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产业结构一直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长期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思路。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产业结构依然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这种产业结构既不符合国际发展趋势,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需要更多地依靠技术创新和高附加值产业来提高经济竞争力。
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从地区产业布局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高、产业基础扎实、科技创新能力强的特点,而中西部地区则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布局不均衡的问题。
这种地区产业结构的失衡不仅导致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制约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调整地区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转移和优化空间布局已成为当前我国推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紧迫任务。
从绿色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产业结构依然以资源密集型和能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大量的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加剧了资源环境的压力,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的形势下,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
那么,面对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以上问题,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调整和优化呢?我们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企业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
我们应该大力支持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
我们需要加大产业转移和优化空间布局的力度,推动形成全国一体化的经济空间布局。
应该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鼓励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推动中西部地区掌握更多的产业资源和产业规模,促进地区间产业协同发展,实现全国一体化的经济空间布局。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关键。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进行浅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1:资源过度依赖中国的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等资源的输入。
过度依赖资源产业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对策1: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 鼓励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 加大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降低环境污染。
对策2:改善资源利用效率 - 推动资源节约型和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强化对资源开采和消耗的监管,减少资源浪费。
问题2:产业结构单一中国的产业结构长期以来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制造业的发展难以适应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需求。
对策1:发展现代服务业 - 提高服务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信息技术、金融、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 建设全国性的服务贸易创新试验区,打造服务贸易开放新高地。
对策2: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 - 增加对高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 建立高技术产业创新基地,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
问题3:资源配置不均衡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着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资源优势地区的产业发展相对较好,而其他地区的产业发展滞后。
对策1: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 制定和实施区域发展规划,引导资源向欠发达地区流动,促进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
- 建设一体化的城乡发展体系,提高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
对策2: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 通过财政和金融政策等手段,引导投资和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促进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
问题4: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推动,但科技创新能力相对不足。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应对目前面临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消耗偏高、服务业落后等的挑战,我们应当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以我为主,综合利用全球技术资源的能力;加强重要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革开放以来,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相伴随的结构转换和升级过程,普遍具有以下特点:在经济总量中,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继成为增长的主导产业。
一些高速增长行业相继出现,带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资金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行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使整个经济向着资源节约和技术、知识密集的方向推进。
由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经济在整体上正向着资源节约型的方向转变。
2000年与1980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倍,而能源消耗仅增长了倍。
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耗弹性系数降为。
1980年,每万吨标准煤消耗仅能产出国内生产总值750万元,到2000年,同样的能源消耗,能够产出g d p 182万元。
中国20多年的实践表明,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
只有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民经济才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许多有利条件。
然而,今后结构优化升级将面临一些新的变化: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技术约束更加明显,有些方面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开放带来的结构升级空间减小。
LOcaLHOST这些因素的出现,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新的思路和战略。
首先,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前些年,我们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有效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特别是大量利用了全球技术资源,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由于我们处于科技全球化不断深化的环境之中,有大量先进技术跨国转移,跨国公司将许多新技术在其全球生产体系内使用,有些技术还很快向海外企业转让。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的产业结构面临着诸多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仍有待提升。
有必要对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思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单一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着明显的单一性,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和农业的比重较低。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使得我国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相对较低,缺乏竞争力。
2. 产业附加值低由于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且国际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这导致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状态,缺乏对外部市场的持续吸引力。
3.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在核心技术领域仍依赖于引进和消化吸收,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这使得我国在一些关键领域长期处于国际技术竞争的劣势地位。
4. 资源配置不合理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一些传统产业资源消耗率高,污染严重,与环境保护的要求相悖。
这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二、调整产业结构的思路1. 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增强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握能力。
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技术竞争力。
3. 调整资源配置结构要着力推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鼓励产业结构向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型转变,加大对绿色、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加强对外开放合作要加强与国外的开放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加大对外贸易的调整力度,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5. 完善支持政策体系要完善相关的支持政策体系,建立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将政府的支持重点放在创新驱动和优化升级方面,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有力支持。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中国经济需要加速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国家竞争力。
