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
论文题目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分析姓名学号 10275046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专业金融指导教师职称
中国?合肥
2012年6月
摘要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银行业
带来不小的冲击。
如何提高商业银行的自身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更大的发展,已经成为银行界和实际工作者首要面对的问题。
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外资商业银行来分析出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现状,找出差距并阐述出原因最终提出解决方案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核心竞争能力发展战略金融创新
II
目录
引言................................................................
1 1.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1)
1.1核心竞争力理论 (1)
1.2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2)
1.3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意义................................. 3 2.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分析. (3)
2.1 安全性指标分析 (4)
2.2 流动性指标分析 (5)
2.3 盈利性指标分析 (6)
2.4 管理能力的评价 (7)
创新能力评价 ................................................ 8 2.5
2.6 综合评价 (8)
3.我国商业银行相对外资银行核心竞争力较弱的原因分析 (8)
3.1内部控制存在弊端 (8)
3.2法人治理结构不理想 (9)
3.3创新能力不足 (9)
3.4不良的市场环境 (10)
3.5缺乏人才管理及人才激励...................................... 10 4.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1)
4.1完善组织体系和内控制度 (11)
11 4.2明确发展战略,注重金融创新..................................
4.3加强风险管理 (12)
4.4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 (12)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英文摘要........................................................... 15 致谢 (16)
III
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作者:杨泽惠指导老师:龚珺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0金融专升本2班邮编:230031)
引言
当前,我国银行业逐渐全面对外开放,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在我国银行业多元化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体地位,并且是我国经济建设资金的主要筹集者和供应者。
面对群雄逐鹿的激烈竞争环境和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构建与保持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并取得竞争优势,继而保持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放款,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
由于商业银行不受生产技术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限制,它所需要的主要是社会信用与风险管理的知识,由此导致银行业的同质性和可替代性。
所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又不同于一般企业。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不良资产率较高,经营效益水平较低。
这些弱势促使商业银行主动求变。
本文认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要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从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及影响要素出发,找出我国商业银行对于外资银行核心竞争力较弱的原因并统筹兼顾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各要素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1.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1.1核心竞争力理论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这个概念由美国战略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梅尔在1990年提出的。
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创造积累的知识,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并据此获得超越其他竞争对手
[1]的独特能力。
它也是支持企业向更有发展空间业务范围扩展的一种能力。
具体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角度,核心竞争力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和服务里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
商业银行的本质是企业。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共性分析就是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的逻辑起点。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独特的,其它银行难以模仿的先进的技术和
1
