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开放经济理论
西方经济学十一章hppt课件-精选文档
![西方经济学十一章hppt课件-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1783d6bf7ec4afe04a1dfe1.png)
⒊增值法:把所有企业单位投入的生产要素新创造出来的 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的销售价值汇总。
10
云南大学
宏观经济学
GDP
11
云南大学
宏观经济学
表1-1 服装生产过程中的市场价值增加(单位:元)
生产阶段 棉花 棉纱 棉布 服装 合计 产品收入 15 20 30 50 115 中间成本 15 20 30 65 增加值 15 5 10 20 50 要素收入 15 5 10 20 50
5
云南大学
宏观经济学
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概念
GDP
Gross National Product
简称 GNP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 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
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经济活动的基本总量是对国民经济
活动进行核算的核心指标。
6
云南大学
宏观经济学
2
云南大学
宏观经济学
世界各国曾采用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可以分为两种: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是 联合国于1968年公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 系》,目前世界上各国基本采用SNA。
GDP
SNA
MPS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简称 MPS,是前苏联提出的一套核算方法和体 系,过去主要为中央计划经济国家所采用
GDP
减
GNP-GDP=NFP NFP即国外净要素收入(支付)
9
云南大学
宏观经济学
二、GDP的核算
⒈生产法:生产法只从最终产品来计算GDP。
GDP
⒉收入法:从居民户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 看,是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 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 到的全部收入的加总。 支出法:把一个国家一年期间投入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 的产品和劳务按购买者支出的金额分类汇总。
西方经济学马列工程第十一章
![西方经济学马列工程第十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2e08857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12.png)
西方经济学马列工程第十一章西方经济学马列工程第十一章:西方经济学与马列主义经济理论的深度剖析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理解和把握不同的经济理论显得尤为重要。
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理论作为两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思想体系,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和共同点。
西方经济学,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理论体系。
它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认为市场能够通过价格信号和竞争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被视为经济运行的基础,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而在宏观经济学中,关注的是整体经济的运行,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问题,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进行调控。
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理论则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并最终推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过渡。
列宁则在马克思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俄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了探索。
在价值理论方面,西方经济学中的价值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理论中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意味着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视角下,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而在西方经济学中,价值的决定因素更加多样化。
在分配理论上,西方经济学主张按照生产要素的贡献进行分配,即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都能获得相应的报酬。
而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的不平等。
在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强调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创新等因素的作用,认为这些因素能够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理论则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经济的真正发展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三版)》第11章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三版)》第11章](https://img.taocdn.com/s3/m/80efae0acc1755270722081a.png)
7、下列哪种情况有利于本国产品出口( C )
B、本国发生通货膨胀; D、本国通货膨胀率高于 外国通货膨胀率。
8、在浮动汇率制下,本国货币供给增加。( C)
A、IS曲线向右移动; C、LM曲线向右移动;
B、IS曲线向左移动; D、LM曲线向左移动。20
9、当本国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 D )
确。
A、本国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B、资本内流; C、与本国有贸易关系的其他国家收入增加; D、以上都正
