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雕艺术创作

合集下载

浅谈玉雕作品设计的文化内涵

浅谈玉雕作品设计的文化内涵

浅谈玉雕作品设计的文化内涵玉雕作为中国传统工艺,自古以来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玉雕作品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扬。

在玉雕作品设计中,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就浅谈玉雕作品设计的文化内涵展开探讨。

玉雕作品设计的文化内涵在于其所体现的中国传统审美观念。

中国古代玉雕作品设计注重体现山川自然、神话传奇、宗教信仰等元素,反映出中国人崇尚自然、崇拜神灵的审美情感。

古代玉雕作品中常常出现的龙、凤、麒麟、狮子等神兽形象,代表了中国人对神秘与力量的崇拜。

而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自然景观的表现,更是体现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这些传统审美观念的体现,使得玉雕作品设计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和国粹风貌。

玉雕作品设计的文化内涵在于其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中国古代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忠孝节义、君臣父子、和谐共处等价值观念,而这些价值观念在玉雕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玉雕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孝子送老、忠臣报国等题材,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忠孝节义的崇尚与推崇。

玉雕作品中的吉祥图案、福禄寿喜等寓意也无不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许。

这些精神内涵的传达,使得玉雕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传承者。

玉雕作品设计的文化内涵在于其所展示的历史文化意蕴。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而这种历史文化在玉雕作品设计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示。

通过玉雕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以及历史传承。

玉雕作品中的古代建筑、古代服饰、古代工具等,都可以让人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玉雕作品还可以通过雕刻历史事件、传统节日、民间传说等形式,向人们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这种历史文化意蕴的展示,使得玉雕作品成为一个历史的见证者和传统的传承者。

玉雕作品设计的文化内涵在于其所蕴含的民族情感。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玉雕作品设计正是各民族文化与审美情感的交融之地。

浅谈玉雕创作的意境与自然之美

浅谈玉雕创作的意境与自然之美

天工|2019.12文 刘俊祥浅谈玉雕创作的意境与自然之美一、文化之玉在中国,玉雕创作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脉络中,玉雕的起源、发展、鼎盛伴随着中华文明发展的脉络改变而改变。

(一)玉雕的历史文化属性玉在古代就有“君子之玉”的美称。

在诗经耳熟能详的《卫风·木瓜》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酒。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里面所提到的“琼琚”“琼瑶”“琼玖”就是当时所称的美玉,由此可见玉在人们心里的重要性。

同样在先秦时期出土的殉葬品中,可以发现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会选择携带玉雕制品下葬,足以证明玉雕作品在人们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民间文学中,玉雕作品还有能沟通神灵、防灾辟邪的功效。

这些都是玉雕作品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体现。

可以说,古往今来成功的玉雕作品都离不开文化,文化在玉雕作品的成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赋予了玉雕作品生命力,赋予了它精神上的象征,赋予了它力量上的觉醒。

假设没有文化含在其中,玉雕作品就只是一件简单、能体现创作技巧和能力的作品,但一旦有了文化融于其中,就是一件有生命力的作品,能用另外一种形式展现出玉雕创作时的精神世界和精神风貌。

(二)文化元素在玉雕作品中的体现当我们在欣赏一件玉雕作品时,最重要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面看内涵、透过玉雕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外在去品味揣摩它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美。

文化元素是玉雕作品中的画龙点睛,绝不是锦上添花。

从题材来说,从古至今山水题材、诗歌题材、象征着吉祥如意的鸟兽题材、寓意美好的花卉题材、人文景观、在历史上一些非常有名的趣事和典故等,诸如此类,都可以通过玉雕作品来展现。

例如,不少脍炙人口传诵千年的诗句也是玉雕创作时的源泉。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雕刻出一个蓑笠老人独自在大雪纷飞中的江面垂钓,就将整首诗的意境和那种超脱世俗之外的孤寂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谈玉雕工艺创作的艺术灵感激发路径

谈玉雕工艺创作的艺术灵感激发路径

谈玉雕工艺创作的艺术灵感激发路径玉雕工艺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玉雕作品不仅在艺术技巧上要求精湛,还需要艺术家有良好的创作灵感。

下面将谈谈玉雕工艺创作的艺术灵感激发路径。

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众多,如诗词歌赋、书画篆刻等。

玉雕艺术家可以从古代经典文化中汲取灵感,将经典的意象进行转化和创新,形成独特的作品。

可以从《红楼梦》、《封神演义》等古典小说中选取精彩情节进行雕刻,从而展示出玉雕作品的灵动与精巧之美。

二、自然景观的观察大自然是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无穷源泉。

玉雕艺术家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各种景观,如花草树木、山水河流等,来汲取灵感。

可以将花卉图案雕刻在玉壶上,将山水风景刻画在玉屏上,从而使作品更富有自然的韵味和生机。

三、人文与社会观察人文与社会是艺术家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

玉雕艺术家可以通过观察社会风俗民情,体验人们的思想感情,通过创作将人民的智慧、情感与生活展现出来。

可以雕刻一对夫妻的形象,表达对家庭和睦幸福的祝福;可以刻画一位老人或者劳动者的形象,表达对老人和劳动者的尊敬和敬意。

四、个人经历与生活体验个人的经历和生活体验是艺术家创作灵感的珍贵来源之一。

玉雕艺术家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去创作作品,将情感融入作品中。

可以雕刻一对母子的形象,表达对母爱的感恩和敬意;可以创作一件象征友谊和团结的作品,表达对友情和团结的珍视和推崇。

五、艺术家对艺术的思考艺术家对艺术的思考和探索,可以给予他们创作灵感的启示。

玉雕艺术家可以通过对玉雕艺术的研究和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可以通过对不同玉石的质地和色彩特点的研究,创作出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玉雕作品。

