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权力制衡

论权力制衡
论权力制衡

论权力制衡

掌握权力的人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政治定律。为了防止腐败,使权力良好运用,就必须监督和制约权力的运用,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然而权力的制约向来是一项政治难题,要如何规范权力的运用,建立一套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目前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分权模式。我们最熟悉的是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后经古罗马西塞罗发展,最终经英国的洛克和法国的孟德斯鸠而完善的“三权分立”学说,将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由三个行政机关分别享有,相互约束,相互牵制,以权力制约权力。封建时代的皇帝就是因为集各种大权于一身,因而不受约束,权力的运用十分随意,导致专制独裁。所以,为了防止专制独裁,防止权力腐败,保障权力在法律范围内行使,就要将权力分散开来,形成三足甚至多足鼎立的局面。最常见的如美国就是这种三权分立的权力模式,议会、总统、联邦法院三权分立,彼此约束。正因为如此,美国的政权相对稳定,没有专制,也很少出现腐败,民主得以盛行。但是这种模式也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因为权力被分散了,所以在处理重大事件时三方任意一方的权力都不够用,都无权单独处理,需要三者的联合。这是若三者不能够团结一致,而是相互对立,就无法解决重大事情,势必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比如美国国会关门事件: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就总统奥巴马的医疗改革计划互不让步,国会未能通过新财政年度临时拨款预算案,美国政府非核心部门10月1日起“关张”。由此带来的代价是十分高昂的。所以权力的分散也会使得事情的解决、重大决策的制定变得更加艰难,这是不可避免的后果。

二是以法律制度规范政治权力。简言之,就是将权力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规定下来,减小权力所有者的自由裁量空间。这是一种对权力的静态制约方式,将政治权力转化为职权,通过法律设定职权的界限,禁止越界行使权力。当今很多国家都有宪法,就是为了约束国家权力,将政治权力置于法律之下,以保障公民的权利。封建时代皇帝的权力不受任何约束,没有界限,可以说其权力延伸到任何他想要的地方,极易侵犯老百姓乃至官员的正当利益。而将权力以明文形式作出规定,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都很清楚,防止了各种形式下的越权和滥用职权,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同时,还将运用政治权力的后果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予以明文规定,给权力持有者以警示,消除他们的侥幸心理,以责任机制制约政治权力的运行。这种权力制衡的方式是符合我们依法治国的方略的,强化法律的监督力量,以法律制约权力。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方式是有效的,但是法律也并非万能,不可能为权力织一个密不透风的大网,法律规定也会有漏洞,一些当权者会钻法律的空子,以各种所谓的理由滥用权力。但是本来就不存在一劳永逸的事。

三是以民主政治保障和制约政治权力运行。毛主席在谈到历史周期率问题时就强调民主的重要性,要跳出历史周期率就要让人民来监督权力。其实就是利用公众的力量来监督,规范权力的运行。公众力量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强大于国家的政治权力,所以当公众联合时,就可以凭借其强大的力量强制国家的政治权力为自己服务并限制和约束国家权力的运作。尤其是随着当代公民的各项权利的发展、完善,再加上现阶段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权利观念的加强,人民为了保护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会主动反抗国家权力的侵犯,制约政治权力的行使。现代民主政治的根本特征就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自己而不是代为掌权的人决定国家事务,决定与自己利益相关的重大事项,这样人民就将政府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对政治权力的运用也可以起到绝对的控制。总而言之,权力本来就来自于人民,由人民自身对权力进行限制和约束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在实行民主过程中也不能忘了法治,人民参与政治也应当通过合法的程序,否则就会造成文化大革命中所出现的民主的泛滥以及多数人的暴政。总的来说,从现今各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来看,民主是制约权力,保障权力合法运作的可行之策。

四是以精神力量制约制约政治权力。所谓精神力量,就是指利用基本的道德观念以及思想觉悟来引导当权者合理使用权力。儒家思想中就提出统治者应该仁政爱民,体恤百姓,不能滥用权力施暴于民。秦汉以后盛行的民本思想也强调也以民为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统治者要为百姓着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些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当权者的权力运作,对其行为有一定的引导力。虽然这并不会必然的约束当权者的行为,杜绝其作出滥用职权,损害百姓利益的事,但是至少给了他一点犹豫的时间,在心灵上或许会有点自责,而觉悟高的人自然就不会冒着道德的谴责铤而走险了。古代的皇帝虽然权力无限,但也会受天命和民本思想的制约,什么事情是不符合天命的,什么事情是违背传统的,

皇帝也会有这样的考虑。诚然,这不是一种很有效的制约权力的方式,专制时代暴君也时有出现,现代贪污腐败现象也屡禁不止。所以通过提高权力所有者的思想认识、道德觉悟,用精神力量规范和引导政治权力的行使只能作为一种制约权力的辅助方式。

以上几种权力制约方式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都不能做到到一劳永逸。可以说只要还有权力,就会出现滥用,因为谋求私利是人类的本性,所以要建立一种永久的平衡性机制是不太可能的,必须将各种方式结合起来并不断调整,以最大限度保障权力的合理运作。