10、如果一国内部实现均衡,国际收支有顺差,这时 适宜采取( D )
A、紧缩性财政政策; C、紧财政松货币政策;
B、紧缩性货币政策; D、松财政紧货币政策。
11、如果一国处于国内失业、国际收支有逆差的状况, 这时适宜采取( ) D
第十一章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与调节
1
第一节 开放经济的基本知识
一、开放程度的衡量
进口+出口 对外依赖度=—————— GDP
决定一国开放程度的因素: 自然资源的赋予情况; 经济发达程度; 经济结构的差异; 历史传统; 经济政策以及其他政治或文化因素。
2
二、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 内对外国的全部经济交易所引起的收支总额的 对比。
17
四、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
1、建立各种国际经济组织
2、进行双边或多边谈判 3、建立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18
选择题
1、衡量一国开放程度高低的标准是( A )
A、进口与GDP的比率; B、出口与GDP的比率; C、净出口与GDP的比率; A、资本性转移; C、服务; A、货物; C、收入;
6
《西方经济学》 第十一章 chapter11 课件 PPT
![《西方经济学》 第十一章 chapter11 课件 PPT](https://img.taocdn.com/s3/m/6c49d2d9ce2f0066f5332249.png)
.A
E
i1
S<I,M>L
.D
S<I,M<L,i ↑ Y1 Y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
.C
.B
S>I,M<L
IS、LM曲线的变动 IS、LM曲线的变动
(1)自发总需求变动 自发总需求变动
自发总需求增大,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自发总需求增大,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自发总需求减小, 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自发总需求减小,IS 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二、IS 曲线
含义: 含义:与任一给定的利率相对应的均衡 国民收入水平。 国民收入水平 。 IS 曲线上任意一点都对应 一个产品市场均衡状态。 一个产品市场均衡状态。 IS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值。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值。 原因: 原因:利率下降意味着一个较高的投资 水平,从而有一个较高的储蓄和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 水平,从而有一个较高的储蓄和收入水平
货币市场均衡
货币需求函数
L = L1 (Y ) + L2 (i )
货币市场均衡
M = L = L1 (Y ) + L2 (i )
讨论: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表达, 讨论: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表达,即 LM 曲线的形状。 曲线的形状。
LM 曲线 i
LM
O Y
i L< M LM
i ↓压力 i↑压力 ↑
L> M
Y
•
在LM曲线以上的区域,因为货币的交易需求 LM曲线以上的区域 曲线以上的区域, 已经为国民收入锁定, 已经为国民收入锁定,利率偏高致使货币的投 机需求减少,所以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机需求减少,所以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而 LM曲线以下的区域 曲线以下的区域, 在LM曲线以下的区域,同样在货币的交易需求 为国民收入锁定的情况下, 为国民收入锁定的情况下,利率偏低致使货币 的投机需求增强,所以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的投机需求增强,所以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西方经济学(十一).pptx
![西方经济学(十一).pptx](https://img.taocdn.com/s3/m/4ce25a99c850ad02df804113.png)
2021/2/10
5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2)
1. 现代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经济学学科形成 的标志,是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于1936年出版。
2. 如果说,微观经济学由于以价格为中心可称价格理论 ,则宏观经济学由于以收入和就业分析为中心可称为 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3. 凯恩斯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和净出口所形成的对商品的总购买小于整个社会所提 供的商品价值时,会导致生产下降,失业增加。
。
18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2. 投资(支出):
• 定义: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 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 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
• 折旧包括物质磨损和精神磨损(资本老化带 来的负作用,通常由技术更新引起。)
• 资本物品和中间物品的区别:中间物品在生
产别的产品时全部被消耗掉,但资本物品在
2.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 后果,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 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3. 衡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最主要指标是国民经 济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财政赤字、利 率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程度等。
4.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充分就业、物
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如年收入、月收入等。 •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如旧机器设备、旧楼房等。
2021/2/10
10
三、国内生产总值(GDP)(1)
1. 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 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 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
