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心得体会
对党总支副书记书记张建伟以《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为题的课件学习以后,使我了解了中国古代财富均衡的思想、为官清廉的思想、以德治国的思想、人性本质的思想、选贤任能的思想、义利关系的思想六个方面的内容,感触很多。
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我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出现贫富分化,公共权力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由于人类自私利己的本性,加之权力易被滥用的特点,贪污腐败现象也随之产生,到了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体制,加之民主制度的缺失,腐败现象更为盛行。
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就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社会大众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实践并形成的关于廉政制度建设的思想、廉政行为的道德规范意识、社会评价,廉政时代与廉政人物颂扬与传播的艺术方式等方面的总和。
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仍然可以从中吸取和借鉴有益的成分。
对待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我们要勇于继承、善于继承,也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继承。
首先,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尽管有丰富的内容,也体现了历代有识之士对廉政问题的高度重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但是古代国家国体、政体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不可能建立起有效的反腐倡廉的科学机制。
因此,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现代化意义也只能从相对的角度进行考察。
其次,对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具体内容要作辩证的分析。
例如,作为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建设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的“民本”思想,其实并不是统治阶级制度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它所起的作用只不过是在特定时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压迫。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中有许多从设官分职的角度加强廉政建设的思想,但却很少有对专制君主进行权力限制、监督的思想,即便有,也难以从制度层面得以实现。
中国古代加强对官僚的监察监督思想内容很丰富,但这种监察监督往往是在维护专制主义权力运行机制下的思考,是自上而下的、单向的。
剥削阶级的本质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把这种权力交给社会,交给人民。
所以,继承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优秀传统,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廉政文化。
近年来,在大力加强廉政制度建设的同时,廉政文化建设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廉政文化建设是当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只有积极地吸取其中的优秀经验,才能使廉政制度更加完善;只有长期不懈地进行反腐倡廉,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立足于民主和法治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廉政建设走向成功。
孙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