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物理试题(图片版)
2015-2016年河南省郑州市高考物理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5-2016年河南省郑州市高考物理一模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82ef1d0740be1e650e9aa6.png)
2015-2016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考物理一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1.(4分)物理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揭示的是自然规律,我们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要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社会。
如图所示四幅图中展示了一些应用,关于这些应用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是天空一号太空“质量测量仪”测质量的实验,其测量原理是根据胡克定律B.乙图是罗盘,它可以指示南北方向,其原理是由于指针受到重力作用C.丙图是防辐射服,其内部是用包含金属丝的织物制成,是因为金属丝很坚韧,有利于保护人体D.丁图是家用电磁炉,其原理是利用了电磁感应的涡流来进行加热2.(4分)如图所示,a、b两个小球穿在一根光滑的固定杆上,并且通过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已知b球质量为m,杆与水平面成角θ,不计所有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当两球静止时,O a绳与杆的夹角也为θ,O b绳沿竖直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可能受到2个力的作用B.b可能受到3个力的作用C.绳子对a 的拉力等于mg D.a的重力为mgtanθ3.(4分)甲、乙两球质量分别为m1、m2,从同一地点(足够高)处同时由静止释放.两球下落过程所受空气阻力大小f仅与球的速率v成正比,与球的质量无关,即f=kv(k为正的常量).两球的v﹣t图象如图所示.落地前,经时间t0两球的速度都已达到各自的稳定值v1、v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释放瞬间甲球加速度较大B.=C.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D.t0时间内两球下落的高度相等4.(4分)如图所示,两根无限长导线,均通以恒定电流I.两根导线的直线部分和坐标轴非常接近,弯曲部分是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的、半径相同的一段圆弧。
规定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为磁感应强度的正方向,已知直线部分在原点O 处不形成磁场,此时两根导线在坐标原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为B.下列四个选项中均有四根同样的、通以恒定电流I的无限长导线,O处磁感应强度也为B的是()A.B.C.D.5.(4分)示波管的聚焦电场是由电极A1、A2、A3、A4形成的,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线,x轴为该电场的中心轴线,一个电子从左侧进入聚焦电场,曲线PQR是它的运动轨迹,则()A.电场中Q点的电场强度小于R点的电场强度B.电场中的P点的电势比Q点的电势低C.电子从P运动的R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它先做正功后做负功D.若电子沿着x轴正方向以某一速度进入该电场,电子有可能做曲线运动6.(4分)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预计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如图所示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部分卫星的轨道示意图,已知a、b、c三颗卫星均作圆周运动,a是地球同步卫星,则()A.卫星a的角速度小于c的角速度B.卫星a的加速度小于b的加速度C.卫星a的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D.卫星b的周期大于24h7.(4分)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原线圈接交流电源和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副线圈通过电阻为R的导线与热水器、抽油烟机连接.已知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副线圈上的电压按如图乙所示规律变化,现闭合开关S接通抽油烟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水器两端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220sin(100πt)VB.电压表示数为2200VC.电流表示数变大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增大8.(4分)将三个木板1、2、3固定在墙角,木板与墙壁和地面构成了三个不同的三角形,如图所示,其中1与2底边相同,2和3高度相同.现将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分别从三个木板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并沿木板下滑到底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均相同.在这三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沿着木板1和木板2下滑到底端时,物块速度的大小相等B.沿着木板2和木板3下滑到底端时,物块速度的大小相等C.沿着木板1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动能最大D.物块沿着木板3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最多9.(4分)2022年第24届冬季奥利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跳台滑雪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之一.如图所示为一简化后的跳台滑雪的雪道示意图,运动员从O 点由静止开始,在不借助其他外力的情况下,自由滑过一段圆心角为60°的光滑圆弧轨道后从A点水平飞出,然后落到斜坡上的B点.已知A点是斜坡的起点,光滑圆弧轨道半径为40m,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运动员的质量m=50kg.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从O运动到B的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B.运动员到达A点时的速度为20m/sC.运动员到达B点时的动能为10kJD.运动员从A点飞出到落到B点所用的时间为s10.(4分)用一段截面半径为r、电阻率为ρ、密度为d的均匀导体材料做成一个半径为R(r<<R)的圆环。
河南省六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3月) 理综物理试题 含答案
![河南省六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3月) 理综物理试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636b71d4d8d15abf234e57.png)
2016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I卷时,选出毎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霈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0:16 Na:23 Mg:24 S:32 Fe:56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 〜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三根平行的长直导体棒分别过正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并与该三角形所在平面垂直,各导体棒中均通有大小相同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
则三角形的中心0处的合磁场方向为A。
平行于AB,由A指向BB。
平行于BC,由B指向CC.平行于CA,由C 指向AD 。
由0指向C 15.从某高度处将一物体水平抛出,以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参考平面,在抛出点物体的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
不计空气阻力,则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A 。
6π B. 4π C 。
3π D. 125π 16。
如图所示,有一半圆,其直径水平且与另一圆的底部相切于0点,0点恰好是下半圆的圆心,有三条光滑轨道它们的上下端分别位于上下两圆的圆周上,三轨道都经过切点0,轨道与竖直线的夹角关系为α>β>θ.现在让一物块先后从三轨道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至底端.则物块在每一条 倾斜轨道上滑动时所经历的时间关系为A 。
t AB = t CD = t EF B 。
河南省郑州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物理试题(图片版)
![河南省郑州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物理试题(图片版)](https://img.taocdn.com/s3/m/de86e3a365ce050877321316.png)
物理 参考答案一、1.D 2.C 3.C 4.A 5.B 6.A 7.BCD 8.CD 9. AB 10.AD二、11. BD (4分) 12.1.275 (1分)212gt vt -+(2分) 2k (2分) 13.(1)6.0(1分)(2) ①10 (2分) ②Lu I,(2分) ③如图(2分) 6.0(5.8~6.2均正确)(2分)三、14.(10分)(1)若汽车刚好在绿灯亮起时通过第五个路口,则通过五个路口的时间 t t ∆=5 (1分)此时匀速运动的速度最大 s /m 105max ==tL v (1分) 若汽车刚好在绿灯熄灭时通过第五个路口,则通过五个路口的时间 s 31051=∆+∆='t t t(2分) 此时匀速运动的速度最小 s /m 1.8'5min ==t L v (1分) (2)若路口绿灯刚亮起时,汽车启动加速,最终加速到s /m 10max =v ,1max at v = t 1=5 s (1分)在此过程中汽车走过的位移 1max 2t v x = x =25 m (1分) 然后汽车以此速度匀速运动,可知 2max t v x L =- t 2=47.5 s (1分)因此,汽车从该路口开始启动到下一个路口的时间为 s 5.5221=+=t t t (1分)110 s>t >50 s ,因此走到下个路口时能够遇到绿灯。
(1分)15.(10分)(1)设BD 段长度为l ,动摩擦因数为μ,当BD 水平时,研究物块的运动,根据动能定理K E W ∆=总 从A 到D 的过程中 0)37cos 1(=-︒-mgl mgR μ (2分)代入数据联立解得 5.0=μ (1分)当BD 抬起一个锐角时,从A 到C 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 02sin 2)37cos 1(=--︒-l F l mgmgR N μθ (1分) 其中 θcos mg F N = (1分)联立解得 ︒=37θ (1分)(2)物块在C 处速度减为零后,由于θsin mg >θμcos mg 物块将会下滑,而AB 段光滑,故物块将做往复运动,直到停止在B 点。
河南省九校2016届高三物理下册第一次联考试题
![河南省九校2016届高三物理下册第一次联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7f2fb12aaea998fcc220e5b.png)
河南省九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物 理(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10分)考生须知:本试卷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第1题—第16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17题~第19题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第Ⅰ卷 必做题(共9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题~第7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题~第10题,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的物理思想与方法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 关于物理思想和方法说法错误的是A .质点和点电荷是同一种思想方法B .重心、合力和分力、总电阻都体现了等效替换的思想C .加速度、电场强度、电势都是采取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D .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能用实验直接验证2.如图所示,一轻质细杆两端分别固定着质量为m A 和m B 的两个小球A 和B (可视为质点).将其放在一个直角形光滑槽中,已知轻杆与槽右壁成α角,槽右壁与水平地面成θ角时,两球刚好能平衡,且α≠θ,则A 、B 两小球质量之比为A .cos cos sin sin αθαθ⋅⋅ B .cos sin sin cos αθαθ⋅⋅ C .sin sin cos cos αθαθ⋅⋅ D .sin cos cos cos αθαθ⋅⋅ 3.如图所示为一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细环,其上单位长度带电量为η,取环面中心O 为原点,以垂直于环面的轴线为x 轴.设轴上任意点P 到原点O 的距离为x ,以无限远处为零电势点,P 点的电势为ϕ.则下面给出的四个表达式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这个合理的表达式是(式中k 为静电力常量)A .ϕB .ϕC .ϕD .ϕ4.如下图所示,空间存在匀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从绝缘斜面上的M 点沿水平方向抛出一带电小球,最后小球落在斜面上的N 点.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 、初速度大小为v 0、斜面倾角为θ,电场强度大小未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可以判断小球一定带正电荷B .可以求出小球落到N 点时速度的方向C .可以求出小球由M 落到N 点所用时间D .可以分别求出小球到达N 点过程中重力和静电力对小球所做的功5.2014年3月8日凌晨马航客机失联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紧急调动海洋、风云、高分、遥感4个型号近10颗卫星,为地面搜救提供技术支持.特别是“高分一号”突破了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大覆盖面积相结合的大量关键技术.如图为“高分一号”与北斗导航系统两颗卫星在空中某一面内运动的示意图.“北斗”系统中两颗卫星“G 1”和“G 3”以及“高分一号”均可认为绕地心O 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G 1”和“G 3”的轨道半径为r ,某时刻两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 、B 两位置,“高分一号”在C 位置.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 ,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卫星“G 1”和“G 3”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为R rgB .卫星“G 1”由位置A 运动到位置BC .如果调动卫星“G 1”快速追上卫星“G 3”,必须对其加速D .若“高分一号”所在高度处有稀薄气体,则运行一段时间后,机械能会增大6.如图所示a 、b 间接入正弦交流电,理想变压器右侧部分为一火灾报警系统原理图,R 2为热敏电阻,随着温度升高其电阻变小,所有电表均为理想电表,电流表A 2为值班室的显示器,显示通过R 1的电流,电压表V 2显示加在报警器上的电压(报警器未画出),R 3为一定值电阻。
郑州一模2016年理综答案(word版)
![郑州一模2016年理综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704658767f5acfa1c7cd78.png)
1郑州2016年高中毕业年级模拟物理 参考答案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B 15.C 16.A 17.D 18.B 19.CD 20.AB 21.ABD三.非选择题:22.(1)3.204(3.203-3.205)(2分)(2)1.6×10-3(或0.0016)(2分)(3)增大(2分)23.2.0 (2分) 0.62或0.64(2分) 图象如图所示(3分)0.48(0.46-0.50)(2分)24.(1)由题意可得v 0=324 km/h=90 m/s 打开制动风翼时,a 1=0.5 m/s 2,s /m 603201==v v (1分) 在此过程中行驶的距离:m 45002121201=-=a v v x (2分)再打开电磁制动后,共同作用的加速度为a '=0.5 m/s 2+0.7 m/s 2=1.2 m/s 2(1分)在此过程中行驶的距离m 150022212==a v x (2分)高铁列车在此过程中行驶的总距离:x =x 1+x 2=6000 m (1分) (2)设最迟需要在距离前车Δx 处打开其他制动装置。
由题意知,此时减速需要最大制动加速度。
即a =3 m/s 2av x 22=∆ (2分)减速之前有 122002a v v x x -=∆- (2分)由以上两式可解得: Δx =1220 m (1分)25.(1)设两板P 、Q 之间的距离为d 。
由于金属支架运动切割磁感线,使两极板间产生的电势差为U =Bdv (2分)电场强度 dUE =(1分) 由题意可知,小球进入两极板间后,所受重力与电场力相等 即 qE =mg (1分) 由以上三式可得: C 32=q (1分) (2)当小球进入磁场后,与金属极板之间有电场力的作用,F 电=qE =mg (1分) 对金属板整个装置受力分析,地面支持力F N =Mg +F 电 (2分) 金属板整个装置匀速运动: F =f (1分) 摩擦力 f =μF N (1分)由以上各式可得: F =16 N (1分) (3)小球先做自由落体运动, 202v gh = (2分)小球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 Rv m B qv 200= (2分)由以上两式可得 R =3 m (1分) 小球在磁场中的运动周期 qBmT π2=(1分) 运动时间 T t 21=(1分) 在这段时间内两极板运动的距离 x =vt =10.8 m (1分)由题意可知,小球返回打到P 板的位置到小孔的距离 l =2R +x =16.8 m (1分) 33.【物理-选修3-3】 (1)ACD(2)解析:由盖-吕萨克定律得,hS T 0=2hST 1(2分)解得T 1=2T 0(1分)气体在等压变化过程中,活塞受力如图 由平衡条件,pS =p 0S -mg (2分)气体对活塞做功,W =pSh =(p 0S -mg )h ,(2分)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2分)气体内能的增加量为ΔU =Q -(p 0S -mg )h (1分)34.【物理-选修3-4】(1)20m/s (2分)0.875s (3分)(2)①光路图如图所示。