2.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念。
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章节测试(11)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章节测试(11)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a67196f46527d3250ce02b.png)
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章节测试参考答案第十一章长期中的宏观经济一、填空题1.经济增长是指()的增加。
a.GDP(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b.资源2.资本──产量比率是指()。
a.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b.产量和某一种特定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比率3.在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实际增长率是由实际储蓄率(S)和()决定的。
a.实际资本-产量比率(C)b.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Cr)4.在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有保证的增长率是由()和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Cr)决定的。
a.实际储蓄率(S)b.合意的储蓄率(Sd)5.在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自然增长率是由()和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Cr)决定。
a.合意的储蓄率(Sd)b.最适宜的储蓄率(S0)6.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认为,长期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
a.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b.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相一致(或G=GW=Gn)7.根据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解释,当实际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时,会引起();相反,当实际增长率小于有保证的增长率时,会引起()。
a.累积性的收缩累积性的扩张b.累积性的扩张累积性的收缩8.根据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解释,在长期,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时,将会出现();反之,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时,将会出现()。
a.长期停滞长期繁荣b.长期繁荣长期停滞9.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与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差别首先在于假定生产中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是(),其次是它考虑到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a.不变的b.可变的10.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公式是(A)。
a.b.11.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
a.制度、资源与技术b.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技术进步12.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充分条件是()。
a.技术进步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b.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技术进步13.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资本─劳动比率的改变是通过()的调节进行的。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十一章:宏观经济理论发展概述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十一章:宏观经济理论发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bb5f52aa5e9856a5612609d.png)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宏观经济理论发展 概述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 凯恩斯革命 现代宏观经济学流派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 来研究通货膨胀、资源的利用程度和经济增长等各 种经济现象的原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为政 府试图解决各种经济难题的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上的 指导。 宏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总供给 (aggregate supply)和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总供给是指以货币表示的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 产的所有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总需求是指以货币 表示的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支出。
12
第二节 凯恩斯革命
一、凯恩斯革命对古典宏观经济理 论的“革命” 二、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13
一、凯恩斯革命对古典宏观经济 理论的“革命”
(一)否定萨伊定律 (二)否定古典的利率、投资与储蓄 理论 (三)否定古典宏观经济就业理论 (四)否定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
14
二、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图11-2 古典经济学的挤量论