玉雕工艺创作的艺术灵感激发路径是多样的,可以从传统文化、自然景观、人文与社会观察、个人经历与生活体验以及对艺术的思考中获得灵感。

艺术家通过深入思考和观察,形成自己独特的作品风格,从而创作出更加精湛和有灵性的玉雕作品。

浅谈玉雕艺术创作

浅谈玉雕艺术创作

浅谈玉雕艺术创作【摘要】玉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历史悠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浅谈玉雕艺术的角度,对该艺术形式进行系统地探讨。

在将介绍玉雕艺术的概述、历史意义和发展现状。

在将阐述玉雕艺术的基本工艺、创作理念、创作过程、表现形式以及发展趋势。

在将探讨玉雕艺术的未来发展、对文化传承的贡献以及艺术价值。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将对玉雕艺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其在传统文化和艺术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前景和价值。

【关键词】玉雕艺术概述、玉雕艺术的历史意义、玉雕艺术的发展现状、玉雕艺术的基本工艺、玉雕艺术的创作理念、玉雕艺术的创作过程、玉雕艺术的表现形式、玉雕艺术的发展趋势、玉雕艺术的未来发展、玉雕艺术对文化传承的贡献、玉雕艺术的艺术价值。

1. 引言1.1 玉雕艺术概述玉雕艺术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玉雕艺术以玉石为材料,通过雕刻与创作,展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工艺精湛。

玉石的质地细腻,色泽温润,让玉雕作品在光线的折射下产生美妙的色彩变化,吸引着观者的目光。

玉雕艺术既有实用价值,又具有艺术价值,常用于制作器皿、饰品、雕像等。

玉雕作品多以神话传说、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等为题材,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人文的独特情感和审美观念。

玉雕作品不仅具有装饰功能,更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和象征,传承着历史的记忆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社会的发展,玉雕艺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融合了现代科技和设计理念,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的表现形式。

玉雕艺术不仅是一种传统工艺,更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表达方式,展现着艺术家们对生活、人性、美好的追求与探索。

通过对玉雕艺术的探讨与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1.2 玉雕艺术的历史意义玉雕艺术的历史意义不仅体现在其对古代社会、文化、宗教的记录和传承上,更体现在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启发上。

通过对玉雕艺术历史的研究和传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人们对美好与幸福的向往,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浅谈玉雕作品技巧的运用

浅谈玉雕作品技巧的运用

浅谈玉雕作品技巧的运用【摘要】玉雕作品具有独特的韵味和历史意义,是一种融合了艺术和工艺的珍贵传统文化。

在制作玉雕作品时,雕琢技巧的运用至关重要,能够展现出作品的立体感与细腻度;刀法技巧则决定了作品的线条与纹理;色彩技巧的运用能赋予作品更加生动的表现力;比例技巧能够确保作品整体的协调与美观;纹饰技巧则为作品增添更多的灵动和精美。

综合运用这些技巧,玉雕作品能够呈现出更加完美的艺术效果,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玉雕作品将会继续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与研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玉雕作品的独特魅力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加珍贵与重要,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玉雕作品、技巧运用、雕琢、刀法、色彩、比例、纹饰、发展前景、历史意义、特点、综合运用1. 引言1.1 玉雕作品的特点玉雕作品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材料和工艺,凝聚了艺术家们的心血和智慧。

玉雕作品常常以玉石为原料,这种具有坚硬性和美丽质感的材料,使得作品在手感和视觉上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玉雕作品多以传统文化主题为素材,包括神话传说、历史人物、自然风景等,展现了艺术家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玉雕作品还注重细节和精致,艺术家们经常通过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表现来展现作品的魅力,使得观赏者能够感受到艺术家的匠心和用心。

玉雕作品以其独特的材料和工艺,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展现了艺术家们的独特魅力和创造力。

1.2 玉雕作品的历史意义玉雕作品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自古以来,玉器一直被视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代表着高贵、神圣和永恒。

玉雕作品的历史意义不仅体现在其珍贵的材质和精湛的工艺上,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玉雕作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如商、周、秦、汉等朝代都有大量珍贵的玉器留存至今。

这些玉雕作品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富裕,更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和美好情感的追求。

玉雕作品中的图案和纹饰多是取材于自然界和人文景物,如龙、凤、花鸟、山水等,寓意吉祥、和谐、纯洁等美好寓意。

浅谈玉雕创作的意境与自然之美

浅谈玉雕创作的意境与自然之美

浅谈玉雕创作的意境与自然之美玉雕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它不仅是一种手艺,更是一种文化。

玉雕艺术在传承和发展中,注重了艺术的意蕴和审美价值。

玉雕创作的意境和自然之美是玉雕艺术的核心。

首先,玉雕创作的意境,是通过艺术家对人类生命、自然环境、文化传承等主题的思考与表达,形成一种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

正是这种意境,赋予了玉雕作品深远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共鸣。

例如,古人将玉视为圣物,认为玉有与神明沟通的能力,并创作了众多的神话和祭祀玉器,这些作品在文化和历史传承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同时,玉雕作品也通过对时间、空间、人性、自然等主题的探索和表现,传递出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自然之美是玉雕创作的重要来源,玉雕作品常常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和本质,表现出自然之美的细腻和精妙。