河南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质检物理试卷(a卷)
![河南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质检物理试卷(a卷)](https://img.taocdn.com/s3/m/f5c23760a8956bec0975e35b.png)
2015-2016学年河南省高三(上)质检物理试卷(A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题一第8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题~第12题.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开始做直线运动的v一t图象,图中t1=t2,则在0一t2时间内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t1时刻,甲位移是乙位移的2倍B.加速过程中,甲的加速度大小是乙的加速度大小的2倍C.在t1到t2之间某个时刻,甲与乙相遇D.在到达t2时刻之前,甲一直在乙的前面2.一长木板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长木板上一人用力推长木板上物块,使物块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刚好为零,已知人、物块、长木板的质量均为m,人、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长木板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面对长木板的摩擦力为mgsinθB.斜面对长木板的摩擦力为3μ2mgcosθC.长木板对人的摩擦力为2μ1mgcosθD.长木板对人的摩擦力为2mgsinθ3.如图所示,光滑固定斜面体ABC的两个底角∠A=37°,∠B=53°,两个物块通过一绕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放于两斜面上,给m2一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结果m2刚好能沿斜面匀速下滑,若将m1、m2互换位置,并同时释放两物块,则m1的加速度(重力加速度为g)()A.大小为0.1g方向沿斜面向上 B.大小为0.1g方向沿斜面向下C.大小为0.2g方向沿斜面向上 D.大小为0.2g方向沿斜面向下4.正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处分别有垂直于三角形平面的无限长直导线,导线中通有恒定电流,方向如图所示,a、b、c三点分别是正三角形三边的中点,若A、B、C三处导线中的电流分别为l、2l、3l,已知无限长直导线在其周围某一点产生的磁场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与电流成正比,与电流到这一点的距离成反比,即B=,则a、b、c三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关系为()A.a点最大B.b点最大C.c点最大D.b,c两点一样大5.如图所示,AB是半圆弧的直径,处于水平,O是圆弧的圆心,C是圆弧上一点,∠OAC=37°,在A、O两点分别以一定的初速度同时水平抛出两个小球,结果都落在C点,则两个球抛出的初速度v l、v2的大小之比为()A.v l:v2=32:7 B.v l:v2=16:7 C.v l:v2=16:3 D.v l:v2=16:9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细绳与O点相连,开始时小球位于A 点,OA长为L,在OA的垂直平分线BC和虚线OD的交点处有一小钉,虚线OD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7°,当小球由静止释放,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细绳刚好断开(不考虑细绳与小钉碰撞的能量损失),则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A.2mg B.3mg C.4mg D.5mg7.某赤道平面内的卫星自西向东飞行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该卫星离地高度为h,赤道上某人通过观测,前后两次出现在人的正上方最小时间间隔为t,已知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0,地球的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由此可知()A.地球的半径为B.地球的半径为C.该卫星的运行周期为t﹣T0D.该卫星运行周期为8.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竖直放置,与直流电源相连,开始时两板M、N错开(图中实线所在位置),M板固定,并接地,两板间P点固定一带正电的粒子,则()A.电键k闭合,N板缓慢向下移到虚线所在位置,两板间的电压先增大后减小B.电键k闭合,N板缓慢向下移到虚线所在位置,电容器的带电量先增大后减小C.电键k断开,N板缓慢向下移到虚线所在位置,带电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电键k断开,N板缓慢向下移到虚线所在位置,电容器贮存的电场能先增大后减小9.如图所示为两电量绝对值相等的点电荷A、B激发的电场,矩形abcd的中心正好与两电荷连线的中点O重合,ad边平行于点电荷连线,e、f、g、h分别为矩形各边与两电荷连线及中垂线的交点,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处.则下述正确的是()A.若A、B是同种电荷,则e、f两点场强相同B.若A、B是同种电荷,则a、b、c、d四点电势相同C.若A、B是异种电荷,则g、h两点的电势为零D.若A、B是异种电荷,则a、c两点场强相同10.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其下落的高度h、瞬时速度v、时间t、平均速度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11.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缓慢地从最左端向右移动一段距离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的变化量为△U,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为△I,电流表的示数为I,电容器的带电量为Q,则在这个过程中,下列图象正确的是()A.B.C.D.12.如图所示,一单边有界磁场的边界上有一粒子源,以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不同速率,向磁场中射入两个相同的粒子1和2,粒子1经磁场偏转后从边界上A 点出磁场,粒子2经磁场偏转后从边界上B点出磁场,OA=AB,则()A.粒子1与粒子2的速度之比为1:2B.粒子1与粒子2的速度之比为1:4C.粒子1与粒子2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1D.粒子1与粒子2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5分.13.某同学用气垫导轨做侧滑块加速度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A、B为气垫导轨上的两个光电门,当滑块在气垫导轨上滑动通过两光电门时,连接在光电门上的数字计时器记录滑块上的挡光片挡光时间,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L.(1)先用一螺旋测微器测量挡光片的宽度,如图2所示,读数为d=cm.(2)实验开始先调节气垫导轨下面的螺钉,使气垫导轨水平,在不增加其他仪器的情况下,如何判定气垫导轨是否水平?(3)让滑块在图示1位置由静止开始在悬挂重物的牵引下向左运动,牵引滑块的细绳始终保持水平,滑块通过A、B两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1、t2,则此次运动过程中,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用题设中各物理量符号表示).要利用此过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为(填物理量及符号),要验证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为(用顺设中各物理量符号表示).14.某实验小组用如图1所示实验电路测三节干电池组成的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定值电阻3Ω.(1)闭合电键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动到最(填“左”或“右”)端,闭合电键后,在连续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电压表V2的示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根据实验测得的两个电压表的多组示数,作出U1一U2图象,如图2所示,由此得到电池组的电动势E=,内阻r=(3)本实验引起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有.三、计算论述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35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如图所示,一固定倾斜放置的粗糙直杆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37°,其上套有一质量为m的环,给环一个初速度让环沿杆下滑,环恰好能匀速下滑,现给环一斜向上的拉力,方向与杆的夹角也为θ,使环从A点由静止沿杆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至C点时撤去拉力,结果环恰好能滑到D点,已知AB=BC=CD=L,重力加速度为g,拉力作用在环上时,杆对环的弹力垂直于杆向下,(已知sin 37°=0.6,cos 37°=0.8)求:(1)环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2)拉力F的大小.16.如图所示,一光滑绝缘斜面固定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斜面的倾角为37°,斜面上有A、B两个小球,B球固定,A球恰好处于静止,两球相距L,两球的质量均为m,带电量的大小均为q,A带负电,静电力常量为k.(已知sin37°=,cos37)求:,(1)B球的电性及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2)释放B球的一瞬间,B球的加速度大小;(3)释放B球后,当A球沿斜面向下运动L的距离时,B球运动了n l L的距离,这时A球的速度为v,B球的速度为n2v,此过程中两个球间的库仑力做功的代数和为多少?17.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第工象限内有沿y轴负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第IV象限内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在y轴的正半轴上,各点处均向x轴正向发射质量均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结果这些粒子均能从x轴上的Q占决入磁场,并且到Q点速度最小的粒子A,经磁场偏转后恰好从(0,一L)射出磁场,已知QQ=L,粒子的重力不计.求:(1)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及粒子A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2)若某粒子c从y轴上的P点射出,经过Q点时,速度方向与x轴正向成30°,求OP的大小及该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2015-2016学年河南省高三(上)质检物理试卷(A 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题一第8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题~第12题.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开始做直线运动的v 一t 图象,图中t 1=t 2,则在0一t 2时间内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t 1时刻,甲位移是乙位移的2倍B .加速过程中,甲的加速度大小是乙的加速度大小的2倍C .在t 1到t 2之间某个时刻,甲与乙相遇D .在到达t 2时刻之前,甲一直在乙的前面【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的切线代表该位置的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据此分析即可.【解答】解:A 、根据图象可知,甲乙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而t 1=t 2,则a 甲=2a乙,所以在t 1时刻,v 甲=2v 乙,此时甲的位移,乙的位移,甲位移是乙位移的2倍,故AB 正确;C 、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开始做直线运动,根据图象可知,在t 2时刻,甲乙的位移相等,则在t 2时刻相遇,相遇前甲一直在乙的前面,故C 错误,D 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2.一长木板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长木板上一人用力推长木板上物块,使物块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刚好为零,已知人、物块、长木板的质量均为m,人、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长木板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面对长木板的摩擦力为mgsinθB.斜面对长木板的摩擦力为3μ2mgcosθC.长木板对人的摩擦力为2μ1mgcosθD.长木板对人的摩擦力为2mgsinθ【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分析】根据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依据整体法与隔离法,结合平衡条件,即可求解.【解答】解:AB、对人,物块,长木板三者整体研究,斜面对它们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其大小为f=3mgsinθ,故AB错误;CD、对人,物块整体研究,由于物块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刚好为零,因此长木板对人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2mgsinθ,故C错误,D正确;故选:D.3.如图所示,光滑固定斜面体ABC的两个底角∠A=37°,∠B=53°,两个物块通过一绕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放于两斜面上,给m2一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结果m2刚好能沿斜面匀速下滑,若将m1、m2互换位置,并同时释放两物块,则m1的加速度(重力加速度为g)()A.大小为0.1g方向沿斜面向上 B.大小为0.1g方向沿斜面向下C.大小为0.2g方向沿斜面向上 D.大小为0.2g方向沿斜面向下【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根据物体运动情况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分别对两物体受力分析.互换位置后再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解答】解:由题意知,m2恰好沿斜面匀速下滑时,由二力平衡有m1gsin37°=m2gsin53°互换位置后,设m1的加速度为a,方向沿斜面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1gsin53°﹣m2gsin37°=(m1+m2)a,解得a=0.2g,D项正确.故选:D.4.正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处分别有垂直于三角形平面的无限长直导线,导线中通有恒定电流,方向如图所示,a、b、c三点分别是正三角形三边的中点,若A、B、C三处导线中的电流分别为l、2l、3l,已知无限长直导线在其周围某一点产生的磁场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与电流成正比,与电流到这一点的距离成反比,即B=,则a、b、c三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关系为()A.a点最大B.b点最大C.c点最大D.b,c两点一样大【考点】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分析】本题考查了磁场的叠加,根据导线周围磁场分布可知,与导线等距离地方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根据安培定则判断出两导线在a、b、c三点形成磁场方向,磁感应强度B是矢量,根据矢量分解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解答】解:设正三角形的边长为2L,根据公式B=,结合矢量的叠加原理,则a、b、c三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B a=4k;B b==B c==综上所述,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5.如图所示,AB是半圆弧的直径,处于水平,O是圆弧的圆心,C是圆弧上一点,∠OAC=37°,在A、O两点分别以一定的初速度同时水平抛出两个小球,结果都落在C点,则两个球抛出的初速度v l、v2的大小之比为()A.v l:v2=32:7 B.v l:v2=16:7 C.v l:v2=16:3 D.v l:v2=16:9【考点】平抛运动.【分析】平抛运动的高度相同,则运动的时间相同,根据几何关系求出水平位移之比,从而求出初速度之比.【解答】解:两球下落的高度相同,根据t=知,下落的时间相同,设圆弧的半径为R,则A点抛出的球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x1=2Rcos37°•cos37°=1.28R,从O 点抛出的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为x2=x1﹣R=0.28R,根据v=知,v1:v2=1.28:0.28=32:7.故选:A.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细绳与O点相连,开始时小球位于A 点,OA长为L,在OA的垂直平分线BC和虚线OD的交点处有一小钉,虚线OD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7°,当小球由静止释放,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细绳刚好断开(不考虑细绳与小钉碰撞的能量损失),则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A.2mg B.3mg C.4mg D.5mg【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向心力.【分析】小球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定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运动到最低点的速度,在最低点,绳子刚好拉断,此时绳子的力最大,根据向心力公式求解最大拉力.