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约束性分别指标是什么

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约束性分别指标是什么? 1.分别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 2.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 3.1个百分点,从8.3%到11.4% 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 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到10%的目标,十二五”规划中还明确了主要污染物控制总类,在“十一五”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这两个类别基础上,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两个类别的污染物控制指标。 就记得这么多了, 另外,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3月28日公布了“十二五”期间和今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的四大约束性指标。指标明确了2015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别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2%左右;明确今年这四项指标同比要分别降低4%、、4 %以上和7%左右以及提高2.2个百分点。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透露,工信部正在组织编制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初步确定“十二五”时期拟采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用水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及工业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他表示,这些指标比去年底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初步确定的目标略有调整,除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之外,其他三项指标要求更高。当时确定的是“力争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十一五’末均降低16%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5%左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6%左右”。 工信部公布“十二五”和今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四大约束性指标新华社南京3月28日电(记者郑晓奕、刘菊花)工业和信息化部28日公布“十二五”期间和今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四大约束性指标。明确2015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别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2%左右;明确今年这四项指标同比要分别降低4%、4%以上和7%左右以及提高2.2个百分点。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28日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会议上表示,工业领域将坚决完成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他透露,

数据库完整性

第五章数据库完整性 一、选择题 1.有一个关系:学生(学号,姓名,系别),规定学号的值域是8个数字组成的字符串,这一规则属于__________。 A 实体完整性约束 B 参照完整性约束 C 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 D 关键字完整性约束 【解答】C 2.完整性约束有两大类型,其中一种是静态约束,下面( c )不属于静态约束。 A.固有约束B.隐含约束C.语义约束D.显示约束 【解答】C 3.数据库的破坏一般来自四个方面,其中__________是属于完整性约束问题。 A.系统故障B.并发所引起的数据不一致C.人为的破坏 D.输入或更新数据库的数据有误,更新事务未遵守保持数据库一致性的原则 【解答】D 4. ________子句能够实现关系参照性规则。 A. PRIMARY KEY B. NOT NULL C. FOREIGN KEY D. FOREIGN KEY...REFERENCES... 【解答】D 二、填空题 1. 数据库的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 【解答】完整性 2.完整性约束是指和。 【解答】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 3.实体完整性是指在基本表中,。 【解答】主属性不能取空值 4.参照完整性是指在基本表中,。 【解答】外码可以是空值或者另一个关系主码的有效值 5.SQL标准使用了一系列概念来描述完整性,包括关系模型的________ 、________和 ________完整性。 【解答】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 6.数据库完整性的定义一般由SQL的________ 语句来实现。它们作为数据库模式的一部 分存入________中。

【解答】DDL 数据字典 7.关系模型的实体完整性在________ 中用________定义。 【解答】CREATE TABLE 、PRIMARY KEY 二、问答题 1.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 DBMS的完整性子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解答】数据库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DBMS 的完整性控制机制至少包括完整性约束的定义机制和完整性约束的检查机制。 DBMS完整性子系统的功能是: (1)监督事务的执行,并测试是否违反完整性规则; (2)如有违反,则采取恰当的操作,如拒绝、报告违反情况,改正错误等方法进行处理。2.完整性规则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关系数据库的完整性规则有哪几类? 【解答】完整性规则由三部分组成: 触发条件:即什么时候使用规则进行检查; 约束条件:即要检查什么样的错误; ELSE子句:即查出错误后该如何处理。 完整性规则有以下三类: 域完整性规则,用于定义属性的取值范围; 域联系的规则,定义一个或多个关系中,属性值间的联系、影响和约束。 关系完整性规则,定义更新操作对数据库中值的影响和限制。 3.试详述SQL中的完整性约束机制? 【解答】SQL中的完整性约束规则有主键约束、外键约束、属性值约束和全局约束等多种形式。 △主键约束。它是数据中最重要的一种约束。在关系中主键值不允许空,也不允许出现重复,体现了关系要满足实体完整性规则。主键可用主键子句或主键短语进行定义。 △外键约束。根据参照完整性规则,依赖关系中外键或者为空值,或者是基本关系(参照关系)中的该键的某个值。外键用外键关系子句定义,并考虑删除基本关系元组或修改基本关系的主键值的影响,依赖关系可按需要采用RESTRICT、SET NULL、CASCADE方式。△属性值约束。当要求某个属性的值不允许空值时,那么可以在属性定义后加上关键字:NOT NULL ,这是非空值约束。还可以用CHECK子句对一个属性值加以限制以及使用域约束子句CREAT DOMAIN 定义新域并加以属性值检查。 △全局约束。在关系定义时,可以说明一些比较复杂的完整性约束,这些约束涉及到多个属性间的联系或不同关系间的联系,称为全局约束。主要有基于元组的检查子句和断言。前者是对单个关系的元组值加以约束,后者则可对多个关系或聚合操作有关的完整性约束进行定义。 4. DBMS的完整性控制机制应具有哪些功能?

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一、权力制约理论的历史演变 权力制约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权制衡原则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监督原则的总称,其存在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前提是国家与社会的分离,社会成员获得了私人意义上的“市民(居民)”和“公”意义上的国家公民两种身份。一方面,他们为了培养独立和健全的人格,保留“自律”的空间,要求限制国家权力的恣意。另一方面,他们为了满足和实现自我利益,要参与公共决策和公共事务管理,并在这种过程中监督、制约、评判政府和公共权力活动的合法性。同时因为参与能力和参与环境的局限,导致国家权力的所有者与行使者二元对立,为了保证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使不脱离人民的掌握,防止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必然要寻求制约和监督公共权力的机制。 分权理论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在其《政治学》一书中提出“一切政权组织有三要素——议事职能、行政职能和审判职能。”其后经古罗马思想家波利比阿继承发展。近代分权学为洛克所倡导,孟德斯鸠加以发展完成。洛克在《政府论》中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洛克认为以上的三种权力不能集中到一个人和一个团体手中。否则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极大的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为个人或团体谋取利益。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进一步发展了分权理论,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主张司法独立。他强调,由于任何政府都有腐化的趋势和扩张权力的自发倾向,为了防止专制,应当实行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政治权力结构。孟德斯鸠提出并奠定了三权分立与制衡理论基础,其实质是反对和防止国王的专制统治,以保障谋求发展的新兴资产阶级所需要的自由,协调整合统治力量的方法和手段。到18世纪,美国的汉密尔顿、杰佛逊等人一方面将“分权理论”具体运用到了国家机构的创建和宪法的制定实践中,从而使“三权分立”由理论变成现实。同时他们又发展了“分权理论”,将联邦与各州纵向分权与制衡纳入分权体系。恩格斯从人民主权理论出发,并且为了矫正资本主义国家因实行“三权分立”理论的历史给理性评说。在那些确确实实实现了各种权力分立国家中,司法权与行政权是完全独立的。马克思在1831年对黑森宪法的赞扬也证明了他对权力的制约的重视。他说:“没有哪一部宪法对执行机关的权限作如此严格的限制,在更大程度上使政府从属于立法机关,并给司法机关以广泛的监督权。……高等法院有权对有关任免制度的一切问题作最后的决定,对政府活动进行监督,并且把违反宪法的官员送交法院审判,