例如,玉雕作品中常常出现虫蛇、鱼龙、花草等自然元素,这些形象表现出自然界的生命力和美丽,也表现出艺术家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此外,玉石本身的质感和颜色,也使得玉雕创作具有独特的自然之美。

玉的光泽和线条,使得玉雕作品的表现具有流畅和韵律,同时玉石的颜色和纹理也能带来不同的感受和情感,使得玉雕作品更加具有魅力和魔力。

最后,玉雕创作的意境和自然之美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艺术家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受,将自然之美融入玉雕的创作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同时,玉雕作品的自然之美,也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帮助艺术家发掘和表现作品的美感和内涵。

正是这种相互作用和融合,使得玉雕作品在设计和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价值。

总而言之,玉雕创作的意境和自然之美是中国传统玉雕艺术的核心,并且对于玉雕作品的设计和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在未来的玉雕创作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艺术的内涵和审美价值,从自然中汲取更多的灵感和素材,创作出更具有独特气质和文化价值的玉雕作品。

浅谈玉雕文化作品的创意与设计

浅谈玉雕文化作品的创意与设计

浅谈玉雕文化作品的创意与设计创意是想法的不断延伸、设计是谋划,而制作是具体的实践。

一件好的玉雕设计与制作,它都是由玉雕设计师所创作构思设计制作而成,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或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的欣赏品。

玉料丰富的颜色和玉质为制作中巧妙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亦使玉制品生动、自然、富有文化气息,而使世人更加真爱。

每一块原石都有着不同的纹理,有着独特的意境,都有儒释道精神内涵“不立文字”的体现;每一块原石都有着不同的皮色,有她特有的生命。

我国近代著名的美学大师朱光潜说过,美是什么?美是心与物的结合!而玉雕之美不更是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艺术之美的结合吗。

在设计创作时我们提倡不去施加外力而使其改变“玉”原本的自然之性。

而“尊玉施艺”就是知玉性、知人性,把自然哲理与人生哲理紧密结合,善待自我,尊重玉性,养天地之正气,弘扬玉道精神,用情感施以艺术,使玉文化发扬光大。

在设计制作时与玉石的自然肌理、色彩、玉质等发生着共鸣,表达玉的声音,淡泊宁静,清远澄净。

主张与玉合作下的自然美、人文美、艺术美融合,追求“大道至简,美玉心琢”的艺术效果。

一个懂美的人,才能创造美;一个有着良好美学素养的人,才能做好玉雕的设计创意;一个有着深厚文学素养的人,才能将玉文化精神,由内而外的表达出去。

而要了解玉雕文化作品的创意与设计,首先就要了解工艺品和艺术品的区别。

我们从一个幽默的比方来引入这个话题,如果说一个理发师他只会理平头,那么所有找他理发的朋友们都会被打理成小平头,这就是工艺品。

那么还有另外一位理发师他会根据每个人的头型、气质、年龄、以及职业特征来精心设计并配合高超的技艺使理发者焕发一新,这就是艺术品。

从创作性质上来说,工艺品是制作型表现,以工艺为主。

“精益求精、巧夺天工”是工艺品创作的最高追求。

而艺术品是创作型的表达,以文化为诉求,以精神为内核,是高超的技艺合作下的产物。

因为天工不可“夺”,我们要提倡的是与“玉”的合作,实质是在与自然合作。

浅析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

浅析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

浅析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北派玉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种重要流派,其艺术创作风格独具特色。

下面将从材料选择、题材主题、刀法造型、装饰手法等方面对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进行浅析。

在材料选择上,北派玉雕多采用的是质地细腻、色泽温润、适合雕刻的和田玉。

和田玉有质地柔软、含有透明度高、容易打磨成型等特点,能够展现出雕刻师的技艺和创作意图。

和田玉古老的历史以及与中国文化的深厚渊源也为北派玉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文化内涵。

北派玉雕在题材和主题上多以人物、花鸟、动物等为主。

北派玉雕的题材丰富多样,常常表现人物各种生活场景和动物风景。

人物雕刻的表现手法都是以传统的中国人物造型为基础,强调人物的形神兼备,注重雕刻技巧和神韵的把握。

而花鸟、动物题材则常常通过具象、写实的方式表现,寓意吉祥、美好和祝福。

刀法造型是北派玉雕艺术创作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独特之处。

北派玉雕的刀法追求细腻而犀利的效果,雕刻师通常使用细刀,以力与巧结合的方式刻画出玉石的细腻纹理和人物形象的表情特征。

北派玉雕的刀法注重线条的流畅和笔触的精细,力求在雕刻过程中保持刀法的灵动性和力度感。

北派玉雕的装饰手法也是其艺术创作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北派玉雕常常使用浮雕、镂空、镶嵌等装饰手法,以增强作品的立体感和美感。

浮雕是较为常见的手法,通过在玉石表面雕刻出凸起的图案来表现形象。

镂空则是通过雕刻出凹陷的部分,使作品表现出一种轻灵的感觉。

镶嵌是用不同材料的玉石组合成作品,通过色彩和材质的对比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效果。

以上所述只是对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的浅析,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形式和风格十分丰富多样。

每一位北派玉雕师在创作时都会根据自己的艺术实践和个人风格进行创新和变通,从而使北派玉雕呈现出独特的美学风格。

浅析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

浅析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

浅析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玉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北派玉雕则是其中的一支。