【解答】解:小球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定律,设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则有:mg(L﹣)=在最低点,绳子刚好拉断,则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满足F﹣mg=m解得:F=5mg,故D正确.故选:D7.某赤道平面内的卫星自西向东飞行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该卫星离地高度为h,赤道上某人通过观测,前后两次出现在人的正上方最小时间间隔为t,已知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0,地球的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由此可知()A.地球的半径为B.地球的半径为C.该卫星的运行周期为t﹣T0D.该卫星运行周期为【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公式,结合前后两次出现在人的正上方时,正好多转动一圈,从而列式,即可求解.【解答】解:根据赤道平面内的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解得:R=﹣h,设卫星的周期为T,则有:=1,解得:T=,因此R=﹣h,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8.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竖直放置,与直流电源相连,开始时两板M、N错开(图中实线所在位置),M板固定,并接地,两板间P点固定一带正电的粒子,则()A.电键k闭合,N板缓慢向下移到虚线所在位置,两板间的电压先增大后减小B.电键k闭合,N板缓慢向下移到虚线所在位置,电容器的带电量先增大后减小C.电键k断开,N板缓慢向下移到虚线所在位置,带电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电键k断开,N板缓慢向下移到虚线所在位置,电容器贮存的电场能先增大后减小【考点】电容器的动态分析.【分析】电容器始终与电源连接,两端的电势差不变,负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稳定后,电容发生变化,根据Q=CU判断带电量的变化,当电键断开后,则电量不变,那么由公式U=可知判断电压的变化,从而判断P点与M极板间电势差的变化,从而得出P点电势的变化,进而确定电势能的变化,最后依据库仑力做功的正负,从而判定电容器的电场能的变化.【解答】解:A、电键K闭合,由于电容器一直与电源相连,因此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压不变,故A错误;B、由电容的决定式C=,可知,两板间的正对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因此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先增大后减小,由Q=CU可知,由于K闭合,电压一定,电容器的带电量先增大后减小,故B正确;C、电键K断开,电容器的带电量一定,由U=可知,两板间的电压先减小后增大,由电压分配可知,P点的电势先降低后升高,因此带正电的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误;D、由电压分配可知,电容器的电量一定,N板移动过程中,两板电荷间的库仑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因此电容器贮存的电场能先减小后增大,故D错误;故选:B.9.如图所示为两电量绝对值相等的点电荷A、B激发的电场,矩形abcd的中心正好与两电荷连线的中点O重合,ad边平行于点电荷连线,e、f、g、h分别为矩形各边与两电荷连线及中垂线的交点,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处.则下述正确的是()A.若A、B是同种电荷,则e、f两点场强相同B.若A、B是同种电荷,则a、b、c、d四点电势相同C.若A、B是异种电荷,则g、h两点的电势为零D.若A、B是异种电荷,则a、c两点场强相同【考点】电场的叠加;电场强度;电势.【分析】根据等量同种电荷电场线和等势线分布情况和对称性,判断abcd四点的电势和场强关系,场强是矢量,只有大小和方向都相同时,场强才相同.等量异种电荷产生的电场中,电场线关于两电荷的连线和中垂线对称,根据对称性分析场强的大小;根据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判断电势关系.结合两种电场的电场线的特点如图,然后分析即可.【解答】解:A、根据等量同种电荷电场线和等势线分布情况和对称性,可知abcd 四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故A错误;B、abcd四点所处的为四个对称点且电势为标量,则电势相同.故B正确;C、若A、B是异种电荷,则g、h两点的连线是两个点电荷的连线的中垂线,该中垂线上各点的电势与无穷远处的电势相等,所以电势为零.故C正确;D、若A、B是异种电荷,根据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的特点可知,则a、c两点场强相同.故D正确.故选:BCD.10.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其下落的高度h、瞬时速度v、时间t、平均速度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自由落体运动.【分析】明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根据位移公式及速度公式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图象.【解答】解: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高度h=gt2;故h﹣t图象为过原点的抛物线;故A正确;C错误;B、由v=gt可知,速度﹣时间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故B错误,D正确;故选:AD.11.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缓慢地从最左端向右移动一段距离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的变化量为△U,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为△I,电流表的示数为I,电容器的带电量为Q,则在这个过程中,下列图象正确的是()A.B.C.D.【考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容.【分析】当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的电压,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图象,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总电流的变化情况,从而分析R1的电压如何变化,根据R1电压的变化,判断电容器所带电量的变化.【解答】解:A、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的电压,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U=E﹣I(R1+r)得:△U=△I(R1+r)解得:=(R1+r),不变,故A错误,B正确;C、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缓慢地从最左端向右移动一段距离的过程中,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得知,电路中总电流I增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阻R1两端电压增大,电路中总电流I增大,根据Q=UC=CR1I 可知,Q﹣I图象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12.如图所示,一单边有界磁场的边界上有一粒子源,以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不同速率,向磁场中射入两个相同的粒子1和2,粒子1经磁场偏转后从边界上A 点出磁场,粒子2经磁场偏转后从边界上B点出磁场,OA=AB,则()A.粒子1与粒子2的速度之比为1:2B.粒子1与粒子2的速度之比为1:4C.粒子1与粒子2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1D.粒子1与粒子2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分析】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可得到:R=,周期T=;画出轨迹,结合几何关系得到半径之比,根据公式得到半径关系,再结合公式t=得到时间关系.【解答】解:AB、粒子进入磁场后速度的垂线与OA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粒子1在磁场中的轨迹圆的圆心;同理,粒子进入磁场后速度的垂线与OB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粒子2在磁场中的轨迹圆的圆心;由几何关系可知,两个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r1:r2=1:2,由r=可知,粒子1与粒子2的速度之比为1:2,故A正确,B错误;CD、由于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均为周期均为T=,且两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轨迹所对的圆心角相同,根据公式t=,两个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5分.13.某同学用气垫导轨做侧滑块加速度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A、B为气垫导轨上的两个光电门,当滑块在气垫导轨上滑动通过两光电门时,连接在光电门上的数字计时器记录滑块上的挡光片挡光时间,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L.(1)先用一螺旋测微器测量挡光片的宽度,如图2所示,读数为d=0.6725cm.(2)实验开始先调节气垫导轨下面的螺钉,使气垫导轨水平,在不增加其他仪器的情况下,如何判定气垫导轨是否水平?取下牵引重物,M放在任意位置不动,或取下牵相重物,轻推滑块,数字计时器记录每一个光电门的电束被挡住的时间都相等(3)让滑块在图示1位置由静止开始在悬挂重物的牵引下向左运动,牵引滑块的细绳始终保持水平,滑块通过A、B两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1、t2,则此次运动过程中,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用题设中各物理量符号表示).要利用此过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为滑块的质量M,以及悬挂重物的质量m,(填物理量及符号),要验证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为mgL=(M+m)d2((﹣)(用顺设中各物理量符号表示).【考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可明确对应的读数,注意在读可动部分时需要估读;(2)导轨水平时,滑块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应处于平衡状态;故小车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3)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再由速度和位移公式可求得加速度;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明确对应的表达式.【解答】解:(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d=6.5+22.5×0.01mm=6.725mm=0.6725cm(2)气垫导轨处于水平时,滑块受力平衡,故可以取下牵引重物,M放在任意位置不动,或取下牵相重物,轻推滑块,数字计时器记录每一个光电门的电束被挡住的时间都相等;(3)经过光电门的速度v=;由v2﹣v02=2ax可知,()2﹣()2=2aL;解得:a=(﹣)要想验证机械能守恒,还需要测量滑块的质量M,以及悬挂重物的质量m,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mgL=(M+m)d2((﹣);故答案为:(1)0.6725;(2)可以取下牵引重物,M放在任意位置不动,或取下牵相重物,轻推滑块,数字计时器记录每一个光电门的电束被挡住的时间都相等;(3)滑块的质量M,以及悬挂重物的质量m;mgL=(M+m)d2((﹣);14.某实验小组用如图1所示实验电路测三节干电池组成的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定值电阻3Ω.。
易错汇总河南省郑州市高考物理一模试卷和答案
![易错汇总河南省郑州市高考物理一模试卷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cfc0d6a98271fe900ef981.png)
2015-2016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考物理一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1.(4分)物理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揭示的是自然规律,我们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要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社会。
如图所示四幅图中展示了一些应用,关于这些应用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是天空一号太空“质量测量仪”测质量的实验,其测量原理是根据胡克定律B.乙图是罗盘,它可以指示南北方向,其原理是由于指针受到重力作用C.丙图是防辐射服,其内部是用包含金属丝的织物制成,是因为金属丝很坚韧,有利于保护人体D.丁图是家用电磁炉,其原理是利用了电磁感应的涡流来进行加热2.(4分)如图所示,a、b两个小球穿在一根光滑的固定杆上,并且通过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已知b球质量为m,杆与水平面成角θ,不计所有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当两球静止时,O a绳与杆的夹角也为θ,O b绳沿竖直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可能受到2个力的作用B.b可能受到3个力的作用C.绳子对 a 的拉力等于mg D.a的重力为mgtanθ3.(4分)甲、乙两球质量分别为m1、m2,从同一地点(足够高)处同时由静止释放.两球下落过程所受空气阻力大小f仅与球的速率v成正比,与球的质量无关,即f=kv(k为正的常量).两球的v﹣t图象如图所示.落地前,经时间t0两球的速度都已达到各自的稳定值v1、v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释放瞬间甲球加速度较大B.=C.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D.t0时间内两球下落的高度相等4.(4分)如图所示,两根无限长导线,均通以恒定电流I.两根导线的直线部分和坐标轴非常接近,弯曲部分是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的、半径相同的一段圆弧。
规定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为磁感应强度的正方向,已知直线部分在原点O 处不形成磁场,此时两根导线在坐标原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为B.下列四个选项中均有四根同样的、通以恒定电流I的无限长导线,O处磁感应强度也为B的是()A.B.C.D.5.(4分)示波管的聚焦电场是由电极A1、A2、A3、A4形成的,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线,x轴为该电场的中心轴线,一个电子从左侧进入聚焦电场,曲线PQR是它的运动轨迹,则()A.电场中Q点的电场强度小于R点的电场强度B.电场中的P点的电势比Q点的电势低C.电子从P运动的R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它先做正功后做负功D.若电子沿着x轴正方向以某一速度进入该电场,电子有可能做曲线运动6.(4分)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预计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如图所示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部分卫星的轨道示意图,已知a、b、c三颗卫星均作圆周运动,a是地球同步卫星,则()A.卫星a的角速度小于c的角速度B.卫星a的加速度小于b的加速度C.卫星a的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D.卫星b的周期大于24h7.(4分)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原线圈接交流电源和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副线圈通过电阻为R的导线与热水器、抽油烟机连接.已知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副线圈上的电压按如图乙所示规律变化,现闭合开关S接通抽油烟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水器两端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220sin(100πt)VB.电压表示数为2200VC.电流表示数变大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增大8.(4分)将三个木板1、2、3固定在墙角,木板与墙壁和地面构成了三个不同的三角形,如图所示,其中1与2底边相同,2和3高度相同.现将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分别从三个木板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并沿木板下滑到底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均相同.在这三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沿着木板1和木板2下滑到底端时,物块速度的大小相等B.沿着木板2和木板3下滑到底端时,物块速度的大小相等C.沿着木板1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动能最大D.物块沿着木板3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最多9.(4分)2022年第24届冬季奥利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跳台滑雪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之一.如图所示为一简化后的跳台滑雪的雪道示意图,运动员从O 点由静止开始,在不借助其他外力的情况下,自由滑过一段圆心角为60°的光滑圆弧轨道后从A点水平飞出,然后落到斜坡上的B点.已知A点是斜坡的起点,光滑圆弧轨道半径为40m,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运动员的质量m=50kg.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从O运动到B的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B.运动员到达A点时的速度为20m/sC.运动员到达B点时的动能为10kJD.运动员从A点飞出到落到B点所用的时间为s10.(4分)用一段截面半径为r、电阻率为ρ、密度为d的均匀导体材料做成一个半径为R(r<<R)的圆环。
