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PPT参考课件

合集下载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ppt课件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ppt课件

神经系统通过调节神 经递质的释放,影响 激素的分泌。
03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的组成
非特异性免疫系统
包括皮肤、黏膜等天然屏障,以 及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免 疫细胞。
特异性免疫系统
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涉及T 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 和抗体、细胞因子等免疫分子。
免疫细胞的分类与功能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活化
淋巴细胞在接受到抗原刺激后,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活化, 并分化为效应细胞或记忆细胞。
效应功能
效应细胞发挥杀伤、溶解或分泌细胞因子等功能,清除病原体或 抗原。
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
01
02
03
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释放神经递 质等方式,影响免疫细胞 的活化和功能。
激素调节
激素通过与免疫细胞上的 受体结合,调节免疫细胞 的活化和功能。
神经内分泌腺与激素
神经内分泌腺是能够分泌激素的器官 ,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
激素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化学物质 ,通过血液传输至靶器官,发挥调节 作用。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 节机制是通过神经系 统和激素的相互作用 实现的。
激素通过与靶器官的 受体结合,影响器官 的功能和代谢。
Hale Waihona Puke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与代谢性疾病
总结词
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对代谢性疾病具有治疗意义。
详细描述
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改善代谢性疾病的症状和预后。例 如,一些药物可以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而另一些药物则可以通 过抑制脂肪的吸收来减轻脂肪肝的程度。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与肿瘤
总结词
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改善肿瘤的症状和预后。例如,一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激 素的分泌来减缓肿瘤的生长,而另一些药物则可以通过刺激免疫系统的活性来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清 除能力。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ppt课件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ppt课件
• 表现为呼吸加强,心 跳加快,消化处于抑 制状态
• 在安静时候发挥作用 副交感神经兴奋,交 感神经就抑制
• 表现心跳降低,消化 加强,
• 有助于集中精神抵御 外在侵犯,压力,提
高注意力
• 有利于机体保持体力, 能量贮存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29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神经关系
• 两者相互拮抗, • 若两者失调,就会产生胃疼,焦虑,头疼
• 后根和前根会汇合,形成脊神经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9
脊髓的功能
• 【传导功能】 脊髓是感觉和运动神经冲动传导的重要通路,
其结构基础即脊髓内的上、下行纤维束。除头、 面部外,全身的深、浅感觉和大部分内脏感觉冲 动,都经脊髓白质的上行纤维束才能传到脑。由 脑发出的冲动,也要通过脊髓白质的下行纤维束 才能调节躯干、四肢骨骼肌以及部分内脏的活动。 如果脊髓白质损伤,将导致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运 动和感觉的功能障碍。
• 大脑特定的功能与其所在的区域有关。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26
3、周围神经系统
• 指中枢神经意外的神经结构,根据周围神 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连接位置不同, 可以分成三个部位:
• 自主神经系统 :脑与脊髓相连,分布在内 脏,心血管和腺体
• 脑神经:与脑部相连,共12对,分布于头 面部
• 脊神经:一脊髓相连,共31对,分布于躯 干和四肢
22
大脑皮层的功能
• 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你认为大脑皮层有哪些功 能?
• 杏仁体——情绪 • 海马——记忆 • 额叶——语言 • 顶叶——阅读理解 • 枕叶——视觉 • 颞叶——听觉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23
胼胝体
胼胝体位于大脑半球纵裂的底部。连接 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横行神经纤维束,是 大脑半球中最大的联合纤维。

