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井地质报告

合集下载

建井地质报告

建井地质报告

筠连县维新镇永兴煤矿建井地质报告筠连县维新镇永兴煤矿二00八年六月目录第一节矿井简介 (01)第二节矿井概矿 (02)第三节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 (04)第四节煤层介绍 (17)第五节建井地质及水文地质 (20)第六节储量计算 (23)1第一节矿井简介筠连县维新镇永兴煤矿为合法的矿山企业,始建于1993年6月,1994年6月正式投产。

设计生产能力为30Kt/a,现已采至+356m标高。

矿井拟将通过扩建将生产能力增至90Kt/a,其开采下限标高技改至+285m水平。

2007年1月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颁发了采矿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号5100000625259,有效期限为2006年1月~2011年12月。

矿井开拓方式:斜井开拓方式,井筒个数:四个(主斜井、副斜井、辅助进风井、回风平硐)。

主斜井位于镇州河东面地面工业广场井口标高+415.0m (轨面),副斜井位于镇州河东面前期地面工业广场井口标高+405.0m(轨面),辅助进风井位于镇州河东面前期地面工业广场南面井口标高+421.0m;回风平硐:位于镇州河东面地面工业广场南面季节性冲沟一侧井口标高+416.5m。

各井口及地面建筑物均高于镇州河及小河沟历史最高洪水位8m以上。

开采顺序为由近及远,采区前进式开采,区内采用后退式,多煤层开采。

井田成煤时期属晚二迭系,含煤地层赋存于二迭系宣威组,平均141m。

可采煤层为二迭系宣威组上段,煤层段地层平均总厚45m,岩性以粉砂岩,细粒砂岩为主,含砂质泥岩和粘土岩,并夹有少量中、粗砂岩,含多层透镜状或鲕状菱铁矿,煤层及其顶、底板岩层常含有动植物化石碎片,局部含黄铁矿晶粒。

含煤9余层,自上而下为1~9号煤层(线)。

煤层总厚度一般为8.5m,含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为四层(即2#、3#、7#、8#煤层),系灰黑色暗淡~光亮型无烟煤,煤层平均可采厚度8.0m~9.5m,占煤层段地层的20%。

煤层倾向80°~120°,倾角8°~12°,平均10°。

槐树峁煤矿建井地质报告12

槐树峁煤矿建井地质报告12

横山县波罗镇槐树峁煤矿建井地质报告横山县波罗镇槐树峁煤矿二〇一六年八月横山县波罗镇槐树峁煤矿建井地质报告项目负责人:王小勇报告主编:李俊超参编人员:张书敬张亮李伟范学编制单位:槐树峁煤矿生产技术科横山县波罗镇槐树峁煤矿2016年8月目录第一章概论 (1)第一节目的任务及编制依据 (1)第二节矿井开发概况 (3)第三节位置与交通 (4)第四节自然地理 (4)第五节以往地质勘查工作 (4)第六节矿井设计与建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矿井地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地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建井期间揭露的地质构造及对开采的影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煤系、煤层及煤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煤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可采煤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煤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井地质报告

建井地质报告

建井地质报告
一、报告简介
本报告旨在为建井工程提供必要的地质数据和信息,包括(但
不局限于)地质勘测、土壤和岩石物理力学特性、地下水情况等。

本报告的编制依据建井工程相关规定和标准,为保证建井工程顺
利进行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二、地质概况
1. 地质位置:建井位于XX地区;
2. 地质背景:建井位于一条侵蚀断裂带上,地质构造活跃,地
层变化剧烈,地下水位较高,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
3. 地质勘测:对建井工程区域进行了综合地质勘测,包括地貌、地质、土壤和水文地质等方面。

勘测结果显示,地质构造活跃,
地层主要由X、Y两种地层组成,土壤为红黏土,平均厚度为Z,透水性较弱;
4. 岩石物理力学特性:通过现场试验和实验室测试,得出了X、Y地层的物理力学特性,包括密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
模量等;
5. 地下水情况:对建井工程区域的地下水进行了测试和评估,
根据取样分析得出,地下水位较高,水质良好,但存在一定的地
下水流动风险。

三、工程建议
结合地质概况和地下水情况,本报告对建井工程提出以下建议:
1. 在建井周边区域建立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防止因地
质灾害引发意外事故;
2. 在建井工程中根据地层特征选取合适的钻井技术和工艺;
3.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因地下水流动等问题引发工程事故。

四、总结
通过本次建井地质报告的编制,为建井工程提供了必要的地质
数据和信息,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进行钻井工程,降低施工风险,
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同时,建议建井施工方结合本报告给出的建议,加强钻井工程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规定、提纲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规定、提纲

关于印发《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建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和《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的通知各省属煤炭企业,各市煤炭管理部门:为规范全省煤矿地质报告编制工作,提高地质报告的编制质量,更好地给煤矿生产建设提供真实、可靠的地质资料,省煤炭局组织有关人员在原有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最新煤矿规范、规程及规定,重新修订了《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建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和《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以下简称《提纲要求》),现印发给你们。

今后,凡在我省境内进行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建井地质报告和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编制均应严格执行本《提纲要求》,否则,不予受理地质报告审批事项。