完整性约束

完整性约束实验 实验目的:熟悉通迷Q射数据库进行操作完整性控制,包括三类完涮制短语、constrain 子句° 1. 实体完整性 定义表的主码 关系模型的实体完整性reate table中用primary keyt义。定义主码的方法为定义歹U级约束条件和定义为表级约束条件两种。 ⑴定义Student并将其中的noli性定义为主码。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7) primary key, Sname char(8) not null, Ssex char(2), Sage smallint, Sdept char(20)); 或者: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7), Sname char(8) not null, Ssex char(2), Sage smallint, Sdept char(20), Primary key(sno)); ⑵定义bourse并将其中的no届性定义为主码。 Create table course( cno char(7) primary key, cname char(8) not null); 2. 参照完整性 关系模型的参照完整性^rfeate table中用foreign key语句来定义的,并references 来指明外码参照的是哪些表的主码。 定义衣c,其床nc#照studen饮的主5%nq cn叠照course勺主S^nQ Create table sc( Sno char(7) not null, Cno char(7) not null, Grade smallint, Primary key(sno,cno), Foreign key(sno) references student(sno), Foreign key(cno) references course(cno)) 3. 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用户定义的届性上的约束条件。 ⑴ 列值非空。在定S表时,sno cn节日graded性都不允许取空值。

权力制约与权力制衡

权力制约与权力制衡 【摘要】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育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我们可以有一种政制,不强迫任何人去做法律所不强制他做的是,也不禁止任何人去做法律所许可的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关键词】权力、制约、制衡 权力不加限制就会被滥加使用。任何权力都必须受到制约。权力制衡与权力制约是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概念。“制约”一词含有约束、束缚、限制、牵制、制止等多层意义,它通过大会事物划定界限、规定范围、设定原则、建立机制、控制程序、进行评价等方式表现。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它属于哲学概念,“指一种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以另一种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制衡”一次也含有限制、牵制之意,但它还含有平衡、均衡、抗衡等表达对事物之间的相互较量、抗争、对抗加以协调的意义。在政治学中它指谓均衡政府各权力之间相互牵制和相互抗衡的状态或原则,常常被运用于政府权力分配模式的理论中,其运用的范围远不及制约概念。 法哲学在如此宽泛的意义上使用权力制约和权力制衡两个概念:权力制约是指以社会各种控制手段规范公职权力合理界限的活动。由于这些控制手段都必然表现为一种权力活动,所以权力制约实质上是借以某一种力量去控制权力运行。权力制衡是权力制约的一种模式,它特指将国家权力分立为若干系统由不同的人员和机关掌握,使之相互独立、相互牵制和相互平衡的一种制约原则或政府体制。既“以权制权”。权力制约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权与制衡原则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监督原则的总称,其存在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前提是国家与社会的分离,导致出现了一个不依附于土地、国家、教会、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私人自治的领域。社会成员本身获得了私人意义上的“市民”和“公”意义上的国家公民两种身份。一方面,他们为了培养独立和健全的人格,保留“自律”的充分空间,要求限制国家权力的恣意。另一方面,他们为了满足和实现自我利益,要参与公共决策和公共管理,并在此过程中监督、制约、评判政府和公共权力活动的合法性。同时,因为参与能力和参与环境的局限,导致国家权力的所有者与行使者的二元对立,为了保证公共权力的行使不脱离人民的掌控,所以也必然要寻求制约公共权力的机制。权力制约的途径是影响、支配、控制他人的能力,权力来源于权利。权力的取得只有两种形式,要么是授予,要么是攫取,授予的权力是合法的权力,攫取的权力是非法的权力。 要制约权力,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就是分权,包括纵向分权(中央和地方分权)和横向分权(政府部门内部分权,如立法、行政和司法的分权),以及权力的制衡,以权力制约权力;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要以权利制约权力,权力必须为权利服务,而不能反过来侵犯权利。要制约权力,就必须通过立宪的方式,把上述体制固定下来,使行使权力的人也不能更改,并保证司法的完全独立,同时给予人民多方面的渠道提出自己的诉求,保护自己的利益。孟德斯鸠将在《论发精神》中就提出:“从食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的观点。中世纪时期,马西利则公开宣称主权由人民制约神权由王权制约。他将权力制约表述为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对王权的限制,其制约力量来自人民。他明确指出“市民全体或是全部之多数者是最高权力者”,他们不仅拥有立法权,并且具有限制、纠正行政人员行为的权力和免其职务的权力,立法高于行政权;二是对神权的限制,其制约力量是国家。在后来,洛克的分权主义提出来之后,美国则欣喜地传承了这一思想并得以体现。权利保护,现代法治社会权力-权利处于对峙状态,只有为公权力设置各种“障碍”,防止恣意妄为,才能保障公民权利从市民社会-政府二元结构说,只有限制后者,才能保证社会平衡稳