产品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又是一个综合体系,不可能只有一个因素起作用。
但是,在各商业银行竞争条件和环境基本一致的情况下,突出其中一项并着力培育,即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差异性和现实性。
这种特性越鲜明,越是其他银行所不能复制、模仿,就越有竞争优势,越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从而赢得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2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产生、维持和拓展是一个系统的组织过程,随着经济大形势和环境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所包涵的因素也在改变,但企业的战略管理、品牌与企业文化、人才培养和激励、产品与服务的创新能力一直没有改变。
弄清楚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将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商业银行才能致力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才能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1.2.1企业发展战略
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有赖于高层决策者对银行自身特点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清醒的判断并据此确定银行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
中层管理者对高层所制定的战略理解并贯彻,并将战略细化成一个个目标,实行MCU(多单元细化控制)管理。
企业基层工作人员要认真落实中层制定的任务,努力实现目标达成率。
高中低每个层面的人员要衔接通畅,确立的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增长模式能够得到执行,并保证银行的总体战略,市场战略,竞争战略,学习战略,兼并等战略能够真正适合企业的发展需要。
1.2.2品牌与企业文化
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越来越多的受自身的品牌,企业文化的影响。
有没有自己的品牌,银行所树立的品牌能不能被市场认知、接受,这决定着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而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是银行的灵魂所在,是银行在长期
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其它银行无法模仿的无形资产。
所以商业银行要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进而更新、丰富企业文化,最终使,核心竞争力、品牌形象、企业文化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
1.2.3人才的培养和激励
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的焦点从物质资源竞争转为智力资源竞争。
人才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如今,人力资源管理对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业内已取得共识。
人才的引进、培育、发展、和提拔选用在商业银行运作的各个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2
1.2.4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商业银行要想保持其核心竞争力,必须进行非同寻常的创新,加大创新和研发力度并使其成果知识产权化,专利化。
当代的金融市场买方占据着重要地位,顾客资源的关键作用,要求实施以顾客为导向的产品战略。
市场需求多样化也要求商业银行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1.3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意义
1.3.1从外部推动的角度分析
实现经营转型是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深刻根源,作为现代经济体系核心部分的金融业,其发展必然随着社会经济变化而变化,在经济转型的大趋势下,市场经营环境的巨变,特别是金融领域的全面对外开放,加快银行变革步伐,重塑经营管理新体系,已成为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高度关注和认真解决的问题。
同时个人财富高速增长、金融消费结构日趋活跃也对银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银行以特色产品和服务满足居民各类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商业银行的市场经营环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变,金融脱媒的态势日益明显。
金融脱媒趋势显现冲击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金融脱媒将会给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
总量和结构上带来负面影响,促使银行主动的提供包括结算、信贷、投资理财、咨询服务、代理等相结合的综合化业务。
1.3.2从内部动力的角度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能力不足、资产利用不充分、不良贷款率高,管理能力不足,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弱势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这些弱势促使商业银行主动求变,商业银行必须摒弃传统的盈利模式,加快商业银行变革,找出一条低资本消耗、高收益的发展之路,开拓新的盈利空间来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以实现银行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分析
本文采用国际金融专家和国外金融监管机构所青睐的CAMELS评级分析法来对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现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主要选取具有良好业绩的外资银行作为比较对象, 通过设立较高的比较标准,来对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收入及盈利性、流动性、市场风险的敏感程度、管理能力、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
