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边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路基边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公路路基边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建设范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这在为人民出行、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奠定物质基础的同时,也带来了包括边坡地质灾害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对此类问题进行更好的解决,本文在简单介绍公路路基边坡地质灾害的基础上,对相应的防治办法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引导和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公路路基;边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range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has been further expand, this in people's travel, economic level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laid at the same time, also brought including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slope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better,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slope in highway subgrade geological disaster, on the basis of relevant control measures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develop the actual work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role.
Keywords: highway subgrade; Slope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4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所谓公路路基地质灾害,就是指受人类的工程活动以及地质作用的影响,路基周围的地质条件不断恶化,并最终引发的路基灾害。公路路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包括:滑坡、崩塌、落石、泥石流、坍塌、水土流失、碎落等。从地质的角度来看,不利的地质结构组合、岩性
组合等内部固有因素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导因素,但是人类的工程活动、地震、降雨等对于泥石流、滑坡、坍塌灾害形成的促进作用也不容忽视。受地质灾害成因复杂,主导因素和次要因素的界定较为困难等因素的影响,往往无法对灾害责任进行明确划分,不利于防护处理措施的及时跟进,因此对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研究,并对针对性的应对办法进行分析无疑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边坡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
2.1 滑坡灾害的成因分析
在滑坡灾害的形成原因中,地下水、底层岩性、地质构造是主导因素,气候条件、地形属于次要因素,各类工程活动则是主要的诱发因素。导致滑坡的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公路的沿线斜坡中存在的易滑地层是引起滑坡的内在条件;暴雨激发、地下水活动与冲刷则是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公路滑坡都集中在雨季,说明降水强度与降雨持续时间直接影响着滑坡的改为发生。同时,滑坡这种地质灾害的出现也并非完全是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果,人类的工程活动也会在很大程度上诱发或直接导致滑坡。例如,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项目设计不合理、施工操作不规范等都会导致滑坡灾害的发生。
2.2 崩塌灾害的成因分析
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类型被统称为地质条件,同时引发崩塌灾害的基本要素。崩塌产生的物质条件是岩土体,不同类型岩土体的崩塌程度、规模都存在着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岩性坚硬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容易形成大规模的岩崩;泥灰岩、页岩、松散的土层则多表现为剥落和坠落。各类构造面对坡体的分裂与切割为崩塌灾害的形成提供了便捷条件。地表径流的岸坡、公路边坡等都是容易导致崩塌灾害的地貌部位。
2.3 落石、坍塌的成因分析
落石、坍塌等较为常见的边坡地质灾害的成因可概括为内部和外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包括植被生长、气象条件、水文地质、风化作用等,这些因素对于边坡的破坏和变形所产生的影响较为迅速和明显,能够在短时间内导致边坡变形的形成。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构
造、地层岩性、岩体结构等,这此类因素所造成的影响较为缓慢,但是却决定着边坡破坏的规模与形式,直接影响着边坡的稳定性。
2.4 泥石流的成因分析
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地形陡峭、地质不良的山前区或山区,与人类活动、水文气象的关联度较高。泥石流的形成主要分布在含有丰富松散固体位置的区域中,较大的沟床坡降、围椅状地形都是泥石流的高发区。如果在流域的中上游地区存在着强烈的冰雪消融或较大降雨量,就可以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足够的水源。上述内容是泥石流产生的水源、地形、物源条件,而这些条件同时又收到包括气候、地质条件、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一个不断循环的体系。
3 边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在了解边坡地质灾害成因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对各类灾害加以防范,概括而言,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植被、综合三种,只有对这三种措施进行系统的运用,才能更好的实现避免地质灾害发生的目标。
3.1 边坡地质灾害的工程防治
在以往的工作和研究中,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边坡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以支挡、加固、护面为主,以土石体改良、排水、绿化为辅的各类防护方法,有效预防了边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其中,较为常用的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干砌片石。该方法适用于坡度不陡于1:1.25的土质路基缓坡,周期性浸水的河滩、存在严重剥落的软质岩层边坡、洪水时不受冲刷的边坡等。(2)抹、捶面。此类方法适用于容易风化的页岩、泥质砂岩、泥质板岩、千枚岩等软岩层,但是只有在风化程度较低的时候方可使用。也就是说,采用此种方法进行防护的边坡必须保持自身的稳定性,但是在坡面的平顺性、陡度、形状方面则没有特殊的限制。另外,坡面必须干燥,且无地下水存在。(3)抗滑挡墙。此方法在目前对于中小型公路边坡滑坡的治理中应用最为广泛。根据滑坡的类型与性质,抗滑挡墙所使用的材料和结构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类型也各有不同。(4)对于堆移式滑坡、滑床上陡下缓的滑坡,可以采用在前部抗滑地段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