河南省六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3月) 理科综合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六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3月) 理科综合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6ca105a21614791711286c.png)
2016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毎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霈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0:16 Na:23 Mg:24 S:32 Fe:56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信号分子的大分子物质,多为糖蛋白,据靶细胞上受体存在的部位,可将受体分为细胞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
下列供选项中,含有N元素及可与受体结合的分别有()项①磷脂②抗体③甘氨酸④纤维素⑤尿嘧啶⑥叶绿素⑦胰岛素⑧淀粉酶A.6 2B.61C.72D.712.如图表示某实验小组利用玉米胚芽鞘探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向的实验设计思路,为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具有极性运输特点,最好应选择A.甲和乙B.甲和丙C.乙和丁D.丙和丁3.将各种生理指标基本一致的健康小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置于25℃和15℃的环境中,比较两组产热量(Q甲、Q乙 )与散热量(q甲、q乙 )的大小关系错误的是A. Q甲= Q乙B. Q乙=q乙C.Q甲> q乙D. Q乙> q甲4.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制成临时装片,滴加某红色染料的水溶液(染料分子不能进入活细胞,渗透压相当于质童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用低倍显微镜能清淅地观察到A.细胞中红色区域减小B.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核中C.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离 D.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对提取的DNA进行差速离心,记录离心后试管中DNA 的位置B.判断生物是否进化是根据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是否改变C.Aabt(黄皱)XaaBb(绿圆),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圆:绿皱:黄皱:绿圆=1:1:1:1,则对说明控制黄圆绿皱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密码子的简并对于当某种氨基酸使用的频率高时,几种不同的密码子都编码一种氨基酸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6.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凋亡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B.人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C.真核细胞不存在无丝分裂这一细胞增殖方式D.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才具有的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2015年玉月1日正式实施的《环境保护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为保护好环境,工业生产应从源头上减少或尽量消除生产对环境的污染B.在某爆炸事故救援现场,消防员发现存放金属钠、电石、甲苯二异氰酸酯等化学品的仓库起火,应立即用泡沫灭火器将火扑灭C.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青蒿素(结构如右图所示)联合疗法是当下治疗疟疾最有效的手段,已经拯救了上百万生命,靑蒿素属于烃类物质D.某品牌化妆品在广告中反复强调:“十年专注自然护肤”,该产品中不含任何化学成分8.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物理试题(附答案)
![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物理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1989e1c8d376eeaeaa314d.png)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物理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将第Ⅰ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第Ⅱ卷的答题表(答题卡)中。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安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库仑提出了电场线;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D.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三角形木块a放在水平面上,把另一质量为m的木块b放在a 的斜面上,斜面倾角为α,对a施一水平力F,使b不沿斜面滑动,不计一切摩擦,则b对a的压力大小为( )A. mgcosαB. Mg/cosαC. D.3.一质点在xOy平面内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下面有四种说法:①若质点在x方向始终匀速运动,则在y方向先加速后减速;②若质点在x方向始终匀速运动,则在y方向先减速后加速;③若质点在y方向始终匀速运动,则在x方向先加速后减速;④若质点在y方向始终匀速运动,则在x方向先减速后加速。
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③B.只有①④C.只有②③D.只有②④4.质量为m的汽车,启动后沿平直路面行驶,如果发动机的功率恒为P,且行驶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一定,汽车速度能够达到的最大值为v.那么当汽车的车速为v/4时,汽车的瞬时加速度的大小为()A. P/mvB. 2P/mvC.3P/mvD. 4P/mv5.将一小球以初速度v从地面竖直上抛后,小球先后经过离地面高度为6m的位置历时4s。
若要使时间缩短为2s,则初速度应(不计阻力)()A. 小于vB. 等于vC. 大于vD.无法确定6.如图所示,固定于水平面上的金属架abcd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MN沿框架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运动。
河南省九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物理)
![河南省九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47e1e5ee941ea76e58fa042b.png)
河南省九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物 理(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10分)考生须知:本试卷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第1题—第16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17题~第19题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第Ⅰ卷 必做题(共9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题~第7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题~第10题,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的物理思想与方法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关于物理思想和方法说法错误的是A .质点和点电荷是同一种思想方法B .重心、合力和分力、总电阻都体现了等效替换的思想C .加速度、电场强度、电势都是采取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D .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能用实验直接验证2.如图所示,一轻质细杆两端分别固定着质量为m A 和m B 的两个小球A 和B (可视为质点).将其放在一个直角形光滑槽中,已知轻杆与槽右壁成α角,槽右壁与水平地面成θ角时,两球刚好能平衡,且α≠θ,则A 、B 两小球质量之比为A .cos cos sin sin αθαθ⋅⋅ B .cos sin sin cos αθαθ⋅⋅ C .sin sin cos cos αθαθ⋅⋅ D .sin cos cos cos αθαθ⋅⋅ 3.如图所示为一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细环,其上单位长度带电量为η,取环面中心O 为原点,以垂直于环面的轴线为x 轴.设轴上任意点P 到原点O 的距离为x ,以无限远处为零电势点,P 点的电势为ϕ.则下面给出的四个表达式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这个合理的表达式是(式中k 为静电力常量)A .ϕB .ϕC .ϕD .ϕ4.如下图所示,空间存在匀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从绝缘斜面上的M 点沿水平方向抛出一带电小球,最后小球落在斜面上的N 点.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 、初速度大小为v 0、斜面倾角为θ,电场强度大小未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可以判断小球一定带正电荷B .可以求出小球落到N 点时速度的方向C .可以求出小球由M 落到N 点所用时间D .可以分别求出小球到达N 点过程中重力和静电力对小球所做的功5.2014年3月8日凌晨马航客机失联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紧急调动海洋、风云、高分、遥感4个型号近10颗卫星,为地面搜救提供技术支持.特别是“高分一号”突破了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大覆盖面积相结合的大量关键技术.如图为“高分一号”与北斗导航系统两颗卫星在空中某一面内运动的示意图.“北斗”系统中两颗卫星“G 1”和“G 3”以及“高分一号”均可认为绕地心O 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G 1”和“G 3”的轨道半径为r ,某时刻两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 、B 两位置,“高分一号”在C 位置.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 ,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卫星“G 1”和“G 3”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为R rgB .卫星“G 1”由位置A 运动到位置BC .如果调动卫星“G 1”快速追上卫星“G 3”,必须对其加速D .若“高分一号”所在高度处有稀薄气体,则运行一段时间后,机械能会增大6.如图所示a 、b 间接入正弦交流电,理想变压器右侧部分为一火灾报警系统原理图,R 2为热敏电阻,随着温度升高其电阻变小,所有电表均为理想电表,电流表A 2为值班室的显示器,显示通过R 1的电流,电压表V 2显示加在报警器上的电压(报警器未画出),R 3为一定值电阻。
2016年全国高考物理全真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6年全国高考物理全真一模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b0ee36bd64783e09122b37.png)
2016年全国高考物理全真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5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6~8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2014年,我国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取得世界级成果.实验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B.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发现电荷量都是某个最小值的整数倍C.牛顿运用理想斜面实验归纳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D.库仑做库仑扭秤实验时采用了归纳的方法2.(6分)如图所示为①、②两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已知两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②比①晚出发2s.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第4s末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B.第4s末两物体又处在同一地点C.第3s后两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D.第5s末两物体又处在同一地点3.(6分)如图所示,穿在一根光滑的固定杆上的个小球A、B连接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细绳两端,杆与水平面成θ角,不计所有摩擦,当两球静止时,OA绳与杆的夹角为θ,OB绳沿竖直方向,则正确的说法是()A.A可能受到2个力的作用B.B可能受到3个力的作用C.绳子对A的拉力大于对B的拉力D.A、B的质量之比为1:tanθ4.(6分)如图所示,空间有一正三棱锥OABC,点A′、B′、C′分别是三条棱的中点.现在顶点O处固定一正的点电荷,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C′三点的电场强度相同B.△ABC所在平面为等势面C.将一正的试探电荷从A′点沿直线A′B′移到B′点,静电力对该试探电荷先做正功后做负功D.若A′点的电势为φA′,A点的电势为φA,则A′A连线中点D处的电势φD一定小于5.(6分)某同学模拟“远距离输电”,将实验室提供的器材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A、B为理想变压器,灯L1、L2相同且阻值不变.保持A的输入电压不变,开关S断开时,灯L1正常发光.则()A.紧闭合S,L1变亮B.紧闭合S,A的输入功率变小C.仅将滑片P上移,L1变亮D.仅将滑片P上移,A的输入功率变小6.(6分)我国志愿者王跃曾与俄罗斯志愿者一起进行“火星﹣500”的模拟实验活动.假设王跃登陆火星后,测得火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g,地球的半径为R,王跃在地球表面能竖直向上跳起的最大高度为h,忽略自转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星的密度为B.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C.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相等D.王跃在火星表面能竖直向上跳起的最大高度为7.(6分)如图所示,内壁光滑半径大小为R的圆轨道竖直固定在桌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静止在轨道底部A点.现用小锤沿水平方向快速击打小球,击打后迅速移开,使小球沿轨道在竖直面内运动.当小球回到A点时,再次用小锤沿运动方向击打小球,通过两次击打,小球才能运动到圆轨道的最高点.已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未脱离轨道,在第一次击打过程中小锤对小球做功W1,第二次击打过程中小锤对小球做功W2.设先后两次击打过程中小锤对小球做功全部用来增加小球的动能,则的值可能是()A.B.C.D.18.(6分)如图,一粒子发射源P位于足够大绝缘板AB的上方d处,能够在纸面内向各个方向发射速率为v、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带正电的粒子,空间存在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不考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粒子重力.已知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大小恰好为d,则()A.能打在板上的区域长度是2dB.能打在板上的区域长度是(+1)dC.同一时刻发射出的带电粒子达到板上的最大时间差为D.同一时刻发射出的带电粒子达到板上的最大时间差为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题~第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题~第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9.(6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的关系.将装有力传感器的小车放置于水平长木板上,缓慢向小桶中加入细砂,直到小车刚好运动为止,记下传感器的最大示数F0,以此表示小车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再将小车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小桶中加入细砂,记下传感器的示数F1.(1)接通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释放小车,打出如图乙所示的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则小车的加速度a=m/s2.(2)改变小桶中砂的重力,多次重复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描绘小车加速度a 与合力F(F=F1﹣F0)的关系图象.不计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3)同一次实验中,释放小车前力传感器示数F1与小车加速运动时力传感器示数F2的关系是F1F2(选填“<”或“=”或“>”).(4)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车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应远大于小桶和砂的总质量B.实验中需要将长木板右端垫高C.