附件:1、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2、建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3、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附件一: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为规范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依照《矿井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等有关规定及标准要求,制订了《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并提出有关要求:一、适用范围按《矿井地质规程》规定,生产矿井每隔8~10年,对原地质报告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涉及开采煤层、矿界变更和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矿井,应及时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二、技术要求1、《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是以原井田精查或详终勘探地质报告或上一次《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为基础,通过对以往全部地质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编制而成的。

报告由文字、附图、附表、附件四部分组成。

2、报告的范围、对象原则上应与采矿许可证范围保持一致。

3、报告应客观、准确、全面反映地质工作成果,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及资料的继承性,依据充分、结论明确。

4、报告中的所有分析测试项目指标,应统一使用(换算到)现行法定计量单位。

赵庄二号井建井地质报告.doc

赵庄二号井建井地质报告.doc
初设批复后,赵庄煤矿二号井开始破土动工,现已接近竣工。本
矿在建井期间拟提升能力为167万t/a,预计于2009年11月10日首采面安装结束, 具备试生产条件。 赵庄二号井为了下一步工作的需要,特委托山西煤炭地质114勘查院,在原勘探报告的基础上,结合三维地震、建井期间揭露的地质情况,编制《山西省晋城矿区赵庄二号井建井地质报告》。
设计有主立井、 副立井和东回风立井3个井筒。井筒技术特征及装备如下所述。
(1)主立井
主 立井:(X=3987089 Y=538772 H=净直径D=5.0m,净断 面S=19.63m2,垂深482.5m。根据该区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表土
段采用冻结法施工, 基岩段采用普通法施工。 表土段支护为双层复合井壁钢筋砼支护,支护厚度800mm;基岩段为砼支护,支护厚度400mm。主立井井筒内布置一对四绳箕斗, 冷弯方管钢罐道, 担负矿井的煤炭提升,兼进风。
在本矿区内施工普查钻孔1个,钻探进尺526.34m,1959年12月提交了《沁水煤田长治南北普查区地质报告》 ,山西省煤管局地质勘探局复审技术委员会于1962年8月28日以第002号决议书审批通过该报告。
年-1986年间,山西煤田地质勘探114队在长治南详查区施工时,在本矿区内施工详查钻孔2个,钻探进尺1298.13m。1987年10月提交了《长治勘探区详查地质报告》 ,1988年2月10日山西省煤炭工业管理局以第8801号文批准了该报告。
工程质量
本报告利用钻孔共计28个,分别按煤炭部78及86两个标准进行评级,可靠钻孔28个(其中以78标准进行评级的8个孔:甲级
孔1个、乙级孔6个、丙级孔1个;煤层评级3号煤层优质层3个,合格层2个,不合格层3个。以86标准进行评级的20个孔:特级孔7个、甲级孔13个,煤层评级3号煤层优质层12个,合格层7个,不可采1个)。 测井质量评级甲级孔26个,乙级孔1个,一个参考。煤层评级3号煤层优质层25个,合格层1个,参考层1个,1层不可采。

贵州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建井地质报告

贵州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建井地质报告

贵州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建井地质报告贵州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二○一四年一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1)一、概况 (1)二、以往地质勘查工作情况 (3)三、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情况 (3)四、本次工作情况 (5)第二章矿区地质 (5)第一节区域地质简况 (5)第二节地层 (7)第三节、构造 (8)第四节含煤岩系、煤层特征、煤质特征、煤类、有益有害组分含量9 第三章矿山开采技术条件 (17)第一节、水文地质 (17)第二节、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17)第三节、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17)第四节、煤炭安全生产综合评价 (17)第五节、开采技术条件小结 (22)第四章矿山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23)一、工程布置原则及质量评述 (23)二、工程测量及质量评述 (23)第五章资源储量估算 (24)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原则 (24)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及对比 (25)第六章概略经济评价 (26)第一节矿井经济技术综合评价 (26)第二节存在问题 (27)第三节建井工作建议 (27)附表:附表一贵州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历年资源储量变动表附表二截至2007年3月31日地质勘探报告结果表附图:第一章前言一、概况一、目的和任务贵州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是原盘县柏果镇大田坝煤矿与小屋基煤矿整合形成的新矿井,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

为了准确、客观地反映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现有的煤炭资源,柏果镇金河煤矿特委托我队对新矿界范围开展地质勘探报告工作。

目的为了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为下一步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通过已有探矿工程、地质勘探报告及矿山开采生产资料,结合地面调查核实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可采煤层的厚度、稳定性、产状、空间分布、可采情况;查明与矿山开采有关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及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大致查明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及环境地质条件;了解矿山开采情况,估算出已开采量、损失量及矿山保有资源储量。

煤矿建井地质报告及生产地质报告合同模板

煤矿建井地质报告及生产地质报告合同模板

煤矿建井地质报告及生产地质报告合同模板甲方(委托方):单位名称: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地址:_____联系电话:_____乙方(受托方):单位名称: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地址:_____联系电话:_____鉴于甲方拟对其所属煤矿进行建井地质报告及生产地质报告的编制工作,乙方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双方经友好协商,就甲方委托乙方承担上述报告编制工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项目名称及内容1、项目名称:_____煤矿建井地质报告及生产地质报告编制。

2、项目内容: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规范,对甲方所属煤矿进行地质勘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编制建井地质报告及生产地质报告。

二、报告编制要求1、乙方应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地质报告编制规范和标准进行编制,确保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科学、合理。

2、建井地质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井田地质概况、煤层赋存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特征、瓦斯地质情况、资源储量估算等内容。