由于我国的上市银行最具代表性, 且其财务报表的编制也较为规范, 因此, 我们选取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7家中资上市股份制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以下表格中简称:
3
中行、农行、工行、建行、交行、招商、中信), 同样, 外资银行选取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花旗银行(以下表格中简称汇丰、渣打、花旗)作为研究的对象。
透过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的一些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说明中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差距,分析出我国商业银行的弱势核心竞争力,并给予提升改善意见。
2.1安全性指标分析
[2]安全性指标旨在说明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和信贷风险能力。
风险防范能力
[3]指标是从资本方面衡量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这里选取核心资本充足率作
为风险防范能力竞争力指标。
银行信贷风险能力指标主要反映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
[4]问题。
这里选取不良贷款率作为银行信贷风险能力的核心竞争力指标。
2.1.1资本充足率指标
资本充足率是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
根据我国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核心资本充足率《巴塞尔协议》,
[5]不得低于4% 。
相对的来说, 资本充足率指标值越大, 安全性越高。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近年来一直在稳步提升,2009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已经超过9% , 已经达到国际监管水平。
商业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11. 4%, 239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截至2010年12月份末,我国有281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全部超过8%。
具体分析来看,核心资本充足率是衡量一家银行稳健性及抵御风险能力的最重要指标。
2009 年,我国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都已经远超《巴塞尔协议》中4% 的最低监管要求,我国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均值更是平均值高达9.05%。
到2010 年底, 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均值达到9.4% , 远超过银监局监管4%要求 ( 见表2-1) 。
这表明, 我国商业银行通过上市募集资金后增强自己的资本实力,股东权益的大幅增加,自身抗风险的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虽然同外资银行略有差距,但我国商业银行的充足率指标一直保持着良好态势并呈现上升趋势。
表2 -1 我国7家商业银行和3家外资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单位:百分比中行农行工行建行交行招商中信汇丰渣打花旗 2009年 9.07 7.74 9.07 9.31 8.15 6.63 9.17 9.93 8.91 11.7 2010年 10.09 9.75 9.97 10.40 9.37 8.04 8.45 11.71 11.83 11.80 2011年 10.07 9.50 10.07 10.97 9.27
8.22 8.87 12.42 12.56 12.22 (资料来源: 根据各银行年报数据整理所得)
2.1.2 不良贷款率
[6]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
不良贷款是指在评估银行贷款质量时,把贷款按风险基础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一直是困扰我国商业银行的难题,长期的
4
不良贷款过重造成了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下降。
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在化解不良资产、降低风险方面作出了相当多的努力。
2009 年,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加大改革力度, 加速财务重组步伐,同时也加快不良贷款核销力度, 提高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的能力,使得商业银行资产的质量明显得到了改善,不良贷款比率产生持续的下降。
不良贷款率的下降为银行带来了利润的增加和成本的下降, 使得竞争力显著增强。
但和外资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率上与外资银行还有差距,特别是2010年以来,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又出现上升的局面。
具体原因为: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 年上半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在100 点以下,监管当局限制银行信贷资金流向房地产开发业,致使一些房地产开发公司再融资困难,缺乏稳定的现金流维持其建造,形成烂尾工程或工程延期,造成贷款逾期或者贷款损失,催生不良贷款。
加之一些商业银行急于获取利差收入盲目地增加贷款总量,忽视了资产的安全性,引起不良贷款的增加。
表2-2 2009年-2011年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不良贷款额情况单位:亿元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合计股份制商业银行合计外资银行合计
2009年 3768 659 69.5
2010年 3792 588 56.5
2011年 4299 544 48.6 (资料来源: 根据各银行年报数据整理所得)
表2-3 2009年-2011年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不良贷款率情况单位:百分比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合计股份制商业银行合计外资银行合计
2009年 1.99 1.03 1.00