实验中需要测出小车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D.用加砂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可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10.(9分)小王和小李两同学分别用电阻箱、电压表测量不同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1)小王所测电源的内电阻r1较小,因此他在电路中接入了一个阻值为2.0Ω的定值电阻R0,所用电路如图甲所示.①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器材连接成完整的实验电路②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的阻值R,读出电压表相应的示数U,得到了一组U、R数据.为了比较准确地得出实验结论,小王同学准备用直线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图象的纵坐标表示电压表读数U,则图象的横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应该是.(2)小李同学所测电源的电动势E2约为9V,内阻r2为35~55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50mA.小李同学所用电路如图丙所示,图中电阻箱R的阻值范围为0~9999Ω.①电路中R0为保护电阻.实验室中备有以下几种规格的定值电阻,本实验中应选用.A.20Ω,125mA B.50Ω,20mAC.150Ω,60mA D.1500Ω,5mA②实验中通过调节电阻箱的阻值,记录电阻箱的阻值R及相应的电压表的示数U,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作出﹣图线,图线的纵轴截距为a,图线的斜率为b,则电源的电动势E2=,内阻r2=.11.(14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2kg、左端带有挡板的长木板放在水平面上,板上贴近挡板处放有一质量为m=1kg的物块,现用一水平向右大小为9N的拉力F拉长木板,使物块和长木板一起做匀加速运动,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长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最后物块恰好能运动到长木板的右端,木板长L=4.8m,物块可看成质点,不计挡板的厚度,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m/s2,求:(1)小物块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2)拉力F作用的时间;(3)整个过程因摩擦产生的热量.12.(18分)用密度为d、电阻率为P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制成两个闭合正方形线框M和N.边长均为L.线框M,N的导线横截面积分别为S1,S2,S1>S2,如图所示.匀强磁场仅存在于相对磁极之间,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其他地方的磁场忽略不计.金属线框M水平放在磁场上边界的狭缝间,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开始运动时可认为M的aa′边和bb′位都处在磁场中.线框N在线框M 的正上方,与线框M相距为h,两线框均从静止开始同时释放,其平面在下落过程中保持水平,设磁场区域在竖直方向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及两线框间的相互作用.(1)求线框N刚进入磁场时产生的感应电流;(2)在下落过程中,若线框N恰能追上线框M.追上时线框M下落高度为H,追上线框M之前线框N一直做减速运动,求该过程中线框产生的焦耳热:(3)若将线框M,N均由磁场上边界处先后释放,释放的时间间隔为t,计算两线框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距离.(二)选考题,请考生任选一模块作答[物理--选修3-3](15分)13.(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会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B.物体的内能在宏观上只与其温度和体积有关C.﹣定质量的气体经历等容过程,如果吸热则其内能一定增加D.分子a从远处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当a到达受b的作用力为零处时,a 的动能一定最大E.物质的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在转变过程中会发生能量交换14.(9分)气缸长为L=1m(气缸厚度可忽略不计),固定在水平面上,气缸中有横截面积为S=100cm2的光滑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已知当温度为t=27℃、大气压强为p0=1×105Pa时,气柱长为L0=0.4m.现用水平拉力向右缓慢拉动活塞,求:①若拉动活塞过程中温度保持为27℃,活塞到达缸口时缸内气体压强;②若活塞到达缸口时拉力大小为500N,求此时缸内气体温度为多少摄氏度.[物理--选修3-4](15分)15.一列简谐横波在t=0.2s时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P为x=1m处的质点,Q为x=4m处的质点,图乙所示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则下列关于该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波的周期是0.4sB.该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40m/sC.该波一定沿x轴的负方向传播D.t=0.1s时刻,质点Q的加速度大小为零E.从t=0.2s到t=0.4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20cm16.如图所示,一直角三棱镜放置在真空中,其截面三角形的斜边BC的长度为d,一束单色光从AB侧面的中点垂直AB入射.若三棱镜的折射率为,∠C=30°,单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求:①该单色光第一次从棱镜射入真空时的折射角;②该单色光从进入棱镜到第一次从棱镜射出所经历的时间.[物理--选修3-5](15分)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结合能越大,原子核结构一定越稳定C.如果使用某种频率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需增大入射光的光照强度才行D.发生β衰变时,元素原子核的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E.在相同速率情况下,利用质子流比利用电子流制造的显微镜将有更高的分辨率18.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两端与质量均为2m的B、C两物块固定连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C紧靠挡板但不粘连.另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A以速度v o 从右向左与B发生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可忽略不计.(所有过程都在弹簧弹性限度范围内)求:(1)A、B碰后瞬间各自的速度;(2)弹簧第一次压缩最短与第一次伸长最长时弹性势能之比.2016年全国高考物理全真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5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6~8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2014年,我国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取得世界级成果.实验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B.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发现电荷量都是某个最小值的整数倍C.牛顿运用理想斜面实验归纳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D.库仑做库仑扭秤实验时采用了归纳的方法【解答】解:A、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运用了等效法,故A错误;B、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发现电荷量都是某个最小值的整数倍,故B正确;C、理想斜面实验是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提出的,故C错误;D、库仑做库仑扭秤实验时采用了微量放大的方法,故D错误.故选:B2.(6分)如图所示为①、②两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已知两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②比①晚出发2s.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第4s末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B.第4s末两物体又处在同一地点C.第3s后两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D.第5s末两物体又处在同一地点【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4 s末两物体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4 s 末两物体速度不同,故A错误;B、由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0~4 s内两物体的位移相等,则第4s末两物体又处在同一地点,故B正确;C、两物体的加速度为g,方向竖直竖直向下,始终相同,故C错误;D、5s末两者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不等,所以没有到达同一地点,故D错误.故选:B3.(6分)如图所示,穿在一根光滑的固定杆上的个小球A、B连接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细绳两端,杆与水平面成θ角,不计所有摩擦,当两球静止时,OA绳与杆的夹角为θ,OB绳沿竖直方向,则正确的说法是()A.A可能受到2个力的作用B.B可能受到3个力的作用C.绳子对A的拉力大于对B的拉力D.A、B的质量之比为1:tanθ【解答】解:A、对A球受力分析可知,A受到重力,绳子的拉力以及杆对A球的弹力,三个力的合力为零,故A错误;B、对B球受力分析可知,B受到重力,绳子的拉力,两个力合力为零,杆子对B球没有弹力,否则B不能平衡,故B错误;C、定滑轮不改变力的大小,则绳子对A的拉力等于对B的拉力,故C错误;D、分别对AB两球分析,运用合成法,如图: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得:T=m B g=(根据正弦定理列式)故m A:m B=1:tanθ,故D正确故选:D4.(6分)如图所示,空间有一正三棱锥OABC,点A′、B′、C′分别是三条棱的中点.现在顶点O处固定一正的点电荷,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C′三点的电场强度相同B.△ABC所在平面为等势面C.将一正的试探电荷从A′点沿直线A′B′移到B′点,静电力对该试探电荷先做正功后做负功D.若A′点的电势为φA′,A点的电势为φA,则A′A连线中点D处的电势φD一定小于【解答】解:A、因为A′、B′、C′三点离顶点O处的正电荷的距离相等,故三点处的场强大小均相等,但其方向不同,故A错误;B、由于△ABC所在平面上各点到O点的距离不一定都相等,由等势面的概念可知,△ABC所在平面不是等势面,故B错误;C、由电势的概念可知,沿直线A′B′的电势变化为先增大后减小,所以当在此直线上从A′到B′移动正电荷时,电场力对该正电荷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故C错误;D、因为U A′D=A′D•A′D,U DA=DA•,由点电荷的场强关系可知A′D>DA,又因为=,所以有U A′D>U DA,即φA′﹣φD>φD﹣φA,整理可得:φD<,故D正确;故选:D.5.(6分)某同学模拟“远距离输电”,将实验室提供的器材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A、B为理想变压器,灯L1、L2相同且阻值不变.保持A的输入电压不变,开关S断开时,灯L1正常发光.则()A.紧闭合S,L1变亮B.紧闭合S,A的输入功率变小C.仅将滑片P上移,L1变亮D.仅将滑片P上移,A的输入功率变小【解答】解:A、闭合s,则消耗功率增大,B副线圈中电流增大,B原线圈电流也增大,则R上损失的电压和功率增大,则B输入电压U B1=U A2﹣IR,减小,灯泡两端电压U B2减小,故灯泡会变暗,故A错误;B、有上分析知A的输入电流增大,电压不变,根据P=UI知输入功率增大,故B 错误;CD、仅将滑片P上移,A副线圈匝数减小,则输出电压减小,B的输入电压减小,灯泡电压也减小,故L1变暗,消耗功率减小,则A输入功率减小,故C错误,D 正确;故选:D6.(6分)我国志愿者王跃曾与俄罗斯志愿者一起进行“火星﹣500”的模拟实验活动.假设王跃登陆火星后,测得火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g,地球的半径为R,王跃在地球表面能竖直向上跳起的最大高度为h,忽略自转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星的密度为B.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C.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相等D.王跃在火星表面能竖直向上跳起的最大高度为【解答】解:A、由,得到:g=,已知火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则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重力加速度的,即为g′=设火星质量为M′,由万有引力等于中可得:G,解得:M′=,密度为:ρ==.故A正确;B、由A分析知,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故B确;C、由G,得到v=,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倍.故C错误;D、王跃以v0在地球起跳时,根据竖直上抛的运动规律得出可跳的最大高度是:h=,由于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王跃以相同的初速度在火星上起跳时,可跳的最大高度h′=,D正确.故选:ABD7.(6分)如图所示,内壁光滑半径大小为R的圆轨道竖直固定在桌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静止在轨道底部A点.现用小锤沿水平方向快速击打小球,击打后迅速移开,使小球沿轨道在竖直面内运动.当小球回到A点时,再次用小锤沿运动方向击打小球,通过两次击打,小球才能运动到圆轨道的最高点.已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未脱离轨道,在第一次击打过程中小锤对小球做功W1,第二次击打过程中小锤对小球做功W2.设先后两次击打过程中小锤对小球做功全部用来增加小球的动能,则的值可能是()A.B.C.D.1【解答】解:第一次击打后球最多到达与球心O等高位置,根据功能关系,有:W1≤mgR…①两次击打后可以到轨道最高点,根据功能关系,有:W1+W2﹣2mgR=…②在最高点,有:mg+N=m≥mg…③联立①②③解得:W1≤mgRW2≤mgR故故AB正确,CD错误;故选:AB.8.(6分)如图,一粒子发射源P位于足够大绝缘板AB的上方d处,能够在纸面内向各个方向发射速率为v、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带正电的粒子,空间存在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不考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粒子重力.已知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大小恰好为d,则()A.能打在板上的区域长度是2dB.能打在板上的区域长度是(+1)dC.同一时刻发射出的带电粒子达到板上的最大时间差为D.同一时刻发射出的带电粒子达到板上的最大时间差为【解答】解:A、B、打在极板上粒子轨迹的临界状态如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知,带电粒子能到达板上的长度l=R+R=(1+)R=(1+)d;故A错误,B正确;C、D、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和最短粒子运动轨迹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知,最长时间t1=T最短时间t2=T又有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T==;根据题意:t1﹣t2=△t联立解得:△t==;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题~第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题~第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9.(6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的关系.将装有力传感器的小车放置于水平长木板上,缓慢向小桶中加入细砂,直到小车刚好运动为止,记下传感器的最大示数F0,以此表示小车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再将小车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小桶中加入细砂,记下传感器的示数F1.(1)接通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释放小车,打出如图乙所示的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则小车的加速度a=0.16m/s2.(2)改变小桶中砂的重力,多次重复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描绘小车加速度a 与合力F(F=F1﹣F0)的关系图象.不计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B.(3)同一次实验中,释放小车前力传感器示数F1与小车加速运动时力传感器示数F2的关系是F1>F2(选填“<”或“=”或“>”).(4)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小车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应远大于小桶和砂的总质量B.实验中需要将长木板右端垫高C.实验中需要测出小车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D.用加砂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可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解答】解:(1)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a==0.16 m/s2,(2)改变小桶中砂的重力,多次重复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描绘小车加速度a 与合力F(F=F1﹣F0)的关系图象.由于已经平衡摩擦力,所以图象应该过原点,一条倾斜的直线.故B正确,ACD 错误;故选:B.