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的生产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工程师
.ol枷calb西M2004年11月霎然菱l文章编号:1002—112412004)11—0038—02
聚碳酸酯的生产及应用
陈建滨1一。董红星1
(1.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2.黑龙江省化工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仃76)
摘要:本文论述了聚碳酸酯的各种生产工艺路线,对其国内外现状、消费和市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新的聚碳酸酯装置的建议。
关键词:聚碳酸酯;生产;应用;市场
申图分类号:’TQ323.4+l文献标识码:A
A珥坩瑚瞄oⅡaI-dpⅫ删蚰ofp呐阳孤lbI啪舭
c眦NJiam—binl'2,D()NGHor唱一曲】gl
(1.}hbillbgilleeriIlg蹦v∞匆,}IaIb洒15000l,Q曲a;
2.Heil∞裔imgPm面cialQleIIlical髓giIle商Ilghl出tute,}王aIbiIl150ar76,QIim)
Ab缸翟d:I’oly∞_Ibo瑚【teinvario璐pmcessisdiscussed.C‘m蜘m曲on舳dⅡlarketingoff,CiIldomesticandin“粕atioIlalaIe锄a:岍ed.Ac0咖dvesuggesti∞0fb【lildingan唧PCpl姐tisprop∞ed.
Keywords:出缸b(mate;pIDduction;a础枷on;marl【et
聚碳酸酯(P柚yc越舢旧te)一般简称PC,它是分子链中含有一[一O—R—O—Co一]一链节的高分子化合物。其中因R基团的不同,可分为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以及脂肪一芳香族等几大类。作为当今五大工程塑料之一的聚碳酸酯,主要是指双酚A型聚碳酸酯。PC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可用于制造机械、汽车和精密仪器等零部件,可制成精度很高的成型品,也可用于电子元件和电动工具部件。但PC的加工成型要求较高,本身无自润滑性,不适合制造带金属嵌件的制品。由于PC本身无毒、耐化学品性好,食品卫生性能优良,可以广泛地应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它的透明性能优异于其他工程塑料,所以,广泛应用于航空玻璃、灯具、安全玻璃、办公设备、激光光盘等领域。可以说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PC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而且还在不断扩大。
1995年,PC的产量开始超过了一直居工程塑料首位的聚酰胺家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工程塑料,而且其增长速度也超过了聚酰胺。
1工艺路线及其比较
1.1原料
聚碳酸酯主要原料是双酚A、碳酸二苯酯、光
收稿日期:2004—09—08
作者简介:陈建滨(1961一),男,高级工程师,1983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现从事化工科研工作,哈尔滨工程大学在读硕
士研究生。
气、cO等,其中最主要的原料是碳酸二苯酯(DPC),最早是由苯酚和光气反应缩合而成。
聚碳酸酯的另一重要原料是双酚A,是苯酚和丙酮的重要衍生物。是多种高分子材料的原料,2002年世界产量为340万t,其中68%用于生产聚碳酸酯。我国双酚A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而相反,国外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
1.2聚碳酸酯合成工艺路线
1.2.1传统酯交换法双酚A和碳酸二苯酯,在催化剂存在下,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和缩聚反应生成聚碳酸酯。
U如
P
n<p旷L瞅9警
腿
伶◇·念。一吐他<p伽
咀
此法是传统工艺,不腐蚀设备,工艺流程简单、成熟、易操作,无溶剂回收设备。但由于反应是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进行,生产设备和条件要求高,设备投资较大。缩聚后期物料粘度增高,必须有相应的搅拌装置。产品光学性能差,浊度指数偏高。本工艺不适合大吨位工业生产。而原料碳酸二苯酯生产使用了光气,对环境和劳动安全有很大影响。