2010年 1.28 0.78 0.66
2011年 1.14 1.15 0.53
(资料来源: 根据各银行年报数据整理所得)
2.2 流动性指标分析
流动性是指银行能够及时、充分地满足存款解付、约定贷款安排、支付到期
[7]债务等及时付款要求的特性,主要反映银行资产变现的能力。
可以选取流动性比率和存贷比率作为衡量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指标。
2.2.1 流动性比率
[8]流动性比例指标是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
该指标越高,表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负债清偿能力越强。
但是该指标与核心竞争力呈倒U 型曲线。
只有流动性在一定适度区间, 银行资产才能既保持较强的流动性又能取得较大的盈利。
流动性指标的适度区间为20% - 40% (其公式为:流动性比率=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100%)。
5
表2-4 2009 年- 2011 年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流动性比率单位:百分比
中行农行工行建行交行中信招商汇丰渣打花旗 2009年 45.3 40.99 30.7 49.6 27.8 48.1 34.5 27.8 32.1 32.3 2010年 43.2 38.36 31.8 52.0 32.2 56.8 37.0 46.8 38.5 38.9 2011年 47.0 40.18 27.6 53.7 35.4 59.0 44.3 55.5 30.7 32.8 (资料来源: 根据各银行年报数据整理所得)
从表2-4中可以看出, 从2009 年到2011 年, 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平均呈上升趋势,并且大于银监会25%的监管要求。
2011 年, 除个别商业银行外,其
他各家的流动性都比2010年有所提高。
但是表中数据也可以反映出我国商业银行在2010 和2011年都存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2.2.2存贷款比率
[9]存贷款比率是指将银行的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进行对比。
存贷款比率反映
了存款资金被贷款资金占用的程度。
它与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分布为倒U 型,
该比率过小,表明银行没有发挥其核心竞争力,浪费了资源,而该比率过高, 表明银行资产虽然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但银行面临的风险是较大的,从而会降低股本回报和消弱其核心竞争力。
所以只有在适度区间, 竞争力才是最大的。
存贷比率的适度区间为60%-75%。
从表2-5中具体分析表明, 外资银行的存贷比率比较高, 如汇丰银行达到94.5%, 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的存贷比指标明显低于外资银行。
这种现状差距出现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我国的政策法规所限。
但是,外资银行并未贷款因存贷比居高而随之增加流动性风险。
因为其贷款不仅仅单纯地依赖存款,资金来源之一的中间业务也很发达,经营方式多样化分散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以花旗银行为例, 除了吸收存款, 他们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各种渠道获取资金。
相对而言, 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较单一, 所以不能过多提高存贷比, 以防清偿力不足的发生。
表2-5 11 家上市商业银行2011年的存贷比率单位:百分比
中行农行工行建行交行中信招商花旗汇丰渣打 2009年 72.0 55.2 61.1 60.2 72.0 80.0 73.7 132.5 129.2 125.6 2010年 71.7 55.8 62.0 62.5 72.1 73.3 74.6 135.5 131.8 130.0 2011年 68.8 58.5 63.5 65.0 71.9 73.2 71.8 94.1 93.5 94.5 (资料来源: 根据各银行年报数据整体所得)
2.3 盈利性指标分析
盈利指标采用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
资产利润率( ROA)=(利润总额/资产
平均占有额)×100%,资产平均占有额就是期初期末资产总额的平均数。
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
6
水平越高。
资本利润率( ROE)=企业净利润/企业主权资本,反映所有者投入到
企业资本的获利能力。
该指标越高, 表明运营效益越好, 对投资者越有利。
表2-6 上市商业银行2009- 2011 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单位:百分比
中行农行工行建行交行中信招商花旗汇丰渣打
ROA(%) 1.09 0.82 1.20 1.24 1.01 0.94 1.00 1.94 1.93 1.90 2009年
ROE( %) 16.48 20.53 20.14 20.87 19.26 12.91 21.17 26.67 24.54 24.40 ROA(%) 1.14 0.99 1.32 1.32 1.08 1.13 1.15 1.95 2.16 2.01
2010年
ROE( %) 18.87 22.49 22.79 22.61 20.08 19.29 22.73 33.32 34.64 32.56 ROA(%) 1.14 1.11 1.44 1.47 1.19 1.27 1.39 2.04 2.20 2.12
2011年 ROE( %) 18.27 20.46 23.32 22.51 20.49 20.92 24.17 30.32 34.67 31.24
(资料来源: 根据各银行年报整理而成)
资产收益率(ROA) 指标的合理区间为1% - 2% ,从表2-6可以看出: 我国商业
银行近3 年来该项指标的均值在1.17%左右,且三年来均有所提高,表示了资产利
用效率的提高。
资本收益率( ROE)指标的合理区间为10%- 25%, 我国中资银行该
项指标近3年的均值为20% 左右,都处在该区间,3年来也是呈现上升的趋势,表
明运营效益提高。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一直不断进步,但据银监会资料显示, 近三年来3家外资银行的ROA平均水平为2.03%,ROE平均水平为30.2%,均高于我
国商业银行的指标,所以对比外资银行,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仍需提高。
2.4 管理能力的评价
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的细分、客户的经营、产品的创新、内部管理与决策支持,都未真正建立在科学精准的定量分析基础之上。
在竞争过程中也只是简单的跟随金融市场竞争的潮流, 被动的运用广告、宣传、改善服务等促销手段。