(3)对小桶受力分析,设小桶重力为mg,木板释放前弹簧秤的示数F1,所以F1=mg,设小车的重力为Mg,小车在加速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F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F2=ma所以F1>F2,(4)A、在该实验中力传感器可以直接得出力的大小,不需要使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应远大于小桶和砂的总质量,故A错误;B、实验中不需要将长木板右端垫高,因为已经测量了小车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故B错误;C、实验中不需要测出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只需要保证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不变,故C错误;D、用加砂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可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故D正确;故选:D.故答案为:(1)0.16;(2)B;(3)>;(4)D10.(9分)小王和小李两同学分别用电阻箱、电压表测量不同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1)小王所测电源的内电阻r1较小,因此他在电路中接入了一个阻值为2.0Ω的定值电阻R0,所用电路如图甲所示.①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器材连接成完整的实验电路②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的阻值R,读出电压表相应的示数U,得到了一组U、R数据.为了比较准确地得出实验结论,小王同学准备用直线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图象的纵坐标表示电压表读数U,则图象的横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应该是.(2)小李同学所测电源的电动势E2约为9V,内阻r2为35~55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50mA.小李同学所用电路如图丙所示,图中电阻箱R的阻值范围为0~9999Ω.①电路中R0为保护电阻.实验室中备有以下几种规格的定值电阻,本实验中应选用C.A.20Ω,125mA B.50Ω,20mAC.150Ω,60mA D.1500Ω,5mA②实验中通过调节电阻箱的阻值,记录电阻箱的阻值R及相应的电压表的示数U,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作出﹣图线,图线的纵轴截距为a,图线的斜率为b,则电源的电动势E2=,内阻r2=.【解答】解:(1)①根据电路图,实物图连接如图所示:②根据欧姆定律可知:E1=U+(R0+r1),可得U=E1﹣(R0+r1),故横坐标为.(2)①电路最小总电阻约为R min=Ω=180Ω,为保护电路安全,保护电阻应选C;②在闭合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2=U+Ir2=U+r2,则=•+,则﹣图象是直线,截距a=,得E2=,斜率b=,得r2=.故答案为:(1)①如图所示;②;(2)①C;②;.11.(14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2kg、左端带有挡板的长木板放在水平面上,板上贴近挡板处放有一质量为m=1kg的物块,现用一水平向右大小为9N的拉力F拉长木板,使物块和长木板一起做匀加速运动,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长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最后物块恰好能运动到长木板的右端,木板长L=4.8m,物块可看成质点,不计挡板的厚度,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m/s2,求:(1)小物块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2)拉力F作用的时间;(3)整个过程因摩擦产生的热量.【解答】解:(1)开始由于挡板的作用,滑块与木板将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受到拉力与摩擦力的作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以整体为研究的对象,则:竖直方向:N0=Mg+mg=2×10+1×10=30N水平方向:F﹣μ2N0=(M+m)a0代入数据得:(2)撤去拉力后,滑块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向左,大小为:f1=μ1mg=0.1×1×10=1N选择向右为正方向,加速度: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f2=μ2N0=0.2×30=6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滑块受到木板向左的摩擦力,所以木板受到滑块对它的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也1N,所以木板的加速度:设撤去力F时刻二者的速度为v,则滑块的位移:木板的位移:又:x1﹣x2=L联立方程,代入数据得:v=4m/s设力F作用的时间为t,则:v=a0t所以:t=s(3)在拉力F的作用下木板的位移:m撤去拉力后木板的位移:m根据功能原理,则整个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木板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与木板位移的乘积加上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与滑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乘积,即:Q=f2(x2+x3)+f1(x1﹣x2)=6×(3.2+8)+1×4.8=72J答:(1)小物块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是1m/s2;(2)拉力F作用的时间是4s;(3)整个过程因摩擦产生的热量是72J.12.(18分)用密度为d、电阻率为P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制成两个闭合正方形线框M和N.边长均为L.线框M,N的导线横截面积分别为S1,S2,S1>S2,如图所示.匀强磁场仅存在于相对磁极之间,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其他地方的。
2016-2017学年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物理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df3b862f46527d3240ce032.png)
2016-2017学年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項符合题目要求,第8-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B.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热现象和电现象之间存在联系D.伽利略通过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发现,忽略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2.将一小球以初速度v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后,小球两次经过离地面高度为5m的位置的时间间隔为2s.若初速度变为2v,则小球两次经过离地面高度为5m的位置的时间间隔为(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10m/s2)()A.2s B.2s C.2s D.6s3.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在逐渐变慢,3亿年前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2小时,假设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地球的其他条件都不变,未来人类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与现在的相比(已知以离地球无穷远处为零势能面,在离地心为r处的卫星的引力势能可表示为E P=﹣G,其中G为引力常量,M为地球质量,m为卫星的质量()A.发射同一卫星需要的机械能变大B.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变大C.卫星的线速度变大D.卫星角速度变大4.摆式列车是集电脑、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新型高速列车,如图所示.当列车转弯时,在电脑控制下,车厢会自动倾斜,抵消离心力的作用.行走在直线上时,车厢又恢复原状,就像玩具“不倒翁”一样.它的优点是能够在现有线路上运行,勿须对线路等设施进行较大的改造,而是靠摆式车体的先进性,实现高速行车,并能达到既安全又舒适的要求.运行实践表明:摆式列车通过曲线速度可提高20﹣40%,最高可达50%,摆式列车不愧为“曲线冲刺能手”.假设有一超高速列车在水平面内行驶,以360km/h的速度拐弯,拐弯半径为1km,则质量为50kg的乘客,在拐弯过程中所受到的火车给他的作用力为(g取10m/s2)()A.500N B.1000N C.500N D.0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22:5,R1=R2=25Ω,电阻D为理想二极管,原线圈接μ=220100πt(V)的交流电,则()A.交流电的频率为100 Hz B.通过R2的电流为1 AC.通过R2的电流为 A 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200 W6.空间中P、Q两点处各固定一个点电荷,P、Q两点附近电场的等势面分布如图所示,a、b、为电场中的4个点,已知a、c的电势关系为φa>φc,则()A.P、Q两点处的电荷等量同种B.a点和b点的电场强度相同C.c点的电势高于d点的电势D.负电荷从b到d电势能增加7.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s内的v﹣t图象如图所示.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1分别为()A.3:1和0.30 s B.和0.30 s C.3:1和0.28 s D.和0.28 s8.如图,竖直面内的虚线上方是一匀强磁场,从虚线下方竖直上拋一正方形线圈,线圈越过虚线进入磁场,最后又落回原处.运动过程中线圈平面保持在竖直面内,不计空气阻力,则()A.上升过程克服磁场力做的功等于下降过程克服磁场力做的功B.上升过程通过导线截面的电荷量等于下降过程通过导线截面的电荷量C.上升过程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下降过程重力的平均功率D.上升过程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等于下降过程重力的平均功率9.如图所示,斜面体放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物块A通过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与物块B 连接,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施加一水平力F使B缓慢地运动,使绳子偏离竖直方向一个角度,在此过程中物块A和斜面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A.斜面体对物块A的摩擦力一直增大B.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一直增大C.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一直增大D.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保持不变10.如图所示,a为竖直平面内的半圆环acb的水平直径,c为环上最低点,环半径为R.将一个小球从a点以初速度v0沿ab方向抛出,设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A.当小球的初速度v0=时,掉到环上时的竖直分速度最大B.当小球的初速度v0<时,将撞击到环上的圆弧ac段C.当v0取适当值,小球可以垂直撞击圆环D.无论v0取何值,小球都不可能垂直撞击圆环11.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半圆形光滑绝缘轨道分别竖直放置在匀强电场E和匀强磁场B 中,轨道两端在同一高度上,两个相同的带正电小球a、b同时从轨道左端最高点由静止释放,且在运动过程中始终能通过各自轨道的最低点M、N,则()A.两小球某次到达轨道最低点时的速度不可能有υN=υMB.两小球都能到达轨道的最右端C.小球b第一次到达N点的时刻与小球a第一次到达M点的时刻相同D.小球a受到的电场力一定不大于a的重力,小球b受到的最大洛伦兹力可能大于b的重力12.如图a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物体.现对甲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通过传感器可测得甲的加速度a随拉力F 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由图线可知()A.甲的质量是2 kgB.甲的质量是6 kgC.甲、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D.甲、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6二、实验题:13.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mm.14.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mm.15.如图为“用DIS (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宄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车与轨道间的摩擦力要小B.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应远大于小车的总质量C.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取平均值D.用一个力传感器替代钩码来测量小车受到的拉力,该实验a﹣F图线的斜率将变大16.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元件,它的符号为其特点是具有单向导电性,即电流从正极流入时电阻比较小,而从负极流入时电阻比较大(1)某课外兴趣小组想要描绘某种晶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因二极管外壳所印的标识模糊,为判断该二极管的正、负极,他们用多用电表电阻挡测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其步骤是:将选择开关旋至合适倍率,进行欧姆调零,将黑表笔接触二极管的左端,红表笔接触右端时,指针偏角比较小;然后将红、黑表笔位置对调后再进行测量,指针偏角比较大,由此判断端为二极管的正极(选填“左”、“右”);(2)厂家提供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为了验证厂家提供的数据,该小组对加反向电压时的伏安特性曲线进行了描绘,可选用的器材有:A.直流电源E:电动势5V,内阻忽略不计;B.直流电源E:电动势7V,内阻忽略不计;C.滑动变阻器R:0﹣20Q;D.电压表V1:量程45V,内阻约500kΩ;E.电压表V2:量程3V,内阻约20kΩ;F.电流表uA:量程300uA,内阻约400a;G.电流表mA:量程50mA,内阻约5Ω;H.待测二极管D;I.单刀单掷开关H,导线若干①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选用的器材(填序号字母)②为了达到测量目的,请在答题卡上虚线框内画出正确的实验电路原理图;(图在答题卡上)③为了保护二极管,反向电压不要达到40V,请你对本实验的设计或操作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三、计算题17.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最后部分的简化不意图如图所不(俯视图),位于水平面内的粗实线所示的圆环形真空管道是正、负电子做圆运动的“容器”,经过加速器加速后的正、负电子被分别引入该管道时,具有相等的速率,他们沿着管道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在管道控制它们转变的是一系列圆形电磁铁,即图甲中的A1、A2、A3…Aa共有n个,均匀分布在整个圆环上,每组电磁铁内的磁场都是磁感应强度相同的匀强磁场,并且方向竖直向下,磁场区域的直径为d (如图乙),改变电磁铁内电流的大小,就可改变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从而改变电子偏转的角度.经过精确的调整,首先实现电子在环形管道中沿图甲中虚线所示的轨迹运动,这时电子经过每个电磁场区域时射入点和射出点都是电磁场区域的同一直径的两端,如图乙所示.这就为进一步实现正、负电子的对撞作好了准备.(1)试确定正、负电子在管道内各是沿什么方向旋转的;(2)已知正、负电子的质量都是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重力可不计,求电磁铁内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大小.18.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台秤的秤盘B上,A的质量为m A=10.5kg,B的质量m B=1.5kg,弹簧质量不计,劲度系数k=800N/m,现给A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它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力F在开始的t=0.2s内是变力,此后是恒力,求t时间内力F做的功.19.如图甲所示,光滑倾斜导体轨道(足够长)与光滑水平导体轨道平滑连接.轨道宽度均为Z=lm,电阻忽略不计.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仅分布在水平轨道平面所在区域;垂直于倾斜轨道平面向下,同样大小的匀强磁场仅分布在倾斜轨道平面所在区域.现将两质量均为W=0.2kg,电阻均为的相同导体棒ab和cA垂直于轨道分别置于水平轨道上和倾斜轨道的顶端,并同时由静止释放,导体棒cd下滑过程中加速度a与速度v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10m/s2)求:(1)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2)若已知从开始运动到cd棒达到最大速度的过程中,ab棒上产生的焦耳热Q=0.45J,求该过程中通过cd棒横截面的电荷量q.20.如图所示,BCDG是光滑绝缘的圆形轨道,位于竖直平面内,轨道半径为R,下端与水平绝缘轨道在B点平滑连接,整个轨道处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现有一质量为m、带正电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置于水平轨道上,滑块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滑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重力加速度为g.sin37°=0.6,cos37°=0.8(1)若滑块从水平轨道上距离B点s=3R的A点由静止释放,求滑块到达圆心O等高的C 点时的速度及轨道对小滑块的弹力大小.