• 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观点是货币数量的变化仅仅 影响总价格水平,而不影响总产出水平。 1. 费雪方程式 费雪方程式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费雪(Irving Fisher)提出的。费雪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MV=PY (11.3) 按照费雪的解释,货币流通量的变动是因, 总价格水平的变动是果。
• 凯恩斯运用以下三个所谓的基本心理定 律来解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有效需求 不足的原因。 第一,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 第二,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的。 第三,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流动性 偏好就是指人们的货币需求。
15
图11-4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
16
图11-5 流动性偏好
17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81f63f8002d276a200292ec3.png)
二,外部效果扭曲资源配置
P 外部不经济导致社会成本 高于私人成本 MC+ME
社会边际成本
私人边际成本
MC
MR
过多生产
P
Q1
Q0 ME
Q
边际外部不经济
Q
P
外部经济导致社会边际收益高于私人边际收益 MC
MR+MY
社会边际收益
过少生产
MR 私人边际收益
P
Q0
Q1 MY
边际外部经济
Q
三,政府对外部效果的干预 1,税收和补贴
二,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和最佳供给量 1,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
由于公共物品的数量对每一个消费者都是相同的 (数量固定),这个固定数量是提供给所有消费者 的。所以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是每个消费者需求曲 线(即每个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用或边际评 价)在价格轴(不是数量轴)方向的叠加。 即所有的消费者都在付钱购买同一个商品。这个 商品获得的收益(即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就是所 有消费者支付的价格的总和(价格叠加)。例如高 速公里的价格就是在使用期内所有利用者支付的货 币总额。
第四节 信息不对称 一,信息不对称的定义 指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对产品质量、 素材等掌握了较全面的信息,但消费者 却只知道极其有限的产品信息。这种供 需双方之间在产品的内在质量等方面存 在的信息—次品驱逐良品 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不 信任,只愿意支付较低的价格。在较低的市 场价格下,也只有质次商品愿意成交,质优 商品不愿低价成交。结果就是市场上只充斥 着质次商品,消费者就更要降低愿意支付的 价格。在更低的价格下,市场上能成交的就 只剩下质次商品,质优商品则没有交易市场。 最终的结局就是次品驱逐良品。 市场选择次品而驱逐良品的现象,称为 逆选择。 例如:旧车、肉包子、劳动力、老年人 健康保险等市场。
西财《西方经济学》(王哲)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
![西财《西方经济学》(王哲)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c63303e355270722182ef72e.png)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名词解释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边际消费倾向:指在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平均消费倾向:指在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
乘数:指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投资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投资变动量之间的比率。
政府购买乘数:指国民收入的变化与引起这种变化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化的比率。
税收乘数:指国民收入的变化与引起这种变化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国民收入的变化与引起这种变化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的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失业缺口:指实际总支出小于充分就业时的总支出所形成的缺口。
膨胀缺口:指实际总支出大于充分就业时的总支出所形成的缺口。
二、选择题1-5 CCDDB 6-10 DDBBC三、计算题1.解:(1)∵508.0100++=+=y i c y ,∴750=y ,150,700==s c(2)均衡产出为750,而实际产出为800,因此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为800-750=50(3)∵1008.0100++=+=y i c y ,∴1000=y2.解:(1)∵509.0100++=+=y i c y ,∴1500=y ,所以均衡收入比上题(1)中的收入提高了。
(2)∵1009.0100++=+=y i c y ,∴2000=y(3)本题中投资增加50使得收入增加500,而上题中投资增加50使得收入增加250,这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不同,投资乘数不同造成的。
3.解:(1) ∵5.1875.62250-=+-=+-=y y tr t y y d ,∴20050)5.187(8.0200++-+=++=y g i c y ,得到1000=y(2)政府购买乘数58.011=-=g k ; 税收乘数48.018.0-=--=t k (3) 20010001200=-=∆y ,200*5*=∆=∆=∆g k g y g ,∴g ∆=40同理,200)4(**=-∆=∆=∆t k t y t ,t ∆=-50200)4(**5**=-∆+∆=∆+∆=∆t g k t k g y t g ,且t g ∆=∆,所以200=∆=∆t g四、简答题1.答:当处于均衡产出水平时,计划存货投资—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 开放经济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 开放经济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6ac018cb9d528ea81c779f5.png)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开放经济理论——为什么说美国经济犯感冒,世界经济会打喷嚏?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本章将封闭经济中的分析扩大到开放经济中。