3、生产地质报告应根据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井田地质条件的变化进行分析和总结,包括煤层厚度、结构、煤质变化,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动态变化,以及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等内容。

三、双方责任与义务(一)甲方责任与义务1、向乙方提供煤矿相关的地质资料、图纸及其他必要的文件和信息,并确保其真实、准确、完整。

2、为乙方的现场勘查工作提供必要的协助和便利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安排专人配合、提供交通工具等。

3、按照本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合同款项。

(二)乙方责任与义务1、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报告编制工作,确保编制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2、对甲方提供的资料和信息严格保密,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不得向任何第三方透露。

3、按照本合同约定的时间和要求向甲方提交报告成果,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4、乙方应根据甲方的意见和要求,对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直至甲方满意为止。

四、工作进度及成果提交1、工作进度安排(1)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_____个工作日内,乙方完成现场勘查工作。

建井地质报告

建井地质报告

贵州万峰集团金银山煤矿建井地质报告编制单位:编制:审核:总工程师:年月日目录第一章概述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03 第一节矿井简介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03 第二节矿井地理位置及交通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04 第三节矿井自然地理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05 第四节矿区范围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07 第五节矿区开发情况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08 第二章矿井地质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09 第一节区域及井田地质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09 第二节含煤地层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13 第三节地质构造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13第四节煤层及煤质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15 第三章水文地质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19 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19 第二节井田水文地质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22 第三节矿井充水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25 第四章建井地质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26 第一节地质概述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26 第二节开拓方案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28 第三节建井地质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31 第五章建井防治水文地质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36 第一节矿井水文安全条件分析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36 第二节矿井防治水措施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44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矿井简介安顺金银山煤矿是直属贵州万峰集团的单位。

四季春煤矿建井地质报告

四季春煤矿建井地质报告

贵州贵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四季春煤矿)建井地质报告编制:四季春煤矿生产技术科总工:矿长:编制单位:四季春煤矿日期: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日参与编制人员名单:姓名专业职称职务签字徐正友地测助工王康地测技术员段树林通风助工安安采掘技术员肖大昌机电技术员陈银雨采掘助工会审人员名单:姓名专业职称职务签字陈燕彬通风工程师通风副总工程师黄佑宏采掘助理工程师总工程师胡向明采掘工程师技术科科长任友亮机电助理工程师机电副总工程师裴连贵通风助理工程师通风科副科长公司审核;姓名专业职称职务签字张龙通风工程师副总经理孟春林地质工程师总工程师沈命毕采掘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李善旺地质工程师彭润林测量工程师目录第一章概述 (1)第二章井田概况 (5)第三章地质特征 (8)第四章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15)第五章井田开拓 (25)第六章地质环境评价 (34)第七章结论 (38)第八章存在问题以及建议 (38)第一章概述1、矿区以往地质工作概况:1958年,西南煤田地质勘探局地质四队进行了1:10万煤田地质测量。

1964年,省地矿局108队进行了1:20万区域地质测量。

1971年,贵州省煤田地勘公司地测大队提交了《织金煤田织金地区普查找煤报告(1:5万)》。

1984年,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测大队在三坝勘探区进行了1:1万地质及1:2.5万水文地质测量等工作,完成槽探60条,土石方约85041.13m3,实测地质剖面7条,调查老窑61个、生产窑9个,采煤样15个,采容重样、热稳定样、简选样19件。

提交了《织金煤田三坝测区1:1万煤田地质测量文字总结》及有关图件。

1989年,贵州煤田地质局174队进入三坝勘探区西段进行煤炭勘探地质工作。

于1996年10月提交《贵州省织金县三坝勘探区西段普查地质总结报告》,1997年1月3~4日,经贵州煤田地质局审查,地质局于1997年6月以煤地(1997)地字17文件下发审查意见书,建议批准总资源量82155万吨,其中,333级13975万吨,334级68180万吨。

煤矿建井地质报告 (2)

煤矿建井地质报告 (2)

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公司淖尔壕煤矿建井地质报告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公司二0一五年六月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公司淖尔壕煤矿建井地质报告编制单位: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公司矿长:总工程师:审核:项目负责:编制人员:编制单位: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公司提交时间:二0一五年六月文字目录第一章绪论 (6)第一节目的与任务 (6)第二节矿井位置、范围、交通条件和四邻关系 (8)第三节自然地理 (11)第四节煤矿及周边老窑、老空区分布及相邻煤矿生产情况 (14)第五节井田地质勘探工作 (17)第六节矿井设计概况 (19)第七节矿井建设情况 (26)第八节建井地质工作 (26)第二章井田地质构造 (30)第一节井田总体构造特征 (30)第二节开拓区范围内主要构造 (36)第三章地层和含煤地层煤层及煤质特征 (39)第一节井田地层 (39)第二节含煤地层 (45)第三节可采煤层 (45)第四节煤层对比 (53)第五节成煤环境及聚煤规律分析 (56)第六节煤的风化和氧化带 (63)第七节煤的工业用途和评价 (64)第八节煤层稳定程度评价 (67)第四章瓦斯地质 (67)第一节煤层瓦斯参数和矿井瓦斯等级 (67)第二节矿井瓦斯赋存规律 (69)第三节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 (73)第四节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74)第五节煤层煤尘爆炸性 (75)第五章水文地质 (76)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76)第二节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76)第三节充水因素分析、断裂构造的含水性及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81)第四节矿井涌水量及预算 (84)第五节煤矿水害及防治措施 (92)第六节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94)第六章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地质条件 (95)第一节井田工程地质特征 (95)第二节井田工程地质评价 (103)第三节井田工程地质类型的确定 (105)第四节、工程地质小结 (105)第七章资源储量与三量估算 (106)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 (106)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106)第三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116)第八章煤矿地质类型.......................................123第一节煤矿地质类型划分要素综述 (123)第二节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 (126)第九章结论及建议 (126)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目的与任务为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2008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能源[2008]1304号文批复了《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神东矿区东胜区总体规划》,淖尔壕煤矿属神东矿区东胜区总体规划中17个矿(井)田之一。