在“十三五”规划中,中国明确提出了“提高产业优化升级水平”的目标。
二、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单一中国产业结构中,制造业依然是主导,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相对薄弱,甚至存在不少“中低端、以制造业为主”的特征。
2. 技术水平低下许多中国制造业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较少,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制约了制造业的规模和质量。
3. 研发投入不足中国制造业的研发投入较低,尤其是中小企业更为明显。
这导致了产业技术水平和升级速度的相对滞后。
4. 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传统的制造业模式和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将制约中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解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的对策1. 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制定科技创新政策,并加大研发投入,形成多元化的研发合作网络,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同时,推广数字化和智能化制造,提高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
2. 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发展新兴产业,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为特色的产业集群,打造更加完善的创新生态圈。
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智能发展。
3. 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实施环保和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绿色制造和绿色供应链管理。
同时,加强环保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4. 推进国际化发展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利用产业转移和海外投资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国际化。
与发达国家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
四、结语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应该形成合力,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促进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助力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虽然我国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快速发展的成就,但是也面临着一些产业结构方面的问题,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本文将从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和调整思路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在某些领域的产业过于集中,而在一些新兴产业上则相对薄弱。
比如传统的制造业占据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主导地位,而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我国整体产业结构不够均衡,难以适应当今全球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
2. 产业发展水平不均衡。
由于地区的差异性,我国各地区之间的产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也阻碍了全国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
3. 产业结构与环境冲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产业还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与绿色环保发展的要求存在矛盾。
这些问题既严重影响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制约了我国长期经济发展的空间。
二、调整思路1. 优化产业结构。
应该倡导“两个保持、两个创新”,即保持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对外开放的势头,同时推进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推动制造业向智能、绿色、高端、服务化转型,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增强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2.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应该通过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手段,加强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支持,推动形成协调、高效、开放的区域产业结构。
同时推进产业转移和升级,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
3. 加大绿色产业发展力度。
应该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和环保产业发展,推进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对高污染产业的淘汰和整治力度,促进我国产业结构朝着高效、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
4.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应该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引进等措施,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深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我们也必须正视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措施,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仍然以制造业为主导,而且还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高科技产业比重较低。
这种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导致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可持续性。
二是产业集中度依然较高。
一些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重复建设严重,而且一些地方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过度依赖某一产业,一旦该产业遇到问题就会对整个地区的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和产出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也是我国一些传统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四是资源环境矛盾突出。
一些传统产业的发展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而且我国能源资源的消耗也很大,存在很大的浪费问题。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提高高端制造业的比重,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
应该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促进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优化产业布局。
避免一哄而上,避免集中度过高的现象,推动产业布局的多元化和分散化,有利于避免产业集中度过高、一旦某一产业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的情况。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
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投入,提升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益,增强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还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四是促进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以上所述,是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论述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调整对策
论述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调整对策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结构单一化:我国产业结构过于依赖于传统的制造业,尤其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这导致了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较低,创新水平较差,难以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求。
2. 产业发展不平衡: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明显快于西部地区,形成了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格局。
东部地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西部地区则以资源型产业为主。
这种不平衡导致了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更加先进,而西部地区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的产业中。
3. 环境污染严重: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模式以高耗能、高污染为特点,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这不仅对人民的健康造成了威胁,也限制了我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可以采取以下调整对策:1. 优化产业升级布局: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同时,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高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多元化。