07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课件

07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课件

能上相互联系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三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免疫递质”:免疫细胞受到不同的“非感知性刺
激”作用时产生的淋巴因子、胸腺素、白介素等因 子
5
• 祖国医学对七性致病早有直觉和经验性的描述。情
绪因素可部分地影响机体的抗病能力特别是免疫力
,从而加速或延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 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即喜、怒、哀、
左右两边的联合纤维及各个核团间的联系
17
4.下丘脑的两大神经内分泌系统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系统: 视上核、室旁核:主要分泌催产素 (oxytocin),加压素(vasopressin)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系统:
散在于下丘脑底部和其它核团:分泌下 丘脑促垂体激素
18
5. Function of Hypothalamus
四区:
视前区:视交叉前部 视上区:视交叉上部 结节区:背、腹内侧核与弓状核等 乳头体区:乳头体、下丘脑后核
外 侧 带
内 周 带
室 周 带
13
外侧带
内侧带
室周带
3V
15
室旁核
视上核
16
3.下丘脑的纤维联系
1、传入纤维
端脑→下丘脑
脑干、脊髓→网状结构→下丘脑
2、传出纤维
与传入纤维对应
3、内部纤维
1. 位置 2. 结构(“三带四区”)
3. 纤维联系
4. 两大神经内分泌系统 5. 下丘脑的功能:下丘脑沟 下界:灰结节-正中隆起-
漏斗-垂体-乳头体
前界:终板,视交叉 视交叉
垂体 漏斗
乳头体
11
海马
下丘脑
12
2. 下丘脑的结构

第二讲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ppt课件

第二讲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ppt课件
1.HPA轴中的ACTH和GC均可抑制胸腺的功能,即抑制胸腺细胞的增殖和胸腺激素、细胞因子的释放〔图16-3〕。
3.胸腺含CRH受体,并可合成CRH,而CRH对胸腺的 功能有刺激作用。
三、下丘脑-垂体-性腺-胸腺环路 该环路的调理作用特点是: 1.在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中,下丘脑GnRH 促进腺垂体释放LH/FSH,二者引起性腺分泌雄激素、 雌激素及孕激素。 2.性激素对胸腺的功能有较强的抑制性作用,如细胞 数目减少,细胞免疫功能妨碍等。〔图16-4〕。 3.胸腺上皮也可合成GnRH,卵巢中有胸腺素原存在。
第二节 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理
长期以来免疫系统都被以为是一个独立存在的自我调理 系统,免疫系统内存在完好而精细的调理机制,各种复杂 的免疫应对反响均在免疫系统内部发生、开展、衰退。但 近年来采用放射自显影、放射受体分析法证明免疫细胞上 有很多神经递质和内分泌激素的受体,包括类固醇受体、
儿茶酚胺受体、组胺受体、阿片受体、胰岛素受体、胰高 血糖素受体、血管活性肠肽受体、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生 长激素受体、生长抑素受体、催乳素受体、P物质受体等。
该环路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 与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构成的环路〔HPA-M。 /Mφ环路〕。详细调理机制是: 1.下丘脑CRH 促进腺垂体释放ACTH,ACTH刺激肾上腺皮质释 放糖皮质激素〔GC〕, 使血中GC浓度升高;继 之ACTH和GC可分别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减 少IL-l的生成和释放〔图 16-2〕。
可以以为大多数神经递质和内分泌激素的受体 都可以在免疫细胞上找到,几乎一切的免疫细 胞上都存在不同的神经肽、神经递质和激素的 受体。与此同时也发现很多内分泌激素和神经 递质都具有免疫调理的功能〔表16-1〕。而且, 神经内分泌系统经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由 神经内分泌系统分泌细胞因子,并借此调理免 疫系统的功能。

中医学原理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学阐释 ppt课件

中医学原理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学阐释 ppt课件

液 渗 透

(+)