(2)若改变s的大小,使滑块沿圆弧轨道滑行时不脱离圆弧轨道,求s的取值范围.2016-2017学年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項符合题目要求,第8-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B.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热现象和电现象之间存在联系D.伽利略通过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发现,忽略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考点】物理学史.【分析】本题是物理学史问题,对于物理中的重大发现、重要规律、原理,要明确其发现者和提出者,了解所涉及伟大科学家的重要成就,即可解题.【解答】解:A、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故A错误.B、伽利略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B错误.C、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电流和电压、电阻的联系,故C错误.D、伽利略通过对落体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发现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故D正确.故选:D2.将一小球以初速度v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后,小球两次经过离地面高度为5m的位置的时间间隔为2s.若初速度变为2v,则小球两次经过离地面高度为5m的位置的时间间隔为(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10m/s2)()A.2s B.2s C.2s D.6s【考点】竖直上抛运动.【分析】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和下降的时间是相等的,结合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小球以初速度v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后,小球两次经过离地面高度为5m的位置的时间间隔为2s,故从最高点到离地面高度为5m的位置的时间为1s,故从最高点到离地面高度为5m的位置的高度为:h1==5m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v2=2g(h1+5)解得:m/s若初速度变为2v,即v′=20m/s,从上升到落地的时间为: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从最高点到离地5m的位移为:H﹣5=35m则小球两次经过离地面高度为5m的位置的时间间隔为:t′=2=2×=2s故选:C3.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在逐渐变慢,3亿年前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2小时,假设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地球的其他条件都不变,未来人类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与现在的相比(已知以离地球无穷远处为零势能面,在离地心为r处的卫星的引力势能可表示为E P=﹣G,其中G为引力常量,M为地球质量,m为卫星的质量()A.发射同一卫星需要的机械能变大B.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变大C.卫星的线速度变大D.卫星角速度变大【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向心力;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同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未来的向心加速度、线速度大小和角速度大小.【解答】解:A、目前在发射卫星的过程中都是需要借助于地球的自转,未来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减小,则卫星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减小,所以发射同一卫星需要的机械能变大.故A 正确;B、同步卫星的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地球的质量为M,则有:G=m=m=mω2r=ma向=得周期为:T=2π,线速度为:v=,则角速度为:ω=,向心加速度a向由题意知,地球的质量不变,轨道半径不变,则线速度v不变,角速度ω不变,向心加速度不变,故B错误,C错误,D错误.故选:A4.摆式列车是集电脑、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新型高速列车,如图所示.当列车转弯时,在电脑控制下,车厢会自动倾斜,抵消离心力的作用.行走在直线上时,车厢又恢复原状,就像玩具“不倒翁”一样.它的优点是能够在现有线路上运行,勿须对线路等设施进行较大的改造,而是靠摆式车体的先进性,实现高速行车,并能达到既安全又舒适的要求.运行实践表明:摆式列车通过曲线速度可提高20﹣40%,最高可达50%,摆式列车不愧为“曲线冲刺能手”.假设有一超高速列车在水平面内行驶,以360km/h的速度拐弯,拐弯半径为1km,则质量为50kg的乘客,在拐弯过程中所受到的火车给他的作用力为(g取10m/s2)()A.500N B.1000N C.500N D.0【考点】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分析】乘客随火车一起拐弯,靠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拐弯过程中火车对乘客的作用力.【解答】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得,N==N.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22:5,R1=R2=25Ω,电阻D为理想二极管,原线圈接μ=220100πt(V)的交流电,则()A.交流电的频率为100 Hz B.通过R2的电流为1 AC.通过R2的电流为 A 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200 W【考点】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分析】根据瞬时值表达式可以求得输入电压的有效值、周期和频率等,再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和二极管的特点即可求得结论.【解答】解:A、由原线圈交流电瞬时值表达式可知,交变电流的频率,故A错误;B、由理想变压器变压规律可知,输出电压,由理想二极管单向导电性可知,交变电流每个周期只有一半时间有电流通过,由交变电流的热效应可知,,得,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的电流为,故B错误,C正确;D、电阻的功率,而电阻的电功率,由理想变压器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可知,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故D错误;故选:C6.空间中P、Q两点处各固定一个点电荷,P、Q两点附近电场的等势面分布如图所示,a、b、为电场中的4个点,已知a、c的电势关系为φa>φc,则()A.P、Q两点处的电荷等量同种B.a点和b点的电场强度相同C.c点的电势高于d点的电势D.负电荷从b到d电势能增加【考点】等势面.【分析】该电场是等量同种异号电荷的电场,具有对称性(上下、左右).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终止,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由电势的变化,分析电势能的变化.【解答】解:A、根据电场的图象可以知道,该电场是等量同种异号电荷的电场,故A错误;B、等量同种异号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具有对称性(上下、左右),a点和b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而方向不同.故B错误;C、由题φa>φc,结合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终止,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可知Q带正电,P带负电;c点与d点比较可知,c点离P点(负电荷)的距离更近,所以c点的电势较低.故C错误;D、图中a点的电势高于c点电势,可知Q带正电,P带负电,所以由图可知b点的电势高于d点的电势;而负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小,在电势低处电势能大,可知,负电荷从b到d,电势降低,电势能增大.故D正确.故选:D7.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s内的v﹣t图象如图所示.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1分别为()A.3:1和0.30 s B.和0.30 s C.3:1和0.28 s D.和0.28 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相似知识求出t1,再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求出甲乙的加速度大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求解两物体质量之比.【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相似得:=,得t1=0.30s.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得到:甲的加速度大小为 a 甲==m/s 2,乙的加速度大小为 a 乙==10m/s 2据题,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知,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由牛顿第二定律F=ma 得:两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则有质量之比为m 甲:m 乙=a 乙:a 甲=3:1.故选:A8.如图,竖直面内的虚线上方是一匀强磁场,从虚线下方竖直上拋一正方形线圈,线圈越过虚线进入磁场,最后又落回原处.运动过程中线圈平面保持在竖直面内,不计空气阻力,则( )A .上升过程克服磁场力做的功等于下降过程克服磁场力做的功B .上升过程通过导线截面的电荷量等于下降过程通过导线截面的电荷量C .上升过程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下降过程重力的平均功率D .上升过程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等于下降过程重力的平均功率【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分析】线圈进入磁场先上升又落回到原处地过程中,线圈的机械能减小转化为内能,经过同一点时线圈上升的速度大于下降速度,上升时安培力的大小大于下降时安培力的大小.根据安培力大小关系确定上升和下降两个过程克服磁场力做功关系.根据q=可知穿过导线截面的电荷量是否相等;根据上升与下降过程速度关系,确定运动时间关系,判断上升与下降过程重力功率关系.【解答】解:A 、在线圈先上升又落回到原处地过程中,由于电磁感应,线圈的机械能减小转化为内能,经过同一点时线圈上升的速度大于下降速度,上升时安培力的大小大于下降时安培力的大小.而两个过程位移大小相等,则上升过程中克服磁场力做的功大于下降过程中克服磁场力做的功,故A 错误;B 、由q=可知,由于两过程中磁通量的变化量相等,因此两过程中通过导线截面的电荷量相等,故B 正确;C 、由于经过同一点时线圈上升的速度大于下降速度,而上升和下降两个过程位移大小相等,所以上升的时间小于下降的时间,由于高度相等,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相等,则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故C 正确,D 错误.故选:BC9.如图所示,斜面体放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物块A 通过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与物块B 连接,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 施加一水平力F 使B 缓慢地运动,使绳子偏离竖直方向一个角度,在此过程中物块A 和斜面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 )A.斜面体对物块A的摩擦力一直增大B.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一直增大C.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一直增大D.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保持不变【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分析】以物体B受力分析,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求得拉力变化;再对整体受力分析可求得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再对A物体受力分析可知A受到的摩擦力的变化.【解答】解:取物体B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情况,设细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a,则有:F=mgtanα;解得:T=;在物体B缓慢拉高的过程中,α增大,则水平力F随之变大,对A、B两物体与斜面体这个整体而言,由于斜面体与物体A仍然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故C 正确;但是因为整体竖直方向并没有其他力,故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没有变;在这个过程中尽管绳子张力变大,但是由于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开始并不知道其方向,故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的情况无法确定;故AB错误,D正确;故选:CD.10.如图所示,a为竖直平面内的半圆环acb的水平直径,c为环上最低点,环半径为R.将一个小球从a点以初速度v0沿ab方向抛出,设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A.当小球的初速度v0=时,掉到环上时的竖直分速度最大B.当小球的初速度v0<时,将撞击到环上的圆弧ac段C.当v0取适当值,小球可以垂直撞击圆环D.无论v0取何值,小球都不可能垂直撞击圆环【考点】平抛运动.【分析】小球做平抛运动,当小球掉在c点时竖直分速度最大,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求得初速度;并能分析当小球的初速度时,撞击在什么位置.根据速度的反向延长交于水平位移的中点,分析小球能否垂直撞击圆环.【解答】解:A、小球做平抛运动,当小球掉在c点时竖直分速度最大,设初速度为v0.则:R=,R=v0t;解得:,故A正确.B、当小球的初速度时,水平位移小于R,小球将撞击到环上的圆弧ac段.故B正确.C、D小球撞击在圆弧ac段时,速度方向斜向右下方,不可能与圆环垂直;当小球撞击在圆弧cb段时,根据“中点”结论可知,由于O不在水平位移的中点,所以小球撞在圆环上的速度反向延长线不可能通过O点,也就不可能垂直撞击圆环.故C错误,D正确.故选:ABD.11.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半圆形光滑绝缘轨道分别竖直放置在匀强电场E和匀强磁场B 中,轨道两端在同一高度上,两个相同的带正电小球a、b同时从轨道左端最高点由静止释放,且在运动过程中始终能通过各自轨道的最低点M、N,则()A.两小球某次到达轨道最低点时的速度不可能有υN=υMB.两小球都能到达轨道的最右端C.小球b第一次到达N点的时刻与小球a第一次到达M点的时刻相同D.小球a受到的电场力一定不大于a的重力,小球b受到的最大洛伦兹力可能大于b的重力【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分析】两个轨道的半径相同,根据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的公式可以分析小球通过最低点是对轨道的压力,小球在磁场中运动,磁场力对小球不做功,整个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小球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对小球做负功,到达最低点时的速度的大小较小.【解答】解:A、由于洛伦兹力不做功,电场力对带电小球一定做负功,所以两个小球某次到达轨道最低点时的速度不可能有v N=v M,故A正确;B、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小球b可以到达轨道的最右端,电场力对小球a做负功,故小球a不可能到达轨道的最右端,故B错误;C、由于两小球受力情况不同,运动情况不同,由于电场力一直对a做负功,因此a球的速度一直小于b球速度,a故小球b第一次到达N点的时刻与小球a第一次到达M点的时刻不相同,故C错误;D、由于小球能到达最低点,对小球a有mgR﹣qER≥0,所以有:mg≥qE,由于洛伦兹力不做功,且洛伦兹力沿半径向外,则小球b受到的洛伦兹力没有条件限制,所以最大洛伦兹力可能大于b的重力;故D正确.故选:AD12.如图a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物体.现对甲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通过传感器可测得甲的加速度a随拉力F 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由图线可知()。
河南省郑州市、平顶山市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河南省郑州市、平顶山市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85465117647d27284a73510f.png)
河南省郑州市、平顶山市2017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考试试题(扫描版)2017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物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C 2.B 3.D 4.A 5.D 6.C 7.AC 8.BC 9.AD 10.BC 11.BD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7分。
请把分析结果填在答题卡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2.(1)t t d t d ∆∆∆12-(2分),(2)m <<M (1分), (3)⎥⎦⎤⎢⎣⎡∆-∆+=2122)()()(21t d t d m M mgl (2分), 小于(1分)。
13.(1) 0.830 mm (2分)(2) ①(1分),④(1分),R 1(1分),如右图所示(2分)(3)21.3 Ω(2分) (4) ρπI U d 42(2分)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9分。
