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考证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关于大学生考证的调查报告

年级专业:

学号:

姓名:

提交日期:年月日

题目:关于大学生考证的调查问卷

目录

一、调查背景 (1)

二、样本选择方法 (1)

三、调查样本特征 (1)

(一)调查时间 (1)

(二)样本数量 (1)

(三)样本分布 (1)

四、调查数据分析 (2)

五、大学生考证存在问题 (5)

(一)对证书的含金量认识不够 (6)

(二)存在本末倒置的问题 (6)

(三)自我认知存在偏差 (6)

(四)急于求成盲目选择的问题 (6)

六、政策建议 (7)

关于大学生考证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2001年3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了《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职业目录》,规定了90个行业必须具备职业资格证书才能进入,这就说明,在许多行业求职,学历、学位证书不再是就业的唯一通行证,还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行。人们戏称如今的大学教育已经变成“考证教育”。现今考证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不由引发人们对此现象的深层次思考:现在“证书”在彰显现代社会理性色彩的同时也导致了“过度教育”、“人才高消费”、“显性失业”和“隐形失业”等非理性化的社会负功能。大学生“考证热”由来已久,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最近几年,“考证热”更是急剧升温。这究竟为什么?不妨对“考证热”做一番透析。

二、样本选择方法:

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定量方面:报告数据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通过问卷星网站(/jq/2949689.aspx)进行在线问卷调查。

三、调查样本特征:

1、调查时间:

2014年4月1日—2014年5月15日

2、样本数量:

共有30位用户参与本次网络调查,共收到各产品调查有效问卷30份。

3、样本分布:

⑴.样本年级构成情况:

⑶.样本学校分类构成情况:

四、调查数据的分析:

就业形势愈加严重,大学生们纷纷诉诸“考证”来提升就业竞争力,考证热又一次在象牙塔中升温,通过“年级与处理专业课程与考证的关系的看法”的交叉分析(如下图)发现在大一这个迷茫阶段,学生虽然偏重于学习专业知识,但也有学生已经将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提上日程。而二年级的同学,处于一个刚接触专业课还又离大三这个深入理解专业的时间还有一段距离的这种尴尬阶段,开始花费很多精力、时间、金钱,甚至牺牲上课时间,来考取证书。而大三学生因为经过大二这个模糊阶段,对专业的注重逐渐回升。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考证的人很多,但学生占绝大部分,显然,大学生成了考证的主力军。

据了解,大学生考证有两大类:一是与专业对口的考证,这类考证绝大部分是在学校中进行,与学习相结合;另一类是面广量大的通用型考证,包括驾驶、秘书、人力资源、项目管理、导游、营销师、房产经纪人等。目前,大学生拥有证书的数量,少则二三个,多则十几个。通过以下数据发现,对于四六级这种大学必考证虽有80%“已考或备考”,但是对于计算机等级证和各种职业证这种面广量大的通用型考证却高达66.67%和70%。

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其所考的证书与其所学专业是有关的,但也不能排除部分系别的同学认为其所考的证书与其所考专业是无关的。通过调查数据,发现在大一这个迷茫阶段,学生考证“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有60%,但是二三年级学生考证方向却发生改变,不是“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的比率超过了50%,甚至三年级学生“选择当前热门的”的比率高达22.22%,这说明经过两年的大学生活,可能受毕业接近或师兄师姐的影响,三年级学生学习态度发生了变化。

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考证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就业。就业竞争压力迫使大学生不得不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用人单位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证书成为用人单位了解大学生的直接途径,也是大学生证明自己能力的手段。对大学生考证动机的调查分析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考证的目的是社会竞争激烈,考证为工作增加筹码,占到了90%的比例,其中有的同学是出于兴趣而去考证,有的人是盲目跟风,有的是受老师或同学的影响,也有是受家庭的影响等。由此可见,大学生参加考证的目的性较强。不断加大的就业压力增加了学生对考证的需求,同时也增加了考证的盲目性。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与社会上人才需求矛盾的加剧,就业危机不断加大。作为面对危机的主体,众多大学生已失去了自己既定的方向。《中国青年报》曾作过关于就业压力的调查,共有1431人参加调查。结果发现,92.94%的学生存在就业压力,77.5%的学生在找工作期间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可见,毕业生人数的增加给就业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就酿造了大学生的考证热现象。

通过对“专业大类与对不同价格证书的看法”交叉分析发现,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在考证问题上相对文史类更理性,文史类学生在证书“当然越贵越有价值”和“花销越大,实用性不高”两个选择基本持平,而理工类偏重于“花销越大,实用性不高”。

当问到“假如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注重应聘者是否持有各种证书,你会去考证吗?”会的占40%.不会的占16.67%.很难说的高占43.33%。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但是却不能忽视也有大部分学生的考证的漂浮不定的说法,由此可以更加确定大学生参加考证的目的性强,当证书的用处不大时,学生就出现了“很难说”的情况。

五、大学生考证存在问题:

由于金融危机冲击着原本就已经非常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这潜在地引发大学校园掀起新一轮的“考证”高潮。“考证”本来是一件好事情,可以衡量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深度,这为社会招聘提供一定标准,合理地调剂人才的流动。然而,面对当前的就业情况和社会条件,大学生考证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对证书的含金量认识不够

通过调查可知,大学生在选择报考证书时,很少会充分考虑自己

的实际情况以及了解备考证书的相关信息,大部分学生是通过宣传单、同学介绍或者自己在网上搜索获得,针对性和可信度不强。而目前,虽然用人单位支持大学生“考证”,可是他们对大多数大学生考取证书的含金量却持质疑态度。大多数用人单位比较关注应聘人员的英语类证书以及计算机应用水平,对一些职业资格证书,用人单位并不

看重,他们普遍认为那些证书的含金量太低。所以,我们大学生应该根据市场的需要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考证”,考取何种证书。

2.存在本末倒置的问题

我国实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以来,已对90种职业实行准入制度,激烈的求职竞争,让大学生们义无反顾地走上考证之路;目前认证市场机制并不完善,一些社会机构与个人趁机“浑水摸鱼”;大学生以“逃课”为代价去搏一张甚至多张所谓的“就业通行证”,实际上是在耽误自己的主要学业,考证影响正常的专业知识学习,存在本末倒置的问题。

3.自我认知存在偏差

由于考证大部分是学生自发的举动,不像在校学习那样具有强制性,所以大部分学生对于考证会有所懈怠。部分学生反映自己当初报名考证时是坚信自己有能力和精力来备考证书的,可是由于社会兼职、专业学习、家庭压力等各种原因影响致使他们不得不半途而废。此外,由于学校里除了大学英语四、六级等考试的收费标准比较能够接受外,诸如注册会计师、AFP金融理财师等社会证书的报名费和培训费都还是非常昂贵的,部分同学因承受不起高昂的考试培训费用不得不望而却步。此外,由于大学生不成熟的心理以及市场就业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大学生就考证选择方面存在盲目性。

4.急于求成盲目选择的问题

人才市场报的《透视职业证书热》中指出,大学生考证存在了重视证书忽略能力,盲目追求高端证书,追求数量忽略质量,急于求成盲目选择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