主动饮水
肾小管、集合


补充水分
管重吸收水分

尿量 减少
穿棉衣、棉鞋、戴
寒冷环境 手套、开暖气等
喝冷饮、开 电扇、空调
炎热环境
冷觉感受器
冷觉
行为 调节
热觉
温觉感受器
传入
大脑皮层
传入
+ + 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神经
+ + 传出
传出
神经 神经-体液调节 垂体 神经调节 神经
皮肤 血管 收缩
• 中医学是以五脏、脏腑为核心的,那么这 多系统多层次的改变有无内在联系呢,五 脏之间通过每一系统的改变又产生哪些相 互作用,它们之间有哪些交叉和区别呢? 借助现代整体医学的新模式——神经内分 泌免疫网络理论,可有助于我们对中医学 的原理作一些理解和阐释。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人体中存在着精神—神经—内分泌—靶器官轴, 外界或机体的信息刺激被大脑感知,大脑皮层对 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后,沿皮层——边缘系统— —下丘脑——垂体——靶器官——内脏进行信息 传递以发挥整体调控作用。
立毛肌收 缩,骨骼 肌战栗
肾上 腺素 增加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皮肤 血管 舒张
汗液 分泌 增加
散热 减少
产热 增加
代谢加快, 产热增加
散热增加 散热增加
体温恒定
体温调节
内分泌对神经系统影响
• 激素→中枢神经系统 → 行为、欲望、情绪 • “食、色,性也。”
免疫系统
(一)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
视旁核
视旁垂体 束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PPT课件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PPT课件

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 经系统,负责感知、整合和 传输信息,控制身体的自主 运动和反应。
由一系列内分泌腺体和内分 泌细胞组成,分泌激素等化 学信号分子,调节机体的代 谢、生长和生殖等生理过程 。
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 疫分子组成,负责识别和清 除外来病原体、毒素等抗原 物质,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 。
甲状腺激素对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作 用,缺乏甲状腺激素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异常。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免疫细胞与神经细胞相互作用
01
免疫细胞可以与神经细胞直接接触,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
放,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炎症反应与神经内分泌反应
02
炎症反应可以引发神经内分泌反应,导致机体应激和激素水平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ppt课件
目 录
•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概述 • 神经内分泌系统 • 免疫系统 •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在疾病中的作用
01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概 述
定义与组成
定义
1. 神经系统
2. 内分泌系统
3. 免疫系统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是一个 复杂的网络系统,由神经系 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三个部分组成,它们通过各 种信号分子和细胞之间的相 互作用,共同调节机体的生 理功能和应激反应。
总结词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参与 血糖的调节和胰岛素的分泌。
详细描述
糖尿病的发生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失调有关。例 如,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焦虑可能导致肾上腺素等激素 的过量分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血糖的调节。此外, 一些炎症因子也可能干扰胰岛素的作用,导致糖尿病 的发展。
神经调节