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只写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14.(1)两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221s /m 5.2)2/(2=+=d x v a (1分) 甲车减速到v 2所用时间为 s 4-211==av v t , 走过的距离为 m 6021211=+=t v v x , 甲车从匀速运动到栏杆打开所用时间为 s 2)2/(212=-+=v x d x t 甲车从减速到栏杆打开的总时间为 t 甲=s 621=+ t t (2分)乙车减速行驶到收费岛中心线的时间为 s 813==av t , 从减速到栏杆打开的总时间为 s 2330=+=t t t 乙(1分)人工收费通道和ETC 通道打开栏杆放行的时间差s 17=-=∆甲乙t t t (1分)(2) 解法一乙车从收费岛减速带到恢复正常行驶,所用时间为 t 乙=t 3+t 0+t 3=31s 乙车从收费岛减速带到恢复正常行驶,走过的距离为 x 乙=x +d +x =160m (1分) 甲车从收费岛减速带到乙车恢复正常行驶,所用时间为 t 甲=t 1+t 2+t 1+t 显然t 甲=t 乙,即t =2t 3+t 0-2t 1-t 2=21s甲车从收费岛减速带到乙车恢复正常行驶,走过的距离为x 甲=x 1+x 2+x 1+v 1t =560m (2分)所以,两车驶离收费站后相距最远为 △x =x 甲-x 乙=400m (1分)(2)解法二乙车从收费岛中心线开始出发又经t 3=8 s 加速到v 1=72 km/h ,与甲车达到共同速度,此时两车相距最远。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doc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dbbf173baaea998fcc220e79.png)
郑州外国语学校2016届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5-8-25 物理(60分钟 11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9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经典力学的创立上,伽利略可说是牛顿的先驱。
下列关于伽利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关于运动,伽利略指出了亚里士多德的”重物比轻物落得快”是错误的 B .伽利略最先表述了牛顿第一定律C. 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由于物体下落时间太短,不易测量,因此采用了“冲淡重力”的方法来测量时间,然后再把得出的结论合理外推。
D.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概念是伽利略建立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手握茶杯握得越紧,茶杯与手之间的静摩擦力越大B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任意夹角C .物体的加速度由tva ∆∆=决定 D .力是一个基本物理量,牛顿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 3. 现在的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tv v a t 0-=,而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定义为sv v A t 0-=,其中v0和vt 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 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
A>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A 不变,则a 也不变B .若A 不变,则物体在位移中点处的速度为2220t v v +C .若A 不变,则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20v v t +D .若a>0且保持不变,则A 逐渐变小4. 如图所示,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A.N1始终减小,N2始终增大B.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C.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上用细线悬吊一质量为m的小球,M>m,用一力F水平向右拉小球,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α角,细线的拉力为F T.若用一力F′水平向左拉小车,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左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也成α角,细线的拉力为'TF,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a′=a,'TF=F TB.a′>a,'TF=F TC.a′<a,'TF>F TD.a′<a,'TF<F T6. 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A.若s0=s1+s2,两车不会相遇B.若s0<s1,两车相遇2次C.若s0=s2,两车相遇1次D.若T时刻还没相遇,两物体就不会相遇7. 如下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以速度v 0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则图中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可能的是()8.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置于水平地面上,连有轻质弹簧的质量为m的物体B置于A上,现将弹簧压缩后用细线把A、B固定住,细线的拉力为F,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剪断细线的瞬间,物体B的加速度为a,此时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为()A.(M+m)g B.(M+m)g+FC.(M+m)g+ma D.(M+2m)g+ma9.一斜面M静止于粗糙的水平面上,在其斜面上放一滑块m,若给m一向下的初速度v0,则m正好保持匀速下滑,如图所示.现在m下滑的过程中再加上一个作用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m上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 A,则m将加速下滑,M对地仍无摩擦力的作用B.在m上加一沿斜面向下的力F B,则m将做加速运动,M对地有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C.在m上加一水平向右的力F C,则m将做减速运动,在m停止前M对地仍无摩擦力的作用D.无论在m上加上什么方向的力,在m停止前M对地都无静摩擦力的作用二.实验题(6+12=18)10. 某同学用两个弹簧测力计、细线和橡皮条做共点力合成实验,最后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
高三物理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郑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高三物理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郑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cc61215a5e9856a5712602e.png)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物理试题1.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安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库仑提出了电场线;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D.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三角形木块a放在水平面上,把另一质量为m的木块b放在a 的斜面上,斜面倾角为α,对a施一水平力F,使b不沿斜面滑动,不计一切摩擦,则b对a 的压力大小为( )A. mgcosαB. Mg/cosαC. D.3.一质点在xOy平面内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下面有四种说法:①若质点在x方向始终匀速运动,则在y方向先加速后减速;②若质点在x方向始终匀速运动,则在y方向先减速后加速;③若质点在y方向始终匀速运动,则在x方向先加速后减速;④若质点在y方向始终匀速运动,则在x方向先减速后加速。
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③B.只有①④C.只有②③D.只有②④4.质量为m的汽车,启动后沿平直路面行驶,如果发动机的功率恒为P,且行驶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一定,汽车速度能够达到的最大值为v.那么当汽车的车速为v/4时,汽车的瞬时加速度的大小为()A. P/mvB. 2P/mvC.3P/mvD. 4P/mv5.将一小球以初速度v从地面竖直上抛后,小球先后经过离地面高度为6m的位置历时4s。
若要使时间缩短为2s,则初速度应(不计阻力)()A. 小于vB. 等于vC. 大于vD.无法确定6.如图所示,固定于水平面上的金属架abcd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MN沿框架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运动。
t=0时,磁感应强度为B0,此时MN到达的位置恰好使MbcN 构成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
为使MN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从t=0开始,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为( )7.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导弹”这个词也是他的创作.导弹制导方式很多,惯性制导系统是其中的一种,该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是加速度计,如图所示.沿导弹长度方向安装的固定光滑杆上套一质量为m的绝缘滑块,分别与劲度系数均为k的轻弹簧相连,两弹簧另一端与固定壁相连.当弹簧为原长时,固定在滑块上的滑片停在滑动变阻器(电阻总长为L)正中央,M、N两端输入电压为U0,输出电压U PQ=0.系统加速时滑块移动,滑片随之在变阻器上自由滑动,UPQ相应改变,然后通过控制系统进行制导.设某段时间内导弹沿水平方向运动,滑片向右移动,,则这段时间内导弹的加速( )A.方向向右,大小为B.方向向左,大小为C.方向向右,大小为D.方向向左,大小为8.如图所示,带异种电荷的粒子a、b以相同的动能同时从O点射入宽度为d的有界匀强磁场,两粒子的入射方向与磁场边界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且同时到达P点。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新高三年级调研检测物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新高三年级调研检测物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263833482fb4daa58d4b89.png)
郑州一中2016届新高三年级调研检测物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等考生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必修Ⅰ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2、3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4、5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
有错选的得0分。
)1.下面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B.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也一定减小C.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D.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也一定增大2.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该质点A.在第1s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前2s内其位移为零C.3s到5s这段时间内质点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发生了改变。
D.前4s内平均速度等于零3.如(a)图所示,将一条轻质柔软细绳一端拴在天花板上的A点,另一端拴在竖直墙上的B点,A和B到O点的距离相等,绳的长度是OA的两倍。
(b)图为一质量不计的动滑轮K,下挂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
设摩擦可忽略不计,现将滑轮和重物一起挂到细绳上,在达到平衡时,将B点向下缓慢移动一段距离,再次平衡后绳子的拉力将A.变大B.不变C.变小D.无法确定4.如图为蹦极运动的示意图。
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和运动员相连。
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至B点弹性绳自然伸直,经过合力为零的C点到达最低点D,然后弹起。
整个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
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经过B点时,运动员的速率最大B.经过C点时,运动员的速率最大C.从C点到D点,运动员的加速度增大D.从C点到D点,运动员的加速度减小5.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用细线相连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1和F2作用下运动,已知F1<F2,则A.若撤去F1,则甲的加速度一定变大B.若撤去F1,则细线拉力一定变小C.若撤去F2,则乙的加速度一定变大D.若撤去F2,则细线拉力一定变小二、实验题(共10分)6.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探究小车质量不变时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在实验室设计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A为小车,B为打点计时器,C为力传感器,P为小桶(内有沙子),M是一端带有定滑轮的足够长水平放置的木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 参考答案
一、1.D 2.C 3.C 4.A 5.B 6.A 7.BCD 8.CD 9. AB 10.AD
二、11. BD (4分) 12.1.275 (1分)212
gt vt -+(2分) 2k (2分) 13.(1)6.0(1分)(2) ①10 (2分) ②Lu I
,(2分) ③如图(2分) 6.0(5.8~6.2均正确)(2分)
三、14.(10分)(1)若汽车刚好在绿灯亮起时通过第五个路口,则通过五个路口的时间 t t ∆=5 (1分)
此时匀速运动的速度最大 s /m 105max ==t
L v (1分) 若汽车刚好在绿灯熄灭时通过第五个路口,则通过五个路口的时间 s 31051=∆+∆='t t t
(2分) 此时匀速运动的速度最小 s /m 1.8'
5min ==t L v (1分) (2)若路口绿灯刚亮起时,汽车启动加速,最终加速到s /m 10max =v ,
1max at v = t 1=5 s (1分)
在此过程中汽车走过的位移 1max 2
t v x = x =25 m (1分) 然后汽车以此速度匀速运动,可知 2max t v x L =- t 2=47.5 s (1分)
因此,汽车从该路口开始启动到下一个路口的时间为 s 5.5221=+=t t t (1分)
110 s>t >50 s ,因此走到下个路口时能够遇到绿灯。
(1分)
15.(10分)(1)设BD 段长度为l ,动摩擦因数为μ,当BD 水平时,研究物块的运动,根据动能定理K E W ∆=总 从A 到D 的过程中 0)37cos 1(=-︒-mgl mgR μ (2分)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 5.0=μ (1分)
当BD 抬起一个锐角时,从A 到C 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 02sin 2)37cos 1(=--︒-l F l mg
mgR N μθ (1分) 其中 θcos mg F N = (1分)
联立解得 ︒=37θ (1分)
(2)物块在C 处速度减为零后,由于θsin mg >θμcos mg 物块将会下滑,而AB 段光滑,故物块将做往复运动,直到停止在B 点。
(1分)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Q mgR =︒-)37cos 1( (1分)
而摩擦产生的热量 fs Q = θμcos mg f =(1分)
代入数据解得,物块在BD 板上的总路程 s=0.25 m (1分)
16.(10)(1)对小球做受力分析可知,小球在桌面上运动时重力与支持力平衡,小球在磁场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
当小球从a 点飞离桌面时,速度最小,设此时小球运动半径为r 1,由几何关系可得4
1L r = (1分) 已知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1
211r v m B qv = 解得 m
qBL v 41= (1分)
当小球从b 点飞离桌面时,速度最大,设此时小球运动半径为r 2,由几何关系可得 22222)2
-(L r L r += 解得 4
52L r =
(1分) 已知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2
222r v m B qv = 解得 m
qBL v 452= (1分) 可得速度大小范围 m
qBL v m qBL 4542≤≤ (1分) (2)小球飞出桌面后受重力和电场力作用,可知 ma qE mg =+ (1分)
物体做类似平抛运动,可知 221gt h = (1分) vt x = (1分)
由几何关系可知落地点到桌面上b 点的距离为 22h x s += (1分)
由以上各式可得 2222)
(825h qE mg m h L B q s ++= (1分) 17.(12分)(1)细线烧断瞬间,外力F 取得最小值F 1,对杆ab
F 1=mg sin θ (1分)
杆到达最大速度v m 时,外力F 取得最大值F 2 ,对杆ab
F 2=mg sin θ+F 安 (1分)
对cd 杆,因其匀速运动,则 F 安'=2mg sin θ (1分)
显然 F 安= F 安' (1分)
代入可得 F 2=3mg sin θ
(2) 当外力2
21F F F += 时,对杆ab F =mg sin θ+F 安=2mg sin θ 可得 F 安=mg sin θ (1分) 又知 F 安=BIL (1分) 其中 R BLv I 2=
(1分) 可得此时cd 杆匀速运动速度 2
2sin 2L B mgR v θ= (1分) (3)由于两杆电阻相等,所以产生电热相等。
cd 杆达到最大速度前,电路产生的总电热为2Q ,设cd 杆达到最大速度前经过的位
移为x ,由能量守恒可知2mg sin θ·x =12
(2m )v 2m +2Q (2分) cd 杆最后匀速时 F 安=2mg sin θ=BIL R
BLv I 2max = 联立得 θ
θsin sin 84444223mg L B Q L B g m x +=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