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貌。

本文将从北派玉雕的历史渊源、技艺特点、题材特色等方面,对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进行浅析。

一、历史渊源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龙山文化和夏代文化。

在中国古代的玉文化中,北方地区因为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与南方有着不同的玉化石资源,这也使得北方地区的玉雕工艺与南方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北派玉雕的独特风格。

历史上,北派玉雕在战国时期开始逐渐形成,并在秦、汉时期迅速发展。

唐代时期,北派玉雕达到了鼎盛时期,不少著名文人墨客都喜爱玉雕之艺术,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唐代宫廷内的“玉庭”和著名的玉雕艺术家郑公和王氏父子。

他们的艺术成就对北派玉雕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也是北派玉雕的繁荣期,各种风格各异的玉雕作品层出不穷,成为了当时文人雅士们争相追捧的艺术品。

随着现代工艺技术的发展,如今北派玉雕已经成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华传统工艺之一。

二、技艺特点北派玉雕在工艺技艺上有着独特的特点,主要包括材料选用、雕刻技法和装饰技巧等方面。

首先是材料选用,北方地区的玉石以阳起文为主,质地坚硬,色泽多变,因此北派玉雕的作品多以黄玉、白玉、青玉等阳起文为原料,精选材料,加之工匠巧手,使得北派玉雕的作品具有精致细腻的特点。

其次是雕刻技法,北派玉雕在雕刻技法上显得更加精湛和独特。

北派玉雕的雕刻技法主要包括浮雕、阴雕、圆雕、透雕等多种技法,能够将玉石的纹理和色彩运用得淋漓尽致,使得作品更具立体感和艺术美感。

而北派玉雕的雕工更加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使得作品更加完美。

最后是装饰技巧,北派玉雕在装饰技巧上也别具一格。

在玉雕作品的装饰方面,北派玉雕多以神话传说瑞兽、花鸟鱼虫、人物历史题材等为题材,加之传统的凿刻、浮雕、镂空等技法,使得作品更加富有艺术感和文化底蕴。

谈玉雕工艺创作的艺术灵感激发路径

谈玉雕工艺创作的艺术灵感激发路径

谈玉雕工艺创作的艺术灵感激发路径
玉雕工艺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对于玉雕工艺创作的艺术灵感激发路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文化积淀
玉雕工艺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雕工艺之一。

玉文化源远流长,包容广泛,如《礼记》中记载的“大玉为之器,小玉为之文”就反映了玉的高贵、典雅之意;《左传》中记载“是以玉冠、绶带、垂衣、带素与玉”(《左传·宣公十年》),反映了古代玉与礼仪、婚嫁、美德的关系。

因此,通过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激发艺术创作中对于玉雕工艺的灵感。

二、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也是艺术灵感的一大来源。

例如,观察自然界中玉石的形态、纹理和颜色变化等,可以从中获得创新的想法。

比如,玉的颜色来源于矿物质中的微量元素,通过对不同的玉石材料进行加工和组合,制作出的雕刻作品能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效果,从而增强了艺术品的美感和内涵。

三、传统技艺
学习传统技艺不仅可以传承文化,也可以激发创作灵感。

学习传统技艺可以帮助我们掌握雕刻玉石的基本技巧和特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和审美水平,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和改进,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品。

四、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也是影响创作灵感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观察社会生活中的事物,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创造出与大众生活相关的玉雕艺术品。

比如,在玉雕工艺创作中加入一些生活元素,如描绘人物、动物、植物或者建筑等,能够使艺术品更加具有生动感和表现力。

综上所述,玉雕工艺创作的艺术灵感激发路径可以是文化积淀、自然景观、传统技艺以及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

只有不断探索和尝试,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品,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贡献。

浅析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

浅析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

浅析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玉雕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北方,尤其是以河北、山西、内蒙古为代表的地区,有着独特的玉雕艺术创作风格,被称为北派玉雕。

北派玉雕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题材表现而闻名于世,成为中国玉雕艺术中的一朵璀璨的明珠。

本文将从工艺技术、题材选择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对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进行浅析。

一、工艺技术北派玉雕的工艺技术可以说是其独特魅力的体现。

北方地区盛产玉石资源,因此这里的玉雕工匠有着充足的原料供应,并且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工艺技术。

北派玉雕的工匠善于利用原石的天然纹理和色彩,将其巧妙地融入到作品中。

他们以天然的玉石为素材,运用磨、切、打磨、琢等技术,将每一块玉石都发挥到了极致,使其在雕刻之后保持天然的味道,更加自然和真实。

北派玉雕在刀法上更加独特,工匠们善于利用锋利的工具,将雕刻的线条刻画得极为细腻,线条流畅,栩栩如生。

北派玉雕的打磨工艺也是其独到之处,工匠们在雕刻结束后,经过数百次的打磨和抛光,将作品的表面打磨得极为光滑细腻,犹如镜面一般,使作品更加具有生命力和神韵。

正是这些精湛的工艺技术,使得北派玉雕在玉雕艺术中独树一帜。

二、题材选择北派玉雕的题材选择也是其独特之处。

在北方地区,人们偏爱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传统和自然景观为题材进行创作。

北派玉雕的作品多以仙鹤、龙凤、花鸟、山水等为主题,同时也大量描绘了历史上的名人风采和神话传说中的英雄神仙。

这些题材不仅深受广大玉雕爱好者的喜爱,也凸显了北方地区的独特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北派玉雕的作品中,还常常出现一些具有象征意义和传统文化内涵的图案和符号,如吉祥物、福字、如意、蝙蝠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元素,通过这些图案与符号的运用,使作品更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北派玉雕的题材选择丰富多样,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体现了北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三、艺术风格北派玉雕的艺术风格以其古朴、典雅、精致、灵动为主要特色。