泰华建井地质报告www

泰华建井地质报告www

泰华煤矿地质报告第一章概述二、交通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一、井田位置及交通泰华矿井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城西北部约13km处,行政区划属神木县永兴乡管辖。

神(木)~延(安)铁路及S204省道从井田东部通过,距神延铁路神木北站及神木站各约10km,距神木县城约15km。

目前矿区内外部公路已基本形成,矿区外部铁路已形成(图1-1)。

二、井田边界泰华煤矿(整合区)是在原神木县永兴乡青草沟煤矿和原神木县永兴乡柳沟煤矿采矿证范围的扩大整合组成,为此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以“陕国土资采划字[2008]342号”文为泰华煤矿进行了划定矿区范围批复,矿区范围由14个拐点圈定,地理坐标为:经度110°31′23.89″~110°35′27.13″、纬度38°58′06.95″~38°59′31.57″,整合区东西宽约 5.84km,南北长约 2.61km,井田面积约为7.7698km2。

各拐点坐标见表1-1。

表1-1 泰华煤矿拐点坐标一览表大)井田内;北与板墩焉村办煤矿(整合区)相邻,南与柳沟村联办煤矿(整合区)相邻。

第二节自然地理条件一、地形地貌整合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北端,毛乌素沙漠东南缘,地貌单元属黄土梁峁区,在整合区西北角及东端沟谷有侏罗系出露,区内大部分被第整合区西部边缘。

整合区总体地形为中部高东西低,海拔标高1302~1090.0m,相对高差212m。

二、河流整合区水系主要有柳沟流域,青草沟流域。

这些沟谷水系均为季节性河流。

三、气象本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其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季多风,秋季凉爽,温差较大,冷热多变,风沙频繁,干旱少雨,雨季多集中在七~九月份,蒸发强烈。

每年由10月初至次年3月为冰冻期。

据神木县气象观测资料,主要气象资料如下:极端最高气温38.9℃,(1996.6)极端最低气温-29.0℃,(2003.1)多年平均温度8.6℃,(1961~2003)多年平均降雨量434mm,(1961~2003)丰水年最大降雨量819.1mm(1967 年),枯水最小降雨量108.6mm(1965 年),多年平均蒸发量1712.4mm,是降雨量的4~5 倍。

青海煤业鱼卡公司矿建地质报告(正文)

青海煤业鱼卡公司矿建地质报告(正文)

青海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鱼卡矿区尕秀区段90万吨/年矿井建井地质报告编制单位:青海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交日期:二○一四年七月目录第1章概况 (1)1.1 交通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 (1)1.1.1交通位置 (1)1.1.2井田范围 (2)1.1.3 周边矿井 (3)1.2 自然地理 (4)1.2.1地形地貌 (4)1.2.2 水文情况 (4)1.2.3 气象 (5)1.2.4地震 (5)1.2.5 经济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井田地质勘探史 (5)1.3.1 地质填图 (6)1.3.2 青海省大柴旦镇鱼卡煤田尕秀区段地质勘探精查 (6)1.3.3 鱼卡煤田尕秀背斜西段煤炭地质普查 (7)1.3.4青海省鱼卡煤田尕秀西段煤炭详查 (8)1.3.5 勘探区及外围以往地质工作还有: (9)1.4 老窑范围及分布情况 (11)1.5 建井期间的补充地质工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 矿井设计及建设情况 (11)1.6.1矿井设计情况 (12)1.6.2矿井建设情况 (13)第2章井田地质构造特征 (15)2.1 地层 (15)2.1.1区域地层 (15)2.1.2井田地层 (19)2.2井田主要地质构造 (20)2.2.1矿井构造特征 (20)2.2.2 开拓区内构造特征 (21)2.2.3主要断层 (22)2.3 中小型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开采的影响 (22)2.4 岩浆侵入体 (23)2.5 岩溶陷落柱 (23)第3章煤层及煤质 (23)3.1 煤层 (23)3.1.1含煤性 (23)3.1.2可采煤层 (24)3.2 煤质 (25)3.2.1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25)3.2.2煤的工业分析与可选性 (27)第4章井田水文地质特征 (32)4.1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32)4.2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33)4.3 井巷涌(突)水情况 (34)4.4 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35)4.5 矿井涌水特征及矿井涌水量预算 (35)4.5.1 矿井涌水量特征 (35)4.5.2 矿井涌水量计算 (36)4.5.3预算结果分析 (39)4.6防治水措施 (40)4.7 井田水文地质类型 (41)第5章矿井工程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45)5.1 矿井工程地质特征 (45)5.1.1顶底板岩性特征 (45)5.2 瓦斯地质 (46)5.3防治措施 (46)5.4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46)5.4.1 煤尘爆炸性测试 (46)5.4.2 煤尘自燃倾向测试 (47)5.5地温 (53)5.6 地质灾害及防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井地质报告

