q,st抬高0.05mv,查心肌酶示:ck 761.6u/l,got 62.6u/l,ldh 195.8u/l,ck-mb 64u/l,以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塞收住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二便均可,无晕厥、抽搐,无高热、寒战。
入院查体:t 36.5℃ p114次/分 r19次/分 bp 114/74mmhg。
神志清楚,精神正常。
皮肤黏膜无黄染、瘀斑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颈软,无抵抗。
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率115次/分,律齐,心音低,未闻及器质性杂音。
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
脊柱无畸形,四肢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肌力0-ⅰ级,仅指趾关节处可轻微活动,腱反射未引出,病理征(—)。
入院诊断:①胸闷待查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塞②上呼吸道感染③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入院后化验:wbc12.3×109/lrbc4.77×1012/lhb140g/lplt261×109/li nr1.28fib5.06g/lhbsag﹙-﹚alt65.9u/lbun2.1mol/lcreaumol/l。
血糖、血脂、电解质正常。
胸片、腹部b超未见异常。
急查肌钙蛋白﹤0.16ng/ml,复查心电图较门诊心电图无动态变化。
6小时后复查肌钙蛋白仍正常,排除急性心肌梗塞诊断,考虑该患者心肌酶学改变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所致,给予控制上呼吸道感染相关治疗,后患者咳嗽好转,心率降至80次/分,未再发作心前区不适。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脂肪、结缔组织
病变肌纤维肿胀,粗细不等,散布于正常纤维之间。残存 的肌纤维间有结缔组织增生及脂肪沉淀。
病 理
a图示正常肌组织HE染色。 b图示duchenne型肌营养 不良患者肌纤维直径不一, 同时存在肌纤维变性、增 生,免疫细胞聚集和结缔 组织增生。 c图示正常肌组织免疫荧光 染色显示抗肌萎缩蛋白。 d图duchenne型肌营养不 良患者免疫荧光染色示抗 肌萎缩蛋白缺乏。
咳嗽无力,多数患者在 20~30岁因呼吸道感染、 心力衰竭死亡。
临床表现
1、假肥大型
(2)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 X连锁隐性遗传,与DMD是等位基因病,发病率为DMD的 1/10。多在5~15岁发病。 临床表现与DMD类似,但进展缓慢,病情较轻,12岁尚能
行走,心脏很少受累,智能正常,存活期长,接近正常
病因和发病机制
Xq28 红色为emerin蛋白
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基因(emerin基因)位于 Xq28,该基因突变致骨骼肌和心肌细胞核内膜emerin蛋 白消失。
emerin蛋白与核纤层蛋白相互作用,为核膜、染色质提 供支架,它的缺失造成骨骼肌和心肌的损害。
病 理
肌纤维大小不一
临床表现
①
②
③
④
⑤
腹肌和髂腰肌无力:出现特 征性的Gowers征,顺序为: ①病孩自仰卧位起立时必须 先反身转为俯卧位。 ②曲膝和髋关节,并用手支 撑,躯干成俯跪位。 ③然后两手和双腿共同支撑 躯干。 ④用手按压膝部辅助股四头 肌肌力,身体呈深鞠躬位。 ⑤最后双手攀附下肢缓慢站 立。
临床表现
肌 营 养 不 良 蛋 白 糖蛋白复合物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含义患儿多于4~5岁发病,一样不晚于7岁。
患儿的坐、立及行走较一样小儿晚,常在会走路以后才发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在3岁以后才引发注意。
会走路行走缓慢,步态不稳,左右摇摆,仿佛"鸭步"。
易摔倒、登梯困难、下蹲后不能迅速站起;3-5岁后,胸部、肩部及臀部肌肉慢慢萎缩变松变细,而,腓肠肌等那么日趋增粗变硬、无弹性,二十岁以前死亡。
进行肌肉活体检查、肌电图、血清醛缩酶、肌酸磷酸酶等有关检查可帮忙诊断。
要增强对病儿的护理,鼓舞病儿增强锻炼,以维持肌肉功能和预防挛缩。