神经免疫调节PPT课件

神经免疫调节PPT课件

Aids V模型
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重症自身免疫疾病中的首选 药物,系统性红班狼疮(结缔组织病,青年女性多 发)、类风湿(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 身免疫性疾病)、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作用:显著抑制炎症反应,抑制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 位趋附,抑制其和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及各种酶的释 放,具有抗增殖及免疫抑制作用,对淋巴细胞有直接 细胞毒作用,使NK细胞的数量以及IL-1和IL-2水平皆 降低,抑制抗原抗体反应。
(三)参与T细胞在胸腺的发育。 (四)诱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 (五)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轻链的C链有两种κ,λ,重链的C链有五种μγαδε,构成五种IgG, IgA, IgD, IgE, IgM.
CH1
V+C V+C
V C
CL
V
CH2
CH3
IgG,IgD,IgA重链CH1-CH2间 Fab的V与C之间存在另一个
精神因素外 环境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内环境的 代谢物质、离子
CRF
垂体分泌促激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外周:淋巴结、脾
靶细胞: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较大的病原体(如真菌和寄生虫)、
ACTH I和II类的产物具有抗原递呈功能,使T细胞激活和分化;
RF:网状纤维细
内分泌腺分泌激素
免疫细胞的功能
Glucocorticoid
淋巴细胞上的激素受体: TRH、 SRIF、糖皮质激素、
二、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1、免疫细胞中的激素:胸腺分泌胸腺素
胸腺素已试用于胸腺发育不全综合征、运动失调性毛 细血管扩张症、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等免疫缺陷病。 对全身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 疾病有一定疗效。对麻风和重症感染的效果最为满 意。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培训课件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培训课件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
15
③大脑皮层:
Renoux等提出大脑皮层能够调节免疫 反应,并且具有左右差异。
大面积损坏小鼠左侧的大脑皮层可导 致T 细胞数目和反应性下降,NK 细胞活性 下降,而对B细胞和巨噬细胞没有影响。
右侧大脑皮层通过调节左侧大脑皮层 的传出信号,似乎起到相反的作用。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
4
(一) 三系统间相互作用的物质基础
1、受体
免疫、神经及内分泌细胞表面存在细 胞因子、激素、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类物质 的受体,这类受体的存在构成了神经内分 泌免疫作用网络重要的物质基础。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目前已经肯定免疫细胞可以结合多种不同 的激素、神经递质及神经肽,即免疫细胞上存 在有相应的受体,而且不同免疫细胞上的神经 递质及内分泌激素的受体都不仅相同。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
32
异常的情志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引 起免疫功能降低,从而影响癌症的发生、发展、 转移与治疗。有关情志导致疾病发生的假设, 主要集中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情志因 素影响免疫功能的基础。应激信息在脑部通过 复杂的神经通路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与 自主神经反应,改变机体的生理状况,以保持 个体稳态的平衡。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
13
(2) 中枢神经损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①下丘脑: 前下丘脑损坏可导致有核脾细胞和胸腺细
胞减少,降低刀豆球蛋白A (Con A)的促T细胞 增殖反应和NK细胞活性,还抑制迟发性皮肤高 敏反应(DTH)。
损坏下丘脑中部导致T、B淋巴细胞减少。 后部下丘脑损坏导致T辅助细胞/T抑制细 胞比例的下降,还能促进肿瘤生长。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
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研究发现,成年类风湿关节炎(RA)和系 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PRL水平明显升高。 据此推测,PRL有很强的促进炎症反应的作 用。
20
性激素

大量的实验和临床资料表明,两性之间的 免疫反应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首先由 于性激素水平的不同,表现出两性之间许 多免疫学参数存在明显差异。

21

13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各种免疫反应有着广
泛的抑制作用。抑制效应于炎症或应激时 立即出现, 此为糖皮质激素发挥强大抗炎作 用的机制 。

这一系统可视为神经免疫调节的典型范例
14
15
16

生长激素和催乳素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素、甲状 腺激素均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雌激素能提高人的免疫力,而雄激素可能 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
2、神经功能: 植物功能紊乱。
3、营养学理论:“营养素的缺乏” 。
4、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平衡失调。 5、经络学理论:不通则病。
6、自由基学说和细胞学说认为:细胞衰老。
7、“百病从颈”理论认为:颈椎病。
8、荷尔蒙理论: 激素分泌不足。
9、酸性体质学说: “酸性体质” 10、稳态医学理论: “稳态偏离” 。
存在有PRL膜受体;

垂体切除后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补充PRL
可在一定的程度上部分恢复正常免疫功能;

在多种细胞系中发现用抗体中和PRL则抑制
淋巴细胞的增殖;
19

淋巴细胞本身也能分泌PRL,然后通过旁分
泌影响淋巴细胞的功能,环孢素A是一种作
用很强的免疫抑制剂,因为它可阻滞淋巴 细胞刺激PRL分泌的效应。

医学专家指出:世界上最好的医生,不是

另外大脑也可能分泌免疫调节因子直接进入到血液
中,作用于免疫系统发挥生理作用 。
12
2、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很早,在临床上就已经发现了内分泌系统 中的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对治 疗大多数自身免疫病有效。许多自身免疫 病的发生与性别、性激素水平也有密不可 分的关系。这些现象,至少说明糖皮质激 素和性激素与免疫系统存在着直接或间接 的联系。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与疾病
1
一、概述
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各司其职,又
相互调节、相互制约,是保持机体在整体水平维
持机能稳定的基本条件,成为机体自稳的整合和
调控系统,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
2
3
医学界对疾病的本质各有不同看法,概括起来有
以下10种理论和观点:
4
1、西医认为:免疫系统功能的失调。
5