建井地质报告

内蒙古利民煤焦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河南煤炭建设集团二○○九年四月二十五日内蒙古利民煤焦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建井地质报告编制:孙德棒审核:杨万功施工负责人:俞建强编制时间:二○○九年四月二十五日目录第一章概论 (1)第一节位置交通及范围 (1)第二节井田地质勘探情况 (1)第三节老窑、火区、熔岩陷落范围及分布情况 (2)第四节建井期间补充地质工作 (4)第五节矿井有关设计参数 (4)第六节矿井建设情况 (5)第二章井田地质构造特征 (7)第一节井田地层 (7)第二节井田构造 (9)第三章煤系、煤层及煤质特征 (13)第一节含煤性及煤层 (13)第三节煤质 (16)第四节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 (19)第四章建井期间地质构造揭露情况 (19)第五章井田水文地质特征 (21)第一节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分布规律 (21)第二节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25)第三节井田水文地质勘查类型 (25)第四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25)一、充水水源 (25)二、充水通道 (27)第五节建井期间主要涌水情况及防治措施 (28)一、矿井主要涌水点情况 (28)第六章资源储量 (30)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 (30)第二节安全煤柱 (32)第七章结论 (33)第一节成果评价 (33)第二节建议 (34)附图目录1、井田地形地质图1:50002、2-2勘探线剖面图1:20003、2-2水文剖面图1:20004、主井地质素描图1:2005、副井地质素描图1:2006、主斜井地质素描图1:2007、9#煤层储量计算图1:50008、9-2#煤层储量计算图1:50009、10#煤层储量计算图1:500010、16#煤层储量计算图1:500011、L05钻孔抽水图12、091采区轨道上山剖面图1:50013、091采区皮带上山剖面图1:500附表目录1、矿井储量计算台帐2、9#煤层煤质化验表3、9-2#煤层煤质化验表4、10#煤层煤质化验表5、16#煤层煤质化验表6、钻孔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7、水质分析成果表第一章概论第一节位置交通及范围一、位置利民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内,行政区划隶属鄂托克旗棋盘井镇。

建井地质报告

建井地质报告

建井地质报告一、引言建井地质报告是指在进行建井工程前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的报告,其目的是为了确定井址选择和设计井筒结构提供依据。

本报告旨在对建井地质的相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以便为建井工程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二、区域地质背景2.1 区域地质概况根据对区域地质的调查和研究,本区域位于XX地区,地质构造主要为XX构造,地质年代为XX纪,地质构造相对稳定,不存在明显的活动断裂带和地质灾害隐患。

2.2 地质地貌特征本区域地貌类型主要为XX类型,地势较为平坦,地表覆盖物主要为XX类型,土壤类型为XX类型,地表水分布较为充足。

2.3 水文地质特征根据对区域水文地质的研究,本区域地下水位较为稳定,水质优良,地下水层主要为XX类型,水文地质条件适宜。

三、井址选择3.1 井址勘察方法井址选择是建井工程的首要任务,为了准确选择井址,我们采用了XX方法进行井址勘察。

通过对区域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了最佳井址。

3.2 井址选择结果根据井址勘察结果,我们确定了建井工程的最佳井址为XX地点,该地点地质条件稳定,地下水资源丰富,对建井工程具有良好的地质基础。

四、地质勘探与分析4.1 地质勘探方法为了进一步了解井址周边地质情况,我们进行了XX方法的地质勘探。

通过钻探、取样、测试等方式,获取了地质数据。

4.2 地质勘探结果根据地质勘探结果,我们获得了井址周边地质层位分布、地层岩性、地下水位等关键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对井底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评价。

五、井筒结构设计5.1 井筒结构设计原则基于对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我们确定了井筒结构设计的原则。

主要包括井深、套管设计、井眼直径和钻井液设计等方面。

5.2 井筒结构设计方案根据井筒结构设计原则,我们提出了具体的井筒结构设计方案。

该方案考虑了地质条件、井深、井眼直径、套管设计等因素,确保了井筒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六、安全风险评估6.1 风险评估方法为了对建井工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我们采用了XX方法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清溪1井施工情况汇报

清溪1井施工情况汇报

清溪1井施工情况汇报一、地质概况(一)地质基础数据1、井号:清溪1井2、井别:预探井3、井口坐标:纵(x)3 478 288.69 横(y)18 768 184.574、井口地面海拔:660.40m5、补心海拔:669.40m6、地理位置:四川省宣汉县清溪镇七村3组7、构造位置:四川盆地川东断褶带清溪构造高点8、设计井深:5620.00m9、目的层:主探石炭系储层,兼探嘉陵江组、飞仙关组、长兴组、茅口组及陆相层系。

10、完钻层位:中志留统韩家店组11、完钻原则:进入中志留统韩家店组50m完钻。

钻井过程中,遇良好油气显示层经中途测试获高产工业油气流,报勘探南方分公司批准后可提前完钻。

(二)地质分层(地质录井剖面:见表1-1)表1-1-1清溪1井地质分层(三)油气显示根据综合录井解释,本井气测录井在千佛崖组、自流井组、须家河组、嘉陵江组、飞仙关组共评价油气显示层31.02m/19层。