浅析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

浅析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

浅析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北派玉雕是中国玉雕艺术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

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北派玉雕的创作注重形象的逼真性。

北派玉雕以追求形象的逼真和细腻为主要特点,力求将玉雕作品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

在细节处理上,北派玉雕注重雕刻技法的熟练运用,通过精雕细琢,使雕刻出的形象具有生动的表情和丰富的细节,使人感到仿佛作品中的人物、动物或物体就在眼前。

北派玉雕的创作追求自然与真实的表现方式。

北派玉雕注重对自然景物、人物形态和动物特征的观察与研究,力求使作品的表现更加质朴与真实。

在创作中,北派玉雕注重对不同材质、颜色和纹理的运用,使得作品具有良好的质感和立体感。

北派玉雕还注重对光影的运用,通过巧妙的雕刻和抛光处理,使作品在光线下呈现出变化万千的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北派玉雕的创作风格强调师法自然。

北派玉雕注重对自然界各种形态的研究和模拟,将大自然中的美妙的景象通过雕刻的方式展现出来。

北派玉雕还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秉持着“以古为鉴,将来创新”的原则,将古代艺术的理念和形式融入到现代创作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北派玉雕的创作风格注重工艺和品质的追求。

北派玉雕注重工艺的精湛和品质的高雅。

在创作过程中,北派玉雕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注重传统的制作工艺和技法,力求做到每一个细节都精雕细琢,使作品具有高度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北派玉雕还注重玉石的选材和加工,力求使作品的材质和质感更加出色,彰显出玉石的独特韵味和美感。

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具有形象逼真、自然真实、师法自然以及工艺品质追求等特点。

这些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使得北派玉雕成为中国玉雕艺术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浅析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

浅析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

浅析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北派玉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浅析一下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

一、精湛的工艺技术北派玉雕以其精湛的工艺技术而著称,工艺师们在制作玉雕作品时必须经过严格的磨炼和实践,掌握精湛的雕刻技术才能完成一件完美的作品。

北派玉雕的工艺技术包括雕刻、打磨、琢磨等多种技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反复琢磨和精心设计,才能保证作品的完美呈现。

北派玉雕在工艺技术上的精湛表现,使得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匠心和精致的细节,展现出了玉石的奇妙魅力。

二、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北派玉雕的艺术风格以古朴典雅而闻名,其作品常常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题材,包括历史人物、传统节日、神话传说等,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艺术创作中,北派玉雕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既讲究雕刻技艺的精湛,又追求作品在艺术感染力上的表现,让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

古朴典雅是北派玉雕艺术风格的一大特点,也是其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

三、注重文化内涵的表现北派玉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其艺术创作风格注重对文化内涵的表现。

在创作过程中,工艺师们不仅仅注重形式的表现,更加注重作品所展现的文化内涵,力求通过作品的表现形式来传达出更多的文化意蕴。

在北派玉雕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历史人物的形象、传统文化的符号等,这些都是北派玉雕作品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的具体表现。

通过这种方式,北派玉雕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与传承。

四、崇尚自然的审美倾向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崇尚自然,注重对自然美的表现。

在北派玉雕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大自然的景色、植物的形态、动物的神态等,这些都是工艺师们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后所呈现出来的作品。

北派玉雕的作品以其清新自然的审美效果而备受人们喜爱,这与其崇尚自然的审美倾向是分不开的。

在北派玉雕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山水、花鸟的形象,这些都是工艺师们对自然美的独特表现,既展现出了自然美的神韵,又表现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浅析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

浅析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

浅析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北派玉雕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创作风格与南派玉雕有着明显的区别。

北派玉雕在雕刻技法、雕刻主题和艺术风格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一、雕刻技法北派玉雕的雕刻技法主要分为功夫刻和翎毛刻两种。

功夫刻是以刀法为主要手段,以刀为笔尖,区分大小,形成层次感和细致的纹理,翎毛刻则是以钝器为主要工具,采用一种名为“跳洞”的刻法,营造出大量个性化的效果,使玉器的表面变得更为精致和立体感强烈。

二、雕刻主题北派玉雕的雕刻主题主要围绕神话传说、古典题材和日常用品等多个方面展开。

其中,神话传说是北派玉雕最重要的雕刻主题之一。

例如,神话人物伏羲、女娲、神辉等都是北派玉雕的常见元素,通过雕刻将神话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玉器上。

同时,北派玉雕还广泛涉及到古文明和历史文化,如《离骚》、《诗经》、《论语》等文化经典都被雕刻在了玉器上。

三、艺术风格北派玉雕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气韵、造型、线条和色彩等方面。

气韵是北派玉雕最为重要的艺术特点之一,它源于刻工本身的气质、神态和气度,通过独特的技法和创作元素,使玉器的艺术风格显得内涵深厚和意味深长。

造型方面,北派玉雕注重玉器的整体形态和比例,雕刻内容非常丰富,既有大石缺蟠桃、麒麟、龙凤斗宝、花鸟等自然题材,也有人物、器物、花卉、仙人等描绘诗词意境的主题。

线条是北派玉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它在整体造型中体现了极强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使玉器显得有着流畅的动势和鲜明的个性。