稳态医学理论认为:百病之源是“稳态偏
离”的结果,认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
络构成人体的稳定状态。稳态的保持是健
康,稳态的偏离是百病之源。

它是把中医和西医结合起来,更全面地阐
述了机体“生态失衡”是疾病之源的这一
观点。
6

疾病的本质: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自稳调
节紊乱才是所有疾病的共同本质。


免疫系统在体内可以起一种“游动脑”的作用。
29
1. 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


防御功能:清除外来细菌、病毒,抵抗感染。
监视功能:及时识别和清除体内变异细胞,预 防肿瘤的发生。

自稳功能:有效地识别体内衰老和死亡的细胞,
并把它从体内清除出去,从而保持人体的稳定。
30
2.免疫力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目前已发现免疫细胞合成的神经递质和激
素达10余种(表)。
24
25
26
报导

有报道:切除了垂体的小鼠感染某些病毒后,能
合成足量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并刺激肾上腺皮质。 国外曾报道过1例因炎性肿块分泌大量的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导致临床库欣综合征表现的病例。

27

淋巴细胞具有分泌垂体激素的功能,其分泌 功能的调节也与垂体相似。
女性的免疫反应比男性更活跃,胸腺发育
更成熟,免疫球蛋白水平更高,对初级和 次级免疫反应都较男性强烈,且不易诱发 免疫耐受以及对肿瘤和同种移植物的排斥 反应也较男性更为激烈等等。

年轻男性因各种原因切除睾丸后,胸腺重 量增加,免疫反应增强。
22

其次,在所有的自身免疫病患者中,女性
占绝大多数。举例来说,成年人患慢性淋

许多影响免疫反应的物质要发挥生物学效应, 其浓度要比生理浓度高出许多倍,但是在神 经末梢和有免疫活性的炎性细胞聚集的局部, 完全可以达到如此高的浓度要求。
28
(二)免疫系统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

免疫系统的中枢调节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发现。 免疫系统不仅是机体的一种防卫系统,它同时还 是机体的另一种重要的感受和调节系统。它能感 受神经系统不能感受的刺激(病原体、异物、肿 瘤细胞、衰老的细胞等)。

17
报导
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缺乏的小鼠出现胸腺萎缩、淋巴 组织退化和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用生长激 素补充治疗后上述变化恢复正常。
随年龄增长出现的免疫功能降低,可能与 生长激素随年龄增长分泌减少有关。老龄 大鼠胸腺萎缩,用生长激素治疗则可又恢 复到年轻时的状态。
18

催乳素 垂体分泌的催乳素(PRL)起到刺激免疫反应 的作用。人类 T、B淋巴细胞和淋巴瘤细胞
过神经释放递质来发挥作用,另一条是通过改变内
分泌的活动转而影响免疫功能。

骨髓、胸腺、淋巴结等免疫器官均有自主神经进入,
末梢释放的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肽类)
可以通过弥散而作用于免疫细胞。
11

去甲肾上腺素能抑制免疫反应,乙酰胆碱能增强免
疫反应,脑啡肽能增强免疫反应,而β-内啡肽的作
用比较多样。免疫细胞上有相应的受体。
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男、女患者人数之比
为1:25~50。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综
合征的男、女性患者人数比值大约为1:9。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妇女怀孕后或服用类固
醇性避孕药可使症状明显加重。
所以说,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功能有显著的影响
23
3.免疫系统对神经和内分泌活动的影响

免疫系统除了分泌细胞因子之外,还能像 经典的内分泌器官一样,分泌各种激素和 神经肽。可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产生 重要的影响。
而所谓疾病就是在内外环境损害因素的综合 作用下,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自稳调节 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7
二、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一)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的相互联系
9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示意图
10
1.神经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神经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影响免疫功能,一条是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