1完整性约束条件作用的对象有

习题四 一、填空题 1.完整性约束条件作用的对象有,和。 2.静态关系约束包括,,和。 3.有时要删除被参照关系的某个元组,而参照关系有若干元组的外码值与被删除的被参照关系的主码值相同,则系统采取的策略可能有,和。 4.并发操作可能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包括:, 和 5.基本的封锁类型包括:和。 6.预防死锁可采用的方法有:和。 7.DBMS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故障主要分为三种:, 和。 8.数据库转储的方式有和。 二、选择题 1.对于员工信息表,限制其字段“部门”的取值集合是[人事部、销售部、生产部、后勤部],该约束属于。 A.静态列级约束 B.静态元组约束 C.静态关系约束 D.动态元组约束 2.可用于定义两个表之间的关系的约束为。 A.实体完整性约束 B.参照完整性约束 C.函数依赖约束 D.统计约束 3.下列不是事务的特性。 A.原子性 B.一致性 C.隔离性 D.封装性 4.采取技术可以解决事务并发操作中可能带来的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A.封锁 B.完整性控制 C.死锁 D.加密 5.可用使用方法避免活锁。 A.先来后服务 B.先来先服务 C.顺序封锁法 D.超时法 6.由于停电而造成数据库停止运行,属于故障。 A.事务内部故障 B.故障检测

C.事务处理 D.完整性控制 三、问答题 1.什么叫数据库保护?它有哪些内容? 2.什么叫数据库的安全性? 3.什么叫数据库的完整性?目前有哪些完整性保护措施? 4 .数据库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有什么关系? 5.试述可信计算机系统评测标准的情况,试述TDI / TCSEC 标准的基本内容。 6 .试述TcsEC ( TDI )将系统安全级别划分为4 组 7 个等级的基本内容。 7.试述实现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8 .什么是数据库中的自主存取控制方法和强制存取控制方法? 9 .SQL 语言中提供了哪些数据控制(自主存取控制)的语句?请试举几 例说明它们的使用方法。 10.请用SQL的GRANT 和REVOKE语句(加上视图机制)完成以下授权定义或存取控制功能: ( a )用户王明对两个表有SELECT 权力。 ( b )用户李勇对两个表有INSERT 和DELETE 权力。 ( c ) 每个职工只对自己的记录有SELECT 权力。 ( d )用户刘星对职工表有SELECT 权力,对工资字段具有更新权力。 ( e )用户张新具有修改这两个表的结构的权力。 ( f )用户周平具有对两个表所有权力(读,插,改,删数据),并具有给其他用户授权的权力。 ( g )用户杨兰具有从每个部门职工中SELECT 最高工资、最低工资、平均工资的权力,他不能查看每个人的工资。 11 .把习题8 中(1)---(7)的每一种情况,撤销各用户所授予的权力 12. 为什么强制存取控制提供了更高级别的数据库安全性? 13.理解并解释MAC 机制中主体、客体、敏感度标记的含义。 14 .什么是数据库的审计功能,为什么要提供审计功能? 15 .统计数据库中存在何种特殊的安全性问题? 16.数据库的完整性概念与数据库的安全性概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7.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可分为哪几类? 18 . DBMS 的完整性控制机制应具有哪些功能?

关于权力的制约与监督问题的若干思考

关于权力的制约与监督问题的若干思考 引言 关于权力的制约与监督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政治建设上的一个非常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一命题更把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问题突现出来。因为按照一般的现代政治发展规律来看,权力的制约与监督的内容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支柱和基石。 历史上人们对于权力的结构怎么样才是合理?如何设置权力才能有效的推动社会的发展曾经作过长期的探索。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人们发现没有制约和监督机制的政治制度难以成为民主政治,同样没有制约和监督内涵的法律和政治制度这样的国家也难以成为法制国家,所以我们探讨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是和建设政治文明有直接内在联系。 本课题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权力制约与监督概述 二、关于权力制约监督的理论 三、进一步健全权力制约监督制度 一、权力制约与监督概述 (一)政治权力的涵义 政治权力的核心词就是权力,权力一般是指特定的社会主体对一定的客体的支配力量和制约能力。从互动的角度看,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领域里的权力现象通常称为政治权力,是在政治活动中政治主体对特定客体形成的支配力量和制约能力,表现为互动关系。 政治权力的主要特点: 1、政治权力主体方面有它特定的范围,主要是政治组织(政府、政党、政治社团等 等)。领袖个人也是政治权力的主体,但是在现代,领袖决不仅仅是个人现象,它 同样是一个组织现象。 2、表现形式方面,从外观来看权力通常是一方对他方的优势和制约的一种关系,体 现了权力主体的优势地位以及它本身具有对他人的制约能力。 3、从权力的关系能够得以形成实现的途径方面,形成的途径有多种手段和措施。比 如强制性的手段、功利性的手段、感召性、理念性的手段,多种多样,不尽相同。 4、在政治权力的目的方面,我们知道在政治生活中,所有的政治动因,都不是无源 之水。在它的活动背后都有它的经济的、利益的动因。所以,不论是什么政治权 力关系,它都追求特定的利益目标; 5、主客体关系方面,政治权力的主客体二者之间具有相对性。相对性主要体现在二