2.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通过改善基础设施、降低制度性壁垒等措施,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发展中国西部地区的新兴产业,推动西部地区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3. 推动绿色发展: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鼓励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加强人力资源培养:发展新兴产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加强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普及率,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与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职业教育的培养,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通过以上的调整对策,可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能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摘要】我国产业结构存在诸多问题,如资源消耗型产业过多、产业间互补性不足、产业技术水平待提升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来进行调整。
建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需要我们认清问题和思考解决之道,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资源消耗、互补性、技术水平、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转型、调整步伐、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产业结构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效益。
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可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还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还体现在国家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方面。
一个具有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产业结构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提升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只有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我国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向更加繁荣和稳定的未来。
1.2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现在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源消耗型产业过多。
我国传统产业主要以能源、矿产等资源为主要生产要素,这些产业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资源,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种资源消耗型产业的结构使得我国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上存在着短板,亟待调整和改进。
产业间互补性不足。
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着许多单一、重复、低效的产业,缺乏产业间的互补性和协同发展。
这导致了产业之间竞争激烈、利润下降的局面,限制了整体产业结构的健康发展。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存在偏重于传统产业的问题,包括钢铁、煤炭等重工业以及低附加值的制造业。
这些产业在过去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和升级,它们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二是高科技产业发展滞后,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发展相对较弱。
这些领域的发展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在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中占比较小。
三是农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的发展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服务业的发展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业的比重较低和服务质量较低等方面。
针对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思路:一是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
可以通过提供财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在高科技领域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还可以通过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技术转移和转化效率,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优化传统产业结构。
可以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的结构性调整,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三是加大对农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可以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对于服务业,可以推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向服务业转移,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服务质量。
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注重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同时要加强产业政策的统筹协调,避免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二是要注重培育创新创业的环境。
创新和创业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加大对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提供创新创业的政策、资金和人才支持,为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要注重扩大内需和提升消费能力。
内需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要加大对消费需求的培育和消费能力的提升,鼓励居民增加消费和改善消费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等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调整思路来解决。
本文将从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并提出一些调整思路,以期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产业结构长期以来处于传统产业为主导的状态,以重工业和化工业为主的三大产业体系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第三产业仍不够发达,服务业占比相对较低,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
2. 高能耗、高排放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传统产业的高能耗和高排放问题尤为突出。
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成为了制约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
3. 低效益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产业结构中也存在着企业效益不高的问题。
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但产品价格却无法完全反映成本,导致企业效益不尽如人意。
二、调整思路1. 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解决我国产业结构问题的核心任务。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逐步削减过剩产能,淘汰低效产业,鼓励和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 降低能耗、减少排放为解决高能耗、高排放的问题,应该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采取限制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改善能源和环境等政策措施,推动产业技术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 提高企业效益提高企业效益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
通过税收政策、财政资金扶持、金融信贷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提高效益,刺激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摘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应对目前面临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消耗偏高、服务业落后等的挑战,我们应当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以我为主,综合利用全球技术资源的能力;加强重要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革开放以来,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相伴随的结构转换和升级过程,普遍具有以下特点:(1)在经济总量中,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继成为增长的主导产业。
(2)一些高速增长行业相继出现,带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3)资金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行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使整个经济向着资源节约和技术、知识密集的方向推进。
由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经济在整体上正向着资源节约型的方向转变。
2000年与1980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6.3倍,而能源消耗仅增长了2.2倍。
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耗弹性系数降为0.4。
1980年,每万吨标准煤消耗仅能产出国内生产总值750万元,到2000年,同样的能源消耗,能够产出GDP2182万元。
中国20多年的实践表明,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
只有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民经济才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许多有利条件。
然而,今后结构优化升级将面临一些新的变化: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技术约束更加明显,有些方面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开放带来的结构升级空间减小。
这些因素的出现,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新的思路和战略。
首先,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前些年,我们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有效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特别是大量利用了全球技术资源,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由于我们处于科技全球化不断深化的环境之中,有大量先进技术跨国转移,跨国公司将许多新技术在其全球生产体系内使用,有些技术还很快向海外企业转让。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全球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问题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
