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国和日本的战略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中国和日本的战略比较研究

抗日战争的过程,也是中国社会重建、解决社会危机的过程。人类社会在应对重大危机时,都会出现社会组织的重构过程,何况当时的中国本身就处在严重的社会危机之中。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艰苦的作战环境中,建立了十几个抗日根据地,完成了中国基层社会的组织重构,在形成民主机制,解决土地等经济关系矛盾上收获了有益经验,为解决中国社会危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世界史的角度看,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标志。在近现代史中,抗战以前的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史,几乎逢战必败,成为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痛。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在抗击侵略时所展现的“无限蓬勃之生机”,也使侵略者叹服。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将这一蓬勃生机发挥到了极致,中国作为反法西斯国家的重要一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对其后的世界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大潮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抗日战争前中国军事力量和所处的环境

中国军事工业生产力低下,大口径火炮,坦克,汽车尚不能生产。飞机和舰艇虽已生产出少量产品,但主要部件仍需进口。无批量生产能力,按战时标准,实际上等于不能生产。仅能生产步兵轻武器和小口径火炮。陆军步兵182个师又16个旅,骑兵9个师又6个旅,炮兵4个旅又二十个独立团及其他少量特种部队(其中40个师是以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黄埔军校生为军官而组建的部队,训练与装备较其它部队为好)。陆军总兵力约200万人。兵役制度不完善,军需补给与人员补充能力薄弱。

中国海军自甲午战争遭日本海军歼灭性打击以后就一直未能恢复元气。至1937年,全中国所有的舰队加起来只有大小舰艇120余艘,总排水量约11万吨。但实际作战的舰艇仅60余艘,排水量约6万吨,且多为超龄服役的老旧舰。无论从装甲,火力,射程,航速上讲,抗战时的中国海军都远逊于日本海军。虽然也可制造少量舰艇,但重要零部件都要进口,且无批量生产能力,根本满足不了

战时需要。

中国自清末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给日本后,国势大衰。民国建立之后又是军阀混战,发展缓慢。至抗日战争以前,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弱国。

二、抗日战争前日本军事力量和所处的环境

日本工业门类齐全,大口径火炮,坦克,汽车,飞机,舰艇均可生产研发,步兵轻武器和小口径火炮等的年生产能力,完全满足进行大规模战争的需要。陆军有17个常备师团,4个混成旅团,4个骑兵旅团,5个野战重炮旅团,3个战车联队,16个飞行联队,及守备部队。总兵力约38万人。但由于完善的兵役制度,尚有后备兵员总计448万余人。

日本海军自甲午战争中大败清之北洋舰队之后,一跃冲天而起。日本海军军舰种类齐全,全部可以自主设计制造,年造船业能力47万吨。至1937年,日海军共拥有大小舰艇285艘,总排水量约115.3万吨,其中战列舰9艘(27.2万吨),航空母舰4艘(6.9万吨),巡洋舰33艘(21.5万吨)...... 实力仅次于美英海军,居世界第三位.

日本自从在甲午战争中大胜中国,得到了清廷巨额赔款以后,国势大增。至1937年,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国。抗战前夕,中日两国国力根本就不是在一个数量级上。

三、抗日战争中中国的战略变革

(一)国民党的战略

九一八事变时,国民政府刚刚结束中原大战不久,军阀残存势力尤存,后方共产党红军势头又猛,所以国民政府奉行了不抵抗政策,借日本之手削弱了心腹之患的东北军。但到1937年情况已经不一样,红军到陕北之后仅剩4万多人,威胁基本解除,借追剿红军,中央军把势力已经伸到了西南,中央的控制权得到加强,即使是东北军也在与红军的作战中实力继续削弱。那么对于国民政府的最大威胁已经由国内转向日本侵略者。1936年发生的西安事变对全国的抗日运动也是一个推动,全国上下形成了对日强硬的共识。从地形上看,面对日本的侵略野心,也已经是退无可退,无论从哪方面讲都难以接受,华北如果丢失,整个中原大地都在日本的直接威胁之下,接下来恐怕就是等待亡国了,国民政府是无法

接受这样的结果的。

1940年百团大战解除了四川的威胁,同时滇缅公路开放了,英美的援助也来了,国民政府却掉转枪口了对准共产党了,40年底发动了皖南事变。皖南事变与百团大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百团大战以后,日军认识到,全面打垮国民政府已经不可能了,转向后方扫荡,国军的生存威胁暂时解除了,同时出于对共产党的忧虑,国民政府发动了皖南事变。皖南事变之后英、美、苏的激烈反应是国民政府始料未及的,都以停止援助威胁国民政府,最后国民政府的围剿政策以失败而告终。

(二)共产党的战略

在国共谈判中,由于共产党的坚持,八路军设立了指挥部,八路军隶属于第二战区,归阎西山所辖,但实际上八路军是独立作战,八路军指挥部是听从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的双重指挥,但以前者为主。对于毛的思路来说,八路军应该把主要力量放在游击战和创建敌后根据地上,但彭德怀和林彪等前线将领认为初期还是以配合友军为主,实际还是主要按照八路军指挥部的想法实行的。随着华北全面沦陷,国军主力南撤,八路军由此进入了游击战和创建敌后根据地的时期,也就是毛希望的局面,很快就创建了晋察冀、山东、冀中、晋西北、晋西南等根据地。日军在初期跳跃式推进,虽然把国民政权给赶跑了,但是新政权没有建立起来,在真空地带,八路军新四军到敌后以后由于积极抗日,很快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八路军新四军的主要思路就是到敌后创建根据地,日军打到那里,就跟到哪里,这一招很有效,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避免了与国军的冲突。

四、抗日战争中日本的战略变革

日本当时并没有全面侵华的计划,但没有计划不等于没有动机,九一八事变同样也不是由日本政府精心组织的行动,而是关东军私自行动。日本独特的组织结构决定了政府的软弱无力,二战之前日本是立宪君主制,天皇有很大的权力,作为军队是直接效忠天皇的,所以政府并不是完全对军队掌控。虽然日本没有制定详细的侵华计划,但是日本把侵略中国作为战略目标却是由来已久,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非常贫乏,要想发展成强国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而当时世界的大部分殖民地都给英法等国占去了,作为近邻的中国无疑是最理想的目标。

日军的战略目的很明确,就是建立在东亚的绝对势力,中俄是其最大的绊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