本病无特殊有效医治药物,可在医师指导下试用加蓝他敏、三磷酸腺苷、胰岛素、等及中医理疗、等医治。
临床经常使用针灸和按摩的方式来改善肌肉的萎缩状况。
病症依照典型的遗传形式和要紧临床表现,可将分为以下类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一)假肥大型:属X-连锁隐性遗传,是最多见的类型,依照临床表现,又可分为Duchenne型和Becker。
一、Duchenne型营养不良症(DMD):也称严峻性假肥大型营养不良症,几乎仅见于男孩,母亲假设为基因携带者,50%男性子代发病,常起病于2-8岁,初期感走路苯拙,易于摔倒,不能奔跑及登楼,站立时脊髓前凸,腹部挺出,两足撇开,步行缓慢摇摆,呈特殊的“鸭步”步态,当由仰卧走立时超级困难,必先翻身俯卧,再双手攀缘两膝,慢慢向上支撑起立(Gower 征)。
亦可见于肢近端肌肉、及臂肌。
二、Becker型(BMD):也称良性,常在10岁以后起病,首发病症为骨盆带及股部肌肉力弱,进展缓慢,病程长,显现病症后25年或25年以上才不能行走,多数在30-40岁时仍不发生瘫痪,预后较好。
(二)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男女均有,青年期起病,第一面,常不对称,不能露齿,突唇.闭眼及皱眉,口轮匝肌可有假性肥大,以致口唇肥厚而致突唇,有的肩、肱部肌群第一受累,以致两臂不能上举而成垂肩,上臂,但前臂及手部肌肉不被侵犯。
病程进展极慢,常有抑扬或减缓。
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基因诊断研究进展
1 DMD/BMD先证者诊断
1.1大片段的缺失/重复突变检测
据报道DMD基因的大片段缺失突变约占DMD的65%,占BMD的85%,大片段重复突变占DMD/BMD 6%-10%,多重-PCR法是检测DMD基因缺失突变最常用的方法,但不能完全检测DMD基因79个外显子所包括的区域,而且不能检出重复突变,还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否则极易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结果。Southern杂交尽管能检出较大片段的缺失/重复突变以及部分女性携带者,但具有灵敏度较低、费时、需要有害试剂等缺点。
1.3临床表型判断
若致病DMD基因突变已检出,在某些病例中却很难判断是DMD还是BMD,例如,外显子3-7缺失,在男性DMD和BMD患者中都是最常见的缺失突变,因此需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
1.4相似病例鉴别
若没有致病DMD基因突变检出,而肌肉活检却支持DMD/BMD诊断,那么需要进一步行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抗肌萎缩蛋白。由于DMD/BMD表型与部分肢带肌肉萎缩(LGMDs)如LGMD2I相似,为避免损伤有必要在肌肉活检之前行分子遗传学检测确诊。
5新发突变检测
家族中只有一人患肌萎缩性疾病,可通过缺失/重复分析法或测序法联合连锁分析检测。患者的单体型DMD等位基因突变可追溯到母亲,必要时,可通过母系祖辈确诊突变基因来源。基因突变扫描方法如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或单个扩充内部引物测序方法(SCAIP)、高分辨率解离曲线分析都能检测单个碱基的改变,且价格较合理。SCAIP技术可检出所有类型的点突变,包括终止密码子、小的缺失和插入、剪接位突变。操作上首先应用PCR技术扩增分离的基因区,然后直接应用标准自动化基因测序技术检测点突变和其他类型突变。
唐教授-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MD2014327
临床表现 (LGMD)
是一组临床表现和遗传特点不同的异质性肌病,分为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两大类型,称为LGMD1和LGMD2
根据致病基因和缺陷蛋白又分为若干亚型,分别命名为LGMD1A、 1B、1C和2A、2B、2C等
LGMD主要与一大组肌膜蛋白和近膜蛋白的缺陷有关,如α、β、γ、 δ-肌聚糖之间相互连结,组成跨肌膜复合体,并与β-dystroglycan和 dystrophin相互作用
肌也常受累而表现远端无力
临床表现 (FSHD)
一般不伴心肌损害,病变可向躯干和骨盆肌蔓延,病情进展缓慢 ,一般不影响正常寿命,少数患者因病情严重而需坐轮椅
部分病例合并渗出性视网膜炎和神经性听力下降 EMG为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表现肌病特征,但组织学改变较轻 血清CK、LDH等可正常或轻度增高,EEG正常
