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各地地名的由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各地地名的由来,作为安徽人你知道么?

据说上古时期,婴儿在出生三个月的时候由父亲给命名,这就是古人“名”的由来。人有名字,咱们的家乡也有名字,他们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快和星报君一起涨姿势!

安徽简称皖。在我国东南,长江下游。康熙六年(1667年)改江南右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以巡抚驻所安庆府(今安庆市)和所辖徽州府(今歙县)首字命名。清置安徽省。简称皖,本是安庆府的别称,系春秋时皖国和两汉皖县故址而得名。

合肥市:在安徽省中部。汉置合肥县。应劭曰:夏水出城文东南,至此与淮合,故曰合肥。郦道元云:按水派别无合注之理,“盖夏水暴长,施合于肥,故曰合肥。”据《通鉴地理通释》:淮水与肥水合,故曰合肥。案《尔雅》:“归异出同为肥。”谓所出同所归异也,肥水出县西南,紫蓬山、施水在县东,夏肥水亦名西肥河,在风台县西北。1949年设市。

长丰县:在合肥市北。1964年置长丰县,因此县大部分原系寿县东部地区,历史上曾是寿县的长丰乡,故名。

肥东县:在合肥市东部。1949年以原合肥县东部地区置肥东县。因在合肥之东,故名。

肥西县:在合肥市西南。1948年析合肥县地置肥西县,因位于合肥之西而得名。庐江县:在合肥市南。隋置庐江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庐江盖因旧郡而名。”

巢湖市:在合肥市东南。唐置巢县。因古巢国为名。1983年改为巢湖市,因巢湖得名。

淮南市:在安徽省中北部。1951年设淮南市。因在淮河南岸,故名。

凤台县:在安徽西北部,清雍正11年(1733年)设县。据《凤台县志》:“以县北之凤凰山,名县曰风台。”据《清一统志》:凤凰台“在寿州城南门之左,相传尝有凤凰至,因名”

淮北市:在安徽北部,1971年改濉溪市为淮北市。因地处淮河北,与淮南相对,故名。

濉溪县:在安徽北部。1950年置濉溪县,以濉溪而得名。

芜湖市、县:在合肥东南。汉初置芜湖县。1949年设芜湖市。据《太平寰宇记》:芜湖:“在芜湖侧,以其地卑,蓄水泞深,而生芜藻,故曰芜湖,因此名县。”

南陵县:在安徽东南。晋置南陵戍,南朝梁置南陵县。南陵,本汉县名,在关中,属京兆尹。东晋侨置于江南。隋统一后,沿用侨置县名。

繁昌县:在合肥东南。东晋侨置繁昌县于此。县因繁阳亭而得名。

无为县:在合肥市东南。宋淳化初年建无为军,熙宁三年(1070年)

置无为县。据《太平寰宇记》:“无为军本庐州巢县之无为镇,曹操征孙权,筑城于此。攻吴无功,因号无为”。

铜陵市、县:在安徽中南部。南唐保大九年(951年)置铜陵县。因铜官山为名。1956年设铜官山市,1958年改铜陵市。说因县境有山产铜,故名铜陵。

蚌埠市:在合肥北。1947年设蚌埠市。据李诚《安徽省各县市名称考释》:“《尚书·禹贡》‘淮夷蠙珠’蠙系蚌的别名,此蚌出珠,淮夷贡之。相传古时曾采蚌取珠于蚌埠。船舶聚集之处曰埠头,亦曰步头,蚌埠旧属凤阳县,称蚌埠集,亦曰蚌步集。”市因蚌埠集而得名。

