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4《月迹》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研发现‖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月迹》教学设计

温州市建设小学施钊

教学目标:

1. 借助作业本字词的语境运用,认识“袅、嫦”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悄、累”。

2. 通过作业本习题的比较讨论,正确归纳课文内容,感情朗读描写“月亮”的语句,体会童心童趣,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3. 运用作业本摘抄的批注练习,围绕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感受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教学重点:正确归纳课文内容,体会童心童趣,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围绕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感受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教学难点:正确归纳课文内容;围绕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感受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巩固字词,具化学习任务

1.读准名字,初识作者

(1)读自述,读准凹(wā)

【课件出示】

姓贾,名平凹,无字无号;娘呼“平娃”,理想于通顺,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岖,一字之改,音同形异,两代人心境可见也。

(2)读介绍,识作者

【课件出示】

贾平凹,1952年出生,陕西人。

职务:现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延河》《美文》杂志主编。

从1980年开始至今发表作品134部

5次获国家级文学奖,50多次获国内外大奖

学生交流对贾平凹的初印象

师小结:通过百度百科我们初识贾平凹是大作家,但是读懂作家最好的途径是读作品,让我们学习课文,慢慢读懂贾平凹。

2.齐读课题,理解“迹”义

3.校对作业,巩固字词

【课件出示】(作业本第1题)

(1)指读正音,强调“悄没声儿”的多音字读音,“面面相觑”和“倏忽间”难读字的读音。

(2)个别学生订正作业。

4.联读课题,关注单元

(1)联读课题:22四季之美、23鸟的天堂、24月迹,强调单元写景主题——四时景物皆成趣。

(2)强调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5.对应作业,具化学习任务

(1)出示导语,标出学习任务

【课件出示】

①默读课文,说说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

②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找出来,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

(2)出示作业,具化学习任务

【课件出示】(作业本第2、3题)

师小结:语文作业本上的第2、3题正是对应导语的两个学习任务,画一幅“月迹图”,做一份“摘抄卡”。

学习活动二:导图归纳,朗读品悟情感

1. 对比作业,正确归纳

预习过,同学们知道课文中寻找月亮足迹的是谁?(山里农家的孩子)关于月亮足迹在哪里,课前同学们已经独立完成作业本第2题中第1小题的“月迹图”。

(1)出示典型作业,比较不同之处

(2)快速浏览课文,突破归纳难点

【课件出示】课文第21—24自然段(标出作业本上①②③‡处地点词)

学生讨论†和ˆ地点词的准确提取:小河里和眼睛里

部分学生修改作业本。

(3)理顺月迹导图,按照地点分类

师小结:月迹是散文,看似随性而写,但紧紧围绕中心“寻找月迹”来写,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 朗读品悟,感受意境

独立自学: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月亮”的句子。

同桌互学:把描写“月亮”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同班分享:把描写“月亮”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1)指读展示,循“月迹”读描写

【课件出示】

家里——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院子——

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个什么东西。……

院外——

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

我们都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

我们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

(2)选择配乐,感受文章意境

学生讨论:如果要给描写月亮的句子配上音乐,你觉得应该选择怎样的音乐?(柔美、安静、温暖、纯净……)这正是作家文字所营造的意境。

师生合作,配乐朗读。

(3)借用作业,体会文章情感

【课件出示】作业本第2题第2小题

月亮的足迹无处不在,课文中孩子们不断追寻月亮的踪迹,表现了他们。

学生讨论,随机板书:天真童趣、充满好奇、不断探索、喜欢月亮、向往(渴望或追求)美好、憧憬未来……

老师引导问题回答的层次:孩子的特点、寻月的象征、美好的情感。

学生补充修改作业。

3.联读作者,品悟文章哲思

“月亮”,是贾平凹情有独钟的文学创作对象,他曾在一篇文章《山石、明月和美中的我》这样说——【课件出示】

社会的反复无常的运动,家庭的反应连锁的遭遇,构成了我是是非非、灾灾难难的童年、少年生活,培养了一颗羞涩的,委屈的甚至孤独的灵魂。

慰藉以这颗灵魂安宁的,在其漫长的二十年里,是门前屋后那重重叠叠的山石,和山石之上的圆圆的明月。......夜里,我在山地上行走,明月总是陪伴着我,我上山,它也上山,我下沟,它也下沟。

——《山石、明月和美中的我》,1983 美的事物和对美的追求,会给在苦难和痛苦生活中的人带来光和温暖。贾平凹将自己的领悟写下来,值得同学们在以后的人生中慢慢品悟。

学生齐读: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学习活动三:阅读批注,体会动静描写

1. 探究写法,聚焦“动静描写”

(1)自由交流,丰富写法认识

学生交流对“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的理解?(如孩子们寻月心情的变化和感受,丰富的想象力等)

(2)做“摘抄卡”,聚焦“动静描写”

【课件出示】作业本第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