最后,色彩也是北派玉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以绿色为主,既有整体的绿色玉料,也有玉器刻画后的浅深转换,而且在艺术上不断创新。

此外,北派玉雕还以代表大型玉器、器形雕刻、天然石纹、雕刻细致为特点,这些都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综上所述,北派玉雕的艺术风格,通过多元的雕刻技法和丰富的雕刻主题,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风格,依然得到人们的赞赏与喜爱。

谈玉雕工艺创作的艺术灵感激发路径

谈玉雕工艺创作的艺术灵感激发路径

谈玉雕工艺创作的艺术灵感激发路径艺术灵感的激发源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和理解。

中国玉雕工艺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需要深入研究古代玉器的形制、纹饰、题材等,从中吸取灵感并赋予现代审美内涵。

玉雕作品《龙凤呈祥》就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凤图案,寓意吉祥如意,富有文化内涵。

艺术灵感的激发需要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

自然界是艺术创作的最好素材之一,玉雕艺术家可以从山水、花木、动物等自然景物中汲取创作灵感。

一块玉石的色彩、纹理、形态等都可以成为创作的灵感来源,玉雕作品常常展现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

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艺术家可以创作出更有生命力和灵动感的作品。

社会生活和人文情感也是艺术灵感的重要来源。

玉雕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迁、人们的情感纠葛和人文精神的传承。

艺术家可以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中找到创作的灵感,创作出具有生活气息和情感共鸣的作品。

玉雕作品《母爱》通过雕刻母亲与孩子的情感表达,唤起人们对母爱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艺术灵感的激发也需要审美情感和艺术触觉的启发。

艺术家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能力,从周围的艺术作品、文化活动、风景、建筑等中获取创作灵感。

对艺术形式、结构、色彩、比例等要素的把握,也是激发艺术灵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审美情感和艺术触觉的启发,艺术家能够更加敏锐地捕捉到创作的灵感,并将其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表现力。

玉雕工艺创作的艺术灵感激发路径是多方面的、立体的。

艺术家需要借助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社会生活和人文情感的感悟、审美情感和艺术触觉的启发,以及跨学科的交叉融合,不断汲取创作的养分,激发艺术灵感,创作出更加精湛、深厚的玉雕作品。

希望通过对玉雕工艺创作艺术灵感激发路径的探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玉雕艺术的美学魅力和艺术价值,为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工艺艺术做出贡献。

浅析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

浅析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

浅析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
北派玉雕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种,其艺术创作风格独具特色。

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注重形神兼备。

北派玉雕作品在形态上力求真实、细腻、精巧,追求立体感和逼真感。

作品注重表现出对象的特点和气质,通过对人物、动物、花卉等具体形象的塑造,表达出一种生动、饱满的精神内涵。

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强调细致入微。

北派玉雕作品在细节处理上非常考究,追求每个细节的精致和完美。

无论是对肌理的处理还是对饰纹的刻画,北派玉雕都注重细腻、精巧的表现,使作品在描绘细节上更加生动。

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注重雕琢技巧的运用。

北派玉雕作品通过刀法的运用展现出精湛的雕琢技巧。

北派玉雕师傅们对于刀法的运用非常熟练,能够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采用不同的刀法,如勾线刀法、点刀刀法、化浓淡刀法等,使作品在雕琢技巧上更加出色。

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弘扬传统文化。

北派玉雕作品在题材选择上多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以历史、神话、传说等内容为创作基础,通过对这些题材的再现和演绎,使作品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北派玉雕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和传承,对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弘扬作用。

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以形神兼备、细致入微、雕琢技巧运用和弘扬传统文化为特点。

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独具特色,既表现出了艺术家对于事物形态的敏锐观察,又展示了对细节处理的精湛技艺,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略谈徽派玉雕艺术创作技巧

略谈徽派玉雕艺术创作技巧

略谈徽派玉雕艺术创作技巧徽派玉雕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独特性在于兼具技术精湛和艺术表现力,通过精细的雕刻和巧妙的构思,将玉石的韵味和美感充分展现出来。

以下将略谈徽派玉雕艺术创作技巧。

第一,选材讲究。

徽派玉雕艺术注重对玉石原料的选择,通常会选用色彩纯净、质地细腻、具有足够坚韧性的玉石作为雕刻材料。

还需要根据作品主题和风格的要求,选择不同的玉石种类和颜色,以展现出最佳的艺术效果。

第二,造型精准。

徽派玉雕艺术注重雕刻工具的运用和技术的创新。

雕刻师傅会掌握准确的手工雕刻技术,以及高度可控的机械雕刻技术。

他们可以通过刀法的运用和手法的变化,将玉石雕刻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图案,细腻而富有表现力。

纹饰精美。

徽派玉雕艺术在纹饰设计上通常会融入传统的文化元素和艺术符号,如龙凤、花卉、山水等。

这些纹饰在雕刻过程中需要精细地表现出来,通过刀法的处理和线条的勾勒,使得纹饰图案更加清晰、生动,增加艺术品的观赏价值。

第四,层次丰富。

徽派玉雕艺术在构图上会追求层次感的丰富和立体感的表现。

通过雕刻手法和技术,可以将平面的玉石雕刻成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在表现山水、人物等主题时,会运用高低消长、阳刻阴浮等手法,以增加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第五,细节处理。