其中嘉陵江组、飞仙关组综合解释气层12.76m/5层,干层含气6.21m/1层,须家河组综合解释含气层3.7m/1层,煤层气4.6m/4层。

碎屑岩地层解释干层含气7.24m/3层,煤层气2.02m/4层,干层4.26m/5层;碳酸盐岩地层解释气层6.08m/4层,含气层1.68m/1层,干层9.74m/2层。

详细情况请参见《清溪1井钻井工程完井总结报告附件》之附件十二:清溪1井油气显示记录。

二、工程概况(一)基础数据1、开始搬迁日期:2005年11月26日8:00;2、开始安装日期:2005年12月03日8:00;3、第一次开钻日期:2006年01月11日23:00;一开钻达日期:2006年02月05日23:50;4、第二次开钻日期:2006年02月28日7:15;二开钻达日期:2006年05月27日14:30;5、第三次开钻日期:2006年07月20日20:00;三开钻达日期:2006年10月22日8:00;6、第四次开钻日期:2006年12月17日04:00;8、完钻日期:2006年12月20日2:18;9、设计井深:5620.00m;10、完钻井深:4285.38m;11、完井日期:2007年01月06日8:00;12、钻井周期:342.14天;13、建井周期:406天;14、钻机台月:11.98台月;15、钻机月速:356.45 m/台月;16、平均机械钻速:1.42m/小时;17、完钻层位: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18、完井方法:非正常完井;19、取心进尺:15.84m(机动取心计划进尺40m);20、岩心长度:15.79m;21、取心收获率:99.68%;22、平均单筒进尺:7.92m(共取心2次);23、井径扩大率:一开:4.51%;二开:14.77%;三开:5.72%;24、目的层水平位移116.35m(闭合方位:227.31°),符合设计要求;25、井身质量:合格;26、固井质量:合格;27、套补距:10.67m;(二)井身结构1、钻头程序:φ406.4mm×601.43mφ316.5mm×3070.00mφ241.3mm×4261.77mφ165.1mm×4285.38m2、套管程序:φ508mm×15.16mφ339.7mm×600.64mφ273.1mm×3067.79mφ193.7mm×(2913.96-4260.97m)井控技术总结(一)井控工作概况清溪1井为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2005年年底部署的一口重点区域探井,设计为可能含硫的高压天然气井,无实钻地质资料可借鉴,给我们的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风险。

建井地质报告范文

建井地质报告范文

建井地质报告范文一、项目概述本报告针对XXX项目进行地质勘察,主要目的是为了揭示地质条件,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地质勘察范围包括项目区域内的井区范围。

二、地质背景1.区域地质背景项目地处于XXX地区,地质构造为XXX带,属于XXX构造域的一部分。

该区域主要由XXX构成,地层主要为XXX,局部地区存在XXX层。

2.井区地质背景井区位于项目中心位置,周边地层主要由XXX层和XXX层构成。

其构造部位为一个断块状地形,形成了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脊。

周边地区存在一些岩石露头,主要为XXX岩石。

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存在一定的地质风险。

三、工程目标本次地质勘察的主要目标是:1.揭示井区地质结构和地层情况,确定井区内的地质条件;2.评估井区的地质风险和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3.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四、地质勘察方法与过程1.采用地质测量和地质钻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地质勘察。

2.进行地面的地质勘测,包括地面地质剖面测量、地形测量等。

3.钻探井点选取和钻孔施工。

根据地质剖面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井点进行钻孔勘探。

4.地下水勘察和地质样品采集。

通过钻孔勘探获取地下水位、地下水水质等信息,并采集地质样品进行分析。

5.室内室外实验分析。

对采集到的地质样品进行室内外实验分析,获得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等信息。

五、地质调查结果1.井区地质结构:井区经过调查,分析认为主要由XX构造组成。

周边地区存在断块状地形,断块南北走向,呈近东西向伸展。

2.地质剖面:根据钻孔数据和地面测量,绘制了井区地质剖面图,揭示了井区地下地层的分布和性质。

3.地层情况:井区地层主要由XXX层和XXX层构成,地层性质为XXX。

通过实验分析,获得了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参数。

六、地质风险评估1.斜坡稳定性分析:根据地质结构和地层特征,对井区周边的斜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结果表明井区周边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

2.水文地质条件评估:通过地下水勘察和分析,了解了井区地下水位、地下水水质等情况,并对井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评估。

司马井田建井地质报告

司马井田建井地质报告

第一章概论司马煤矿是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所属石圪节煤业有限公司新建的股份制矿井,由中煤一公司31处和49处承建,从2003年9月18日开始动工,到2005年6月18日先期开采地段内的主要开拓大巷已准备完成,首采工作面1101的准备巷道和设备也已安装就续,目前处在试生产阶段。

为把建井期间所获得的资料与原地质报告有机结合,综合分析构造的分布特征,摸索与矿井开采有关的涌水、瓦斯涌出量、顶底板工程特征等规律,以便更好地为今后的矿井生产服务,受司马煤矿委托,山西煤田地质勘探114队为其编制《司马矿井建井地质报告》,所需建井期间的各种资料及图件由矿方提供,原地质资料仍采用我队于2003年所编制的《司马井田地质报告》。

第一节位臵和交通司马煤矿位于长治县境内,行政区划隶属长治县苏店镇,北距长治市14km,其地理位臵为北纬36°04′07〃- 36°10′23〃,东经113°00′33〃-113°05′30〃。