通过本章的教学,在了解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均衡和调节,进而正确理解开放经济中宏观经济政策。
教学重点: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与调节;教学难点: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第一节开放经济的基本知识什么是开放经济?开放经济就是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经济,在这些国际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还是国际贸易,所以,开放经济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参与国际贸易的一种经济”。
国际经济活动中还有资本与劳务的往来。
所以,开放经济也可以说是与各国之间存在着密切物品、劳务、资本等往来的经济。
一、开放程度的衡量衡量标准:进口与GDP的比率。
影响因素:①自然资源状况;②经济发达程度;③经济结构差异;④历史传统;⑤经济政策及其他政治、文化因素;二、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对外国的全部经济交易所引起的收支总额的对比。
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包括两个项目: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
国际收支的状态:国际收支盈余与国际收支赤字二、汇率制度1、汇率汇率又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国货币单位同他国货币单位的兑换比率。
汇率制度:①固定汇率制度: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仅限于一定的幅度之内。
②浮动汇率制度:指一国中央银行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自发地决定。
浮动汇率制度分自由浮动(清洁浮动)和管理浮动(肮脏浮动)。
2、汇率升值与汇率贬值2011-11-30:100$=634.82¥2012-11-30:100$=622.77¥一种货币兑换其它货币多了为升值,少了为贬值。
上例中:美元汇率贬值,人民币汇率升值。
3、战后汇率制度的演变1944年7月在美国新布罕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44个与会国接受了以美元为中心、黄金为后盾的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西方经济学十一章h
![西方经济学十一章h](https://img.taocdn.com/s3/m/72e2ad88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2.png)
GDP概念的涵义: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的价值,不是市场交易活动不计入GDP。
3
1
2
4
GDP是用市场价值来计算的,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是使用货币加以衡量的。
计算GDP必须以最终产品为准,中间产品的价值不计入GDP。
GDP指的是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是所出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概念
Gross National Product 简称 GNP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 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经济活动的基本总量是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的核心指标。
1
GNP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出来的产品总值,而不是所卖掉的产品总值;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个人可自由支配的全部收入,等于从个人收入中减去个人所得税 ,再加上政府、企业对个人的各种救济补助。
个人可支配收入 = 个人收入 — 个人所得税+ 各种转移支付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第三节 GDP核算的弊端
无论用哪一种方法来计算GDP ,都很难作出完全准确的数字。 有些经济活动是无法计入GDP总值的。下述活动都应当算作GDP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计入GDP总量中。 每一个国家都存在大量的非市场经济活动农民的自给性生产活动;家庭妇女的劳务活动;自我服务等 每一个国家都存在大量的以逃避税收为目的的地下经济活动地下加工厂、地下商品流通、地下餐饮、服务(家教、钟点工、褓姆等) 每一个国家都存在大量的非法经济活动走私、贩毒、“三陪”服务现象 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完全区分做不到。无法区分,就无法做到准确。
对GDP的调整 由于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存在诸多的问题,经济学家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新的测度指标,力图对现行国民收入核算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1181fdbe1e650e52ea99d4.png)
(1)实现充分就业
• 充分就业就是消除了非自愿失业时社会的就业状况。在经济的衰 退与危机中,不仅劳动资源闲置,而且大量生产资料也被闲置起 来。
• 因此,充分就业往往不仅是指让有劳动能力而且愿意参加工作的 人员都找到工作,同时也是指让闲置的生产能力投入使用。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 一般地,经济越发达越是以直接税为主,越落后越是以间接税为 主。
• 由于间接税会造成税负的转移,会使宏观经济政策扭曲; • 同时,税收的防止社会分配两极分化的功能也难以有效发挥。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⑶公债制度
• 公债是政府为了弥补财政预算赤字而举借的债 务,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
•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需求政策、供给政策、对外政策。 • 需求政策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11章 宏观经济政策
•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 二、财政政策 • 三、货币政策 • 四、政策组合 • 五、本章回顾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 (1)实现充分就业 • (2)消除通货膨胀 • (3)促进经济增长 •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促进经济增长