线性规划教学目标1.解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划概念

线性规划 教学目标: 1.解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划概念; 2.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3.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 教学重点:线性规划问题。 教学难点:线性规划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这一节,我们将应用这一知识来解决线性规划问题.所以,我们来简要回顾一下上一节知识.(略) 2.讲授新课: 例1:设z=2x+y,式中变量满足下列条件: ,求z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变量x,y所满足的每个不等式都表示一个平面 区域,不等式组则表示这些平面区域的公共 区域.(如右图). 作一组与l0:2x+y=0平行的直线l:2x+y=t.t∈R可知:当l在l0的右上方时,直线l上的点(x,y)满足2x+y>0,即t>0,而且,直线l往右平移时,t随之增大,在经过不等式组①所表示的公共区域内的点且平行于l的直线中,以经过点A(5,2)的直线l2所对应的t最大,以经过点B (1,1)的直线l1所对应的t最小.所以 zmax=2×5+2=12 zmin=2×1+1=3 说明:例1目的在于给出下列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 线性规划的有关概念: ①线性约束条件: 在上述问题中,不等式组是一组变量x、y的约束条件,这组约束条件都是关于x、y的一次不等式,故又称线性约束条件. ②线性目标函数: 关于x、y的一次式z=2x+y是欲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x、y的解析式,叫线性目标函数. ③线性规划问题: 一般地,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统称为线性规划问题. ④可行解、可行域和最优解: 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y)叫可行解.

浅谈我国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浅谈我国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摘要】科学配置权力,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制度,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探究几种权力制约模式,并考察我国现行的监督机制,然后分析现阶段我国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权力制约,监督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及时科学配置权力,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制度,很容易产生寻租与腐败现象。因此,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制约放到监督之前。十七大报告为目前我国权力制约与监督制度研究指明了方向。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我国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战略定位。这一系列文件对于规范我国的权力运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究几种权力制约模式,并考察我国现行的监督机制,然后分析现阶段我国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一、权力制约与我国现行监督体系 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表明,权力制约模型大致分为四种,分权模式、以权利制约权利模式、以法律制约权利模式和以监督体系制约权利模式。分权模式的主要内容是,将国家权力分为三种,在各个权力之间,均衡分配权力,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保持一种权力之间的均衡态势,相互牵制;以权利制约权利模式是指,在国家权力向公民权利分流的过程中,因国家权力而生并受法律义务所保障的公民的法律权利的行使,可以反过来制约国家权力的扩张,这就是以权利制约权力模式,以法律制约权利模式,即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强化法律的监督作用,达到通过法律来制约权利的目的;以监督体系制约权利模式,通过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人民团体监督和舆论监督等方式来达到对权利的制约。这种模式只作用于事后,而没有事前反应机制。因此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建立起权利主体的自我约束能力。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社会主义的权力制约与监督体系。这套体系包括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等等,主要可分为执政党的自我监督和党外监督。党内监督主要靠政党内部的一种自我约束机制,党外监督则是依靠非党组合和人民群众对党的监督。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不同,我国主要是以法律制约和相应的监督体系制约权利来达到权利制约的目的,是属于民主集中式的权力结构,这是颇具中国特色的权力制约结构。但是,伴随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原有权力制衡与监督体系越来越体现出缺陷与不足。 二、现阶段我国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权力结构不合理。我国的国家权力结构是权力运行的双轨制。一条是原有的、传统的党的一元化领导的权力运行轨道,一条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权力

数据库实验报告完整性约束

数据库实验报告完整性约束

大连海事大学 数据库原理课程实验大纲 实验名称:实验七完整性实验学时: 2 适用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 实验环境: Microsoft SQL server 2014 1实验目的 (1)掌握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的创建方法。 (2)掌握完整性约束的运行检查机制。 (3)掌握参照完整性的级联删除和修改方法。(4)掌握正确设计关系模式完整性约束的方法。 2实验内容 2.1 掌握实体完整性约束的创建和使用方法 (1)创建表时定义由一个属性组成的主键(给约束命名)。 (2)创建表时定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属性组成的主键(给约束命名)。 (3)删除以上两个主键约束。 (4)利用ALTER TABLE语句定义上述两个主键。

2.2 掌握参照完整性约束的创建和使用方法 (5)创建表时定义一个列级参照完整性约束(给约束命名)。 (6)创建表时定义一个表级的由两个属性组成的参照完整性约束(给约束命名)。 (7)设计数据更新语句检查参照完整性约束是否起作用。 (8)删除上述完整性约束。 (9)利用ALTER TABLE 建立上述参照完整性约束,并且规定UPDATE/DELETE时的动作。(10)设计数据更新语句检查参照完整性约束及其相应的动作是否起作用。 2.3 掌握用户自定完整性约束的创建和使用方法 (11)定义一个检查约束,检查其值在某个取值范围内,并设计相应的更新语句检查该约束是否起作用? (12)定义一个检查其值符合某个匹配模式的检查约束(使用LIKE),并设计相应的更新语句检查该约束是否起作用? (13)定义一个检查其值符合某个正则表达式的检查约束(使用SIMILAR TO),并设计相应的更新语句检查该约束是否起作用?