Dystrophin蛋白位于骨骼肌和心肌细胞膜内面,为细胞骨架蛋白,具有 抗机械牵拉作用,dystrophin与细胞膜内面、跨细胞膜区以及细胞膜外区 的多种蛋白紧密结合,相互关联,在细胞膜内外组成一个整体,维系细 胞膜内外的物质交换和联系,保护细胞膜结构完整和稳定
Dystrophin基因缺陷导致肌细胞膜上dystrophin蛋白缺乏或减少,使肌细 胞膜不稳定而引起肌细胞坏死和功能丧失
分类
按照遗传方式可分为 X性连锁隐性遗传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
病因及发病机制
PM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极为复杂,遗传因素(病理基因)所引起的 一系列酶及生化改变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
在肌细胞膜外基质、跨膜区、细胞膜内面以及细胞核膜上有许多蛋 白,基因变异可导致编码蛋白的缺陷,由于不同的蛋白在肌细胞结 构中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导致不同类型的肌营养不良
干细胞移植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研究进展
渐增加 , 植 1 移 6周后 的表 达 数 量 较 移 植 8 后 明显 增 加 , 周 提示
西部 医 学 2 1 年 1 01 1月 第 2 3卷 第 1 期 Me W et hn , v m e 0 1 V 12 , o 1 1 dJ s C iaNo e b r 1 , o. 3 N . 1 2
干 细 胞 移 植 疗 行性 肌 营养 不 良的研 究进 展 治 进
李杭 娟 综述 刘诗 翔 审校
( 都 军 区 昆明 总 医院 神 经 内科 , 成 云南 昆 明 6 0 0 ) 5 0 0
【 要 】 进 行 性 肌 营养 不 良症 是 一 种 累及 肌 肉 系统 的 致 死 性 、 隐 性 连锁 遗 传性 疾病 , 目前 为 止 尚 无 针 对性 及 有 摘 x 到 效 的 治 疗 方 法 。近 年 来 , 内外 的 学 者 们 对 干 细 胞 移 植 治 疗进 行 性 肌 营养 不 良症 进 行 了 大量 的 基 础 性研 究及 动 物研 究 , 国
干 细 胞 移 植 可 以增 加 机 体 D a表 达 量 。 刘 晓 蓉 等 L] 选 取 y l人 1
11 动物模型 .
小 鼠作 为 D MD( c en 型 肌 营 养 不 良症 ) Duhn e
md 成 年 鼠 2 支 , x O 同样 于移 植 前 给予 放 疗 处 理 , 后 给 予 干 细 然
【 中图 分 类 号】 R 7 D :03 6 ̄. s. 623 1.0 11 .9 文 OI1. 99 i n 17—5 12 1. 104 s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症状有哪些?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声音变低、食管扩张、脱发、睾丸萎缩、乳房肥大、卵巢功能障碍、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多疑、精神障碍、晶状体混浊、白内障1.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X性连锁隐性遗传,基因位点在Xp21,基因的缺陷可导致骨骼肌中其编码蛋白dystrophin的缺乏,分为Duchenne和Becker两型,前者起病年龄早,病情重,进展快,dystrophin几乎缺如;后者起病年龄较迟,病情相对较良性,dystrophin量减少或有质的改变。
2.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是一种少见的良性X连锁隐性遗传病,多于2~10岁发病,初期常表现上肢近端及肩胛带肌无力,数年后逐渐累及骨盆带及下肢远端肌群,一般以胫骨前肌和腓骨肌无力和萎缩最为明显,少数可伴有面肌轻度无力,本型常在早期出现颈,肘,膝,踝关节挛缩,几乎所有病人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脏损害,可由心脏传导阻滞而突然致死。
3.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女均可罹患,发病年龄差异很大,一般为5~20岁。