二、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问题1. 传统产业发展瓶颈目前,我国的传统产业仍然占据着较大比重,尤其是重工业和传统制造业。
这些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着技术落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制约了整体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2. 创新能力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领域依然存在差距。
企业创新意识淡薄,科研投入不足,导致了整体产业的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实现产业升级。
3. 资源配置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的资源配置存在着过度偏向一二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的情况,而中西部地区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这导致了产业发展不均衡,影响了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4. 环境压力加剧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传统产业的高能耗、高排放已经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损害,这也成为了制约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障碍。
三、对策建议1. 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促进技术创新。
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
2. 推动产业转移和布局优化政府应该引导企业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和布局,推动产业转移和布局优化。
建立一体化的产业发展规划,加强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3. 强化环保政策执行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推动企业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治理能力,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促进产业绿色发展。
4.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动产业链延伸和升级。
四、总结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产业升级问题及解决策略
产业升级问题及解决策略在当今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产业升级已成为各国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议题。
产业升级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对整个经济体系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产业升级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正视和解决。
一、产业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1、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但许多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有限,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意愿。
一方面,研发资金短缺限制了企业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探索;另一方面,高端技术人才的匮乏也使得企业难以开展前沿性的研究工作。
这导致企业在技术上过度依赖外部引进,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2、传统产业转型困难传统产业在经济中占据较大比重,但往往面临着设备老化、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
由于这些产业的资产专用性较高,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入,且存在较高的市场风险,使得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犹豫不决,甚至陷入困境。
3、产业协同发展不够不同产业之间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不够紧密。
产业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机制,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同时,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衔接不畅,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运行效率和竞争力。
4、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产业升级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部分政策难以真正落实到企业。
此外,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也有待提高,给企业的长期规划带来不确定性。
5、市场环境制约市场竞争不规范,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影响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同时,国内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和国际市场的波动,也给企业的产业升级带来了挑战。
部分企业难以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导致产品升级滞后。
二、产业升级的解决策略1、加强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端技术人才。
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导语: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各个国家都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现在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况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现状问题1.1 产业结构的单一化当前,许多国家的产业结构仍然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存在结构单一、重复建设等问题。
这种单一化的产业结构在面临外部冲击时容易受到影响,并且难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1.2 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的不足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
然而,许多国家在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技术含量低的问题。
1.3 产业链缺失和不完整产业链的缺失和不完整是制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另一个问题。
许多国家的产业链还停留在初级和中级阶段,缺乏完善的上下游配套产业,导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受阻。
1.4 缺乏人才支撑人才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然而,许多国家存在人才供给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对策2.1 多元化发展产业结构为了解决产业结构单一化的问题,国家应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提高其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
加强传统产业升级,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
2.2 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国家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支持力度,加强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加强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的引导和激励,培养一批具有研发创新能力的企业。
2.3 完善产业链为了打破产业链的障碍,国家应该加大对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力度。
提高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加强对产业链环节中的瓶颈问题的攻坚,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行效率和协同能力。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导读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产业结构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就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问题的深度评估1.1 传统产业比重过大中国的制造业以传统产业为主,如煤炭、钢铁、水泥等重化工和低附加值产业,其比重较大。
这些产业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符。
1.2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创新投资国家之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创新能力仍然相对薄弱。
一些重要核心技术仍然依赖进口,我们还需要加强自主创新,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1.3 人力资源结构不平衡中国的人力资源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技能人才短缺,制约着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另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仍然存在大量低技能人员的问题,这不利于产业升级和提高劳动成本。
1.4 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市场监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然而,中国的市场监管体系还存在短板,包括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市场准入门槛过高等问题,这给创新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二、问题的广度评估2.1 经济结构调整的广度为了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们需要让更多的资源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领域流动。
这将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包括资源配置、生产组织方式、财税政策等。
2.2 创新驱动发展的广度通过持续的创新驱动,我们可以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需要在科技研发、知识产权保护、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完善。