1.2.2光气化法在催化剂、溶剂、吡啶或碱水等存在
~
阻埝
一
2004年第ll期陈建滨等:聚碳酸酯的生产及应用
下,双酚A和光气直接反应。C强
勘弋3卜}《>旷皓+2忍Ha
该法—般采用界面缩聚法,将光气通入惰性溶剂与
双酚A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进行反应。
光气化法是在常温常压下反应,设备要求不高,工
艺成熟,产品质量好,尤其透明度高,成本低。是各国普遍采用的工艺,尤其是大型装置,兀I乎都采用此工艺。
1.2.3非光气酯交换法
在原料单体到树脂合成
都不用光气的一种聚碳酸酯溶融酯交换工艺。大体可分为两类:(1)非光气碳酸二苯酯法,以意大利
Ellich锄公司工艺为代表,它是以甲醇为原料合成碳
酸二苯酯。它完全不使用光气,被称为绿色化工的代表之一。其后续过程与传统酯交换法相似。(2)工艺是用其他非光气单体与双酚A或双酚A的酯
进行酯交换。
1.3各工艺技术比较
聚碳酸酯是法国Baver公司于1953年研究成功,1958年实现工业化,至今已近半个世纪,聚碳酸酯工艺也不断改进。目前,聚碳酸酯的工业化装置大部分都是采用界面缩聚光气法工艺。该工艺技术已经很成熟,尤其适合于大规模连续生产,产品质量高,尤其透明性好、易加工、产品分子量高、强度大、
能满足各种用途的需要。长期以来,采用此工艺的
聚碳酸酯,其生产能力一直占绝对优势,目前,仍是
世界聚碳酸酯的主要生产技术。它的缺点是生产时必须使用光气,而光气是毒性很强的化学物质,属于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表l的物质。生产中所需的二氯
甲烷溶剂毒性也很强。
.非光气法技术是由美国GE公司首先开发并且工
业化的,法国Ba_噼和日本三菱工程塑料公司也开发了
类似的工艺技术。它不但不使用光气,而且也不需要
洗涤和溶剂回收设备,所以投资相对少。甲醇和苯酚
循环使用,原料成本大大降低。非光气法工艺是一种
全封闭、无副产、污染少,具有典型的绿色工艺,是世界
瞩目的聚碳酸酯合成工艺的发展方向。
2国内外现状与市场分析
2.1国外现状与市场分析
由于聚碳酸酯的优异性能,近期发展较快,尤其是在光盘、家电、电子产品等方面的应用发展迅速。
1998年世界生产能力147万t·a~,1999年新增能力
50万t·a~,到2002年世界聚碳酸酯生产能力已达240万t·a_。。从报道的计划看,到2006年还要增加150万t·a-。。那时能力将达到390万t·a~。其发
展速度之快,令人瞩目。
目前,世界聚碳酸酯最大的公司是GE,在世界各地总能力达78.5万t·a~,占35%,其次为Bayer,
总能力72.1万t·a~、占32%,第3位为D0w化学,总能力为26.4万t·a-。、占12%,日本帝人总能力为20万t·a-。、占8.8%,日本三菱亚洲/三菱化成总能力为19万t·a-。、占8.4%,其他为10万t·a-’。所
以,聚碳酸酯的生产主要集中于几个大公司。其他
地区对聚碳酸酯需求量持续增长也令人关注。
从消费分配上来看:电子/电器、包括计算机、办公设备和光盘,占总消费的26%,其次为透明薄板
和片材占21%。今后几年内,主要消费增长点是光盘、汽车。
2.2国内现状与市场分析
我国聚碳酸酯的研究早在1958年就开始,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实现工业化,当时曾掀起聚碳酸酯热,生产企业多达20余家。虽经几十年的发展,工艺技术还很落后、产品质量差、消耗定额高、成本高等问题还没有解决,已经有很多厂家陆续停产。目
前坚持生产的上海、重庆、江苏3家公司,生产能力曾达5600t·a-。,但近几年产量可能不足1000t·a~。
我国近年来,聚碳酸酯消费增长很快,1992年仅2.3万t,2002年达34万t。年均增长率31%。主要是电子电器10.5万t,阳光板8万t、光盘8万t、饮用水包装3万t、纺织l万t、其他3.5万t。
我国聚碳酸酯需求量,预计到20ar7年将达到58
万t,2012年将达到85万t。
国内拟建项目主要有Bayer公司,在上海合资
新建10万t·a‘1装置。预计2004年投产、二期再增加10万t·a-。。日本帝人在江浙建设规模5万t·a‘1的聚碳酸酯装置,即使这两大装置都建成,届时
仍满足不了国内的迅速增长的需求,还需大量进口。
3对我国发展聚碳酸酯的建议
鉴于我国对聚碳酸酯的需求增长迅速和我国目
前生产的状态,再建设新的生产装置,有着非常的可能性、现实性和必要性。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引进技术,或以三资企业形式发展聚碳酸酯工业,具有一
定优势。
‘
据估算,建一套生产10万t·a-1的聚碳酸酯的装置,总投资约28亿元,年销售收入22亿元,年利
税9.5亿元。
叫
熙岭
◇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