徽派玉雕艺术注重对细节的处理,雕刻师傅会通过刀法的运用和线条的勾勒,将作品的细节表现得更为精致和真实,使作品更具观赏性和欣赏价值。

徽派玉雕艺术凭借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之一。

通过选材讲究、造型精准、纹饰精美、层次丰富和细节处理,徽派玉雕艺术创作出了众多精美的作品,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丽魅力。

浅谈玉雕创作的意境与自然之美

浅谈玉雕创作的意境与自然之美

浅谈玉雕创作的意境与自然之美
玉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术形式之一,它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艺术。

玉雕创作
的意境与自然之美是其独有的特点,它们相辅相成,令人不由得心生敬仰。

意境是玉雕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意义和思想内涵,是玉雕作品的精髓所在。

玉雕
意境的表现方式较为抽象,要体现出深邃的内涵和审美的情趣,需要作家在观察和思考玉
料的纹理、结构、色彩、透光性、密度等方面展开创作。

例如,雕刻一只翱翔的鹰,需要
把握它飞翔时的姿态、神态和气势,通过雕刻将鹰的生命力、灵性和飞翔的美感表现出来。

这些都需要雕刻家具有在纹理中寻求灵性和在结构中领悟气势、在色彩与透光性中感受内
心情感的能力。

自然之美是玉雕意境的重要来源之一。

玉料是由自然生成的矿物,其纹理、色彩、形
态等都植根于大自然,因此,在创作中融入自然的元素,可以更好地表现玉雕的意境,且
富有大自然的韵律和优美。

例如,玉质具有耐久、古朴、润泽、明亮、温暖等特点,这些
都是自然的美好特质,刻画出来,能够使玉雕作品更加具有观赏性。

同样地,如将一只绿
松石玉雕打磨成椭圆形,椭圆形似乎蕴含着完美和圆润的美好,更加凸显了绿松石的色彩
和透光性所带来的柔和与润泽感。

浅谈玉雕艺术创作

浅谈玉雕艺术创作

DESIGN·ARTISTRY设计·技艺文 段艳巡浅谈玉雕艺术创作玉雕艺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依靠自身的智慧为满足精神需求而创造出的独特艺术形式。

探索玉雕创作方法可以发现玉雕创作的不易。

随着雕刻技艺的发展和提高,人们对艺术品鉴赏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断增强,优质优工的雕刻品普受欢迎。

所以玉雕艺术的创作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识玉看玉质,认清是新玉还是老玉,这对后期的雕刻极为重要,老玉的表面有一层氧化的玉皮,俗称“包浆”,像秋梨的皮,与玉的天然色有明显的区别,而新玉是没有的。

另外玉质应以温润、缜密、光泽如脂肪,半透明而显敦厚拙朴的为上品。

粗糙干燥、无光泽、不透明又有瑕疵的为下品。

听声音,真玉声音清脆,反之声音闷哑。

测试,真玉从玻璃上划过,玻璃上留下划痕,而玉石本身则丝毫无损。

但以上这些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是易事。

下面介绍的方法,是简单易学非常实用的。

手中拿到一件玉器,判断是不是真玉,实际上只要走一步就行。

把这件东西放置聚光灯下,横向照射玉器看里面的内部结构,如看到里面有明暗交替的云絮状纹理那就是真玉。

但是我们需要对云絮状纹理有一个理解。

云絮状纹理的理解是这样的:明就是云絮,暗就是冰点。

云絮比冰点白亮一些,容易识别,所以称明,而冰点尽管比云絮更透一些,但感觉比云絮暗澹一些,不易识别,所以称暗。

二、因材施艺1.仔细审查玉料对一块玉料进行雕刻,首先要把这块玉料审察清楚。

察明这块玉料的内外情况,弄清玉料的形状、体积、颜色、花纹。

还要察明玉中有没有绺,绺的大小、深度、走向;玉中有没有裂,裂的长短、深度、趋势;玉中有没有脏,脏的部位、面积、深度;玉中有没有石线、杂质等,这些具体情况都必须清楚,只有搞清上述情况才能合理运用这块玉料,才能选准合乎这块玉料的题材。

对玉中的绺,要利用剜脏去绺的技艺,能去净的一定要去净,绺的存在会影响到玉的质量,进而影响作品的艺术效果。

可是,有的玉料的绺、裂,是无法完全可以去掉的,这就需要作者在设计、雕刻过程中进行掩饰,如果处理好了是看不出瑕疵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玉雕艺术创作
作者:陈林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8年第08期
摘要:中国玉雕经过上千年的持续发展,其文化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国人的脑海中,“玉不琢,不成器”在玉雕创作中,不仅要体现玉雕的材质美,而且还要体现出造型的美,纹饰的美,工艺的美,数者结合,才能创作出美的玉雕作品。

作为一个从事玉雕行业20年的玉雕匠人,我觉得玉雕作品要能够传古达今,凸现当代的文化符号,从而达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玉雕;文化理念;发展
玉雕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一直受到历代帝王和显贵喜爱和收藏,特别是在清代,由于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当时,无论在品种、题材,还是在工艺技术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作品。

玉雕最早发源于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早期。

原始社会末期,玉石工艺水平就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层次。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就有了玉制工具。

商周时期,制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

清代是我国玉雕发展繁荣之时,规模品种及产量均逾越前代,中国玉器雕刻无论是丰富的造型、多变的装饰、精湛的技法,还是流派纷呈的风格都是无与伦比的。

绚丽多姿、精美绝伦的中国玉雕在世界上名闻遐迩,素有“东方艺术奇葩”之美誉,与书法、国画、京剧等艺术一样被国人视为国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从学艺至今,已逾二十年,个人创作观念也日趋成熟,对玉雕也经历了从喜爱到热爱再到一日不琢玉便坐卧不宁的发展历程。

