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得体会: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最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一大批基层组织引路人、产业发展推动人、乡风文明传承人、农业科技推广人和脱贫致富带头人。
然而,目前我国在农业农村各类人才的发现培育、规模数量和作用发挥等方面,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需求相比,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最大瓶颈。
总书记曾经深刻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这一重要论述,为破解乡村人才困境提供了思想指引。
要精准制定人才规划。
建立健全培育、引进、使用并举,引导、激励、支撑同步的政策体系,破解人才由农村单向流入城市的历史惯性。
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在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时把人力资源开发开放作为关键之招,与其他振兴规划同步制定、同步
实施。
注重政策的突破性,紧扣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五大举措”,制定户籍土地、社会保障、产业扶持、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创新性政策。
注重实施的严肃性,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振兴考核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对推进情况实行“四察并举”,确保优先实施,率先突破。
要深入挖掘存量人才。
积极开展本土人才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查,建立人才专库、制定提升计划,使这批“土专家”“田秀才”率先热起来、动起来。
培育多元化实施主体,针对现有农业生产能手、大户及“小五匠”,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村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等帮助提升专业技能,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引导参与领办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带头致富、带动致富。
培育专业化服务主体,建立城乡、校地人才对口帮扶机制,动员城市专家学者、医生教师、农技人员等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革新、项目领办、成果转换。
培育梯次化领导主体,加大对乡镇、村社干部的关心关爱力度,广泛开展继续教育、能力培训,建立职级晋升、报酬待遇的有序提升机制。
要积极服务增量人才。
根据本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针对性引进一批懂农业、懂科技、懂经营的乡村振兴生力军。
巧用乡情吸纳人才返乡创业,扩大农民工、大学生等群体返乡就业创业试点,强化融资服务、场地扶持、风险防范等服务,吸引有思
想、有资本、有能力的人才回乡就业创业,形成“归雁绿领”和“归雁经济”。
催生产业吸纳人才集聚发展,制定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目录,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配置、项目对接、利益共享机制,以“有奔头、有干头、有赚头”的产业吸引人才。
培育乡贤吸纳人才参与治理,加紧研究“新乡贤”认定与任职、职责与任务、权利与义务、评价与奖惩、后勤与服务等配套管理办法,使一批退休干部、知识分子等社会贤达回乡参与治理、贡献智慧、引领风尚。
要大力健全保障体系。
乡村人才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多点发力、标本兼治。
创新农村教育模式,推行农、科、教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模式,调整优化普、职教育比例,支持建立高水平职教中心,使更多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就近接受职业教育。
搭建人才双创平台,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园区、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创造平台,使人才能够在乡村创业顺心、工作安心、生活舒心。
拓宽人才成长渠道,在遴选县乡基层干部时,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三支一扶”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村社干部、新型主体经营者等群体,探索实行定向招录,实现乡村人才体制内外双轨并进。
以文化振兴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优秀乡村文化是农村发展的灵魂,能提振农村精气神。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换发文明新气象。
继承发扬传统文化。
对农村文化要有正确的认识,中国五千年的农耕文化内容丰富多彩、绚丽多姿,春分、夏至、立秋、小寒等24节气,安徽南屏村、湖南芙蓉镇、陕西党家村等各具地域特色的宅院村落,剪纸、花灯、泥人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诚信互助的乡风民俗等等,都具有丰富的思想智慧和精神内涵。
要加大对古村落、古建筑、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
深入挖掘农村非物质文化,培育乡土文化人才,创办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群众欢迎的文艺作品,把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来。
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富裕新的时代内涵,让农村文化生生不息、持久展现魅力风采。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广泛开展清洁卫生户、诚实守信户、和谐平安户等评选活动,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传播优秀的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和家庭文化,推进移风易俗,
抵制陋风陋习,打击低俗行为。
培塑孝老模范、助人模范、道德模范,组织群众公推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妇、好兄弟等身边好人好事,建立和谐乡风氛围。
把孝敬父母、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中华传统美德写进村规民约,促进村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
坚决抵制摈弃农村不良风气,不能让农村天价彩礼“娶不起”,人情礼金“还不起”,反对铺张浪费、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完善和宣传村规民约,反对不良风气,树造良好的乡村文明新风。
加强乡村道德建设,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爱党爱国爱社会爱乡村。
举办各类文化活动。
通过农家书屋、文体广场、坝坝影院等有效载体,积极开展一系列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常态开展“欢乐农家大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品位。
通过开展“送电影”“送图书”等活动,把文化大餐送到千家万户。
通过广场舞比赛、秧歌比赛、文艺汇演等民俗文化展演活动,把群众的文化热情释放出来,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深入开展科技进乡村系列活动,着力提升农村科技水平,着力培育新村民,树立新风尚,营造农村新环境。
积极创办如“柚子节”、“西瓜节”、“桃花节”等契合农村实际的本村文化品牌,扩大农村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