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的基本价值就是通过审美活动,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音响形式之美和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精神境界所陶醉,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有效发挥音乐的各种功能和作用,促进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他们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奠定终身基础。
关键词:音乐教学培养小学生综合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的重要任务。因此,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目的不但是传授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文理想和审美追求。新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在音乐教学及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张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一观点的提出,使中小学音乐教学有了质的飞跃。然而音乐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那么,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谈谈自己的一点观点。
一、音乐教学中善于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
当今世界已经走进民主、自由、开放的时代,资讯发达、交通便捷、多民族文化相互冲击和影响,形成了大的文化交流圈。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音乐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多元文化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1、在歌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在教唱歌曲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善于抓住歌曲的主題思想和音乐形象。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建立明确良好的音乐形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富有情感的声音再现这一音乐形象。如这首歌曲,首先让学生了解歌词的大意,歌词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祖国秀丽风光图,然后让学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让学生感觉到生活在这美丽的家园里是多么幸福。
2、弘扬民族音乐。册亨县本来就属于少数民族居多的县份,最为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他们唇齿相依,共同为建造祖国的明天而努力,由此可让学生欣赏最常见的几个民族的歌舞:壮乡的刘三姐、吉林的朝鲜族舞、内蒙的蒙古族舞、新疆的维吾尔族歌舞、西藏的藏族歌舞等,这些民族歌舞特点鲜明:刘三姐的山歌甜美,寓意深刻、比喻形象;朝鲜族的舞蹈柔美;蒙古族的歌舞粗犷、刚劲、有力,犹如骏马奔腾;新疆的歌舞多姿多彩、欢快奔放;西藏的歌舞表演身体常前倾,似有重物扛在肩上。最为关键的是让学生学习我们布依族、苗族的独特歌舞。通过在教学中进行上述的引导与点拨,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了解了优秀的民族音乐,加深了印象。其次是让学生了解民族乐器,我们民族的乐器比西洋乐器的种类还要多,分有弹拨乐器、吹管乐器、拉弦乐器、打击乐器。可让学生
了解最常见的乐器如琵琶、二胡等的特点及在民族乐队中的地位。在教学中通过欣赏各乐器所演奏的曲子。最后是让学生学唱一些民歌。我们的民族歌曲非常优美,光听还不行,还要会唱。
3、融合西方音乐。好的音乐作品是不分国界的,让学生在学习本土音乐的同时,也要融西方优秀的音乐,这也是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的做法。学生在学习西方音乐作品时,可以通过上网收集有关国家的一些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介绍,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歌曲的背景,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外国歌曲,感受音乐无穷的魅力。让世界在音符间展开。同时也可带动学生了解世界的兴趣。
二、音乐教学中善于把握音乐素质教育的特点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教育是奠基性的基础教育,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等思想感情,具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掌握各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及相应的基本技能,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正常发展,拥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劳动习惯。这就决定了小学的音乐素质教育必须强调基础性,应当从最起码、浅层次的认知目标入手,以学生音乐感受的发展为框架,通过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三、音乐教学中善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以听为主,让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积累,养成静听的习惯。通过音调、音色、力度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如静听《长江之歌》时,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就会注入同学们每一根神经系统,激发他们对民族悠久历史的回顾和自豪,此时课堂也处在静听、静赏、静想的“静”状态。达到了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音乐教学中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创造能力蕴涵在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演能力之中。首先要明白在低年级中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的,在新课标里就提出要处理好模仿与创造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白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如:学习《在动物园里》,老师先让学生理解动物园里有很多动物,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除了歌曲中唱到的动物的特征,请学生模仿歌词,进行歌词创编,通过创编,学生既唱熟了歌曲,又能展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其次要让学生有充分创造、想象的空间。老师在上课时,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在音乐课堂上,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创造,自己设计一些教学情景,要从欣赏、赞扬的角度出发,使学生保持创造的热情。
五、音乐教学中善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感知理解,从而表现出来的。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根据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入手,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会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在对乐曲的理解上,用自然而美好的声音、真切的感情,把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形象充分的表现出来,体现学生表现能力的另一面,也进一步提高感知能力和音乐素养。
总之,音乐是科学,也是艺术。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在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要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俊华.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J].新课程.2010年11期
[2] 孙桂英.浅谈新课标下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2012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