病变主要侵犯面肌,肩胛带及上臂肌群,面肌受累时表现面部表情淡漠,闭眼,示齿力弱,不能蹙眉,皱额,鼓气,吹哨等,由于常合并口轮匝肌的假性肥大,以致上下嘴唇增厚而微噘,同时病变会延及双侧肩胛带及臂肌群,常为不对称性,以致患者双臂不能上举,外展不能过头,出现梳头,洗脸,穿衣等困难,由于肩胛带肌无力萎缩,表现明显的翼状肩,有的表现游离肩或“衣架样肩胛”,可见三角肌,腓肠肌假性肥大,心肌受累罕见,晚期才累及骨盆带肌群,病情进展缓慢,一般预后较好。
4.肢带型肌营养不良以往由于对该类病变认识甚少,只是根据临床症状和遗传方式来分型的,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Bushby和Beckmann(1995)根据基因分析的结果,对LGMD提出一个全新的分型命名,他们按遗传方式将LGMD分为两型:LGMD1代表常染色显性遗传,LGMD2代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并在LGMD1或LGMD2后加字母表示不同的致病基因所导致的相应亚型,截止目前,LGMD1分为LGMD1A,1B和1C3种类型;LGMD2则分LGMD2A,2B,2C,2D,2E,2F,2G和2H,共8种类型,在LGMD中,90%以上为LGMD2。
Duchenne肌营养不良的基因治疗
Duchenne肌营养不良的基因治疗Duchenne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一种致死性的X性连锁隐性遗传病,该病主要影响男性,发病率约为1/3500男婴[1]。
DMD是最严重和最常见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通常患者3~5岁发病,主要表现为全身骨骼肌进行性无力、萎缩和小腿腓肠肌假性肥大,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很高,随着病情加重,12~13岁前丧失行走能力,20岁左右死于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本病的探索一直在进行当中,本文主要对本病目前的基因治疗进展进行概述。
人类dystrophin基因定位于Xp21.1区域[2],是目前已知最大的基因,其长度2250kb,占全部基因组长度的0.1%,占X染色体全长的1.5%。
该基因包括79个外显子和78个内涵子(占基因全长的99.4%),其cDNA全长14kb。
Dystrophin蛋白为dystrophin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分子量 427 kDa,由3685个氨基酸组成。
该蛋白与β-血影蛋白(β-spectrin)和α-辅肌动蛋白(α-actinin)等骨架蛋白在结构上相似,占细胞骨架蛋白的5%和横纹肌总蛋白的0.002%[3,4]。
Dystrophin蛋白分5个功能区域:(1)N端肌动蛋白结合区:与α-actinin蛋白同源,包含第14~240氨基酸,跨越1~8号外显子,与细胞内的肌动蛋白(F-actin)相连接。
(2)中央棒状区:包含第253~3040氨基酸,跨越9~63号外显子,由24个三螺旋状重复结构组成,每个结构由109个氨基酸组成,与血影蛋白同源。
重复结构被4个富含半胱氨酸的铰链(Hinger,H)结构分隔开。
(3)WW功能区:WW功能区是棒状区与半胱氨酸富集区的重叠部分。
(4)半胱氨酸富集区:第3080~3360氨基酸,跨越64~68号外显子,包含有两个EF手形钙结合基序,可结合钙调蛋白,该区域与抗肌萎缩蛋白聚糖复合体相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定义 分类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PMD的定义
• PMD是一组进行性发展的以骨骼肌 变性为主要特征的遗传性疾病,许 多类型已经确定为某种肌纤维膜或 核膜蛋白的异常所致。
PMD的定义
• 骨骼肌变性—进行性肌肉萎缩、无力; 无感觉障碍 • 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 可以进行基因诊断,基因治疗 • 蛋白异常—可以用免疫组化或蛋白印迹方法 诊断
肌无力进行性发展
7-13 岁丧失行走能力
依赖轮椅或卧床 15-25 岁死于呼吸功能衰竭(90%) 或心力衰 竭 (10%)
其它受累系统
骨骼关节 挛缩:踝、髋、膝关节
脊柱侧突
扩张性心肌病 智能障碍: Mean IQ ~ 88 (rare in Chinese patients)
Emerin Myotilin LaminA/C Caveolin3 ? ? Calpain3 Dysferlin -Sarcoglycan -Sarcoglycan -Sarcoglycan -Sarcoglycan Telethonin