2.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广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通过淘汰产能过剩、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改善生产要素和环境配套等方面的改革,我们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问题,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结构过于单一的问题。
在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中,部分传统产业仍占据着重要地位,而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重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我国经济增长的过度依赖于资源、环境和劳动力等要素的消耗,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着区域不平衡的问题。
东部地区的制造业比重较高,而西部地区的制造业发展滞后,以农业和资源型产业为主要支柱。
这不仅导致了东部地区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也造成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着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
虽然我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如高铁、5G等,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在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制造领域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这导致我国很难在全球价值链上升级,无法主导一些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条。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发展模式以资源消耗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现象。
这不仅威胁到人民的生存环境和健康,也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要加大对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要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的研发,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加强区域发展的协调和平衡。
要推动西部地区的制造业发展,加强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通过引进外资、加大投资力度等方式,促进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要加强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和交流。
要加强与发达国家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移等领域的合作,吸引更多的高技术企业和人才来华发展。
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合作,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要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落实,推动企业实施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
要加大对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支持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随着我国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调整。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传统产业的相对过剩、高科技产业的相对不足、中小企业发展困难等。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思路。
我国传统产业的相对过剩是一个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过去,传统产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但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我们需要面对产能过剩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加强技术创新和扩大消费等措施来调整产业结构。
还需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其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高科技产业的相对不足是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尽管我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存在差距。
为了加快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大对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转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还需要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为高科技产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市场机会。
中小企业发展困难也是一个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就业的重要来源。
由于融资难、市场竞争压力等问题,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
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加大金融支持、降低税负、减少行政审批等方式来提供帮助。
还需要加强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其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
还有一些其他问题也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
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存在产能闲置和就业问题;城市地区出现城市病等问题,急需进行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和农民就业转移,以及加强城市规划和优化城市产业布局等方式来解决。
在调整产业结构时,我们还要注意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推动绿色产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等举措,我们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产业一直面临着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和低端制造等问题。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并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本文中,我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问题分析1. 产能过剩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尤其是在一些传统行业,如钢铁、煤炭等领域。
产能过剩不仅导致资源浪费,还加剧了市场竞争,降低了行业整体效益。
2. 环境污染传统产业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成为困扰我们的严重环境问题。
3. 低端制造我国传统产业以低端制造为主,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导致产品陷入低价竞争,盈利能力较低。
二、对策建议1. 淘汰落后产能对于产能过剩的问题,应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行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
2. 加强环保治理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 加强自主创新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新兴产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4. 优化产业结构要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绿色、智能方向转型,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总结与展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高度责任感。
只有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环保治理、加强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一系列举措,才能有效解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信在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产业结构一定会不断优化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繁重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应对目前面临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消耗偏高、服务业落后等的挑战,我们应当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以我为主,综合利用全球技术资源的能力;加强重要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革开放以来,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相伴随的结构转换和升级过程,普遍具有以下特点:(1)在经济总量中,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继成为增长的主导产业。
(2)一些高速增长行业相继出现,带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3)资金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行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使整个经济向着资源节约和技术、知识密集的方向推进。
由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经济在整体上正向着资源节约型的方向转变。
2000年与1980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6.3倍,而能源消耗仅增长了2.2倍。
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耗弹性系数降为0.4。
1980年,每万吨标准煤消耗仅能产出国内生产总值750万元,到2000年,同样的能源消耗,能够产出GDP 2 182万元。
中国20多年的实践表明,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
只有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民经济才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许多有利条件。
然而,今后结构优化升级将面临一些新的变化: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技术约束更加明显,有些方面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开放带来的结构升级空间减小。
这些因素的出现,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新的思路和战略。