矿界西北以太焦铁路东侧保安煤柱与南寨煤矿相望,南与经坊煤矿为邻,东部为3号煤层露头线,西邻目前在建的高河井田。

矿界范围为以下6点限定(3°带,中央子午线114°):1.X=4001840 Y=384128692.X=4001099 Y=384172993.X=3997000 Y=384160004.X=3995900 Y=384149005.X=3995900 Y=384107506.X=3999000 Y=38410749矿界范围近一六边形,长宽各约6km,总面积29.494km2。

矿区位于山西高原东南部的长治盆地内,为平坦的盆内平原地貌,村庄多、人口密集,各种道路四通八达,交通比较方便:太-焦铁路从矿区西部边缘通过,207国道从矿区内南北穿过,西部的长治-晋成高速公路已经通车,区内各乡村间均有公路或大路相通。

详见交通位臵图。

第二节以往地质勘查工作本区较系统的地质工作始于1958年。

建井地质报告编写要求

建井地质报告编写要求

建井地质报告编写要求地质报告是对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的地质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说明和分析的科技文献。

它是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要成果之一,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正确编写地质报告对于了解地质状况、保护生态环境、进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是地质报告编写的要求。

其次,地质报告应该包含前言。

前言要简要介绍报告的目的、意义和编写的背景。

同时,还可以对报告的结构和内容进行概述,帮助读者了解报告的整体框架。

接着,地质报告应该包含地质调查的目的和范围。

说明地质调查的目的,例如资源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同时还要说明调查的范围,包括调查区域的边界、面积、地质构造等。

然后,地质报告应该包含调查方法和过程。

详细描述采取的调查方法和技术手段,例如野外调查、取样、实地观察等。

同时还要描述调查的过程和调查所用的仪器设备,确保调查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接下来,地质报告应该包含地质背景和资料分析。

分析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岩性及岩层的分布情况、地层特征等。

结合野外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引用相关的地质背景和资料,以提高分析的可信度。

然后,地质报告应该包含研究成果和评价。

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评价该地区的地质特征、资源储量、地质灾害潜在风险等。

同时可以进行具体的研究,例如资源潜力分析、地质灾害预测等。

最后,地质报告应该包含结论和建议。

根据以上研究成果和评价,总结出关键的结论,指出该地区的地质特点、潜力和问题。

同时,提出相应的建议,例如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

此外,地质报告还应包括参考资料和附录。

在报告的最后,列出所有被引用的文献和资料,确保报告的可信度。

同时,如果有特定的附录,如地质图、实地照片等,也可以将其放在附录中。

总之,地质报告的编写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准确性和可读性的原则。

通过合理组织和全面呈现地质调查的成果,能够为地质工作的决策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建井地质报告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二○一七年十一月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建井地质报告编制单位:榆林市荣岩地质勘探有限公司报告主编:贺光武参加人员:黄亚莉张鹏程张翻芸靳秀伟冯艳荣杨军强贺成飞加康刘强第五少波审核:梁玉森总工程师:王永岩总经理:冯波提交单位: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日期:二〇一七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概况...................................................................................... - 1 -第一节矿井基本概况. (1)第二节目的任务及编制依据 (2)第三节位置交通 (5)第四节矿权设置 (7)第五节自然地理 (11)第六节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13)第七节建井工作 (17)第二章矿井地质特征.......................................................................... - 22 -第一节地层 . (22)第二节构造 (26)第三章煤层及煤质............................................................................ - 27 -第一节煤层 . (27)第二节煤质 (30)第四章矿井水文地质........................................................................ - 52 -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52)第二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57)第三节矿井涌水量预测及防水措施 (63)第四节矿井防水措施 (65)第五章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 68 -第一节工程地质. (68)第二节冒顶实例分析及矿压规律 (74)第三节环境地质 (76)第四节瓦斯、煤尘、自燃倾向和地温 (80)第六章矿井资源量估算.................................................................... - 83 -第一节资源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 (83)第二节资源量估算方法 (84)第三节资源量估算参数和边界的确定 (84)第四节资源量分类 (88)第五节资源量估算结果 (90)第七章探采对比................................................................................ - 92 -第一节构造 . (92)第二节煤层、煤质 (92)第四节水文地质条件 (93)第四节勘查工作有效性评价 (93)第八章结论及建议............................................................................ - 95 -附图目录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 1-1-1 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1:100002 2-1-1 地层综合柱状图1:5003 3-1-1 采掘工程平面图1:50004 4-2-1 Ⅰ-Ⅰ′勘探线剖面图1:20005 4-2-2 Ⅱ-Ⅱ′勘探线剖面图1:20006 5-2-1 松散层厚度等值线图1:100007 5-2-2 基岩顶面等高线图1:100008 6-2-1 4-2煤层顶板岩性分布及直接顶厚度等值线图1:100009 6-2-2 5-1煤层顶板岩性分布及直接顶厚度等值线图1:1000010 7-3-1 3-1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1:1000011 7-3-2 4-2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1:1000012 7-3-3 5-1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1:10000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矿井基本概况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位于府谷县城以西约52km 处,行政区划隶属陕西省府谷县新民镇管辖。

