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习惯的养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习惯的养成
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从心理上来说,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孩子自幼接受的教育是否完美,会在日常的生活细节中显露出来,例如:干事拖拖拉拉,东西用完后不放回原处,接受别人的帮助不懂得要感谢,与人相处不懂得谦让,过马路闯红灯,不按顺序排队等等。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从而也说明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良好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国有句民谚说得好:“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从这个角度看,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塑造人的过程,它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由此可见,好习惯会让人受益一生。在关注幼儿终生发展、倡导养成教育的今天,教育必须要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与养成。
我依据自己近年来幼儿教育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要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并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
一、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好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甚至不是一个月两个月,就能够形成的。从最简单的事做起,会给幼儿以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也会使其投入更多的热情。从而使幼儿学段的孩子们健康成长,并为一生的幸福奠
定基础。每一个好习惯的培养,都应按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例如:本园在进行培养幼儿洗手绢的良好习惯时,第一周,配合儿歌,我在幼儿园教给了幼儿洗手绢的方法;第二周,我要求家长监督孩子每天回家后自己洗,家长不可包办代替;第三周,我与家长密切配合,对幼儿掌握的好习惯进行加强巩固。三周后,多数幼儿都已经养成了自己洗手绢的好习惯。事实证明,对幼儿好习惯的培养,只要教育者的步伐一致,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获得成功。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其不同的年龄特征,在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方面,应依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可接收性,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在培养幼儿自己穿脱和整理衣服的良好习惯时,要从最简单的“脱”做起,首先,要让幼儿学习自己脱衣服,不依赖大人;然后学习“穿”的技能,最后,才要求幼儿穿戴整齐,整理好自己的衣服。在培养幼儿自己收拾房间的良好习惯时,也要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最初,只要求幼儿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当幼儿形成收拾玩具的良好习惯时,进一步要求幼儿收拾好自己的床铺、书桌、衣柜等等。总之,要想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定要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并且多鼓励幼儿,当幼儿有一点点进步时,都要多表扬、多鼓励,让幼儿有成就感,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半途而废。
二、设计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好习惯
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时,应着重发现孩子的兴趣,在游戏中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尽可能在快乐中生活,在游戏中学习,从而养成
良好的习惯。例如:在《我爱读书》这个活动中,我首先让孩子认识书,学会看书,知道什么是书的封面,什么是目录,什么是页码,应该怎样翻看书,怎样找自己想看的内容。书是幼儿很感兴趣的读物,幼儿学习的兴趣很高。然后,我又出示了几本破损的书和被画的乱七八糟的书,问孩子们,小人书哭了,你知道为什么吗?让幼儿知道了如何保护书,培养幼儿使用图书的良好习惯。最后,我又通过小故事,让幼儿知道了什么是看书的不良习惯,让幼儿知道了应该怎么做。如:不能躺着看书、眼睛不能离书本太近等等。并让幼儿了解到了这样做的后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将良好习惯的培养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在一日活动的许多环节,都需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和把握教育的契机。可有的教师却不能发现或不会把握住这些契机,即使发现了,在进行教育时,也只会运用批评、命令,甚至惩罚的方法。以洗手后,不拧紧水龙头为例,有的教师只是一味斥责幼儿,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提醒幼儿“不要浪费水”,有的干脆不闻不问,自己关掉算了。我园有一位教师发现问题后,找来几只空杯让幼儿放在漏水的水龙头下并对全班幼儿说:“等做完游戏再来看看情况会怎样。”数分钟后,幼儿发现杯子里的水都满了。教师趁势说:“才一会工夫,杯子里的水就满了,时间一长,白白流掉的水就不止几杯了,多可惜呀!”这位教师在“水”的问题上继续做文章,她让幼儿清楚地知道,现在有许多地方特别缺水,连喝的水都很稀少。流失的这些水可以派上很多用场,甚至可以救活一个生命。此后,这个班的幼儿洗手后,都会注意
拧紧水龙头。
在进行习惯培养时,教师要多采用说教,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你希望孩子在玩具用后放回原处,那你就要让孩子了解到,如果玩具不放回原处,教室会很脏很乱,影响别的小朋友进行其他活动。如果你希望孩子能主动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就要让孩子了解到如果不扔进垃圾桶,我们生活的环境会很脏,会污染空气,时间长了,我们就会生病。如此,除了让孩子有参与感外,也能让孩子真正了解这么做的意义,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以“家园共育”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仅靠一次教育活动就能达到的,本园还特别注重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即“家园共育”做到实处。幼儿园和家庭对于幼儿的成长发展来说,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好幼儿既是幼儿园的任务,也是家庭的责任。而幼儿园教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取决于家庭能否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幼儿。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有着教师无法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师要了解幼儿家庭的不同文化背景,指导家长的教育,常有教师抱怨,幼儿在园养成的习惯,一过假日就得重来,这里面固然有家长的因素,但主要问题还是教师和家长缺乏沟通。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自觉的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负担起教育幼儿的责任。”
有位哲人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社会的基础。同时,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坚持不懈。我一定会继续挖掘和研究,在实践中总结好的教育经验和方法。把对幼儿的养成教育当作我的终身教育目标,为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幼儿作出应有的贡献。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在人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因此,许多教育家都把少年儿童的习惯养成当成教育的第一要务,不少有经验的教师也把习惯培养当成工作重点,抓住不放,直至习惯养成,因为他们体验习惯养成能起到一劳永逸的作用。
那么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首先要打破习惯养成的神秘感。在一些人眼里,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是不会养成好习惯的。他们害怕吃苦,害怕受挫,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因而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久而久之,便产生出一种错觉,只有成功人士才会有良好的习惯,而一般人不配谈良好习惯的。最近笔者看过韩国人写的一篇文章,大意是其实成功并不难。文章说,成功的人在给向往成功的青少年介绍经验时,往往强调他们的成功之路如何曲折,如何艰难,使青少年望而生畏。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在感受着成功,如做对了一道数学难题,想出了一个好点子。如果把这些成功感汇聚在一起,每个人都能成功,成功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正是这篇论文,鼓舞了韩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