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20世纪90年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冷战时代的结束,计算机尤其是个人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人类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和全球化成为经济时代,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的显著特征。
20 世纪90年代以来,产生了一些体现时代特征的管理理论,主要有精益思想、核心能力理论、人本管理理论、组织扁平化理论、超越竞争的战略管理理和最新趋势。
一: 精益思想:
✧精益思想的产生背景
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詹姆斯.P.沃麦克等专家通过“国际汽车计划(IMVP)”对全世界17个国家90多个汽车制造厂的调查和对比分析,认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方式是最适用于现代制造企业的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方式。
✧精益思想
➢精益生产: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
➢精益思想:是指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使要保留下来的、创业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
拉动产品成产,而不是把产品硬推给用户,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
✧精益思想的五个原则
(一)根据客户需求,重新定义价值
精益思想的关键出发点是价值,价值只能由最终客户来确定。
即价值只有在由具有特定价格、能在特定时间内满足客户需求的特定产品
来表达时才有意义
(二)识别价值流,重新制定企业活动
识别价值流的含义是在价值流中找到哪些是真正增值的活动、哪
些足叮以立即去掉的不增值活动,即浪费。
精益思想要求价值流域中的
各个企业重新思考其经营方法,共同发现浪费,消除浪费。
(三)使价值流动起来
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如部门的分工、大批量生产等等。
阻断了本应动起来的价值流。
精益将所有的停滞视为企业的浪费,
用持续改进、JIT、单件流等方法创造价值的连续流动。
(四)依靠客户需求拉动价值流
理解拉动思想的最佳途径,要从一个实际客户表示对一件实际产品的需要开始,然后倒推至,把合意的产品交给客户所需要的各个步骤,
而不是把用户常常不想要的产品硬推给他们。
拉动原则更深远的意义在
于能抛开预测,直接按用户的实际需要进行生产。
(五)追求尽善尽美
价值流中浪费的步骤不可能通过一次改善彻底消除,浪费是被不断发现和具体化的。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当前的价值流状况设定一个新的
目标,重新开始流动和拉动的过程,发现和消除更多的浪费,不断地持
续这改边过程。
二:资源学派和核心能力理论:
资源学派(1)进入90年代以后,企业环境变化频繁性和程度增加,行业的利润高低不再成为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
学者们发现,即便是处于利润水平低的行业,也可以获得竞争优势,而且同一行业中的企业在经营绩效上也会存在很大差别。
因此,主张以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为战略制定基础的理论迅速兴起。
密西根大学的普莱哈莱德( C.K. Prahald) 和伦敦商学院的哈默(Gary Hamel)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
1990年,他们分析了一些世界上的知名公司后,提出,一个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各种核心能力的集合。
从长期来看,企业的竞争力来自比对手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建设核心能力的能力。
他们还指出核心能力具有延展性、对于顾客有潜在的巨大价值和难以模仿性等特点。
2.资源学派(2)资源学派认为,每个组织都是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的结合体,这一结合体形成了战略的基础。
另外,该学派假定各个公司的资源和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同一行业中的公司不一定拥有相同的战略资源和能力。
这样,资源的差异性和公司利用这些资源的独特方式就成为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
因此,战略管理的主要因素是培植独特的战略资源和对资源的独特的运用能力,即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理论产生背景
1、对波特产业结构分析理论的不满:波特的产业结构分析理论虽然提供了对企业进行战略分析的完整框架,说明了产业吸引力对企业利润水平的决定作用。
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利润差距并不比产业间的利润差距小,在没有吸引力的产业可以发现利润水平很高的企业,在吸引力很高的产业,也有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
这些都是波特战略理论不能很好解释的现象。
另外,波特的战略理论还往往诱导企业进入一些利润很高、但缺乏经验或与自身优势毫不相关的产业,进行无关联的多角化经营,这方面不少失败的案例也对该理论提出了疑问。
为了弥补上述缺陷,波特后来又提出了以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为核心的战略分析模式,但是由于其几乎涉及企业内部所有方面,反而使主要问题得不到反映,不能很好地把握战略重点,因而其局限性仍然非常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