是由“府谷县老高川乡府铁联营煤矿、府谷县老高川乡西耳煤矿”两个煤矿整合(整合区编号H1)扩大而成的矿井。

整合后更名为“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汇富能煤矿”)。

陕西省人民政府,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更新采煤方法,提高矿山规模和资源利用水平,促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实现资源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开发,提高煤矿生产的技术性、安全性和规模性,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煤炭资源,依据《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四条,以及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批复》(陕政函[2010]214号)、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实施阶段有关事宜的通知》(陕国土资矿发[2010]87号)等有关规定,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划定府谷县中汇富能煤矿整合区矿区范围的批复》(陕国土资矿采划[2012]1号)划定了矿区范围。

该矿矿区范围由10个坐标拐点的连线圈定,东西长约1.97km,南北宽约3.02km,矿区面积4.1955km2,开采矿种为煤,规划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

2013年3月陕西东辰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区)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设计》(初步),在井田中北部边界附近选择了工业场地,工业场地内布置有主、副、回风井筒及相关的生产设施,三条井筒向北布置,落底于5-1煤层当中。

矿井采用普通综合机械化走向长壁式采煤法,一次采全厚综采采煤工艺。

装备采煤机与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全垮落式管理顶板。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服务年限13.3年。

第二节目的任务及编制依据一、目的任务根据原煤炭部制定的《矿井地质规程》(1984年)规定:新建矿井或技术改造矿井在移交生产前,建井单位应编制建井地质报告,对建井施工以来所获得的各种地质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并对今后矿井地质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鉴于此,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特委托榆林市荣岩地质勘探有限公司编制《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建井地质报告》。

本次建井地质报告编制工作主要是在以往各阶段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建井期间取得的各类地质工作成果,依照相关规范,对矿井范围内截止2013年7月底前的地质工作进行总结,对2013年7月底保有的煤炭资源量进行估算,并说明资源量变动情况。

建井地质报告编制的目的为:对矿井建井全过程的地质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矿井地质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矿井地质规程》确定本次工作的具体任务为:1、介绍井田地质勘探简史、地质报告(及补充勘探报告)提交及审批情况。

介绍矿井建设完成各项工程的施工情况,以及采区及工作面的准备情况。

2、综合分析矿井建设各个阶段所获得的地质资料,对矿井地质构造的发育程度、分布范围及其对煤层开采的影响作出评述。

3、进一步详细分析含煤地层含煤特征、可采煤层及其稳定性,评价煤质及工业用途。

4、详细分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矿井充水因素,预算全矿井涌水量,对矿井涌水量大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提出矿井防治水措施。

5、详细分析可采煤层顶底板的工程地质特征、煤层瓦斯、煤的自燃趋势、煤尘爆炸危险性及地温变化等开采技术条件,并作出相应的评价。

6、对煤层顶板破坏形式及地面变形移动进行分析,并提出矿井易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防治措施。

7、对资源量进行估算,并说明增减情况及其原因。

二、编制依据1、相关《规程》、《规范》及《标准》依据(1)矿井地质规程(煤炭工业部(84)煤生字第607号)(2)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9年09月21日)(3)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4)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5)中国煤炭分类(GB/T5751-2009)(6)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MTT1091-2008)(7)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煤行管字[2000]第81号)(9)缓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MT554-1996)(10)煤炭质量分级煤炭灰分分级(GB/T15224.1-2010)(12)煤炭质量分级煤炭硫分分级(GB/T15224.2-2010)(13)煤炭质量分级煤炭发热量分级(GB/T15224.3-2010)(14)煤炭可选性评价方法(GB/T16417-1996)(15)煤的挥发份产率分级(MT/T849-2000)(16)煤的热稳定性分级(MT/T560-2007)(17)烟煤粘结性指数分级(MT/T596-1996)(18)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19)《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监督总局2011年)2、编制的资料依据(1)《陕北侏罗纪煤田新民区普查地质报告》,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一队,1992年8月;(2)《陕北侏罗纪煤田沙沟岔井田精查地质报告》,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一队,1985年9月;(3)《陕西省陕北侏罗纪煤田榆家梁井田(扩大)储量说明书》,陕西省煤田地质局勘查研究院,2000年12月;(4)《陕西省府谷县老高川乡府铁联营煤矿资源储量检测说明书》,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2005年10月;(5)《陕西省府谷县老高川乡西耳煤矿资源储量检测说明书》,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2005年8月;(6)《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区)勘探报告》,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七三勘探队,2012年2月。

第三节位置交通一、位置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位于府谷县城以西约52km 处,井田地处国家规划“陕北侏罗纪煤田神府新民矿区”的中部,行政区划隶属陕西省府谷县新民镇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6′02″~110°37′25″,北纬39°03′27″~39°05′04″(1954北京坐标系转换)。

二、交通本区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公路方面:从井田以东通过的野(芦沟)~大(昌汗)公路和从井田北部边界横穿而过的府(谷)~店(塔)一级公路在野芦沟相接,新建成通车的神(神木)~府(府谷)高速从井田南部8公里处通过,在野芦沟留有高速公路出口。

铁路方面:神(木)~朔(州)、神(木)~包(头)铁路分别从井田以北和以西通过,已建成通车的西(安)~包(头)铁路和神(木)~黄(骅)铁路,南与陇海线相接,北与京包线相连,向东有大秦、神黄两条西煤东运线通道与京九、京广线相接认定拢,形成了四周与全国运输网络的相互衔接,将为本区煤炭资源开发注入了新的运输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