这种管理能力的落后, 导致商业银行资源的严重浪费和低层次竞争, 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而国外先进银行在很多年前就采用了大量先进的定量管理工具,建立起了依托先进管理信息系统的全方位精细化管理平台。
多维度赢利分析、情景模拟、风险定价等技术在管理和营销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使核心竞争力大为提高。
由于各行未建立起成本的自我约束机制,加之监控措施不到位,一些成本管理指标在许多行都是形同虚设。
二是银行成本管理项目不够全面,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管理的重点主要是业务管理费用,采用硬性指标,限额管理手段,与基层行经营的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三是管理手段比较分散,未设立集中统一的银行成本管理机构,单项管理制度出自各个管理部门,有的甚至交叉重叠,相互矛盾,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科学,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
而国际上一些先进商业银行,
7
建立了以经营部门为责任主体的组织结构体系(事业部制),能有效地克服分级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责任不明确、效率低下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缺点,具有更贴近市场、全员参与度更高、责任划分更明确等优点,所以建立以经营部门为成本责任中心(利润中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应是现代商业银行的中长期目标。
但实行部门成本管理要求银行加快财务集中管理步伐,加强总分行核算力量,让支行以下层面变成目标执行单位。
2.5 创新能力评价
金融创新是指相对于银行传统的存款,贷款,汇款等业务创新性地引进新的
[10]产品或服务并为商业银行带来盈利的能力。
鉴于中间业务品种多,经营范
围广,不同于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并且能为商业银行带来较好的盈利空间,再次,中间业务成本相对较低,风险控制较强,为规避风险提供了很好的选择,所以选取中间业务收入所占比例作为衡量银行创新能力的指标具有说服力。
随着银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银行卡、理财、投资咨询管理、贸易融资、私人银行等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发展的重点。
可喜的是,近年来,我国银使得我国上市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比例基本都呈上行金融创新成效显著, 升趋势。
例如, 建设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从去年的6. 57%上升至8. 95% , 中国银行在剔除到期后银行买到和卖出的外汇之差后,非利息收入占比达到18. 14% 。
但是, 与花旗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55. 90% 、汇丰银行的41. 61% 相比,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还有很大的改善和提升空间。
2.6综合评价对比外资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利用不充分、不良贷款率高、在盈利方
面逊色、中间业务创新紧迫、管理能力不足不利于营造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
我们需结合自身条件,吸取西方的先进经验,分析原因并提出改善意见。
3.我国商业银行相对外资银行核心竞争力较弱的原因分析 3.1内部控制存在弊
端
3.1.1识别、评估能力不强, 风险管理方法落后
数据分析仅仅限于过去的经营和财务资料的审查,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和风
险预测不够,识别和评估风险的方法落后,主观判断多、科学方法少,缺乏健全的
信息系统,信息传达不够,难以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风险状况,影响了管理层决策的科学性。
目前,纵向看,由于各商业银行的管理层次居多,导致上传不能很好的下达,执行力不够,上下级沟通不畅,各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流不畅
8
和外来信息的不及时,导致不能及时处理业务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严重削弱了商业银行的市场应变能力。
3.1.2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标准和规范的控制程序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活动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比较晚,再加上多年来实施内容式控制模式,忽视要素式内部控制模式建设,存在着严重缺乏业务执行标准和综合评价标准的现象,管理标准也多以规章制度为主,缺乏控制标准,而且内部控制程序也因缺乏要素控制的要求表现出明显的不规范。
根据COSO(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报告的要求。
内部控制是以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标准为基础的规范化管理方式,以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为核心体系的三个环节,通过控制标准的制定、执行、修正与完善来规范人们的控制
[11]行为,通过人们行为规范来实现控制目标。
我国传统的内部控制方式因控制标准的不完善和控制程序的不规范,使内部控制不可能实现程序化的优化运行,也就必然会导致内部控制的失效和低效。
3.2法人治理结构不理想
目前,个别商业银行的决策管理层把内部控制仅仅看做是领导者对下属员工的制约,将自己凌驾于内控制度之上, 使经营管理和重大经营决策活动缺乏必要的制约监督。
银行股东会的作用发挥不理想,缺乏股东会的具体操作方法,股东的投票表决权不能顺利实现,监督权名存实亡,董事会和经理部连在一块,董事长兼总经理和董事长兼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现象普遍,大权独揽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也损害了其它股东的利益,不少巨额不良资产的产生与银行董事兼高级行政管理职务有直接关系。
再者产权不清晰导致所有者缺位,责任落实不到位。
国家作为银行的所有者是非人格化的,委任高层管理者去管理银行的模式存在着风险,当银行高层管理者的工作流于形式时,个人追求与银行战略目标相背离时,便导致银行经营缺乏活力,效率低下,大规模经济损失的出现。
3.3创新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