• 经济增长是社会财富增加的表现,因此,经济增长是改善人民生 活、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基本途径。
• 只有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才能使自然增长的劳动力和因劳动生 产率提高而节省的劳动力得到就业机会。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 在对外贸易和国际资本方面,一国货币的流入流出不平衡,不仅 影响国内的资本供给,还会通过汇率的变化,影响一国的进出口, 影响国内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11章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11章](https://img.taocdn.com/s3/m/1096459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0d.png)
目录
• 消费理论 • 投资理论 • 货币市场与利率的决定 •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01
消费理论
绝对收入假说
总结词
绝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固定的比例关系,即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量小于收入 的增加量。
详细描述
该假说由经济学家Keynes提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主要 受到其绝对收入水平的影响。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其消 费也会相应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会逐渐减小,这是由于消费 者会考虑到未来的收入和支出预期。
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曲线向上倾斜,表明随着物价水 平的上升,总供给量增加。
曲线位置受到劳动市场状况、技 术进步和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
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意味着某一物价水 平下,家庭、企业和政府所愿意而且能 够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与企业在该 物价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和
服务的总量相等。
相对收入假说
总结词
相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仅受到其自身收入水平的影响,还受到周 围人群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
详细描述
该假说由经济学家Duesenberry提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仅取决于其自身 的收入水平,还受到周围人群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消费者会根据周围人群 的消费水平来调整自己的消费行为,以保持与周围人群相似的消费水平。
内部收益率
总结词
内部收益率是指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 零时的折现率,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实 收益率。
VS
详细描述
内部收益率是评估投资项目经济效益的重 要指标。通过计算内部收益率,可以了解 项目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内部收益率 越高,表明项目的经济效益越好,投资的 风险越低。因此,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内 部收益率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第11章开放的宏观经济学.ppt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第11章开放的宏观经济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fc2cdfc6102de2bd96058841.png)
BP NX y F r
11.2
国际收支
11.2.2国际收支平衡及其曲线
6.BP曲线 1)定义:反映国际收支平衡条件下国民收入与利 率相互关系的曲线。
NX F NX NX F F r
y
11.2
国际收支
11.2.2国际收支平衡及其曲线
11.2
国际收支
11.2.1 国际收支概述
2.结构 1)经常项目 第一,商品交易项目,又叫有形贸易项目; 第二,劳务交易项目,即无形贸易项目; 第三,单方转移支付项目。 (2)资本与金融项目 (3)平衡项目 第一,官方储备项目; 第二,差错和遗漏。
11.2
国际收支
11.2.2国际收支平衡及其曲线
1.净出口函数 假定经常项目仅由进出口组成,撇开其他因素。 出口减进口就是净出口。净出口表示通过经常交易最 终流到本国的收入。由于进口是收入的减函数,出口 为一常数,这样一国的净出口是该国收入的减函数, 即
NX : X M X M my 0 0
11.2
国际收支
11.2.2国际收支平衡及其曲线
11.2
国际收支
11.2.1 国际收支概述
1.含义
国际收支 (Balance of Payments) 是一国与其他各 国之间,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的经济交往的记录,也是 国民收入核算的扩大与发展。具体来说,是反映由于 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交往,一国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 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的对比关系。
11.1
11.1.1 外汇与汇率
4.影响汇率变动的其他因素
汇率
从长期来看,影响汇率的因素主要是一国货币的购 买力与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变动以及实际经济增长 率的差异。 从短期来看,影响汇率的因素主要包括这样几种: 第一,货币供给量。第二,利率。利率会影响国际间 资本的流动,从而影响汇率。第三,心理预期。第四, 政府干预。 此外,短期中汇率还受季节性因素等变动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开放经济理论——为什么说美国经济犯感冒,世界经济会打喷嚏?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本章将封闭经济中的分析扩大到开放经济中。
通过本章的教学,在了解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均衡和调节,进而正确理解开放经济中宏观经济政策。