怀远县:在合肥市北。宋置怀远军及荆山县。据《名胜志》:宋置怀远军,取宋理宗赵昀“荆山为城,义在怀远”一语为军名。元置县。

固镇县:在安徽省北部。北魏太和中置固镇。金称西固镇。1964年设县。以县治所在地固镇为名。

五河县:在安徽省东北边缘。宋置县。以淮、浍、漴、潼、沱五河在此汇流而得名。

马鞍山市:在安徽省东缘。1956年设市,因西侧沿江有马鞍山,故名。

当涂县:在安徽省东部,长江南岸。本汉县,属九江郡,故城在今蚌埠市西郊涂山。据《元和郡县志》:“以涂山为邑,故以名焉。”晋成帝时,以江北当涂流民纷纷渡江南下,乃于江南侨立当涂县。隋移今治,沿用侨置县名。

含山县:在安徽省合肥市东。唐武德六年置含山县。据《清一统志》:含山“在含山县西三十里,崔嵬雄峻,群山列峙,势若吞食。唐因以名县。”

和县:在安徽省东部,长江西岸。北齐天保六年(555年)置和州,明置和县。据《舆地纪胜》:“北齐图霸功,拥正阳侯渊明以归,王僧辩来迎,会于兹地,二国协和,故更名为和州”。

黄山市:在合肥市东南。唐天宝年间设太平县。1983年改黄山市,因在黄山之北,故名。1987年屯溪市并入,市府迁驻屯溪。据《方舆胜览》:黄山“在太平县南三十里。旧经:黄帝栖真之地。”

休宁县:在合肥市南。东汉末置休阳县。晋改海宁县。隋改休宁县。休宁,乃合休阳、海宁为名。

歙县:在合肥市东南。秦置歙县。据《旧唐书·地理志》:“县南有歙浦,因为名。”《新安志》:“或曰歙者翕也,谓山水翕聚也”。因境内高山环抱,峰峦起伏,河流纵横,萦回曲折,故以为名。

祁门县:在合肥市南。唐永泰二年(766年)置祁门县。据《续文献通考》:唐永泰初,方清伪置阊门县,后因其垒置县,以其县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乃合名祁门。”

黟县:在安徽省合肥市东南。秦置黟县。据《水经注》:“浙江又北历黟山。县居山之阳,故县氏之。”据《清史稿》:“县以黟山名,即今黄山也。”

安庆市:在安徽省西南部。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置安庆军。庆元元年(1195年)置安庆府。1949年设安庆市。因安庆军为名。

桐城市:在合肥市南。春秋时为桐国。唐置桐城县。据《太干寰宇记》:桐城县“取桐乡为名。”1996年设市。

宿松县:在安徽省西南。隋开皇十八年(598年)设宿松县。据《太平寰宇记》:宿松县“本汉皖县地,元始中为松兹县,属庐江。晋武平吴,以荆州有松兹县,逐改为宿松县。”一说“宿,旧也;谓系旧日的松兹。”

枞阳县:在合肥市南,地处长江北岸。汉置枞阳县。因古枞阳镇为名。

太湖县:在合肥市西南。南朝宋置太湖左县。齐改太湖县。据《太平寰宇记》:太湖县在“龙山太湖水之侧,因为县名。”

怀宁县:在合肥市南,长江北岸。晋置怀宁县。据《资治通鉴》注:“盖以怀宁蛮左名也”。另据《名胜志》:“晋安帝以永嘉荒乱之后立县,以怀宁兹土也。”

岳西县:在合肥市西南。因县在潜岳之西,故名。

望江县:在安徽省西南。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望江县。因县临长江,故名。潜山县:在合肥市西南。元至治三年(1323年)置潜山县。因潜山在县西北,故名。

宿州市:在安徽省北部。唐置宿州。据《史记》:“殇公秋立,封孙文子林父于宿。”据《元和郡县志》:宿州“取古宿国为名”。1979年设市。

宿县(埇桥区):在安徽省北部。1912年设县。因宿州得名。州因古国为名。萧县:在合肥市北。春秋时为萧国地。秦置萧县。以古萧国为名。

泗县:在安徽省东北部。北周设泗州。因洒水得名。1912年改泗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