首先,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前些年,我们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有效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特别是大量利用了全球技术资源,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然而,在大量利用国外技术资源的同时,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没有能够同步提升。
虽然中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但总体上看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2004年,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中国在关键技术上自给率低,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而发达国家都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则在5%左右。
在设备投资中,有60%以上要靠进口来满足,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
中国的发明专利累计授予量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落后于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其次,重要资源国内供给压力加大。
目前,中国资源能源消耗仍然偏高,能源供给仍然很紧张,部分地区频繁出现了供电紧张问题。
石油进口大幅上升,2004年,中国进口原油12 272万吨,比2003年增长34.8%,成品油进口3 788万吨,增长34.l%。
经济增长面临的资源能源约束加大。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能源的产出效率显著低,表现为单位能源消耗生产的GDP较低。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01年,中国每千克石油当量能源消耗仅能生产的GDP为1.04美元,同年,日本为8.02美元,美国为4.39美元,阿根廷为4.66美元,巴西为2.75美元,墨西哥为4.09美元,土耳其为2美元。
不过,还需要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的国家进行比较。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单位能耗的产出能力明显不同。
2001年,每千克石油当量能源消耗产出的GDP,高收入国家为4.82美元,而低收入国家仅仅为0.78美元,中等收入国家为1.35美元。
中国为1.04美元。
相同组别的印度,该指标为0.9美元,印尼为0.93美元。
这组对比表明:(1)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耗水平基本符合国际比较显示的一般趋势,目前的发展水平决定我们处于相对高消耗的发展时期。
(2)符合“一般趋势”表明,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引导,这个趋势还会持续下去。
但中国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现实状况表明,不能听任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一定要使经济增长向着更加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持生态环境的方向转变。
要打破“一般趋势”,需要下更大的力气。
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所面临的国土、资源、生态、环境等问题的压力,不仅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也高于与我们水平相同的发展中国家。
一些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如油气、铁矿、铜矿等资源,国内供给的压力更大。
因此,如果产业结构不能加快优化升级,工业化不能进一步转向资源能源节约型,我们自己和整个世界都难以承受,增长将不可持续。
第三,服务业发展明显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与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相比,中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偏低。
2001年,中国服务业产出占GDP的比重为34%,服务业就业占社会就业总数的比重为28%。
与收入水平与中国基本相同的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中国服务业产值比重要低19个百分点,在同类国家中名列倒数第二位;就业比重要低20个百分点,名列倒数第一。
服务业发展滞后不仅表现在比重上,而且表现在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上。
与制造业绝大多数行业和产品供给充裕、质量品种合乎需求、国际竞争力较强的状况相比,中国有较多服务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
目前中国一些供不应求的行业,价格明显高出国际市场的行业,服务质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行业,大多数是服务行业。
特别在一些具有垄断、半垄断性质的行业中,由于服务产品开发不足,服务价格高,服务质量不稳定等现象较为普遍地存在,使大量潜在需求得不到满足。
这种状况不仅抑制了服务业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服务业更好地发挥促进各个行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改革滞后的影响。
服务业中一些行业特别是一些发展潜力较大的行业存在限制进入和垄断现象,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和最终需求。
(2)就业压力的影响。
中国许多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都有安置富余职工的压力,使本来可以交给专业化服务企业从事的服务活动长期内部化。
(3)产业性质定位的影响。
对教育、科研、文化、体育等产业,强调准公共服务的性质;对金融、通讯等行业,强调安全性的要求;对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行业,强调其意识形态的功能。
重视这些性质和功能是必要的,但同时对它们作为产业的经济含义和要求重视不够。
(4)低消费率的影响。
消费率低必然导致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缓慢和比重偏低。
(5)开放程度较低的影响。
对外开放对中国工业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对服务业增长的促进作用,提升了工业比重和降低了服务业的比重。
第四,结构优化升级的成本上升。
过去多年,我们有明显的低成本优势,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但是,劳动力和土地等自然资源在真实成本相对较低的同时,也存在成本扭曲问题。
有些地方政府压低地价,甚至实行零地价;污染企业不支付或少支付治污成本;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劳动条件差、社会保障不健全。
这些都进一步压低了成本,是靠欠账和透支支持的低成本。
这种状况不应该也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
最近几年,中国GDP构成中,劳动报酬约占一半,2003年,这一比重为49.6%。
劳动力成本上升即使幅度不大,也将对价格总水平产生明显影响。
此外,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将纠正以往土地使用中损害农民利益和消费土地资源等严重问题,同时也会使地价上升,带动投资成本和生产成本上升。
今后中国经济增长要解决好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就业压力。
我们在尚有大量农业人口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时候,非农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进入持续升级过程。
与前些年的主导产业相比,新的主导产业资金更密集,单位产出使用的劳动力更少,就业的压力加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农产业的就业增长弹性就不断下降,“高增长低就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结构优化升级中必须处理好这个问题。
第五,开放带来的升级空间越来越小。
和以前填补空白式的结构升级过程相比,今后通过引进新产业、新产品,继续提升产业结构的空间缩小。
从国外引进更多先进技术的难度也在加大。
近些年来,通过技术引进,中国许多产业的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缩小,今后需要引进的许多技术已经不是发达国家的二三流技术,而是真正的前沿技术。
掌握这些技术的国外企业从保持自身竞争力的需要考虑,拥有这些技术的西方国家从其战略图谋考虑,都对转移或转让前沿技术持更加谨慎的态度。
特别在许多尖端科技领域,中国始终面临技术封锁局面,如巨型计算机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等技术的进口,一直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严格控制。
一些军民两用性质的技术如微电子电路、集成式半导体产品、计算机软件、机器人、光学纤维、超导技术等,也经常受到西方国家以军事安全为借口的输出干预。
针对中国目前产业结构的状况,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对策措施。
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科技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经过多年改革与发展,以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突破口的一些重要条件开始形成:大规模制造能力的形成;配套产业水平提升;企业成为负责任的投资主体;科技投入不断增加。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
因此,中国应当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在一些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的关键战略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会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的重大带动作用。
在这些关键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形成自主创新和发展能力,事关中国经济军事安全和长期发展潜力,必须制定切实有效的国家技术创新战略,加大政府的扶持与支持。
这是新形势下国家产业与技术战略发挥作用的重点领域。
传统产业在较长时期内仍将是国内市场需求量大、国际市场上我们有比较优势的重要产业,要加快开发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
此外,还要加大在一些前沿科技领域的跟踪投入。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与微系统、新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洁净与高效能源、海洋技术、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技术等正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其中可能孕育出引导下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技术。
我们要力争通过几年、十几年的持续努力,在这些新的技术领域中奠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第二,增强以我为主综合、利用全球技术资源的能力。
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封闭条件下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含义大不一样。
在封闭的经济中,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意味着“闭门造车”,从头开始自主开发所有的技术环节和零部件生产能力。
而在开放条件下,技术能力是一个跨越国界的全球性的系统,不可能也不需要再从头开始形成自己的封闭技术体系。
开放条件下,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集成能力,即一个企业能够有效整合内部外部技术资源的能力。
经过多年竞争和积累,国内企业集成国内外技术资源的能力在提高,这是以我为主组合技术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和开发新产品的重要基础。