教学重点: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与调节;教学难点: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第一节开放经济的基本知识什么是开放经济?开放经济就是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经济,在这些国际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还是国际贸易,所以,开放经济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参与国际贸易的一种经济”。
国际经济活动中还有资本与劳务的往来。
所以,开放经济也可以说是与各国之间存在着密切物品、劳务、资本等往来的经济。
一、开放程度的衡量衡量标准:进口与的比率。
影响因素:①自然资源状况;②经济发达程度;③经济结构差异;④历史传统;⑤经济政策及其他政治、文化因素;二、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对外国的全部经济交易所引起的收支总额的对比。
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包括两个项目: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
国际收支的状态:国际收支盈余与国际收支赤字二、汇率制度、汇率汇率又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国货币单位同他国货币单位的兑换比率。
汇率制度:①固定汇率制度: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仅限于一定的幅度之内。
②浮动汇率制度:指一国中央银行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自发地决定。
浮动汇率制度分自由浮动(清洁浮动)和管理浮动(肮脏浮动)。
、汇率升值与汇率贬值2011-11-30:$¥2012-11-30:$¥一种货币兑换其它货币多了为升值,少了为贬值。
上例中:美元汇率贬值,人民币汇率升值。
、战后汇率制度的演变年月在美国新布罕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个与会国接受了以美元为中心、黄金为后盾的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两个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确认美国年规定的美元折合盎司的黄金官价,美国对各国的政府或中央银行负有随时用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也有协同美国维护市场黄金官价的责任;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货币必须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即"固定汇率"。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六十年代爆发了两次美元危机(年和年),美国的黄金储备急剧下降,造成在伦敦黄金市场上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金价急剧上涨,美国已无力再维持美元盎司的黄金官价了。
这样,从根本上动摇了这个以美元为中心、以黄金为后盾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彻底瓦解:年月日,美国的尼克松政府宣布实行所谓的“新经济政策”,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兑换黄金。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两个挂钩”,而前一个挂钩是后一个挂钩的基础。
年月后,各国放弃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第二个挂钩也结束,从而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
第二节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一、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在开放经济中,要区分国内总需求与对国内产品总需求。
国内总需求(国内支出)指国内家庭、企业与政府的支出,其中部分用于国内产品,部分用于进口品。
对国内产品总需求(对国内产品总支出):包括本国对国内产品的支出与国外对本国产品的支出。
对国内产品总需求国内总需求出口-进口国内总需求净出口二、国民收入均衡曲线与曲线决定了均衡国内生产总值,均衡利率。
假设出口不变,进口由决定并与之同方向变动。
图中垂线表示在这种国内生产总值时,贸易平衡,既无盈余,也无赤字,贸易余额为即。
如果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在图上之右),这时进口大于时的进口,则出口小于进口,贸易收支有赤字即<。
如果国内生产总值小于 (在图上之左),这时进口小于时的进口,则出口大于进口,贸易收支有盈余即>。
三、国民收入均衡的变动、国内总需求变化的影响假设出口不变,进口由国民收入决定并与之同方向变动。
图中垂线表示在这种国民收入时,贸易平衡,既无盈余,也无赤字,贸易余额为即。
国内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由增加为。
在出口不变时,国民收入增加导致进口增加,从而贸易余额减少,即赤字增加或盈余减少(贸易收支恶化)国内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由减少为。
在出口不变时,国民收入减少导致进口减少,从而贸易余额增加,即赤字减少或盈余增加(贸易收支改善)。
对外贸易乘数:是指开放经济中的乘数。
MPMMPC +-=+-=1111边际进口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对外贸易乘数 边际进口倾向():指进口增加在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中所占的比例。
、出口变动的影响出口增加使总需求增加,曲线从移为,均衡国民收入从增加到。
由于出口增加,贸易收支均衡水平由原来的变为,即在时实现了贸易收支均衡()。
国民收入增加中进口的增加小于出口的增加,因此,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反之,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四、其他因素变动对国民收入均衡的影响、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当汇率不变、进口商品价格不变时:国内商品价格上升,则进口增加、出口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恶化;国内商品价格下降,则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汇率变动的影响本币贬值、外汇升值导致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本币升值、外汇贬值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利率变动的影响各国间的资本流动取决于利率的差异。
如果国内利率上升或高于国际利率,则资本流入国内,同时高利率使国民收入减少,进口减少,则国际收支状况改善。
如果国内利率下降或低于国际利率,则资本流往国外,同时低利率使国民收入增加,进口增加,则国际收支状况恶化;第三节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调节一、开放经济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一)各国相互影响的效应一国总需求与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对别国的影响,称为“溢出效应”。