权力制衡

权力制衡 目录 定义 权力制衡理论简要介绍 孟德斯鸠与列宁权力制衡理论的比较 定义 权力制衡,是指在公共政治权力内部或者外部,存在着与权力主体相抗衡的力量,这些力量表现为一定的社会主体,包括个人、群体、机构和组织等等,他们在权力主体行驶过程中,对权力施以监督和制约,确保权力在运行中的正常、廉洁、有序、高效等,并且使国家各部分权力在运行中保持总体平衡。这些制衡有利于保证社会公正合理的发展方向,以及社会整体的目标的实现。 权力制衡有多种形式。西方的分权制衡是其中一种。分权制衡是指权力不是集中于国家机构的某一部门或某一部分人,更不是个人独揽,而是和地分割成若干部分,为不同机构所分掌,然后在不同权力之间形成制衡关系,相互牵制、互为监督。 权力制衡理论简要介绍 权力制衡的政治体制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虽然古代西方就存在过权力制衡的政体,如古希腊古罗马就有过权力制衡。斯巴达政体中,由于各个政体要素的混合,每一种个别权力都受到另一种个别权力的防范,使它免于受到另一种权力的侵犯。但是,在当时,权力制衡的政治结构只是偶然产生、不具有普遍性的个案。权力制衡在近代成为一种民主政治的法治原则,应当归功于启蒙思想家的努力。孟德斯鸠及其他思想家将权力制衡的基本理论归结为两个基本思想: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道德约束不了权力,权力只有用权力来约束。近代以来西方法治的发展,在严格意义上就是这两个基本思想的外化。严格意义上,近现代法治史,就是一部权力约束和制衡史。而全部近现代法治史都证明了一个基本事实: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腐败,权力只有用权力来约束。

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诗的舆论监督,当时还创造了“三监”制度,并成为以后秦汉时的监察御史和刺史制度的渊源。此后中国各朝代都建有权力监督制度,西汉中期开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如御史的监察、丞相司直的监察、司隶校尉的监察等。西汉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报箱。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忽必烈曾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这些制度虽有一时一地之效,但并不能对贪官保持持久的威慑力,因此,腐败是封建专制的伴生物。 近代法治产生后,以权力制衡为核心的法治原则替代权力监督,成为民主政治最主要的制度保障,从而使权力监督和权力制衡有了明显的区别。在封建专制社会,权力监督是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权力约束。而在民主政治中,权力约束最主要的形式是权力制衡,权力监督只是一种从属性的权力约束。从逻辑上说,权力监督中的权力,是一种外在的权力,从功能上说,它最多只能起到事后的作用。同时,由于监督权本身也是一种权力,它也必须受到监督。于是就会产生一种监督权由谁来监督的问题。这种监督无限累加的怪圈,是传统监督制度永远不能从根本上克服腐败的根源。而权力制衡中的权力则不同,它是一种内在的权力。在权力制衡中,每一个权力行使者都具有权力的行使者和权力的制约者的双重身份。权力的行使者不仅受到其他权力的约束,而且也同时约束着其他权力。这种约束中行使权力,而行使中又约束权力的机制,跳出了传统监督中“监督权由谁来监督”的无限累加怪圈。 在中国法治建设中,“绝对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已深入人心,但人们对权力监督与权力制衡关系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我们应该明确权力监督的法治地位,但同时,我们不能将权力监督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惟一权力约束形式,不能用权力监督替代权力制衡。都说中国的反腐败任重道远,其实,如果真正将权力制衡原则运用到法治建设中去,就可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杜绝腐败。道理很简单,在权力制衡中,“破坏和滥用准则是有限制的,因为法律的执行人最终发现自己也不能摆脱法律的判决”。 孟德斯鸠与列宁权力制衡理论的比较

广东省规划建设用地建筑用电约束性指标编制技术导则

广东省规划建设用地建筑用电约束性 指标编制技术导则 (征求意见稿) 二O一三年五月

前言 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粤建意见[2011]163号文件“关于征求《落实建设用地用电标准和核定规划用电指标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的要求,广东省各地应当依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广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等国家和省有关法规、标准规定,修订现有的建设用地用电标准。各地应结合用电分类统计实际情况,在科学分析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当地不同类型建设用地建筑用电标准,理论上所制定的用电标准不得超过《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的上限值。建设用地用电标准可作为各级城乡规划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的重要依据。 本技术导则依据相关国家法律法规,且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和吸收了国内外规划建设用地用电约束性指标研究的成果和经验,结合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现状和特点,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制定了本导则。 本技术导则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编制原则;4基本规定;5规划建设用地建筑用电约束性指标确定方法的选择;6最大用电负荷利用小时数法;7负荷指标确定法;8需要系数确定法。 本技术导则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技术导则主编单位: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目录 前言 (1) 目录 (2)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编制原则 (4) 4 基本规定 (5) 5 规划建设用地建筑用电约束性指标确定方法的选择 (7) 5.1单一功能建设用地建筑用电约束性指标确定方法 (7) 5.2混合功能建设用地确定用电约束性指标确定方法 (9) 6 最大用电负荷利用小时数法 (11) 6.1 样本量和样本选取 (11) 6.2 最大用电负荷利用小时数的确定 (11) 6.3 建筑用电限额指标的确定 (12) 6.4 建设用地用电约束性指标的确定 (12) 7 负荷指标确定法 (13) 7.1 样本量和样本选取 (13) 7.2 样本数据处理分析 (13) 7.3 建设用地用电约束性指标的确定 (14) 8 需要系数确定法 (16) 8.1 样本量和样本选取 (16) 8.2 用电设备装机容量指标的确定 (16) 8.3 需要系数的确定 (16) 附表1 (19)

