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体系规划引导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 ); 产 业 社 产业集聚
产业:技术密 务、园区自身科研 是“ 技 术 — 工
区, 产 业 间 开
集型、创新型 能力不断增强
业—贸易”
始产生协同效
产业,高速信
应, 空 间 上 围
息网络技术、
绕产业集群圈
生物技术、新
层布局
型能源技术、
新材料和先进
制造技术等新
兴领域
产 城 一 体 园 城 空 间 关 园城优势互补、 功能:城市复 高价值的品牌、高 增值手段是“财
1 产城融合的背景解读及内涵分析
1.1 背景解读 20 世纪 20 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
城市郊区化过程中,工业城市衰退后出现了工业经济 向服务业经济转型的非工业化趋势,大城市的许多工 业迁往郊区新基地。20 世纪 40 年代,英国开始建设 卫星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有意识地在特大城市周围 培育生活和工作平衡的独立新兴城市,成为产城融合 发展的雏形 [1],如日本筑波科学城和法国索非亚·安蒂 波里斯科学城等从产业园区开始培育功能完善的产业 新城,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市的人口、交通压力,形成 了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
产业结构的融合是指园区在产业组 织过程中,要结合主导产业的不同需求 及特点,既要配备与生产紧密结合的生 产性服务业,又要配套与居民生活息息
相关的生活性服务业,形成网络化产业 关联结构 ( 图 2)。 2.2.2 空间结构的融合
《雅典宪章》提出城市规划的目的 是促进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 能活动的正常进行②,这些功能区相互交 织,形成网状系统。产城融合将产业的 不同空间需求与城市的不同功能区作为 彼此联系的网络空间单元,构建起产业 复合、职住平衡、服务配套和生态宜居 的空间组织方式,从而达到让居民在不 同的城市空间单元中就近就业、购物和 休闲的目的 ( 表 2)。 2.2.3 社会结构的融合
2 模块空间建设体系构建
2.1“模块空间建设体系”的内涵— “空间—结构”二元独立单元模块装配 系统
模块化建筑是在工业化迅速发展时 期诞生的,是指模块构件在工厂预制后 装配完成空间体系的模块式装配建筑。 模块构件既是一个结构单元,又是一个 空间单元,结构单元意味着每个模块有 其自身的结构,可独立存在;空间单元 意味着模块可通过装配不同设施,满足 不同空间需求。模块化的空间建设体系 大大提高了空间配置的效率,促进了空 间功能的多样化和有机融合 。 [7-8]
2014 年 3 月,《 国 家 新 型 城 镇 化 规 划 (2014— 2020 年 )》提出,“统筹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 商业区等功能区规划建设,推进功能混合和产城融合, 在集聚产业的同时集聚人口,防止新城新区空心化”。
[ 作者简介 ] 向乔玉,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 吕 斌,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
意、科技创新
功能完全融合
产业、高端现
代服务业
建设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必须做到产城 一体化发展。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就 是土地的城镇化,城市发展就会失去动 力;没有城市功能配套的园区只是空城, 园区发展就难以实现转型升级。产业决 定就业,就业决定居民,居民安居决定 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只有产城融合发展, 以产业为引领,以城市为载体,以人为 根本,实现“产—城—人”的高度互动, 才能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打造城市经 济发展平台,实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 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 型城镇化。
阶段
系: 园 城 相 对 完 整 的 产 业 产品制造; 研发能力,研发主 生 产 基 地 ”,
对 脱 离 ( 串 珠 链,关联产业集 产业:资本密 要靠外部科研机构 增值手段是“产
式 ); 纯 产 业 聚
集型、外向型 和大学,企业自身 业 链 ”, 园 区
区, 空 间 上 围
产业,以电子 研发能力较弱
2.2“ 模 块 空 间 建 设 体 系” 的 耦 合 机制—产城融合三大构成要素