反过来,别国由于溢出效应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又会通过进口的增加使最初引起溢出效应的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再增加,这种影响被称为“回波效应”。
据经合组织估算,美国对德国的溢出效应为,而德国增加,又会使美国的增加,即德国对美国的回波效应为。
德国年的经济衰退就是依靠美国的复兴而得以摆脱的。
(二)各国相互影响的程度各国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大体取决于以下因素:①国家的大小:大国对小国的影响大,小对大国的影响小。
②开放程度:开放度高的国家对别国影响和受别国影响大;开放度低的国家影响别国和受别国的影响小。
③边际进口倾向大小:大的国家对别国的影响与受别国的影响大,反之则小。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各国经济必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有人说,美国经济患感冒,欧洲经济会打喷嚏。
美国的贸易额占全球的,美国经济每增长或下降个百分点,就会影响德国经济.个百分点,影响日本经济.百分点,影响加拿大经济.个百分点,影响中国经济.个百分点。
——辛向阳.《盈利之道:成功企业决策》(年)二、开放经济中宏观经济调节在开放经济中进行经济调节,一方而要考虑各国经济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又要同时实现内在均衡与外在均衡。
内在均衡:是指实现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外在均衡:是指实现国际收支均衡。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均衡三者组合:①国内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赤字采取紧缩性政策,可以使总需求得到抑制,国内生产总值减少,消除通胀;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又会使进口减少,从而消除国际收支赤字。
②国内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盈余采取扩张性政策,可以使总需求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经济摆脱衰退;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又会使进口增加,从而消除国际收支盈余。
③国内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盈余如采用紧缩性政策,可抑制通胀,但减少使进口减少,则国际收支盈余更多;如采取扩张性政策,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使进口增加,从而消除国际收支盈余,但却加剧了国内的通胀。
可见,存在政策上的矛盾。
④国内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赤字如采用紧缩性政策,减少使进口减少,可消除国际收支赤字,但总需求减少会使经济衰退雪上加霜;如采取扩张性政策,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可摆脱经济衰退,但增加致进口增加,则国际收支赤字会扩大。
可见,存在政策上的矛盾。
⑤国内经济均衡与国际收支赤字如采取紧缩性政策,可减少进口,消除国际收支赤字,但会破坏国内经济均衡。
可见,存在政策上的矛盾。
⑥国内经济均衡与国际收支盈余如采取扩张性政策,可增加进口,消除国际收支盈余,但会破坏国内经济均衡。
可见,存在政策上的矛盾。
⑦国内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均衡如采取紧缩性政策,可抑制通货膨胀,但减少致进口减少,出现外汇盈余,会破坏国际收支均衡。
可见,存在政策上的矛盾。
⑧国内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均衡如采取扩张性政策,可刺激经济增长,摆脱经济衰退,但增长致进口增加,出现外汇赤字,会破坏国际收支均衡。
可见,存在政策上的矛盾。
⑨国内经济均衡与国际收支均衡不需要调控。
三、开放经济中最优政策配合最优政策配合是指在国内外需要不同的调节政策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政策应使其中一种政策的积极作用超过另一种政策的消极作用。
最优政策的选择:①注意各种政策对内与对外的不同影响货币政策对外的影响往往大于对内的影响。
例如,货币量增加通过利率下降对国内总需求的刺激作用,比利率下降对资本流出的影响要小。
财政政策对内的影响往往要大于对外的影响。
例如,增加政府支出引起的增加的作用要大于增加进口的作用。
②应该确定政策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例如,如果国内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盈余的情况下,主要是要解决国内经济衰退问题,那就应把政策重点放在刺激国内经济上。
③各政策配合运用,用一种政策去抵消另一种政策的负作用。
加拿大经济学家芒德尔提出了解决最优政策配的有效市场分类原理:每一政策手段应当用于其能产生最大的有利影响的市场或经济环境,其对另一市场或经济环境产生的某种不利副作用,可以用性质相反的另一种经济手段加以抵消。
例如:国内通胀与国际收支盈余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制止通胀,同时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量,降低利率,以使资本流出,克服国际收支盈余。
国内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赤字时,可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以摆脱国内经济衰退,同时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吸引外资,克服国际收支赤字。
国内经济均衡与国际收支赤字时,可通过支出转发换政策来调节,即在对国内产品总需求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总需求构成,通过保护贸易政策汇率贬值政策来减少进口,以使国内经济仍保持均衡,而国际收支赤字得以消除。
最优政策配合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仅要考虑到国内国外的经济状况、政策目标、政策效应等问题,还要考虑到各种复杂的政治因素、国际关系、一国的历史传统等问题。
例如:在增加进口来消除国际收支盈余时,应考虑到本国的边际进口倾向有多大。
如果低,那么增加进口消除国际收支盈余的作用就有限。
在运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以吸引资本流入,消除国际收支赤字时,还要考虑资本流动对本国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而种反应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政局是否稳定、投资环境优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