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来历及欣赏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 谢大家!
----- 对联的梳理探究活动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南北
六 七 八 九
二 三 四 五
缺“一”(衣)少“十” (食),没有“东西”!
一、对联常识
对联的来历
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贴法
㈠对联的来历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楹, 就是建筑物的柱子。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 的文字就叫楹联。对联是是我国特有的一种 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 的传统文学形式,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 而成。形成于唐宋,盛于明清,可谓源远流 长。
㈢对联的书写与张贴
书写时,上下联都是竖行书写,从 上写到下,中间不加标点符号。书写讲 求美观,必须字字对称、行款整齐。 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二、对联欣赏
平 仄
临 水
仄 平
入 城
仄
平 平 仄 平
有
时 还 钓 鱼
平
仄 仄 平 仄
无
事 不 骑 马
作 善 心 无 休
通 经 曰 有 富
仄 仄 平 平 平
平仄的意思
平上(第三声)去入 古代四声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 声; “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 声。 普通话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 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 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 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里去了。
号称“古今第一长联”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
上联末句尾字用仄, 下联末句尾字用平。
平:阴平、阳平 仄:上声、去声 (入声) 书山有路勤为径;(平平仄仄平平仄) 学海无涯苦作舟。(仄仄平平仄仄平)
作 善 心 无 休
平 平 仄 仄 仄
通 经 曰 有 富
平
庚
仄
右
仄
仄
信
文
平
平
军
书
平
仄 仄
章
老 更
仄
仄 平
法
晚 乃
平
成
仄
善
小 结
对联可存在于各种文体 之中,同时具有很强的包容 性,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 征。对联将实用性和艺术性、 通俗性和高雅性、严肃性和 游戏性统一在一起。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 瑰宝 ,我们应加以传承并发 扬光大。
“学”是平声还是仄声
按古汉语,“学”应该是入声。入声属仄声。 凡读ue韵母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只有“嗟 jue”,“瘸 que”,“靴 xue”三字除外。例如: ue:曰约哕月刖玥悦阅钺乐药耀曜跃龠钥钥瀹爚禴礿粤岳 岳鸑軏。 nue:虐疟谑。 lue:略掠。 jue:噘撅决抉鴃诀玦掘桷崛角劂蕨厥橛蹶獗噱臄谲鐍珏 孓脚觉爵嚼爝绝蕝矍攫躩屩。 que:缺阙却怯确榷壳悫埆确阙鹊雀碏。 xue:薛穴学雪血削。
㈡对联的特点
常见的对联有春联(含节日联)、门联 (含行业联)、喜联、挽联、堂联、名胜古 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 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 定规,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所谓对仗,是指词句的对偶。 所谓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上联:墨。 下联:泉。 昆明大观园大观楼 清.孙髯翁180字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而且相对的词必 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和
形容词
风
名词
吹
动词
柳
名词
绿
形容词
细
形容词
雨
名词
Leabharlann Baidu
润
动词
花
名词
红
形容词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革命尚未成功 ; 同志仍需努力 。
对联口诀
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内容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重字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