为进一步明确模块空间建设体系中 的网络空间单元特征、空间体系架构以 及单元与空间体系的耦合机制,有必要 分析产城融合的构成要素。笔者将产城 融合总结为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 结构三大结构的融合 ( 图 1)[2]。其中,产 业结构是动力,良好的产业基础是产业 园区发展的初始驱动力,产业结构升级 导致社会结构中的就业结构和消费结构 发生变化,影响空间结构分异;空间结 构是载体,随着产业结构沿“劳动密集 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路径的 升级,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的联系更加 密切,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生 活空间,而城市空间功能与产业功能的 融合有助于创新型产业的发展;社会结 构的融合是保障,居住人群的教育结构 决定就业需求的匹配度,不同产业工人 对产业、交通空间的需求不一,消费能 力的分层也导致了居住、游憩空间需求 的多样化 [9]。 2.2.1 产业结构的融合
产城融合是一个涉及产业和城市两 大体系、包含多个阶段和类型的复杂系 统①,本文拟在产城融合规划当中,借鉴 建筑空间设计的模块化方法,将产城融 合作为一个模块空间建设体系,以具有
18
图 1 产城融合三大构成要素模式图
Baidu Nhomakorabea
图 2 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模式示意图
城市功能的单元作为模块,嵌入以产业 发展的阶段、类型及城市规划要素为轴 建立的时空体系中,实现规划介入引导 产城融合的目的。
( 点对点式 ); 素集聚 ( 人才、 造、加工;
手 段 是“ 贸 易
纯 产 业 区, 空 技 术、 资 本 ), 产业:劳动密
链 ”, 园 区 活
间上沿交通轴 但要素配置效率 集型、低附加
动关注顺序为
线 布 局, 单 个 低
值
“贸易—工业—
企业或同类企
技术”
业集聚
产 业 主 导 园 城 空 间 关 产业链导向:相 功能:关联性 一定的配套服务和 “ 高 技 术 产 品
活动关注顺序
绕核心企业产
及通讯设备制
为“ 工 业 — 贸
业链延伸布局
造为主
易—技术”
创 新 突 破 园 城 空 间 关 创新文化:研发 功能:研发复 高素质人才、良好 增值手段是“创
阶段
系: 园 城 互 和创新吸引企业 合 ( 科技产业、 的信息、技术及其 新 链 ”, 园 区
动 ( 中 枢 辐 射 集聚 , 侧向关联 制造、研发 ); 他高端产业配套服 活 动 关 注 顺 序
阶段
系: 产 城 融 互促发展,高势 合 ( 产 业、 人 素质的人才资源、 富 链 ”, 园 区
合 ( 多 极 耦 合 能优势
气、文化、资 高增值能力和高回 活 动 关 注 顺 序
式 ); 综 合 新
本 );
报率的巨额金融本 是“ 技 术 — 贸
城, 空 间 上 城
产业:文化创 金
易—工业”
市功能和产业
2014 年第 6 期 第 30 卷 17
表 1 产业园区发展阶段及“园—城”关系示意 [5]
发展阶段 空间动态 园区发展动力 园区特征 产业发展需求因素 园区增值方式
要 素 集 聚 园 城 空 间 关 低成本导向:低 功能:加工型, 廉价土地、劳动力、 “ 工 业 生 产 贸
阶段
系: 基 本 脱 离 成本吸引生产要 单 一 产 品 制 优惠的税收政策 易 区 ”, 增 值
1.2 内涵分析 产城融合是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一
个过程,在产业等级提升的背景下,针 对就业人口结构,完善产业园区公共服 务设施配套,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人居 环境配套和社会服务保障的高度统一, 是城市空间载体的一种发展思路。
国内学者把开发区的生命周期划分 为成型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后成熟期 四个阶段,并认为开发区最终要向城市 转型 。 [2,4] 据此,本文将产业园区的发 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要素集聚阶 段、产业主导阶段、创新突破阶段和产
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 体系规划引导
□ 向乔玉,吕 斌
[ 摘 要 ] 产城融合是在开发区升级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园区城市化与城市产城一体化的双向发展导致的共同需求。研究 界定了产城融合的核心内涵,梳理了产业园区发展的四个不同阶段和三种不同起步类型,阐述了产城融合的产业结构、空间结 构和社会结构三大要素,并在产业园区一般四层次规划的基础上构建产城融合规划的五大模块空间建设的规划体系,通过建立 产业和城市的网络空间单元耦合机制,试图为产业园区向功能齐全的产业新城发展进行有效的规划引导介入。 [ 关键词 ] 产城融合;模块空间建设体系;规划引导 [ 文章编号 ]1006-0022(2014)06-0017-08 [ 中图分类号 ]TU981 [ 文献标识码 ]A