权力制衡机制在团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权力制衡机制在团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我们这个组织和很多组织完全不一样,我们不但要求你出钱,更希望能凝聚企业家的精神,让更多的企业家投入其中,投入时间和精力。 嘉宾简介:任志强,阿拉善SEE第五任会长、著名企业家。 采写:杨子云,腾讯文化高级编辑。 【编者按】2014年6月5日,阿拉善SEE即将迎来十周年庆典。在此之前,腾讯文化专访现任第五任会长任志强先生。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从2004年成立起,就一直倍受各界关注,一是因为这是中国企业家群体的一部分自觉联合起来,承担环境责任;二是阿拉善SEE采取了一种在中国大陆前所未有的民主治理方式。十年过去,SEE坚守了哪些最初的传统和理念?经历了哪些冲突域变革?又有了哪些改变?这是每一个关心SEE成长的人都关心的话题。现任会长任志强先生在SEE的经历,颇显特殊,他在第一届时两次竞选监事皆无奈落选。在第二届高票当选监事长,在第四届当选章程委员会主席,第五届高票当选会长。是唯一的把SEE管理层三个重要职位都当选了一遍的人,监事长、章程委员会主席、会长,这三个角色设臵,在SEE分别意味

着什么?任志强先生在这三个岗位上分别有什么贡献?在对话中,他强调了权力制衡的重要,强调了规则和章程的重要,更强调了公共服务是一种责任,需要付出时间和热情。因篇幅原因,以下发布采访第一部分内容,实录如下: 腾讯文化:任先生你好,很高兴能在SEE十周年之际,向身为现任会长的您提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关于您个人。您在SEE曾两度选举失败,第二届成功当选监事长,第四届成功当选章程委员会主席,第五届当选会长。您是SEE这个机构里唯一的先当选监事长,继而当选章程委员会主席,目前又当选会长的人。请问,这三个职位,在SEE里各自有怎样的角色设臵?您在这三个角色中分别给SEE带来了什么贡献? 任志强:SEE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公益组织,更多是用民主的一种治理方式来进行的。当第一次刘晓光要用任命的方式去安排理事会时,大家提出反对意见。可以说,我们在第一次会议上就否定了刘晓光原来提出的人选,进行了一个充分的、完全民主的自由选举。 在这个自由选举过程中,因为很多人之间是陌生的,很多人之间是第一次见面,而有些人是处于一个团体内的,比如台湾的企业家,他们相互之间熟知或者互相认识,所以在第一次搞选举时,他们可以形成统一的意见。但就其他成员来说,很难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情况下达成统一意见。

国家权力的分化与制衡——宪政制度和监督理论的梳理

胡锦涛同志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那么,如何才能依法治国?简单地说,就是要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来管理国家事务。进而言之,就是国家事务的管理者应该依法办事。如果国家事务的管理者在管理国家事务的过程中不依照法律的规定行使职权,甚至违反法律规定行使职权,那么依法治国则必然是停留在认识论的层面上。因此依法治国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国家事务的管理者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和要求行使职权,任何违规或违法的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这就必然意味着管理国家事务的各项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要依法治国,权力就不能滥用,权力就必须要受到制衡和监督。 由于权力现象在人类社会广泛存在,权力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多种不同的用法。我们可以将它的基本含义作这样的界定:权力是指在特定社会关系中一方主体对另一方主体所拥有的某种优势力量的体现。这种优势力量意味着“一个人或一些人在社会行动中甚至不顾他人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而“不管这种机会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在这里,我们所讨论的对象仅限于权力的一种,即国家权力。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国家权力与分散的个人权力不同,是一种“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因而,只有社会从整体上存在一定的意识形态与组织条件,这种权力才能形成。 随着人类政治实践的加深,关涉国家权力的组成形式和相互关系的制度与理论-宪政制度与宪政理论就逐渐产生了。所谓宪政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中运行的各种基本政治制度。它既表现为一系列成文的宪法规范,也表现为行动中的各种约定俗成的宪法惯例。宪政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制度形式,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在于设计和建设一个尽可能妥当的国家构架,使国家权力既保持有效运行,又能够有所节制而安全地运行。美国政治家麦迪逊认为,要作到这一点,就要使国家机构“不同的部门之间获得适当的制约与平衡”。这一产生于西方社会的著名政治主张,在理论上可以说有着以下两种含义:一方面,国家权力要有所分化,分别执行不同的职能。近代西方社会中的分权理论系统地表述了这一要求。简单地说,分权理论的观点是:“……关键是要将政府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门或三部分。三个部门中的每个部门都有相应的、可确定的政府职能,……政府的每个部门都一定要限于行使自己的职能,不允许侵蚀其他部门的职能。进而,组成这三个政府机构的人员一定要保持分离和不同,不允许任何个人同时是一个以上部门的成员。这样一来,每个部门将对其他部门都是一个制约,没有任何一群人将能够控制国家的全部机器。” 另一方面,国家权力之间要相互制衡。权力分立的功能主要在于分散权力的决策中心,消极地限制权力的范围,从而由人们从外部来防止权力的滥用;而权力的制衡的功能则在于在权力之间“对权力行使实行一套积极限制”。尽管任何一种分化的国家权力都不能随意干涉、控制其他国家权力,但为了促使不同的权力机关之间积极地相互监督,还应授权一个 “在实践上这就是授权一个部门国家权力机关对另一个国家权力机关行使一定的直接控制权。 在其他部门行使职能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尽管是有限的作用。因此,给予了行政部门对立法进行否决的权力,或者给予了立法部门以弹劾权。”应当注意的是,任何一个具体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都不是全能的。它不能代替其他国家机关执行所有的职能。在特定的领域内,权力执行者独立自主做出决定的决策自主权是不可避免和不能缩小的。因此,不同的国家权力之间的这种“干预”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依照一定的程序进行。 上述权力制衡的理论对纯粹的权力分立理论做出了一些重要的修正,它意味着国家权力之间在职能上所存在的分化,只是部分的分化,而不是绝对的、纯粹的分割和独立。