我认为艺术既然源于生活,源于文化,作品必然是反映生活的最好手段,不可避免的其中有着时代的语言,就如同唐诗边塞诗展现的雄浑豪迈,是唐朝包容性世界帝国和当时人们建功立业的最好表达,宋词的忧国忧民、婉转细腻正是当时东亚宋、辽、西夏、吐蕃、金、大理等各政权对峙,争夺生存空间的最好表达。

而玉雕作为时代的记录者,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厚重感,传世经典则必然是时代的缩影和浓缩,反映中国沧桑巨变,反映中国乡愁风情,反映时代变迁的则肯定也能唤醒时代的记忆,也会成为一个时代的“艺术风格”!
几千年儒家思想的熏染,中国人的感情较含蓄,常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玉雕艺术为人们提供了品赏休闲与寄托情怀的优雅境地。

玉石材质地美是基础,是最原始而重要的价值,一件玉雕艺术作品的价值,包含着对天然资源的保护、理解及雕刻者高超的技艺所赋于的和谐人文气息。

具有一致性和普遍性的文人思想趣味和高品味的审美追求,必然会在当时的作品上反映出来。

自南宋以来,特别是明、清之际的各类工艺品,几乎同时存在着淳朴率直、天然雕饰的作品和精雕细琢、雅而有致的作品。

现在,刻工的精细度可以与古人相媲美,但造型的朴厚和品位的醇雅却不及古人,这与刻者对传统艺术修养的深度有关。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它的独特
性,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玉雕一直都属于收藏品,是文人、墨客的雅玩之物。

要求因材施艺以及文化因素的注入。

创作要有灵感,激情是灵感的突现,人的创作本能表现在活跃着的思维中。

灵感在自己一切潜意识下,或受某种环境影响下的激情中瞬间进发,是实感性和偶然性。

要善于捕捉灵感,随时用纸笔记录,否则稍纵即逝,不可复得。

不要随意放过大脑活动所产生的一切设想,即使是可笑的。

因为许多传世的经典之作,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艺术要有个性。

艺术创作是对生活细心观察,是自己内心世界的艺术再现,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应用。

表现在别人未曾发觉的现象和未曾表达的内涵,是深厚的艺术造诣、文化底蕴、文学修养,扎实的美术功底的体现。

其主题内容博大、高雅、意韵携永,设计巧妙新颖。

在创作中力求与作品交流、对话,把作品当做活的生灵。

将自身情感真正融于作品中,随激情波动,依技法流转,把美的向往与追求,借石转化为视觉造型,把对象提高到艺术境地,领略作品内心情态。

视觉效果卓然,会让人的灵魂产生深深的悸动。

没有灵魂的作品注定是失败的,同样没有表现时代艺术的作品不能称得上“大作”,技艺代代相传,而反映时代的技艺则无法复制和超越,这正是玉雕艺术风格的无限魅力之所在。

经历了历史长河的发展、洗礼,经过不断的创新,具备了鲜明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随着时代发展、信息化交流、技术不断更新,玉雕艺术在东方文明的智慧上绵延不绝地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其是外在美和精神美的统一,是无言的诗、不朽的画、无声的歌、不歇的舞。

玉雕艺术的价值,在于探求真、善、美的规律。

玉雕匠人在面对每块原石的时候,要有所思,有所寄意地去创作作品,玉雕匠人是具有想象力的,在创作的时候是带着自己独有的情感寄托的。

在我看来,每块玉石的颜色、质地及形状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活体。

它可以活跃你的思路,启发于我们对美的想象。

古人语“应物斯感”,“情以物迁”,只要把美好的感情融入石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可以充分地抒发自己的情感,甚至表达自己的思想主题。

生活是艺术的来源:只有深深地扎根于生活,才能创造出鲜活的作品。

玉雕艺术也不例外,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拥有一颗对艺术执着、热爱的心灵,投入到创作中,立争使之完美,突显其生命力,更加难得。

玉雕匠人应该是执着的,我们坚守着自己的立场,执着于自己的创作理念,不变节,不半途而废,不急功近利,不断完善自己的技艺和艺术理念,这样才能创造出富有个人艺术特色的作品。

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了丰厚瑰丽的国学资源,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也构成了一个巨大丰富的中华文化资源宝库,每位玉雕匠人如果能建立起一种自觉意识,从其中汲取营养,提取素材,开拓眼界,获得灵感,那么,中国玉石雕刻艺术的文化张力和生命活力,将会大大得以强化。

中国传统的玉雕艺术,继承容易,创新难求。

我们眼下当务之急是摆正心态,不浮躁、不气馁。

先了解玉雕艺术史,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优秀作品深入学习和研究,从传统处着手。

回顾本民族的其它优秀艺术门类,用平静的心去体会、参悟。

通过欣赏它的形、色、质、韵引发内心的共鸣,化实境为虚境,让客观的作品,赋于主观情思,从而品味出作品的神韵凤致,激发
创作热情,玉雕匠人要有真诚的人生态度、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文化责任意识。

让这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传承。

为我国玉雕事业的发展和传播,强化精品意识,倡导艺术创新,为玉雕行业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创作。

参考文献:
[1]刘宝玮.源远流长的中国玉雕文化[J].中国黄金珠宝,2011,(04):62-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