城一体阶段 [5]。各个阶段的目标导向都 是使产业逐步升级,使经济结构逐步优 化,“园—城”关系从基本脱离趋向于 融合 ( 表 1)。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按发展时序将 工业部门划分为早期工业、中期工业和 晚期工业三类,并指出制造业内部产业 结构升级、调整的方向:“劳动密集型 产业会朝着资本密集型和技术 ( 知识 ) 密 集型产业转换”[6]。在我国,劳动密集型 产业园往往作为乡镇特色产业的发展引 擎,其最终状态是与镇区、主城融合。 资本密集型产业园因其起步产业容易出 现污染环境的问题,且占地量较大,因 此选址往往在郊区或者飞地。资本密集 型产业园会经历完整的成型期、成长期、 成熟期和后成熟期四个阶段,最终突破 创新瓶颈,成为独立新城。以技术密集 型产业为先导的园区在增值链上已经跨 越了前两个阶段,对配套设施需要以第 三阶段的标准起始跟进,园区初期形态 可能为郊区的大学城、生态循环产业园 等独立园区,能较快发展成独立新城。
社会结构的融合是指产业园区内居 民的教育结构、从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相互 匹配,并与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相协调: 资金密集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就业 人群以普通技工为主,收入较低,对居 住、配套服务设施等级的要求较低;技术 密集型企业的就业人群以高素质劳动力为 主,收入较高,对居住环境品质和休闲娱 乐等服务设施的要求较高 。 [10-11] 产城融 合的核心是促进居住和就业的融合,产业 结构决定就业结构 [2]。就业结构直接影响 居民收入水平,不同的收入水平使得消费 结构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并导致社会服务 需求的差异化,进而反过来促进产业结构 的调整与优化,因此城市的居民是否与当 地就业需求相匹配成为促进产城融合的基 础 ( 图 3)[12]。
20 世 纪 80 年 代 以 来, 我 国 的 产 业 园 区 经 历 了 1984 ~ 1990 年的早期发展阶段、1990 ~ 2000 年的 全方位开发阶段、2000 ~ 2005 年的调整反思阶段和
2005 年后的成熟阶段,带动了新城、新区和大学城等 多种新型城市空间的出现,逐步在地区发展中承担起 经济推动器的作用 [2]。然而,产业园区缺乏必要的配 套设施,形成“孤岛经济”[3],制约了产业园区的可持 续发展及其与周边城市的融合 [4]。随着全球产业升级 及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传统以制造业为主、强 调对外出口、以外资为导向的产业园区发展策略逐渐 被以产业集群为单位、规模化发展、高新科技与现代 服务业相结合的发展理念所取代;与产业园区密切相 关的城区面临区域化发展的趋势,城乡地域空间结构 开始向一体化协调发展,“大都市区”概念逐步形成, 对产业园区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Modular Space Planning For Industry-city Integrate Development/Xiang Qiaoyu, Lv Bin
[Abstract] Industry city integration is the need of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The paper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industry city integration from broad and narrow senses, divides the four phases and three types of industrial park development, discusses the industrial, spatial, and social structure of industry city integration, and establishes a five modular space system on the basis of current four layered planning system. The system will help industrial park-city transition through industry-city space networking. [Key words] Industry city integration, Modular space system, Planning guid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