关系模型的完整性约束

关系模型的完整性约束 关系模型的完整性约束是对关系中数据的约束,其目的是保证在对关系中的数据进行操作时保持数据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关系模型中包括了3类完整性约束,即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1.实体完整性 实体完整性(Entity Integrity Constraint)规则:若属性A是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的值不能为空值。 实体完整性规则具体说明如下: (1)使用“Null”表示空值,表示的不是空格值,而是表示“不知道”、“不存在”或“无意义”的值。 (2)实体完整性规则是针对基本关系的。一个基本表通常对应现实世界的一个实体集。 (3)实体完整性规则可以保证实体是可区分的。如果主属性取空值Null,就表明实体集中存在不可标识的实体,即存在不可区分的实体,这显然违背了现实世界。 (4)实体完整性规则可以保证实体的唯一性。关系中使用主码作为唯一性标识,因此,不允许主码中的属性出现重复值。 例如,学生档案表中的学号是主属性,学号属性不允许为空值,而其他属性,如“性别”为空,则仅仅表明该学生的这些特征值还不清楚,但不影响该元组所表达的意义和它所具有的唯一性。 2.参照完整性 参照完整性(Referential Integrity Constraint)规则: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 s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可以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关系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或者等于关系S

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例如,有学生档案、专业两个关系,其关系模型表示如下: 学生档案(学号,姓名,性别,年级,专业编号) 专业(专业号,专业名称,所属学院) (1)外码和参照关系 设F是基本关系R的一个或一组属性,但不是关系R的码。如果F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 s相对应,则称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Foreign Key),并称基本关系R为参照关系(Referencing Relation),基本关系S为被参照关系(Referenced Relation)。需要说明的是,R的外码F与S的主码K s必须来自于同一个域。 例如,专业关系的专业号与学生档案的专业编号相对应,因此专业编号是学生档案关系的外码。同时,学生档案关系是参照关系,而专业关系是被参照关系。 (2)参照完整性规则 上例中,专业编号是学生档案关系的外码,它的值将参照专业关系的主码(专业号)属性。它的取值只能是: ●空值:表示该学生至今还未分配专业; ●非空值:该值只能来自于专业关系的专业编号属性中的某一个值。 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User-Defined Integrity Constraint)是针对某一具体关系数据库的约束条件,它反映的是某一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满足的语义要求。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都应该提供定义和检验这类完整性机制,以便统一检验和处理这种约束,而不再由应用程序来提供这个功能。 例如,人员的“性别”属性的取值只能是“男”或“女”,“成绩”属性的取值范围在0~100之间。因此,当用户向关系表中输入数据时,如果某个属性定义了约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会自动检测输入值是否符合约束条件,若不符合,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会拒绝该值的输入,从而保证了数据输入的合理性。

制约与监督的区别

制约与监督的区别 对于检察机关的性质和职能来说,监督是本质性的、根本性的,制约是派生性的、从属性的。 高检院《关于检察机关侦查工作贯彻刑诉法若干问题的意见》(高检发研字 19971号)中曾就监督与制约的关系作了比较准确的界定和区分。从法律文本来看,监督与制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刑事诉讼法在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同时,还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与公、检、法三机关之间的相互制约既有联系,又有质的区别,不能相互混淆和替代。监督与制约的联系在于,它们都是对权力行使的约束、限制和控制,都能起到防止和纠正工作中失误的作用,目的都在于保障执法和司法机关正确地认定事实和运用法律。监督与制约的区别在于: 1.制约与监督的行为走向不同,制约是互相的,而监督是单向的。制约是由相关权力主体(机关、机构或个人)各自承担特定的执法任务所产生的,这种相关性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各权力主体处于权力运行的不同程序和阶段,有前后之分,前后权力行使的结果形成互相制约;二是各权力主体在同一程序或阶段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共同参与和相互辩论对最终结果形成制约。譬如,在刑事诉讼中,侦查、控诉、审判由于分工不同,职能的内涵各异,互相衔接,交互发生作用而形成互相制约的诉讼机制,这种互相制约以一方的存在作为另一方存在的前提。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特定机关、机构或个人的权力或者权利,譬如,诉讼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特定职权,对诉讼活动是否合法的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一种形式和在诉讼中的具体体现。正因为如此,在刑事诉讼中,只有检察机关才是监督主体,而并非互相制约的各方都互为监督主体。 2.制约与监督的影响范围不同,制约的影响在于它对上一个环节中权力行使的结果作出评判以及决定是否启动下一个环节的程序,而监督是对权力行使过程或者结果提出意见或建议。譬如,在刑事诉讼中,制约主要表现为一个程序结束向另一个程序转换时两个诉讼程序的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它的指向和影响主要是诉讼的结果。监督则不同,它存在于诉讼活动的始终,不仅包括对诉讼结果的监督,而且也包括对诉讼过程的监督。 3.制约与监督的效果或影响方式不同,制约对于受制约方是决定性的、负完全责任的,不要求被制约方作出积极的回应,受制约方要么接受制约方的决定,要么依法选择其他的程序或路径继续推进;而监督对于受监督方的决策和行为是督促性的,要求被监督方作出积极的回应,但不具有决定性,也不参与决策,因而不负决策和执行责任。譬如,在刑事诉讼中,对诉讼活动的制约是诉讼主体间审查、复核、退回程序等方式进行,互相制约的各执法主体都独立地对自己的决定负责,以自己的决定影响对方执法决策或行为的结果。检察机关对诉讼活动的监督,如果以提出纠正意见的方式进行监督,被监督部门应当执行;如果以检察建议的方式进行监督,要求受监督方重新考虑或审议并作出新的决策,但不具有强制性。互相制约关系随着诉讼程序的推移而自行得以解决。对刑事诉讼中违法行为的监督,是以违法行为得到受监督方自己来纠正而得以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