Zinc-finger protein HT2A Fukutin-related protein
分 子 量 (kd) 400 34
18
94 230 50 43 35 35
Laminin2 Fukutin Myotonin protein kinase ? Poly(A)binding protein2
400 53
55/64/71 35
Dystrophinopathy
• • • • • • • 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 Becker肌营养不良(BMD) 单独表现为X连锁的心肌病 单独表现为股四头肌肌病 肌肉痉挛伴肌红蛋白尿 无症状性肌酶升高 具DMD/BMD表现的女性携带者
PMD的分子遗传学分类:依据基因定位与编码蛋白
类
DMD/BMD
型
基因定位 Xp21 Xq28 5q31 1q11-21 3p25 7q ? 15q15 2p13 17q21 4q12 13q12 5q33 17q12 9q 19q 6q22 9q31 19q13 4q35 14q11
遗 传 方 式 XR XR AD AD AD AD AD AR AR AR AR AR AR AR AR AR AR AR AD AD AD
PMD分类—遗传学分类
Sex-linked MDs
Duchenne Becker Emery-Dreifuss
Autosomal dominant MDs
Fascioscapulohumeral (面肩肱型) Limb-girdle Distal Oculopharyngeal(眼咽型) Myotonic dystrophy Autosomal recessive MD -limb-girdle form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dystrophin 基因变异
目前发现的人体最大的基因 定位在X 染色体短臂 (Xp21) 长度接近 3 million bp 编码79个 exons
dystrophin 蛋白缺失或缺乏
是一个 427kd 蛋白 定位在肌膜( sarcolemma)内面 有 4 个功能区
PMD分类—传统分类
1. 假肥大型Duchenne /Becker
2. Emery-Dreifuss
3. 肢带型Limb-girdle
4. 面肩肱型Fascioscapulohumeral
5. 远端型Distal 6. 眼咽型Oculopharyngeal 7. 强直型Myotonic dystrophy 8. 先天性Congenital
第一个突出表现是跑步困难,跳跃不能,上楼 梯和爬坡费力
进行性对称性肌肉萎缩无力
近端肌重于远端肌 早期: 骨盆带肌, 腰 骶脊肌和肩带肌 晚期: 扩展至小腿、 前臂及颈肌
肌肉假性肥大
腓肠肌、舌肌等 由于肌纤维变性坏死, 被纤维结缔组织取代
步态异常---鸭步
• 摇摆不稳,步基宽,脊柱过 度前突,跟腱挛缩 • 经常摔倒
Dystrophin Gene and Protein
Dystrophin的组织特异性
• Muscle type,427kd---present in skeletal, Cardiac and smooth muscle • Brain type,427kd---present in cerebral Cortex and hippocampus (为什么DMD可出现智能减退) • Purkinje type,427kd---present in Purkinje Cells
Function of Dystrophin
Dystrophin 是肌纤维膜细胞骨架的成分 是肌细胞膜和细胞外基底层之间的连系 因此,构成肌纤维收缩和松弛时肌膜保持 机械性稳定的结构基础。
Genetics of DMD
DMD 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 MD X连锁隐性遗传 2/3 病例具有家族史:母亲是携带者,患儿已经 有一兄弟或舅舅或表兄弟患病
蛋
Dystrophin
白
EDMD LDMD1A LGMD1B LGMD1C LGMD1D LGMD1E LGMD2A LGMD2B/Miyoshi Myopathy LGMD2D LGMD2E LGMD2C LGMD2F LGMD2G LGMD2H LGMD2I Merosinopathy FCMD MyotonicMD FSHD OPMD
1/3 病例为散发:可能是新的突变 发病率:累及约 1/3500 活产男婴
DMD的临床表现
3-5 岁发病: 1. 发育迟缓:学会走路较正常儿童晚 3-6 月) --- most common way 2. CK, ALT, AST升高---多数在入托查体时 验血发现ALT、AST高于正常,被怀疑有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